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析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并开放自主去设计实验步骤,小组成员交流探讨实验步骤是否能准确的达成实验目的。当然这些准备都应在实验课前准备好。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明白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调节准焦螺旋,先从侧面观察向下调节镜筒到载玻片上方两毫米处,再从目镜向下观察并缓慢调节镜筒向上运动,直至看到物像。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一)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二)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
比如: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红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米豆腐代替《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购买到的琼脂;配制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以取代使用现在还无法买到的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用嫩的紫花茉莉等植物的叶取代香蕉也能做好《DNA的粗提取》实验;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 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五、结束语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七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八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裴爱莉.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N].教师报,2006.[4]孙秋菊.浅谈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J].中国基础教育,2005
况康 2015-10-19
第二篇: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马朝芬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教学作为中学阶段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舞台,在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做好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自己经过多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实验目的要明确、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育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指导,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实验目的明确了,就会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行动才会有动力,实验效果就会很好。每次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这里所做的准备不宜面面俱到,而是要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很好的满足本实验的实际需要,以便课堂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另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腹泻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把握每个“细节”。
实验教学是由一个个“实验细节”组成的,生物实验步骤是学生进行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每个“实验细节”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
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作为教师要认识到细节是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关键,在教学中,如果能关注到细节,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初一显微镜教学中其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
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
二、对光要目镜物镜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
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约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出现,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上下左右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每规范操作一步,就要精心讲解该步的注意事项,同时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教师演示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时,要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带领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引导学生终结出细节步骤的注意事项。滴一滴蒸馏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细节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这样学生就很好的做成功了实验,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三、学生做实验教师要把握好尺寸。
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要适中,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来把握教学,调控教学。教学中难度的把握是一种艺术。每次实验之前,教师要多为学生考虑,通过教师的备课,提前预测学生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提前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好铺垫,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课前基础知识的铺垫必须“高效”,所复习的知识内容不宜面面俱到,而是要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内平中见奇、快速切入与本实验有关的知识,直接触及实验的实际需要。如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观察鱼鳍的作用”实验,可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鱼类有关知识,了解鱼鳍的作用,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课堂实验教学
顺利进行。实验开始,教师要巧创教学情境,“磁场”般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内心的求知火花,营造积极探索知识的大氛围。如初中《生物》八年级(上)中的“植物的嫁接”的实验,在实验课开始即可联系生活实际设问:(1)你见过一树多果吗?(2)嫁接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3)你会嫁接吗?
短短的几句话可引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他们做起实验就格外认真,观察起来特别细致。
四、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结合课堂教学探究身边的生物现象。
生物科学所研究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自然生物现象有关,我们身边的花花草草,以及生活在周围的大大小小的动物构成了生物界的身躯和血肉。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实验操作,从而验证一定的道理,由此在实验中逐渐形成一种观念,学会用实验认识世界、探究世界,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一生要学的知识、技能太多了,但人一生时间、精力有限,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所以学会获取知识才更为重要。实验获得知识的印象最深,也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所以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由为重要。要让学生学会实验:
1、要让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实验,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设计实验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确定目标,学生就会明白如果它不重要,那就没必要再做实验了。然后根据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逻辑推理,确定实验原理;再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制定实验步骤;通过实践检验实验的合理性,并及时修改。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但对实验的各个细节了如指掌,还可以对实验进行改进,同时还可以逐渐掌握自我设计实验的方法。
2、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兴趣。生物实验探究活动是生物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活动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以及课
堂教学效果都有很大影响。我在生物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1)探究活动要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实验探究活动是教学教学的又一重要手段和方法,进行生物探究活动不能脱离开教学实际,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适当深化,做到教学与活动齐头并进。如:初一生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有一半的内容需要在课外完成,在实验时我将培养的天竺葵,有意设计成遮光图案,对叶的光照处理等交给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完成,效果很好。
(2)生物实验探究活动尽可能的面向全体学生,并做好分层教学。我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使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参加,因为他们更需要帮助,更需要关心和爱护,于是我将生物探究内容分成两类进行,第一类是普通类,一般较简单,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第二类是深化类,是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部分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才能完成的,这样,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生物科技活动,使全体学生都有发展。
(3)生物实验探究活动内容要有季节特点,教师可根据季节的不同,安排活动内容,如春夏季多安排一些野外实践内容。如培养和种植植物,采集动植物和制作生物标本,秋冬季多安排些室内的实验,如在实验室教室里能完成的实验,以及动植物标本的鉴定和命名。年初制定可行的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中因实际情况而定,不宜受课本限制将活动内容限定过死,根据情况调整,这样的教学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总之,生物实验探究活动的内容很多,需要我们广大生物教师共同去探索,逐步完善和提高,以达到最佳的效率。
第三篇: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摘 要:生物学作为科学课程,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是中学生物教学的目标之一.时代的发展赋于生物教育新的内涵,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也是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关键词:生物;实验;策略;能力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经过三年的新课程实施,我已经把初中全部教学内容学完,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始终处在不断的探究和学习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成功的地方,但也存在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尤其表现在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方面,如何对新形势下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新课程进行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下面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策略:
一、研读新课标,创设科学探究的学习环境
目前初中生物实验课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研究实验操作问题,另一方面是研究实验教学问题。同时新课程理念中也倡导探究式教学模式,尤其表现在生物实验教学方面。
我们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彻底地转变教育观念,在组织教学中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究科学知识的学习氛围,改变过去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与教师互动,从而构建一个新型的教学平台。具体来说,能根据教学要求,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形式;在演示实验中能配合课堂讲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在学生实验的预习、实验、完成实验报告3个环节上,进行恰当的组织引导工作,善于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训练;能组织好边教学边实验的教学活动;能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为提高教学质量,能设计、改进某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有了很大改变,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先转变自身以往的教学观念是非常重要。
二、把握新理念,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要实施探究式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给学生动力,而动力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我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
要靠老师讲授、实验演示等获取知识,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许多学生现在还延续着这种学习的习惯。因此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自己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思维活动,探究实验中的科学知识,而教师要积极引导,多点鼓励和鞭策,开拓学生思维,逐渐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海洋。
2、根据学生心理,培养探究意识。中学生的学习多数比较被动,过分依赖教师,老师如果布置任务、布置设计实验,他就去完成,如果没有布置任务或课堂实验,他就不会自己主动去探究和发现科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去挖掘学生内心的潜意识,增强求知心理。学生一旦感知到他从未见到或意想不到的生物现象时,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希望寻求原因,形成探究行为的意向。因此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又不知如何操作的时候要及时地引导,培养学生习惯性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不断地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实验和学习、观察,探究出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三、探讨生物实验新策略
怎样实施生物实验,使实验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呢?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准备
教师课前可以多搜集一些与实验有关的资料或者通过一些巧妙的问题情境,调足学生的胃口,提高学生探究实验的积极性。
实验准备阶段,注重学生的参与。在初中生物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材料较多的是动植物材料,如蚯蚓、鼠妇、鲫鱼、菜青虫、蝗虫、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材料,生活中较易取材。在保证安全的的同时,课前实验材料准备多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学生兴趣会更浓厚,同时也会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如让学生自己采集蚯蚓、鼠妇等实验材料,他们就能了解蚯蚓、鼠妇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能掌握采集实验材料的一些小技巧,亲身体验比教师空白的讲效果要好的多。让他们把实验后的蚯蚓、鼠妇放回大自然,他们就理解了珍爱生命的真谛;课外分小组收集材料,提高他们分工合作,沟通交流能力。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通过交流解决,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引用活的生物材料
教师多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并把有用的信息使用到课堂中,让学生多了解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鼓励学生把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用到生活中,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课堂中尽量引用活的新鲜的生物材料。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课堂教
学选材理念是:有“生的”就不要“死的”,有“真的”就不要“假的”,有“会动的”就不要“不会动的”。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活的动植物或实物引入教学,既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3、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的组织教学
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学习,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检测、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要尊重不同同学的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探究问题。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知道: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正确→巩固→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获得正确信息,通过实践在头脑中得到强化和巩固,最后表现为正确的操作行为;另一种是:错误→纠正→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得到错误信息,通过实践,错误信息得到纠正,最终也表现为正确的行为方式。教师掌握这一认知规律对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验过程的设计中,让各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并全班交流,改进实验设计。可能一开始设计就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教师不要直接给出评价,让学生讨论分析,或在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教学比直接告诉他们实验方案效果更佳,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也更有成就感。
4、有效的激励,延伸实验教学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学生参与了探究活动后,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教师都应作出激励性的反馈,特别是学生的错误回答。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不能完全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因此,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每一节都安排了“课外探究”的内容,我们鼓励并适当指导部分同学进行探究,这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这些探究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所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
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当代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新课标下,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每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理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初中生物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肖长林,教育理论,北京教育出版社、奥林匹克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二版
2、张汉光、周淑美,生物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3、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四篇: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宁河县赵本中学
韩春明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但在我们平时的生物教学中,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1.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用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观点看待学生。关心、爱护、激发学生的潜能,是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 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选题的实践意义
1.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给重点中学输入大量的人才,我校只重视提高尖子生培养,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生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形成两级分化,为了改变现状,需要对各科进行分层教学,能够使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教学水平达到一份崭新的水平。2.为使研究工作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学科上主要对生物学科,其次语文、数学、3个学科进行研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我校只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培养,形成了大部分后进生,给学校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让每位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能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在学生原有不同认知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真正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奠基。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原则。
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2、“最近发展区”原理。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让学生一伸手就够得着,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行分层教学,便于教师把难度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能适应学生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更好促进学生心理结构的建构和完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角色、思想观念及教学方式的转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利用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能恰当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学生学会多向交流、合作与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使我校教学达到一份崭新的水平。
(三)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学校摸索出一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新方法、新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分层的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2,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调整 3,初中生物分层教学内容的选择
4,初中生物分层教学方法的探讨(备课,授课,练习,辅导,评价)5,初中生物分层教学成效的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
1、抽样问卷法。通过对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把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当前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内在动力的差异性的调查,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研究。
2、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更好地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提升。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师生共写随笔。立足于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在写随笔的过程中,反思自己,超越自我,并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4、个案分析法。不断地收集典型课例、教学中的典型细节以及学生个体研究案例,从中发现和提炼科学有效的措施,及时地进行推广。
5、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学生分层的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2,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调整 3,初中生物分层教学内容的选择
4,初中生物分层教学方法的探讨(备课,授课,练习,辅导,评价)5,初中生物分层教学成效的评价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14、4---2014、5)准备阶段: 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2014、6---2015、5)实施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目标实施,调查研究,阅读提升,总结提炼。撰写教学随笔、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以及教学论文。
第三阶段(2015、5---2015、6)结题阶段: 汇总所有资料和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九、本课题研究成果
1、在分层教学上研究出了一些具体的可行性方案。
建立了生物分层教学的评估标准和体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再此过程中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经过近一年评估的尝试,七年级(1)班、(2)班,八年级(1)、(2)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他们改变了学习方法,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素质。建立生物评价体系前后学生学习生物情况统计结果(七个班取得平均值)分析如下(见下表)。
建立生物评估系前后学生学习生物情况统计表 班级
内容 统计结果
建立前 建立后 课堂学习与作业 得A72%,得B28% 得A95% 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得A85%,得B15% 得A97%,得B3% 生物实验的参与和成效
得A82%,得B18% 得A100% 对生物与环境的关注 得A31%,得B52%得C17% 得A84%,得B16% 参与生物活动 得A68%,得B32% 得A100% 生物知识与生活 B24%
2、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的差异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激励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C层学生用名人为榜样激励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渐提高自己的成绩。对于部分学习实在无法提高太多的学生,更应做好思想工作,以免因为在班级里因为成绩自卑而逃学或者自暴自弃。告诉这部分学生,成功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但是前提有一个,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刻苦勤奋,所以我们仍然要努力、尽力,才能对得住自己一生一次的青春。使让学生都爱学、好学,能以积极的、快乐的、自信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3、在生物教学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利用课堂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生物素质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自己的生物课很受学生欢迎。
得A13%,得B42%得C45% 得A76%,得
4、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使师生、生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5、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自己撰写的教学论文《分层教学点滴谈》获得县级教育学会论文三等奖。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分层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提高整体,缩小差距,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差异,往往并不主要是学习的基础和能力,要让学生明白:事物都会发生变化,人也会转变,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的学生差异性永远存在,身为教师应该把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自己的工作责任和义务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由于我对本课题研究时间较短,并且仅仅局限于生物学科,研究成果向文化学科的辐射,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十一、参考文献
1.苏鸿;高效课堂;【M】华东师范大学;2013.5 2.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 3.阎承利:《教育最优化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4.周俊肖蝉蝉
《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数学教研》)2000年第6期
5.沈娅芳:《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中国教育技术网
6.李洁芳
《浅谈高中生物分层教学实施方案》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3期
7.黄宇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观察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7年ZI期
8.李京诚于秀玲体育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第五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实验教学。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 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 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例如;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以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磷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的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例如: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观察到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例如:绘图要保证图形的真实性,在一张纸上图形要位于左上角,阴暗部分只能用铅笔尖来点而不能涂等。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 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 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四. 有效倾听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小肠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此外,激励性反馈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成功体验,这也是生物教学的一种策略。
徐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