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理性思考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3:3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理性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理性思考》。

第一篇:对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理性思考

对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理性思考

[内容摘要]“情境创设”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正确把握“情境创设”的真谛,出现了一些为情境而情境的形式化现象。本文以一线教师的视角,对当前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一、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准确把握数学生活化;

二、情境创设要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探究欲望之火;

三、情境创设应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四、情境创设应具有实用性,切勿滥用多媒体。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境创设 理性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毋庸置疑,“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显然,新课程理念是以人为本,赋予了课堂情境更丰富的内容,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里所指的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指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然而,在实际中,有些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真谛未必了然于胸,部分教师只为创设情境而创设。这种教学情境在一定程度上非但不能促进教学,还很可能成为分散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弱化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过滥、过度、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数学课堂。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应理性地对待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切忌为情境而情境。现结合自己教学工作的实际,对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一些理性的思考。

一、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准确把握数学生活化

特级教师徐斌说“生活化情境应是有选择的,就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因此,我们要明确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数学课上生活情境的创设,其终极目的必须是为教学数学知识服务。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让生活情境的创设为教学目标服务,才能创造出水乳交融的效果。

不难发现,许多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让数学课摇身变成了游戏课堂。游乐场、动物园等游戏活动充斥着数学课堂,而且以“生活味”、“游戏味”、“活动味”取代了数学教学应具有的“数学味”。结果使数学课堂失去了数学的原本特点和其内在的数学魅力,成为形式丰富、思维肤浅的课堂。我们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数学。但是,学生必须能被我们带出来。我们让学生处身于生活情境的目的,不止是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还要让学生能更快乐地学好数学知识。如果我们课堂的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是无效的。

如有位教师执教《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双休日你们喜欢干些什么?(看书、画画、看动画片„„)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特别喜欢看机器猫、蜡笔小新等。谁来说说你喜欢看哪些动画片?(黑猫警长、蓝帽淘气三千„„)今天老师请大家欣赏“小兔当家”的动画片。欣赏后问:看完动画片后,你想到了什么?(„„买东西要付钱)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你们知道钱又叫什么?(引出认识人民币)这位老师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是多余而繁琐。我们看到,许多时候,我们 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让数学学习生活化,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进行着机械的师问生答的形式,并没有在数学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相反,先前活泼有趣的动画画面使学生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反而很可能成为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可谓“得不偿失”。再者课堂上的时间十分宝贵,教学情境的选择就必须简洁而具有针对性。因此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

又如“循环小数”这一课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今天是星期几?(生答:星期四)那再过七天是星期几?你是怎样发现的?(引导学生说一说)那再过七天呢?„„(引导学生感知:一个星期的七天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接着投影出示一列有一定排列规律的动物图。师问:第八只动物是什么?第十只呢?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感知:动物的排列也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接着教师向学生说明:像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循环。你还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循环现象?(学生举例)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像这样有趣的循环现象,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小数,叫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能够分散难点,教师创设了“导入”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形象的动物图中,充分感知了什么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为后面导出概念做准备,这样的情境才是有针对性的。

在教学中,面对生活情境创设的利与弊,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正确把握数学生活化。当然,打铁先得自身硬。我们这些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力争做到用冷静的头脑、高超的教学技能,来真正创设一个水乳交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有效的、具有数学味的生活情境中快乐的学习。

二、情境创设要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探究欲望之火

“思起于问,源于疑”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情境创设”不仅限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成为点燃学生心中的探索欲望之火,应是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一种内在需求。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精心设计认知冲突,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兴奋点,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请四人小组合作,选用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学生操作:选用橡皮、大小回形针、硬币等量出“扶手”的长度)。然后让学生汇报,得出数量不同的多种结果。接着,教师提出疑问:同样长的扶手,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学生很快想到,是因为选用的测量工具有长短,所以结果不同。教师紧接着质疑: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尺子)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入认识厘米的教学。在这个引入阶段,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充分利用手头的教学资源,将大小回形针、橡皮、硬币等作为测量标准,指导学生去量扶手的长,得出数量不同的多种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迸发出需要继续学习新知的一种心理渴望与需求,充分体验到需要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真正从本质上刺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经络,进入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境界。

情境不是一种“装饰”,也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发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思考的动力源泉。

三、情境创设应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有一句话把这个道理讲的很清楚:数学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学习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但是怎样出发,生活经验怎么能拿到数学课程里面来呢?这其中创设情境发挥了大作用。一方面,情境是从生活中来的;另一方面,由情境引出数学知识以后,还要用到生活中去。实际生活与数学的联系,通过创设情境来沟通。情境里边有数学,从情境得到的数学,马上又用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具体问题,用情境引导学生在用的过程中去学数学,把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绑在一起。

例如:《认识人民币》一课,在学生对人民币有了较深的认识后,我为他们创设文具店购物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由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服务员,用学具(人民币)按物品标价付钱给服务员,服务员按价收钱,并负责找钱,其余同学评价他们的交易是否正确。这样,用模拟的生活体验提高了学生对人民币的应用能力,巩固了知识。这就是从生活中让学生提炼数学知识,然后在生活情景的实践中巩固所学,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四、情境创设应具有实用性,切勿滥用多媒体

有资料显示,现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数学课堂教学都创设了情境,而一些展示课,公开课更是百分之百地创设了情境,用上了多媒体。毫无疑问这是进步。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是不是每节课都必须创设情境,是不是不创设情境的课堂就不能体现课改理念?而一些精心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又是不是都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呢? 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这些都是情境创设表面化、形式化带来的弊端。其实教师的语言、实物操作、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例如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行的周长”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教师首先贴出剪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五角星、月牙形、台阶形、树叶形等的各种图形。请学生挑选一种喜欢的图形,指名说说它的周长是指哪部分。接着把它取下分发给八个四人小组,让小组成员在实践操作及合作交流中探究周长的含义。通过各组汇报各种图形的周长意义,最后教师总结出“周长就是围成一个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概念。这样,学生通过看图形、挑自己喜欢的图形猜想周长的含义,实践操作 指指周长是哪部分的长度等数学活动,具体形象地感知并理解了周长的含义。这样通过实践操作来创设的情境远比多媒体情境来得真实。

综上所诉,面对情境创设,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3)《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4)《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5)《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类别:小学教学论文 科别:数学

题目: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作者姓名:谭凡星 联系电话:所在单位:阳东县雅韶镇溪平小学

***

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情境教学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金鱼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金鱼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度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可课件展示角的大小变化过程),你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认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又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号等,长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我们老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思想,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就不要为了创设情境面随意杜撰出来,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老师设计一个这样的动画情境:几只小动物进行跑步竞赛,结果是小猫跑第一,小鸭跑第二,小狗跑第三,小鸡跑第四。许多学生对比赛结果有意见,认为应该是小狗跑得最快。虽然这些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这几个方面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其实,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教学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参考书目:

《小学数学教学》2007年第5期

第三篇: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与问题情境教学

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氛围,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最终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进行探究:

一、教学情境的几种形式 1.导趣引思,创设引入新课情境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2.设问导疑,创设探究新知情境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案例2】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可以画出几个?

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

问题一提出,我发现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参与,很努力地画着,当他们画出了两个、三个⊙C时,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而那些尖子生同样有着他们体验的快乐,当他们把画出的第五个、第六个⊙C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时,脸上写满了自豪和自信。3.联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桂林两大购物中心微笑堂和百货大楼为迎接五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微笑堂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百货大楼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

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4.以人为本,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案例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对于此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从而得k≤0.5。对于这样的解答,教师本来准备这样评价:你把k≠0这个条件漏了,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但这样的评价显然缺少鼓励与启发,于是改为如下的评价: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当k≤0.5时,能否k=0,为什么?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份,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5.画龙点睛,创设课堂小结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案例5】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课堂小结只有两句话。即“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只须寥寥数语,就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①创设的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②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

③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④情境创设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⑤创设情境的内容要科学,难易要适度,时机要恰当;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思维清晰;要考虑多样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

三、结合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由于年纪普遍不大,因此他们对一些故事都非常感兴趣。为了打破数学课堂过于沉闷的氛围,我们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

例如,我在执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原始森林里,有两只小松鼠在玩耍,玩着玩着它们发现了一棵结了很多松子的大松树,看到此种情况,两只松鼠快速的爬上了大松树。其中的一只松鼠先爬了4米,然后爬了3米终于摘到了很多松子;而另外一只松鼠先爬了5米,但是不小心又失足滑下了1.6米,结果晚了一步。”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看到这种情况,我适时的抛出问题:“请大家算下这两只松鼠各爬了多少米,另外一只松鼠还要爬多高才能够到松子?”问题抛出之后,学生纷纷计算起来,得出了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也逐步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之一,只要运用的合理就可以创设出高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是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例如,我在执教“轴对称图形”这个数学概念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一数学概念,我创设了下面这样一个情境:“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请问同学们都会剪纸吗?”同学们有的表示会,有的表示不会。然后我出示了一段民间艺人剪纸的视频,学生看的都非常入神,纷纷对这些民间艺人的剪纸手艺表示惊叹。精美的蝴蝶、红双喜在艺人的手底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得不让人佩服。看到学生如此的羡慕,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艺人所剪出的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回答道:“这些剪纸都是对称的!”通过这名学生的回答,大家纷纷表示确实都是这样的。于是我顺势说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进行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从上述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确实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五、结合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要把握住重点,不能在任何地方都创设问题情境,即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上创设情境。这样可以避免创设问题情境时所产生的盲目性。重点问题事实上就是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好在重点问题处创设问题情境呢?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问题,我创设了下面这个问题情境:假如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呢?李丽同学回答:“由于已知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0,于是可以得出=4-4(k-1)≥0,由此解得k≤2”。李丽同学回答完之后,王刚则补充道:“此时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k≠1,要不然这个过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正确答案应该是k≤2且k≠1”。接下来,我又将原题目改成:假如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同学朱颜回答说:“一样!”沙娟同学则回答说:“ k=1时,方程有解,解是x=。所以k≤2。”

在同学们的一片质疑和讨论当中,他们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不仅完善了本题的解法,同时也培养了全体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完成了本题的解法之后,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也可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它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结合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结合角色表演创设问题情境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希望本文可以对初中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有所启发,引导更多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来,不断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教学

《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刘明霞

新课改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针对新课改理念,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自身的特点,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验证和掌握等一系列行为。而这些行为正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同时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设疑,使学习者表现出愉快的心理不和谐状态,并且为解决这种不和谐迸发出潜能,进一步及时顺利地将学习引入到问题之中。在新课改中,为了实现初中生物教学向初中生物教育的转变,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外,更应注重初中生物情境的创设。过去有人曾提出,创设情境是为引入新课而服务的,其实,创设情境不只是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它是为课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服务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常可以创设以下六种情境。

一、创设实验情境

新的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包括实验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做成一个实验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心情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教材中把各个实验分散在课本中,将实验和知识内容更加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了实验和知识是不可分割的感觉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重要要求,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绝不是自由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科任教师应与实验员共同进行实验创设,做到以下四个步骤:⑴分析实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提出注意事项,以示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⑵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项目加以系统化逻辑性阐述,以示实验的严密性;⑶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从“扶”到“放”的工作,“扶”要扶得正,“放”才能放得开。实验条件有限的学校应从“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分配上进行合理安排,还可以通过播放实验录像或视频,创设理想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迅速实现从“依赖”到“自主”的实验认知,从而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动手操作;⑷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讲究“三多”,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多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初中生物问题,验证初中生物规律,因此,初中生物问题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有程序,问题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疑问句”,也可以是一项任务或目标的陈述,更可以是一种情境的创设。

结合现实生活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初中生物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在用问题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在设置问题时,应力求新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⑵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使每一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⑷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学生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启发,去诱导。

三、创设简笔画情境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使用简笔画不仅能形象地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还能使教学的过程“活”起来,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创设简笔画情境,有以下四个特点:⑴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⑵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⑶简笔画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⑷简笔画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四、创设故事情境

布鲁纳在《论意义行为》中告诉我们:“逻辑假设在置于正在进行的故事之中时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故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故事。我们的生活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精彩;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意义。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通过曲折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课堂中介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消除差生对初中生物的恐惧感,增强初中生物的趣味性。

其实在故事的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哲理,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挖掘、去探究。在用故事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⑴故事中要隐含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初中生物知识,讲故事是手段,引导、挖掘故事中的初中生物知识,提出初中生物问题,解决初中生物问题,探究初中生物规律是目的。⑵故事要短小情悍,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⑶讲故事的过程中遇到有关初中生物内容时,要放慢速度,加强语气,引起学生注意,便于学生回答后面问题。

五、创设生活情境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

初中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我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常用四个步骤:①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②与学生交流、讨论相关的生活经验;③验证生活经验;④小结生活经验并指导生活。

用生活实际创设的初中生物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初中生物现象,还包括与初中生物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

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加入音乐,颜色,图片等多种因素,结合以上五种情境的创设,共同构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初中生物情境,抑或是说,多媒体是以上五种情境创设的最佳技术支持。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更能激起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活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拓展了教学空间,给单调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注入了活力,演示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篇:创设课堂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创设课堂情境 优化教学效果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它强调教学贵在引导,重在点拔,妙在开窍。它的引导是引之以情,导之以性;它的点拔是点起学生情感的火花,进而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它的开窍是开在认识加深和情感的升华上。创设情境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科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从“要我学”变“我要学”。

[关键词] 科学 创设情境 教学效果 激发兴趣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科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科学活动。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创设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目前教材的改革正在进行中,需要教师建设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出适合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情境。本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从六个方面谈科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1.源于生活 真切体验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或物引入课堂,可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在教学时尽量创设一些接近学生生活又直观的材料,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降低学习难度。

如在教学“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时,我就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补钙”来组织教材,通过对各种保健品广告的讨论自然引入新课教学,然后给出葡萄糖酸钙的化学式,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和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给出具体实例,要求学生提出补钙的具体方案。利用补钙知识将“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重新组织教材,在轻松的讨论中完成了计算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故事引入 提高兴趣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科学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创设情境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身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

如我在教学《二氧化碳》时就用故事“波曼尔与屠狗洞”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我在课前结合课件用生动的语言讲解“波曼尔与屠狗洞”后,出示了一组思考题:

(1)“屠狗洞”为什么屠狗不屠人?

(2)你认为可用什么方法从洞中取出一瓶洞内空气样品?(3)你能用哪些方法检验出洞内的“屠狗妖”就是二氧化碳气体?(4)你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这种气体?

(5)你认为进行地下溶洞探险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学生根据思考题自学课本然后讨论、实验,积极性空前高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课堂游戏 新鲜刺激

游戏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课上适当采用一些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科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或巩固科学知识。

在教学“大气压强”,我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参与“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游戏中,我出示两个半球,让学生观察后合成一个球,请一位女同学来把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我请学生先猜测“如果将球内的空气抽出来,大家认为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学生七嘴八舌各说各的理。于是我请一位力气大的男同学用抽气机将球内空气抽出,再让刚才的女同学拉,拉不开。再在全班挑出力气最大的两位男同学来拔河,还是拉不开。在游戏过程中,拔河的同学全力以赴,其它同学呐喊加油,大家都兴奋异常,让学生足足过了一把“马德堡半球”的瘾,体会到大气压强存在的确切性。

在教学“条件反射”时,我请班级“最勇敢的学生”与我一道做游戏,让学生把手向前举起闭眼迎面向我走来,我则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图钉的尖端小心的迎向学生的手掌(适可而止、保障安全),学生当然立刻将手缩回;然后让学生再来一次,学生就变得小心翼翼了。接着进入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学习,参与游戏的学生记忆深刻,充当观众的学生兴奋,效果非常好。4.科学实验 手脑并用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喜爱。用实验创设情境,科学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

例如,在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先演示一个“喷泉”实验,即把一个带有玻璃管的瓶塞塞到装有少量冷水的烧瓶口上,玻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 2

热水浇烧瓶,烧瓶内的冷水便会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教学“压强与气体流速的关系”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张纸,现在中间吹气;再给学生准备一支蜡烛和一支吸管,点燃蜡烛后用吸管向火焰的一侧吹气,观察纸的运动和火焰的变化,学生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后都很兴奋,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被迅速激发出来,揭开谜底的欲望相当强烈,自然水到渠成,无需教师多说,让学生自己到书本中找答案就是了。5.巧用新闻 丰富资源

每天,我们都可以从各种媒体上得到有关许多与科学相关的信息,平时加以收集,作为教育的素材,尤其对于创设教学情境来说,肯定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更主要得还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只要做个教学的有心人,手中也只要有一份报纸,平时及时做好剪报,定期加以整理,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如笔者在三个月内就收集到如《亚洲最大跨径开启大桥温州瓯南大桥开始升降》(做功),《我国环境恶化趋势未有效遏制》(环境),《山西火锅店因液化气泄漏爆炸》(燃烧与爆炸),《英国大旱缺水急疯了,打算到北极拖座冰山回来》(水资源与节水)等等,这些最新资料就如教学的活水,有了它们,课堂不活都不行。

如笔者在教学《有机物的存在和利用》一节时,就引用了来自《平阳新闻网》2011年9月22日的一则新闻:《沼气进农家,环保又节省》的报道,原来平阳县水头镇蒲山村现有村一直以来,该村以发展养殖业为主,其养殖的生猪年出栏量6000多头。该养殖业在给村里带来了很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污染。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为整治污染,保护环境,在市农办、县能源办的帮助下,蒲山村将养猪场和沼气池统一规划安排,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从2008年开始至今,该村投入10余万元建立了三处共350立方米的沼气池。沼气可以代替液化气给居民烧水、做饭,而沼液、沼渣是优质的肥料。使用沼渣、沼液,不但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还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增加食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沼气的使用实现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以及节省燃气费用等多重目标。通过新闻的运用,课堂教学资源更丰富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更近了,效果当然不错。6.活用媒体 身临其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原本不容易描述、过程特别复杂的事实,一些学生不能用肉眼直觉到的微观事物,还有科学家在特定 3

条件下完成的一些特殊实验,都能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出来。

用多媒体可以顺利再现原子弹的爆炸、“神舟九号”飞天等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官刺激。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再如南极臭氧洞的形成这一课题,可利用三维动画形式再现由于人类排放氟里昂等物质而使臭氧层变薄,以至空洞形成并逐渐增大的过程,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利用多媒体还能将一些理想状态的事物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非现实的情境。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运动会中的某些场景进行虚拟化,如跨栏的刘翔突然失去摩擦,撑杆跳运动员突然失去重力,孙杨游泳时突然失去浮力等等有趣的情境向学生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在有趣的虚拟情境中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蔡伟 著《课堂教学创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版

[2]王继新.杨九民等著《初中科学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版

[3]肖川等偏著《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4]梁学军.刘向东.张怀俊等著《新课程有效教学 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下载对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理性思考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理性思考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思考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思考 广西北海一中 王金梅 提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中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无疑是其中最能调动学生兴......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推荐5篇]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情境创设 四川省隆昌县金鹅镇大北街小学/马芳 情境创设要求我们依据教材,从教学的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

    浅谈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以“现实性”为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以“针对性”为情境创设的实质内容,以“趣味性”为情境创设的情感目......

    历史课堂中历史情境的创设.(历史作业1)

    历史课堂中历史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是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并促进其个方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何在历史课堂上贯彻和运用情境教学呢?当然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

    语文生态课堂中怎样创设情境教学

    语文生态课堂中怎样创设情境教学 雁江区临江镇清泉小学 许平摘要:我们的语文,应该是生活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以关爱学生为主来创设情境教学,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生......

    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摘 要 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需求,努力创设、恰当真实且生动有趣的语......

    如何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如何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以及养成心理品质的教......

    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大全

    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