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20:0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篇: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锦州市中小学“区域性构建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是“九五”至“十五”期间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几年来,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和102所实验学校走过了一个由直接经验到理性思考,由理性思考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这一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历程,构建了锦州市中小学德育体系,使锦州市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还是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都具有了自己的工作框架和理论体系。其实验的主要特点:创新意识在实验操作中有突破性进展;生成性实验资源被不断发掘;规律性的理性认识不断提升;自动化的科研意识、排除无关变量干扰的保障机制不断增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成为行动研究法、自然实验法普遍的实验手段。研究的成果对锦州市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一、课题研究之初的思考

《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颁布后,锦州市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和不适应的地方,一些学校德育工作随意性比较突出,缺乏针对性,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不能很好地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不能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直接帮助。怎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更规范、更系统,锦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整体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提高我市德育工作水平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提出后,有不少学校,从本校实际出发,从一个侧面或某一角度入手,研究构建学校目标体系、内容体系、途径方法体系。然而,作为一种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德育体系,尚处于建立和完善之中,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尚未解决,德育还不能充分显示其具有可行性、可控性和可测性的“硬”性的教育实体,有待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具体实践和反复实践加以解决,为此,1999年锦州市作为一个实验区正式申请加入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成员,当时参加的实验校有68所。经过近两年的实验,我院明确所谓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五个方面:构建德育工作目标体系,构建德育工作内容体系,构建德育工作途径体系,构建德育工作方法体系,构建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到2002年“九五”结题时初步完成了《锦州市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体系的构建方案》。为了完成锦州市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工作,锦州市作为一个实验区再次申请继续参加国家“十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研究工作,在不断完善德育目标内容体系的同时,着重进行“区域性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的深化研究”,实验校扩大到102所。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工作

区域性整体构建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的实验,与一校一地的单组对照或等组对比的实验不同,它不但要在理性思维上,站在全市整个体系规模性推进的高度来审视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估体系的高度和深度,而且要站在操作层面上,以各课题实验实际特点的可行性论证为基础来设定目标、选择方法、保障运营,从而使实验研究研制出实效、高效性的成果。为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实验区统一规划、协调、监控、检测、验收;县区行政部门的保障机制;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课题组长、实验教师、管理人员的系统训练;课题组间的交流学习;实验典型的推广等操作方式,使区域性德育研究的实验进程顺畅,成果虽不能足以骄人,但对锦州市开展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性的经验。

1.开展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为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动态,掌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我院从课题立项之初就坚持调查研究工作,每年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组织实验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先后进行了5次全市规模的调查,涉及的学生多达万人。2002年为了解锦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心理教师、组织领导、文件实施等情况,我院组织开展了“锦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锦州市中小学生心理行为现状问卷调查”。2003年为了解锦州市中小学生上网情况及其对网络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德育,我院对锦州市(城市、城乡、农村)的中小学生进行了“锦州市中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抽样调查。2004年为了了解锦州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我院开展了“锦州市中小学生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调查”。2005年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院对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对象为初中14所、高中5所、小学30所学校各一个班的学生,总计2300余人。2006年我院组织开展了“锦州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六份调查报告,分别获国家课题研究奖,有三份在杂志上发表。调查的相关数据成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这不仅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了数据,也为开展德育科研奠定了基础。

2.每年召开一次课题总结会议,将课题研究成果与德育工作交流融为一体。

区域性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这一课题是我市教育局和学院合作,在国家立项的课题,其运作方式是以课题为龙头,牵动锦州市的德育工作。为此我院将每年一次的阶段总结会议作为市教育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把它作为一次德育研讨会或者是交流会,以展示一年来德育工作的主要成果。几年来曾在义县、凌河区、古塔区、太和区、锦州八中分别召开了课题阶段总结会议,邀请了总课题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和课题负责人徐安德教授作报告,制定了《锦州实验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实施方案》,交流了各实验校的研究成果,观摩了各县区德育工作现场和课题研究成果。每次阶段总结会议,各实验校都有成果在会上展示,与会的人员除了课题校的领导和教师外,非实验校的领导和各县(市)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领导也参与其中。课题总结会议已经成为我市德育工作与德育科研结合的应用性科研的一个亮点。

3.成立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研究会,实现了课题研究的分层推进。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从整体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子要素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有序性原则来看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锦州市有102所实验校,其中小学55所,初中35所,高中职教12所,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2003年我院在凌河区解放小学召开课题负责人会议,在会议上,成立了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研究会,分别选举了三个学段的负责人。从此开始了以每一学段进行专题性“突破”研究,开始了每年一次的高中、初中“学生成长与学校德育研究的研讨会”,2004年三位会长分别在阶段总结会议上作了题为“拓宽途径,改革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队伍建设是核心,实践活动是载体”、“与时俱进,创新德育特色;以人为本,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报告,得到国家课题组的好评,获得年度成果一等奖。现在由课题研究延伸的小学、初中、高中研究会已成为锦州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三个分会。

4.确立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基本框架,使课题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区域性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的研究,最终目的是要构建我市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的框架。经过几年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

锦州市的德育途径体系构建从总体上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基本途径。其中以学校途径为主,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在学校这一主要途径中,重新按性质特点分出课程、实践、组织、环境、管理、辅导咨询、传媒七大类别。为了使德育途径整体化,在研究中,校内的指标定向是以思想政治(品德)课和各科教学为主线,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课,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校园环境等方面,根据德育内容的系列安排发挥各自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校外的指标定向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一致,相互协作,形成社会教育网络。

德育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实施德育内容的手段。多年来,锦州市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我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概括为四大类:一是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包括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演讲法等;二是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三是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常规训练法、大型活动法等;四是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奖惩激励法、表扬鼓励法、评比选优法、操行评定法等。为了使德育方法科学化,我院继承和发扬锦州市德育工作传统,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按照“知、情、意、行”四个构成因素和规律,增强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使各种教育方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效果,提高了德育工作实效。

5.实施“百名班主任研究工程”,凸显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班主任队伍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为此我院在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同时,对班主任队伍建设进行重点研究。2002年12月我院启动并实施了“百名优秀班主任研究工程”,从优秀班主任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研究;组建管理班集体的风格、特色的研究;指导教育学生的艺术、方法的研究;优秀班主任素质结构、成长轨迹与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的研究;优秀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等入手,经过两年的研究,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班级管理观。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带班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注重人格的自我修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个体,敬业奉献仍是班主任的主旋律。2005年锦州市百名班主任研究工程专集—《心迹情踪》出版,辽宁省各市和全国近百所实验校都在学习和借鉴我院的经验,百名班主任研究工程的实施为课题深入研究增添了新的内涵。

此外,我院还进行了“学生心理档案操作模式的研究”、“小学大队会操作模式的研究”、“《德育》读本和《成长册》实验”等工作,为锦州市学生的文本心理档案和电子心理档案、队会建设、德育评价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实验教师逐渐接受先进的德育理念,一支科研型的德育队伍成长起来。

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受益最大的是实验学校和参与实验的教师,经过几年的实验,很多实验教师慢慢地接受了“德育双主体说”“五要素说”“三中心说”等德育新理念,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始运用。“双主体说”,即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依据社会规范,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在德育途径和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德育活动课的实施上,教师的主体性表现在活动的策划、设计和导演上,教师的教育理念、师德风范和人格魅力则蕴含其中;学生的主体性则体现在活动的“主角”地位上,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活动中认

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自我评价。师生双主体在德育活动中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先进的德育理念指导下,一批思想敏锐,善于思考,乐于实践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领导和教师成长起来,从2002年到2006年,锦州市共有738篇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章获国家总课题组表奖。这说明以“重点课题”研究为载体是锻炼队伍,提高德育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搞好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

2.提升了锦州德育质量,拉动了锦州德育工作。

几年的课题研究,由于与日常德育工作密切结合,在新的理念支撑下,锦州市的德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相应地带动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研究性学习,科技教育、环境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辅导与咨询、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百名班主任研究工程、家庭教育等工作的发展。“十五”课题立项以来,锦州实验区先后四次被评为先进实验区,有57所学校被评为先进实验校,168名教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实验教师;有48人参加国家课题组的年会,交流锦州德育工作经验,为锦州市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为锦州市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做好了思想和方向保障。

3.构建了锦州市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校本德育体系。

区域性开展德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构建了锦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实现了锦州市中小学德育领导系统化,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途径整体化,德育方法科学化,德育管理制度化,德育评估规范化。其基本内涵为:一是德育领导系统化。就是建立强有力的德育工作规划、实施、指导、督导系统,形成有目标和计划,有措施和保证,有检查和评估,职责明确,统筹操作,功能互补,畅通运转的德育工作科学管理运行机制。二是德育目标层次化。就是要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国家德育培养的总目标,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和不同年级进行分解,变成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利于考核的阶段目标,形成循序渐进,从低到高,分步达标的德育目标体系。三是德育内容系列化。就是根据德育大纲和纲要规定的基本内容,对照德育不同年级的培养目标,制定学年度、学期和月份的系列安排,每项教育活动也要形成系列安排。四是德育途径整体化。就是校内以思想政治(品德)课和各科教学为主线,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课,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校园环境等方面,根据德育内容的系列安排发挥各自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校外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一致,相互协作,形成社会教育网络。五是德育方法科学化。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德育工作传统,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按照“知、情、意、行”四个构成因素和规律,增强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使各种教育方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效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六是德育管理制度化。就是为了保证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德育各项工作照章办事有所遵循。七是德育评估规范化。就是制定县区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班级德育工作等各方面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全面、科学地评估德育工作,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由此,锦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区域性开展德育科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各县(市)区整体规划了适合本地区学生需要的德育工作体系和各实验校的校本德育体系。义县教育局继续深入研究构建德育工作的“四三三二”工程基础上,创建了以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和社会实践的校园文化为主的六道风景线;凌河区从抓传统美德入手,在构建了“一主两翼”德育内容体系的同时,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本,以校为本,研究构建双高县区新模式;北镇市注重德育基本建设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探讨学科教

学德育主渠道应用方式,同时注重对德育实效性问题的研究;凌海市在对养成教育的德育内容体系加宽加深,不断完善的同时,通过局管校训等方式,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和策略;黑山县在“三爱一导”的德育工作体系基础上,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突破点;古塔区在构建了“六个一百”德育方法体系同时,通过名师工程,课改推动,探讨德育新途径,搭建了德育工作网络;太和区以德育科研为先导,以学校德育评价研究为突破口,逐步探讨行政、业务、督导三位一体的德育评估体系。这些说明锦州地区德育工作能结合自己地区实际开展有区域特色的德育研究,说明我地区的德育工作开始趋向理性化、科学化、系统化。

各实验校也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校本德育体系的研究。锦州中学的组织机构一体化,德育渠道多样化,德育工作层次化,学校德育途径网络化。锦州八中的“十以十为”工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锦州市十九中学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研究;古塔区保二小学的小学德育活动课体系研究;锦州三中的养成教育及其活动课程有效性的研究,都从不同的侧面,研究构建了适合本校发展的校本德育工作体系。

4.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认可和好评。

区域性开展德育科学研究使我市德育科研工作硕果累累。2001年锦州市有四篇论文在教育出版社《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一书中发表,2003年锦州地区有8人主编和编写当代家庭教育丛书《当代家长—学会做人》,由光明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百个实验区千所学校使用,用以指导家长如何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2004年又组织实施了锦州市百名班主任研究工程,其成果收入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迹情踪》一书之中。2004年4月份有5所学校参与总课题组——高中学段《成长册》的修改工作,此书已经在全国实验校中试用。2005年我院德育部与实验小学、十九中学、黑山一高中联合参与了总课题组《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小学实践导引》一书的编写工作,现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主编和编写的《和谐成长》一书由广东出版社出版,它是十一五德育科研的另一成果,现已经在实验校中推广实验。2007年参与编写的《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疑难问题解决》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我院还将102所学校123篇研究成果被收入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与实践》一书中,现已经由光明出版社出版。这些成果再次证明了我们开展区域性德育科研是正确的,这既提升了锦州德育工作的质量,也创出了锦州德育工作的品牌。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经验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开展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其重要意义在于此实验提出了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思想。整体构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为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回顾课题研究的历程,总结了一些可供同行们借鉴的几点经验。

一是德育科研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课题研究和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和迎接21世纪挑战对学校德育的要求为依据,从调查研究入手,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科研工作、行政领导和第一线德育教师三结合的方法,探讨有关“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方面的主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是要坚持区域性研究。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科研课题研究能够如期结题,是以锦州为实验区进行区域性课题研究分不开的。此课题之所以能够形成规模,成果彰显,这与实验区统一规划、协调、监控、检测、验收,县(市)区行政部门的保障机制,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分不开的。实践证明,区域性课题研究是可行的。

三是要坚持行政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为了保证德育科研课题落到实处,此课题由市教育局牵头,办公室设在学院德育部,采取了统一规划,区域研究,课题负责三级管理办法。行政与教研紧密结合开展德育科研,保证了课题的健康发展,实现了“重点”项目的协作攻关,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协作组职能的发挥,分年段实验,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是要坚持课题实验与德育日常工作密切结合。由于课题内容与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密不可分,再加上此课题宗旨就是在实践中探索德育的规律性,探索德育体系的完整性。在课题实验过程中,采取了德育工作与德育实验密切结合的办法,将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中来,从工作中总结,从实验中收集整理归纳。

总之,开展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是我市德育科研中逐渐探索出的一种德育科研方式,其成果是丰富的,既有对德育理论的探索,又蕴涵着应用研究的产物,对锦州的德育工作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但同时它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完善和发展,相信此项研究对推动锦州市学校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执笔人:樊 波)

第二篇:德育文化建设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2009年6月12日省委办公室、省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这个《意见》对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作了科学精辟的阐述。指明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同时也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问渠那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意见》,给新时期教育工作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源头活水”,也对学校班主任的德育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

我们班主任要自觉地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抓住教育改革来的契机,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思想观念的更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行为的先际,并以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德育文化建设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到德育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德育文化建设活动中,更应该把德育活动作为一项首要的工作来抓,将其视为塑造学生心灵的崇高事业,让德育的真善美注入到学生的心印之中去,并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在此,从德育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三种境界,来谈谈德育文化建设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一、求美:开创德育特色。

德育特色是学校德育工作个性化的外在体现,是遵循德育规律与提高德育实效两者的完美结合。开创德育工作的特色,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具备高度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同时,善于从德育实践中揭示出德育的本质规律,并运用于学校的实际。

“把审美教育原则和方法渗透到德育活动中去,会更有效地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审美教育不仅使受教育者个体感性社会化、理性化,而且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锻炼意志。审美教育既可以启真,又可以储善。”(《审美教育》)

在班集体德育教育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入审美教育。我们在班集体建设中注重现代礼仪教育与实践。声声“你好”、“再见”、“你先请”……这种令人愉快的优雅的招呼形式,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真诚、友好、热情、谦虚等文明品质,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上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我们还充分发挥并利用学校的艺术教育资源,开展艺术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有: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朗诵表演课本剧比赛及书法、画画、摄影、工艺制作、班报等展览,还有重大节日的校园文艺汇演、各种类型的体育锻炼及竞赛活动等等。这样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既丰富了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养成了高雅志趣。学生们在美感中融于集体,在愉悦中参悟道理,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他们主动参与、与人交往、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审美与人生》中写道:“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这里所说的“陶养”,或许就是受教育者的至高至美的境界。学生通过接受教育,陶养了自我情绪,健全了自我的人格,懂得了辨别真假、善恶,并具备了评判美与丑的能力。这就为他们在今后的到的行为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创造了条件。

二、崇善:提高德育实效。

教育新政下的素质教育是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体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德育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德育文化建设中的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德育规律的同时,善于运用规律,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将德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真正体现德育崇“善”的价值取向。

首先,要确立实践的观念。它是德育首要的基本观点。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完善德育的过程,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落实“知、情、行、意”的德育目标。德育的重要环节是增加学生在实践中的道德体验,我们在班级德育活动中开展了如扶危救困,资助特困生的爱心奉献活动;由学校组织的向汶川灾区“献爱心”募捐活动;由团支部、学生会组织的“资助特困学生一元捐”活动;组织学生到公路两旁捡垃圾,来响应市政府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组织学生走访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活动。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班主任和班干部带领学生代表走访班级个别特困生,进行家访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亲身感悟到人道主义的精神力量,感悟到彼此关爱是每一个人的内在需要的深刻哲理,也是崇善的具体表现,这些活动会深深影响学生的一生,在他人生观、世界观中,确立了善的做人行为准则。对青少年危害”案例等。生动的图片本文来源:文秘11

4http://www.xiexiebang.com、直观的影视,进一步让学生懂得了青少年的责任,增强了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影响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区的宣传教育、服务活动,通过这些多样的活动,使学生们获得了课本、课堂及学校以外的各种体验,学生们开拓了视眼,明辨了善恶,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三、唯真:探寻德育规律。

事物的规律性决定以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懒的客观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德育的内涵作一完整的阐述: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心里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制素质和心里素质的教育。探寻德育的规律,也就是要从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评价等方面,找到他们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特定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的性质和决定于德育的目标。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出发。它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在构建德育文化建设活动内容体系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德育文化建设内容,循序潜进。以常规管理为例,这是班集体活动的“基础工程”。为此,我校印发了《中学生一日常规》,确立了观念常规、学习常规、行为常规“三大常规体系”。我们的口号是常规养成,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通过“学习-养成-再学习-纠正-巩固”,这样的渐进过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进入初中,很多行为习惯一开始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生活,那么加强了初一良好养成习惯的培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德育规范,形成系列。德育内容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养成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辅导教育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的统一体,我们在这方面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始终将爱国主义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高扬主旋“九.一八”、“五.四”、“六.一”、“国庆”、“一二.九”等重要节日或纪念日举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真组织全体学生“看好片”、“唱好歌”、“读好书”活动;结合重大事件题材,开展主题教育。(2)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班会、节假日、纪念日、晨会、国旗下讲话;可利用的地点与条件:如橱窗、黑板报、警示牌、过道墙壁、班级日志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逐渐形成德育文化建设系统工程。

3、德育文化建设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全程育人”在发展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功能的同时,提出了“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主张,即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在育人中的作用;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通家长咨询热线、建立家长委员会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形成、个性发展的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如聘请我们当地派出所所长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到学校来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授课教育;请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同志到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等。德育途径的拓展,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它们有主有辅,协调配合,形成了德育的合力。实践证明,在德育文化建设活动中做到对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规划,德育活动的实施,一定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毕业后的学生及家长说:三年来,我们的孩子在校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做人—做真人。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校校风校貌、学生的养成习惯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校也被上级部门评为德育特色学校。求美、崇善、唯真是我们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条捷径。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三篇:关于科学研究禁区的思考

关于科学研究禁区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在某些领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关于科学研究有无禁区争论不断。本文以克隆人技术被禁止为例阐述并分析了科学研究有无禁区这一问题。最终提出应辨证看待问题,指出应制定相应法规对人类科技行为做出必要规范以确保现代科技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研究,禁区,克隆技术,相对禁区

一、科学研究不可进入的禁区探讨

作为个体,科学家当然可以凭借个人的兴趣对一切未知世界进行自由探讨,但他没有权利进行有可能危及全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研究。当然,作为社会中一份子的人,他的研究不能违背法律的强制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因此,一般违反法律、道德或者公众伦理学的,或者危害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众利益的研究都可以被列为科学禁区。那些领域是科学禁区呢?

1、毁灭性武器与毒品制造

日本广岛、长崎的2颗原子弹使数十万人丧生,切尔诺贝利已经使几十万人死于非命,还有无数的人受到了伤害;福岛核电站的后果也一样令人恐怖。至于鸦片、可卡因、冰毒等毒品的制造、提炼和纯化所造成的危害更是路人皆知。

2、人兽杂交与人体试验

人类不能拿人类自身进行实验,人兽杂交、人体实验等研究破坏了大自然建立起来的基本秩序和伦理,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3、与人类生存有关的基因工程

现在基因工程已经能够让一只老鼠身上长出人的耳朵,人类克隆会产生难以克服的伦理道德问题,转基因玉米栽培的区域老鼠已经绝迹。

二、伦理规范挡不住“再走一步”

人类胚胎克隆、人畜细胞融合已经成功, 基因技术已进 入到人类基因组重组,依据技术惯性接下来就是制造克隆人、繁育人畜融合细胞、以及有意无意的人类基因组异化重组。若伦理规范能阻止上述研究的进行,则无须立法禁止,反之则需设置禁区。分析伦理规范所根据的原则和约束力基础及能发挥的作用,结论是伦理规范挡不住再走一步。

人性假设不符合科学家群体有差异的现实。伦理规范所遵循的伦理基本原则是不伤害人、尊重人、有益于人、公正 待人、人与人之间相互团结。这是以人为善己必善的原则,是康德人的尊严原理:每个人都有善的意志,它赋予人以平等、完美与价值的体现。遵循上述原则的伦理规范,对科学家的人性假设是人本善: 科学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也具有高尚 的品德,如果他们做错事,是因为他们对研究行为的后果认识不足,只要告诉他们做哪些事情可能引发严重伦理问题,他们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就会成为对自己进行善恶评价和批判的力量,从而自觉产生阻止反社会倾向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家群体中, 有像 DNA 重组技术创始人伯格那样的具有尊重人类、约束自我的一大批科学道德高尚的科学家。也有少数不负责任、狂妄自大、为自己名利不惜出卖灵魂的科学 狂人, 如克隆羊刚诞生那年就有人声称一年要克隆出几百个克隆人, 声称要从中发一笔横财,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只是为了获取名利地位, 他们的人性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把科学家人性假定为善, 认为他们有自发尊重人类、约束自我本性的伦理规范,对这些人不起作用。

缺乏强制性约束力。伦理规范以道德自律和社会舆论为基础,它的处罚是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批评教育、警告、驱逐和社会舆论的谴责, 违规者需要付出代价轻, 因此它起感化和劝诫作用,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和震慑作用。首先,违规的零代价或很少代价, 不能阻止科学狂人胆大妄为。对于少数科学道德品质低劣的人, 只有国家的强制力, 违规者要受 法律制裁,对他们才有震慑作用。其次,伦理规范挡不住“ 优先权” 的诱惑。在现阶段的社会历史中, 科学劳动还是一种谋生手段, 科学家也具有追求名利的内在要求。优先权带来巨大的名利效应, 如首创克隆羊的威尔马特,从默默无闻变为名扬天下,在科技史上留下重要一笔。阻止巨大的的诱惑力需要道德自律也要法律规范, 只靠道德责任感和良心挡不住再走一步。

三、对克隆技术的理性思考

1997年2月,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和忧虑。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罗特布拉特甚至将此一科技的突破与原子弹相提并论。因为在理论上,同样的技术可以用来从一个成年人身上取一个体细胞,利用其脱氧核糖核酸制造在遗传上同样的人。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已经打开了人类也可以无性繁殖的大门,由此引起了一连串的伦理道德的恐慌。为此,欧洲多国政府称将严密监督有关“克隆”的科研,并将立法禁止科学家复制人类。英国则立即宣布将农业部正在资助的研究基金25万英磅从1997年3月起削减一半,并订于次年4月全部终止。美国总统克林顿先是下令调查“克隆”技术可能对法律和伦理产生的冲击,接着又下令禁止将政府资金用于人体无性繁殖研究,并呼吁全美所有科学医学组织、基金会、大学等私立机构抵制此类研究1。中国对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开展“克隆人”研究的态度是:不赞成,不支持,不允许,不接受...2008年人民日报《网上健康》栏目刊登了一篇《北京市民看基因科学》的文章,调查显示,78%同意,13%不同意“基因技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21%同意,66%不同意“基因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社会走向灭亡”的观点。调查结果显示,74%的被访者表示不能接受克隆人的做法,另外 26%的被访者则愿意接受克隆人。有人说,掌握了人类基因的秘密,就可以像上帝一样制造人类了,您认为这样好吗?44%的被访者异口同声地说:“这太可怕了!”有13%的人大声欢呼:“太好了!”还有12%的被访者表示“说不清楚”。

对克隆动物来说,人们从道德、伦理上是普遍能接受的。一方面克隆动物有极大的医学、生物学乃至商业价值。例如,1)借助于克隆技术,我们可能利用生长期的新的细胞代替损伤的细胞。2)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克隆体可能为被克隆者提供移植所用的器官,如骨髓、肾脏等器官。3)在研究克隆的同时可以使细胞分化的研究获得长足的进步。4)不孕的夫妻将可能通过克隆技术获得带有父系或母系遗传物质的后代。5)克隆技术对于繁殖优良家畜很有益处:以往人们靠有性杂交等方式培育优良家畜,不仅育种周期长,且成功率较低;而通过克隆技术,就可以使具有优良品质的家畜在短期内大量繁殖。6)某些濒危动物单靠人工保护和有性繁殖很难逃脱灭绝的命运,但通过克隆技术进行有计划的“复制”,则可能挽救这些濒危动物。我国正在进行的克隆大熊猫的研究正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另一方面即使在克隆动物过程中出现差错或失误,也较容易解决。因为技术的复杂性和不成熟性,人们能够理解乃至允许克隆动物过程中出现超出研究者预料的情况发生。

克隆人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人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所以克隆人不仅仅存在科学问题,更包含了复杂的道德伦理问题。在动物克隆中允许出现的差错或失误如果出现在人体克隆过程中是不可想象的,如美国俄勒冈地区灵长目动物科研中心不断发现,克隆动物常常不明原因的死亡,有时甚至引起怀克隆胚胎的雌性动物丧命。他们还发现,该中心克隆的牛、羊胎的约半数是有严重缺陷的畸胎[2]。

基因工程无限制地使用会导致一些不可逆转的后果。现在只是构建了基因草图,如果实现基因重组的话,那样就可能出现新的物种,而后可能构成现代人类自然物种一个崭新的生态环境。因为在自然环境下,每种物种都有天敌与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使得自然界的平衡不至于被打破人为制造的东西。由于没有天敌,很可能出现极度的繁殖进而出现生态失衡给原来天然物种带来危险。

四、总结

在当前科技的效用越来越强的情形下,有必要对科学研究,特别是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作伦理上的评价,并给予一定的制约与引导。这样做.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其滥用,不让潜在的危害转变为现实;又有助于认清科学研究自身的局限或某种不足.以便及时纠偏补纳,改善其理论与技术。可以说,对科学研究、技术应用作必要的价值评估与引导.不仅不会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反,只会更有利于科技健康地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论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研究首先要为人类谋福利,要坚持利益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把人类的利益作为评价和选择科技活动的标准。以人为尺度,为人类造福,应当成为科学研究的价值基准。本着这样的目的,遵守上述原则,如此科学研究才能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杰里米·里夫金著.付少杰等译.生物技术世纪——用基因重塑世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

出版社,2002.[2]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3]高兆明,孙慕义.自由与善克隆人伦理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周莉.自然科学研究的禁区问题再认识[叮.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10.[5]韩东屏.审视科学禁区之争[叮.湖南社会科学,2009,(03):1.[6]杨会丽.“科学的禁区”论析[R].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2008.26.[7]郭芸,袁芬.科学研究终将无禁区[叮.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7,348.[8]于洋,李锐锋.关于科学研究禁区的哲学思考[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9.[9]韩跃红.科学真的无禁区?[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2):59-62.[10]罗宝丽吴瑞健.略谈科学研究有禁区[叮.理论视野,2006:159-160.[11]徐宗良.科技需要伦理评价和制约吗一—兼析科学研究的禁区[叮].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1,3(4):0007-0010.[12]陈朝氽.设置生物技术研究禁区的理论思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03):47-49.

第四篇:精致德育的思考和实践

第一部分:精致德育的思考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体现融合、凝聚、提升的功能。精致德育是我校实施精致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精致德育是指学校教育者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遵循“精致教育”的基本思想,即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精选的内容和精当的形式”进行操作演示以熏陶涵养被教育者,被教育者通过学习模仿、实践探索,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逐步实现“精彩”的目标。

精致德育强调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来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并通过被教育者的内化而实现德育目标。

一、精致德育实施的内容

精致德育的工作目标是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学生的基础性道德,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为了实现这个德育目标,按照德育内容体系整体构建的原则,结合学校德育实践,精致德育的核心内容是“四种价值要素”,即以个人价值为核心的德育要素、以社会价值为核心的德育要素、以国家和世界价值为核心的德育要素、以认识过程价值为核心的德育要素。这四种基本要素的每一项要素又都包含若干具体的教育内容,每一个具体的教育内容又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层次:

1、以个人价值为核心的德育要素:善良勤奋、诚实宽容、守纪自律

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教育内容:

(1)个人生活习惯教育

——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育学生认识诚信宽容在现代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积极地对待事情,具有踏实的坚持到底的意志。

(2)家庭美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及文明礼貌 的教育

(3)法制教育

——教育学生理解法律的精神和权利以及义务的意义

(4)纪律教育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⑸心理教育

——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追求身心健康。

2、以社会价值为核心的德育要素:合作正直、社会责任、人类尊严

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教育内容:

(1)社会公德教育

——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生活和公共场所的基本行为规范

——教育学生理解友情的可贵,拥有可信赖的朋友,追求共同进步。

——教育学生理解自己对所在班级、学校、社区的意义。

——教育学生懂得人格和国格的关系。

(2)环境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知识、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行为的教育

3、以国家和世界价值为核心的德育要素: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国际理解、人类友爱

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教育内容:

⑴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学生具有中国人所应有的觉悟,热爱祖国,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

(2)社会主义教育

——教育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并建立起实现理想的信心。

(3)形势教育

——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贯穿始终。

⑷文化认同教育

——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

⑸国际理解教育

——教育学生学习国旗、文字、历史、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民主精神等国际理解教育知识。

4、以认识过程价值为核心的德育要素:追求真理、慎于判断

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教育内容:

⑴世界观教育

——教育学生坚持辩证的观点。

——教育学生认识勤劳的重要性。

⑵人生观教育

——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理想教育和社会理想教育。

⑶价值观教育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

⑷批判和反思能力的教育

——教育学生具有人应有的觉悟,经常独立思考,自己决断,并对其结果负责。

——教育学生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也能尊重,理解各

种见解和想法。

二、精致德育的基本模式

综观传统德育过程和现代德育过程,我们发现,传统德育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化”作用,相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现代德育模式又过分强调学生,而认为教师的教育影响只是隐含的、工具性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家里考纳(T.Lickona)

第五篇:新课程下德育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下德育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仓定志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现在的小学生,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展现怎样的精神面貌成为近几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倡导“尊重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为育人宗旨,紧紧围绕“市内领先、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办学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不断强化学校管理,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九次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今年,在市委、市政府“发挥名校优势,放大名校效应”战略的指引下,学校各项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中小学德育工作纲要》为依据,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基础文明教育为基本内容,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势开展诚信教育,培养现代文明和现代公民意识,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营造诚信校园文化,塑造现代师生新形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道德观念的深层内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创造信用社会,富民强国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竞争与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社会的道德环境和公民基础道德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当前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而诚实守信是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创建诚信校园,构建诚信校园文化,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1.组织保证。

学校建立创建“诚信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分管德 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具体的创建领导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党支部、工会、教导处、学校督导室、少先队大队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各职能部门负责条块的创建工作。学校创建工作的成效作为领导干部的考核项目。

2.制度健全。

制定完善章程,在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领域,通过各种守则、公约、誓词,向社 会公开承诺,形成“重信用,讲信誉”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作用,实行民主议事制,建立和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制、校长廉洁自律报告制以及社会监督制度。把“尊重的教育”与“规范的教育”融合起来,并确定每年的3月份为“诚信教育月”。

3.措施有力。

(1)诚信教育与道德建设相结合。将诚信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中鲜明突出地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引导全体师生深刻领会“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将立人、立业、立市、立国的道理贯通起来,将诚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与师德师 1

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时明确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并在教学中把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通俗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得到师生们的普遍认同并能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2)诚信教育与常规管理相结合。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澜,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诚信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制定诚信管理细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育方式如春雨润物。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建立“诚信档案”,作为评定学生品德等第的重要依据,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准则。

(3)诚信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多层次道德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学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校园处处盛开诚信之花,各部门根据实际设计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使全校师生把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需求,树立诚信意识,形成“人人讲诚实,个个守信用”的良好风气。

(4)诚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结合。把“诚信教育”作为开放式教育,避免封闭在校园里孤立地进行;努力争取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印发《诚信承诺书》《诚信宣言》以及在各种新闻媒体搞集中宣传等途径,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校、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健康和谐的氛围。

(5)诚信教育与行风建设相结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印发评议表、教育督导部门的督导和教师的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建立监督评估机制。我们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公布学校对教师的八条行为规范,请家长配合监督,打造诚信教育的形象。在今年九月份,我们还向我校已经毕业的学生发入师德情况了解表,以便真实地了解我校教师的师德状况,此举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3.资源整合。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教育学生服务,充分利用校内阵地,发挥互联网、电视台、广播、板报、画廊、标牌、红领巾监督岗等德育功能:广泛利用校外阵地,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社会教育机构的作用,密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开展社区咨询服务,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内化素质。

4.活动体验。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诚信教师和诚信学生的创建活动,把“敬业爱生、坦诚待人、履约 践行、廉洁自律”作为诚信教师的创建目标;把“文明守纪、团结进取、诚实做事、尊师爱校”作为诚信学生的创建目标。组织师生进行诚信大讨论、专题大辩论、自我大设计等活动。学生通过争夺“诚信章”评选“诚信之星”“形象代言人”等专题教育活动,深刻体验、感悟并逐步掌握诚信立人、诚实做事、诚实学习的行为准则。

通过举办青年教师“让诚信与我同行”演讲比赛,师德师风培训会、道德修养专题讲座等活动加强对教师自身的诚信建设。我们还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姜德明和特级教师郑立舟给全体教师作师德讲座,姜德明同志身残志坚、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迹和郑立舟同志的爱人陈秀凤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深深打动了每一位教师的心,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先进,弘扬正气,树立新时期教师的高尚形象,做一个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好教师,争创师德模范。

5.考评记载。

建立学生个人诚信记录簿,记载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情况,开设“个人目标”、“家长 期望”、“导师寄语”、“突出表现”、“家长反馈”栏目,对“遵守纪律”、“热爱学习”、“参与活动”、“诚实友爱”、“讲究卫生”等方面,每周进行学生自评、集体互评、家长参评,每学期综合评定,强化学生自我诚信管理的意识,培养自我诚信管理的能力。

二、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少先队组织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我们认为少先队应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方式突显了少先队教育形式的独特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把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努力打造少先队的特色活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做了大胆的尝试。

1.探究家乡风土人情,开发校本课程《爱我盐城》。

我们的家乡盐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海滨城市,自汉武帝盐渎县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了充分挖掘地方教育资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和现在,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多年来我校一直积极开展“可爱的家乡”、“我是盐城人”、“走进社区”、“家乡的特产”、“奇妙的五谷树”等少先队系列活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把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起来,从分析校情、市情出发,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发了校本课程《爱我盐城》,进行“探究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盐城的昨天与今天”的课题研究。《爱我盐城》分上、下篇,上篇由六个单元组成,分别是:沿海风光、湖荡秀色、风景佳处、文物古址、祠堂故居、革命史迹。下篇也由六个单元组成,分别是:特产风味、民间工艺、传统文化、名人轶事、盐阜英烈、人物春秋,每个单元各设3课,共36课。让队员们自由组合,提出和选择学习的主题,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最终队员们确定了许多很有意义的研究主题,比如:《我骄傲,我是盐城人》、《丹顶鹤的故乡》、《走进“泰来神”》、《盐城街道的变迁》、《走近“小康村”》、《聚焦传统佳节》、《奇妙的五谷树》、《家乡的柳编》、《英雄故里陆公祠》。队员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参加《盐城街道的变迁》的刘新队员在日记中写到:“刚担任迎新队队长的时候,我的心里还真没底,虽说我当了几年的班干部,管理班级我在行,可少先队综合实践活动以前没怎么搞过呀!好在队员们都特别支持我、信任我,大家一起出点子,想办法,让我觉得再难也得坚持下去。在活动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冷静地处理问题。”参加《聚焦传统佳节》的李婷玉在谈活动体会时说:“我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很拔尖,队员们都羡慕我,我也有点沾沾自喜。但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我平时不太爱看书,知识面太窄,许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我都不知道。不过现在不同了,为了研究中秋节,我翻阅了好多资料,还学会了上网搜索,我知道了怎样整理和记录搜集到的资料。在这过程中,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校园周边环境”系列调查》组的指导老师戚洪祥在大会交流时说:“在选定这个课题时,我起初认为,孩子们去搞这样一个涵盖了很多数学知识的课题太难了。但孩子们高涨的热情,使我这个刚开始以为什么都要我包办的指导老师,渐渐地被孩子们的自主意识,自由探究的氛围排除在外,孩子们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需要我的帮助了,他们在自己的小组里讨论、摸索、实践,后来居然获得了成功,这真让我感到万分的惊喜!”

2.探索科学的奥秘,开发校本课程《星海晨帆》。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如何培养队员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少先队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近年来,我校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把科技教育作为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为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我校将每年六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定为“科普活动周”,在校内举办大型科普展览和系列讲座,精心组织全体队员开展科技小制作、科普小发明、小论文等科普竞赛,定期组织队员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每周开设一节科技课,寒暑假期间组织“科技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校在广泛开展科技活动的基础上,开发了校本课程《星海晨帆》,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科技兴趣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启蒙教育,盐城市副市长徐恒菊同志欣然为《星海晨帆》作了序言,他在序言中归纳了本教材的三个特点:示范性,开放性,探索性。这本书共由五个单元组成,分别是科苑星座、竞技平台、热点讲坛、实验集萃、科普基地,共23课。

三、整合少先队社团资源,构建少儿俱乐部文化。

少先队社团是队员围绕某种志趣而组织起来的活动团体,它服从于队员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社团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志趣以及较强的凝聚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校充分发挥社团的这一优势,以队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不断开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使社团真正成为队员体验的舞台,探究的基地。我校少先队活动不断深入的同时形成了几个富有特色的品牌社团。

1.少儿科学院。

我校于1999年成立了苏北首家少儿科学院,制定了少科院章程,聘请了驻盐高校的专家、教授担任少科院的顾问,在全校的三千名队员中层层选拔,产生了少科院院长和小院士,年级推荐小博士,并让全体队员都成为少儿科学院的学员。我们还在少儿科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特地从南京请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张淑仪教授担任少科院的名誉院长,请来了省物理学会副会长徐龙道教授、南京林业大学著名鸟类专家周世锷教授等专家担任名誉顾问,并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活动,定期请专家为我校学生作科普专题讲座。广大队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建了“气象研究小组”、“航模研究小组”、“生物研究小组”、“电脑机器人研究小组”等十多个科研所,落实了“四有”、“三赛”、“两营”、“一角”。全面开展“体验求知、体验探索、体验创造”三体验活动,“四有”即科技活动周周有、发明讲座月月有、“科技节”年年有、“创造袋”人人有;“三赛”即每学期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三项比赛;“两营”即科技夏令营和科技冬令营;“一角”即班班拥有“创新角”。我校注重设计多样化的活动项目,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让每位队员都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少科院各研究所中适合自己的岗位,自主参加各种类型的体验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我校在近几年的青少年科技大赛中,学校先后几十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和团体奖,教师中有二十多人次获得全国、全省“优秀科技辅导员”、“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学生在省内外各项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校“灵通队”在全省和全国机器人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独占鳌头,并在国际比赛中创造佳绩。我校少儿科学院小院士、省“十佳少先队员”孙贤达在“海尔杯”科技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当选为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候选人。

2.丹顶鹤少年文学社。

丹顶鹤少年文学社是我们学校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学团体,它是在六年级的“少年文学社”与四年级的“小书虫俱乐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学社总社下设六个分社,设理事若干。根据学校 “积极推进新课程,整合校级兴趣活动,打造综合实践活动品牌”的要求。我们专门成立顾问委员会,整体规划文学社发展蓝图;策划文学总社活动,指导文学社网页制作。

我们还建立了“丹顶鹤文学社网站”,主要功能是推动文学社日常活动,展示文学社活动成果,辐射文学社指导效应,连接校内外教育资源。主要栏目为社区广场、读写擂台、读写航标、社区沙龙。在文学社逐渐走向成熟时,我们还创办了丹顶鹤少年文学社社刊。

丹顶鹤少年文学社中有许多同学,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小小年纪就已经收获不少文学成果。总社长陈汉洲酷爱写作,善于想象,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部23万字的童话小说《隐身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文学社活动丰富多彩,紧跟时代步伐,如抗非典期间,全国人民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火热的生活中,我们文学社的小社员们,经历着参与着,感受着,也感动着„„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为此,文学社组织了“向非典开战”主题征文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社员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非典”时期生活现象,写出了一批有质量的征文,发表在省市级报刊上。

3.苗苗环保小分队。

苗苗环保小分队是我校以环保为研究内容的一支小分队。他们最初只是以保护绿色为基本活动内容,比如:利用业余时间,保护校内、外的一些绿色植物,植物节号召全体队员植物、种草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入,一系列小课题的研究,不断拓展这支小分队的活动空间,使这支小队也更具特色,《盐城晚报》、《扬子晚报》、《中国环境保护报》等分别对苗苗环保小分队的先进事迹作了报导。

4.少年警校。

自1990年开始,“少年警校”在我校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警校的小警察平时能接受严格的训练,取得合格的证书后,便正常参与“精神文明岗”的值周工作。节假日,他们还活跃在街头巷尾,开展交通法规、法律知识宣传等活动,成为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我们不断开掘警校的综合实践资源。⑴成立国旗护卫班;⑵组建交通法规安全知识宣传队;⑶调查市民遵守交通法规的状况;⑷参观110接警中心等。

5.蓓蕾艺术团。

我校的蓓蕾艺术团是一个集声乐、器乐、舞蹈、曲艺、戏曲等二十几个专业队,享誉市内外的大型校园文艺团体。自94年成立以来,一直以“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提高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生活”为宗旨,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目前,艺术团的管弦乐队、合唱队和舞蹈队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水准,各个专业队在历届比赛中屡获大奖,许多经典节目被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拍成录像作为资料保存。在盐城市第一、二、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该团共获得了一个特别奖、12个一等奖,为全市最好成绩;2001年该团为队员刘韵举办了全市唯一的小学生钢琴独奏音乐会;2002年在中央电视台、中国

教育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春满校园----第三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征集评选活动中,艺术团选送的音乐童话剧《寒号鸟的衣裳》、舞蹈《牧童》均获二等奖,合唱队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表彰为优秀合唱团队;2003年该团队员臧倩文在省第十五届运动体育舞蹈锦标赛中获得少年A组冠军;杜剑队员在首届全国少儿艺术风采全国总决赛中获器乐一等浆,近几年来,艺术团先后为省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协进会、“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讨会、我校新区的落成庆典汇报演出的三台大型儿童文艺晚会《花开新世纪》、《春天的童话》、《金秋飞歌》均在盐城电视台播放,其中,《春天的童话》专场演出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部门评为群众文艺活动优秀活动项目奖。多年来,蓓蕾艺术团广泛深入农村、厂矿、部队、敬老院、福利院进行慰问演出,多次参加重大活动的献词、社会各界的宣传服务,先后为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考察访问团进行汇报演出,也为增进中外交流和友谊作出了贡献。

新课程、新理念的不断推进和完善,给德育工作的创新带来了契机。我们有理由相信,我校的德育工作会更加出色,明天定会更加辉煌!

(仓定志盐城市第一小学)

下载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小学德育环境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德育环境的建设孙治杭我国农村地域广阔,经济相对落后,办学条件比较简陋,文化教育设施比较薄弱。如何优化农村中小学的德育环境,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就显得特别......

    小学德育案例教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德育案例教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多元化复杂环境下,教育对象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思想更加活跃、知识面广,求知欲强,但对事物判断偏激,易走极端;对新生事物好奇,......

    关于构建区域性“大党建”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区域性“大党建” 社区 党组织论文摘要: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进行安全教育实践与思考

    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进行安全教育实践与思考从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全,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让学生健康快......

    构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张胜 多年的德育实践证明: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把认知性教育、体验性教育、隐性教育有机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构建......

    学习、实践与思考

    学习、实践与思考 就“教师专业发展”,我一直都在思索着几个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哪里出发? 2、教师专业发展应在哪里生根? 3、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

    关于区域性中心福利院建设模式思考

    关于区域性中心福利院建设模式思考 **县地处鄂西北山区,是偏远山区县、三峡库区县、革命老区县,国土面积 2327平方公里,辖2乡6镇,总人口18.5万人。全县有五保供养对象1020人,......

    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精选五篇)

    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校本教研是指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其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