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开题报告(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23:1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开题报告

《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 ——项目开题报告

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

王治平

《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

——项目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当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大量涌入我们的生活时,教育的“微”时代也随之而来。而开启教育“微”时代的,正是“微课”。从2012年开始,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翻转课堂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人们开始反思过去“课堂实录”以及教育部和各级教育机构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开发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不足,微课也迅速地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5月29日,郑州市教育局举行“优教人人通资源平台”培训会,标志着郑州市中小学班班通提升工程正式实施,郑州教育信息化从优质资源“优教通”向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迈进。这就为微课的研究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二、申请本项目的依据

(一)微课是新型教育资源的创新。

纵观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发展,经历了CAI课件、积件、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库等不同阶段。但不论资源如何的呈现形式,都没有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微课则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因此,与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网站不同的是,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因此它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必将形成一批系统化的、符合教学新理念的、覆盖主要知识点的微型课例资源。

(二)微课是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变革。

微课以简便、短小、精致、易操作的特点,主题突出、情景真实、短小精悍、动态生成等特点,可以让学生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因而对远程教育学习方式产生很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1.由于微课内容的引导性、丰富而准确的链接,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形成深度学习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将疑难问题实时地反馈给教师,或利用移动设备自带的通讯工具来寻求同伴的帮助。

2.微课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3.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内容具体,时间短,有利于学生短时间的集中精力学习,可以起到无形之中为学生减负的积极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微课的设计与实施,将引导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快捷解决高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学会教学反思,进行教学行为矫正,成为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和促进课改教师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在:

1.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和微研究的过程,通过对课程或教学问题发现—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不断反思中,促进了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

2.微课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可引导普通老师们开展适合自己的草根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

3.微课便于传播,记录了优秀教师们的经验和方法,可以直接为一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优秀的经验和方法。4.微课为优秀教师的经验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固化经验和传播方法。

(四)微课将促进教育信息化进行新的变革。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申请本项目的意义

(一)对学生而言:

“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二)对教师而言:

微课的研发主体是一线教师,所以,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把自己从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变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可为的、有趣的、甚至简单的研究当中享受教育的乐趣和成长;在享受当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激活教师的创造热情,激活教师教育生命的成长。

四、概念的界定

“微课”并不等同于微课程,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微课”是我国对“微课程”本土化这一术语的新解读。“微课”的关键是抓住学科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具有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以及便于网上教学交流等特点,“微课”对广大教师的备课、教学、反思和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优质资源。”应该说,相对于“微课程”,“微课”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也满足了移动学习的需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项目研究开发理念

“微课”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一步推进了教学改革,深化了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对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尤为重要。

微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其内容设计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如怎样做到短小精悍?怎样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针对此问题,微课的创始人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而我们将对这一进程进行监督。”由此,我们不难找出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构筑这样一个知识框架?二是以怎样的方式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如果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上面的两个问题就会随之而解。

所以,微课虽然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但微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比如它就不适合需要持续进行课堂讨论的课程。当要深度学习知识或者介绍的知识比较复杂时,微课也不太有用,它更适用于那些介绍小块的知识点的课程。因此,在对微课进行开发设计时,应观关注主题或知识点的选取,更要在深度上加以开发。

六、项目研究开发目标

(一)通过本项目的探究,弄明白微课与课的联系与区别、怎么上好微课、怎么提高微课效果及怎么制作微课。

(二)通过本项目研究,促进教师补充和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让教师在实施微课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以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通过本项目的实践与研究,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而且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七、项目研究开发内容

(一)弄清课与微课 方知微课之妙

“微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也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

(二)恰当把握“四要” 方能制作实用课件 1.要具有美感 2.动静结合 3.合理安排信息量 4.要容易操作

(三)只有做到“三要” 方能上好微课 1.精心取舍课题内容,教学重点要突出。2.构建完整课堂结构,教学过程要精炼。3.讲授人表现要干练,语言要准确简明。

(四)只有厘清“三对矛盾” 方能提升微课效果 1.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2.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3.要处理好“快”与“慢”的矛盾。

八、项目研究的方法

本项目研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这是一种实用取向的研究,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导向,以改进实际工作、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文献查阅、调查研究、观察法、个案法等方法也综合运用。

九、项目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

1.学习有关理论,学习有关微课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2.进行研究设计,制定项目研究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分工实验阶段 1.进行项目开题论证;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项目研究; 3.根据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认真积累阶段研究经验,形成阶段研究成果。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

1.规整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较为完善的、具有可推广价值的有形成果;

2.分析研究资料,完成结项报告。第四阶段:实验评估阶段

对研究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聘请相关专家对项目研究成果的价值进行论证和评定。经过再次梳理、完善之后,等待验收。

十、项目研究成果的呈现

研究论文、微课评价表、微课教案等

十一、项目研究参考文献

[1]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 桂耀荣 化学教与学 2013-05-10 期刊; [2] 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 吴秉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01 期刊;

[3]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黎加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01 期刊;

[4] 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肖安庆 青年教师 2013-02-15 期刊; [5] 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 徐靖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01 期刊;

[6] 学校“微课”校本开发的要点 陈文生 新课程(下)2013-03-28 期刊;

[7] “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 黄烨 科技风 2013-05-25 期刊; [8] “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

高尚德

上海教育 2013-05-20

期刊。

第二篇:《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项目结项报告

《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 ——项目结项报告

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

王治平

《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

——项目结项报告

一、项目的提出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社会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时代变化引起了教学系统的新变化。基于标准的“微课”就应运而生了。5月29日,郑州市教育局举行“优教人人通资源平台”培训会,标志着郑州市中小学班班通提升工程正式实施,郑州教育信息化从优质资源“优教通”向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迈进。这就为微课的研究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二、申请本项目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情境、协作、会话、有意义建构是其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微课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因此又称为“知识脉冲”,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以在线学习或根据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二)细化理论

细化理论最早提出者是瑞奇鲁斯,其根源在于奥苏贝尔的顺应以及先行组织者、诺曼的网状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的螺旋形课程。在细化理论指导下,微课将复杂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过程分解成若干单一主题、知识颗粒和知识点,使知识难点得到分解,教学过程变得便捷深入,即知识呈现出碎片化,教学过程变得解析化。

(三)掌握学习理论

布卢姆认为,只要恰当地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掌握水平,即掌握学习理论。该学习理论的独到之处,是对学生认知、情感准备状态、教学质量这三个变量的分析。微课以知识点为目标、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使学习过程成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和基于情境教学模式,为学生在动力、能力、和毅力上都有较之大型教学视频有所提高,从而获得了有效的学习支持,提高了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联通主义理论

联通主义思想认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这种连接能够使个体学到比现有知识体系更多、更重要的东西。微课基本采用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课后练习以及在线交互等教学支持服务,可整合于正式的现实课堂学习,也可整合于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可在计算机或手持移动终端运行。因此,联通主义理论对微课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基于网络或移动终端的微课学习,通过协作学习或社会化网络,能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建构和创新。

三、申请本项目的依据

(一)微课是新型教育资源的创新。

纵观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发展,经历了CAI课件、积件、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库等不同阶段。但不论资源如何的呈现形式,都没有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微课则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因此,与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网站不同的是,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因此它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必将形成一批系统化的、符合教学新理念的、覆盖主要知识点的微型课例资源。

(二)微课是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变革。

微课以简便、短小、精致、易操作的特点,主题突出、情景真实、短小精悍、动态生成等特点,可以让学生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因而对远程教育学习方式产生很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1.由于微课内容的引导性、丰富而准确的链接,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形成深度学习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将疑难问题实时地反馈给教师,或利用移动设备自带的通讯工具来寻求同伴的帮助。

2.微课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3.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内容具体,时间短,有利于学生短时间的集中精力学习,可以起到无形之中为学生减负的积极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微课的设计与实施,将引导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快捷解决高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学会教学反思,进行教学行为矫正,成为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和促进课改教师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在:

1.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和微研究的过程,通过对课程或教学问题发现—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不断反思中,促进了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2.微课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可引导普通老师们开展适合自己的草根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

3.微课便于传播,记录了优秀教师们的经验和方法,可以直接为一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优秀的经验和方法。

4.微课为优秀教师的经验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固化经验和传播方法。

(四)微课将促进教育信息化进行新的变革。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申请本项目的意义

一是提供自适应学习环境。微课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应性学习环境。依托信息化平台优势,微课能实现根据每位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寻找最近发展区,推送不同微课视频和资源,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

二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基于微课的先学后教“颠倒的课堂”,被国外学者称为是学习方式变革的一种尝试。

三是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微课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可能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科内容特点、教材的自我理解、学生兴趣进行统筹考虑后参与开发,以此激发教师主体意识,为微课注入鲜明的个性特征。

五、概念的界定

“微课”并不等同于微课程,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微课”是我国对“微课程”本土化这一术语的新解读。“微课”的关键是抓住学科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具有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以及便于网上教学交流等特点,“微课”对广大教师的备课、教学、反思和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优质资源。”应该说,相对于“微课程”,“微课”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也满足了移动学习的需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六、项目研究开发理念

“微课”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一步推进了教学改革,深化了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对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尤为重要。

微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其内容设计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如怎样做到短小精悍?怎样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针对此问题,微课的创始人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而我们将对这一进程进行监督。”由此,我们不难找出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构筑这样一个知识框架?二是以怎样的方式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如果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上面的两个问题就会随之而解。

所以,微课虽然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但微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比如它就不适合需要持续进行课堂讨论的课程。当要深度学习知识或者介绍的知识比较复杂时,微课也不太有用,它更适用于那些介绍小块的知识点的课程。因此,在对微课进行开发设计时,应观关注主题或知识点的选取,更要在深度上加以开发。

七、项目研究开发目标

(一)通过本项目的探究,弄明白微课与课的联系与区别、怎么上好微课、怎么提高微课效果及怎么制作微课。

(二)通过本项目研究,促进教师补充和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让教师在实施微课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以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通过本项目的实践与研究,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而且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八、项目研究开发内容

(一)弄清课与微课 方知微课之妙

“微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也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

(二)恰当把握“四要” 方能制作实用课件 1.要具有美感 2.动静结合 3.合理安排信息量 4.要容易操作

(三)只有做到“三要” 方能上好微课 1.精心取舍课题内容,教学重点要突出。2.构建完整课堂结构,教学过程要精炼。3.讲授人表现要干练,语言要准确简明。

(四)只有厘清“三对矛盾” 方能提升微课效果 1.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2.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3.要处理好“快”与“慢”的矛盾。

九、项目研究的方法

本项目研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这是一种实用取向的研究,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导向,以改进实际工作、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文献查阅、调查研究、观察法、个案法等方法也综合运用。

十、项目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 1.学习有关理论,学习有关微课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2.进行研究设计,制定项目研究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分工实验阶段 1.进行项目开题论证;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项目研究; 3.根据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认真积累阶段研究经验,形成阶段研究成果。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

1.规整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较为完善的、具有可推广价值的有形成果;

2.分析研究资料,完成结项报告。第四阶段:实验评估阶段

对研究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聘请相关专家对项目研究成果的价值进行论证和评定。经过再次梳理、完善之后,等待验收。

十一、项目研究成效

(一)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所以,通过项目研究,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二)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所以,通过项目研究,激发了老师们相互学习的热情;

(三)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所以,通过项目研究,老师们的教学效果有了颇为明显的提高;

(四)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所以,通过项目研究,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五)通过项目研究,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二、对于“微课”教育现象的反思

(一)对于简单的、以讲解某个独立的核心概念而言,可能它更适合,而对于复杂的教学内容,也许不太适合,所以,有时在录制过程中,自己觉得讲、听都不尽兴,只好忍痛割爱删除一些!

(二)只从微观技能看,微课割裂了知识情境的整体性、系统性,除非分解、系列化,再串连起来。个体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巧,这时,仅靠微型教学是无法掌握的。所以,是否可以结合一些时间长一点的微课,长短结合。

(三)微课教育,必然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它不可能适合所有的课程。对于课堂教学中班级讨论是否适用,也有待进一步地实践检验。因此,我们还要积极探索,也许才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十三、项目研究成果的呈现 研究论文、微课评价表、微课教案等

十四、项目研究参考文献

[1]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 桂耀荣 化学教与学 2013-05-10 期刊; [2] 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 吴秉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01 期刊;

[3]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黎加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01 期刊;

[4] 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肖安庆 青年教师 2013-02-15 期刊; [5] 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 徐靖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01 期刊;

[6] 学校“微课”校本开发的要点 陈文生 新课程(下)2013-03-28 期刊; [7] “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 黄烨 科技风 2013-05-25 期刊; [8] “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

高尚德

上海教育 2013-05-20

期刊。

第三篇:问题探究开题报告

《“问题探究”高效课堂的研究》

开题报告

我所申请的《“问题探究”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已得到批准,为了确保课题的有效实施,更好的推进课题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审核和指导,并提出宝贵建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是高效的课堂,要求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课堂效率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不少教师课堂效率不高,仍满堂灌,采取”课内损失课下补”的做法,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牺牲本该属于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时间,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目前,不少学生厌学,课上小绵羊,课下生龙活虎。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学习方式必须予以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研究,使我校语文教师对高效课堂有完整的认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2)通过研究形成我校语文不同年级高效课堂的模式。

(3)通过研究提升我校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与驾驭课堂的能力。

(4)通过研究为我校教学质量上台阶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

2.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全体教师能意识到高效课堂在现代教育中的决定作用,有了高效课堂才能既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才敢于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借此提升学生的素质,达到学习和活动相辅相成的良性互补;没有高效课堂,把学生残忍地一把推进题海里、任由其自生自灭,每日逼迫着学生向自己的极限挑战,比拼的唯一利器就是时间+汗水,这样的教育是没有出息的。

四、研究途径:

研究准备;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实施;评价方案的修改完善;汇总典型案例;结果统计分析;成果推广;课题总结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课题组广泛收集关于建构主义理论,新课程理念,认识心理学,以及教学模式等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并推荐给语文教师共同学习。

(二).行动研究法: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探索高效课堂的相关要素与评价体系。

(三).对比法:以在校初

一、初二学生为样本,分析实施高效课堂后的变化情况,研究高效课堂与教学质量的相关度。

(四).其他方法:根据需要可采取其他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等。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9—2011.1)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二.)实践阶段:(2011.2—2012.1)可分三个步骤,第一、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做好学生课堂评价表; 第二、在课堂实践中完成导学案三段六步的设计; 第三、在不断修改中完善“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流程。

(三.)总结阶段:(2012.2—2012.10)

1、汇集材料,研究高效课堂的显性指标,形成高效课堂的评价表,以及分科、分年级、分课型的高效课堂范式,汇总高效课堂的典型案例与课堂实录 2结果统计分析,将前期对高效课堂的研究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并成立专项小组跟踪调查,对研究样本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3、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4、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011年10月

第四篇:探究阅读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开题报告

吉林省长春市175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国内沿海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课程改革,并且在教学评估上有先例;国外,英、美等国家也早先展开探究性教学,进行多课程的综合组合,给学生开放探究思维的空间,学生自己组合,探究某一范围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优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

据调查,我们本地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大多采用的还是五、六十年代凯洛夫影响下的五步教学法,有的甚至只有三步(复习---新课---作业)教学。学生一直只能进行“开会式”的学习,其主动性、创造性被日益销蚀,甚至不会学习,不会主动获取知识。基于此,我们结合当地课堂教学实际,提出“农村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说

语文“探究式阅读”中的“探究”是指探索研究、探寻追究。“阅读”是指学生自读、互读、猜读。“探究式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中探索文章内容,在探索文章内容中探寻文章情感,再在阅读中结合生活探究文章现实意义。

三、理论依据

1、以国家教育改革决定为总纲。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为指引。

《语文课标》中提出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阶段目标”里对各学段都提出了具体的探究性阅读要求。

3、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

建构主义最基本的理论是: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做出的暂定的解释和假设而已。知识的意义是学习者经过建构活动而生成的。探究式阅读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阅读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探究式阅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文章内容、探寻文章情感,并能结合生活了解文章现实意义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 1

取精神,为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奠定基础。为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途径。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探索农村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操作方法,形成对探究阅读教学的一些理性认识。

3、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

五、研究内容

1、走向探究

即实施指向研究主题的激趣策略、亲近策略、问题生成策略、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疑向探究主题,了解探究的大体方向。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阅读是学生在了解探究方向的基础上,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突出自我意识的读练活动。即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和自主探究阅读两个层次。

初 步 感 知:①初步验证题目猜读中的问题或有关的生活经验话

题。

②提出阅读障碍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筛选出重点研究的问题。

自主探究阅读:通过自读自练解决一般性问题,搜集和分析相关的语言材料,做好点评,记下观点。梳理、整合意见,做好参与交流的准备。

3、合作探究:主要表现形式是课堂对话,包括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合作探究两种。小组合作探究一个是共同研究一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重在研究,一个是共同交流,一个尚须完善的问题,重在互补。

4、拓展探究

目的是让学生的语文能力由理性阅读理解(感受、理解、欣赏、评价)阶段向阅读运用(表达、借鉴、迁移、笃行)阶段提升发展,拓宽学生学习与交流的空间,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向现实生活、向大语文环境延伸。

5、课末总结:

总结权、反思权让给学生。

六、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有关探究式阅读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

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突破。

2、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各年级学生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

3、行动研究法

重视教学行动中的研究、反思与矫正,不断优化教师课前“探究”的“预设”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探究”式教学效益,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评价水平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的方法。

5、对比实验法

以同校同年级的两个平等班进行对比。两个班分为实验班,非实验班进行课题研究试验,研究过程中,进行一系列可考察的数据对比。

(二)、实施步骤:

1、申报启动阶段(2007.8----2008.3)

①、成立课题组

②、确定研究对象

③、确定研究课题,撰写研究方案。

④、呈报研究课题,申请立项。

2、研究阶段(2008.4---2009.4)

①、召开课题开题会(2008.3)

②、探究式阅读课堂实践及研讨。

③、对比研究,做好个案分析,进行阶段论证,深入研究,撰写阶段实验报告,形成语文探究教学模式的雏形。

3、课题研究结题(2009.5---2009.12)

①、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②、举行观摩课,研究课。

③、召开结题报告会

(三)预期成果

1、教师经验论文集一册

2、课堂教学研究课实录光碟四张,观摩课光碟一张

3、课题结题报告一份

七、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盛佩军(中学一级教师)

副组长:栗国伟(中学一级教师)

成员:许冬梅(中学一级教师)

乔淑梅(中学一级教师)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栗国伟(中学一级,指导撰写方案)

成员:乔淑梅(中学一级,实验操作)

宋倩(中学二级,实验操作)

刘畅(中学二级,个案分析)

许冬梅(中学一级,个案分析)

张丽荣(中学一级,个案分析)

周佩炜(中学一级,阶段总结)

王影(中学一级,阶段总结)

孙艳华(中学一级,阶段总结)

盛佩军(中学一级,成果总结)

栗国彦(中学一级,成果总结)

(二)课题研究管理

1、经费管理

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课题研究,并建章建制对经费进行制度化管理。

2、教研管理

每周定期召开教研研讨,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

3、课题组自我管理

明确分工,积极参与,合作提高,建章建制。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

1、课题负责人栗国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论文在国家、省、市(区)多次获奖,并参与国家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经验,且组织能力较强,有能力组织本校教师搞好课题研究能按时完成各阶段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组其他成员均有一定的研究水平,期中有三位教师参加了区级课题的研究,他们有能力完成各自的课题研究任务。

2、我校对课题研究给予极大关注和投入,在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上均优先保证。盛佩军校长亲自指导,给本课题研究极大支持。

第五篇: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篇一: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上传: 方肇飞 更新时间:2013-9-3 17:26:04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

课 题 类 别 学 科 分 类 教育信息技术

课 题 名 称 高中数学“答疑型”微课的设计和应用

申 请 单 位江西省新建二中

填 表 日 期2013年1月6日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1.1课题来源

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信息技术化教育总课题。属于理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课题。1.2选题依据

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在网络平

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根据一部分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待优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通过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当然同时也表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资源的受众是大多以待优生为主,这是本课题选题的现实依据。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教育多媒体在网络平台的发布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3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1.本课题旨在对高中数学“答疑型”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最根本的目标

是通过这项研究,能够设计出一系列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上微课堂,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实用的平台。2.3.使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效果以及积极参与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最后将“答疑型”微课这种教学辅助模式进行推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2主要研究内容 1.2.3.4.高中学生对于重点模块(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列,排列组合等)知识的学习情况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针对学情做深入分析并设计出制作微课的方案。对制作“答疑型”微课所需要的技术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培训。“答疑型”微课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反馈结果并做总结。

3.课题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3.1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纸质调查问卷或者网上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对当前课堂的看法以及对微课的认识、看法。在调查当中,我们主要针对我校做到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随机的抽样调查,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2、经验总结

可以征询一些有经验的教师的意见,从而获得更多学生学习的特点、心理认知过程以及最适合的教学方法。1.教育实验法

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被抽样的学生进行分组测验,根据测试结果修改设计方案,提高方案的质量以及实用性。3.2实施步骤 1.? ? 课题准备阶段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和相互探讨,对当前研究内容就行了解、归纳。观察学生并与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知识形成以及心理认知特

点。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此项研究的可操作性、实用性进行评估。

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实施阶段

设计出“答疑型”微课的具体实施方法步骤,先对结果进行预估,之后展开教育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研究课题的参与者对该课题进行总结,得到一份优秀的研究报告。

通过中期评估

成果总结阶段

设计出一套完整可行的“答疑型”微课实施方法

做出一些可供参考学习的微课案例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完成论文的编写 ? ? 1.? ? ? 1.? ? ? ?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1]刘建本.基于saas模式下的系统数据安全策略探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0-12.[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3-14.[3]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04):12-14.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二:市级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商洛市基础教育教学教学研究2014微型课题

“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 sjky20134371 研究人员:杨玉卓

影响教师教学积极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负责的“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课题,被确定为2014年市级微型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名称: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校地处山阳县城西2.5公里处,近年来,经过“双高双普”、“教育强县创建”,学校基础设施配备完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良好,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但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始终不尽人意:班级管理消极被动,教育教学缺乏开拓创新,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率低下,教育质量始终稳步不前??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为切实弄清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因素,探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策略,帮助学校管理层,调整管理策略,修订管理制度,充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故开展此项调查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出影响我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因素,形成报告材料,交学校校委会,为学校管理构建更为科学化的学校管理策略,制定更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教师工作兴趣、责任心、积极性调查分析与研究;二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因素调查分析与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整过研究过程计划采用调查问卷法、交流座谈法和综合分析法:设计涉及课题内容的相关问题,制成调查问卷,发放给全体教师,然后分析研究,交流座谈,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形成结论。

六、课题研究的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时一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填写课题评审书,制定研究计划,上报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获取资料阶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交流座谈等方式,获取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第一手可信性资料;2014年5月至10月,用5个月时间,整理、研究分析调查资料,弄清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形成初步理论材料,印发给研究小组人员及大部分教师,让他们阅读,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确定结论的准确性。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1至12月:形成结论阶段。将形成的初步材料,结合教师、小组成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研究分析,去伪存真,精炼升华,形成一份《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调查分析报告》交校委会,作为学校调整学校管理机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参考资料。

七、课题预期效果与表现形式

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谐科学发展的关键

因素,本科课题的研究结果将以报告的形式交学校校委会。本报告的形成,将有助于学校管理层确立更为科学化的学校管理机制,制定更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

八、课题组织机构和人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杨玉卓

成员:张 丽 杨高峰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杨玉卓

成员:张 丽 杨高峰 彭 俊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的需要

本课题研究大约需要经费300元,有学校后勤负责。

山阳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杨玉卓

2014年4月3日

篇三:《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开题报告 《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

——项目开题报告

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

王治平

《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

——项目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二、申请本项目的依据

(一)微课是新型教育资源的创新。

纵观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发展,经历了cai课件、积件、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库等不同阶段。但不论资源如何的呈现形式,都没有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微课则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因此,与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网站不同的是,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因此它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必将形成一批系统化的、符合教学新理念的、覆盖主要知识点的微型课例资源。

(二)微课是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变革。

微课以简便、短小、精致、易操作的特点,主题突出、情景真实、短小精悍、动态生成等特点,可以让学生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因而对远程教育学习方式产生很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1.由于微课内容的引导性、丰富而准确的链接,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形成深度学习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将疑难问题实时地反馈给教师,或利用移动设备自带的通讯工具来寻求同伴的帮助。

2.微课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3.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内容具体,时间短,有利于学生短时间的集中精力学习,可以起到无形之中为学生减负的积极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微课的设计与实施,将引导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快捷解决高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学会教学反思,进行教学行为矫正,成为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和促进课改教师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在:

1.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和微研究的过程,通过对课程或教学问题发现—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不断反思中,促进了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2.微课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可引导普通老师们开展适合自己的草根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3.微课便于传播,记录了优秀教师们的经验和方法,可以直接为一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优秀的经验和方法。

4.微课为优秀教师的经验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固化经验和传播方法。

(四)微课将促进教育信息化进行新的变革。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申请本项目的意义

(一)对学生而言:

“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二)对教师而言:

微课的研发主体是一线教师,所以,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把自己从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变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可为的、有趣的、甚至简单的研究当中享受教育的乐趣和成长;在享受当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激活教师的创造热情,激活教师教育生命的成长。

四、概念的界定 “微课”并不等同于微课程,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微课”是我国对“微课程”本土化这一术语的新解读。“微课”的关键是抓住学科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具有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以及便于网上教学交流等特点,“微课”对广大教师的备课、教学、反思和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优质资源。”应该说,相对于“微课程”,“微课”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也满足了移动学习的需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项目研究开发理念 “微课”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一步推进了教学改革,深化了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对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尤为重要。

微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其内容设计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如怎样做到短小精悍?怎样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针对此问题,微课的创始人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而我们将对这一进程进行监督。”由此,我们不难找出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构筑这样一个知识框架?二是以怎样的方式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如果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上面的两个问题就会随之而解。

所以,微课虽然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但微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比如它就不适合需要持续进行课堂讨论的课程。当要深度学习知识或者介绍的知识比较复杂时,微课也不太有用,它更适用于那些介绍小块的知识点的课程。因此,在对微课进行开发设计时,应观关注主题或知识点的选取,更要在深度上加以开发。

六、项目研究开发目标

(一)通过本项目的探究,弄明白微课与课的联系与区别、怎么上好微课、怎么提高微课效果及怎么制作微课。

(二)通过本项目研究,促进教师补充和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让教师在实施微课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以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通过本项目的实践与研究,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而且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七、项目研究开发内容

(一)弄清课与微课 方知微课之妙

“微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也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

(二)恰当把握“四要” 方能制作实用课件 1.要具有美感 2.动静结合

3.合理安排信息量 4.要容易操作

(三)只有做到“三要” 方能上好微课 1.精心取舍课题内容,教学重点要突出。2.构建完整课堂结构,教学过程要精炼。3.讲授人表现要干练,语言要准确简明。

(四)只有厘清“三对矛盾” 方能提升微课效果 1.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2.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3.要处理好“快”与“慢”的矛盾。

八、项目研究的方法

本项目研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这是一种实用取向的研究,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导向,以改进实际工作、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文献查阅、调查研究、观察法、个案法等方法也综合运用。

九、项目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

1.学习有关理论,学习有关微课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2.进行研究设计,制定项目研究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分工实验阶段 1.进行项目开题论证;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项目研究; 3.根据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认真积累阶段研究经验,形成阶段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

1.规整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较为完善的、具有可推广价值的有形成果; 2.分析研究资料,完成结项报告。

第四阶段:实验评估阶段

对研究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聘请相关专家对项目研究成果的价值进行论证和评定。经过再次梳理、完善之后,等待验收。

十、项目研究成果的呈现

研究论文、微课评价表、微课教案等

十一、项目研究参考文献

[1]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 桂耀荣 化学教与学 2013-05-10 期刊;

[2] 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 吴秉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01 期刊;

[3]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黎加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01 期刊; [4] 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肖安庆 青年教师 2013-02-15 期刊;

[5] 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 徐靖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01 期刊; [6] 学校“微课”校本开发的要点 陈文生 新课程(下)2013-03-28 期刊; [7] “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 黄烨 科技风 2013-05-25 期刊;

篇四:开题报告7 东莞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开 题 报 告

(2014年版)

课题名称:

利用微课构建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 批准立项时间 : 2014 年 7 月 计划完成时间 : 2016 年 9 月 课题负责人: 邹 燕

所在单位:东莞市虎门镇太平小学 联系电话: e-mail:

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开题结束后,请将此报告书上传到课题研究管理平台的相关栏目上。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五:开题报告

论微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开题报告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文研究问题的确立是以一定的文献研究为基础的,主要包括了微课概念和特点、国内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微课应用于高职数学的教学方式等方面。

(一)微课概念及其特点

林秀瑜、彭岩、胡铁生等的文章中都有提及微课的概念和特 点,其中林秀瑜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微课,即是“微型教学视频课”,时间约几至十几分钟的微型课。它是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而彭岩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给出了如下定义,“微课”是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 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唐军更是进行了详细定义分类。正如胡铁生研究微课定义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出微课概念的百家争鸣和发展衍化!简单的说,微课就是在短时间(一般5分钟左右)内讲解清楚一个知识点,可以是一个公式、一个名词解释等等的视频或现场解说。其特点也显而易见,即时间短、内容精确、资源可重复利用。虽然每个人在同一事物的认识有不同见解,但在其实质上却是大同小异。

(二)国内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1.高职数学教学困难的原因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数学作为一门文化课,教学过程相对比较困难。最究其原因,潘红艳、琳静文章中的分析主要有两点:(1)数学课时设置得相对较少,专业课和实训课的地位举足轻重,无形中降低了数学类基础课的地位。(2)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甚至有不少学生对文化课有排斥心理,提出了微课引入高职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改变传统高职数学的教学模式

杨传俊从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着点研究,得出结果也大致相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45分钟一节课,一般一周4 节课左右,而且有些学校的课程安排为两课连上,一周只有2次课。导致传统数学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口若悬河,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就 算有少数学生能听懂一些,在课后又疏于练习,待到下次上课时,上次课的内容基本上已经全部忘光了。然而陈勇从教师工作方面得到了分析结果,首先是思想上不够重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思想上都没有做到足够的紧张,心理上也没有做足准备,导致数学教学处于呆滞状态。其次,工作开展得不够全面,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不到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一个人做某事的动机非常重要,毕竟要思想上有了动机,行动上才有所体现嘛,而任何事都是先有行动再有结果。所以与其逼迫学生去学习,不如在思想工作上进行疏导,让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这样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微课应用于高职数学的教学方式

1.课前预习。课前导入微课可帮助学生对新知识提前了解,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杨传俊、刘敏也强调了微课应用于课前预习的必要性。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但是具体的预习过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这表明具体的实践过程有待进一步确定。

2.课中重点、难点的应用。如杨传俊所说中学生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典型例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理解的。教师可以针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的方法做好微课,上传到网上。供学生课后观看。同样地黄浏展对数学课时长也做了仔细的分析并且很到位。3.课后复习扩展。学生生可以随时点播学习想什么时候拿出来看看就什么时候看,想看几次就看几次,想看什么环节就看什么环节,从而,将短时记忆的内容加工进入到长时记忆中,以便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随时将知识提取出来进行解决。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其与高职数学教育特点相符合,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必将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但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应用过程中要遵照如张灵之所说的四大原则“精美、简洁、具体、生动”,从而更好地保证灵活利用微课程,打造精彩职高数学课堂。但是,微课现在还是一个幼小的“新生命”相对来说经验还不足,有待丰富。微课在高职数学教学的应用过程也将遇到一些现实的困难,例如;有些地区的教学设施设备还不足以支持微课的发展等。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者们解决。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就指出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微课能否为高职数学教学甚至所有教育活动带来确确实实的应用价值,还需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课堂里去验证。当然,微课模式是微课在高职数学教学的应用尝试,它为微课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种借鉴,同时,也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我相信,随着对微课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也将在高职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和传播。

三、主要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一)主要研究思路

本文在充分熟悉微课现运用经验的基础之上,首先对微课的背景及概念进行阐述;随后,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微课在高职数学中的教学情况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度探究,总结归纳出了微课的特点,针对微课程目前面临的挑战,深入挖掘微课所蕴涵的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所具有的发展性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高职学校的数学课时量、课程时间及量安排、教师教学水平、上课方式等。

2.高职学生对于重点模块(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列,排列组合等)知识的学习情况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3.针对学情及教学设施条件做深入分析并设计出制作微课的可行性方案。4.微课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反馈结果并做总结.(三)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纸质调查问卷或者网上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对当前课堂的看法以及对微课的认识、看法。在调查当中,我们主要针对当地一所高职院校做了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随机的抽样调查,同时包括教学条件的调查,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2.文献法:通过对高等教育类、管理类等多种学术期刊、著作、报刊的查阅和网络检索,尽可能多地了解国内有关微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的研究状况及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评述,将本研究建立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3.个案研究法:对微课在高职院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的一所高职院校行分析述评,从而使研究过程不脱离实践。

下载《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开题报告(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开题报告(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题报告标准格式[全文5篇]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开题报告 注:《课题名称》要求与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标题名称一致(一般控制在20个汉字以内,可以用副标题对标题予以补充说明) (居中,黑,小2)(20字以内) 学生XXX 指......

    微课校本培训总结

    XX小学 微课校本培训总结 微课正在快速发展,它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可以提升教师的效率,减轻孩子的负担,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帮助幼儿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

    校本课题开题报告(合集五篇)

    《书香校园建设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中心校2014年10月9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采掘不尽的金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书香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精神......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探究开题报告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探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探究 二、课题研究组成员 张利敏 高红利 高英娟 王玉霞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的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标准格式(最终5篇)

    附件3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标准格式     四号宋体字,学院与专业写全称 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院:________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

    校本教材开题报告_-[优秀范文五篇]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开 题 报 告 一、 课题名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二、 承接单位:南泥湾中心小学 三、 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2015年9月-----2015年12月 四、 报告提纲......

    校本课程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一)选题背景 1、新课程改革指引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

    探究微课对教学的作用

    探究微课对教学的作用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等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微课”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热点,开始从认识阶段逐步走向实践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