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养结合~~背景分析word版
医养结合
一、背景分析(1)背景简介
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
而现状却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以养老院、敬老院等为主要形式的养老机构拥有较为完备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医疗医院较为缺乏,以至患病老人不方便就医;而以医院为主要形式的医疗机构虽然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包括先进的医疗设备、专业的医护人员等,但是又不能养老。因此,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
<案例一:养老院医院两头跑很累> 在苏州市唯亭镇这家养老院内,刚刚住了3个月养老院的丁大妈今年77岁了。丁大妈说:“养老院里有食堂提供饭菜,护理员每天会定时打扫房间、清洗衣物,衣食住行基本不需要操心。”更重要的是,养老院就在社区里,空闲时,他们可以找老邻居们聊聊天、打打麻将或者到旁边的公园里锻炼身体。
可美中还有不足,养老院内没有医务室,至今也没有与哪家医院建立医疗合作联系,这对有强烈医疗服务需求的老人们来说着实增添了很多不便。现在她每次去医院看病路上要花上将近一个半小时,有时为了早点排队看病拿药,不得不赶在上班高峰期出发,车上拥挤不堪,老人也只能摇头叹气。
其他养老院的情况如何?记者随机拨通了位于莫邪路上的一家养老院的电话。院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入住老人中,医院、养老院两头跑的现象很普遍。“我们养老院里有医务室,但保健医生只负责给老人量血压,观察老人身体有否异常,配药、打针、吊针这些,还是需要老人去医院。能跑能动的老人尚可“两头跑”,失智失能老人怎么办?“只能家属代劳。我们发现药快没了就提前通知家属去配。”养老院工作人员说,“最怕遇上不负责的家属,电话里说知道了,回头没有任何动静。”
在记者探访的多家养老院中,老人反映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养老院能不能刷医保卡,小毛小病能否直接在养老院诊治,免去奔波之苦。<案例二:医院遭遇老年病人长期“押床”> 在北京老年医院,老年痴呆病科室床位几乎到了“只进不出”的程度。由于长期占用医疗资源,有不少等待病床的老年人只好转到别的医院,或者继续排队等床位。“北京宣武医院的老年病人床位最长4年不流动,北京老年医院部分科室床位‘只进不出’。”记者从北京某医院的管理人员口中得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种情况将会越来越严重。”北京宣武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为25天,而进院的老人一旦住院很有可能一住就是一两年。“押床”已经成了这些老年医院难以避免又无法解决的难题。
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说,对老人的“押床”做法能够理解。比如一个痴呆病老人,离开医院后,很难找到适合养老的去处。经济条件好的可以在家请保姆,但无法完成后期的康复训练。养老院也不提供医疗保障,所以这样的老人都会选择住在医院。
“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如养老院、福利院等服务机构不足,分布不合理,而且这些养老机构的功能大多也是生活护理而已,缺少医疗功能,条件也参差不齐,很难令人放心。老年病人往往需要的是长期的医疗照顾,缺乏医护功能的养老院很难满足这些老年病人的需求,‘押床’也就成了他们的无奈选择。‘押床’问题的出现其实是目前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所导致的。”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系主任陈家应表示。(2)养老服务供需现状 1.需求现状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的总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病发病率为53.9%,人均患有2-3种疾病。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发展,失能老人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因此,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2.供给现状
我国已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阶段,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当前国内养老机构多采取“医养分离”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较弱,存在总量供给不足、服务内容单
一、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3)我国最基本的三种养老模式: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的发展历程养老模式的形成和变迁是由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及家庭结构、思想文化基础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不同时期,养老水平及模式都各不相同。总体来说,我国最基本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 1.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主要是指以家庭为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经济供养的主要单位。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对现今养老模式的发展及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孝”文化因子。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司马迁有云:“父母者,人之本也。”枟礼记枠中也有记载:“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我国古代推崇的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养儿防老的家庭观念,老年人安土重迁的恋乡情结等等,都说明了家庭养老作为子女赡养父母的一种模式载体,在我国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础。2.机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是以社会机构,如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为养老场所的一种集中养老的模式。由于产业结构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宗族主义逐渐弱化,老年人在家族中的威望下降,再加之劳动力市场改革、住房改革、人口流动加剧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养老的基础不断受到冲击和削弱,社会化养老方式逐渐兴起,特别是对于失能老人以及患有长期慢性病的老人,机构养老可以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在我国,机构养老一度成为政府扶持养老业发展的方向,但当前养老机构多数为公办,民营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尚处于初步兴起阶段。同时,由于思想观念的影响、专业人员数量缺乏、服务人员素质较低、入住费用开销过大以及养老机构本身数量有限等原因,机构养老发展缓慢,仍需要较长的发展成熟时间。3.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机结合。由于受到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地缘文化观念的影响,家庭养老在我国依旧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家庭关系中,长期共同居住生活而形成的亲情关系难以被其他社会关系所替代。社区居家养老使老年人仍居住在常态化的养老环境中,不割裂其原有的社会网络,社区作为政府和社会的代表,为老人提供助医、助餐、助浴、助行等系列生活照料服务及其他精神康乐服务。国外从实行机构化到去机构化,进而逐步演变为社区居家养老的经验,以及当前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受思想文化、专业人员、成本资金等制约而发展缓慢的现状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正逐渐成为社会养老发展的主流模式。
除以上三种主要的养老模式外,我国还存在着多种新型养老模式,如以房养老、互助养老、旅游养老等。但这些模式受制于经济条件,难以发展成适用于所有家庭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民政部印发关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我国现已建成基本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仍存在服务内容有限、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且不同养老模式之间各自为政,养老服务以养为主,仅能满足老年人“整合照料”中基本养老需求的单一环节,难以满足老年人相对更加迫切的医疗需求。(4)“医养结合”的政策背景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了“医养结合”理念。(5)“医养结合”的内涵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常由专业护理人员照顾老人的健康生活起居,提供持续性的生活照料和临终关怀服务。(6)实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积极意义
实施“医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提高二、三级综合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节约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
3.探索国家和个人共同筹资方式,改变现有支付方式,在最大限度的补偿参保老人的基础上,降低医疗保险的基金风险。
积极探索实施“医养结合”模式,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老年人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也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篇: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为何两方大倒苦水,一拍两
散?
发布时间: 2014-12-26
难题:养老机构办医院风险大
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其中60%以上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大量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需要特殊照料与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能不能解决医疗问题?
去年8月底,郑州市长江东路的一家养老机构办医院引发媒体热议,被赞为开启了“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但2个月前,托管该医院的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全员撤离。被问及原因,医院方面称,养老机构隶属民政部门,医院隶属卫生部门,两者理念不同,最后“和平分手”。
养老机构方面关于原因没有过多提及。不过,其负责人坦言,办医院投入巨大,聘请医生、护士,还要购买设备、药品,运营成本高,而且承担风险大。
她说,虽然医院有资质,但是老人的医疗活动无法进行医保报销,“虽然也在筹办中,不知道前景如何。这算是“医养结合”实施的一个障碍吧。
昨天,记者联系多家养老机构,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一肚子苦水,“没钱开医院,一旦医保不给支持,这都是硬赔的。”
现状:目前,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咋做的?
前年年底,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宣布成立,由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发起。
该联盟负责人张长安介绍,至目前,联盟已覆盖包括新乡、开封等地在内的56家养老机构。医院专门组织了巡诊队,定期为养老机构送服务,按照“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人送回养老院”的医养合作模式,把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基地,为养老机构解除后顾之忧。
障碍:民政部门补贴“吃不到” 卫生部门补贴也没有
昨天,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关爱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开放床位数增加至1200张。
该院院长白建林说,最主要的还是得先满足病人的治疗需求。养老机构设医院难,那医院设立养老院呢?
张长安说,医院的病房只能提供医疗服务,不可能再建养老院。目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有近250张病床提供医养结合的综合服务,患者全依托医护人员照料,医院只收取治疗费用,长远发展很困难。
张长安介绍,医院做过调查,住院靠医保的老年患者,大多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再收取一定的养护费用,家属不一定付得起。除此之外,老年人多慢性病,而医保多单病种支付。他还表示,民政部门鼓励新增养老床位,每张床位有补贴,然而,医疗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床位,民政部门补贴“吃不到”,卫生部门补贴也没有。
业内人士透露,两头靠不到,这是部分医院不愿尝试医养结合的症结所在。若养老护理床位能有政策倾斜与补助,医养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模式
几年前,汝州市探索建立了“医院+养老”服务新模式,成立了河南省唯一医疗机构直接承办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康宁托老中心,新华社高度关注,认为“医疗服务做后盾,托老养老有保障”的新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和研究价值。
他们为啥能成功?有媒体探讨,政府支持力度大,公益参与多。
不过,他们也遇到了问题。今年9月,在一次论坛上,河南汝州市康宁托老中心主任吉向阳说,老人就医好解决,可是护工培训是个大问题。
探因:分而治之格局造成医疗与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昨天,养老机构、医院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医养结合推进不顺畅的重要原因是,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保由社保部门管理,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养结合的方向非常好,但产业发展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障制度,解决医院、老人与养老服务机构三者间服务费用的支出问题,使医生、护士提供的服务有经费来源。
第三篇:医养结合考察报告
医养结合考察报告
*月*日,区政府**副区长带队赴***福利中心考察了医养结合工作。
一、***医养结合概况
***人民政府于*年*月出台医养结合方案,成立了区长为组长的医养结合领导小组,建立了成员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福利中心医养结合的做法:
1.养中设医。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如医务室、护理(站)院。
2.医中有养。在***中医院设置老年康复科。
3.医养结合。与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巡回医疗点,医师定期到医疗的巡诊。
4.居家养老。通过签约服务,为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
存在的困难:
1.医保支付的界定比较难(医保资金风险大)。2.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紧缺。3.专业人才匮乏
4.全科医生偏少,无法提供上门服务。
二、**区医养结合开展情况
(一)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区老年人居家或社区养老的实际情况,开展医养护结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岁以上老年人列为重点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每年免费体检一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纳入重点签约服务对象,与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建立契约关系,及时提供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到**年底,全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万份,建档率达到***%;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人,体检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规范签约服务人数***人,重点人群覆盖率为***%。确保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得到便捷、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合理引导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单位设置老年康复护理病区(床位);**医院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确保就诊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同时,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举办上规模、有特色的老年护理院、康复医院,目前**区已批准设置1家民营康复医院。
(三)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区今年确定***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其他***医疗单位积极推进慢性病联合门诊,结合自身的特点,为不同村(居、社区)固定慢性病联合门诊的诊治时间,由乡村医生(责任医生)负责组织,到卫生院慢性病联合门诊集中诊治,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提供专门的医疗服务。
(四)支持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针对养老机构中医疗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局积极支持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进行医养合作,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帮助,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院,做好设置审批和业务指导,切实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
三、存在的困难
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老龄长期照护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在我局医养结合的具体实践中,遇到了以下几个主要困难:
1.医保结算是难点。当前,医疗和养老机构分离很大程度上源于医疗机构可实行医保,而养老机构则不能,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现象频发,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短缺,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医养结合”模式推行后,养老院首要解决的是将养老院附属的医务室纳入医保,由此将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行医保基金账户无力支付大额康复护理费用;二是“套保”现象将频发。有些不需要住院的老年人可能会借“医养结合”长期住院,占用社会医疗资源,损害其他参保人的权益,所以在管理上如何区分好养老和住院的界限,还需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医院举办养老院的形式,也将会遇到诸多法律障碍。此外,康复服务未列入镇街医保报销范围。***区部分镇街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了康复服务,但社保局只规定区级医院提供的康复服务可以进医保,但镇街医疗机构未被列入医保定点机构。
2.老年医疗护理专业人才短缺。当前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医疗机构来看,我区医护比例与国际标准水平比较相差甚远。国际上,医护平均比例为1:2.7,而我区医护比例仅为1:0.89。到2016年底,***区65岁及以上人口为97898人,按照国际标准(约65岁以上老人的10%),***区需要近9790名养老护理员,而***区专业的护理员人数远远不足,这与***区6800名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距甚远。与此同时,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将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员队伍将成为制约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协同发展的共同问题。
3.相关的收费项目仍然偏低。***医院作为全市医养结合的试点之一,与辖区内**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签约合作,通过定期派医生上门进行医疗巡查的方式开展服务,但由于缺乏配套政策,单靠行政手段推动,难以持续,无法取得实效。**发改委等3部门核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价格,对家庭病床巡诊费、出诊费等进行了明确,普通巡诊费为**元/人次。尽管如此,因农村地域较广,人员居住不够集中,交通不便,要开展此项服务,仍存在很多困难,出诊医生需要自己解决交通问题,加上交通安全、时间成本等因素,仍难以开展。
四、相关建议和对策
1.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政府主导,尽快建立发改、民政、卫计、财政、人社、残联等部门互认的“医养结合”统筹协调机制,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完善***区医养结合体系。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打通养老、医疗和社保的政策通道。
2.根据现有资源开展养老服务。一是鼓励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增加老年或康复病房。现有的医院、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开辟康复病区,适当增加康复床位,结合中医康复治疗,为失能老人提供住院治疗。也可以结合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把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作为重点签约服务对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开设家庭病床),逐步实现医养结合。二是在现有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三是合理科学设置养老机构。在今后养老院的建设和设置布局时,尽可能与医疗机构相邻。
3.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区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优先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由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并同时配套设置相应的医疗机构,这是最理想的医养结合模式,也应成为今后医养结合的重点发展方向。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设和规划时尽可能做到相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诊治,大大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大幅提高效率,为医养结合奠定基础,从空间上突破医养结合的屏障,确保医养结合的可持续性。
第四篇:医养结合协议书(定稿)
医养结合协议书
甲方: 卫生院(简称甲方)电话: 乙方: 敬老院(简称乙方)电话:
为积极响应国家医养结合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创新医疗服务特色,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自愿签订医养结合协议书,双方遵照执行。
一、合作期限:
1、双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合作期限为1年,合作期满后可以续签协议。
2、起止时间: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计算时间。
二、双方职责:
(一)、甲方职责:
1、为入住乙方的老年人及慢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摸清老人及慢病患者的健康状况。
2、甲方为乙方管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病患者每年免费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进行健康指导。
3、甲方每季度为乙方提供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或讲座。
4、甲方每季度为乙方提供一次免费义诊。
5、甲方免费为乙方提供24小时电话咨询,给予健康、预防、保健等方面指导。
6、甲方为乙方开通“健康绿色安全通道”,为老年人及慢病患者开展优质、高效、安全服务。
(二)、乙方职责:1.为甲方提供服务相关医疗场地及
悬挂医院标示区域。2.为甲方提供老人相关医疗等资料,以便甲方更好的进行医疗。3.遵循分层转诊的原则,以本院为首诊医院。4.敬老院人员在当地卫生院住院治疗后,乙方协助卫生院及时办理乡镇民政站的相关报销费用。
三、附则:
1、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执份、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存档一份,拥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正式生效。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签订补充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甲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乙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第五篇:医养结合方案
医养结合中心试点工作方案
@@@医院作为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中心,为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结合@@@市《》文件精神要求,依据相关试点工作内容要求,特制定相关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新思想为指导,结合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社区、卫生院等基层卫生的优势,创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医养结合新模式。
二、工作目标
(一)探索建立与地区需求相关的医养结合工作模式。结合本地区人口特点、经济状况、社会需求,针对医养结合工作的形式内容、人员安排、收费方法、管理制度、流程规范等工作进行深入实践,形成可行的工作模式。
(二)配合政府各部门完成配套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结合我中心的医养结合工作具体情况,配合民政、卫计委等相关部门探索可行的扶持政策,总结经验和做法,落实相关政策精神。保障和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开展。
三、工作原则
(一)按需服务、由点及面
认真调研居民需求,按需求提供可及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初期保证工作质量,按不同人群进行部分试点服务,落实工作方案,避免贪多嚼不烂的情况。
(二)实事求是、创新工作
医养结合是新兴养老模式,关系本地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必须要脚踏实地,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之上,也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探索新模式。
(三)依托政府、认真配合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紧密配合政府工作,按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提供相关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反馈,以利于政府调整相关工作部署。
四、实施工作
(一)组织管理
1、成立医养结合中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区卫计委牵头领导、民政牵头领导 组员:各委办局联系人
2、建立医养结合中心试点工作小组。组
长:(院长)
职
责: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全面督导各项工作落实。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职
责:负责协助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各组员工作,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组
员:医疗、护理、医保、信息、后勤(各司其职)
3、试点工作办公室设于院办。
(二)工作步骤
1、召开工作动员部署(时间、负责人)
2、进行本地区相关老年人和家属的服务需求调查。(时间、负责人)
3、确定本地区医养结合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慢病管理、康复护理、家床服务和巡诊、日间照护、老年病房、临终缓和治疗(安宁照护)。(时间、负责人)
4、了解医疗、医保、医政相关政策,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和制度,梳理相关工作流程。(时间、负责人)
5、进行各种养老服务形式的试点运行。(时间、负责人)
6、针对工作质量、满意度、流程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针对问题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同时将结果上报相关委办局。(时间、负责人)
7、形成系统的医养结合工作制度、规范、流程。(时间、负责人)
五、工作要求
(一)思想重视到位
区委区政府将我院设为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单位,说明对我中心的信任,我中心结合该项工作的现实意义,必须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认真按文件精神和工作方案落实此项工作。
(二)工作责任到人
各小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带领相关人员,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任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完善工作,我院将结合各科室工作情况进行相关绩效考核。
(三)安全保管信息
各科室注意保管工作数据、记录、纪要等信息,做好相关工作总结,定时上交各类信息材料。注意保护试点家庭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