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培养小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群文阅读,语文教学新方向》
作者:张良会
许多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喜欢阅读,却无法亲近语文课堂?究竟怎样才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对孩子阅读习惯、兴趣和能力的引导?
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督促孩子不断地阅读,但是却忽视了引导孩子如何阅读,忽视了如何为孩子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忽视了课堂教学对于孩子阅读的重要作用,忽视了让孩子通过阅读而爱上阅读的初衷,使得孩子离我们期望的阅读越来越远。
那么,应该怎样将阅读更好地带给孩子?怎样让阅读本身走进孩子的心灵?
在西部地区的核心地带——重庆,一场阅读探索正在蓬勃展开,一场阅读革命正在悄然进行。2012年11月24-25日,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民主促进会重庆市委员会、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教育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微博)联合主办,由树人教育研究院、学语文之友杂志社承办,是中国中西部地区迄今最大型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也是第一个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举办的国内最优秀的阅读播种人的聚会。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微博),重庆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重庆市委员会主席陈贵云,原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王孝询,人民文学社出版社社长管士光,重庆市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重庆市委员会副主委张克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钟燕,原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宋乃庆,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万力,中国台湾儿童阅读的领跑者、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创办人兼首任所长林文宝,中国首个儿童阅读博士王林等众多领导和语文教育界专家,以及来自北京、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云南、重庆等十多个省市的3500余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首次提出了群文阅读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引发了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共鸣。
阅读革命从课堂开始
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很喜欢课外阅读,但是却不喜欢课本阅读,也不喜欢一切与考试相关的阅读。渐渐的,让孩子亲近阅读、亲近自己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一件让家长头疼、让老师烦恼的事情。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曾提道,要改变我国相对落后的阅读现状,最终提升我们全民族的精神境界,作为小语教师应该大力改进阅读教学。
事实上,学校教育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兴趣和能力的关键。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活动发言中讲到,“如果教师没有阅读,教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对于教育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
此外,市教委副主任钟燕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她指出,“在课程改革当中,我们应该注重在课堂的建设上,学生的发展上和师资的培养上,建立一个师生学习的共同体。”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授王荣生在活动中表示,“学生学习是否快乐,关键要体现在老师的教学内容上,体现在老师的教学组织上,体现在老师丰富多彩的课程展开上。”
群文阅读,打造卓越课堂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青年教师为大家带来一堂堂与众不同的阅读课。一堂课就讲了五六篇文章,与传统课堂中一篇文章讲几节课截然不同。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在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
这样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在场专家和老师的大力认可及赞赏。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表示,这次研讨活动是民进倡导经典生活、建设书香校园的延伸。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博士对群文阅读进行了阐释,他告诉记者,群文阅读是把一组文本,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理念,进入课堂教学,当属国内首创,它将掀起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在发言中讲道,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儿童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树人教育研究院院长王雁玲女士在采访时表示,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经历了一大批专家和优秀教师多年的思考和探究,才最终形成现今有效的阅读课堂模式,同时它也是打造卓越课堂的最好抓手。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活动总结中提到:“中小学阶段的阅读对于人的阅读能力的形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阅读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紧密相关,没有阅读就不会有个体心灵的成长,就不会有人精神的发育。”
为认真学习、正确领会、全面把握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精神实质,加大宣传力度,使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具体政策,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制定本学习宣传提纲
一、近几年我市教育工作有哪些主要成绩
答: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市围绕突破高中瓶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着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新模式,全市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5.27万人,在2003年2.4万人的基础上增加了2.87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68.23%,比2003年的53%增加了15.23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4.04%,比2003年的68%增加了16.04个百分点;优质普高招生占高中招生总数的52%,较2003年的18.68%增加了33.32个百分点;省一级高完中由2003年的12所增加到2007年的18所;职教与普教的比例由2003年的0.6:1提高到2007年的0.8:1;高考成绩连年迈上新台阶,高分段学生人数和上线率一直居全省之首;民办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我市教育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我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育规模总量不足,优质教育资源比例偏低。一是学前教育规模不足,全市学龄前儿童入园率仅为73%,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足,主城区不少居民住宅片区没有配套中小学,致使老百姓子女读书“南征北战”。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偏低,2007年毛入学率仅为68%,升学率为84.04%,与全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四是优质学校比例偏小且分布不均,主城区许多学校特别是优质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不达标,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不足,班额过大。
答: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市围绕突破高中瓶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着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新模式,全市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5.27万人,在2003年2.4万人的基础上增加了2.87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68.23%,比2003年的53%增加了15.23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4.04%,比2003年的68%增加了16.04个百分点;优质普高招生占高中招生总数的52%,较2003年的18.68%增加了33.32个百分点;省一级高完中由2003年的12所增加到2007年的18所;职教与普教的比例由2003年的0.6:1提高到2007年的0.8:1;高考成绩连年迈上新台阶,高分段学生人数和上线率一直居全省之首;民办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我市教育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我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育规模总量不足,优质教育资源比例偏低。一是学前教育规模不足,全市学龄前儿童入园率仅为73%,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足,主城区不少居民住宅片区没有配套中小学,致使老百姓子女读书“南征北战”。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偏低,2007年毛入学率仅为68%,升学率为84.04%,与全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四是优质学校比例偏小且分布不均,主城区许多学校特别是优质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不达标,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不足,班额过大。
2.办学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我市教育从1988年的“三制”(即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改革到现在已经20年,但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近年来,虽然一直强调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但对学校的管理错位、越位、缺位的现象比较突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师的流动渠道不畅,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3.办学形式单一,民办教育发展滞后。我市教育基本是以政府投入办学为主,民办教育力量薄弱,多元化发展格局尚未有效形成。全市仅有民办中小学、幼儿园563所,在校生17.8万人,仅占全市在校生人数的17.3%,学前教育中民办教育只占45.4%,高中教育中民办教育只占13.8%,部分县区民办中小学处于空白状态;规模大、质量高、条件优、效益好的民办学校数量较少。
4.职业教育规模不足,发展不均衡。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在校生规模仅为6万人,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普教、职教均衡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校均规模仅为1000人左右,3000人以上的只有4所,均为市属学校。14个县(市)区所属职业学校的学生仅占全市职业学校学生人数的33.2%。
三、制定《决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出台决定的目的是,落实中央优先发展教育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强化保障机制,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重,有效解决群众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我市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决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决定》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采取更加开放、灵活的政策措施,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科教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五、《决定》确定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答: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职前、职后培训并举,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跨入西部先进行列。
具体目标是: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全市学前幼儿入园(班)率达到85%以上。
2.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比例达到1∶1。
3.高质量、高水平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城市保持在99.5%,农村99%以上;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城市保持在99%以上,农村98%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
4.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比重。一级高(完)中由现有的18所增加到22所,优质普通高中在校生所占比例由现在的52%提高到66%;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由7所增加到10所,优质职业学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现在的35%提高到55%;省一级幼儿园由60所增加到70所;义务教育的优质学校由现在的110所增加到150所。
5.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使初中毕业后、高中毕业后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100%的接受职业技能培训,100%的就业。加快建设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社会声誉好的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各种文化技能培训示范学校。加快昆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争取创建2-3所高等职业学院。加快实施劳动力资源开发,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
第二篇:小学生必备工具书
小学生必备工具书大全
必备系列:
1、《新华字典》—基础配备,人手一本
2、《成语大词典》—成语学习,3年级以上
3、《小学生数学词典》—数学概念集合4、《小学生多功能英语词典》—辅助英语学习
5、《新华学习》—1-6年级,语数英合一,培养学习方法 选用系列:
1、《现代汉语词典》—权威、规范的词典
2、《小学生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词典》—词语学习好帮手
3、《小学生多功能字典》—多项功能
4、《小学生作文好词好句好段》—素材积累帮助写作
5、《古代汉语词典》—学习古文助手
第三篇: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模版]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或者不做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意识培养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充分意识到这点,把“传道”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教练、合作伙伴、辅导员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主体、主人。“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最终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才是“教学”的真正涵义。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良好习惯。自主性越强,其学习意志就越强。上课是否专心,写作业能否静下心来,遇到问题时是否总依赖老师、同学、家长给自己解答,碰到困难时是否总想放弃成绩退步了是否承受不了打击等等,都能表现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作为教师,需要关注这些现象,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条件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会不会制定学习计划,有没有再上课之前后进行预习和复习,是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找老师、同学弄清楚,甚至是能否在上课之前检查一下当天所需的学习用品这一类小问题,也能显示出一个人是否养成了学习习惯。教师同样也要关注这些现象,及时地帮助学生。
(二)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怎样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呢?
1.直接指导。即直接将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按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这种指导方法比较适合中低年级学生。如识字要抓住音形义,再如记字方法像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形声字记字法、会意记字法、猜字谜记字法等。
2.间接指导。即教师不直接讲解学法,而是在学生学习中或暗示或点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进行迁移运用,从而形成学习能力。(范文网)这种指导方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如学习乘法口诀。
3.针对性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能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教师一定要摸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法指导方式及要求,支持学生个性化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不可千篇一律,统一要求。
(三)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主动探究
学生有权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自学目标必须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要正确处理自学目标确立中国共产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尊重每个学生探索的自主性、独立性,包括探索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不能轻易否定,不强迫“从众”,要正确处理学生探索、发现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正因为学习活动是学生独立的活动,就有一定的自主性,同一学习主题,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演绎推理可能都是有效的途径。
二、兴趣激发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一般来说,多数儿童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有很大的自发倾向,但更主要是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教师应通过观察、谈话、作业、分析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某些功课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一直都不喜欢。这样,就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兴趣发展的趋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次,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产生满足求知的动机。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三,努力创设课堂情境。例如:幽默故事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一堂课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穿插一个个小故事,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常常把一些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编成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我总是将自己置身于“导演”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扮演角色”。无形中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就会自然地提高。还有课后与同学们倾心交流,也会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更加接近你;才会积极参与你的课堂教学;才会自主提高学习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会配合你一起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要做好一切,兴趣最主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篇:论文--浅谈小学生劳动习惯和技能的培养
农村小学生劳动习惯与技能的培养
----陈梅 摘要:现在的孩子深受家长的溺爱,在生活上独立性差,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中,必须要养成学生自觉的劳动意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基本的劳动技能。关键词:培养劳动习惯劳动技能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在家庭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在生活上独立性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更谈不上具有一定的劳动习惯与技能。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做,偶尔的学校劳动也是怕脏嫌累,甚至有的小学生连值日也让家长代替。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要十分注重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与劳动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个性素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促进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也曾经教导他的女儿“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所以:劳动最光荣!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由于从小深受家长的溺爱,不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有的甚至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从小注重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是至关重要的。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呢?
一、让孩子在生活琐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从古至今,家庭、学校中存在一些让我们深思的现象:你这次考得太 1
差了,罚你这周洗全家的衣服;你上课不听讲,罚你打扫卫生……劳动竟然成为了一种惩罚的手段!试想一想,我们的孩子这样长期下去,对劳动会有怎样的看法?“我又劳动了,因为我犯错了。”、“嘻嘻……他又劳动了。”、“劳动是可耻的!”……我们怎样去鼓励孩子参加劳动?
家长、教师应教育孩子懂得,劳动的果实来之不易。劳动是光荣的,不劳而获是可耻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劳动,不仅用脑来劳动,而且要身体力行。因此,不能轻视体力劳动。让孩子在与父母、老师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和公益劳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自觉劳动习惯。
二、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来。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我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不同特点,给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布置了劳动岗位,包括学生在学校里和家里具体负责的事务。如:在学校里的岗位,有的学生负责讲台的卫生,有的负责饮水机的清洗,有的负责擦黑板,有的负责开关窗户等;家里的劳动岗位,包括洗碗,扫地,倒垃圾,洗袜子,喂鸡等。
除了结合学校开展的“孝心争章”、我是劳动小能手等活动外,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经常利用班队会课给学生讲一些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故事,如《寒号鸟》,《两只小猫》等,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有时候,我还让学生通过参观等方法了解农村的变化,在农忙季节,到周围农田里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辛勤劳动的……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衣食住行,农村的发展变化,处处都离不开劳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我还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比如,帮助同学系鞋带、缝纽扣比赛、比比谁的课桌最干净等,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培养能力,受到教育。同时,我还让学生学唱一些好听的劳动歌曲,如《劳动最光荣》、《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小蜜蜂》等,让学生知道,不仅仅是我们人类,许多小动物也都热爱劳动,小蜜蜂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酿造了甜甜的蜂蜜;小燕子用自己的辛劳搭建了温暖的家;蚂蚁在秋末冬初,都要搬运和储备大量的食粮以准备过冬……不劳动就不能生存,不劳动,就没有幸福的生活。
三、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娴熟的劳动技能。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老师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如叠被、钉扣子、系鞋带、梳头洗脸、整理书包等。孩子开始做这些事情时,难免不像样,家长、老师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孩子的动机,然后耐心、亲切地指其出差错的原因,并当面示范,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方法和技巧。而不能讥笑责骂,否则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从而诱发厌恶劳动的心理。我在班级举行的大扫除活动中,带头劳动,并指导学生如何擦窗户,如何拖地,如何洒水……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
2、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我经常教导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吃饭时排筷子、端饭菜、洗碗、扫地、倒垃圾、购物等。不论事情的大小轻重,每一件家务事尽可能都让孩子参与,每一件家务事都让孩子试一试。这样,孩子不但会提高做家务事的动手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会逐步增强责任感。同时要求孩子把自己劳动的经过和心情写在日记里。如在母亲节那一天,让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在学生交上来的日记里,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有的孩子在节日里,为妈妈梳头;有的孩子给妈妈洗袜子;有的孩子给妈妈择菜;有的孩子把家里收拾地井井有条……孩子们在劳动中都体会到了妈妈的不易,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3、公益劳动抢着做。家长、老师应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劳动,如打扫室内外卫生、植树种花、帮助孤寡老人以及各种社会公益劳动。这是培养孩子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我班的学生每天到校后,只要看到地上有垃圾,就会马上弓腰捡拾;看到纸篓里的垃圾满了,就及时把它倒掉。不要误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多做集体的事是吃亏的。孩子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得多,得到集体和社会的回报也会多。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到劳动过程的乐趣,享受到劳动成果的甘甜!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也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小学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人生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我们不难看到,有不少学生成了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缺乏劳动的意识,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如果不从小学阶段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训练他们的劳动技能,无论是对他们本人,还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后果都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担负起这种教育的责任。
2013.11.28
第五篇:论文《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培养兴趣是前提,培养习惯是关键。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确,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也可以说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老师可以充分结合课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老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
学生在细细的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了。孩子们其实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然也就“爱读”了。
3.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中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4.开展课间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开展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读歌朗诵会,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觉进行课内外阅读。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也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习惯。阅读方法一般包括初读、品读。初读时,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了。品读就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升华,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在品读时,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在略读时,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采用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时,我们不但教学生要根据读物内容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而且要遵循课内带课外、互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切忌揠苗助长。
3.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阅读习惯。“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每教学一篇课文,我就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也就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阅读能力。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的活动过程。我们只有在日积月累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