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教学研究成果区域性推广应用的思考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3:0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教学研究成果区域性推广应用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教学研究成果区域性推广应用的思考》。

第一篇:试教学研究成果区域性推广应用的思考

试教学研究成果区域性推广应用的思考

云南省玉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永云

云南省玉溪市运用、推广和发展尝试教学法已经20多年了。20多年的实践可以证明:

1.尝试教学思想具有先进性,比如,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思想;2.认知过程具有科学性,比如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认知过程;3.课堂教学具有易操作性,比如,“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这种模式化的教学过程能够迅速被广大教师认同和接受。这也是为什么尝试教学实验能够在本地经久不衰,并以强大的生命力在课程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但是,从我们的推广经验还可以看出,即便是一项非常有效、适用的教学改革,依然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应用管理机制,需要一些起保障和促进作用的“外因”,需要一定的恒心和毅力,这样才能把一种方法转化为现实的“教学生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好的教学方法是“内因”,保障机制是“外因”,两者相互依存、相伴发展,才能使一种教学改革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一、推广概况及成效。

1985年,玉溪市开始引进尝试教学法实验,引进的理由是:尝试教学法方法简便,易学易用,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乐为学校、教师接受。至1990年,全市由初期的几个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试点,发展到了全市294所小学数学教学几乎都在推广应用尝试教学法。1990年以后,尝试教学由当初的小学数学学科,拓展到小学各学科,并延伸到了幼儿园、初高中、职业院校等大部分学科教学。如今,无论是山区,还是坝区,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全市90%的学校都在运用尝试教学法,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市推广应用尝试教学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尝试教学的引进、推广。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是玉溪市尝试教学实验推广应用的旺盛时期。全市初期的294个小学数学尝试教学实验点,经过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升,明显高于非实验点。特别是1988年,全国第三届尝试教学研讨会在我市召开,全市所有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至此,尝试教学思想、模式得到了极大的宣传并深入人心,到90年代初期,全市小学数学教学几乎都在推广应用尝试教学法。在一个区域内推广一项教育科研成果,能够如此快速地推进和发展,是始料不到的。

第二阶段:尝试教学的巩固、提升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是尝试教学的巩固、提升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尝试教学推广、巩固的基础上,我市相机引入目标教学实验,尝试教学与目标教学实验的有效联姻,促进了尝试教学的提升和发展,全市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呈现出鲜活的尝试教学与目标教学结合的思想、模式、方法,对巩固“普九”成果,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特别是促进了一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研究应用能力的提高。第三阶段:尝试教学的发展创新时期。2000年至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尝试教学与目标教学得到了有效整合,并迎来了发展创新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的区域经验开始向全省辐射,也有全国各地有需要的地区和学校前来取经。这时期的各种层次的研讨会很多,教师、校长们的相互交流,使具体的教学实践更加丰富多彩,高层次的研讨也使基层经验与各级专家、教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相互碰撞,理念与实践都有所提升。

尝试教学实验的推行对我们地区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1.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曾经在全面推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了37所尝试教学实验学校。这些实验学校均是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经过多年的对比实验研究,发现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部分学校已成为全市的名校。如峨山县小街中学,重点对“‘三环六步’超前尝试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精编了《小街中学各年级各学科学案集》,成为小街中学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学校教学成绩逐年提升,荣获峨山县农村初级中学第一名。可以说,尝试教学实验在学校的发展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一批教师在实践探究中不断成长,这是尝试教学法的一项长期效果。这种教学实验对新教师来讲,容易上手,二长期坚持则能够锻炼教师的各项综合能力。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在尝试教学实验和推广应用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就有近200人。如玉溪第五中学杨琼华老师,把“以练促学,创造运用”作为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本点,变枯燥的知识学习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最终达到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杨老师在市、区初中英语教师五项综合教学能力赛中获得一等奖;所任班级被评为玉溪市优秀班集体;教学成绩几年保持全市前列,还被聘为玉溪市中考专家组成员。杨老师是在尝试教学实验中成长起来的教师的代表。

3.促进了薄弱学校的转化。由于尝试教学实验的易操作性、使用效果明显等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在薄弱校进行了这项实验,效果都很好。位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中的建兴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农村薄弱学校,由于教育教学质量太差,学生厌学,流失严重,学校面临撤并的状况。2007年,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推广应用尝试教学法,至今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生巩固率达100%,总平均成绩从全市倒数第一上升到中上水平。过去许多家长要么不让孩子上学,要么把孩子送到外地去读书,如今,前来该学校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县城的学生主动转到该校就读的。教学改革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信心,这也促进了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内因”分析:尝试教学的内在价值。

尝试教学实验在本地区的成功表明,它有着符合教育规律的特点,这在很多分析文章中都有过系统描述,我这里简单归纳一下: 1.尝试教学的创新性。尝试教学从创立之始就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背景,在推广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吸收着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比如新课程的理念。因此,接受这种方法,也就自然地接受了先进的、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实践中有了正确的改革方向。

2.尝试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潜能开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促进专业发展。

3.尝试教学的科学性。“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操作模式的基本式及多种变式符合教师由模仿走向成熟的发展规律,符合推广成果的应用规律。尝试教学的“尝试指导原则、准备铺垫原则、即时矫正原则、合作互助原则、问题新颖原则、民主和谐原则”都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4.尝试教学的实用性。尝试教学的“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特征,容易被教师所认同、接纳和内化。一方面,“尝试”理念具有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涵养。另一方面,尝试教学法的操作简便易行,教学模式灵活多样,不仅容易被广大教师认同和接纳,而且能够广泛推广和持续发展。

这正是这种教学法在本地能够落地开花的根本原因。

三、“外因” 分析:如何坚持一项成功的教学实验。

一项好的教育科研成果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把成果有效转化为实现“教学生产力”,在于促进广大教师对成果的理解和认同,在于增强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意识和积极性。我认为,在一个区域要持续地、有效地推广尝试教学研究成果,关键在领导,核心在教师,重点在培训,根本在课题,保障在机制。

1.领导重视是保证尝试教室区域性顺利推广的关键。

在一个区域推广什么样的教育科研成果?在什么范围推广?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出正确、科学的决策。领导一旦作出决策,就要为决策负责。

以市科教所为龙头,本地区成立了尝试教学推广应用领导小组,负责宏观的管理和督查,下发相关指导性文件,提供物质条件,增强推广应用中教育行政的管理力度。组建尝试教学推广应用专家指导组,负责培训教师和专项指导。设立尝试教学专项学校,承担培名师、出经验、出成果的任务,发挥实验学校的典型和示范辐射作用。各县区、学校也成立相应的尝试教学推广、应用、实验领导小组,具体实施尝试教学的实验与研究,总结经验、扩大研究范围和成果。

2.教师积极参与是保证尝试教学区域性顺利推进的核心。为使广大的教师参与到推广应用活动中,既要采取自上而下的领导动员号召,召开专项会议安排,专题讲座,强化培训,搭建教师走向成功的展示,表彰奖励平台等,同时采取自下而上的自愿选择课题申报,以课题引领实验,促进教学改革。在推广应用中,如果发现了教学新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使他们不断成为推广应用的骨干力量,成为引领学科发展的带头人,形成这项实验的“名师”群体。

3.有针对性的培训是保证尝试教学区域性顺利推进的重点。只有高质量的培训,才会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也才能确保教学改革的实施。在“尝试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市教学改革一贯坚持“系统性构思”、“整体性推进”、“多效性叠加”的“科研”、“师训”、“教学”一体、全效的“高效教学改革发展模式”。外请邱学华等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讲座,请名师讲课,发挥专家、名师的引领作用;内部发挥专家指导组和课题组的作用,针对出现的问题,召开研讨会议,交流经验,探讨问题。

4.课题研究是引领尝试教学区域性推广的根本。

课题研究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来解决学校发展、课堂教学、教师成长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创新丰富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尝试教学的思想理念扎根学校,促进尝试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5.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保证尝试教学区域性顺利推广的保障。一项先进的教育科研成果要在一个区域推广应用,必须有一套规范、科学的长效管理保障机制。即:教育行政的管理机制、教育科研的运行机制、激励和竞争的发展机制、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等。(1)教育行政管理机制,是指制定出台推广成果的规划、管理以及宣传典型经验、表彰奖励等权威性的政策,优化教育科研人员,投入推广经费,提供必需的推广条件,督促各项任务和制度得到落实。(2)教育科研运行机制,是加快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有效措施。突出课堂教学研究,推出示范课,搞好研究课,严把过关课。包括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开展尝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课堂教学示范与研讨活动、巡回讲课活动、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等。(3)激励与竞争机制,是促进教育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和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评比、评选(如优质教案、优质课件、优质课评比、课堂教学竞赛、说课竞赛、教学论文、推广应用课题成果评选等),对取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提供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的条件,并在晋升职称、评优评先中给予倾斜。

(4)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是促进县(区)、学校重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必要手段。在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中,把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作为市对县(区)、县(区)对校、校对教研组和教师的重要考核内容。从玉溪市区域性推广应用尝试教学研究成果中得到的启示: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不仅在于教育科研的管理和研究,它的使命还在于引导广大教师有效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我们的责任在于启发教师理性的思考,点燃应用的激情,激励推广的信心,引领走向发展创新之路。

第二篇:关于构建区域性“大党建”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区域性“大党建” 社区 党组织

论文摘要: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城市社区党组织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社区“大党建”在领导格局、领导方式、凝聚力和工作目标诸方面表现出的基本特点,要求破解思想认识滞后、多样化职责与实际工作责权不协调、队伍建设与服务目标不适应、活动经费拮据等难题。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结合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应着力构建以下“五大体系”:网络化社区党建组织体系、制度化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系统化和谐服务体系、区域化社区共建体系和一体化社区考核体系等。

社区是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社会基础,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城市社区党组织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深化社区党建工作,已成为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近年来,随着和谐社会实践的发展,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社区党的建设,并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实践中,如何把握社区党建特点,认识并破解社区党建面临的难题,从而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推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蓬勃发展,发挥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的“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广大党建理论工作者和党建一线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区域性“大党建”是指:在城市社区党的组织设置上,打破传统条块分割格局,突出组织的“区域性”联合互动方式,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组织功能上,突出“基础、核心”角色,发挥党组织的“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由于社区党建和传统的街道党建等基层组织在性质、任务以及面临的形势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并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社区党建工作既要着眼于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又要促进社区这一新的基层社会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如此,才能为构建符合社区属性和社区建设需求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社区党建具有“横向为主、纵横结合”的区域性领导特点

与传统的街道党组织领导体制相比,新时期的社区党建工作主要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党委、党总支部或党支部)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党建的组织方式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纵横交叉”结构,社区党建工作不仅包括上级党组织、社区党工委、居民委党支部和社区党员等“纵向”一条线,还包括社区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其他各类党组织的“横向”一条线,并由社区党委和居民区党支部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可见,其领导体制、结构和运行机制诸方面与传统党建相比已有了极大突破,并充分表现为“区域性大党建”特征。这就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一方面,党如何通过创新基层组织建设体制,成为城市基层管理与民主自治的主导力量,从而推进基层社会的成熟性和组织化任务;另一方面,党如何发挥基层社区每一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通过他们进一步影响和带动基层社会的广大群众,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主导力量。[!--empirenews.page--][1][2][3][4]下一页(二)社区党建具有“协调、指导和服务为主”的领导职责和功能

毋庸置疑,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主要工作职责可概括为“保证、领导、协调”六个字,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社会稳定;领导社区系统的各种组织,领导社区管理、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各项工作;协调社区内其他组织参与社区工作。这种职责决定了社区党组织要承担建设文明社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发展、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改进社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等诸项工作任务。而根据其领导体制,可见社区党组织履行这些职责和功能不是通过传统的上下级“民主集中”的方式,而是通过协调、指导的方式来实现。因为,一方面,社区是自治性社会基层组织形式,其特征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要求党对社区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在协调、指导、服务过程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参与社区党建的各类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其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党建是本着平等自愿、共同协商的原则,各自发挥优势和特长。因此也提出了如何创造适应这种领导职责和功能要求的工作理念和方法。

(三)社区党建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需要”的凝聚动力

社区内的所有党组织和党员之所以能够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为了有一个安全、整洁、方便、舒适的工作环境。如果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不积极参与社区党的建设,社区就无法完成新时期的任务。同时,驻区单位多是独立的法人,如果没有社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驻区单位的工作也无法顺利进行。由此形成了搞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共识和共需。这也要求我们应把整合资源、共驻共建作为有效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平台和基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的那样,“加强社区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把社区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优化配置和利用社区各类资源,实现社区工作的社会化”。社区党建是一个开放型的区域党建,提高社区党建水平,推动社区建设,需要整合利用社区的各类资源,凝聚社区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而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员是开展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只有取得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员的认同和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才能不断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社区党建具有融“管理、服务、和谐”为一体的工作目标

新时期,城市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就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通过社区党组织构建起与广大群众最直接、最广泛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给予群众最直接的人文关怀。可见,在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联系群众的优势,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服务性,做好服务群众的实际工作,是社区党建工作的生命所在。因此,社区党建工作不仅要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在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要尊重、理解和关心社区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社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不断完善、扩展服务项目和网点,在美化环境、搞好计划生育、促进邻里团结及家庭和睦等环节上做好服务工作。[!--empirenews.page--] 诚然,加强社区党的建设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有许多可贵探索,但冷静分析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待解问题。

(一)思想认识滞后,与区域性“大党建”的要求不协调

目前,社区党建工作尚存在若干思想认识乃至实际工作方面的种种误区,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各级机关工作部署上具有明显的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翻阅各地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关文件便不难发现,注重经济效益问题的较多,而涉及如何帮助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具体困难却较少,或者把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等同于组建党组织。一些基层党委负责人认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任务就是把党组织建立起来,至于怎样发挥作用是社区党组织自己的事,致使党组织开展活动时因缺乏正确的指导而有名无实。二是相当数量的群众误以为居委会就是党组织和政府,从而缺乏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一些居民认为,如果社区没有把社区的事务办好,就是政府没有办好这些事情。在他们的心目中,居委会已经不是一个自治性的群众组织,而是代表着党组织和政府的形象。三是社区中的一些党员或怀有“多事论”思想,认为八小时以外自己与普通群众一样,也是人,也需要有休闲的空间,管得太紧就是“多事”;或怀有“应付论”思想,认为如果社区党组织有召唤,就去对付一下,算是尽到了党员的义务;或怀有“无关论”思想,相当一部分退休或下岗、下岗的党员认为,参加组织生活是有工作岗位党员的事情,自己已经退休或下岗,参加党组织活动意义不大。四是一些社区的党组织认为,社区组织力量有限,只能务务虚。抓大事太空,抓具体又越权,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的具体行政性事务应由居委会抓,社区党组织只要按计划完成一些具体的党务工作即可。

(二)职责任务的多样化与区域性“大党建”实际工作的责权不协调

社区的建立使大量的“单位人”涌入社区,社区党建工作职责的多样化日益明显。社区不仅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将流动党员转入社区,而且离退休党员,甚至包括在职的党员也要接受单位、社区的“双重管理”。从这个意义上看,社区的党务工作者已不再是单纯的党务工作者,而是承担着配合相关职能。上一页[1][2][3][4]下一页 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行政、党务“一肩挑”的责任。这使得实际任务量大大超过部分社区党务工作者现有职责所能承受的底线,即“责”重“权”少。同时,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和派出机关不断地给社区下任务、定指标、评优劣、施奖罚;另一方面,社区既不能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又不能凭借自己的职能权限采取行政手段去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面对这一矛盾,要么扩充社区党组织的职能,使之成为一级基层党组织,要么缩减社区党建工作的现有职责。显然,这个选择不是社区党务工作者所能考虑的。

(三)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区域性“大党建”服务的工作目标不适应

突出表现:一是党建工作力量薄弱。社区党建工作者的人员配备不足,每个党务工作者兼职过多,人少事多管不过来,疲于应对各项事务,使得精力分散,无法专心搞党务工作。二是党建队伍素质不高。在党建工作者的招聘中,过多强调受聘方的年龄和学历,对实际工作能力、奉献精神考虑欠缺,新招聘的党建工作者大多没有党建工作经验。三是党建人才难以留住。社区党建工作的职业性质至今不清晰,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对优秀人才缺乏诱惑力,加上各级党组织对社区党建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招聘中又成为一种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途径,因而难以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empirenews.page--] 胡锦涛总书记十分重视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工作,多次指出,“搞好社区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区建设中要突出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种组织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目前,我们要站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城市基层政权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要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着力构建以下五大体系,使社区党建工作在区域性“大党建”格局下蓬勃发展。

(一)构建网络化社区党建组织体系

根据社区党建发展实际,当前可探索以下三种体制模式:一是松散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通过“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形式,强化市(区)委、社区党委、社区三个层面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功能,完善“纵向”组织系统。同时,横向拓展组织覆盖面,突破单位、行业、所有制界限,把辖区单位、双重管理单位和社区单位紧密联系起来,强化“驻在社区、服务社区”的共建意识,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事务共管、实事共办,社区内各类组织“横向互动”的共建格局。二是半紧密型。以社区党组织为主,通过非建制性的市(区)委社区党建工作派出机构组成“联合党委”,领导、组织和协调社区内有关单位党组织开展工作。三是紧密型。将社区党组织作为一级基层党委,社区内的有关单位党组织属地管理,由社区党委直接领导。这可以从组织制度上保证党在社区的领导地位,使社区党委对社区党建工作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也可以杜绝条块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是一种比较理想、适合社区党建工作特点的领导模式。

(二)构建制度化党员教育管理体系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有效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力量。一是按照中央“四个长效机制”的要求,夯实“五个一”基础工作,确保社区中活跃着一支信念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切实增强党在社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二是通过党员发展工作制度,不断为社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尤其应发挥党建工作指导员的作用,积极探索并建立在流动人口中发展党员的新机制。三是完善党员教育机制,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探索社区党员党内民主评议、群众评议制度和在职党员“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制度,不断丰富“三会一课”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一系列党员教育制度机制实践,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使党员真正成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的主体。上一页[1][2][3][4]下一页(三)构建系统化和谐服务体系

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这是社区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我们认为,社区党组织要打造“和谐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真正让群众政治上能参与、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这是社区党建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一是以服务群众为理念,建立社区特色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在社区建立项目配套、布局合理、受群众欢迎的社IXN务体系,不断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党的先进性直接体现在城市社区。二是发挥社区党组织统揽协调作用,加强区、社区、社区服务中心、站(点)建设,成立社区服务组织,建立社区服务网点,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方式和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三是拓展服务对象和领域,实现服务对象的全覆盖。在坚持以困难群体为重点对象开展扶弱助困服务的同时,要面向社区居民群众及社会单位,围绕环境保护、便民利民、治安稳定和满足精神生活等合理设置服务项目,实现服务对象的全覆盖。[!--empirenews.page--](四)构建区域化社区共建体系

在整合区域范围内不同隶属关系的社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实现社区党组织“全覆盖”基础上,应打造党组织“区域化核心”理念,即以强化城市基层管理、推进社区建设为目标,以社区共同需求、共同利益为纽带,以长效机制为保障,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社区党组织这个“区域化核心”凝聚、整合、组织、调动社区各种政治资源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形成社区共建体系。一是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党组织定期走访制度等,加强对社区各种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二是完善社区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社会单位党组织、社区党员为主体,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协调议事机制。三是创新共建载体,为社区群众提供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如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成立“社区党建议事会”,成立民事调解组、治安巡逻队等,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社区的安全稳定工作等。

(五)构建一体化社区考核体系

区域性“大党建”格局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约束党建组织中所有角色的制度机制。要坚持以社区居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建立一套针对性、操作性和关联性较强的量化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一体化的考核体系,确保社区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一是将社区党委开展党建工作的成效纳入考核社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二是建立对工会、共青团、妇联、民政、环卫、综合执法、计生、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及群团组织的考核制度,将其支持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纳入其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三是健全对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目标考核评价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公正及时的奖惩机制实现工作业绩的持续性。四是认真总结社区党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对经验进行概括升华,对创新成果加以推广运用,创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作用突出、群众公认的典型示范群体,以点带面,创先争优,以期促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篇:关于区域性中心福利院建设模式思考

关于区域性中心福利院建设模式思考

**县地处鄂西北山区,是偏远山区县、三峡库区县、革命老区县,国土面积 2327平方公里,辖2乡6镇,总人口18.5万人。全县有五保供养对象1020人,其中集中供养482人,分散供养538人。

XX年,**县从改善五保老人的居住环境,提高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入手,加大对农村福利院整改力度。确定了“整合资源、建区域性中心福利院”的办院思路,将全县8所乡镇农村福利院撤并为5所,建立起跨乡镇的区域性中心福利院,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使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走出了一片艳阳天。

一、“一乡一院”办院模式弊端

XX年以前**县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村级负担,乡镇统筹,XX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省财政转移支付。但是,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有限,加上地方财力不足, 难以满足五保老人供养需求,致使农村福利院建设与管理存在一些的问题。

一是五保供养经费难以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后,五保供养经费由县财政直接转移支付到各乡镇,各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挤占、挪用,五保供养经费不能及时到位。

二是管理、服务人员不落实。由于乡镇财力匮乏,农村 福利院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工资和必要工作经费不能落实,无力按要求配备福利院院长,院长一般是由民政助理兼任,他们精力有限;服务人员也是临时聘请的,他们文化素质低、责任心不强、加上工资待遇偏低,服务热情不高。

三是乡镇对福利院疏于管理。部分乡镇认为福利院建设与管理是民政部门的事,民政部门给钱就办事,多给多办,少给少办,有的甚者给钱了也不办事,把钱挪作他用,造成福利院硬件设施不完善,老人生活质量低。

四是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低。由于办院水平不高,加上管理又跟不上,致使五保老人不愿到福利院居住,有的老人在福利院住一段时间,就又要求回去居住。

五是农村福利院安全隐患多。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福利院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有两所福利院地处滑坡险段,改革现有农村福利院办院模式,势在必行。

二、科学规划,建设高标准区域性中心福利院

面对五保老人的生活现状和乡镇福利院的困境,**县决心对现有农村福利院进行改革,科学规划,着力建设高标准区域性中心福利院,使农村福利院建设既符合县情民意,又做到资源有效利用。主要做法是:

1、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民政局成立了一把手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重点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福利院建设工作专班。局长亲自带队走乡入村,深入调查研究,与基层干部 座谈,到福利院和五保老人家中,了解感受他们的生活,详细询问他们的困难和想法,认真分析福利院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局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抓好福利院建设,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是认真落实十七大关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老有所养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是否落实,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要办好福利院,搞好五保供养工作,就必须突破原有乡乡镇镇办福利院的模式,创办相对集中、档次较高的区域性福利院,实现规模效应。方案一经确定,我们立即向市民政局领导和县委、县政府汇报,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同时我们以福利院“双创”为契机,在高阳镇中心福利院召开乡镇民政办主任和福利院长参加的**县农村福利院双创工作现场会议,使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坚定了建区域性福利院的决心。

2、整合资源,科学布局。在考虑到原乡镇福利院基础条件和老人居住习惯的基础上,我们将原来规模不大、发展空间小、位置相对偏僻的榛子乡农村福利院撤销,合并到黄粮镇,利用黄粮镇福利院闲置两栋楼房,建立了黄粮镇中心农村福利院;将地处滑坡险段的XX乡福利院、古夫镇福利院撤销,合并到高阳镇,建立了高阳镇中心农村福利院。将撤销的福利院院内设备、设施一并合入现中心福利院,同时 双方签订协议,由撤销福利院的乡镇政府,每年给中心福利院划拨1万元的经费,用于工作人员的工资,其五保对象供养金由县财政通过信用社直达个人帐户,中心福利院统一掌握使用,五保对象的安葬由原乡镇政府负责,乡镇政府每年还在重阳节和春节进行两次慰问,其他未尽事项双方协商解决。

3、加强督导,狠抓落实。思路明确后,县民政局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从每一所福利院改造方案制定,图纸设计、室内布局、园内绿化、水池修建,到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工程建设质量到管理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建立都全程跟踪指导督办,有力的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每一项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标,采用先施工后结算、分期付款或赊欠的办法,力求用最少的钱,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建设效果。县民政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到福利院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确保福利院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多方筹资,建管并举。改革农村福利院的办院模式,我们本着建立生活设施齐全,管理运行规范,院内环境整洁,无安全隐患,保证老人安度晚年的集中供养场所的指导思想,采取多种措施。一是争取领导重视,加大投入。我们在确定新的办院思路基础上,积极向市民政局和县政府领导汇报,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支持。XX年县民政局在资金 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筹资200多万元,对撤并后的5所农村福利院进行改造、扩建。黄粮镇中心农村福利院改建一栋综合楼,新建了厨房餐厅,购置了餐厅、会议室、接待室、活动室等室内设施;南阳镇福利院新建一栋院民住宿楼,购置了室内配套设施;水月寺福利院改建一栋办公楼,配备院长工作人员办公桌、档案柜,活动室,接待室等室内设施。二是改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拨付方式,确保五保供养资金足额及时到位。XX年我县五保供养资金由原来县财政直接拨付乡镇财政,转为由县财政拨付到县民政局,县民政局直接拨付到乡镇民政办,由一年一拨付转为半年一拨付,从XX年7月起,所有五保供养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由信用社直达个人帐户,集中供养对象的供养资金由福利院统一掌握使用,确保五保供养资金及时到位。三是为弥补集中供养对象供养资金的不足,我们将福利院院民全部转为集体非农业户口,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人月均120元标准保障,XX年对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按每人每年500元标准发放门诊救助金,加上院办经济等其他收入,院民年人均生活水平达到4000多元,同时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患病住院的,除合作医疗报销外,所有费用予以全额救助。四是明确责任和义务,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首先配好院长,针对各乡镇农村福利院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待遇偏低、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县民政局从选配一个好院长入手,加大对全县农村福利院管 理力度。水月寺镇、峡口镇、南阳镇由乡镇人民政府安排了一名政府干部专职担任福利院院长;黄粮镇中心农村福利院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办法选配了一名院长。院长待遇按年人均13000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推行农村福利院购买服务,工作人员实行院长聘任制,由院长负责选聘,实行百分制考核,与工资和奖励挂钩,从而激发了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完善制度。为规范福利院管理,全县统一制定了福利院《院长工作责任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院民守则》、《安全制度》、《生产生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整套管理制度,所有制度公开上墙,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规范院民行为。再次是强化了日常服务。以家庭式关怀作为服务标准,在管理制度、服务方式等各方面都以院民的意愿为导向,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融入与院民的亲情交流中。对院民进行生活安全、保健常识教育,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开展了互助互济、五好院民、十佳老人评比活动,培植了亲情,增进了友情,畅快了心情。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中热情服务,周到护理。院民每月发零用钱,集体过生日,患病及时就医,从过去低层次的“五保”转变为现在的物质精神生活等多方面保障,院民衣食无忧,生活稳定,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区域性福利院建设使我县五保供养工作出现了“三减少三提高”的变化:一是福利院数量减少了,福利院档次提高 了。我县原有8所福利院,调整后现有农村福利院5所,5所福利院均达到省合格福利院标准,基础设施完善,院民满意;二是福利院管理人员减少了,管理水平提高了。区域性福利院业务由县民政局直接管理,每所福利院按要求配备了院长、服务人员,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要求,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三是福利院安全隐患减少了,集中供养率提高了。建区域性福利院后,由于硬件设施得到加强,软件管理也相应提高,使院民实际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院民增多,院内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许多福利院代养及分散供养老人纷纷要求入院生活。

三、几点思考

建设农村区域性福利院是一项利国利民,符合山区县实情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如何保证福利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我们认为:一是争取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支持。继续加大对乡镇福利院的投入,在县财力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确保五保老人实际生活水平。二是积极发展院办经济,增加办院收入。各乡镇福利院应结合实际,发展1-2个院办经济实体,并与我县蔬菜、茶叶、畜牧业等立县产业项目接轨,争取更多的扶持政策,县民政局也将加大资金投入,力争院办实体落到实处,增加经济效益,增强造血功能。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弱势群众。大力开展对口帮扶和社会捐助活动,各 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提高和改善院民的生活水平,又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及全社会对五保老人的关怀,促进了社会和谐。

我县区域性农村福利院建设一年多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进一步把我县五保工作与全县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推动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努力把我县区域性中心福利院建设成为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乐园。

第四篇:2009推广应用党建工作成果的实践和思考

推广应用党建工作成果的实践和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为此,中共东风汽车公司十堰管理部党委坚持把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和创新工作形式的“四创新”活动作为重点,将有创新、立意高、可操作性强的党建工作成果进行广泛推广应用,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增强了基层党委的工作活力,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对生产经营的贡献度。

一、党建工作经验成果推广应用的意义

党建成果推广应用,是党建工作服务于企业中心的必然要求。开展党建工作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理论研究成果只有应用于实践,才不会成为空泛的理论,才能尽其所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党建成果推广应用,就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改进党建工作质量和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等方面不断完善,为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开展搭建平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党建工作良性发展。

党建成果推广应用,对于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至少具有三大功能。

第一,为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铺路搭桥的功能。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需要有一个“推力”,“推”的过程就是铺路搭桥。十堰管理部党委着眼于对基层党建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系统把握,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对已经形成的党建工作成果进行综合运用和深入推广。几年来,下属16个基层党委除认真推广以主题年活动为主线的“金鼎工程”竞赛、实现党建基础工作流程优化外,还先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方法,其中一些新方法已经固化与制纳入整体党建工作运行体系。

第二,激发整体党建工作活力的驱动功能。推广应用在十堰管理部基层党组织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推广价值的党建工作成果,在坚持普遍原则、落实精神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各类基层党组织的个性与特点,更加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党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指导和鼓励他们提出和实施具有个性化、差别化的党建工作方案,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工作指导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具生机与活力。

第三,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工作效率的协调功能。基层党建资源的有限性,要求集约利用党建资源,即把有效的资源集聚起来,力求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佳的效果。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量相对较大,而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又相对较少,在每一项工作中都进行自主创新,难度大、效果也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借鉴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引导基层党组织立足既有工作基础,集聚优势资源,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工作水平,又可以利用优质党建资源的辐射和放大效应,较快地形成特色亮点,取得典型经验,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推广应用党建工作成果的过程中,十堰管理部党委因地制宜地进行引导和培育,扩大了党建工作优秀成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如实施党建基础工作流程优化后,基层单位实现了党建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有效提升了十堰管理部党建基础工作水平;大力推广并开展以主题年活动为主线的“金鼎工程”竞赛后,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对生产经营的贡献度非常明显。水厂在基层党支部推广应用“5W2H1E工作法”,12个党支部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用新方法开展工作,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更加突出,在供水量和售水量持续下滑的不利条件下,保障了生产经营质量的平稳提升。热电厂大力推广应用ISO9000管理方法,不仅在工作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应用成效,解决了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部分突出问题,也为形成有特色、有效果的党建工作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党建工作经验成果推广应用的思路和方法

十堰管理部党建成果的推广应用经历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磨合和不断完善,并分两个层面开展党建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一方面通过不断探索,借鉴吸收、归纳梳理,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可操作性强的新思路新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和发现基层党委较为成熟的工作做法,鼓励他们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和推广,充分利用成果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党建工作不断改进改善。

实践证明,党建工作成果通过这两个层面的消化、吸收和灵活运用,有效提高了十堰管理部党建工作整体的水平,促进了各单位生产经营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确保了十堰基地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1、推广以“主题年”活动为主线的“金鼎工程”竞赛,实现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有机融合

十堰管理部坚持紧紧抓住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有机融合点,坚持“以赛促管、以赛促效、以赛促建”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创新、管理改善为主要途径,推动了党建创新活动和管理活动持续发展。从2007年起,在十堰管理部全面开展的“金鼎工程”竞赛涵盖了目标、加强班子建设、推进精益管理、关键环节监控、党群组织作用、维护稳定、审计监督、信息沟通与督办执行等八个方面的竞赛考评内容。

通过建立起全方位、立体交叉的“金字塔”式评价网络体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在这种“金字塔”结构的目标文化体系中,员工既是目标的实现者,又是目标制定的参与者,员工的参与更能实现分工的合理性。使用这种管理模式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使目标体系人格化,从而形成管理上的良性循环。

为了增强“金鼎工程”竞赛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每年都要对竞赛的主题进行调整。在经过试点—推广—完善—调整—固化等过程后,建立起长效机制,推进思想工作的融合力、规范化和效益化,其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不仅有效推动了具有十堰管理部实践特点的“强东风”党建创新,而且促进了“提升管理、改善服务、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从2007年到2009年,十堰管理部以“金鼎工程”竞赛为载体,围绕破解发展难题的“管理”、“服务”、“成本”三个关键词,分别开展了“管理年”、“优质服务年”、“成本管控年”等“主题年”活动,为“金鼎工程”竞赛注入活力,使之对生产经营的保障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2、推广应用党建基础工作流程优化,实现了党建工作规范化

各项党群工作是靠基础台账来真实记载和反映。长期以来,十堰管理部各基层单位党群基础台账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建账水平参差不一,个别单位党群台账还存在资料收集不够齐全、台账记载不够全面、台账装订分类不够规范统一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党群工作质量的提高。

2006年,十堰管理部在进行党建工作调研中,发现铁路处党建基础工作非常扎实,追溯其根源,缘于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流程。2007年,十堰管理部以“党群基础建设年”为主线,根据东风公司党委工作条例、强东风党建工程以及四好班子创建活动的要求,在收集大量资料及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新的流程优化系统,出台了相关文件,在十堰管理部范围内进行推广。推广过程中,我们以加强基础台账管理为工作重点和突破口,通过完善基础台账,详细、真实地记录各单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经验和成效。

流程优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统一规范,内容格式标准化;简练实用,主要工作不遗漏;一次建立,日常巩固完善。要求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内容,分类建账;统一编码,规范标识;统一目录,层级管理。内容分为党群工作制度汇编、组织工作、宣传教育工作、纪检监察工作、工会工作、团委工作、统战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8大类123项。同时可根据本单位党群系统的具体情况增设类别,形成单位特色。通过十堰管理部半年一次的服务、各单位每季度的自查、兄弟单位不定期的交流抽查、PDCA循环闭环控制法等方式,及时跟进落实,总结提高,促进了各单位党群基础工作优化。

实践证明,这项以“统一台账、规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优化党建基础流程工作,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了党建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十堰管理部党群系统的这项工作带来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热电厂、神宇公司、铁路处等单位非党群系统纷纷采纳这一方法,全面优化各项基础工作,提高了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3、推广统一的文化理念,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十堰管理部所属各单位业务各异,文化背景不同,面临着稳定和谐、优质服务、沟通协调等诸多压力和挑战。同时,由于所属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起点不同,文化建设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迫切需要统一的文化理念来引领,并用统一的文化建设标准来规范文化行为,以此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并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水平。

十堰管理部于2007年成立企业文化提升活动推进小组,在两级单位中广泛开展企业文化提升活动。2008年,提炼出十堰管理部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以“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在内的核心理念和十大工作理念,并发布《企业文化工作手册》,用来规范和指导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十堰管理部企业文化建设自此进入整体提高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水厂、电厂、电力处、房地产公司、工业工程公司、通信公司、总医院、茅箭医院、车城宾馆、党校、汽车工业学校等11家单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发布了企业文化手册。十堰管理部整体形象显著提升,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已成为职工思想意识的主导,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的作风深入人心,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如“水务文化”、“地产文化”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熟知。

三、基层党委层面党建成果推广工作实例

在十堰管理部的带动下,基层各单位举一反三,也纷纷将工作中的成果进行提炼、梳理和总结,并积极推广应用,推动十堰管理部基层党建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1、水厂推广运用“5W2H1E工作法”,持续提升基层党支部工作质量

2007年,水厂党委引进、运用“5W2H1E工作法”,设计和开展党建活动,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工作程序,指导和规范党建工作,有效激发了党建工作新活力。近两年来,通过在基层党支部进行成果推广工作,全面提升了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整体水平。

2009年3-6月份,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支部针对查找出来的影响和制约水厂发展的突出问题,熟练运用新工作方法,确定整改项目,制定并实施了整改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水厂健康稳定发展。

下表是水厂销售部党支部运用“5W2H1E工作法”,对水厂学习实践活动确定的16项整改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制定的详细整改推进方案,实施效果较为显著。

2、电力处推广运用“目标管理法”持续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

在企业内部,中层干部不仅是决策执行、战略部署的关键人物,更是推动党建工作创新的中坚力量。电力处将提升中层干部整体素质作为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举措,运用“目标管理法”持续开展作风整顿,有效激励中层干部成为促进党建工作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目标管理法”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对总体目标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清晰明确的分目标,再根据分目标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对管理目标进行有效控制,最后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为清晰反映“目标管理法”的工作流程,现将电力处开展作风整顿工作的情况制作成以下流程图:

3、热电厂借鉴ISO9000模式,构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ISO9000标准是国际化组织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热电厂把ISO9000管理模式运用到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管理中,使党建工作内容标准化,操作程序化,考核制度化,改进经常化,对党建工作实行“过程控制”,致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在强化基层党支部工作、创新管理理念和提高管理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是形成体系。颁布了《热电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手册》、《热电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程序文件》和《热电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作业指导文件》,下发到厂属十个党支部,不仅为党建工作提供了质量保证,也为构建永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是持续培训。通过举办支部书记、组织委员贯标学习培训班和贯标情况内审,深入到各支部指导服务,使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认识、了解并参与到这项工作之中。截止2009年8月,先后共组织了6次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专项的ISO9000党建质量体系贯标学习,内容涵盖了党建质量方针、目标和重点工作流程,各党支部及各党小组组织ISO9000党建质量体系贯标学习不少于50次,并在学习交流中及时反馈在运用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三是严格考评。为保证体系正常运行,热电厂制定了考核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如《党支部工作检查考评办法》、《“党员一面旗”评选奖励办法》、《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实施办法》等,每季度都对支部工作、质量贯标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考评,从而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执行力和有效性。体系运行两年来,共开展两次内审,结果表明,热电厂党建质量体系符合ISO9000文件要求。

通过大力推广应用ISO9000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成果,全方位实施质量控制与质量纠偏,热电厂党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8年6月,热电厂党委被湖北省国资委授予国有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8年底,热电厂汽机车间党支部荣获东风汽车公司“模范党支部”荣誉称号;《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成果获十堰管理部2008“优质服务年”成果优秀奖,《借鉴ISO9000模式,把握过程控制,推进国有企业“三级公开”工作》在湖北省工会系统进行了经验交流等等。

四、几点体会

十堰管理部党委在进行党建成果推广应用的实践中,着眼于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创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障碍因子,如成果推广的渠道还不够畅通;下属基层党委之间的横向推广有待进一步加强;成果应用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等。对此,有以下几点工作收获及体会:

1、实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责任制,是激发基层党委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十堰管理部政研会通过成立两个片会和课题组等形式,集中精干力量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每年两个片会都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并组织不少于2次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重点课题,成立专门的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每年10月下旬,十堰管理部党建研究会汇总两个片区的优秀论文,从中选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文章,在年会上交流,并编辑成册,进行推广。这种极具竞争性的工作方法,有效调动了两个片会的工作热情。

2、党建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巩固提升。党建成果的转化也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并逐步完成。完善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自我完善,解决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进一步促进党建工作新发展,还能够提升经验成果的质量。实践证明,理论成果只有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才能不断升华,才能使创新后的成果迸发出活力。

3、党建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有序推进。一方面,要围绕党建工作重点课题进行创新,既要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要不断总结经验;既要注重实践过程,又要抓好创新成果的理论提升,更好地指导实践,以形成特色鲜明的党建工作成果。另一方面,要把各类创新成果的推广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制定详细推广计划,并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成果推介会等形式,加大对创新成果的推广力度,确保成果推广落实到位。

4、党建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培植典型、引领示范。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是推动党建成果有效推广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策略,既要对基层党组织提出普遍推广的要求,又要选择一定有基础、有条件的党组织,培植推广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示范单位在成果应用后取得的良好收效,带动基层党组织主动积极参与实践,形成更多的优秀成果,有效控制和全面提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质量。

5、党建成果的推广应用需要搭建平台、借助形式多样的载体。在党建成果推广应用中,建立一个互动的、便于沟通的工作平台至关重要。成果推广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灵活的载体,如传统的竞赛评比、座谈交流,现代的互联网、多媒体等传播手段,在促进成果的普及和推广应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的良好效果。

实践证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只有推广应用,才能变“虚功”为“实做”,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释放出积极能量,带动全局工作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

第五篇:关于区域性中心福利院建设模式思考

**县地处鄂西北山区,是偏远山区县、三峡库区县、革命老区县,国土面积 2327平方公里,辖2乡6镇,总人口18.5万人。全县有五保供养对象1020人,其中集中供养482人,分散供养538人。

2007年,**县从改善五保老人的居住环境,提高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入手,加大对农村福利院整改力度。确定了“整合资源、建区

域性中心福利院”的办院思路,将全县8所乡镇农村福利院撤并为5所,建立起跨乡镇的区域性中心福利院,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使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走出了一片艳阳天。

一、“一乡一院”办院模式弊端

2003年以前**县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村级负担,乡镇统筹,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省财政转移支付。但是,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有限,加上地方财力不足, 难以满足五保老人供养需求,致使农村福利院建设与管理存在一些的问题。

一是五保供养经费难以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后,五保供养经费由县财政直接转移支付到各乡镇,各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挤占、挪用,五保供养经费不能及时到位。

二是管理、服务人员不落实。由于乡镇财力匮乏,农村福利院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工资和必要工作经费不能落实,无力按要求配备福利院院长,院长一般是由民政助理兼任,他们精力有限;服务人员也是临时聘请的,他们文化素质低、责任心不强、加上工资待遇偏低,服务热情不高。

三是乡镇对福利院疏于管理。部分乡镇认为福利院建设与管理是民政部门的事,民政部门给钱就办事,多给多办,少给少办,有的甚者给钱了也不办事,把钱挪作他用,造成福利院硬件设施不完善,老人生活质量低。

四是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低。由于办院水平不高,加上管理又跟不上,致使五保老人不愿到福利院居住,有的老人在福利院住一段时间,就又要求回去居住。

五是农村福利院安全隐患多。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福利院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有两所福利院地处滑坡险段,改革现有农村福利院办院模式,势在必行。

二、科学规划,建设高标准区域性中心福利院

面对五保老人的生活现状和乡镇福利院的困境,**县决心对现有农村福利院进行改革,科学规划,着力建设高标准区域性中心福利院,使农村福利院建设既符合县情民意,又做到资源有效利用。主要做法是:

1、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民政局成立了一把手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重点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福利院建设工作专班。局长亲自带队走乡入村,深入调查研究,与基层干部座谈,到福利院和五保老人家中,了解感受他们的生活,详细询问他们的困难和想法,认真分析福利院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局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抓好福利院建设,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是认真落实十七大关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老有所养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是否落实,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要办好福利院,搞好五保供养工作,就必须突破原有乡乡镇镇办福利院的模式,创办相对集中、档次较高的区域性福利院,实现规模效应。方案一经确定,我们立即向市民政局领导和县委、县政府汇报,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同时我们以福利院“双创”为契机,在高阳镇中心福利院召开乡镇民政办主任和福利院长参加的**县农村福利院双创工作现场会议,使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坚定了建区域性福利院的决心。

2、整合资源,科学布局。在考虑到原乡镇福利院基础条件和老人居住习惯的基础上,我们将原来规模不大、发展空间小、位置相对偏僻的榛子乡农村福利院撤销,合并到黄粮镇,利用黄粮镇福利院闲置两栋楼房,建立了黄粮镇中心农村福利院;将地处滑坡险段的高桥乡福利院、古夫镇福利院撤销,合并到高阳镇,建立了高阳镇中心农村福利院。将撤销的福利院院内设备、设施一并合入现中心福利院,同时双方签订协议,由撤销福利院的乡镇政府,每年给中心福利院划拨1万元的经费,用于工作人员的工资,其五保对象供养金由县财政通过信用社直达个人帐户,中心福利院统一掌握使用,五保对象的安葬由原乡镇政府负责,乡镇政府每年还在重阳节和春节进行两次慰问,其他未尽事项双方协商解决。

3、加强督导,狠抓落实。思路明确后,县民政局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从每一所福利院改造方案制定,图纸设计、室内布局、园内绿化、水池修建,到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工程建设质量到管理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建立都全程跟踪指导督办,有力的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每一项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标,采用先施工后结算、分期付款或赊欠的办法,力求用最少的钱,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建设效果。县民政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到福利院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确保福利院建设各项工作落到

下载试教学研究成果区域性推广应用的思考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教学研究成果区域性推广应用的思考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