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赴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锡市三中
胡宏文
2013年12月13日,在邵局长的带领下,带着学校领导深深嘱托和教育局领导的殷切期望,锡市中小学学科带有人150余人来到美丽的长春东北师大,开始了为期八天的学习。
此次培训学习,得到了教育局温局长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在左局长先到长春东北师大,与有关领导协调,为本次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很大的努力。
转眼间,参加东北师大二十天的培训已结束了,回顾这二十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忙碌着,却充实着;我们劳累着,却快乐着。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与充实。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次数学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赴东北师大——温州市小学农村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的这次机会。能够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们近距离的交流,我们真是受益匪浅。3月12日早上,学习培训班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开幕式,尽管简短,但是有强劲的高级别的专家阵容,开幕式由东北师大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于海博导主持,东北师大教育科学院院长马云鹏和温州教育学院副院长麻晓春书记分别讲话。这么足以表明培训班的档次之高、要求之高。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园,最吸引我的就是北国纷纷扬扬的大雪,领略了北国寒冷的冬天,零下十四摄氏度的天气,在这次学习中,特级教师和博导教授们共计二十二位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授课讲座,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回来后我写下了我们的学习感受。参训后的反思——东北师大学习体会 锡市三中 张喆宁 为了提升我市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素养,锡林 浩特市教育局委托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对全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进行培训,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幸参加,在12月14号来到长春,在八天的学习中感触很大,从我们的所听、所见、所闻,沉淀了我们许多所获、所思、所悟,此次真是不虚此行。
一、《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教师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让我意识到不足。经过15小时的长途汽车的颠簸,可以说人困马乏。早上就要学习人全无精神。但是第一天听了教授的讲座,顿时疲劳一扫而光,受益匪浅。第一天聆听了刘茂林、郝淑霞两位教授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21世纪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我本人在教学中已逐步将信息技术和教学相结合,听了刘教授的讲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刘教授带有风趣、幽默的讲述中进一步了解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教学反馈行为、教学评价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接受现代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才可能是科学的、有序的、有效地同时也知道了技能的形成是语意知识在应用中,通过对其适用条件的概括与分
第二篇:赴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高志娟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高志娟
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校与郑州48中的教师,于6月26日——7月2日赴上海华东师大参加高级研修班的学习。通过听报告、座谈的形式进行学习、参观。在这短短的7天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华东师大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
特别是那些专家们的教育理念令我受益匪浅。卜玉华教授的《当前课前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转化——兼谈“新基础教育”的改革经验》中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是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追求什么呢?我们平时上课时的讲——问——答——练,除了能让积极生有部分收获之外,却有着双重的不公平:
1、剥夺了大部分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2、造成了对普通学生的不公平。这是教育不公平的现实表现。面对差异,有些教师不顾及学生的真实状态,满堂灌;有些教师不再满堂灌,但只与少量优生对话,替代大部分学生的思考;有些教师下移重心,关注差生,但纠缠于此,无法关照全体,提升不足。面对这些差异,我们应该反思教育中存在的传统问题,实施有效明确的可操作性程序。
首先,我们应该追求高质化的教学。
高效率=高质量?
“走得快”≠“走得远”。苏格拉底的教学案例证明能知道原因,换种眼光看世界的人才有资格做老师。
其次,我们应该追求教育的平等化。
面对差异,引导每个孩子有质量的卷入课堂教学,不让一些孩子滞留在消极的,带有挫折感,甚至滋生憎恨的处境中。
再次,我们应该追求课堂学习的积极化。
热闹=积极?
活泼=主动?积极学习需要个体维度,不能总是陪同孩子学习,要孩子学会自理;需要群体维度,置身于差异之中,具有平等与尊重他人的意识。
孔企平教授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有效教学时间的研究;如何才能上好一堂有效的课;以及如何对课堂教学评价和案例写作的传授,对我影响颇深,很多以前苦恼的问题都迎刃而解,豁然开朗。
高丹丹教授的《新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科技、社会和教育之间有如何深厚的关系,很多我们不知道的高科技都能为教育做出很大贡献。顿时觉得在这个网络信息大爆炸的世界中,我所学的知识太少,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充实自己。
胡慧闵博导的《教育设计的依据与方法》,教会我课堂小结很重要,尤其是学生的总结;教会我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如何制定学习目标,并且某一环节要实现什么目标。以及张人利教授的后“茶馆式”教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因材施教,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真正适合不同的学生。
为期7天的学习结束了,但我们的思想已经提升了许多。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创造的这次学习机会,让我们在反省中不断进步,逐步发展。
第三篇: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智慧教学,科学育人
——参加现代型优秀高中教师研修班学习心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有幸参加了东北师大此次组织的研修班学习,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悉心教导,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教育教学,既要规范,又要积极进行教育创新。我们都希望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讲求实效的师生双边活动,我也希望应用此次学习的理论来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现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通过研修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和学习化的社会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的角色不应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有效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和协调者。刚开始时,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由一个喋喋不休的布道者,一下变成了“闲人”,总觉得学生们在讨论时不好意思打扰他们,除了学生有问题时,就会忙无目的地在走道上晃来晃去,盘算着怎样控制每一环节的时间。课后我们进行评课时,积极反思这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而不是闲人,教师要积极地调控学生,管理学生。既能指导学生“单兵作战”还要教会他们师生、生生间“协同作战”。在以后的课堂上,大家就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当有学生偷懒,没有及时参与交流、讨论时,要鼓励他们加入到交流、讨论的队伍中来;当发现平时学习习惯不好,而又缺乏自信的同学做对了题或想法很好时,就请他们给同学做解答,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老师还会主动地走到某些小组中间,俯下身来,或倾听他们的看法,或对他们进行引导,或看看他们讨论得怎么样;当他们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在下一个回答问题的环节中,就会很自信的站起来流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是小组讨论的成果。这样,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了。课堂上不再是只能看到少数积极分子的身影,因为动起来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还发现当你走进学生的时候,因为是在下面发言,学生们很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你的肯定时会非常高兴,无形之中拉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那些你还没有来得及关照的小组也会流露出期盼的眼神,欢迎你尽快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合作自然愉快。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开展“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引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形成了多边的教学交流,课堂气氛开放而民主。传统教学中也有大量的问题,它们的区别在于: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只不过是一种陪衬,只是获取现成知识的跳板而已。提出问题往往只是为了追求标准答案,获取现成知识,因而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而且可以自主提出新的设问。问题甚至可以是学生结合生活、学习自主思考的一些个性化疑问,答案也具有非常大的开放性。例如:《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课中,学生 提出了:
1、为什么婚姻关系不稳定,人口出生率低?
2、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
3、欧洲国家信仰宗教为什么人口出生率低?首先,老师对这些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另外又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①教师参与各小组讨论。②依据学生答题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具体讨论过程:
①4人小组讨论问题。②小组代表选择题目作答。③其他小组补充回答。由于问题来自于学生自身,整个过程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和运用知识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积极想要自主解决问题。提出疑问的同学更是感觉又兴奋又满足。真正体现了主体参与,自主发展。
反思以往的课堂教学,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为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给予评价或建议。下面我就列举几个不同章节的例子,例:
1、利用网络等手段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国际社会有何积极行动?
2、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会照成地理环境的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自然环境整体性表现”一节)
3、分析武汉市的形成和发展与哪些区位因素有关?
4、首钢集团冶炼部的位置的变化体现了工业区位因素怎样的变化?等等。
可见,一般这些问题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多由学生合作探究,然后教师做点拨与总结。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问题的主动意识、合作意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整合与迁移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举多得,岂不善哉!
另外,我们在学生评价,知识反馈,课堂小结等方面也与时俱进,积极改革,有了一定进步。总之,研修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课堂教学的改进需要你我都积极参与,不断思考。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让我们用我们的智慧点亮有效教学之灯,开启有效教学的大门,步入有效教学的殿堂,快步踏上有效教学的大道,共同谋求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山西省祁县中学
常爱琴
2012年8月
第四篇: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更新观念,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东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5月20日—27日我有幸到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青海省西宁市高中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培训期间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专家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心理的关注、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讲解和诠释。包括有王小英教授的《有效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路海东教授的《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的表现、成因及对策》、邓涛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王海英教授的《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黄宝国的《教师教育力的研究》,他们的精彩讲解无论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课堂环节、教学策略等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收获及提高
1、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只有更新观念,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课堂的实效和高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引导者,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王小英教授的《有效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里讲到“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形成‘有效学习’即‘有意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具有整体性,要在身、心、脑健康和健全的基础上进行,我们的教育更多注重了花果的催生——脑的开发,忽略了根的滋养——身心健康;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挖好一口井”,优秀的教师不只是刺激学生的头脑,还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是引出、是唤醒、是激活。实在是站在人文和人性关怀的角度为教育注入了新的阳光,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的“学的效益”买下了保险。
2、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心理关注的重要性,让我深切感受到心理教育对学生一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它对学生学习的重大作用。专家的精彩有趣的讲解让我产生了新的思考,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应该走进课堂,真正起到清除学生心灵垃圾,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健康学习生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①可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备课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张弛有度、和谐自信的氛围中学习;②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改革教学方法。在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同时,要注意向学生学习,把自己当做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做到“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所以,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教学改革。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将来我们为学生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思维的方法喝彩,更为我们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赞叹。
二、教师在合作中求发展
教育教学要求教师朝专业化发展,成长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完成教师的提升。新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共同完成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做专家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是新时代对人民教师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们的国家不缺一般型的教师,缺少的是教育家型教师。”总理的一番话值得我们深思,生活的压力,职业的倦怠,年复一年,我们在重复着教案,身上“匠气”有余,“灵气”却不足。久而久之,我们离“人师”越来越远,充其量只是个“经师”。如果仅仅把教书当作谋生的手段,维持生活的需要,我们会觉得非常累,很乏味,会把上课、改作业、教育学生看作是负担、重荷。夸美纽斯说过,如果要想使教师工作变得有乐趣,不把天天的上课变成一种负担,就需要引导教师走科研之路。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自己职业生涯幸福,必须从读书开始,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努力做一名学者型的教师,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假期读多少本书,背多少首诗,一次又一次地给学生推荐读书篇目。试问一下自己平时读了多少?你的潜移默化、示范引领在哪?试想一个老师平时从不读书,知识面狭窄,教学语言干巴枯燥,照本宣科,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广泛地链接有趣的课外知识,学生怎能被你吸引?学习的热情怎能被激发?长期以往,耗时低效的课堂沉闷,缺乏勃勃生机,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和发展。
“腹有诗书气自华”,携一袭书香进校园,只有教师自己爱上读书,才能带领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酣畅地遨游,才能在学生面前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会仰慕你,信服你,才会喜欢上你所授的学科,你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平常常会听到有些老师叫苦不迭:“教学任务重,学生不听话,学习成绩
差,家务事繁杂,回到家已疲惫不堪啦!哪有时间读书呀!”其实时间就像吸水的海绵一样,只要挤一挤是能挤出水分的。关键是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像一日三餐那样,一天不读书,就不舒服,就有饥饿感,就达到爱书如命的境界了。伴着书香,快乐阅读,亲其师,信其道,你的教学将变得轻松自若,幸福快乐。
第五篇:赴东北师大参观考察报告
赴东北师大参观考察报告
林甸第四中学小学部王婧
2010年12月12日,我带着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期望与重托赴东北师大学习考察。这次考察有教育局、进修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东北师大的周密安排,才使我们每一天的学习生活都过的充实而有意义。在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东北师大附中、附小及它的中信实验学校、还有东北师大净月校区的实验学校,每校一天,内容丰富,有参观、听课、交流、还有校长讲座。尽管每天往来奔波,十分辛苦,但很值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参观学习时的见闻感受
参观这几所学校,给我们的整体印象有以下几点:
一、四所学校都有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治校之本。我们参观的这几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可以说,一所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观念。“坚持实验、探索规律、科学实施、全面育人”是东北师大附小50年的办学文化传统,学校正是走了一条“科学强校、质量立校”的办学之路,才使学校获得了可持续性的发展。熊梅是附小及中信实验学校两所学校的校长,她在总结和回顾50多年办学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开放式即打破时间的墙壁(上学、放学时间自己掌握、假期长短自己调配)打破学科的墙壁(促进学科的综合化、校本化、教学的异步性和个性化)打破教学的墙壁(提倡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倡导开放式的课堂)打破人员的墙壁(从各个组织的合作性评价其发展性,促进教师开放、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墙壁(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最后,打破空间的墙壁,(空间的开放性)特征是建构开放的走廊,这点我印象深刻(可能是我们学校空间太小,阴面教室多,所以体会深)熊校长觉得阴面教室太不利于孩子的健康,而且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表明环境对学生性格、人格的发展都有影响,所以,她的学校没有阴面教室,而是把它变成了开放走廊,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这一点是我们学校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东师附小的个性化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道德教材本土化、校本化处理。熊校长认为,我们国内的思想品德课已走入不了孩子的心灵深处,所以,她引进了日本的道德教材,并使之在中国本土化、在师大附小校本化。她觉得,日本的道德教材更适于现在的孩子,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聆听熊校长的讲座、参观学校,发现他们的学校是真正的从实际上“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中感悟、在课堂内体验”“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发展中增长智慧”,更让每一个孩子在愉悦的空间成长。他们构建了与墙壁对话、与活动对话、与书籍对话、与社会对话的活动环节,让每一个学生能更健康、更勤奋、更聪明、更快乐地成长。
东北师大附中的明珠学校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更给我以启示,师大附中初中部以前瞻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教育责任,创造性地提出了“生命教育”办学思想,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李颖校长那柔中带刚的讲座更使我记忆犹新。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育的作为在于:教育在尊重人的自然生命生长的前提下,去唤醒和点化人的精神生命;引导人去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给予人体现生命价值的能力。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不都是在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实现自己的理想又何尝不是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过程。李颖校长尊重人生命的存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开设的课程丰富多彩(情景模拟、礼仪修炼,家政营养学,科技创作,现代数学技术应用,美国节日、玩转机器人,旅游小饰品、地理大世界,插花艺术,实践课程社会化体验等等),唤醒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让孩子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师大附中采取的“低起点,小台阶,体验成功,促进发展”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灵动课堂,培养思维品质,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学原则使师生的生命潜质被激活,激情得到碰撞,生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可见,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止是学校的灵魂,更是老师和学生精神生命的源泉。
东北师大净月校区的实验学校作为东北师大的附校,在践行东北师范大学的办学理念“尊重的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尊重:一是尊重教育规律,教育是科学,有它的内在规律,办学只有尊重教育的规律才能办好。二是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人才的成长也是有内在规律的,办学培养人才,就必须尊重这个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拔苗助长。三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从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出发,才是真正的教育,否则只是训练。四是尊重教师的劳动,教师是学校的根本,学校要形成一种尊师的文化,既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又要尊重教师的创造需要。五是尊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的期望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对于家长的这种期望的尊重是对社会的尊重,是成为社会、家长满意学校的前提。东北师大实验学校丰富了“尊重教育”的内涵,向我们诠释了“尊重”的含义和意义。
二、四所学校都充满优雅浓郁的文化气息。
校园文化能充分展示学校个性,整个校园环境的布置,要有鲜明的人文特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这几所学校都做到了。学校校园大而气派的同时更是充满了文化气息。师大附小和它的实验学校的开放走廊就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整个学校人文气息浓厚,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的每一个角落的布置,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我们参观者都被孩子童话般的世界所陶醉,校园真正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花园、果园。
师大附中的校园布置更充分体现了“书香校园”的特征,如诗的校园意境,布置合理的校园建筑,走廊中的巧妙布置,墙壁上的唐诗宋词,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校门的精心设置到教学楼走廊上的温馨提示,各个楼梯口及校园的角角落落都贴有温馨提示语,处处都充满育人的氛围,透出浓郁的校园文化。
净月校区的实验学校给人的印象是教学、运动、住宅三区的分开,面积大,建的精致。高大的楼舍、整洁的道路、雅致的雕塑,设施齐全的运动场,可容纳近万人的体育馆,赏心悦目的楼廊布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每个楼层的一角都有用途,有轻松阅读天地、小棋苑、地球村等等,让孩子在课间轻松之余也能学到知识。东北师大净月校区的实验学校自然生成的学府底蕴,构建着和谐的校园,滋养着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三、这几所学校都拥有一支能力卓越的教师队伍。
这四所学校注重打造学习型组织,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水平,不惜重金送全体教师出国学习考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映像最深的是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全校专任教师191人获硕士以上学历100人,占专任教师的52%;国家、省、市教学骨干、教学新秀123人,占教师总数的64%;获全国、省、市各类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共354人次。呈现出一支有特级教师、首席教师、标兵教师、特色教师等名师构成,素质过硬,经验丰富,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多元化、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格局。在2006年、2007年两次长春市骨干教师素质教育论坛活动中,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教师是获得第一名和金星奖称号最多的学校,在2006年--2009年三次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中,全部参赛教师共计39人均获得一等奖,也是全国参赛初中获得一等奖最多的学校。全校13个学科都各具特色,并全部被评为长春市优秀学科基地和优秀教研组。近六年来,教师在省市以及国家刊物上发表论文290篇,参与各级课题20多项,出版著作24部,开发校本教材4部。可见,好学
校就要拥有一支能力卓越的教师队伍。
四、是教学投入大,敢为人先。
参观这几所学校,我们被它们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所震慑,每所学校的占地面积、每个班级的小班化教学、每个先进的实验室、微机室、舞蹈室、多功能室、特长教室等等的投入,无一不令人羡慕。这除了要有雄厚的资金做保障,还要有领导者敢为人先的胆略、谋略。
参观学习后的反思
一、把每一件小事做得更精彩
学习后,我更坚信:在管理上集思广益,工作中深挖细抓,凡事皆可成教育,处处都可成为亮点。不做机械重复的事,不做不动脑筋的事,不做应付检查的事,突出实效。实用的都是简单的、朴素的。要用脑思考有深度、用心做事不拖拉、避免粗枝大叶、得过且过、流于形式,把每一件小事做精彩,自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二、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这次考察中发现,先进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行为、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好习惯要比学知识更重要。习惯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束缚学生手脚的镣铐,而是培养个性和集体属性一起飞扬的未来公民。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过程。
三、带领一支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态度决定命运”,考察的这几所学校我们看到:教师很少闲谈,多见埋头批改作业或制作课件;少有怨天尤人,多见面含微笑,平静中带着一丝愉悦……反观我们的教师现状,职业倦怠严重、学习积极性不高、干与不干奖金并没有悬殊、无法大动的人事局面,如何打造教师队伍,带动她们有激情的工作是所有管理者面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这次学习考察,让我开阔了眼界,真正见识了现代教育的先进性,真正体验了我们的学校与这几所学校的差距,这差距不仅在办学条件和社会环境上,还在于我们的理念和认识上,在于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责任心、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学艺术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上。作为我们县城学校,办学条件是很难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老师,鼓励我们的老师爱学习、多钻研,就像熊梅校长说的:老师都不会学习怎么会教出会学习的学生。我们自己的观念更新了,我们的老师思想改变了、素质提高了,我们的学生才能进步、才能全面发展。
最后,还是非常感谢教育局和进修校的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的灵魂和思想接受洗礼和震荡,激动中去反思,反思中自责、自问走向反省,反省中走向澄澈和坚定。我也一定会把我此行的所感、所思、所得付诸于我的工作中,为学校的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