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研究

时间:2019-05-12 23:1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研究》。

第一篇: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研究

小学数学读题教学研究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审视了小学数学读题教学的现状、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读题教学的问题;强调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读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是学生适应新课程,熟悉新教材、学会新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数学启蒙,授之以渔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调查访问,概括总结了目前小学数学读题教学中教师存在的认识误区以及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差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广大一线教师们对读题教学的重视,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题方法、形成较高水平的读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读题教学 读题能力

读题即阅读数学问题,是指学生在阅读问题时,边读边思考,理清楚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做准备。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关键。多少年来,教师们一直都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忽视了读题的重要性。古语云:读书百遍,而意自现。由此可见,读题这一环节是不容小视的,它就好比地基。地基打的不夯实是不可能建造出牢固的房子,同理可得,题读不好而想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也是不可能的。既然读题这么重要,那么现实教学中教师们是怎么进行读题教学的呢?其中存在了那些问题呢?下面将就读题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问题提出

(一)小学教师对读题教学的认识误区

1.读题教学无足轻重

读题教学旨在教会学生读题,很多老师都觉得读题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学会了识字,自然而然的就会读题了,由此老师们往往都会忽视这一问题。对读题教学的忽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 认为读题就是把题目念一遍,话音落了也就是完成了读题这一环节。② 通常老师在讲解数学题目是习惯于自己把题目念一遍,然后让同学进行思考。其实这两种行为都是对读题教学的忽视。首先,不思其实并不算是正真的读题,读题应该是在读的时候要进行思考并且分析其中的种种关系;特别是数学上的读题更加是具有审题性的读题了。否则在 数学课上光念题目有什么意义呢?其次,老师帮学生读题更说明了教师对读题教学环节的忽略了。老师帮学生读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养成依赖的习惯,他们总是会等着老师来替他们读;而老师读题时总是会加重对关键字或者关键关系的语气,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引导他们思考。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学生上课能听懂,但是一旦自主完成作业时就出错了。因此,认为读题教学无足轻重,这个观点是有误的。作为老师,在确定教学策略时一定要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2.读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喧宾夺主

通过访谈发现,很多教师片面的理解读题教学,在他们看来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于分析逻辑关系、空间、数量等,而读题教学偏离了数学教学的主题。其实教师们是把读题教学与语文的阅读教学等同起来了。读题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们在数学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精力来专门上一节读题课。《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中有这样一段话:“于教学内容涵义的丰富性,学生凭借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对它解读而产生的多义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对话碰撞产生出“意义”的新异性,以及现代课程资源的广袤性,在随着他们的生命活力和创造潜能被激发,一些新的目标就会引发和生成出来,而这种非预期的目标的产生应当说是更有意义的。”2因此我认为读题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碰撞出来的一门隐性课程,它应该贯穿【】

[1]

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它需要我们的一线教师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给学生传授读题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懂题、学会读题。这样既能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谓是事半功倍、一劳多得。

(二)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不够

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真的存在着问题吗?我想通过三个案例来引出并分析目 前小学生在数学读题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案例

1、泰兴市济川小学六<一>班有一名姓蒋的男同学,他平时学习非常认真、刻苦。他的家长都是知识份子,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在生活中常常引导孩子发现数学问题;在家校的配合下,孩子对数量关系很熟练。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个男生只要一独立做文字题、应用题,他就会胡做一气。

案例

2、上学期我做家教,学生是云兴小学五年级一班的马源丽。在家教的过程中常常会出

现这样一种情况:我让她独立完成应用题时,她每次都要思考很久;我看她花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却仍然没有思路。于是就帮她把题目读了一遍(我喜欢在读题时把重要的词句加重语气),当我还没有来得及讲解时,她就会突然顿悟似的说:“老师,老师!我会了!”我让她写给我看,果然她会了。

案例

3、一个学生拿着一道应用题来到办公室问老师,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怎样解答,只是把题读了一遍,谁知道这学生听后笑了“:我会了!”就跑回教室了。这老师用什么妙法把学生的疑难很快地解决了呢?原来这位老师读题很“有门道”,还很有表情呢。比如在“读今年比去年多生产多少斤”时,“把多”字读得很重,又拖得很长,于是学生就心领神会了。可见解答应用题,不能忽视读题。

以上三个案例中,前两个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两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但是却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不会读题。经过总结发现,学生的读题能力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读题与数学思维脱轨

一般而言,数学思维就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更确切地说,数学思维是人脑在和数学对象交互的过程中,运用特殊的数学符号语言以抽象和概括为特点,对客观事物按照数学自身的形式或规律做出间接概括的反映。从本质上来说,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而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在读题时往往是糊里糊涂或者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他们只会把题目念一遍而不去真正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未知和一些数量关系。面对所给的问题,已知、未知之间架不起桥梁,无法寻到解题思路。出现这一问题的学生基本知识靠死记硬背,应用时对不上号,数学思维能动性差他们不懂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怎么读。

2.缺少数学读题方法

在调查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虽然题目读了,但是却不能准确把握、分析题目。通过访问发现很多孩子都没有听说过读题也需要方法,或者根本不知道有哪些读题方法。他们读题方法的缺乏主要表现在:① 题目换种说法就不会了。很多老师都会反映这种情况,课堂上讲了一道题目,同学们都告诉老师说听懂了,但是老师布置了类似的题目让同学自己完成时他们却又都不会了。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不会读题,没有读题的方法。② 数学术语与通俗语言的转化存在问题。例如:立新火柴厂原来每月生产火柴1084箱,现在月产量上升到1128箱,月产量增加了多少箱?这道题目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有

【4】

【3】些同学却依然不会做,这是为什么呢?我发现了原因就在于它们不了解“月产量”其实就是“每月生产的数量”。我们的同学们由于不会数学术语与通俗语言的转化所以造成了解题困难。③ 改变普通语序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就会变慢,跟着老师分析觉得容易,自己做却老是会出现问题。这类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归根结底就是不会读题。

3.数学读题能力良莠不齐

人们都说:十根手指伸出来有长短。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也是这样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不点就通,有的一点就通,当然还有怎么点都不通的。这说明了孩子们在读题这一方面的能力是各异的。

综上,笔者认为目前小学数学读题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如此,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较弱,数学理解能力匮乏,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笔者提出了小学生读题教学的系列问题是非常适宜的。

二、小学数学读题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数学学科特点与小学生思维特点的矛盾的必然要求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的形象性。因此学生们往往都是感性认识,而数学学科,它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数学题目当然也是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了,并且应用专业的数学语言来叙述数学问题,由此学生由于缺乏逻辑思维,缺少大量的感性经验、思维大多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对没有读题方法和技术的学生来说要读懂题目就显得格外困难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们进行读题教学;授之以渔,给孩子读题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5】

(二)数学学科语言特点的必然要求

数学作为一种科学,一种语言,有着它自身的语言特点。关于数学语言,道洛费耶夫认为:“数学教学语言(或数学讲述语言)中使用着不属纯数学语言的术语和语句,它们往往不具备数学语言所要求的确定程序和精确程度。而斯托里亚尔认为:“在学校教学中,我们

通常使用的是‘词——符号语言’,它既包含着‘数学符号语言’的要素,也包含着‘自然词汇语言的要素’。6通过两位数学教育家的理念我们可以概括出数学语言是既包含符号化、【】定义化的纯数学语言,也包含了担负着解释、提炼加工、过度作用的自然语言。数学语言包括了纯数学语言,这就须要教师教会学生读懂数学符号、定义、概念又或只是模糊地理解,假设不进行这样的读题教学,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会是一个怎样的茫然!其次由于在数学题目中包含了具体解释、提炼、过渡作用的自然语言,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会分析这些自然语言才能够审好题,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由于在小学阶段儿童的书面语言、内部语言发展都不够完善,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读题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都知道“秀才识字认半边”是可笑的,如果教师不重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意无意的对学生进行读题教学,那么未必不会出现“数学题目读不懂,懂也只懂一小半”。

三、实践读题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

往往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习惯于自己把题目读一遍,生怕学生自己读不懂题目,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感,习惯于在老师的帮助下读题、解题。长此以来读题能力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会下降。因此,在实践读题教学时,第一步就是要放手让学生去读,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适当加以引导,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具体做法如下:① 当学生拿到一道新题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读题,以增强学生读题的自信心。② 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做好标记,根据整个题目的意思先揣摩一下,再请教师或同学一起讨论,最后能够达到独立、完整地读出题目和读懂题意。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适当的对有进步的同学加以表扬,对读题困难的学生要给予耐心的指导,想方设法的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人人爱读题;有耐心读好题、读准题的氛围。

(二)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读题方法

1.培养“火眼金睛”,学会“咬文嚼字”

所谓的“火眼金睛”就是指要对数学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敏感,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数学学科的语言的特点是言简意赅,精炼准确。常常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换一个字,都

会影响甚至改变原意,都会成为累赘或造成句子不通顺。因此,要教会学生“咬文嚼字”,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概念,读懂题目,抓住重点和题眼,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把我们的学生们都训练成“火眼金睛”呢?我想,教师们可以有意识地出一些具有对比性的题目,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下面以一例题示范:

先让学生解答下题:甲、乙两车同时由A地出发开往B地,甲行驶6小时,乙行驶了3小时后,甲比乙多行驶了288千米。已知甲乙两车时速相同,求两车时速各是多少?

显然甲比乙多行驶的288千米,是由于甲比乙多行驶了3个小时造成的,所以用288千米除以3,就可得出甲、乙各自的时速。列式为:288|(6-3)=76(千米)。

当学生解答了这道题目后,老师可以再出示一道题目,即把上面题目中“已知甲乙两车时速相同”改为“已知甲车比乙车快1千米”,而形成的新题。然后再让学生把题目仔细的读一读并与上一题比较,然后再解答。同学们一定会发现这道题目与第一道题目类似,但却难度更高,相应地解题方法也必须改变。

通过了这两道题目的对比,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在读题过程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因为几个字甚至一个字的差别,题目的意思就会改变,解题的方法也就不一样了。由此,我们不仅可以加强学生读题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

2.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转化

数学语言由数学术语、解释性自然语言等构成,也可以通过图形来表示。因此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影响到学生是否能读懂题目、读透题目。所以,在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转化数学语言。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转化: ① 数学术语转化为通俗语

例如: 小明去银行存钱,他的本金为1000元,要存3年定期,银行的利率5%,问三年后小明的本金和为多少?

这道题目出现了“本金、本金和”两个数学术语,对我们的小学生来说,这两个词会有些抽象。因此我们可以教会学生把它们进行转化,把数学术语转为通俗语。该题可以读为“小明存1000块钱,存三年,利率为5%,问小明三年后连存进的钱和利息共可以拿多少钱?”这样读了之后,孩子就可以明白了。

【7】② 逆向叙述转化为顺向叙述

例如: 5个小朋友做纸花,每人每小时做2朵,问4个小时共做多少朵?

这道题目学生读了之后往往会觉得它有很多数据,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这道题目采用了逆向的叙述;增大了孩子读懂题目的难度。但是如果把题目读成:“每人每小时做2朵花,问5个小朋友做4个小时可以做多少花?”这样一来题目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③ 多余条件省略化,省略条件具体化

例如: 学校买来2500本练习本,卖给15个班,每班164本,一共卖出多少本?

很多同学看到这道题目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买来了2500本不就是要卖出2500本么,这道题目是有问题的!”其实,学生们把目光投错了地方,这里的2500本是个多余的数据。它是用来干扰同学思路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同学有剔除多余枝干的能力,这样问题就不会被困扰了。

④ 隐含条件明朗化

例如: 泰隆机床厂原计划每天制造38台车床,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制造12台。照这样计算,十二月全月可以制造多少台?

这道题目里包含了两个隐含条件。第一“照这样计算”,第二“十二月全月”;老师应该教会学生把这两个隐含条件进行转化;这样就祛除了读题的障碍,解题道路就可以平坦了。

当然类似这样的转化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的一线教师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并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一起总结出新的读题方法。在不断的总结、发现以及训练中,学生的读题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3.引导学生在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

联想的目的是为解题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解题时能得心应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读题、边联想,比如,读到“少”要想到“哪个少”、“哪个多”,“谁比谁少”、“少多少”;读到“倍”,要想到“谁是谁的倍数”、“是求一倍数,还是几倍数”。在读和想的过程也是学生暴露思维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理清题目中的已知、未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的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读题过程中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再现题目中的表象,有利于学生读懂题目,加强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有一个长30厘米,宽40厘米,高60厘米的烟囱,现在为了安全的需要,打算用铁皮将烟囱包裹起来,问:大概需要的铁皮的面积是多少?这道题目的关键就在于学生能够意识到烟囱是没有底和盖的。

最好的让学生自己发现烟囱的这一特点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那个烟囱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通过想象,再现了烟囱的表象,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该如何计算了。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和社会常识的限制,一些应用题的情境总是会或多或少的超过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范围,因此他们常常对应用题中某些词句难以理解,造成了理解题意的障碍。但是,教会了学生进行表象的再现,合理想象,这样读懂题目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很大了。

因此我认为在读题教学中,老师教会学生利用联想和表像是教会学生读懂题目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8】

四、简单分析与结论

小学教师树立读题教学的意识,进行读题教学,这是目前学生们读题能力较弱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小学生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读题教学有一下几个优点:

(1)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定义、概念、定理、公里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缩短了信息反馈的时间。通过教会学生读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可以使学生克服他们的思维惰性,逐渐地帮助学生养成对题多思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不能轻易地放过题目中的任何一个有效信息尤其是条件与设问,学会以读促思考,为信息及时反馈提供了适宜的环境。(2)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读题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以及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分析,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学会了思考和联想。俗话说的好“兴趣来自于熟悉、精通的程度”,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们发现原来数学并不是“无坚不摧”、无章可循的,因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会逐渐减弱,相反兴趣却越来越深。

最后根据数学问题的不同的类型,我认为教师在读题教学中应该因“题型”制宜,不同的题型具有不同的读题方法,不能千遍一律。比如说在解答文字题时,读题必须准确,不能添字或漏字,关键字、词要读重音。应用题的读题要有“三读”,一是初读,通过初读,了解题目中的已知和问题。二是再读。通过再读,弄清题中难懂的或容易混淆的词语,关键语句,弄清某些逆向叙述题的题意或找出数量比较中作为标准的量。三是重读,即检验性读题。一般在列式解答后,应再将算式、计算结果和单位名称与题目对照一下,看看是否符合题意。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读题教学时,在“读”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使他

们养成先读(必要时多读)再动笔的好习惯,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对学生学好数学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2] 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6 [3] 姜艳花“解答应用题不能忽视读题”[ J ].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6年(30)[4] 王宪昌,数学思维方法[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 [5] 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9 [6] 冯忠林,数学课程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7] 李烈著,我教小学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8] 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9

附录:(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 你好!

本问卷旨在了解你在数学读题能力方面的情况(数学读题能力就是指阅读、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你的回答仅仅是为了学术研究上的需要,除了研究人员以外,不会有其他人看到。请你对问卷上的每个问题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出如实的选择。每题只选一个答案,请将所选项目的字母填在后面的括号里,谢谢你的真诚合作!

性别

你所在的学校

你所在的年级

1、你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A、喜欢

B、不太喜欢

C、不喜欢

2、你认为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首先最重要的是

()A、弄清数量关系

B、读懂题目

C、列出数量关系式

3、在解答应用题时,你的一般步骤是

()

A、先分析理解题意

B、先分析数量关系

C、直接套用老师讲解过的题型

4、你在解答数学题时,读题的速度

()A、快速扫描

B、比较快

C、慢慢仔细读

5、你在数学课堂中,有没有学习过读题的方法

()A、有

B、没有

C、不太清楚

6、你在解答数学题时,一下几种情况,哪个遇到的次数最多

()A、一条题目怎么读都读不懂,不知道题意究竟是什么

B、题目虽然读懂了,但是还是不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C、我几乎没有读不懂的题目,也会分析题目

7、当你解答数学题目遇到困难时,你的做法是

()A、先自己再好好读读题目

B、与同学合作交流

C、等老师讲解

8、数学老师常常会给你们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强调:题目中只要有一个条件不同,解答的方法也就会不同。

()

A、经常

B、有过几次

C、从来没有过

9、你知道在数学读题方面有哪些方法么?

()

A、知道

B、不知道

C、可能知道,但说不出来具体方法是什么

问卷到此结束,谢谢你的合作!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

新庄小学

郭树娇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

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3+3=6(个)的典型错误。所以讲清大括号的作用以及问号所在位置的含义尤为重要。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四、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兔要盖一间房子,朋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猪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所以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小兔家盖房子,有几只兔朋友来帮忙?(2)4只小兔抱了几块砖头?(3)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小兔和砖一一对应,使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个数“同样多”;进而再设计问题:(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抬了几根木头?(3)是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再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的部分,则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通过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等充分认识“比多”“比少”的关键是弄清“谁与谁比”。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图文结合的主题图。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21页第11题,图上描述的是左边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右边大树旁边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9人”,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仍然像左边那样数人数,数到5人(还有4人被遮住),于是就列式为9+5=14,脱离了图、文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

蕴含大量信息的主题图。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比如,图上画了3只蜻蜓,6只蝴蝶,10只蜜蜂,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这样的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弄清图中各个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当学生从图中知道“公园里有3只蜻蜓,6只蝴蝶”后,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蜻蜓和蝴蝶一共有几只?”“蜻蜓比蝴蝶少几只?”让学生再模仿提出其他问题,如:“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和蝴蝶一共有几只?”“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比蝴蝶多几只?”

培养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打好读图的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效果。

第三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三、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抽样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校一线的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你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访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们认为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原因有:

1、口算不过关

在调查中发现,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在进行笔算时问题相对比较多,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口算不牢固,导致一步错,后面的计算就步步错。

2、计算法则不过关

从问卷中发现学生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导致出错。

3、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

竖式计算时,学生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

4、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如:72×125。

5、做完题没有验算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进行验算。有些学生在验算时不能灵活运用验算的方法。通常验算的方法有:估算法、简便运算法、重算法等。在通常做题时还发现学生没有估算意识。

6、做题缺乏耐心

有部分学生看到数字比较大,计算比较复杂时,静不下心来认真计算。

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数学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得到加强,就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善于思维,善于动脑,而计算教学就是要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深刻性、严谨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和严谨学习态度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那么,我们的计算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什么呢?怎样才能体现改革的方向呢?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

1、重视计算法则,优化训练方法。

小学阶段计算主要包括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等内容,其中整数四则运算是计算教学的基础内容。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均有各不相同的计算法则。恰当建立和熟练地掌握基本计算法则,是学生正确计算的前提与立足点。计算法则教学,最好采用“从计算中来,到计算中去”的方式。即教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尝试性计算,初步感知,了解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算式,计算过程,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从中发现规律,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优化出计算法则,然后运用法则规范学生的计算。这样,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经历“由感性到理性,有特殊到一般”计算法则的形成建立和“有抽象到具体,由理性到实践”计算法则的应用验证过程。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刻体验计算法则,源于计算又作用于计算的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法则计算的自觉性,提高计算的正确和快捷度。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善于“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学习策略意识,发展学生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为学生探索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教师要了解课本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在练习课中,有复习练习课,有巩固练习课,有新授练习课等等。在每一节练习课中,有基本训练练习,有针对性练习以及整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等。此外,练习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题目多的时候要特别认真,在要求质量的同时再要求速度。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训练要实,让学生在动态思维训练中拓展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同时,多表扬,鼓励,努力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认真组织练习内容,明确目标导向,进行正确的认知操作和及时的信息反馈。计算部分的复习应以训练为主,在练中悟理,在练中提高。

2、加强口算练习,做到循序渐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口算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一个根本。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我们一定要设法帮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口算训练。口算快、准确,计算必然佳。要让口算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我们为了提高带所带班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在课堂中安排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另外,口算的形式要注意多变:听算、抢答、接力赛等数学游戏、计算竞赛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刺激学生的争胜心,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通过这样不断的反复的强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当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计算起来就感觉不吃力,学习的兴趣也会浓厚,计算的速度、准确率自然跟着提高。

另外,可以鼓励学生把口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提高的口算兴趣。

3、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要求学生做好作业后能检查,自查或互查,良好的验算习惯。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盲目地没审清就运算,其次,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也要求学生找出草稿中有无错误。再次要加强辨析比较和学会检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地针对学生容易产生感知错觉和思维定势的特点,把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辨析比较,促使学生对旧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检验对计算错误能起到补救作用这个良好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强调,并持之以恒,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的数学问题,大都需要学生收集来自情境图、表格、表述、对话、文字等多方面信息,然后选择与组合,最终才能正确的提出问题或恰当的列式计算。这样的问题设计与呈现方式,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综合应用能力。而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无疑需要关注来自不同方位的相关数据,需要学生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在不同对象之上,但是,由于小学生注意、观察、思考与分配能力,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思想涵盖面相对窄,所以,他们在处理相关数学信息时常常因顾此失彼而造成列式或计算错误。因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和一丝不苟的书写计算习惯,避免由于粗心、马虎造成的表象模糊、感知错误、遗漏数据、误解题意等方面的失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尤为重要。

②培养学生善于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估算是判断与匡定结果大致范围的心算方法。估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预知计算结果,选定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发展数学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验算则是通过不同方式,检验先前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自我验证方法。计算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检查,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严谨、认真学习态度的形成。培养学生善于估算和勤于验算的良好习惯,关键在教师的指导与激励。

③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独立作业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消除依赖思想,发展自主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形成顽强学习意志和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一是是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消化、练习和独立作业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计算任务,要求他们把过程与方法准确无误、简洁明了的落实在纸上,避免出现眼高手低,会说不会做和脱作业的现象发生;二是采取分层要求、分层作业、分层指导的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计算学习的成功和进步,计算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这样,从低年级开始,早起步,严要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会逐步形成。

4、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实践能力

从学生以有的经验和需要出发,将计算学习与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计算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价值,发挥计算养成性、发展性和情感性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热情、智慧和信心,调动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小学计算能力培养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还在于教师在演示时规范的板书所起的示范作用。也在于教师能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在于教师们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运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训练与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基本要求,要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要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不同发展,做到既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的训练意志,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效果

1、所选择的“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的策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计算时,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觉地进行算前的估算和算后的验算,良好的计算习惯已形成。

3、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不仅降低了计算的错误率,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小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班级两名计算后进生的计算能力有明显进步,而且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都有了很大改变,这既归功于课题的研究,也离不开“智囊团”成员的共同努力。

六、课题研究的体会

1、有句俗话说得好“不怕慢,就怕站”,的确如此,教学中遇到问题,就要去研究,不能站在那里观望,观望后,溜走的是学生的宝贵时间,而留下的却是自己内心的愧疚和遗憾。

2、方法的选择只要适合学生实际,就是好的。尽管有些方法比较老套,但老套的方法却能够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如策略中所选择的“口算训练”一策,它确实促进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这就不失为一良策。

3、通过近两个月的实践与研究,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要放弃,只要用心走近他们,他们也愿向你敞开心扉,从而促进他们学习上的进步与提高。

4、只要做就会有收获,收获无论大小,都会让孩子受益,都会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第四篇: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数学 阅读具有“有助末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 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 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 学生数学阅读水平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于2013年4月正式开题,到2014年4月结题,历时一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数学教师能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再认为阅读是语文老师的事,阅读与数学关系不大,而是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

(2)提高一个实效,即校本研究的实效。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通过课题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提高教学阅读能力”的方法,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3)深入开展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从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 的准备阶段,我们发现学生阅读例题时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

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甚至在考试时还要问老师,思考题要不要做,答案要不要写出来。缺乏数学 阅读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在阅读时机、阅读时间、阅读方法指导 等方面缺乏认识。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我们的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深刻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课题研究 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 内容、研究

目标、研究 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须知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 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 成员素质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 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课研,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数学阅读及其教育功能》、《课程标准下数学 素养的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构成及阅读建筑学 原则的研究 》等”,这些学习便我们明确了“数学阅读”、“数学素养”及“数学阅读 能力”等概念的界定,明确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是什么。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数学课程新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廛改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 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在学习部欠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施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订座交流相续中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同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沙龙等活动形式,每次活动实行点名制度,学习的过程中组员必须进行学习笔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 课题研究 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 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都撰写了专题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 水平

自“培养小学数学读题能力的研究 ”这一课题的研究 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 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使课题的计开不数年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 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 目标,对课题研究 理论的界定,及课尝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 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确定每周利用两节课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该课题研究 过程 中,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研究 ”上,想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控索性、协作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及时总结 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 方向

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正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所在。我们在课题研究 的过程 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 课题研究 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 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 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 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近一年来,在课题的研究 过程中,我校数学教师首先从教育 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 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 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 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同时还邀请 其他兄弟学校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工作。

总之,该课题实施一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了。所有组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现状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心理特征确定有效的行动方案,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从而,使学生们掌握了提高数学读能力的方法,变得愿阅读,爱阅读了,数学的知识面宽了,思维深刻了,也更睿智了。

第五篇: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说明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就好象文盲一样,而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善于自学。再加上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变成了现阶段各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所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预习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当前,也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还有些教师却是顾虑重重,认为预习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预习了,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接下来上课老 师讲什么?„„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

其实在素质教育下的今天,老师十分重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表现十分活跃,但他们只是一味依赖教师去被动学习,其自主学习性很差,他们的预习习惯也很差,大多数学生只有在老师布置下,才敷衍了事地去预习一下。而且老师所谓布置预习,也就是那么一说,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预习,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这一个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江苏洋思中学创设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证明了放手让学生先学是可行的,学生能自主试学,甚至可以学

得很好。由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的“学会认知”就应该从学会预习入手。当前的教育界,对预习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预习会使学生的思维定势局限于课本,而没有经过预习的课堂,更能闪现学生的思维火花,所以不赞成预习;有的教师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倡学生预习;也有的教师持中立态度。一些善于总结经验的教师写出了高质量的相关论文,如黄爱华的《小学数学课预习指导点滴谈》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高洪亮,李秀华的《数学教学应重视课前预习》;张晓华的《重视课前预习搞好数学教学》等等,还有少数数学教师也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的经验。总之,现在已经有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到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却没有系统的方法。

三.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学生预习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预习到底处于何种状态?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最真实的感受者,因此,必须调查学生的预习现状,了解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从中发现存在问题。从学生着手以此反映对预习的看法。以便制定出可行的培养预案。

(二)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

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笔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学生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做笔记。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三)指导学生根据课型选择预习的方法

1.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

(1)读一读

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阅读时要逐字逐词逐句地,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要注重理解,可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划出不懂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读一度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

(2)举一举

列举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一定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

(3)比一比

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正方体的特点与长方

体的特点进行对比。如“自然数都是整数”与“整数就是自然数”的比较判断。诸如此类的概念正、反说法比较能够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数学计算课的预习

虽说计算课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像概念课那样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练习。

(1)自学例题

学生他们是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应该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在计算课的编排上都会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了,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

(2)尝试练习

新教材往往会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情境,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剩余的几种情况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通过计算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3.数学操作课的预习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那么,对于这样的数学知识,我们在课前应该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布置任务时应首先让学生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弄清操作步骤。第二要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先与父母合作试着做一做,完成一个表格。第三可以把你在做实验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布置的预习任务就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才能不断的生成新知。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汇报在家里做实验的情况,遇到的困难。我帮他们分析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实验中材料,然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及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3.组织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对预习的成果要及时反馈交流,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预习时,常常

会有所获,对有收获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有展示自己“战利品”的欲望。老师就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充分“显洋”一下,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也可以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教师也要经常进行小组、全班的预习比赛,对于优秀者或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在评比台上贴红花。通过奖励,特别是鼓励,激发了学生预习的兴趣。这样做,不但是对学生这次预习的肯定,也是学生下次更积极预习的动力。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我想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就指日可待。

下载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我校以《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为课题,课题批准编号:ASKY—1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研究方案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研究方案 南昌县莲塘三小李红 一、课题的界定 数学:“数学”本身是一个名词,指一门独立的学科。课题中涉及的数学,指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年的数学教学,让我在对如......

    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城关高庙小学 陈娇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运转......

    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研究[精选合集]

    《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研究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人,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评价,学生的 表现好与否学生只有从老师的评价中才能感知到,事实上......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城关镇北街小学 张居玲 本学期,我们组申请了新乡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在平时工作中,我努力做......

    《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读后感(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读后感(一)。目前小学生的思维现状主要是缺乏主动思维的意识,思维的多元性、开放性不足。衡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