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时间:2019-05-12 23:3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第一篇: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论文摘要:随着体育隐蔽课程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认识到了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要性。体育隐蔽课程教育具有文化性、行为性、依附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敬业精神、较强的业务素质、一定的审美素质和良好的情感素质。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完善,体育隐蔽课程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它是通过学校的体育物质环境、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体育教师的行为方式和在体育教育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等内隐的间接的文化因素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教师在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尤其是对那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更需要具备较高素质的教师,加以积极地引导。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体育隐蔽课程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隐蔽课程的涵义

隐蔽课程是指非正式学习的各种教育要素,如师生关系、教学风格、课堂规则、按能力分组等,是一种隐蔽的或者是还未得到认可的教师经验,但这些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可以说,隐蔽课程是文化的反映,是人的生活习俗、文化教养、精神境界以及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在个体身上的集中表现,并通过教学、教师的行为等方式同正规课程同时起作用。

隐蔽课程教育既取决于教师对体育教育意义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内心境界。隐蔽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计,主导权在于体育教师,所以弘扬什么精神,发展什么文化传统,提倡什么品质和培养什么能力等等,都是隐蔽课程教育所要涉及的方面。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对此在思想上、行动上有所认识和体现,真正把能反映一定文化的、身体的、智慧的、情感的、意志的、行为的等正面品质的内涵贯穿于整个隐蔽课程教育之中,进而把学生发展成全面的人。

二、体育隐蔽课程教育的特点

(一)文化性

高校体育课程是从人类社会文化中筛选出来的精品,因此被列入其课程的内容就有可能被继承、发展,尤其是体育文化功能的教育就能得以具体化。体育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和社会规范,也是人的社会化的手段。体育文化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涵,它是一种以人的体育行为特征的社会现象,是由人对体育的需要、思想理论方法等观念形态的内容和外化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体育活动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的规格和设施构成的,包括多种精神和物质因素的复杂整体,而隐蔽课程中的体育文化教育,也是多种精神和物质因素构成的。所以体育课隐蔽课教育也具有陶冶、培养和教化人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积累起来的文化价值(含体育文化价值)认识的提高,蕴含在体育课程教育中的文化特性,也越来越强调对学生的陶冶与影响,其中的体育文化特性对学生就有着独特的作用。实质上,体育教育过程也是将学生从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中“唤醒”的过程,即从“自然”到“文化”,从“现实”到“理想”的过程。可以说,体育课中的文化性也是多种精神内涵的整合,它决定了体育课程的构建,而这一构建又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水平和变迁,反过来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发展。

(二)行为性

体育课隐蔽课程教育中的行为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行为影响,包涵着行为的思想情感性、伦理道德性、知识品位性、智慧能力性等,是以其外延的行为来评价的。体育课不同于别的课,它是以操作行为、身心互动和课堂指标为特点的一种社会性活动,要求体育教师把内心的精神境界外化在身体行动上,进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即“身教”的影响。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课堂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素颇多,但教师外延行为乃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不同的教师行为会造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以及给学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如行为的动作、表情、举止等。可以说,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心理环境,正是决定学生行为表现积极性高低的直接而重要的因素。

(三)依附性

体育隐蔽课程的存在需要借助于某种客体才能传递它蕴含的文化,发挥其功能。离开了这些客观的载体,体育隐蔽课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体等。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价值并非完全直接显现于学生身上,它所携带的教育信息只能部分地被学生直接吸收,而相当部分则依附于其他载体间接地传递给学生。具体而言,学校教育化的环境、体育教师的行为、校园文化、各种人际关系都携带着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暗示、学生的模仿、互相感染、彼此认同、榜样学习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收这些信息,从而受到教育。体育教师的教育意向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载体传递给学生,并且不断地沉积下来,产生相应的心理结构。

三、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体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来感染学生,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1]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榜样和道德形象。因此,体育教师要作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的课堂常规,首先自己要遵守。例如不迟到、不早退,体育教学中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以及着装要求等,教师要严格遵守,这样才能树立起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作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爱和体贴学生。教师的爱心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巨大磁铁,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和体贴,不能真正和蔼平易地对待他们,是不可能从心底里获得学生的喜爱的。

(二)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敬业精神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具有更高的实践性特点,体育教师往往要冒着寒风顶着烈日进行教学,而且还要承担课外活动和体育训练等繁重任务,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付出比一般学科教师更多的心血和劳动。高尚的敬业精神、坚定的奉献信念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三)体育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

体育教师只有具有了较强的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活动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几分钟精彩的讲解、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等都会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较强的业务素质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四)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

体育教学中蕴涵着许多美的因素:体育器材的合理摆放美、学生队伍的组织美、练习时的队型设计美、教师的仪表仪态美、教师的语言美、示范动作的形体美等等。这些美的因素不仅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使他们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精神的满足,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体育教师应注重美学方面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

(五)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

体育教师情感素质如何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

用心

爱心

专心

系,也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美国心理学家LP.索普指出“: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合作,这是学生取得更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2]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信息传输通畅,是推动体育教学整体发展的动力,师生之间的协调和适应会使教学过程处于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而且,师生沟通,情感融洽,有助于形成师生的亲密感,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情感上的沟通,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人格平等的原则,事事尊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用真诚的情感打动学生,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发挥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情感导向作用。

教师良好的情感素质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而且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有热爱学生的情感,还要有善于控制、支配和调动自己的情感,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环境和学生状况决定情感表现的倾向、方式、分寸,以便有效地感染教育学生。善于控制支配自己情感,抑制无益的情感,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论文

1.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1学生缺乏兴趣,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不足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发展方向的定位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将重心放在理论知识上,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体育课堂参与度比较低,对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不够重视,体育锻炼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学生体育锻炼、强健身体的意识难以提高,体育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发挥出来。体育教学的另一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现阶段部分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贯穿体育精神,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比较多,容易产生很多不稳定因素,心理素质教育没有针对学生这些问题进行工作,会造成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1.2理论知识教育和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矛盾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在学习任务日益繁重的同时,学生的智力水平、意志水平以及身体都在不断提高和发育。但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对体育锻炼的投入力度比较小,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也认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比体育锻炼重要,没有有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也比较低,进一步加剧了体育教学模式的被动。

1.3教学设施落后

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这主要是由于缺乏体育设施和器材,能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的设施比较少,体育教学项目难以顺利进行。部分体育教师没有科学布置体育训练项目,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另一方面,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这也对优化教学模式形成了制约。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

2.1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体状况设置教学任务,使学生也参与到教学任务设置中,如让学生自行决定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体育课堂参与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优化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将心理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教学项目设置要以学生的身体接受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放松身体,缓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压力,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

2.2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学内容有限,无法调动学习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要优化教学模式必须从优化教学内容出发,注重发掘学生的运动潜力,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内进行体育锻炼。全面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在新课程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导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还要使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实现高中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完成优化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任务。除此之外,高中体育教学中还应该提高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重视体育教学,注重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将优秀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

2.3优化教学设施,转换师生角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优化高中教学模式,应该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施,根据教学设施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设施进行体育锻炼,在设施中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体育锻炼达到最佳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主导者变成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3.结束语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终达到强健学生体魄的重要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高中体育教学论文《对高中女生体育教学的浅析》

对高中女生体育教学的浅析

[内容提要] 运用调查法等,研究当前高中女生生理、心理向成熟发展,情绪上敏感、含蓄,耐疲劳能力较差等。可加强与初中体育教材的衔接,避免重复;注重开展形体方面的教学,如健美操等项目的教学;努力培养高中女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关键词] 体育教学 高中女生 教学质量

[正文]

一、当代高中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教材教法

女生进入高中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在生理方面,此时期高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已向着成熟发展,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有所增加,青春前期的一些特点还较为显著,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第1和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为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部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

在心理方面,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的嘲笑等等。

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高中女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宜围绕发展其运动器官,特别是满足她们希望自己体型匀称、身材健美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向。组织教法上运用多样、多变、多层次的方法,采用启发、鼓励、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高中女生已有的体能和经验,发扬她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发挥高中女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体育锻炼不仅能满足发展高中女生体力的需要,而且也能满足高中女生发展心理素质,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要强调加强高中女生的自我锻炼效果评价能力,达到增长知识、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目的。因此,了解高中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体育教师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

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调动高中女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初中、小学体育教学选择的教学内容,一般以田径、技巧、篮球、游戏为主,而且这些项目反复进行,致使大多数同学对教材失去了兴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入高中以后,她们对体育课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高中体育教学有新的色彩。为此,我们对泰顺一中2003学年各年级100名女生作了题为“我喜欢的体育项目”随机抽样调查,共收有效卷262份。统计结果见下表 300名高中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调查

项目 田径 羽毛球 健美操 篮球 乒乓球 技巧 排球

用心

爱心

专心习网

% 13 57 69 32 36 14 41 由上表调查结果发现,高中女生对教材的选择比较集中,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人数多的项目基本上是以前相对较少开设过的项目,而田径、技巧等项目选择人数非常少,因此,我们认为高中女生体育课在教材选择上,更应注意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处理好中、小学的教材的衔接,避免过多的重复,应安排一些初中难于开展或女生感兴趣而锻炼价值相对比较高的项目进行教学,如健美操、排球、羽毛球等项目,充分满足高中女生探求新知识、追求完美的强烈愿望。即使教材重复使用,也必须在动作难度、知识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如中长跑教材,800m跑是“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女生必考项目,体育教学必须有中长跑教材。面对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结合中长跑的运动原理和提高成绩的方法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高中女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完成教学内容,又满足了高中女生的较高层次的需求。

在教材安排中,应注意各项教材间的合理搭配,做到既增加高中女生感兴趣的教材时数,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在现行教材中,有部分课时的教材内容,是以身体素质课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这一类课往往注重对学生的生物学改造,忽视了高中女生的心理因素,因此,学生上课时的抵触情绪较大。比如立定跳远练习,为了提高高中女生的下肢及腰腹力量的练习,而且提高下肢及腰腹力量并不是经过几次练习就能达到效果的,必须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运用竞赛的形式,效果会更理想。既克服了单一教材的枯燥、乏味,又能增加高中女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

有针对性地研究高中女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体育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方法,它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结合高中女生特点合理选择教法。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先进行游戏性的准备活动,来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协调性,再采用追逐跑、走跑结合的越野跑、定时跑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最后采用竞赛的方法完成教学,使学生在多变的形式中,不断受到新异刺激,既可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她们心情欢畅,消除疲劳,积极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增强体质,使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在教学中须合理运用教法,正确处理教、学、练的辨证关系。在对高中女生的教学中,应根据女性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笔者通过跟踪测试3个教学班女生的课堂心率变化情况,得到心率变化和均值与时间的关系规律显示,高中女生的体育教学课,运动负荷安排应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有开始,有高峰,有结束,每堂课出现1—2次心率高峰,教学效果最佳,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情绪,又完成了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经研究发现,45min一堂课,心率一般在课程进行到28min左右出现高峰,此时 进行专项练习的时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肌体的兴奋性处于高潮期,运动量也逐渐达到最大。而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纠正错误动作和讲解锻炼方法、手段和介绍规则,学生的心率稍有恢复,通过复习教材的练习,学生的心率又达到一个小高峰,然后通过放松练习,心率逐渐减慢。

用心

爱心

专心习网

二、帮助高中女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和体育教师素质对教学的影响

终身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终身体育观看,转变学生对待锻炼身体的态度,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高中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怕苦、怕累、怕晒,怕流汗,缺乏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自制性和顽强性,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我们对泰顺一中的300名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的调查中发现,没有养成锻炼习惯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7%,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女生占总人数的48%。她们除了生理、心理上的因素之外。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体育的理解片面和审美观念不正确。体育态度问题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构成的,这3个心理因素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学生认识到上体育课的重要性,乐于参加体育运动,并做好锻炼身体的思想准备,说明态度中认知、情感、意向因素十分和谐。另外,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关键要树立学生终身体育价值观。终生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终生体育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身体锻炼应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一方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展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提倡终身体育的思想对加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应为高中女生开设主题为:“终身体育与你”、“终身体育的意义”等的专题讲座,使她们对终身体育也能有正确的认识,参加体育锻炼会逐渐成为她们的自觉行动。促使同学们在体育课上端正了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希望能学会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希望能制定短期与长期的自我锻炼计划,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所以,针对高中女生的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中传授一些能满足高中女生终身体育需要的锻炼内容和锻炼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她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爱岗敬业,为事业献身的精神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成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必须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勤奋热情、积极进取,要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必须精通体育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还有不断更新知识,做到不断完善自我。体育教师应有开拓进取精神,有独到的教学与训练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和丰富的形体语言以及恰倒好处的帮助、提示、保护,让学生有良好感受;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调动运动量,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教学环境中,要从体育教师的自身抓起。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女生的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教师和学生活跃在新世纪。

用心

爱心

专心习网 3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探讨论文

1引言

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形成与社会群众对体育热情充分高涨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拓展的自主性以及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学习。在此种情况下,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2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策略

2.1高校与企业共同进步。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并对其进行优化,在此之下,高校体育与企业联合,是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的重要表现之一。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性质来制定相应的合作方式。如:部分企业致力于运动服装,高校便可给予支持,同时也能够为擅长服装设计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启发。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器材,以此来为大学生充分讲解如何科学健身、如何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开创个性化技能。从而达到高校与企业共同进步的目的。

2.2走出校园,实施课外教育。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树立的教学目标应具备职业化、生活化、社会化的特点,并坚持“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且福建省位于海峡西岸,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运动特色,因此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利用公共体育器材实施不同于校园内的体育教学,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们的运动量。例如:组织户外公共设施为主的活动,包括仰卧板、跳绳、坐蹬训练器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提醒学生合理运用器材,并设定训练目标。2.3增加与社会相关的选修课。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在体育教材建设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并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新,加入户外运动、瑜伽、有氧调查等新兴的运动项目,同时也可以引进系统完善的社会性项目,例如:武术、轮滑、网球、健美等,以此来实现一段时间内,达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单技能的设置,即高校应对学生进行短时间、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直至能够独自开展个性化活动等,如跳绳、踢毽子等项目。

3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途径

3.1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师队伍相对完善,然而增加部分社会上相关项目的专业人才,是高校体育教学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首先,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丰富经验的专业运动员,往往能够较好的开展专业项目的教学,如在跳高的课时之上,请来国家队的跳高运动员作为教练,通过他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所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其次,民族文化一直是我国的瑰宝,民间体育项目更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进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人,根据他们的知识与个人想法,展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并将他们的传统文化及创新与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项目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最后,引进社会上的各类健身达人,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如广场舞、健美、瑜伽等常规活动的喜爱者,让他们来为大学生打开新的视界,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体育文化。

3.2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研究性教学。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实现社会化发展的路径之一便是研究性教学,而研究性教学是创新、丰富、完善体育文化的方式之一。根据教学的需求,高校可以通过两种形式体现。首先,根据社会教学人员所擅长的方面,让他们结合实际钻研,并把研究出的结果融入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研究的一致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完成研究与实验的相结合,而这一点主要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出现错误、发现错误、改进错误的过程。其次,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在发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开展寻找其始源、技巧、功能以及文化内涵与运动器材的研究,以达到使其系统化,全面完整的保存下来的目的。并完成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

3.3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考核。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考核应趋向于多元化,如测验、表演、比赛等,而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考核主要有两种。首先,知识技能性考核,高校可以通过试卷、网络、现场性问答来进行知识理论的考核,以及凭借实际活动展示大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包括群体活动、单人单项活动、单人完整项目的展示等,并在指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体育技能传播、运用与竞赛的方式检验他们的技能运用能力。其次,体质考核,高校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学生运动后的心跳、肺活量等指标来判断他们运动前后的身体情况,也可以通过专项运动检测学生的速度、爆发力、耐力、柔韧性等,进而判断出学生的肢体体能以及身体素质,并以此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形势下的考核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是科学、教育、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发现、组织、创新社会体育项目及技能的前提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其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也丰富了福建省高校的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刘传华.福建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潘勇赫.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路径研究[J].运动,2016(2).

第五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与实践论文(本站推荐)

摘要: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经历了课程教学构建、发展、应用转型三个阶段,在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学生竞技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凸显“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随着地方高校应用转型发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面临选择与挑战。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发展要求,需要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环节认真落实,满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诉求。

关键词: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应用转型

遵义师范学院作为百年传承发展的地方院校,已为本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经过遵师人的不懈努力,学校教育从2001年开始逐渐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发展。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引进培养师资队伍,构建学科发展团队,加强学校课程教学建设,创建发展新校区,使整个学校的教学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学校课程教学由单一的专科教育向本、专科教育发展综合迈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提出了“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本科体育课程教学发展模式,通过学生的运动参与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遵义师范学院应用转型的发展,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现有大学体育构架内,实现体育课程教学应用转型发展,成为遵师体育人思考探索的问题。

1.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发展历程

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由最初的传统体育课程教学,逐步发展成为以校本教材为主题的课程教学,因地制宜地结合学校特色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推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学校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使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更加丰富多元,基本满足不同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发展的需要。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经历三个阶段的建设发展,即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形成阶段、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建设发展阶段、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应用转型阶段。

1.1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形成构建阶段。遵义师范学院经历了从专科到本科的发展历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由专科课程设置,逐步向本科课程设置转化,其内容有篮球、排球、体操、田径、武术、健美操等运动项目。随着学校本科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学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组织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尝试。打破原来的班级授课制,根据学生姓别差异进行男女分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生理特征学生体育学习发展的需要。

1.2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建设发展阶段。按照遵义师范学院“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本科办学理念,从2006年开始,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性探索,提出了“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教学发展模式。修订了新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实行大学一年级进行普修,大学二年级进行选项,大学三年级进行修学分的大学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秉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重在健康”的课程教学发展理念,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作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发展根本,以教师人格魅力,实现对学生生理、心理、运动、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促进。充分挖掘课程教学内容资源,满足学生不同个体体育学习能力发展的需求。

1.3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应用转型阶段。遵义师范学院在教育部的总体规划下,学校对2015级学生进行应用转型发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桥头兵。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了新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重在强化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应用,由课内教学向课外辅导练习拓展。将原来的36学时改为课内教学16学时,课外实践教学16学时,即(16+16)体育课程教学运作模式,突出了体育课程的课外实践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延伸。大学体育课程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到教育部规定的15项以上,其项目内容根据不同的学期、年级、学生对象形成递增式发展。项目内容有篮球、排球、足球、定向运动、健美操、体育舞蹈、排舞、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瑜伽、散打、健身气功、围棋、武术段位制拳类、器械类和太极拳类等。

2.教育部关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总体要求

教育是国之大策,民族复兴之根本。为了更好的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人才,国家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保障性文件,并于2014年出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践行的相关工作。要求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并实施,并提出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工作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保证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同工同酬。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中阐明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教学改革、优先落实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纲要》要求“大学本科学生在一、二年级开设不少于144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其他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由此可见,《纲要》对高校体育教育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与解读,它是保证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应用转型发展中体育教学工作具体实施的理论依据。

3.遵义师范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应用转型发展探讨

3.1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学校决策部门经过大量的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它校成果,系统研究形成的课内教学16学时与课外实践16学时相结合的体育应用转型教育发展模式,对2015级学生开始进行实施。经过2年的教学与实践,在课程内容设置、学时分配、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训练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课程教学经验。对整个课程教学模式的贯彻实施,课外实践环境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达到学校提出的应用转型发展要求。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课内学习是基础,是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和自我竞技能力培养的推进平台,为学生良好的品德意识、智力开发、审美思维、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帮助,而课外体育实践是课内教学发展的拓展深化,需要教师的组织与监督,在《纲要》中就明确要求,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周不少于三次。

3.2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模式建设。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应用转型发展,需要继续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重在健康”的教学理念,在构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过程中,强化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应用。课程教学以大学一、二年级开设选项课、三年级开设选修课为课程教学建设发展模式。加强推进篮球、排球、足球、定向运动、健美操、体育舞蹈、排舞、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瑜伽、散打、健身气功、围棋、武术段位制拳类、器械类和太极拳类等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落实、创新与发展。按照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建设要求,加强课内体育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竞技水平;以课外实践教学为拓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运动健身习惯的养成建立发展平台。学校体育应用转型发展,要以应用型人才、职业服务为发展目标,建立多元的大学体育课程应用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体育文化活动、训练及竞赛,打造校园体育精品课程,有效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应用转型发展。

3.3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建设。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就是以学生身体锻炼为服务平台,教师采用有效合理的教育方法、运动手段,满足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养成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沉淀体育文化科学健身知识,满足学生体育学习能力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能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既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还有对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评价,三者相互联系,互为促进,互为发展。对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评价,重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组织管理与实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应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前沿知识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重在体育知识能力、品德行为的考察评价,通过考察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竞技能力、品德素养等进行综合评判,它包括课堂表现、课外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测试等诸个方面。

3.4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离不开科学研究,它是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腾飞的翅膀。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应用转型发展,需要科学的研究,谋划体育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训练和竞技比赛。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前沿科学知识理论应用到体育教学、活动及竞技比赛中,传统的经验及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体育发展的社会需求,建立体育科学研究队伍势在必行。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应用研究队伍的建设,从课程设置、微课开发、精品课程打造、运动训练、竞技比赛方面进行建设,以“教学—训练—高水平运动队—科学研究”为一体化发展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与回归研究,多渠道多视角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体育应用转型也要为地方体育经济建设服务,加强学校体育学科团队与地方体育文化的融合开发,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红色文化、户外健身运动的研究、开发,引领时代特色,促进地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推进地方体育经济、体育旅游、体育文化品牌的建设,并形成校园体育文化资源,丰富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何德超,李华禄.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成效与对策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6):122-125.

[2]范维.贵州省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现状分析[J].体育世界,2014,(2):13-15.

[3]王波.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J].搏击(体育论坛),2015,7(6):20-21,24.

[4]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N].教体艺[2014]4号,2014(6).

[5]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N].教体艺[2014]5号,2014(7).

[6]刘礼国,马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15,33(2):142-145.

[7]秦德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期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2):165-166,169.

下载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专项化课程改革论文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专项化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自己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真正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体育锻炼除了可......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初探 摘要:当前,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的推行,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成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和实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也是全面提......

    体育课程改革拓展对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探究

    体育课程改革拓展对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探究 摘 要: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缺乏整体性,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平衡,依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出探究学校体......

    浅谈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

    浅谈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日益丰富,拓展训练也被引入体育课程中,拓展训练......

    高校体育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从翻转课堂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并提出了体育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关键词:体育;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一、翻转课堂的特点21世......

    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作用研究的论文(精选合集)

    摘要:新体育课程的推出和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试就新体育课程下体育教师的作用及应具备的意识进行探讨,旨在促进新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教......

    素质拓展训练与高中体育教学结合初探论文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素......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摘要:体育是高校专业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背景下,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是必然选择。以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较为陈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