第一篇:巧用小谜语以激趣,构建音乐高效课堂
巧用小谜语以激趣,构建音乐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使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的前提,更是构建主动、创新、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利用贴近生活、幽默有趣的小谜语拉近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幼稚”的儿歌、陌生的高雅艺术、晦涩的乐理知识及抽象的音乐符号等变得生动形象、鲜活可感。巧妙运用音乐趣味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那这样课堂必然是积极自主,鲜活创新的高效课堂,学生也在这愉快的学习中生动活泼地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学习兴趣 趣味谜语 主动参与 高效课堂
正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也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并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无论是“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还是“设计充分的表现舞台”,或者“提供多样的实践渠道”等方法,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除此之外,巧用音乐趣味小谜语,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方面的效果更是立竿见影。通过趣味谜语的刺激,更能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特别是还能将枯燥晦涩的乐理知识变地生动有趣,鲜活可感,打破了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藩篱,让音乐更贴近多彩的生活,让孩子更贴近丰富的音乐。学生对音乐的进一步地了解并喜爱,不再一味追求简单喧嚣的流行歌曲,从而达到使学生接受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的目的。
一、刺穴 “好奇点”,教唱书本儿歌。
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个基本认识是大家都达成共识的:每个孩子都是想好的、想学的。这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那些不喜欢学习的人或者说课堂不专心的同学,也并不能因此说明他缺乏好奇与求知的本能,只能说他讨厌的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或形式,而不是知识本身。相信真正不喜欢音乐的人并不多,但是在课堂上不认真不投入并不少。这就说明我们对学生呈现的教学方式不能引起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传统的音乐课堂的魅力在慢慢消失,陈旧的歌唱教学模式,如“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歌曲范唱——读歌词„„”更是让学生对课本歌曲敬而远之。那么,今天让我们从一个特别的谜语开始,拉开我们音乐课堂的序幕吧。
比如在教授人音版第 册《音乐之声》的主题歌“哆唻咪”时,我知道六年级的学生对书本歌曲有一种下意识的抗拒,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再唱小学课本的-1-歌曲。于是在开始学习歌曲之前我先神秘地笑着在黑板上写下“一百二十三”,学生都奇怪地看着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然后我再写上(打一外国经典歌曲)我刻意不写“打一外国儿歌”,而那“经典”二字更是吊足了学生胃口。
学生猜了半天都没见我点头就纷纷要求给一点“贴士”,于是我又在“一百二十三”后面写上了“123”,即:“一百二十三”(打一外国经典歌曲)。
好多同学都按捺不住想让我公布答案,这时一个聪明的学生翻到书本该学的那一课,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原来是‘哆唻咪’啊!”于是我就给同学们简单讲了这首歌是如何地“经典”,电影《音乐之声》在全球是如何地有影响有地位等等。好奇心把孩子们都牵引到了我的讲台上,我的钢琴旁。一曲唱罢学生都还觉得意犹未尽,课后好多学生告诉我说“之前不知道,原来我们的课本上也有那么好听流行的歌曲呢”。
如果不采取点非常的手段,比如说用谜语引发了他们好奇心,他们哪有那么容易就对“do是一只小母鹿”这么“幼稚”的歌曲感兴趣!
二、把握刺激点,欣赏高雅艺术。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1、传统器乐曲,是和孩子们有明显“代沟”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它们产生兴趣呢?
我专门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较常听闻比较熟悉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广东音乐为切入口,以磅礴恢弘的古诗词谜语配合我夸张的声调及肢体语言来刺激学生:
如:万里长空霹雳声。(旱天雷)飞鸿力尽瀚海停。(平沙落雁)
汩罗竞渡占鳌头。(赛龙夺锦)
学生听到熟悉的音乐感觉很亲切,也慢慢没有那么抗拒了。于是我“趁胜追击”,介绍其他优秀的器乐作品:
如:中秋之夜音乐会(月光曲)
还可以通过谜语向学生介绍音乐体裁:
如:大白话(要求对一音乐名词)——小夜曲
2、艺术声乐作品,与现代小学生之间更是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按艺术唱腔的分类,“美声”应该是最难为大众所接受的一种唱腔。往往很多时候学生一听到美声唱法就嫌恶地捂着耳朵,有的甚至还恶质地丑化模仿。我利用小谜语,熟悉地理的同学马上就明白了:
纽约合唱团演唱《马骞曲》(打一音乐名词)——美声唱法
有了这么一个轻松调侃式的开端,我再先精心挑选一些不会过于歌剧化的声乐作品给学生欣赏,同学们也觉得“好象美声也不是那么忍受”,再循序渐进,于平常的课堂中融会渗透
-2-一些相关的内容,慢慢达到让学生学会正确欣赏,正确审美的目的。
三、抓住兴奋点——了解乐器知识。
乐器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各异的外形,独特的音色都让孩子们小眼发光。于是我抓住学生“喜欢乐器”这个兴奋点,以“谜语闯关玩实物”的诱惑来促使孩子们静心学习各常见乐器的名称、特色、应用等相关知识。
如在教授人音版第 册 单元“ 乐器”时,我首先抛出一个谜语: 是鱼不会游(木鱼),是蛙不会跳(蛙鸣琴),是球不能踢(沙球),是铃不能摇(碰铃)”。
分别让学生在讲台陈列的乐器中寻找相应的答案,闯关成功的人就可以第一时间拿着实物,在老师的介绍下敲打或摆弄着乐器,而班上其他的学生则听得更是认真,手中煞有其事地摆弄着虚拟的乐器,嘴里还不甘寂寞地模仿着乐器的声音。乐器与闯关竞争的双重刺激,足以点燃孩子们学习热情。接触过知道答案的同学小手举得高高的,屁股也坐不住板凳了;没见过碰运气的同学小脑袋瓜子更是象风车一样不停地旋转,猜测、联想、推断„„整个音乐室就象着了火,不时爆发出胜利的欢呼和回答错误后的嘲嘘。课堂虽然热闹但绝不吵闹,因为听得仔细学得认真的同学马上就能第二批获得实践乐器实物的资格哦,所以每个同学嘴里嚷嚷着,心可是悬得高高的呢!
趁着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我陆续抛出更多的关于乐器的小谜语,如:(1)、身子细又长,一排小圆窗,一阵轻风来,歌儿真悠扬。(笛)(2)、一对铜兄弟,红绸头上系,高兴就打架,越打越亲密。(镲、钹、铙)(3)、肚子大又空,唱歌咚咚咚,一打它就唱,不打不做声。(鼓)(4)、像朵喇叭花,有张巧嘴巴,遇到吉庆日,能唱会说话。(唢呐、号)(5)、有弓不能射,有马不能骑,有轴不行车,有线不做衣。(拉弦乐器)
多媒体配合出示乐器的图片和演奏视频,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了解乐器王国的众多成员。由于之前我特别强调“这是一批我们一般比较少接触得到的乐器,如果你猜对的话就说明你真的很棒!”,所以当有学生猜中了某一种乐器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为之兴奋。同时我一直关注孩子们的兴奋指数,巧妙地维系使其不超过“临界点”,宗旨是“不能热得把我的音乐室烧起来”。
四、寻找突破点——掌握音乐记号。
如果问学生音乐课最不感兴趣的什么,应该首推乐理知识了。歌曲,起码朗朗上口;乐器,起码丰富生动。而乐理知识却远离生活,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特别是五花八门的音乐记号,好多感觉“外貌”非常相似,“功能”似乎也相差无几,一首歌曲多出现几处音乐记号
-3-学生就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了。
如果问我掌握这些乐理小知识的突破点在哪里?——谜语!例如:
(1)、姐妹两个一样长,一个瘦来一个胖,排在队伍最后面,歌曲唱完她出场。(终止线)(2)、是眼不能瞧,眼上无眉毛,要问它是谁,乐谱当中找。(延长记号)
(3)、小小尖角头朝地,常用记号要牢记,你在歌中见到他,千万别忘换口气。(换气记号)(4)、小小黑三角,音符头上翘。唱歌遇到它,乐得蹦蹦跳。
(顿音)(5)、样子弯弯象小桥,有多有少有大小。桥上不能过行人,只有歌声飞过桥。(连线)(6)、说它是谱不能唱,说它是音没声音,圆头圆脑腹中空,光有一个胖模样。(休止符)(7)、样子像刺刀,音符头上飘。音响大或小,一看就知道。(<渐强、渐弱 >(8)、虽然是个分数,并不表示多少。只要他一出现,强弱自见分晓。(拍号,如2/4)(9)、四条竖线分两边,中间还有四个点。如在歌中见到它,请你再要唱一遍(反复记号)„„
找准突破点,通过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趣味小谜语,将晦涩深奥的音乐记号化成了生活中的小场景,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乘着想象的翅膀牢牢地记住它们。学习过程轻松而愉快,学习效果明显而持久,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不高效呢!
五、鼓励“疑惑点”——小火花大文章
疑惑是真正求知的动力源泉。西方学术传统认为,问题的产生,才是关键所在。有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创造。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问,勇于解疑。在课堂中我经常这样做,本意自然是引导学生将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或进一步思索,同时我还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就是通过对后进学生提出疑问的宽容对待与鼓励,在火花做出了大文章。
那一次我在网上搜寻到了一些觉得不错的音乐小谜语,于是就在一堂音乐课上让学生来“猜猜猜”了:
小小木箱四方方,有人拉琴有人唱,腹中圆盘团团转,盘上只有一条线。(打一音乐用具)一个学生冲口而出“收音机”,同学们都露出会心的笑容,觉得确实合情合理,而网上公布的答案也正是:收音机,于是这个谜语本来就准备这样过去了。但是班上最坐不住、最调皮的小龙有意见了,他大声地嚷嚷:“不是吧!收音机的腹中哪里有什么圆盘团团转呢?”小龙这样随便的态度让我有点不悦,正想批评他,但是转念一想,对啊,收音机四四方方有琴有唱,但好象真的没见什么圆盘团团转啊。这说明他是有认真听课的,先撇开不举手的坏毛病,于是我走下讲台亲切地摸摸他的头,说:“恩,小龙发现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哦!这说明你上课听得非常认真,而且思考问题非常积极!聪明的小脑袋转得很快。希望你每节课的40分钟都能这么认真、这么积极好吗”。小龙涨红了脸,“一反常态”蚊子似的“恩”了一声。声音虽然小,但是我却看到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真诚和决心。接着我问同学们:“刚才小龙提出了疑问,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看看还有没有更贴切的答案”。于是同学们或抓耳挠腮,或冥思苦想,突然小龙的手举得高高地,他说:“老师,我在电视上看过以前的那种放唱片的机
-4-器,把上面一根很粗的针一样的东西放到转来转去的唱片上面,就有声音出来了。我觉得那种老唱机更象你刚才讲的那个谜语。”曾经见过相同情景的同学都纷纷附和,觉得“唱机”这个答案比“收音机”更贴切,我自己也赞同了小龙的意见。
从那以后,小龙上课保持“良好状态”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我也抓住一些闪光的小火花经常地鼓励他,表扬他,他的课堂状态越来越好了。好几个同学告诉我,“老师,小龙上什么课都会被老师批评,只有上音乐课经常得表扬的”。看来小龙还比较愿意听我的话,于是我课后经常找小龙聊天,跟他将纪律与成才有关的故事等等。慢慢的,小龙的课堂纪律好转了,被批评的次数也少了,成绩也逐步上去了。
尊重孩子个性化的思维和见解,特别是利用孩子闪烁着思维之光的小火花来做大文章,让每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非单纯执着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更应该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强调学生主动感受和体味音乐。巧妙利用趣味小谜语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谜语让孩子们或抓耳挠腮,或恍然大悟,或会心一笑,整个课堂活跃积极,充满了思维的碰撞和火花。在这高效的音乐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主动,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体会,发展!
2009年7月22日
第二篇:巧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课堂
巧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想实现高效,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易于主动探索的学习气氛中。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主才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讨论、积极思考、顺畅表达。学生的学习收获才会更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实拓展教学内容,寻求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拨动学生的心弦
现代语文课堂是对话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面对文本进行共同探究、交流碰撞思想,达到共同提高的过程。作为教师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参与课堂是自己的责任。形象、直观、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促进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琦君的散文《春酒》时,我用多媒体播放着过年时的场景视频片段,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述说着:提到过年我们都会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想起那充满温馨的年夜饭,想起全家人在观看礼花飞舞中相处的快乐,无尽的趣事,道不尽的民风民俗,它已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那么,在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新年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脚步,到她的家乡,去感受一下她们过新年的故事――《春酒》。甜甜的一杯春酒,既是新年节日的珍品,又是母亲的引以为豪的骄傲,更是作者的甜蜜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课堂开始就定下了这样饱含深情的基调,唤起了学生深情的回忆,为阅读文本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感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我播放反映罗布泊的一些图片,同时叙述说:“珍惜地球水资源,否则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这是热爱地球的人所发出的沉痛的呼唤。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著名科学家彭加木、探险家余纯顺均在罗布泊遇难,罗布泊,如今成为了死亡之地,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通过渲染这样的情景,学生知道了本课的学习任务是探究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二、积极创设情景,领略体验的魅力
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十分重要,因为一些情感体验只有学生自己亲身参与了才有切身体会。在平时教学中我就注意了这点。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挖掘活动策动点,吸引学生思考。比如在学习《敬畏自然》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但这篇文章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请选择立场展开辩论。在学习《雷电颂》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三个情境: ⑴、假如你是屈原,面对奸佞的诬陷迫害,在这雷电交加、狂风大作的午夜,将会怎样倾吐衷肠?
⑵、假如你是作者,当主人公吟诵这篇独白时,你会安插哪些舞台提示,来形象表现他的动作和表情?
⑶、假如郭沫若走进课堂,与我们共同探讨学习本文,并释疑解难,你准备问他哪些问题?
课堂上就是这样,你多给学生支点,让他们自由发挥,既锻炼了能力,又增添了课堂趣味,何乐而不为?
三、精心充实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作为一种集声音、画面、信息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手段。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宠,许多老师纷纷把教学内容做成课件,不仅吸引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大大丰富了课堂信息内容。如在学习《雷电颂》一课时,我利用课件给学生播放了《橘颂》的背景画面,学生感受到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在学习《敬畏自然》一课时,我用课件在上课伊始展示了三组图片:
⑴、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自然风光优美的图画。如:姹紫嫣红的春天花园 枫叶如火的山头 夕阳西下的落晖等美丽的风光画卷。
⑵、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如各种新型桥梁,人类登月,神州九号发射场景„„ ⑶、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登山攀援,大江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雨林消失„„学生看后就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环保问题越来越需要重视了。这样就把学生引导进入了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
四、精心构建对话,拓展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过程应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完成。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完整的阅读过程一般包括:首先是教师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积极构想文本与教学知识点契合的地方,以及用什么教学方法把文本与学生联系起来。其次是学生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思想认识层次理解文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再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同一文本进行交流、精心质疑,纠错纠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上把文本的理解向更深层次推进,学生此时就开始与自我对话,认识到自己思考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实现自我超越。
在课堂上,当学生把自己的见解给别人交流时,不仅可以加深认识理解,还可以纠正自己的思考偏差,拓展思维的广度。例如,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同学们对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虚伪、自私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接着我又问了一句,造成这种亲人之间不相认的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吗?学生们又继续思考起来,3 在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词时,教师针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设计了一个搜集有关“愁”的诗句的拓展训练。在学生们一起搜集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同学会局限于课本,只想着寻找运用比喻修辞写愁的诗句,这样很多诗句就被排斥在外了。这时,或许个别学生的灵光一现的小想法就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大家的思维的闸门便自然被打开了,也增长了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课文的特点,挖掘能够引爆学生情感共鸣的着火点,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三篇: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与时俱进,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中,能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提升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
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呢?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从以下三个维度浅谈如何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促教学变革,构建高效课堂。
一、巧用电子白板,优化识字、写字教学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热爱祖国文字,了解其发展渊源,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初识生字时,可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富有童趣的识字情境,迅速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比如在教学“日”“月”“鸟”“马”等象形字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将汉字由具体的图像到古文字再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动画般映入学生眼帘,既生动又有趣,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在高年级学段随文学习生字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文段,同时以不同字体或不同颜色凸显需识记的生字词语,并链接该字的音、形、义等信息,再点击“音”,就可以听到生字的读音;点击“形”,则看到生字的字形及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点击“义”,可知道生字的字义,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记忆生字及意思理解记忆。
在指导学生练字时,可用写字教学微课视频进行示范,用投影机投放学生的优秀作业作为示范,播放书法家练字故事及书法教学微课视频,激发学生练字的强烈愿望,然后再让学生静心练字,老师则巡视于学生当中,示范、指导,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个别进步缓慢的学生,使全体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写字技巧,形成良好书写习惯,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妙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走近文本,朗读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体会作者情感,习得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例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呈现茫茫大草原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美景,配上娓娓动听的朗诵,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倾听,眼醉其景,耳醉其声,心醉其情,愉悦与向往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此一来,大草原的美景就定格在学生的脑海里,文章中的优美语句也烙印在学生的记忆中,对大草原的喜爱之情也积淀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能清晰地呈现语言文字材料所对应的事物,从而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教《故宫》一文时,我采用本校的课改新思路:课前预学——课内合学——课后练习进行教学。上课前,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通过上网查找故宫的相关信息,课前三分钟由课代表组织同学们介绍搜集的相关资料,从而对故宫有初步的认识,此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又为新课的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上课时,我主要以视频与文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以多媒体呈现故宫的精美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语言文字中感知故宫建筑群的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播放介绍故宫建筑艺术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故宫建筑的气势恢宏,切身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布置课后作业:以小导游的身份为故宫写一份解说词,并配上相应的图片,发送到班级QQ群共享。这样个性化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由读到悟到写,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活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习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动态材料,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细致描写。比如,在指导中年级学生描写“迎春花”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迎春花的图片,有在和风细雨中含苞待放的,有在金色阳光下尽情绽放的,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进行说话训练,学生眼前有美景,脑中有画面,心中有激情,自然就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这就是多媒体渲染的作用,是教师巧妙整合教学资源的作用。接下来根据学生的发言巧妙指导写作技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上教师的点拨,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想象,打开了思路,对迎春花的描写就细致入微了,对迎春花的喜爱之情也跃然纸上。
高年级的细节描写指导教学中,我们也可活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比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展开习作;也可以通过课件分层显示训练内容,出示好词佳句,还可以呈现优秀范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时,可以创设某个情景,并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仔细倾听人物的语言、语调,从而揣摩人物心理,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说话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堂小练笔。如果有的学生一次没看仔细,我们还可以适当重复播放,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料可写。
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中,多媒体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依次呈现画面,指导学生观察,进行说话训练,效果毋庸置疑。
作文讲评和习作修改的环节,则可以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并批注用词精妙的句子,描写细腻、动人的段落;或者出示问题习作,面向全体,当堂修改,使作文批改更有实效。
实践证明,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有与之适应的新技术、新教法,新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识字、阅读、写作教学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教学的“变革”,寓教于乐,如此,学生则能在老师构建的高效课堂中提升综合素养。
第四篇:《如何构建音乐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音乐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制定好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紧扣音乐元素,精心设计音乐活动,充分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歌词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这一目的。
素质教育中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靠提高课堂教学利用率。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有的放矢地、全方位地真正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对于教师来说,现在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自主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教学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合作,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加强合作与交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音乐教学中,最出色的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也不是滴水不漏,而是凭着一个优秀园丁的智慧、观察、判断,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这种并非具体知识内容的指导,更多的应是关于学习本身的指导。在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时,在学生偏离主题却浑然不觉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适时进行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传统角色已经改变,“指挥棒”为“引导者”。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二、积极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巩固与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下面主要谈谈以大型团体表演为例的课外音乐活动的点滴体会。
1.课外音乐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大型团体表演的排练当中先让学生听唱,理解歌曲,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诸方面表现要素,使学生在美的素质、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例如,可以在
排练器乐合奏《黄河大合唱》和有关电影歌曲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快乐和幸福,由音乐联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队歌的磅礴气势,提出表现这段音乐的情绪应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更改后,经学生一表演,确实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这样一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发展了艺术素质,提高了艺术能力。
2.课外音乐活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充分表现。学生的表演才能得到施展,潜能得以挖掘,找回了自信,“我能行”成了学习生活的动力。在鼓励学生个性表现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和谐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生参加音乐活动之后,往日的“娇骄”二气没有了,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为集体争光,以集体利益为重。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思想不只是口头上的慷慨激昂,而是闪烁着行动的光芒,尤其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一言一行中,这让所有关心爱护他们的人感到了无限的欣慰。通过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换来的不仅是全体学生音乐知识的丰富,更主要的是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一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设计,间接的认知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
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教与学、讲与练、教学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众所周知,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是集唱歌、舞蹈、器乐、欣赏、表演以及音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教育。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在教学中应紧紧依靠大纲,利用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特别注重视唱教学、到毕业时,音乐的简谱技能掌握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利用各种电教手段,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学生通过对作品的了解和老师的讲解,能领悟《黄河大合唱》的宏伟气势,能感受《二泉映月》的悲愤情怀,能与《牧童短笛》同乐,健康优美的音乐会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能在审美过程中去伪存真,扬善弃恶,促进审美素质与艺术素质的形成。音乐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让学生直接表现,但由于我们学校很多的学生来自农村,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如果让他完整演唱一首歌比较困难,也经常跑调。对这些学生一定要多鼓励,可以多让几个学生一起唱,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被激发起来,并能站在台上高歌一曲。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多鼓励鼓励学生。同时在教学上设计合理的内容,这样使学生能参与各种活动,从而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总之,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
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让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教师进修学校
音乐教研员 刘冬梅
第五篇:巧用白板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巧用白板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中心学校 王军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更新,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业已悄然的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语文课堂,为广大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支持。近年来,我在使用白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电子白板在交互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启发式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点应用心得。
一、交互式学习。
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只是根据教师的预设制作好,而后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因而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其中,教师更无法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来更改教学内容,所以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师生间的互动性都很难得到发挥。而此时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教师可以灵活地把自己上课需要用到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或课件等)保存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以便课堂上随时调用。学生也可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进行操作,随时在计算机界面、网页上和光盘播放界面上进行标注、画图,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能与老师进行讨论,可以及时修改错题,充分发挥起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性,从而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再受课件的限制,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如我在教授《水浒专题》时,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的视频片段、《水浒》中主要人物的绰号、相关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近几年来在试卷中出现的关于该专题的一些练习等内容在课前就保存到白板资源库中,在讲课的时候,先调取两个片段的视频进行播放,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节播放的速度,当播放到重要的情节时,停下来马上向学生提问“这一情节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有谁?从这一情节中你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立刻从资源库中调出相关的答案,做到即问即答,即时巩固。另外,在进行该专题的练习时,请学生到白板上亲自操作,然后老师马上在白板上进行修改,这样就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从而在与老师、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合作式学习。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上的应用,真正适应了学生合作学习的需要。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很多不足之处:
1、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体现。有的教师只注重这节课是否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的内容,未能亲自参与到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原先设定好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而对于在此过程中学生讨论涉及的内容或遇到的难题不闻不问。一旦规定时间一到,就得马上打断学生,也不管小组合作的进度与成效如何。
2、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差。传统的小组合作方式,只限于本组内学生与学生之间直接的会话与交流,而忽视了与老师以及其他小组之间的互动。
3、合作学习的成果得不到及时直观地展示与评价。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其学习成果的呈现往往只能通过三中方式:口头、纸和黑板(传统的课件是预先制作好的也没法展示),因此学生很难直观地看到各个小组学习的成果。同时,在呈现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也很难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恰恰解决了上述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合作探究,白板展示──及时修改,反馈评价。
1、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借助白板来调动学生本身固有的合作心理需求,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明确内容和目标,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也调动起了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我在教授作文课《托物言志》时,先用白板播放歌曲〈小背篓〉的视频,然后向学生提问“歌曲通过小背篓寄托了什么感情?”(生: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母爱的歌颂),接着又问“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生:托物言志),这样借助白板,既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要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2、合作探究,白板展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个小组内部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角色来扮演(如小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等不同的角色),使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讨论,然后小组长要对各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并提炼出一个核心观点。各小组归纳完毕后,由小组长或发言人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在进行汇报时,可以把自己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展示在白板上,每个小组一个板块,如果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或要补充的内容,可以用白板笔选用不同的颜色随时进行圈点和擦除。在各个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采用白板回放的功能将各个小组的合作成果做一个比较和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和及时地看到合作学习的结果,更有利于之后的评价与反馈。如在分析《孔乙己》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时,我在白板上出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1、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的?
2、第二、三段说“我”的职务与社会环境有什么联系?
3、第一部分内容与下文写孔乙己的遭遇有何关联?”学生合作讨论完毕之后,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把讨论的结果展示在白板上,然后学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各小组讨论结果中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最后老师利用白板进行适当地归纳总结“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是理解小说的重要突破口”,这样就使得学生完全参与到了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合作探究的效率。
3、及时修改,评价反馈。在各小组的白板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功能对各小组的结果进行及时的修改与评价,对于合作成果不够完善的地方,可随时调用白板资源库中的素材进行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而对于学生书写不清晰的地方则可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如果是几个小组针对同一题进行的合作探究,就可利用白板的照相机功能把不同板面上各小组的结论拍下,放到同一板面上来进行一个清晰的比较,从而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对学生合作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因此,白板能在教学中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高效的合作学习模式,不管是老师或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学生由原来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大大提升了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三、启发式学习。
“启发”二字出自《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从心理学上看是指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迫切想弄通但又弄不通,而要奋发攻关的情绪状态;“悱”就是迫切想谈清楚但又谈不清楚,而决意非谈清不可的情绪。孔子认为只有当学生在这样的状况下进行启发才是有效的,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但是如何引导学生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呢?就是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各种直观的途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它通过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生动的图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创设各种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情感,激发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在教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利用白板先给学生播放“海市蜃楼”“魔鬼的海”的视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抓住时机提问“这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们的成因有何不同?”从而启发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到课堂情境中,以疑促思,以思求新,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上仅是我运用电子白板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真正熟练使用它的过程中还会有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学习和探索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真正将这一技术融入到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从而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