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段教学” 构筑人才培养“立交桥”
“三段教学” 构筑人才培养“立交桥”
华西都市报
“三段教学” 构筑人才培养“立交桥”
——感受棠湖中学“三段教学”的魅力
引言:“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高中学校又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换言之,解决这些问题的“支点”何在?作为以“改革、创新、发展、超越”名世的棠湖中学,针对现行教育教学的不足,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三段教学”,赢得了专家的赞誉,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从而有效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三段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并通过教学相长,使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强化教学针对性 激发学生参与度
“三段教学”的实施流程 “三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通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反思升华拓展问题”,“先学后导、内化延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三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自主生疑”、“互动解疑”、“内化迁疑”三段。
“三段教学”的实施细则 第一个环节:问题化备课。备课前,要求所有教师熟悉教材知识体系,必须走进文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做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重点研究学生的现有基础、需要差异,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备课过程中要求将知识转化为问题。给学生呈现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应包括基础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此外,教师还需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自学素材。最后是评价设计。由教师开发评价性工具单,对本周期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测。
第二个环节:理解化预习。学生根据《学与导》中的“预习导读单”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解答,并把解答结果写在《学与导》上;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新发现的问题记录在《学与导》相应的位置上。学生一定要有专用的时间进行预习,可以在课下,也可以在课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在预习中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初步理解,“理解”的表征便是“问题的发现”。
第三个环节:合作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三段教学”的主导学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三段教学”的小组学习尤其自己的特点,这表现在,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习小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分组策略。通过小组成员的调整,学生将学会与不同个性的人合作。另一方面,注重小组文化的建构。指导学习小组建立学习公约、学习愿景,各小组形成各具特色的小组文化。
第四个环节:多维化评价。“三段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多维的,是生动活泼的,是富有趣味的。从评价方式看,“三段教学”包括小组内评价、学科代表评价以及任课老师评价;从激励方式看,根据前述三类评价,任课教师确定每月的“学科明星”和“学科明星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任课教师可建议班主任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成长记录,并作为班级、学校评优选先的依据。
“三段教学”实施的督查机制 一是考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符合要求。二是每周检查《学与导》使用情况一至两次。三是开放课堂,相互观摩。
目前,棠湖中学已针对“三段教学”中的“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教学流程探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建立”等子课题展开了认真而充分的研讨。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炼,每周星期二“课题研究组”专题讨论,星期五“教研组长、课改小组”进行交流,星期天教职工大会以录像课讨论、专题报告、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教师学习心得总结在《名师之路》,学生收获体现于《成长的足迹》,从而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自觉成长、愿景达成。
因人施教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的教育原则。但孔子之后,这一原则并没得到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实施科举制度之后,中国的教育便走上了一条“读书做官”、“为考试而学习”的道路。虽然今天人人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成语,在谈及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时候,也常常频繁地引用这句成语。但是,在一个年级有上千人,一个班有五十余人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因材施教”?这是所有学校都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难题,也是棠湖中学在创建 “三段教学”时最需要思考的一个“方法论”问题,也就是新课改、新模式的可操作性问题。
棠湖中学以“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为办学宗旨,以“从学困生抓起,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位学生负责”为指导思想,突出“因人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特色。为此,棠湖中学从分班开始,从选配班主任、师资配备、教学标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奖励办法等环节入手,承认学生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通过分层次确定目标、分层次备课、分层次上课、分层次布置学生作业、分层次辅导、分层次考核,千方百计地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各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困生学起来,中等生优起来,优等生尖起来,从而使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三段教学”的整体构架以及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分层”这一特征。没有“分层教学”这一方法的运用,“因人施教”就是一句空话,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棠湖中学每个教学班都配置了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机、视频展示台、音响系统等多媒体设备,每位教师配置了办公用多媒体计算机,学校建成了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的校园网,组建了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机器人工作室和设备齐全的网络教室等,为 “三段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人师者,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反思现行的基础教育,不但没有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反而让学生间个体素质的差距越来越大。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内在原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导致学生的学习定力不到位。不少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所以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习惯养成训练,这造成他们的学习习惯欠佳,影响了个人素质的提升。二是教师的客观原因。不少教师将传授式教学作为单一的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无法掌握系统的自主学习方法。同时,由于缺乏个体针对性,从而拉大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距。试想:学生的学法无法丰富和完善,综合素质又怎能提高?所以,如果教师的教法不改变,学生的学法就不可能改变,能够自主学习、探索、实践的高素质人才也就难以培养出来;其次,单一的传授式教学制约了优生跳跃性思维、顿悟、创新、想象能力等,这就从一个方面回答了钱学森先生“中国为什么不能培养出优秀科学家?”的警世追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从小学到高中,教师往往重视优生忽视差生,而备课、讲课又多以中等生的思维、接受能力为准,从而造成学困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并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以致学习问题越来越多,积重难返。而优等生则因为长期“吃不饱”,学习进程和思维方式受限,难以实现自我超越,难以培养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课程结构,才能让学困生转化,让中等生变优,让优生更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而棠湖中学创建的“三段教学”,就是这种“改变”的一种有效载体和成功范例。
通过实践“三段教学”,棠湖中学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彻底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的转变,搭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学习的平台,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共存、交流表达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成绩;“三段教学”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堂、喜欢学校班级生活,让学生不仅获取知识,更能掌握一套获取知识的方法。这一方法的掌握,对学生而言,不仅在高中阶段有用,到了大学也有用,进入社会之后更有用,因为社会需要的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呆子,而是具备学习能力、能与人合作分享、能交流表达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正是“三段教学”的目标和效益所在。可以说,棠湖中学“三段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培养棠湖中学的教育家
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只有当教育家是从课堂中生成的时候,这个时代的教育才是成熟的教育,这个国家的教育才有可能是充满智慧的教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今天教室里教师脸上是否有笑容,将决定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明天有没有笑声。为了国家和民族幸福的明天,棠湖中学希望每位教职工都成为幸福的老师,希望每位教职工都树立“成为教育家”的愿景,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探索,在教育中思考,在反思中提炼。
为此,棠湖中学成立了“棠湖中学教育家成长中心”,致力于培养棠中教育家——将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成为“思”、“行”、“果”合一的优秀教师。
同时,棠湖中学借助“三段教学”这一有效平台,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实践证明,“三段教学”提高了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近年来,棠湖中学教师付民等35人在“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棠湖中学教师撰写的课改研究论文获国家级一、二等奖共69篇,省级一、二等奖共85篇,成都市一、二等奖共245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96篇。在“双流县„2010质量效益年‟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棠中教师共获奖75项,名列全县第一(比高中第二名多54项)。其中,各项指标均居全县第一。在双流县首届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活动中,棠湖中学教师凭借扎实的基本知识、精湛的课堂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举夺得11个一等奖,遥遥领先,稳夺全县第一。
近几年来,校长熊伟不断收到各种邀请,有的是请他本人前去讲学的,有的是恳请到棠中来参观学习的。漫步棠中校园,随时都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在参观、交流、学习,人多的时候,校门口的“欢迎横幅”每天都要更换好几次。而吸引着全国同行纷至沓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段教学”。下面,我们就用几个侧面来展示棠湖中学的教学风采,感受“三段教学”的魅力……
教育行家一致称赞
在四川省高中新课改到来之前,棠湖中学抢先一步,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三格教育”和“三段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共存、交流表达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提高了办学质量,被中央教科所专家誉为“高中课改先锋”,被四川省教育厅定为“四川省高中课改样本校”和“四川省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学校”,对全省高中学校和教师进行示范和培训。年轻的棠湖中学借助新课改的东风,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2010年3月底,“全国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专题研讨会”在棠湖中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3个省、区的1000余名教育专家、高中学校校长及教师走进棠中开放的常态化的课堂,参与了体验式考察,感受了“三段教学”的魅力,并与熊校长及学校师生交流座谈,分享“三段教学”课改成果和《学与导》编研经验。大家一致认为,在高中新课改方面,棠湖中学已走在西部乃至全国的前列。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特别要求将棠湖中学的新课改样本进行全省推广。
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2010年,棠湖中学接待了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三段教学”的学校(团体)共380所2219人。2011年2月25日—6月13日,棠湖中学先后接待了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广元市教育局等35个考察团计652人到校参观学习。
兔年伊始,棠湖中学就迎来了重庆、广东、江苏三个省市的教育考察团:2011年2月25日,重庆市七中18位领导和教师到校参观“三段教学”;2月25日—3月5日,广东省崇雅中学(广东省第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24位行政干部和骨干教师在张校长带领下,到校深入学习一周;2月28日,江苏省徐州市第三批赴棠中教育教学考察团,由铜山区教育局李局长带领,21位中学校长到校交流;3月4日,重庆市凤鸣山中学周校长带领160名教师到校深入观摩“三段教学”,广安市武胜县教育局考察团一行11人到校交流;3月10日,广元市教育局、遂宁市二中实验学校、绵阳市外国语学校等三个考察团共计45人到校考察交流。此后,山东菏泽一中、重庆十一中、重庆垫江实验中学、川师大英语学院、成都三十八中、高新实验中学、都江堰中学、攀枝花米易中学、雅安七中、内江十中、重庆市字水中学、射洪县太和中学、阆中市东风中学、攀枝花市米易第一初级中学、宜宾市南溪一中、四川师大附中、重庆七中、重庆二十八中、重庆江津几江中学、剑阁县剑门关中学、成都三十八中、安岳实验中学、广元市实验中学、江西省新建二中等以及成都市域内众多学校纷纷来校参观交流。
棠湖中学的内涵发展与特色办学,得到了来访人员的高度肯定,他们一致认为到棠湖中学的参观交流是“震撼心灵、开阔视野、参与度高、收获量大”的学习过程。而这些参观交流活动,既让兄弟学校大有所获,也促进了棠湖中学各项工作的改进,为全面落实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棠湖中学“从优秀到卓越”的第二次飞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应邀讲学献课应接不暇
棠湖中学校长熊伟及部分教师先后应邀到河北、山东、江苏、广东、陕西、河南、湖北、北京、重庆、四川成都市、广元市、遂宁市、资阳市、雅安市、攀枝花市、西昌市、乐山市、阆中市、射洪县、安岳县等地做报告、献课70余次,得到相关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教科所、学校的高度好评。
2011年3月4日,熊伟校长应邀到西昌市普格县为全县校长以及全县中学教师做专题报告;3月25日—27日,应中国教育报刊社邀请,熊伟校长作为校长代表赴河南洛阳参加“第四届中国卓越校长峰会”,并作专题报告《素质教育与教育教学改革》;3月30日,熊伟校长及部分行政、教师应邀到广东惠州市做专题报告、献课;4月8日,熊伟校长及两位教师应广元市教育局特邀,参加“广元市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现场会”,做报告及献课; 4月13日—16日,应湖北省、河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邀请,受双流县教育局安排,熊伟校长赴河南南阳参加“鄂豫两省高中校长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改革应对与课堂教学创新专题研讨会”,并作专题报告《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4月15日—18日,应中国教育学会邀请,学导处廖勤生主任代表熊伟校长赴北京参加“2011年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并作专题发言;4月22—28日,熊伟校长应邀参加“第三十一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班新课程有效教学„多省联动,九学科高效课堂群英汇‟”,并作长达三个小时的专题报告《践行三段式教学模式,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4月23—26日,棠湖中学行政办熊波主任应邀参加“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第16届年会”,代表熊伟校长参加校长论坛,并做了题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专题报告。
棠中学子的心底呼唤
杨瀚(复旦大学法学院,高2010届18班学生,2010年高考双流县文科亚军)“三段教学”托起腾飞的梦想
上海的阳光总是来得太早,六点多钟便在窗台洒下,换来啁啾的鸟鸣。与同学走在往早餐进发的林荫道上,看到阳光在两旁高大的不知走过了多少个春秋的梧桐树上上下跳跃,突然想,即将20岁的母校里虽然没有这样笔直而参天的大树,但她有着独一无二的“三格教育”和“三段教学”,托起了每一个腾飞的梦想。
如果求知之路是漫长坎坷的,“三段教学”就是一场教学盛宴,知识不只是用手传递的火炬,更是用心绽放的烟花;如果求知之路是无边浩瀚的,“三段教学”就是一次飞翔演绎,课堂不再只是用目光拼凑的护航,更是用思维连接的翅膀。
一个个曾经沉默地顺着老师寻觅的足迹,进入幻化作自信的舞姿,从容地渴望下一次展示的时刻,欣喜地把握每一次绽放的快感。原来属于青春那份最深的倔强透过书本方可显出张力,洗涤出藏匿的自信。学习不正是褪去尘埃洗涤一点点塑造最美丽的过程吗?在学习这座围城里,“三段教学”让每一颗渴求知识的心都学会了飞扬。
黄丽娟(高2011届21班)“三段教学”让高三生活充实、快乐
选择棠中是幸运的。她给了我希望,给了我自信,给了我生命的激情。接受“三段教学”是幸福的。她让我的高三不再沉闷,不再无助,不再泪水飞扬。因为她,我的高三很快乐,很轻松,也很有收获。
“三段教学”让我学会了欣赏。有了欣赏的眼光,我发现学习变得很轻松。小组讨论中,我领悟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放开心情去学习,看天,天杰;看地,地灵;看人,人勤。有了这种心态,我就相信世界上不会有不亮的天、地球上不会有不通的路!同时,我也在欣赏别人中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现在,“三段教学”又给了我高三应有的状态——从容淡定。我不再担心有问题而无法解决,不再害怕考试,不再恐惧未来!我有坚定的信心,我能行!从从容容,平平静静,安心进考场!
王琼艺(高2011届20班)“三段教学”让我学会主动学习
唯有充分培养创造性思维,让我们主动掌握智慧之门的钥匙,才能让我们在解决疑难杂症时,触类旁通,左右逢源,不认死理,多多选择。
这种以老师少讲为辅,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兴趣。在学习探讨方面,总是意犹未尽,充满斗志。在学习中翻身为主,掌握主动权,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不仅如此,“三段教学”还让我们在这种纯净的环境中养成了耐心、自信、宽容、大度、不轻言放弃的良好品格。这种从量变到质变,促成飞跃的过程,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快乐。
我坚信,我们终会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成为卓尔不群的栋梁之材!
白桂桃(高2012届28班)“三段教学”让我变得自信
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都很胆小,极少与老师、同学交流,上课发言就更别说了。记得初三那一年,我就被老师点名抽答过两次。于是,本来就内向的我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进入棠湖中学后,我们接触到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三段教学”,我们的座位也由以前的排列式变成了小组围坐式。在小组内,我们每个人都会担任一门学科的学科长,并在这个学科课堂上组织小组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对于这种方式,刚开始我既觉得新鲜,又略感不习惯,因为我不喜欢与人交流。慢慢地,我习惯并且喜欢上了这种模式,因为在这个平台上,我得到了展示和锻炼。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活跃,变得自信了!高二上学期,我还担任了学校 社团的社长,当我的初中老师和同学得知我现在的情况时,都不相信我有如此之大的变化。
因此,我时常怀着无限的敬仰与钦佩,衷心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感谢“开放、求实、民主、创新”的棠湖中学,感谢“三段教学”这个平台!
罗枭(高2013届24班,中考双流县第23名,高一上期期末统考全县第2名)“三段教学”让我学会不断超越自我
进入棠湖中学的第一天,我们就知道了“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棠中口号。棠湖中学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正是凭着这种永不满足,永争第一的精神,才得以不断发展,不断创造奇迹,而这种精神,也被每一个棠中学子传承并发展。我想,这应该就是棠中学生(不管学业成绩属于哪个层次)能够在进入大学和工作后能够快速、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关于“三段教学”的好,我们都已经深深感受到——她教会我真正意义上的“预习”,教会我超前思考独立思考,教会我对知识进行网络式整理和记忆,教会我与同学交流合作,我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质的提升。同时,学校还安排了心理、礼仪、成长、特长等特色课程,既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又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我们比其他学校的同学能更正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能更早适应社会的发展。我想,这应该就是棠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一个具体体现吧。
因为有了“三段教学”,所有的棠中学子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自信的……他们在棠中这块优质的土壤上茁壮、健康地成长,演绎更加精彩的生命。
家校联动共聚合力
2010年6月19日,三千家长齐聚棠湖中学探讨高中课改。在“家长•校长互动交流”环节中,棠湖中学熊伟校长就“学校教学资源、教师素质、高中生如何学习”等家长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各位家长提出的“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如何理解„学生成才‟?如何帮助学生真正„成才‟?如何将新课改和谐地融入素质教育中?”等问题,熊伟详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家长、老师和社会对“学生成才”的评价方式和培养方式应该具有多样性,不能仅仅从文化考试成绩来简单论断,而应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入手,培养学生明确的目标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待人处事的态度和能力等。同时,应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接受式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从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2011年4月29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家长参与的“多元互动”体验式家长会在棠中召开。“多元互动”体验式家长会是棠湖中学的一项传统活动。此举是为了更好地践行新课改教育理念、展示棠湖中学“三段教学”和“三格教育”的风采,同时更好地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家校携手、共同培育孩子、引领孩子走向卓越的目的。
2011年6月25日上午,棠湖中学熊伟校长(熊校长女儿熊一璘是2006年双流县理科亚军,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大学毕业生”)将在学校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现代人才观”、“如何教育子女”、“如何与子女进行沟通”、“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指导子女学习”等话题。
第二篇:三段六步教学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工作计划
“三段六步”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了解、研究、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取得更大的成果,本学期我将继续在课堂教学上继续实施“三段六步”模式。
一、指导思想
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努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三段六步”的教学法,做到“两为主”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教学内容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方式,体现出自己学习的创造性,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也应该博采众长,广泛学习具有时代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追求自我教学个性,创造性地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最高水平。
三、具体安排
1、利用教学模式的构建来指导自己,使自己了解教学 模式的含义及其在教学 实践中的意义、作用,并学会用理论充实自己,探索适应时代特征、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模式。
2、加强自学环节的指导工作 课前认真布置预习作业,课堂上出示恰如其分的自学思考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注重导学释疑的准备工作。
认真备课,吃透教材以免应付不了突如其来的问题。
4、强化合作探究的训练。
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努力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第三篇:三段六步教学
一:“学-教-练”高效课堂基本结构——“三段” “学-教-练”高效课堂将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或一个完整学习材料,如语文一篇课文的完整学习)的学习流程原则上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但又有机联系的阶段”:自主学习·以学定教——教学相长·以教导学——当堂训练·巩固提升。
二、“学-教-练””高效课堂基本流程——“六步”
(一)精短导入:
“学-教-练”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一开课就要想方设法、三言两语、以情激情,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把学习的“境”创设出来,尽快调整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二)明确目标:
引入课题后即揭示学习目标,确保课堂教学每一步都围绕“学习目标”提出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确保每个学习步骤都围绕学习目标紧张、高效开展。对准“靶心”开火,离开目标谈何高效?
“有效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不清晰是当前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学-教-练”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厘清三维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能清楚地知道教学重点、难点究竟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并逐步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制定学习目标。
(三)自学·交流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教材或自学指导(并借助一个操练本)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发现并深入思考、讨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构建“愤悱”状态,为“后教”作准备。这样,“后教”时稍加点拨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自学。一切学习都应是自学。先学,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搞形式主义,而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老师简明扼要地出示目标或自学指导,明确学习内容、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方法指导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交流。学生独立学习后,视独学情况、时间进度,自动进入“一对一”对学,解决独学后尚存在的问题;小组长根据时间进度和对学情况,适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针对“对学”后还存在的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行间巡视,通过学生必要的板演与练习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初中学生已进入学习的“相对独立阶段”,不要老师教,学生一般能学会70%。学习的核心是自主,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
检测。采用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测、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四)教学·引领
“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超凡的效果。”
教什么?不是教师或学生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先学”后存在的共性的、预设的和生成的问题所进行的互动式的学习。这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提高,由个别上升到一般。教什么?“教”要解决学生不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好的问题。“学-教-练”高效课堂要求,凡是学生会了的坚决不再教,教师教的一定是学生在学的环节存在的问题。
怎么教?要坚持“兵教兵”优先原则,差生优先“教”原则。让学生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会,就要优先学生讲,优先学生教,优先学生展示,如果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会的学生可能教得不完善,方法不一定是最优的,教师可以加以补充归纳。学生帮学生解决的问题,学生记忆是最深的,这个环节既是培尖,又是补差。
教师的“教”必须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精当的点拨或通俗有效的解释。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了的不重复。“教”,一是讲学生不会的地方、讲学生模棱两可的地方、讲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讲学生自主学习时理解肤浅的地方、讲知识间的联系、挖掘知识的深度及拓展知识的宽度。二是“教”学生记忆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出规律,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从中慢慢悟出道理、掌握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就能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不要老师也能学了,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还要体现教的技巧——精讲妙点,讲到恰好处,点到要害处,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教”不是多余的而是必要的。
“教”,体现为更正、讨论、拓展,既是辅差,也是培尖。
(五)整理·反思
学生经过上述学习活动后,需要及时引导学生静心总结归纳、探索规律、反刍消化。对的小结方法,错的寻找问题,梳理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典型题例本。
(六)当堂训练
“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分数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当学生“明白”后,教师必须结合自学任务及时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一定要回扣目标,以书本练习为主,再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点、难点。经过45分钟的艰苦“折腾”,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往往是不得而知。当堂训练、科学检测、及时反馈、有效提升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教师根据检测的情况,或纠错,或弥补,或提升,或拓展,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素质的全面发展。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备课,就没有真正扎实的训练,就不可能有课堂的高效和学生的高分。
第四篇:北京立交桥-教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的:
一、体会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经济腾飞,给京华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激情。
二、通过与《中国石拱桥》比较阅读,理解记叙与说明等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所起的作用。
三、了解通讯的特点。教学难点:
区别记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教学重点:同难点。
教学方法:①与《中国石拱桥》进行比较阅读、分析、理解、把握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②利用课文插图或教学挂图进行欣赏分析,把握立交桥的特点。教学时数:二节。
第一节
要点: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一、二两部分。内容和步骤:
一、导言:陆地上有没有桥?有谁见过陆地桥,能说说陆地桥的模样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大家画出难写难懂的生字词。2.生字:
颤 窥 匝 悖 徜徉 苜蓿 椭 瞰 涵 浚 惬 塞 翌 迥 湍 妪
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共18段,可分为三部分。二(3—14),具体描绘京城大地的立交桥。三(15—18),赞美京华大地的立交桥。
三、范读课文。
四、研习新课。1.学习第一部分。
——①从亲身经历说起,有亲切感。②引起读者联想、比较。
③从水上桥写到陆地桥、陆上桥显得自然。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
(一)(3—4)叙写京城第一座立交桥。
(二)(5—8)叙述京城立交桥建造的速度和宏大的规模;
(三)(9—14)描绘四座立交桥的各自风格、特点。——提到桥名10座,详细描绘5座。(3)阅读10—13段,完成表格。桥名 使用比喻句 特点 建国门立交桥 西直门立交桥 三元桥 玉蜓桥(4)请同学欣赏课文前的彩色插图和文中插图,对照课文,说说它们分别是文中描述的哪座立交桥?
——引导学生欣赏立交桥的丰姿。
(5)集体朗读14段,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五、小结本课内容。
六、布置作业。1.整理生字、词。2.完成课后练习七。课后回顾:
第二节 要点:
学习第三部分,比较阅读,总结课文,布置作业。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造句练习。
二、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朗读。
集体朗读17、18段。
三、小结课文:
1.教师简述“通讯报道”的特点: ——通讯,也叫“通讯报道”,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事件的新闻体裁。通讯以叙为主,还可插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2.中心思想:
本文报道了北京立交桥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描述了立交桥的雄伟壮丽的风姿,热情赞颂了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4.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记叙的事情通俗易懂、清楚明白,离不开必要的说明和恰当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1.把《北京立交桥》改写成说明文。要求:
a.抓住立交桥的特征,注意详略; b.局部改写或全部改写; c.200—300字。2.课后练习八。
第五篇: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教学法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教学法是以多维互动为形式,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以问题为核心,以质疑和释疑为内容,探究方法和知识形成有机统一的教学法。经过初中思想政治课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来优化政治课教学,现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根据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基本归纳为互动质疑——释疑教学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三段指:课前质疑互动——课中质疑释疑互动——课后评价再疑互动。五步指:自学质疑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质疑互动,问题定向——探究问题,释疑互动——训练迁移互动,建构知识——评价再疑互动,拓展延伸。
互动质疑——释疑三段式教学这三个阶段是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即预习、学习、复习这三个阶段分别提出要求的,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实现这三个环节的互动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更密切的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思想指导和总体构思。
第一阶段:课前自学质疑互动。这种不仅对学生,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自学提出问题并记录在专用的问题本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质量越高,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能力越强,便于教师评价学生方式的多样性。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自学质疑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其次,这也要求教师要自觉质疑,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学习,考虑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去备学案,根据教学的条件及学生的实际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出现的问题。第三,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质疑情况和教师的自学质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师生的自学质疑互动,教师根据分析情况确定质疑的方向,即质疑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最后根据确定的方向来决定质疑情境的创设。因此课前质疑互动为下一阶段的质疑——释疑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第二阶段:课堂质疑释疑互动。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师生互动发现、解决问题的主要场所。这个阶段承接了前一阶段的互动结果,进一步实现互动。在前一阶段的结果即创设质疑情境中实现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及教学媒体互动。首先,学生感知情境生成问题后相互质疑,最后形成问题定向即形成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教师质疑起到引导和深化作用,帮助、引导学生问题定向,使课堂教学深入开展。师生与媒介互动起到问题定向的辅助作用。其次是释疑互动。承接课堂质疑定向,开展多形式的探究互动释疑,包括生生之间的自主及合作探究互动,使学生个体及群体都能发挥释疑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发挥释疑的点拔和引导作用,媒介继续发挥辅助作用,实现师生及媒介的多向互动,最终形成结论。第三、训练迁移的质疑——释疑互动。这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是对学生前一环节质疑释疑效果的充分检测和深化,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间的质疑、释疑,教师只是再深化,再引导和点拔,让学生构建知识。
第三阶段:课后评价,再疑互动。这是对前两阶段的总结及深化拓展。学生对全课教学进行回归评价,在专用的评价本上进行一些基本的评价: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同学们学得怎样,老师教得怎样,哪些还不懂:还有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等。这是对前两阶段的再反省和再疑。教师进行分析后可把握教学下一阶段的方向,也便于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合作交流精神,因此这一阶段的互动达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去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问题意识。
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教学的三段模式是对教学过程的总体构思和指导思想,在研究中我们又归纳了实现该模式的具体步骤即“五步教学”。这五步教学属于三段教学之内,是对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主要有:
第一步:自学质疑互动,创设问题情境。
①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及相关资料自学自疑,通过思考,提出问题,记录在质疑本上。
②教师阅读教材及参考资料等,从学习者的角度提出系列问题,备学案和问题教案。
③教师分析自己和学生的自学质疑情况,对质疑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析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关程度,综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结构确定质疑释疑的重点、难点。教师修改学案,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问题情境的设定,即师生预习自疑互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第二步:质疑互动,问题定向。
①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景中自学质疑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生成问题。②生生相互质疑、释疑,对于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形成有价值,值得探讨的问题即问题定向。教师质疑释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质疑释疑,是对学生质疑释疑的补充,起到点拨、引导作用,使主题深化,引导问题定向。
第三步:问题探究,释疑互动。
师生在确定了探究问题之后,采用多种形式互动探究释疑,可全班、大组、小组、个人或几者相结合探究问题,生生互动共同学习、研究,相互交流、辩论,发表见解。教师释疑点拔、引导,实现生生、师生互动释疑。最后归纳总结,求同存异。①学生释疑。对师生的质疑由学生释疑,学生对释疑进行评价与反评价,形成生生互动释疑探究问题。
②教师释疑。教师对于学生难于解决的问题要进行释疑,这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但教师的释疑重在点拔、引导。
③师与生、生与生在互动过程中共同探究,组内与组外、个人与小组释疑结合,推动课堂进入高潮,形成师生共同探求、讨论、辨论的局面。
第四步:训练迁移互动,建构知识。
这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和运用能力的再煅炼。教师创设情境,实现师生及教学媒介的互动质疑——释疑,共同发现、解决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的训练和迁移,最终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的有机整体。
第五步:评价再疑互动,拓展延伸。这是对前几步学习的评价与反思。学生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既包括对教师教、学生学的评价,也包括师生共同活动的评价。既包括优点,也指出缺点,还有对教学的再问再疑。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实现评价再疑互动,一方面反思评价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探讨,给师生都留下拓展空间,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总之,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仅是互动质疑——释疑教学的基本模式,还有许多值得丰富和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