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贫困农村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贫困农村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方案
古蔺县石宝镇小学数学课题组
杨永达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态教育,近几年更为兴盛。内容涉及教育的宏观和微观研究,大家都忽视了生态学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是否合适。而对于学校来说,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对生态课堂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能提供直观和可靠的支持。
2.国内研究现状
叶澜教授指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是生命体。教育要把个体精神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课程改革也强调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幸福成长。
在国内外随着生态教育的深入,中小学生态教育研究也有了一些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在教育内容上美、英等国注重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培养他们学习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保护的技能。
②在教育方式上重视调查研究,加强校内外结合,倡导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组织各种保护环境的活动。
③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式学习等自主的学习方式。
3.研究价值
①可以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不仅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提供一种范例,还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一种推动。
②有利于拓展和丰富教学理论研究,为小学生态课堂的构建提供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它将在贫困农村小学中紧密结合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知识、情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强调师、生、环境等要素之间的亲和性、融洽性、创造性、自主性、生态有机性,并使之受到农村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最大限度重视强化。
二、课题的界定
贫困农村小学是指离城市比较远的小学,学生家长少数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大部分是农民,留守学生居多、学校师资、校舍等条件相对比较薄弱。
农村小学生态课堂是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和原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的我能行等成功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催生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农村小学生态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有效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育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题对贫困农村小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借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以所形成的教学系统为中轴以师生个体发展为主线,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小学教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优化教学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课堂教学的平衡、协同、和谐、高效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理论依据和假设
1.理论依据
①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本课题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把关注教学生态关注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重点以期通过对中小学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教学史中曾经有发达的“自然之教”的传统这个传统缘自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尔后由孟子、柳宗元、陆九渊、王阳明、龚自珍等发扬光大。孟子以“揠苗助长”影射“人为之教”的弊病柳宗元主张教育要“顺天致性”龚自珍则对“病梅”之举大加挞伐。“自然之教”的传统使教育尽可能地关照儿童本身使儿童自然而然地、主动的发展。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增添了亮色。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原则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他强调说“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主张。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创立“儿童中心说”主张教育应符合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自然主义教育,教育部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的观点在课程改革中再次得到重申足见其影响深远。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本课题研究具有理论引领的作用。
③教育
生态学研究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一词并列专章进行讨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态潮”现象有增无减近几年更为兴盛学术界已出版关于教育生态的多部专著多篇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论文公开发表。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教育生态学以其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的研究具有开拓领域、启迪思维的积极作用。
2.理论假设
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学环节之间具有“整体关联性”各教育生态因子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生态化教学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着眼于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和生活性。教学中主体因子的正向变化影响着教学环节和过程的优化反之教学中主体因子的逆向变化影响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如果能够构建起生态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生态教学促进师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无疑是一种贡献而这种探索与研究是具有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的。
四、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生态课堂”的思想和实践落实到常态的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关注生命价值、以人为本的富有生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平衡、能动发展的“生态课堂”。通过“生态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全面提升教师教学专业素养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具体目标
①树立生态教学意识初步形成一套实用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②探索实施生态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有效策略优化生态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③通过实践研究形成生态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五、研究内容
1.探索农村小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部立项研究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中探索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原动力建构自主、自学、自由的课堂凸现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抓住预习指导、情境创设、目标导向、交流展示、反馈拓展等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2.探索实施生态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抓住转变教学方式这一核心问题在吸收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借鉴、发展、创新,针对学校教学的实际优化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为核心目标加强学习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习得水平和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
3.探索生态课堂教学评价
抓住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实施多元的有效教学评价形成生态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完善相关评价办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保证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实效性从而实现教学的优质、均衡。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课堂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数据分析法。
1.课堂观察法
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料进行研究。
2.文献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有关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找到理论根据丰富理性认识提高研究质量。
3.经验总结法
我们将对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概括和组合从而获得比较深刻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侧重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必须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5.数据分析法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分析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其因果关系。
七、研究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将坚持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聚焦学校课堂教学现场重点研究生态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的具体策略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突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度教育部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子课题
2.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从发展的角度观察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重要目标。在新的理念与传统教育经典之间理清源流寻求融合谋求发展。
3.本课题研究注重传统、借鉴基础上的创新在学习、吸收、消化传统教育经典中寻找创新点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力求做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新。能够推广运用在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八、研究思路
我校以6个教学班为研究对象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立足教学的实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在行动中研究,针对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活动,探索改进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教学效益。
技术路线
调查研究——提出假设——文献检索——制定方案——实施研究——验证分析——改进完善——推广运用。
九、研究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三年时间完成分为研究准备阶段、前期研究阶段、中期研究阶段和后期总结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
①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② 开题论证商讨具体实施计划 ③ 选拔富有创新精神意识与创新教学技能的教师组成课题组 ④ 课题成员进行培训:
前期研究阶段:2014年3月—2010年6月
调查研究形成前期调查报告设计课题方案落实到人运用操作按计划组织实施并收集资料落实研究任务边研究边改进。
中期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2月
中期调研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结果调整和完善课题设计形成中期研究报告进一步修订方案、改进方法、策略提高研究实效总结阶段性成果。后期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月
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汇编研究成果集和优秀教案实录刻录课题研究资料光盘全面检测评估研究效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鉴定工作。
十、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
首先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具有本科或专科学历有研究课题的文化底蕴。
其次参与研究人员都具有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奉献精神。
第三都有课题研究的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
杨永达:本科学历,现担石宝小学校长农村小学主体四环节教学研究获得泸州市教育科研二等奖一次,主研课题《农村小学国防教育实践研究》获得泸州市委市政府第五届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曾被评为古蔺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近两年中有5篇文章在市县级刊物发表近10多篇文章。
王兴万:男、本科学历,石宝小学分管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副校长,先后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古蔺县首届小学数学名师、泸州市第二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执教优质课竞赛多次获县级一等奖,市级一二等奖。撰写论文多次获县级和国家级奖励。
陈旭:男,本科学历,石宝小学德育主任,小学数学教师,2004年8月参加工作。曾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聘为“学科带头人”,被镇政府评委“先进教师”,多次参加过校、镇、县级学科教学展评活动并获奖。潜心专研,汲取养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丁名铭:女、专科学历,小学数学教师,2011年参加工作。多次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教学竞赛,分别在数学组获得一等奖、在科学组获得二等奖,在片区组织的文章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朱敏叶:女、本科学历、小学数学教师2012年参加工作。工作至今她曾多次承担校级、片级公开课任务并分别获二、三等奖。多次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多次参加学校、镇上、县上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活动。2013年被评为石宝辅导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所任教的班级数学学科期末检测获得石宝镇第二名。同时能潜心阅读教育教学论著以及文史类书籍汲取营养。
2.理论保障
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学校完善学习和培训制度研究人员有外出学习、培训的优先权并为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购买有关生态课堂的理论专著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范国睿的《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吴鼎福的《教育生态学》、忠山小学《读练式自主课堂研究》等从而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丰富理论素养提高科研水平推进课题研究的有序、有效进行。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制度如科研奖励制度、科研队伍建设制度、教师定期科研培训制度等为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4.经费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每年提供专项经费8万元用于教师奖励、教师外出学习、延请专家来校指导、出版专著等等不包括硬件添置。同时学校也决定设立专项科研经费5万元来激励课题研究中表现优秀的教师。
十一、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1.论文教师撰写的生态课堂教学案例数学反思经验总结等。
2.光盘各学科生态课堂的典型研究课例、成果汇报课、现场观摩课等。
3.报告该课题的中期报告、结题报 4.专著汇集优秀的论文、案例、报告 形成较系统的系统成书以便于汇报推广。
第二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抚宁县茶棚学区后白塔小学 冯春华
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核心工程。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改变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探讨的问题。目前在城市小学中此项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师们纷纷开动脑筋,为丰富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出谋献策。而农村小学中对此课题感兴趣者还是寥寥之数。纵观当今农村小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更重视的是教师的经验和资历,而老教师更愿意沿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就会导致课堂中出现以教师讲述为主,启发少,师生间多元交流互动少的现象;更多地重视知识多而不重视讲解规律,对学习方法的讲解就更少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而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学生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而表达的机会少;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而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授课方式单一,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授课主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地,而不会过多地考虑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缺乏对学生积极性地调动,很难让学生精力高度集中于教师的导向上。教师讲得累,而学生思维跟上跟不上,主观上跟不跟,教师不了解,实际上也主导不了,全凭学生自觉。课堂的课题目标和课时目标不明确或不能够完成。
二、教学思想落后,课堂气氛沉闷。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学思想落后的现象。教学设计时多数以学生的“学会”为主,对学生的“会学”考虑得少,授课缺乏开放性,缺乏知识的联系与编织,不能形成一个宽广的知识网络;学科知识封闭,照本宣科的多,缺乏发散思维和灵活的应用。此外,大多数的教师授课缺乏艺术性,缺乏热情和激情,精神不振,语调平淡,体语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思维难以紧张运行,学习效率低下。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比较少。
虽然在我们的课堂上提倡现代化教学,学校也配备了一些现代化教学的工具,但我们当前的课堂依然是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一张嘴,一群孩子为主。许多教师只在公开教学中使用,平时的常态课很少使用甚至不用。平时只偶尔用用录音机,幻灯片的使用都非常少。至于使用多媒体教室、应用比较现代教学手段的更是寥若晨星。虽然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多样的,但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不到良好的运用是事实。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必须要会用,而且要能经常使用并运用自如。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及各种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具体地讲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掌握知识技能服务的,因此要有机、有序、有度地运用。
因此,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当务之急,运用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是改革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比较实际和有效的途径。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呢?笔者认为从大方向上说首先要优化备课环节,提高课堂预设的针对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使教师们能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更深刻理解、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效进行课堂预设,在此过程中要尽力避免教师的备课格式化、程式化,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佳的方案是做到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相结合,以独立备课为主;格式化备课与个性化备课相结合,以个性化备课为宜;常态化备课与研究性备课相结合,以研究性备课为重。要强调备课的针对性、指导性、预设性,充分发挥备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作用。
其次,为了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考核地组织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把它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有效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要强化教师技能训练,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能力。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清概念讲明原理,使复杂的方法简单化等等,都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技艺。不仅要对新进教师加强教学技能训练,还要对有多年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新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训练。
从细节上来看,我们可以采用自学—实践—讨论—练习四个步骤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自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获得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系统工程认识,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在这一环节中,要求教师必须在学生自学前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包括阅读范围、重点、阅读中思考的问题和应完成的任务。在学生自学教材过成中,教师一定要作具体的指导,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解答。
实践: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多种方式的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尽早熟悉实践智能,提高分析、认识教材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的环节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各种形式的实活动中不仅段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讨论:既师生共同讨论,生生讨论。目的在于深刻领会教材,牢固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教育教学实践。讨论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师生对实践环节进行分析,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加深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教师对小学的教材要进行比较系统地概括总结,然后提出思考的问题,促进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练习:即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练习,一方面检察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及时反馈信息,弥补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学习,并提出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的形式主要有口头答问,课外作业,课堂实践等。
“自学-实践-讨论-练习”这一教学模式,既循环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人类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又能教好地突出教学特点,实践性,示范性都很强。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地转变课堂教学机制,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定位理念,才能使课堂教学呈现一个新局面,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还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生态课堂的教学流程可以在一课时完成,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用几节课来完成。例如对一些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组成一个“领受—领悟—提升”的教学过程。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按“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一)领受
领受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要适合儿童当前心理年龄的最新特点。学习任务要相对确定,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
(二)领悟
领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
(三)提升
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生命的拓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我们在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无法预知的令人心灵震撼的场面,这就是生态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第四篇:浅谈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三六”模式。“三”指:课前“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课中“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课后“反思升华拓展问题”。“三”指教师对课堂的学情检查,第一次在自主学习时,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二次在交流展示时,查学生合作学习,第三次在巩固测评时,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六”指六个环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精讲点拨、拓展提升、巩固测评。
在几年的课改实验中,我深深地思考,对每一个流程、环节概括如下:
明确目标:
方式: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讲出来或写出来。
内容: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要培养的能力以及情感目标等。
要求:简单、直白,人人知晓。
自主学习:
做法:文科可以在课堂上用3-5分钟完成,理科则安排在家中先期完成。
目的:主要解决本堂课必须要用到的基本知识,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同时让学生暴露课前遇到的疑难问题。
要求: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则可以利用小组间互学、帮学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不宜过多。必须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做出要求。
交流展示:
做法:交流展示环节是建立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平台。
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口齿清楚、体态自然、条理清楚、表述完整。
方式:小组代表式、固定号码式、自由式等。有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
聆听要求:学生发言后,由发言组组长任意指名一学生复述刚才学生所说内容。并给予评价。
精讲点拨:
做法:针对学生展示的情况,教师做出点评。或对学生存在的疑问做出明确的答复。或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
要求:简练、明白、快捷。精讲点拨时,教师主要讲易错点、易混点、难点。
拓展提升:
作用:是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宽或延伸。此环节起到启下作用。
要求:选题时,要求体现对本堂课知识的应用或综合运用。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以致用。
巩固测评:
做法:对本节课知识点、能力、情感目标要求等做出当堂检测。
要求:题目必须分层次、有梯度。一般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思考题三类较好。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当堂给予评价。
专家们,老师们,在课改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流程。我们要在有流程的基础上磨砺自己,然后过渡到没有固定流程,这样,课改才会适合每一个老师个人,个人才会有特色,学科才会有特点,学校课改才会有起色。因此,以上“六个流程”可以根据学科或课型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可交替、可反复。
教无定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适合学生的办法就是好办法,希望我的点滴体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激起老师们灵感,来谱写课改的壮丽篇章吧!
第五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
●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尊重、唤醒、激励生命 生态课堂的追求:有序、有情、有效、有趣
生态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学生感兴趣的,想知道的,想做的,都可以在生态课堂里畅所欲言,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解决。●生态课堂的特点:
1.民主平等。这包括生生平等,师生平等 2.自然和谐
3.自主与合作。生态课堂并不是传统课堂的满堂灌,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方案。做到先交后学,能学不教,以学促教。4.探究与生成 5.开放与选择
6.多元的评价方式与个性发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树立信心,勇于表现自己。●如何构建生态课堂 1.改变观念
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培训、专题会议和学习理念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涵养,提高教师对生态课堂理念的认识。2.转变教案的设计思路
教案设计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传统的教案设计基本依据课本从头讲到尾,贯穿始终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参与的练习较少。生态课堂强调学生全程参与课堂学习,决不能把学生排除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同时了解学情,认知备课,设计学案。让学案、探究、谈论等活动贯穿始终,学生全程参与。3.改革教学评价标准,改变课堂教学行为
4.建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构建小组文化、帮扶模式 5.设定缓冲期,允许教师适当介入、适应。
6.适当改变教学时间的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