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探究

时间:2019-05-12 23:1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探究》。

第一篇: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探究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言堂”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三位一体学习法就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

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是指将语文课本、语文助学、导学案三种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一种学习方法。使用这种学习法的基本流程是:第一个环节,预习课。第二个环节,展示课。第三个环节,课外拓展。

第一个环节,预习课。学生在上展示课之前,充分阅读文本,并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助学》上的内容。此环节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教师只在学生遇到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给以适当指导,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个环节要用一节课来完成。要求所有学生将《助学》全部做完,这是上好下一节展示课的基础,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时要及时计分,对完成质量较好的同学要在班内点名表扬,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一种错误的观点,那就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老师就放手不问,进行粗放式的复习。岂不知,初中学生自制力还很差,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特别是加以鼓励,学生就不会对文本产生兴趣,预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第二个环节,展示课。余文森教授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根据以上教育改革理论,我制订了如下的展示课环节。课前发下《导学案》。《导学案》上主要是根据《助学》上的习题演化来的思考题以及鼓励学生动口动手的表演题。表演是深受学生特别是高中以下学生喜爱的一种语言实践方式。饶有兴致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使他们的语言更具个性化特征。因此,教师因文、因人而异,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课堂表演,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习题,由全班分组进行探究。此环节中,由小组主动选择准备探究的题目,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准备。不要求将所有习题都做完。

第二篇:语文六步学习法

语文六步学习法

课前预习

语文是一个连续性非常强的学科。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纵观我们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你会发现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语文课本在构成形式上都是基本相同的,即由众多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单元的形式构成。这些单元中的文章不管是在体裁上还是题材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相似性。而且,每个单元中的字、词、句以及语法等基本要素都有一定的连贯性。所以,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预习,就是学生自主积累知识的过程。

1.通读课本文章,把握文章脉络

就像上文所说,既然语文课本是以众多内容相互关联的文章作为学习的基本载体的,那么这些文章就是承载我们应学习内容的载体。因此,应该对这些文章倍加重视。在考试当中也是这样,阅读题是除作文之外赋分最高的题目,不管是古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其做题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含义。所以在平日当中,我们可以试图将预习过程中的文章阅读看作是一种阅读题的日常练习。

建议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有声朗读课文。一来可以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及时纠正一些自己在发音方面的问题,二来还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通过有声朗读,你可以加深对课文中情境的把握。等待自己大约明白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之后,就尝试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都讲述了哪些内容,用怎样的表达方式、修辞方式来讲述的,其优势在哪里„„这些都可以进行思考。然后再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提炼出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

另外,所谓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是让你用标准答案的精确语言去进行概括总结,你只需要知道文章通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或者描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追求文字的精准。

2.攻克字词难关,巧用工具辞书

语文学科在考查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时,往往会从字、词和句的角度进行考查。从中考的前几道积累运用题就可以看出来,题目往往从字型或者发音角度入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字、词、句也就成为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很多同学因为不够重视,考试时前几道题目总是取得不了另人满意的成绩,如此丢分确实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在平日中就要注重这方面的练习。

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我们首先应该把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无法准确理解其含义的词及句子标记出来,通过查询工具书的方式进行初步尝试再次理解。倘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足以将问题彻底搞清楚,就应该特别标记出来等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这样势必会让你听课更加有目标性。也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老师的讲授。如此心中有数,听课效果怎会没有大幅度提高。这也是课前预习最重要的价值。

3.了解文章背景,浏览课后练习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时代的符号。当今时代下,有很多文章看起来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是没有处在原来那种环境下去理解。时代总是在变化的,我们的审美等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文章的内容没有改变,所以想要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里,探究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就需要我们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

4、提出质疑

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也可以就文章的中心设立、结构或文章的写作手法等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堂学习

语文课上的学习是学生学习阅读、写作知识以及培养阅读、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要学好语文,学生必须学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上好语文课。这种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熟悉老师的讲课特点和方法,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

语文课的教法,本来就灵活、多样。语文老师的特点和爱好,更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老师喜欢讲得多一点,发挥得多一点;有的老师讲得不多,却很注重学生的练习;有的老师喜欢用串讲法;有的老师喜欢用评点法或者谈话法;有的老师很擅长指导学生写作;有的老师喜爱文学,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有的老师知识渊博,讲起课来广征博引,海阔天空;有的老师则喜欢紧扣课文,一板一眼。总之,他们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地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对症下药,改进教法。作为学生,也要努力地熟悉自己的语文老师,取其所长,对于不足之处,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并在自己的学习中注意弥补。师生之间相互适应,力求做到配合默契。

2.要充分利用课内的时间,提高效率,增加课内的容量和密度

每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要争取大部分在课内解决。老师应该这样做,学生也应该这样做。多数学生会有这种感觉:听数、理、化的课,精力比较集中,因为不听讲就不懂,落下的课补起来也很费劲;反之,听语文课,有时精力容易松散,因为不听讲似乎也能明白,落下几节课关系也不大。出现这种情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一定关系。从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来看,它的确不如理科严密。所以,我们更应该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会听讲,学会把握老师讲课的要点,学会利用课堂的空隙时间。通过老师的讲解,自己已经理清了全文的思路后,如果课上还有时间,还有精力,就可以精读一些重点段落。应该主动深入下去,加深理解。另外,文章语言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利用空隙,及时复习巩固。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只要课上有可利用的时间,也应该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总之,凡是课内有时间、有可能解决的问题,都不要留到课外去解决。围绕着老师讲解的课文去思索,去联系,去加深,去巩固,努力提高课内时间的利用率。3.要在课内主动赢得学习语文知识和锻炼语文运用能力的各种机会

提问、朗读、背诵、评价、讲演、黑板演示,作文评讲中的例子(无论是好的还是差的)等等,只要有机会,就要积极参加。这对于提高语文水平、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是很有好处的。现在我们每班人数都五十多人。所以,这种机会,轮到我们每个人的名下,覆盖率不是很高的。自己主动一些,这种锻炼机会就可能多一点。

4.在课内学习中,必须发挥独立思考的精神

选入课本的文章,当然是范文,但范文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同样,语文老师的分析讲解,对我们来说,当然起了示范的作用;但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在听讲中,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有不同看法,可以大胆、主动地提出。做语文练习时,要独立完成,要认真思考,力戒“抄风”的泛滥。不要抄袭同学的作业,也不要照搬“全解、图解”上的答案。

语文的复习

第一,抓重点。复习课文时,要抓住重点字、词、句、段,看是不是学懂了,还有哪些含糊不清的地方,要弄明白。

第二,抓要点。就是要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课文分为几段,每段的段落大意又是怎样概括出来的,有哪些重要句子 跟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密切关系等等。

第三,抓难点。每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能从一两句话或一两段话中表现出来,也可能是从整篇文章中透露出来的。你要认真想想,是不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抓一条线?就是要抓住这篇课文的主要思想,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出来,连成一条线的。复习时抓住三点一线,就不仅复习了容易疏忽的、含糊不清的字、词、句、段,而且懂得怎样概括主要内容,怎样表达中心思想。

复习过程中还要用心练。一边复习,一边拿笔把生字、新词写一写,练一练。这样,就能复习得更好。

语文的作业

1、首先在写语文作业之前,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并积极发言,还要做好笔记。这是写好语文作业的基础。

2、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 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写作业时,要把上课做的笔记拿起来看,作业里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上课时,老师都会讲的。所以同学们,上课时要认真听课。做作业时才会轻松。

3、当你做语文作业时,应先认真地读一遍课文,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进行分析的;接着再做作业练习。凡是老师讲过的,就要仔细想想老师是怎么讲的,你是不是能回答得更好,然后再写到本子上去;凡是老师没讲过的,就应该认真考虑该如何着手去解答,该从哪几方面回答。如果还是不能回答,再回过头来读一遍课文,并深入地体会一下课文的内容。实在想不出,再请老师或同学启发一下,但千万不能照抄别人的答案。

4、认真审题。不光是语文作业的要求,其他作业,考试时答题,都很重要。就是要读懂题意,才能知道要回答什么。

5、要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内课外的语文作业,都应该认真解答、仔细保存,这对你以后的复习很有用。

语文学习中的纠错

第一步,自改作业,发现错误(即知道错在哪里)。在自改作业前,先复习一下作业所设计的课文知识,自己先对对于学习中的知识点要有个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发现错误。第二步,纠正错误。

根据正确的认知改正错误。第三步,改后反思(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怎么才能避免这种错误再次出现)。

语文学习中的小结

总结自己的语文学习,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基础知识方面:整理字词、句段,篇,看有没有应掌握却没掌握的地方;

2、阅读方面:看文中的最重要段落,有没有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修辞、表达、遣词造句等方面自己掌握怎样;

3、理解中心方面:看自己对文章的中心还有没有没把握的地方。

第三篇:课内语文学习法

汪文华

3、“试”方面。有一些“试”的练习,需要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进行成对合作,或小组合作。如,“说”的训练,教师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且提高“说”的质量,就可以让学生合作,一生说,组内其他学生听、议,然后轮流进行,再在全班汇报交流。可能是由于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的原因,不少教师仅采用全班提出要求,几分钟后就指名回答的方法(多数情况下,这样做是低效的)。

3、“试”——15分钟左右。“试”的内容要紧紧扣住教学重点进行,组织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小组合作研读重点段落完成课后有关的“探究”、“课内练笔”完成课后有关的“练习”等。

(三)要把教师的活动大幅度减下来,在“试”的时间、量、面上都予以保证。

l.每节课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试”(读写听说,合作探究)。

2.要特别重视“试”的质量,调动学生“试”的积极性是关键所在。因此,要主要根据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教学。

3.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试”。建议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保证全员参与。

三、关于“试”的思考

课内语文学习法,“试”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练习……“试”是有兴趣的,是乐此不疲的活动的活动。应该说,“试”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主动参与,主动练习),也是激发学习主动性的重要策略(有兴趣,乐此不疲)。但是,两节课教学活动中的“试”,学生却是比较被动的。因为,学生“试”的是教师预设的问题和练习题,不是在真正探究自己的疑惑,不是在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一定是练习自己最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高语文课堂效率——解读《“课内语文学习法”初探》

无为县第三中学 周可学

三、“试”出自信

在学生自主研读了文本,并深入思考了问题后,学生已经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知,如果能及时实践,有助与形成能力。“试的形式有:听、说、读、写、演和分组讨论等”,课堂上的“试”贵在趁热打铁,即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给学生创设一个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语文素质与能力。我个人以为,千万不要把“试”变成每课小考一次,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热情。前不久,我校开放日上,姚驰老师执教的《明天不封阳台》一课在试的环节上做得就较为成功。姚老师在学生自读讨论总结出文章的主题的基础上,及时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以动物的口吻说几句话,呼吁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由于学生刚刚在朗读中深有感触,正有话要说,于是便借助老师搭建的平台高兴地展示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这样的试中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的智慧点亮课堂

——解读《课内语文学习法再探》

安徽省无为县第三中学 丁少国

一提到“试”,我们的神经都可能很敏感,担心这是不是那还未驱散的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其实不然,这里的“试”指的是“展示成果,解决问题”。它外延很大,内涵很丰富,有“尝试”的意味,包括试读试演、试答试辨、试写试练等。

(一)试读试演。在对《再探》中“读”的部分进行解读时,我已说过,要对学生进行范读感染和朗读指导,学生受到了感染和指导之后,自然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那么教师应该适时地请学生尝试着朗读课文。读得好的,鼓励他,让他获得成功的喜悦;读得不够好的,应该就他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议和再指导。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很多教师喜欢找那些有朗读特长的学生来尝试,而忽视了朗读条件不够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便很少得到训练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的课堂失去了平等性。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心声》,文中的李京京多么想在课堂上满怀感情地朗读课文,可是老师却说他“嗓音沙哑”拒绝了他的请求,导致他内心委屈难过。这篇课文也教育了我们这些当教师的,在“试读”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要给条件不够好的学生一个尝试的机会。

有些课文如《唐雎不辱使命》《变色龙》《范进中举》和戏剧文学作品适合于表演,那么就让学生们准备准备,尝试着在课堂上表演。学生“身体力行”,会获得与只读书本不一样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且通过表演,让学生扮演非本人的角色,处在非自己的环境中,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很有好处。未读未演的同学要认真地听、观、评。读、演、听、评的过程其实也是排疑解难过程,有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心领神会了。

(二)试答试辨。课堂上有同学的质疑,有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回答。先在学习小组内,让学生合作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组织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教师也可以到小组内参加讨论。但我们认为并不是逢题必议,不能搞表面化的过滥的合作讨论,要讨论的只能锁定于高质量高难度的问题,有挑战性的问题,能产生多种观点的问题。而对一般性的问题,只须采用学生问、学生答、教师参与的方式来解决。

当遇到个性化很强的不同观点时,怎么办?教师要相机组织辩论。我教《愚公移山》时,就抓住时机让学生展开了“是移山还是搬家”的辩论,效果很好。

(三)试写试练。通常,课堂上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口问口答,都是口头表达,而本教学法还很重视“试写、试练”,也就是动动笔。盛老师在《课内语文教学法再探》中指出:“说得好,不一定就能写得出,只说不写学生就会眼高手低,课后的主观题,我们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做。”“当堂完成课后练习题后,教师再出示测试题让学生考一考,检验一下学习效果。”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留有时间,让学生动笔对某些主观题和测试题当堂作答。为什么要动笔来答?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某人能“下笔如有神”“倚马万言”,可是他在口头表达时,羞答答,怯生生,胆小气短,吞吞吐吐,以至辞不达意。而另一种人能说普通话,语言清晰,意思明白,态度自然,胆大气壮(会“侃”),可是他一提笔,头脑里就会一片空白,即使写出来了,也是错字连篇,病句不断,颠三倒四不严整,浅浅淡淡不深刻。总之,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的。一种思想存在于头脑中,把它说出来让别人基本上能听懂,这样思想就比较明确了,也就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如果把它写成文字,这就更进一步了。每一字,每一句,以至于每一个标点,都摆在纸上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到底是清楚不清楚,是深刻还是肤浅,是严整还是杂乱,都明白地显示出来了。课堂上动动笔来写来练,是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并使之明确化、条理化的一种好方法。

转化教师角色

落实语文学习

——解读《课内语文学习法三探》

无为实验初中 范同娟

3.引“试”。“试”是课堂的重头戏,花样繁多。试什么怎样试,弄得不好“讨论”就会有“茶馆式”“拉郎配”之嫌。因此,教师要引导才有效果。比如演课本剧《范进中举》,教师引导学生先揣摩人物,继而角色朗读,制作道具,再物色演员登台上场,表演的效果就会出色很多。

第四篇:新初一语文学习法

新初一语文学习方法:

进入新初一年级,课程难度大幅提高,学习方法也与小学有较大差距。同学们要从小学“保姆式”的管理和学习方式向中学“自主式”学习方式过渡。同时,还存在着心理过渡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提出以下建议:

抓好起始阶段,古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上会高度重视,善于思考,勤学好问,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迈步向前,为初中三年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丰富充实自己,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你们要努力发现其中乐趣,特别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样既调节了学习状态,充实了学习生活,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养成良好习惯,大家常常谈论“学习”,即“学的习惯”。人生的每一天,你们都要学习新的事物。实际上,语文是一门趣味无穷的学科。这种趣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书籍文章。优美的散文、通俗的戏剧、琅琅上口的诗歌、情节生动的小说,这些,都值得去学习。

此外,初中语文学习的十大习惯,帮助同学们顺利提前适应新初一:

1、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

2、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3、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4、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5、记日记的习惯;

6、规范书写的习惯;

7、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8、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9、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10、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只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学习插上翅膀,飞得更快、更高。

第五篇:语文三位一体教学法

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探究

山东滕州级索中学

李正勤

长期以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言堂”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三位一体学习法就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

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是指将语文课本、语文助学、导学案三种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使用这种学习法的基本流程是:第一个环节,预习课。第二个环节,展示课。第三个环节,课外拓展。

第一个环节,预习课。学生在上展示课之前,充分阅读文本,并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助学》上的内容。此环节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教师只在学生遇到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给以适当指导。这个环节要用一节课来完成,要求所有学生将《助学》全部做完,这是上好下一节展示课的基础,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时要及时计分,对完成质量较好的同学要在班内点名表扬,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一种错误的观点,那就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老师就放手不问,进行粗放式的复习。岂不知,初中的学生自制力还很差,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特别是加以鼓励,学生就不会对文本产生兴趣,预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第二个环节,展示课。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根据以上教育改革理论,我制订了如下的展示课环节。课前发下《导学案》。(《导学案》上主要是根据《助学》上的习题演化来的思考题以及鼓励学生动口动手的表演题。表演是深受学生特别是高中以下学生喜爱的一种语言实践方式。饶有兴致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使他们的语言更具个性化特征。因此,教师因文、因人而异,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课堂表演,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习题,由全班分组进行探究。(此环节中,由小组主动选择准备探究的题目,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准备。不要求将所有习题都做完。)探究之后,由小组长做主持人,小组成员对所探究的题目进行展示,展示中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对有创意的表演要专门加分。小组表演时,其他同学要认真观看,并欢迎批评指正,对有创意的意见,也要适当加分,以此提高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和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醒的是,活动刚开展时,班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计分组,一堂课下来,对班内每一个成员的具体表现,要有一个详细的统计,该加分的加分,该扣分的扣分,并在课后给以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这样就能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第三个环节,课外拓展。在课上表演的基础上,学生开展广泛的研究性学习,摒弃传统的作业布置,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教学的实践也证明,中学生,要想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除了要搞好课内学习和训练以外,还必须认真抓好课外阅读和训练。我的具体建议是,给学生列出阅读书目,由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选择。事实证明,学生对阅读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和写作水平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二是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遇,为深化课堂所学的内容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的一点尝试。虽然在各个环节上都还显得有些粗浅,但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改革而不懈努力。

二零一一年

下载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之我见

    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之我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两人或两个群体共同学习,相互沟通,一起解......

    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的探究开题报告

    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的探究开题报告 马村中学英语课题组 王香璞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由本人主持的河北省“十一五”科研课题——“xx......

    初中数学三位一体教学探究与实践

    初中数学“三位一体”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灵武英才学校 张银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

    实用137学习法

    “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 “7”就是指连续7......

    “探究式学习法”在地理课中的应用

    在创新中继承 在实践中发展 素质教育走向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关键。2001年9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大连市是全国首批38个实验区之一,实验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验证国......

    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的探究结题报告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m 9 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的探究结题报告马村中学英语课题组 王香璞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英语学习的长时低效一直困扰着每一个学习者......

    英语学习法

    1.目标 英文是活的语言,现代通用的语言。凡是学习英文的人务必认定这个目标,学习现代通行活用的英语。这个目标认定,方法才不会错误。若把英文看作死的,固定的语言,将来对于文法,读......

    独特学习法

    独特学习法 日期:2009-02-03 作者: 来源:万学教育 本人的学习方法,是在看海文考研图书《考研英语词汇分级速成手册》的时候制定出来的,所以建议大家可以买一本此书,先试用一下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