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体验磨练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112期

时间:2019-05-12 23:1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化体验磨练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112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化体验磨练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112期》。

第一篇:中学化体验磨练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112期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1~12期

第1、2期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的有机整合——“苏教版”《化学1》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王祖浩//01、02-03 化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沈理明等//01、02-10 高中化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思考与实践/严济良//01、02-13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化学前概念及其处理策略/孟丽萍//01、02-15 论化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刘红军//01、02-17 新课程教血改革实验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刘成坤//01、02-19 探究实验设计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钟华富//01、02-22 警惕化学新课堂中的“伪”现象/肖中荣,张顺清//01、02-23 对两次乙酸乙酯实验室制法教学的思考/周建华//01、02-25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教学设计及点评/缪徐,殷志宁//01、02-28 基于当代科学本质观的“苯”的教学设计/丁华斌,梁永平//01、02-31 珍惜展示的舞台,构建和谐的课堂——浅谈“门槛效应”对我们的启示/汪日松//01、02-34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STS主题式课程设计与核心概念教学策略/魏巍,芦岳锋//01、02-36 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分析与教学探讨/邝贤毅//01、02-38 杂化轨道理论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互补关系/冯军//01、02-41 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吴祺,吴永康//01、02-42 文房四宝中的化学/卢香宇//01、02-45 实验园地

化学新课程实验中传感技术应用的报告——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与实践/赵成兰等//01、02-46 探究pH相同的醋酸与盐酸混合后混合液的pH/芮鹏程//01、02-49 硝酸与石蕊反应的实验探究/孟建仓//01、02-50 复习应考

新课标实施之际高三化学最优化复习/章松富//01、02-51 略谈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王亚丽//01、02-53 论学生在化学复习中的反思性学习/冯占梅,徐宏斌//01、02-55 合理延伸

优化复习/蔡天津//01、02-57 试题研究

由一道高考实验题想到的/顾晔//01、02-59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创造性解决问题/胡列扬//01、02-62 2008年高考化学复习试题精粹/陆军等//01、02-62 动态资讯

新型陶瓷及其应用/徐明武//01、02-127

第3期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从化学学科观念的公众调查中得到的启示/马宏佳,梁卉//0303 关于化学习题分类的思考/窦洪庚//0306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吴江明//0309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杨会勤,周青//0312 如何上好化学探究课/高佑军//0313 将生活寓于化学教学中/薛红梅//0315 “主题式”复习课教学模式例析——与“二氧化硫”相关知识的复习/夏旭初//0317 赏识是培养学困生的重要途径/范伟//0319 由一个演示实验所引发的思考/包朝龙//0320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人教版必修教材概念原理内容分析与体系构建/邝贤毅//0321 化学教学中容易误解的几个概念/聂建林//0324 实验园地

消石灰与氯化铵晶体混合后能导致结冰吗/陈勇敏//0325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探究活动设计一例/熊宗齐//0327 硅酸胶体制取实验改进/林梦涛//0328 复习应考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学对策/王国峥//0329 精心设计提问

提高复习效果/陆丽丽//0332 试题研究

运筹帷幄

得心应手/穆显成,欧泽书//0334 以教材插图编制试题的意义与实例/钟跃明//0336 中考化学简答题“给予”的教学反思/张永庆,张文霞//0337 中考化学试题的热点透视/何夕林//0339 多个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曹文忠//0342 2008年中考化学复习试题精粹/汤福生等//0344 动态资讯

香港科学教材中知识呈现方式分析/杨妙霞//0361

第4期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论化学教学设计中理智技能教学顺序确定的理论依据/王后雄//0403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策略研究/李红,白金兰//0405 加工深度、言语指导对化学实验程序性知识学习影响的研究/刘阳阳//0407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新课程下化学习题教学的思考与尝试/刘永红//0410 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基础与能力/程国清//0412 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几种误区/张发新//0414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张克龙//0416 运用先行组织者化解化学教学难点/宋文评//0419 适度演绎教材

赋予课堂新的生命力/龚雪冰//0421 教学从有效走向优质/王学兵//0424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策略/胡亚绵//0426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必修模块有机化学内容分析与教学探讨/邝贤毅//0427 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何如涛//0430 新课程实施中对化学前沿知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季春阳等//0432 透过离子鉴别方案的探讨看“实验化学”课程的价值/曹葵,牛恒云//0434 化学反应的焓变与键能关系辨析/佘永//0435 刍议水的离子积/李景海,黄秀芬//0436 化学史中谬误理论与教学价值分析/邱道骥,孟献华//0438 实验园地

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使酚酞褪色的原理探讨/刘怀乐//0441 由质量守恒定律引出的研究性学习/刘永志//0442 制作“金属树”的微型趣味实验/陈凯等//0444 巧用容量瓶展示分子间隔/张乃师//0444 复习应考

“走班式”教学模式在化学专题复习中的应用/万如锴,曹桂能//0445 改变高三复习模式

有效提高复习效率/潘力军//0447 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多官能团有机物/刘重阳//0449 试题研究

谈等效平衡的专题教学/王文阁//0451 谈基于新课程选修模块下化学选做试题的难度设计方法/沈旭东//0453 高中化学原创性试题编制研究/曹军//0455 抓“平衡常数” 定平衡移动方向/林尤宏//0457 去情境化降低相对难度——谈高中化学信息题的解题技巧/程鹏//0458 探究HCO3-与AlO2-能否共存/李宗宏//0459 动态资讯

化学平衡移动概念的建立、理解与巩固——英国高中教材《高级化学》中“勒夏特列原理”的编排特点/陈伟等//0460 化工新型材料——有机硅/凌姗//0462

第5期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化学教科书中科学过程及其表征方式/龚正元,王祖浩//0503 优化认知结构

学好物质结构知识/韩静等//0506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发展性学习评价/阮方来等//0507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对九年级化学实验入门教学的研究/朱吉杰,李国强//0509 挖掘验证性实验内涵

提升验证性实验功能/朱怀义//0512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搞好化学试卷讲评课/李宜勤//0514 新课程高中文科班化学教学改革初探/斯琴高娃等//0516 引领学生探幽入微——“乙烯结构与性质”的教学及反思/马启元,赵志明//0518 在开放中生成在合作中探究——《混合碱中碳酸钠含量测定方案的设计》教学案例及反思/王海富//0520 自学辅导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吴良根//0523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的系统学习/董军//0526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学科观念体系/陆军//0528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STSE教育内容主题及其呈现方式特点分析/潘清等//0530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与其他模块知识点的衔接/蔡文联等//0532 新课程初中化学概念及理论教学的几种策略/韩斌//0535 开发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陈斌//0538 抑酸剂与抗酸剂的区别/朱玉军等//0539 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陈明//0540 氢化油和反式脂肪酸/郗志红//0541 关于化学新课程中实施循环经济教育问题的思考/孙树萍,阮文举//0542 实验园地

化学“速冻”趣味实验及其教学功能/龙琪等//0545 复习应考

理综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及其复习策略/杨仁茂,张镇//0547 试题研究

高考试题分析之浅见/姚宏程,窦洪庚//0550 注重精析典型试题

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栗瑞宾//0555 数轴法解题一例/姚志红//0558 动态资讯

温话融雪剂/卢香宇//0559 小小塑料袋

环保大问题/张益胜//0561

第6期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一种新颖的类比活动在“化学平衡”教学中的尝试/付超群等//0603 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化学开放性实验试题中的应用与思考/王春//0606 让集体备课走向高效/李小君//0609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张秋彦//0611 新课程背景下的建构教学模式初探/俞立永,边文//0614 创设教学情境

改善教与学//裘建浩//0616 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思考/肖红梅//0619 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教学的实效性/张凤春,刘成坤//0622 论初中化学探究课题的发掘途径和方法/孙旭,黄新阶//0624 化学非预设性课堂初探——学生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王赛萍//0627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点滴做法与体会/张中南//0629 化学教学中年的育人艺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执教体验/丁文楚//0630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蒋念龙,姜妹月//0632 化学双语校本选修教材开发初探/于海强,余丽霞//0635 “化合价与化学式”教学难点突破的策略/王国峥//0637 Mg与CuSO4溶液反应的真实性探究/刘怀乐//0639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历程/李田等//0640 实验园地

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和乙醇反应的实验探究/郝金良,汪霞//0643 对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改进/夏立先,朱葆春//0644 合成线型酚醛树脂实验偶得/王发应//0660 C60结构模型的制作/王发应//0660 复习应考

新课程下高考化学质量评价标准及试卷结构技术指标构想/王后雄//0645 高中化学竞赛六抓/吴源//0651 试题研究

以教材实验为蓝本命题/刘积福,陈玉荣//0652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构造与命制类型/孙成余//0655 浅析化学问题解决的程式与高级规则/窦洪庚//0657 多硫化钠与溴酸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刘俊博,吴丽萍//0661 动态资讯

降解塑料简介/郭佑梅//0662

第7期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化学教学中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江永君//0703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梁晓康//0705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探查中学生化学“相异构想”现状及转变策略/吴良根//0708 谈化学模糊知识的教学策略/肖中荣//0711 化学教学情景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张勇等//0712 论化学习题讲评课的教学/杜彩珍//0714 新课程“活动单导学模式”研究/张红卫//0716 离子反应实验探究教学/张宁,杨承印//0719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一节小组合作教学展示课探析/王萍//0721 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变化规律探究性教学/戈益超///0723 拓展型模块中苯酚的探究式教学与思考/周改英//0725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实践与思考——基于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案例研究/刘四方//0729 敢于猜想假设

培养创新思维/朱方仕,李明亮//0733 例谈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反思/郑海燕//0735 化学课堂“引导提问”例谈/丛高//0737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美玉更需精雕琢——谈苏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细小处的优化/陈勇敏//0739 值得重新审视的几个化学问题/刘怀乐//0741 一个不容忽视的错误/刘永鹏//0743 实验园地

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索与理论研究/谢丹敏等//0744 萃取实验的绿色化研究/夏凯//0745 有关烟草的化学实验集锦/陈博等//0746 复习应考

第十八届“天原杯”复赛试题亮点扫描/缪徐//0748 试题研究

例谈对比性化学实验问题的思考角度/戴峰//0750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及其参考答案(选登)//0752 动态资讯

香港、内地三版高中教科书对氮有关内容的编写特点比较/林丹//0761

第8期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江苏高中化学新课程实践的回顾与反思/陆军//0803 学习评价中的学生个性心理倾向研究——基于初中学生化学学习评价的现状调查/兰觉明//0808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以微型实验装置探究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董占伟等//0812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新视角/苏永平//0815 “导读—讨论—训练—总结”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周雪春//0817 新课程理念在现代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深化——铁与水反应的教学模式分析/史良君//0820 利用模型降低化学平衡的学习难度/张颖//0823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几点做法/秦才玉,张克强//0825 整合学科知识

完善科学素养——“乙醇”(第1课时)教学设计/赵坡//0826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内容的加工和呈现策略/李兴武//0828 试析鲁科版化学必修教材中科学方法的教育/刘敬华//0831 对实验“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限度”的探究/吴加样//0832 实验园地

这种鉴别真假碘盐的方法科学吗/夏立先//0835 对雷雨是否是酸雨问题的探究/赵玉泉等//0836 对一个装置的探究/陈海林//0837 对C2H5Br的水解反应实验探究/李贤良//0838 维生素C的时钟实验/蔡敏尧等//0839 加碘食盐中碘的检验——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探究活动/张守林,马宏佳//0841 试题研究

例谈用系统分析法解决化学问题/余建宏//0842 有机创新性题型的探秘/刘树领,姜金叶//0843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选登//0847 动态资讯 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概念和应用》中的几则应用性案例/田红等//0859 “深入开展教研活动

大力促进课程改革”征文活动获奖公告//0861

第9期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探究教学的哲学思考/严济良//0903 加强课例研究

推进校本教研/陈伟//0905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王春//0907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对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思考/冯新平//0910 中学化学教学劣构问题解决实例及意义/陆明忠//0912 谈苏教版初高化学的顺利衔接/阮红,郭洪涛//0914 “建构主义”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王东//0916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惠海涛//0918 小议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化学悟性/王仁阳,胡志刚//0921 一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好方法——正反合读书法/许应华//0922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苏教版化学2“活动与探究”栏目教学体会与思考/阮礼安,曲海鸥//0924 对课程态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解读——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为例/杨承印,王建建//0926 探究Al(OH)3的酸碱性/梁峻峰//0929 化学检验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韩瑞芳//0930 实验园地

渗透法对氢氧化铁溶胶净化条件的研究/李周平,张乐伟//0932 利用传感技术对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研究/朱鹏飞等//0934 不同酸根离子对“铝与铜盐反应”实验的影响探究/任志强,包朝龙//0937 电解水实验的改进/崔书华//0940 碘酒五变色/相虎//0940 复习应考

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化学试题评析/赵根厚等//0941 2008年课改实验区高考卷与全国卷中的化学实验题特色分析分析与比较/赵宇//0943 2008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评析/雷范军//0945 高考改革的先行者——2008年江苏高考化学科试卷评析/张弛//0947 试题研究

2008年全国卷Ⅰ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实验题美而不足/沈卫所//0950 解析与点评2008年高考理综卷Ⅰ第29题/常姚//0951 在比较中认识高考试题/王青岗//0952 新课程背景下对化学试题情景设置的若干思考/杨振煌//0954 讨论式过量计算题的系统解题模式分析/史良君//0956 高一化学计算的三个强化转变/李德刃//0958 动态资讯

以色列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魏兹曼研究所的特色介绍/李桂林,王祖浩//0960

第10期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为不同能力倾向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待续)/王祖浩//1003 听课技能:提高教师听课效率的关键/肖红梅//1010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王后雄//1012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环境的创设与优化策略/邓联胜//1016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设计的策略/陈贵新//1019 敏化语感

提高效率/闫孝平,肖达猛//102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鉴别实验中的意外发现/陈喜凤,孙锡凤//1024 精选教学素材

创设问题情境/姚国平//1025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复习课教学案例与评析/张红俊//1028 初中化学复习课“非凡试管”的教学实录与点评/赵宁,李丽辉//1030 对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感悟与体会/刘树领,周建国//1033 新课程化学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实施体会/许彩虹//1035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谈目标定位与教学策略/陈献忠//1037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例题及其教学策略/陆军//1040 NaHS水溶液呈弱酸性吗?/陈兴//1042 手持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研究概述/夏子辰等//1043 实验园地

CCl4能从碘的淀粉溶液中萃取碘吗?/廖旭杲//1046 “通过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的实验改进/何刚//1047 复习应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提高备考复习的实效性/陈新//1048 2008年全国理综化学命题特点及对高三复习的启示/杨锡平//1050 高考化学复习回归教材的实践与思考/莘赞梅,宋秀兰//1052 试题研究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开放性试题统计分析与比较/赵宇//1056 2008年上海高考第12题的实验可行性探究/黄莉芳,李国兴//1058 2008年高考化学试题的选材热点分析及启示/王春//1059 2008年全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Ⅰ第29题带来的思考/吴祺//1061 动态资讯

十年教研路

相伴《中化参》/王发应//1063

第11期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为不同能力倾向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续)/王祖浩//1103 化学“同课异构”评课中应注重量化分析/江坚智等//1109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转变学习策略研究/麻昌爱//1112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从“卤代烃”的教学谈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葛喜潭//1114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突出的问题与对策/刘成坤//1118 谈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做法/翟远杰//1121 结合化学课堂教学实录反思教学情景的创设/惠海涛//1123 “离子键”的教学设计/马晓梅,世定//1126 创设有序探就互动

促生精致高效课堂——“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与反思/陆菁//1129 由一堂化学示范课引发的思考/尹忠环//1131 微型化学实验初探/程玉珊//1132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谈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徐方//1133 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任志强,徐素芳//1136 结合化学史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陈长应//1138 浅探虚拟现实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黄思良//1140 常见的净水剂、消毒剂/马会林//1142 实验园地

数字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王东,赵四梅//1143 硫酸铜制备实验的改进/白建中//1148 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的实验室方法/龚源//11—51 复习应考

新课程高考化学的差异分析/陆军//11—45 变式探究学习模式在高考化学复习中的有效应用/朱方仕,李明亮//11—49 论高三化学试卷讲评课的几个主要环节/陈贵新//11—52 试题研究

化学习题中的数字化实验/陈凯,保志明//11—55 值得深入思考的一道高考题/谭海涛//11—57 2008年高考江苏卷考生易错题分析/邢入德//11—59 新加坡O Level化学教材内容及栏目设置研究/马艳芝//11—61

第12期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与反思/李玲,李广洲//1203 论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冯新平//1206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新课程下对话生成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周改英//1208 充分利用假说

有效落实探究/俞立永//1212 还课堂以生命/林美凤//1214 化学教学中有效预设探新/吴学录//1217 “常见水果的营养成分调查及Vc含量的测定”研究性学习案例/张艳华,闫蒙钢//1219 “石灰石的利用”课堂教学创新设计/王国峥,陈兴玉//1222 “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李晓文//1225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探究与体会/马云云//1227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佘永//1229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化学新教材学生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刘晓红等//1231 化学史教育中易犯的错误/袁振东//1234 实验园地

氯水光解实验的探究/张婉佳等//1237 实验探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尹文静//1239 化学振荡反应演示实验设计/孙金余,王溪溪//1240 复习应考

优化高三复习

推进教学改革/谭建民//1242 化学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薛秀学//1244 试题研究

由一组“化学反应原理”原创题谈复习中的整合与创新/崔邑诚//1247 化学高考命题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陈谦//1250 动态咨讯

博茨瓦纳国家高中化学课程特色述评/陈书,王祖浩//1252 人生规划的第一步——写给未来化学专业的学生们/蒋育澄//1255 2006-2007年《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载文和作者的统计分析与比较/赵宇//1256 2008年《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总目次//1260

第二篇:小学美体验磨练术综合化教学探索

小学美术综合化教学探索

论文摘要: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本文主要就是美术综合化学习的意义;美术综合化教学的途径;综合化教学对美术教师的要求三个部分来加以阐述。

关键词:

综合教学

正文:

美术综合教学听起来陌生,做起来棘手。但它是对小学美术教师本身素质的挑战,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是迫切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毕业于美术专业的我,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又从事美术教学,并曾担任过班主任工作,这对我开展美术综合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艺术教学综合化是当今国际艺术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也是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是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性艺术教育,必然向综合化教学发展,因为艺术在沟通和形成各学科间的各种联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所以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并且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十分注重各门艺术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事物认识的整体,部分以及相互关系。在教学部颁发的《美术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就是“综合 探索”,并在每个学段提供了美术学课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凡是学校能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术无关的”。加全面多元化地接受来自多学科的审美感受。在小学艺术课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节音乐课,乐兴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则把美术教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科教学结为互动链,使学生更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

目前,借课程改革的大好时机,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的需要,从课程资源的实质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挖掘其他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现在我谈谈有关美术综合性教学的体会。

一 术综合化教学的途径

美术综合化教学是指通过综合化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体现在美术与各学习之间的融合,美术与姐妹艺术及其他学科间相结合,美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等方面,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

1.美术学科中各个学习领域之间的相互综合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科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为四个学习的领域,即“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选”、和“综合 探索”,这四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例:“造型 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情感和认识。“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重活动的功能目的。以外化行为为主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则是一个更注重自由性,一个更注重功能性。“欣赏 评选”这是学习领域则是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的心理结构和审美能力。而“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学习领域之间、学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想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

以邮票设计教学为例,可以运用以下环节:先布置学习预习,要求学生自己收集邮票并进行复制,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在收集中得到体现、练习中得到渗透,上课开始让学生把复制的标志粘在教室墙壁上,大家齐动手,一个“邮票展”立刻布置成功了,在欣赏过程中学习既看到了自己复制的邮票,又看到了其他同学的邮票,心中感受到了欣慰也感受到了震憾,从中体会到一定的美感,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作热情;然后师生配合,自然而然归纳邮票的种类的设计的基本方法,就可以进行创作尝试了,不局限课本上的要求,而是让学生的命题大胆尝试,初稿成型后,指导学生同桌互评,互相学习,互相探讨,进一步完善设计;最后绘成稿,鼓励与正式邮票的比较,是否精致、着色是否匀净,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手绘的基本功,还鼓励学生写邮票设计说明,既欣赏、评价,又创作体验,不但训练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而且让学生从体验造型活动中所带来的乐趣,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发表自己的创作设计意图,并加以展示,使整堂课达到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各学习领域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美术与兄弟艺术的结合

艺术学科是学生获得美育的重要渠道,它们之间有较多的联系与沟通,美术与音乐、美术与舞蹈、美术与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的综合,如体育、体操课中人的形体美,音乐舞蹈的审美功能等。舒曼对此证实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从拉斐尔的对母像里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非浅。”

例:二年级的绘画教材《拔萝卜》一课,以故事的内容为主线,加强对学生美术的表现能力的培养,将对事物的感受以可视形象表达出来。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故事内容,除了口述故事外,放了一段“拔萝卜”的音乐伴奏,里面又有相关内容的歌词,这样学生甚感新奇,无须进行组织教学,学生便会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认真想象,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边唱边画,整堂课声图并茂,教学效果突出。

除了这些,比如在上《一群小鸭子》的美术课时,可实施美术音乐与补教学法来展开教学活动,开始教师把走的、跑的、站的、飞的等各具形态的小鸭子画像一一展示,先各学生以美的视觉享受,接着教师播放小鸭子叫声各异的音乐,并加以一段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从中同学们浮想联翩,小鸭子戏水的画面在他们的脑海里已具成型。接着放一曲《小鸭子》的乐曲,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情不自禁和着歌曲,踏着节奏,挥动两手模仿着小鸭子的动作,学生安定下来了,教师又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回忆各种形态,随着音乐节奏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绘画。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发掘艺术学科内在联系及因素,抓住学生的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启发学生演一演,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唱一唱,做到可闻其声、可观其形、可感其情的画面、场景、情节。

3.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综合 例如,美术与文学(诗歌、故事)、常识、历史、地理、数学、电脑等学科的综合,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美术与各学科间的联系,探索综合化艺术教育的模式。如在上《美丽的春天》时采用春天的画,听春天的诗,唱春天的歌,跳春天的舞,写春天的景色,画春天的画等环节来组织课堂教学,看、听、读、唱、跳、画等活动贯穿整个课堂,适应不同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愉悦学生心情,陶冶学生情操的效果。再加上《古诗配画》、《插图》等课时,就可以从欣赏古诗意境,了解历史名著的概况和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美的语文学科的角度来展开综合化教学。

正因为我们以往将视野局限于单一的学科,局限于取得暂时的效果,而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到考虑问题,所以美丽课程内容显得单一,难以与其他学科课程发生关系,形成一定的教养合力,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也给美术课程学习本身带来单调之感。根据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兼职老师多的特点,所以我们既要美术学课本体,更要关注美术的教育功能,使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内容发生联系,增加自身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并以此增加美术课程的魅力。

4.美术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由于我们以往过多关注知识与技能,因此往往将学生的学习局限在学科的范围内,学生仿佛在学科的“真空”中,单调而乏味地学习美术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似无关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比如目前电视传媒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许多学生通过电视等媒体看到卡通形象,由喜爱而产生表现的欲望,当他们用笔在纸上涂抹的时候,他们的兴趣就从所要表现的内容转向美术的过程。一些美术教育专家已经注意到这一新的倾向,并指出:“卡通画的欣赏,使学生在获得卡通片这一艺术样式知识基础上,了解卡通画形象的艺术特点,提高对卡通图形的鉴赏能力并可以进行创造的尝试,也体验了与生活交融的综合学习特点。

综合化教育不只局限在一节课、课内校园内,可以是几节课、单元的活动,甚至长期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根据本地区乡土特色,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进行策制、表现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关系的校内外结合的综合性活动。如在元宵节来临之际,根据我们的风俗习惯围绕“花灯环绕的元宵节”这一主题,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调查元宵节和花灯的来源,用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进行设计构思,其次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最后用花灯美化校园和社区,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美术综合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美术教学综合化并不是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学课的机械拼盘,而是要找到学课合理的组织方法,发展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多种不同教学内容很好的融合起来,以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多元化,知识掌握的缩合化,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作为美术教师要上好艺术综合课,必须要:

1.树立大艺术教育的观念 作为音乐、美术学课的教师要上好艺术综合课,教师本身必须要树立大艺术教育的观念不要把美术课局限于知识、技能等范畴内加以理解,要体现以艺术审美体验为核心,使艺术教学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平常所说的“新课程的挑战”,首先就在于其所蕴涵的心思想对固有的教育观念的冲击。如,同样谈发展、传统的观点仅仅关注人的社会性发展,而新课程首先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迈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就应该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综合性教育,也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它确认人的本质力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展潜能,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目标。课程改革所创导的新观念,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2.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素质和审美能力。美术教师是教育的探索者,教育探索体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是在教学实践中将新的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应用、检验发展、逐渐消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教师是发展和丰富教育理论的实践者,任何一个教育理论或框架并不能适合一切的经验领域,他人的研究成果或所创造的教学方法也并不完全适合本地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其次教师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以及业绩进行反思,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以应付下一步教学。

3.要不断积累综合艺术教学的资料

如音像资料、美术欣赏作品、典型的教案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家庭、社区收集和艺术有关的资源充实课堂,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知识性,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便可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并获得成功感。

4.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艺术教学综合的途径与方法

学科之间、校际之间、课任教师之间要相互交流经验,用艺术教学综合化这一理念,开展上实验课、评课、座谈等多种教验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师的探索研究需要个人的反思和探索,也需要通过同行之间不时的开启。

三、小结

艺术教学综合化有着广阔的天地,作为艺术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积极进行改革实验。艺术教学综合的范围比较广,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综合,也不是每次综合都要涉及各个学科,能综合的则综合,要把握好综合的度,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艺术审美空间,增强教学活动的艺术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选

《中国美术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 赵跃庆 《美术综合化教学的途径》/ 樊玉祥

第三篇:浙江省体验磨练初中语文教学建议

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明确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第2条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了解汉语言文字特点对学生能力形成的影响,培养整体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3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积极提倡。

第4条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建设多元开放的语文课程,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第5条把握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基本组成的教学形式,了解单元教学内容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课前全面研究本单元教学内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以及每篇课文甚至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第6条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阅读课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这两类课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应有较大区别。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也应根据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体裁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第7条把握教材以课文为最小构成单位的特点,了解课文的载体作用,研究课文特点,确立明晰、具体、恰当、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认识文本教学多元解读特点,突出重点,抓准难点,适度取舍教学内容。

第8条通过检查预习、课堂观察、当堂检测等途径,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阅读与表达能力,确定教学起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准备教学问题与情境设计,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9条营造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设的情境应具有主题性、开放性、生成性,使探究具有广度和深度。

第10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规范、得体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注意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语言活动过程中自然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第11条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文本内容和深层含义设计开放性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有效拓展迁移应立足文本,与文本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应注意合理性、实效性、多样性,具有学科特色。

第12条阅读教学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

读。

第13条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第14条作文教学先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再慢慢让学生善于表达。注意与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有机衔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作文尽可能当堂完成。

第15条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随机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第16条综合性学习要十分突出活动的自主性。活动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案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要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第17条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要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活动过程要突出探究性,包括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

三、作业与评价

第18条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即时作出评价。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能及时给予肯定并适当引导促进提升;对错误或偏离语文学习的表现或不够全面的回答,能给予引导和点拨;对极具个性化的回答,能给予鼓励,并探究其是否合理。

第19条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课堂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第20条布置作业应目的明确,精心选题,能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布置,有较强的针对性,起到巩固和反馈的作用。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设置定量的合作探究类的作业项目,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的质量。

第21条教师必须认真及时地批改相关作业,指出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不足,并认真记录,及时总结。对让学生互评互改的作业,教师应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在全班及时交流。

第22条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略低于课文。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第23条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如研究报告、小报、辩论会、展览等。活动中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

第24条积极参与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

第25条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扩大视野,积

累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作文。结合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发口语交际资源,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26条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得出系统性的解决结果,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第四篇:现代文体验磨练阅读[范文模版]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把脉高考】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一考点要注意“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也要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为突破口,今年是体现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而这题又是新课程理念表现突出的一题目,所以备考时特别要以“鉴赏评价”和“探究”中的六个考点为主攻方向。

这里的“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以前考纲所没有的要求,接下来对本考点提出具体要求: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这单列的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探究,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它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出现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它的解题规律了解不够。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探究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纲解读(课标卷)

必考内容

关于现代文阅读

2007年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2008年改成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范围缩小,明确说明第一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只考查社科类文章,我们今年要好好训练。

选考内容

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

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重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只是顺序发生了变化,但是小说的阅读就不要再忽略了,应要加强一下小说阅读。

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

2007年是“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备考策略】

题型回顾与预测

因为全国卷大阅读没有变化,所以我们主要来看2007年课改区文学类阅读,高考改革以来一直是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备受社会的关注。2007年高考是山东、海南、宁夏、广东四个课改试验区的第一次新课改高考,面纱揭开,神秘尽现,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通过全景观察四个实验省的高考题,可以看出文学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色:

(一)从选文体裁上来看,散文为主,小说次之。

四个课改实验区共三套试卷,海南和宁夏共用一套。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著名诗人叶延滨的散文《灯火的温情》,广东卷选用的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散文《泥泞》,海南和宁夏则选用了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情节——《林冲见差拨》。与2006年高考大阅读全部采用散文相比,今年可谓是迈出了一大步,改革很见力度,尤其是优秀古典小说作为高考大阅读,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2008年大阅读的选材有可能向古代或现代经典作品发展。

(二)从题型上看,稳中求变,趋向探究。

稳主要表现在:1.三套题均考查了文章的写法及其作用,这和2006年高考是一致的。比如:2007年山东高考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7年海南和宁夏卷第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07年广东卷在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这是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这种题型2008年高考肯定还会有。

2.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或重要句子的理解,如2007年山东考卷第20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第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2007年广东卷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2007年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些题型是2006年高考常见的考查方式,2007年仍然沿用,相信2008年的高考也仍然不会抛弃。

稳中有变,变是主要的,四个省市课改新高考三套题同2006年高考试题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首先,题量减少,难度降低,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

山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其中16题、18题均为两个小题,实际上成了六个题了,因而分量足,难度大;2007年高考文学类阅读文本变成四个题,再没有小题了,减少了题的数量,降低了题的难度。海南和宁夏2006年用的是全国卷Ⅰ,大阅读共四个题四问,2007年两个省市还是共用一套试卷,不过文学类阅读则变成了一道选择题(11题),三道问答题(12题、13题和14题),虽然还是四道题,但是已经大大降低了难度。广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五个问题,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减少为三道大题三问,非常明显地减少了题量,同时也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其次,课改试验区高考试题都增加了探究题。

新课改考试大纲规定:探究,能力层级为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根据大纲精神,四个省市实验区共三套题都考查了探究题。

山东卷2006年第19题实际上就已经考查了探究能力,题目是:“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2007年第22题又考查了“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海南和宁夏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则在第14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并且在题干上明确提出“探究”二字,用来指导学生做题。题目如下:“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这可是带招牌的探究题,货真价实。

广东卷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文学类阅读在18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再次,引导学生体悟感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与旧教材最明显的区别是,强调学生的感情体验。旧教材只强调认知,认知与感情教育是分开的,新课标则首先把认知与情意统一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新课标最突出的目标是:使学生受到感动,在感情上得到陶冶,从而成为一个有情有意的人。

山东卷选取《灯火的温情》,文章由写作者在荒野黑暗中的感受写到人们在孤绝境界中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作者开头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引起同学们内心对黑暗中的灯火的感情体验,从小谁没有这样的体验呢?然后文章写孤绝境界,只要稍微长大些,有了朋友了,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孤独的:和小朋友闹翻了,到大了失恋、被诬陷、疾病等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验,有了这些体验并通过阅读调动它,回答问题就事半功倍了。

海南和宁夏选取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片断,写的是林冲被发配到沧州见差拨的一段。《水浒传》很多同学初中就读过了,那时无不对林冲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差拨的无耻充满了愤恨,因而文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共鸣。

广东卷文学类阅读选取《泥泞》由作者小时候对泥泞的体验,写到俄罗斯民族的罗蒙诺索夫,柴科夫斯基等伟大人物的成长都与泥泞有关,从而升华了文章中心,这泥泞也就成了挫折、困难的代名词了,这和我们当前提倡的挫折教育是一致的,学生读懂了“泥泞”的含义,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涵,做题也就没有问题了。

以上这些改变适应了新课标,改变了原来那种“偏难怪旧”的局面,加强了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考查选材

新闻,一般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就、实用性、生活性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或访谈。如水均益的《我与东方时空》等富有时代特征和时代表现力,着重新闻人物、新闻价值和反映精神价值的文章。

传记,一般选取较为典型人物的传记。传主的事迹能给读者思考和认识,具有较高的人生价值和精神高度的,能供考生欣赏、探究的文章。如《史记•项羽本纪》等这类体现奋斗与机遇,养性与修身,挫折与成功的作品。

新题预测

① 探究评价型

此类题型是针对文本阅读里的某一个疑点或难点,通过考生阅读后对文本的认识与体会,再联系考生长期积累的社会阅历、认知与判断能力,对文本的难点和疑点进行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例:通讯《银牌,重似金牌》浓墨描绘赵宏博转体三周跳的成功,更加浓墨描述张丹抛四周跳的失败,却没有详细描述张丹/ 张昊重新开始表演的完美。因此,有人认为银牌是裁判给的人情分,有人认为那只是记者写作上的疏忽,还有人认为这样写正是详略得当地表现了主题。对此,你是什么看法呢?(12分)(广东省教研室:2007年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调研题B)

②探究拓展型

这类题型主要是从文本出来,根据文本的某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再要求考生调动自己的阅读感悟、成长经历、社会认识等等进行探究文本以外所延伸的意义、价值等。例如: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家也像巴金一样,拿起笔来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请你试举例阐述。(8分)(广东某重点中学2007届的月考题)

② 探究赏析型

此类题型是对文本中的一些亮点,如篇章结构安排、语言特色、文学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究与赏析。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中断了伟大的镭研究工作,而去做普及的战地救护工作;“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却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读者不一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请你就此二事,谈谈居里夫人这样处理的得失。(14分)(广东省教研室:2007年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调研题A)

考查方向

新闻

① 对新闻常识的考查,如考新闻要素等。

② 对文章中重要句子及词语的含义考查。

③ 对文章整体或段落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④ 对新闻主题、人物形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

⑤ 对新闻材料运用的作用的分析。

⑥ 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实用效果的探究。

传记

① 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 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 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 对作者给传主的观点态度

⑤ 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人生价值的探究。

阅读方法

新闻

①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弄清楚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题材上抓住人物、事件的典型意义,主要人物要了解,事件梗概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把握。

③要学会欣赏新闻其精练,有品位的语言。

④要注意探究其新闻价值和新闻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还有其新闻主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第五篇:新课程体验磨练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复习题答案

《新课程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状况、交流状况、语言实践状况和学习生成状况,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科素养等方面来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优秀。

2、多样性评价的原则——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具有普遍意义,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一致的标准。但是由于教学活动诸要素的多变性及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一把固定的尺子去衡量个性不同的教师或发生非预设性的课堂教学活动状态是有困难的;课堂教学既有共性、有规范,同时也有个性、有创新、有特色,因此,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中要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形成个体的教学风格留有空间和余地。

3、教师自我反思——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个环节或思想行为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这就是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既往教学实践的自我评价。

4、观察评价——即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大量评价信息,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参加活动区活动的运行状况,通过观察得来的反馈信息,可以随时调整活动的材料、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5、目标性策略——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始终指向教育目标与评价目的。

6、形成性评价——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它的优点很突出:及时了解阶段教学成果,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便及时反馈、调整和改进教学。

二、简答题

1、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1)目标性策略(2)全面性策略(3)及时反馈策略(4)激励性策略(5)自主性和发展性策略(6)评价服务教育策略

2、课堂教学评价应做到转变哪七种意识?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

(2)由同意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3)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的转变—树立主体意识(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意识转变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6)由居高临下向和谐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7)由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3、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1)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原则(2)突出全面性评价的原则(3)注意过程性评价的原则(4)重视合作性评价的原则(5)实行多样性评价的原则

4、教研组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应发挥哪些作用?

答:教研组要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和评价理论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系统设计学习主题,确定相关的理论学习内容与任务,按一定的时间周期,组织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活动,引领教师自学,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在教研组内交流探讨,按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撰写教学案例、反思、教例、备课,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5、对语文学科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其主要的目的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和习惯上的优势与不足;形成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态度和美好的情感与价值观。总之,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6、语文试题评价指标主要有:⑴试题的价值取向,亦即试题的方向性把握。⑵学科特点的体现,对学科内容的重点把握。⑶试题的难度、效度、区分度等。⑷试题结构及试卷规范。⑸试题的创新程度。

三、辨析题:

1、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还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正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也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开放教育,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说到底,就是研究性学习。

2、有人认为教材都让学生自学探究,大部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那么教师可以 “下岗”了,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放弃教师的责任。提倡自主学习也不等于要学生自我孤立地学习,自主学习更不排斥他人的合作、帮助。当然,这里的帮助不等于代替,重在引导、提示,指引方法,并不是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答案,最终还需要学习者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同伴的“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此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语文是母语教育的课程,母语学习需要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答:正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实践中教师应努力解放孩子的大脑,鼓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自我解读,自我感悟,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4、考察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是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学生是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这只是考察课堂教学的第一指标。第二指标是:这堂课有没有思维梯度,有没有思想,学生参与的深入程度怎么样。

5、需要纠正。无错误原则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对学生错误的认识来看的。首先,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他们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发展的。其次,孩子有孩子的认识,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逻辑去认识世界的,他们常常提出一些有悖于成年人认识的“傻问题”。再次,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第四,错误对学习是有价值的。学生出现的错误是否马上纠正,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有些错误对当前的学习无碍大局,与其当时纠正,不如以后随着认识的提高,让他们自己去纠正。所以,无错误原则是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言,绝不是不纠正错误。问题在于我们用什么态度来纠正错误,用怎样的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来纠正。

四、观点论述题:

1、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是传统语文评价的软肋,对此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与建议。

答:三维自标的提出被认为是对过去教学大纲的最大发展。但是由于其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目标,不像知识和能力那样容易把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的不够扎实,甚至被老师忽视。这是需要警惕的现象。我们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呢?

1、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确导向:①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②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③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①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②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向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③课内的“扩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2、肯定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不能批评学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论述。(冬娇重复)

答案: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如今,我们都意识到肯定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告诉我们,必要的指正、批评和挫折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如今很多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弱。相反,他们会很乐意、很坦然地接受来自教师、同学及其他年龄段人的善意的批评、指正、指瑕。教师对于因非智力因素引起的错误,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而应该及时指出,运用适当的评价手段,对症下“药”;而对于智力因素的错误,可以通过指瑕、指正等使其完善或完美。

3、评价的标准很多,你认为主要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评价一堂语文课?

答:今天评价一堂课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教学思想。看是否体现全面性,体现新课标精神,看是否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意识,看是否体现创新理念。

2.教学内容。①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②关注人文教育。③教学内容开放性。做到“依靠文本又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又不脱离文本”。3.教学过程。①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②课堂教学是真实有效的。

③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④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⑤人文关怀。

4、教师学科素养。主要看教师文化积淀是否丰厚,是否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得体,是否是学生有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教态是否大方、有亲和力;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生动或幽默机智;应变能力是否突出,能否有效应对教学意外;教学个性特色是否鲜明。这里重点谈谈;

①高超的教学艺术。具体体现在:①组织艺术;②引导艺术;③合作艺术;④激励艺术;⑤语言艺术;⑥板书艺术;⑦练习设计艺术;⑧“顺应”和“同化”艺术。② “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

五、案例分析:

1、下面是一位语文教师教案中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记叙的详略。

(2)提高学生在写作中适当安排详略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真挚的父爱。

(1)你认为此教学目标陈述存在哪些问题?

(2)你认为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此教学目标陈述存在问题: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我认为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应注意:

1、行为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3、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行为目标陈述方式、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行为目标陈述方式。

4、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5、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6、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2、下面是教师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

教师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

说明:评分100分为满分,A档评分为14-15分,B档评分为12-13分,C档评分为9-11分。不必完全按档评分,可在评档基础上酌情评分。

(1)你认为这张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有何区别?

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本人的学识是最重要的。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经验丰富的教师能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既费时又费力,效果还不好,这是因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而教学方案的好坏,教学策略的优略,是靠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于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有多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为标准。而上面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评价对象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也要评价教师,所以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

(2)你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现了新课程下课堂评价的哪些特点?

答: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现了新课程下课堂评价的特点:①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呵护学生的自信心。②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意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观察和接纳学生,特别要有意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③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④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参与学生的学习,分享学习的乐趣。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⑤评价要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并且,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要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演课本剧”评析:这种作业的设计重在“导”而不是“演”,除了使学生加强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外,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深入地领悟文本,并且用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和同学沟通,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别的同学,在理解文章、口语交际、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训练。

下载中学化体验磨练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112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化体验磨练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112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朐县嵩山小学体验教育简报第2期

    临朐县嵩山小学体验教育简报 第2期 主编:体验教育工作室 2016年9月28 嵩山小学体验教育研究网络解析 1、四个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新课改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

    纪检监察情况第2期

    纪 检 监 察 情 况第2期 驻农业部纪检组监察局2005年3月18日 按:2005年1月31日,我部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杜青林部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2004年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

    简报第2期

    幸福小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工作简报第2期幸福小学政风行风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6月20日进入政风行风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阶段后,学校按照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育行......

    简报第2期

    宜宾市创先争优活动 简报第2期中共宜宾市委创先争优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5月26日 宜宾市“五个保障”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工作顺利开展5月24日上午,宜宾市召开全市基层党......

    江南中学教育教学信息周报2008年第2期

    江南中学教育教学信息周报 2008年第2期 江南中学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三月八日 1.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组到我校进行广西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初评 3月3日,自治区语......

    小学英体验磨练语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2007-10-23 14:04 英语教学是我校的一个重要特色,我们小学部英语组在英语学习的环境与情景的创设方面想了一些办法。我们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创造一切......

    小学语体验磨练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小学英体验磨练语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学英语课的教学反思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常实在,其用意在教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