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人民政府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Xx县人民政府
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自查工作汇报
xx县地处xx山东侧,为xx东境之门户,全县总面积182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到92.8%,辖6镇4乡165个行政村,人口21.05万。全县现有学校100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26所,小学70所。在校学生42589人,其中高中生6486人,初中生14467人,小学生21636人。全县教职工3515名。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上,我县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资格认证、“三名工程”实施、公开招聘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等有效途径,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实现“办全市一流、全省领先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高效服务于我县经济建设教育”的奋斗目标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
根据省、市《关于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导检查自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县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扎实认真地自查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确保教职工管理严格有序
近年来,我县认真按照核定的教职工编制,从严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按xx编制[20xx]22号文件核定,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为2742人。根据我县教师编制情况,我们依据学校班额、生源等实际情况,严格定岗定员,将核定编制下达到各学校,努力做到了机构岗位设置合理,教师编制管理严格规范。并于xx年,将民办代理教师合格者转为公办教师,其余民办、临时代理教师全部予以清退。在教师编 1
制管理上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1、积极进行教师编制补充。针对我县中小学教师编制情况,我县在中小学教师配备上,按照“按需设岗、公开聘任、严格考核、岗位管理”的原则,进行教师编制补充。在教师编制补充工作中,我们对新任教师严把入口关,全部进行了严格的笔试和试讲评估,并通过了县编委的严格审查,然后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同时,灵活制定了解决教师缺编的措施,积极鼓励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优秀大学毕业生竞聘教师岗位,对缺编问题进行了积极努力解决。今年,我县根据教师缺编情况,共公开择优录用本科、大中专优秀毕业生110名。
2、认真清理不合格人员。今年,我县本着“净化队伍、提高素质、强化职责、增强活力”的原则,对全县教育系统各单位、各学校的教师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清理整顿,突出解决了当前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力量,营造了务实高效、快捷有序的管理环境,为进一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爱岗敬业、精业务、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创造了条件。年初,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清理整顿教师队伍的意见》,专门组织召开了多次清理整顿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组织安排清理整顿工作,并责成教育局人事股具体负责清理整顿事宜。经过认真的清理整顿,在全县教育系统形成了规范程序、强化责任、严格追究的新机制,并以单位、以学校进一步重新核准了现有人员编制,进一步规范了教师队伍管理,严格杜绝了违规违纪行为,特别是杜绝了不履行正当手续,私自外出进修,私自休假顶岗,私自雇佣代课教师的行为。根据清理整顿工作中所核实的教师缺岗情况来看,全县教师队伍中现在脱产进修的有39人,病休伤残35人,对自行离岗及小病大养人员做了细致的工作,并全部返岗工作。
二、努力完善教职工工资管理体制,确保有关待遇落实到位
我县在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方面,按照“全县统筹,优先拨付”的原则,努力完善教师工资管理体制,确保有关待遇落实到位,统一工资标准、统一发放时间,全县没有发生一例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收到了良好效果。
我县现行教职工工资发放形式具体为:城区学校教职工工资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入教师个人账户,这一发放制度从xx年起开始实行。乡镇学校教职工工资由财政局按计划将教职工工资经费按月拨到教育局工资专户,由教育局拨到各乡镇教办,然后乡镇教办下拨各学校发放教师工资。新工资制度正在实施过程中,目前是按照“xx人明电[20xx]9号”文件精神,及时落实了预发工资。由于现实存在的种种因素,全县尚有部分乡镇未实行教师通过银行直接拨付教师工资,涉及教职工1742人。
三、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切实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既是队伍建设的长远的战略性举措,也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有效途径。我县对其重要性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了领导,健全了机构,坚持把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与严格把好教师入口关结合起来,确保教师队伍的质量,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扎扎实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我县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做好做实,以此来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根据省、市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我县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了认真学习,专题讨论研究,作出了周密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审查小组,统一负责教师资格申请人的审查工作,切实加强了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经过严格认真的教师资格认定,目前我县教师队伍中,初中、小学教师与任教学校类别、层次均相一致,高中有3%不相一致。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的相关信息,已经按照省、市要求,将教师资格认定的数据、信息进行了存储,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文件、文字材料和表格已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了整理、装订和归档。
四、科学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积极实行教师轮换交流制度 根据我县教师分布结构的实际,有计划地开展了强校支援弱校、城市支援农村的工作,鼓励和组织强校、城镇学校的教师到农村和山区学校支教,形成了一种流动机制,实现了教师交流定期化、制度化,使教师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从而促进了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1、抓好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关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实施意见》,认真贯彻落实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我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把城镇教师在工作中是否有参与支援农村教育的经历作为职称评定、评模奖励、特级教师等评选的重要指标之一。凡积极参加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考核合格的同志,将获得县教育局颁发的支教证书,并以此作为今后评模、晋级等的主要依据,逐步加大教师和校长的交流任教任职力度。去年,共组织县城中小学教师25人到农村、山区支教,有效地发挥了城镇学校、强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支援了农村、山区学校教育。
2、吸收大学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根据农村学校学科配套结构等实际情况,我们除了加大教师学科培训(如英语、计算机等)、教师支教的力度外,还根据我县实际,主动与师范院校联系,积极争取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充实了农村教师队伍,较好的解决了农村学校学科配置结构等存在问题。
五、不断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和师德建设,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我县认真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优化教师培训,大力开发和利用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资源,既抓常规培训,又配合新课程改革增设培训项目,收到了一定成效,为全县师资队伍建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县教师存在教学手段简单、教育观念陈旧、整体素质不强等现象。我们在深入调查、分析教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 4
照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师在职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为使我县中小学在职教师的整体素质尽快得到提高,我县对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开展“强化师德教育,争做师德标兵”活动实施方案》、《xx县关于师德师风整顿的实施方案》、《xx县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细则》、《关于加强师资素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xx县教师进修学校关于师资培训工作的考核内容及办法》等文件,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紧紧抓住县进修校和教研室两大培训基地和教研窗口,多方给予、重点扶持,充实人员,确定培训任务和教科研项目及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培训和教研职能作用,通过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学在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1、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根据我县《关于开展“强化师德教育,争做师德标兵”活动实施方案》、《xx县关于师德师风整顿的实施方案》、《xx县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细则》等文件精神,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和师德师风整顿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强化责任意识,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做学生尊敬、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教师。切实加强了师德师风的底线建设。同时,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把继续教育的核心放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上,围绕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以《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为基础,在新教师岗前培训、跟踪培训、全员继续教育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等培训中都将师德师风作为必设科目,开展了一系列的师德师风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受训教师达3000人,培训面达90%以上。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陶冶了道德情操,坚定了道德信念,引导广大教 5
师努力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职业理想,努力使我们的教师向真正成为人民所期望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而迈进。
2、不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我们专门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机构,详细制定了培训计划,多次组织召开有关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精心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为了确保培训效果,进修校特选派了一批优秀教师担任专职学科培训教师,并选派了本校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担任专职班主任,负责日常教学管理,校领导从宏观上给予指导,保证了培训班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配合新课程改革实施,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针对性地举办了新课程学科培训。再者是大力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函授、自学、脱产进修等形式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并要求各学校对培训进修的教师予以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我们还取得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等院校的支持,在我县教育培训中心设函授点开课,方便教师学习,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
3、加强全县中小学的各学科教学研究与课题实验研究。Xx年我县被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后,我县对新课程改革予以高度重视,责成教研室具体负责课改的日常工作和教科研工作。为全县中小学教师订购了《课标》、《课标解读》、《课程标准教师读本》、《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等学习资料,强化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为了增进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我们先后组织骨干教师1200余人次到xx、xx、xx、东部教育先进省市参加了学习培训。通过一次次的学习培训,促进了课改理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按照我县教育教学实际,为使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化、科学化、规范化,我们拟订了研究课题,深化了校本研训工作,举办了多次不同层次的教学研讨观摩,为教师提供了研讨提高的环境和氛围。经过课改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全体参与实验的管理人员和代课教师明确了课改的必要性,树立了课改新理念,熟悉了新课标和新教材,为全县中小学的课改实验奠定了理论 6
基础和队伍保障。在我县组织的“三新”(即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过关考试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在发挥县进修校和教研室培训作用的同时,县高中教研室定期举办学科教育研究培训,旨在提高高中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各高中学校为尽快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外地教学经验,聆听专家学者讲座,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不断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努力优化全县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县为不断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努力优化全县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xx县中小学体制改革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的意见》等文件,不断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努力优化全县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的建设、管理,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1、加强校长队伍管理。选好一个校长,等于办好一所学校。校长队伍管理建设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凝聚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集中强化了校长选派、校长培训、离任审计、考核评价等工作。
一是加强校长的任用管理。我们在抓校长队伍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管理使用制度,不断规范了学校校长队伍的选拔和任用工作,实行中小学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的办法。校长的任命或调动归县教育局审批;高级中学校长由县教育局推荐,经县委组织部考察后任用。同时,结合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工作条例》,按照人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把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作为选拔校长的主要方式,突出成绩,注重品德,增加了选拔校长的严肃性和透明度。严格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长有权利、有义务、有责任在教育法律法规范围内根据上级要求,履行自主管理学校的权力,任职期满,考核 7
合格者方可连聘连任,任期目标未完成或考核不合格者,或因个人因素造成重大失误者,将免职或责令其辞职,并追究其责任过错。
二是加强校长培训工作。近年来,我县坚持组织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培训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结合中小学管理工作的需要,组织校长学习新知识,探讨新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依法治校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全县中小学正副校长持证上岗基本上达到了要求。除了安排校长参加各级各类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外,每年还通过召开校长会议,以会代训,学习有关文件、法规,学习新的管理知识,互相交流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由于校长队伍素质比较过硬,从而促进和保证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开展校长离任审计。县教育局明确规定校长在离任时,必须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在审计的基础上查清校长任期内的收支情况,遵照国家财经政策,做出结论。在学校校长离任时,我们都要组织专门审计人员对离任校长进行审计,扎实做好此项工作,并对审计结果予以公布,从而避免了校长离任财务不清等问题的出现,给了社会、学生和教师公正的交待。
四是实行校长评价考核制度。我县高度重视对学校领导班子的考核工作。教育工作中,严格实行校长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每年组织专人依据有关校长考核评价标准,利用查资料、走访教师、群众问卷、校长述职等多种形式,根据校长年度目标和任期目标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校长进行年度、届中、届末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晋级、晋职、评优、奖惩的依据,对任期内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未完成任期目标的予以解聘。通过考核评价,促使校长队伍健康成长,既帮助校长整改了不足,又解决了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了学校的有序、健康发展。
2、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严格实行教师聘用制度。为了在教师的管理和使用上,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激励机制,我县根据“按需设岗、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用”的原则,对现任教师进行公开招聘,聘期一般为1—3年,采取学期考评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按各校的核定编制进行聘任。聘任期满根据考核结果对教师进行续聘、缓聘和解聘。与此同时,我们还抓好一年一度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抓好每年申报职务晋升的教师的文化考核工作。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除了抓好常规教学管理考核和师德师风整顿外,在实行聘用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把主管部门的业务考评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我县教育部门的人事制度改革,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理顺教师流动渠道。在教师的流动、调配方面,县教育局统一管理全县教职工,分派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负责县直学校、乡镇间教职工的调配;各乡镇教办负责辖区内教职工的调配;基层学校负责安排本校教职工的工作岗位调配。教职工调配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严格履行调配手续,工作调动做到行政关系、工资关系、本人业务档案一次办理。
三是强化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爱岗敬业,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允许停薪留职、脱岗经商、工作时间办班补课、兼课和兼职或其他形式的活动。严格禁止利用工作之便做有损于师德的行为,禁止从事一切违法活动。凡未经教育局批准,离开工作岗位的教职工按擅自离岗处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随意借用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系统以外的工作,也不得随意借调教师去其他学校任教。
四是健全激励奖惩机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尤为重视教育,坚持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县尊师尊教之风空前高涨,广泛开展了各种尊师尊教活动,切实关心教师生活,关注我县教育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注重了激励奖惩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科学管理上档次。对学校、教师分别制定出台评比标准,一学年考核一次,对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优秀进行表彰奖励,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我县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承担着4万余名在校学生的培养任务。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师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等诸多问题。今后我们将通过深入开展教师大练功、大比赛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岗位能力;深入开展继续教育和教育科研,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普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和培训,努力探索一条既适应时代要求,又符合我县实际的科研教改之路,推动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上台阶,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正气,积极倡导优良的工作作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人人争做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民教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半学水平的提高。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xx为指导,与时俱进,振奋精神,一如继往地抓好校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我县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为实现“办全市一流、全省领先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高效服务于我县经济建设教育”的奋斗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
二0xx年八月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自查报告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自查报告
市政府教育督导组:
按照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县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自查工作方案,对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地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416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职业中专2所,初中35所,小学346所,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小学在校生11.8万人;现有教师7494人。
二、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情况
(一)、组织与领导建设。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从实际出发,本着建立一支数量足、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且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县里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标准,对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统筹管理和指导,使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费与保障建设
.不断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我县在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保障教师经济待遇的同时,投入经费解决了全县教师业务进修费用。另外,近年来招聘的教师全部有县财政解决工资待遇问题。
2.努力完善教职工工资管理体制。我县按照“全县统筹,优先拨付”的原则,努力完善教师工资管理体制,确保工资落实到位,统一工资标准、统一发放时间,全县没有发生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工资发放的具体形式为:教职工工资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入教师个人账户。这种工资管理体制,有效制止了基础学校随意克扣教师工资的现象。
3.不断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按上级要求把培训经费列入了地方财政预算。
4.积极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我县已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按规定为每位教师缴纳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教师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分别按照工资的2%比例、5%比例收缴,政府分别补贴6%和5%。此举加强了教师医疗和住房权益保障。
、制度与管理建设
.积极进行教师编制补充,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近年来,我县认真按照核定的教职工编制,从严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目前,我县中小学教师核定编制为7193人。实有编制7755人,虽然实有教师人数超出编制人数,但是基于我县的特殊县情,依然存在教师不够用的状况,特别是英语、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针对这种情况,我县连续两年进行了教师编制均衡补充,并对新任教师严把入口关,全部进行严格的笔试和面试,然后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三年来,我县公开择优录用本科、大中专优秀毕业生623人,特岗教师242人,通过人事招考和特殊人才引进3名。按照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要求,对农村和边远学校以及寄宿制中小学适当增加了教职工编制。对学生规模较小的乡村采用了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定编。并落实了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编制政策。总体来说,根据我县教师编制情况,依据学校班额、生源等实际情况,严格定岗定员,将核定编制下达到各个学校,努力做到了机构岗位设置合理,教师编制管理严格规范。
2.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根据我县《关于开展“强化师德教育,争做师德标兵”活动实施方案》、《西华县关于师德师风整顿的实施方案》、《西华县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细则》等文件精神,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和师德师风整顿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围绕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在新教师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等培训中都把师德师风作为必修科目,开展了一系列的师德师风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受训教师高达7000多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
3.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有效途径,我县根据省、市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有关文件精神,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审查小组,统一负责教师资格申请人的审查工作,切实加强了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经过严格认真的教师资格认定,目前我县教师队伍中,初中、小学教师与任教学校类别、层次均相一致。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的相关信息,已经按照省市要求,将教师资格认定的数据、信息进行了存储,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切实落实教师“持证上岗”制度。
4.严格实行校长和教师的任用聘用制度。我们在抓校长队伍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和专业标准,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把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作为选拔校长的主要方式,突出成绩、注重品德,增加了选拔校长的严肃性和透明性。在教师的管理和使用上,我县根据“按需设岗、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用”的原则,对现任教师进行公开招聘,聘期一般为3年,聘任期满根据考核结果对教师进行续聘、缓聘和解聘。对一些学校的代课教师的问题经过协商也得到妥善解决。
5.全力抓好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制定了《关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实施意见》。凡积极参加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将获得县教体局颁发的支教证书,并以此作为今后职称评定、评模奖励等的主要依据,而且每人每年得到2万元的下乡补助。这一规定加大了教师的交流力度,每年都有40名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有效地发挥了城镇学校、强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支援了农村教育。
6.健全激励教师奖惩机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并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每年九月份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表彰大会,并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注重教师奖励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从XX年开始在全县中小学开展课程改革“四名工程”评选活动,每两年一届评选一批“名校、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被评上的人员县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二是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网上“晒课”“评优”活动,并且制定了《西华县“一师一优课”实施方案》,设立“一师一课”活动专项奖励,把活动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7.加大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我县进修学校每年都利用暑期、寒假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轮流培训,包括新课改培训、多媒体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培训等。另外,还大力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函授、自学、成人高招、脱产进修等形式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有效地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XX年以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一是要求每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加“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网”学习,要求达到100分,对不达标者给予通报批评,并且将校长教师参训学分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考核、任用、晋级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二是聘请知名专家在进修学校轮流对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教师师德培训、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培训等,要求每个教师必须达到360学时。这些培训措施有力的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
、培训机构建设
我县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制定了《西华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采取有效具体措施予以保障,并将其纳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已被省里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基构”,目前,正在争创国家“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基构”。
三、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有不少问题存在。
一是农村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流失比较严重。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环境差,交通不便,没有特殊的生活补贴等,导致农村教师人心思走,队伍不稳定成为一个严峻的事实,特别是偏远的乡镇学校,优秀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十分困难。
二是分布失衡,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主要原因是教师编制按学生数核定,整体不缺编,但农村学校班额较小,导致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师队伍整体呈现出结构性缺编。目前,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专业缺编,影响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学历层次和骨干教师数量有待提高。我县教师学历层次虽然达到了合格水平,但是与其他先进县市相比差距还很大,尤其是研究生学历人数少,名教师、名校长数量还严重滞后,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数量上也不多。
四是老龄化现象突出。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启用了一大批民办教师,这些教师目前已经进入老龄期。另外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外出考察学习、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造成青年教师千方百计进城,加剧了老龄化现象。
五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进修受到一定的制约。
四、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争取做到规范合理。一是严格执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确保中小学机构编制与审批的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人员和领导职数相对应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的落实。二是做好县直部分学校超编教师的转岗工作。三是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宏观调控力度,促进教师有序流动,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下乡支教,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2.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对在农村边远的乡镇任教的中小学教师提高工资或者加大各项补贴倾斜政策,并且给予合理的生活补助,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3.进一步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更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教育强县,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改革力度、剔除弊端、与时俱进、振奋精神,切实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为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奋斗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自查报告2015.5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自查报告
某某小学
2015年5月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自查报告
为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我校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组织与领导
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落实各项。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明确学校工作责任,完善沟通协调机制,能够及时解决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学校经常召开教师工作会议,学习上级指导性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统管理。
二、经费与保障
学校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学校教师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绩效工资发放时,学校制定制定了具体的量化考核细则,并认真实施,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导向作用。学校严格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时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目前没有教师周转宿舍。教师培训经费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教师每年的培训经费没有低于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
三、制度与管理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有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学校积极开展师德教育,注重树立师德典型,加强师德宣传。按照程序依法依规处理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学校教师编制能够得到保障。没有挤占、挪用教职工编制和“吃空饷”情况。学校能够按照岗位总量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量。学校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没有低于90%。学校教师高级、中级岗位结构比例,与本地城镇同类学校大体平衡。学校积极接收新分配教师,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校长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学校配合上级部门妥善解决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没有产生新的代课教师,和临时聘用人员。学校教师均吃教师资格证上岗,教师资格定期注册。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尤其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建立了教师信息化管理制度。把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聘任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积极制定并完善教师各类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工作,定期进行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先进教育工作者、乡县市省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
学校积极协调各学科教师比例,促进合理化发展,积极实施聘任制,每周开展校本培训。学校积极引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积极申请加入集团化办学,促进教师轮岗交流。
四、考核与督导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设立教代会为主的监督机构,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为学校教师队伍的良心发展提供保障。
五、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特别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一、师德宣教育有待加强;
二、教师校本培训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训水平;
三、有待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今后,我们将根据上级的要求,加强管理,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工作有更大的发展。
某某小学 2015年5月
第四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陕西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强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两基”攻坚目标顺利实现,基础教育进入了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但就目前状况来看,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政策引领和机制约束不够有力等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全省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把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放在基础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师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依据,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统筹规划,强化管理,切实形成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质教师资源。
(三)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着力在制度改革、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全面加强培养培训、资金保障和督导考核,用五到十年时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深化改革,健全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四)规范教师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中小学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适当考虑增编因素。对寄宿制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班)等考虑配备专职后勤服务人员。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人员。
(五)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按照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8号),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包括寄宿学校的生活教师和学前一年教育的幼儿教师)认定实施办法,严格认定程序和标准,把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具备国家法
定学历水平和一定教育教学能力,作为申请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取得小学教师资格须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学教师资格须具备国民教育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严把入口质量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逐步实行教师资格定期(5年)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并制订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岗位聘用、培养培训、考核制度相结合的具体办法,形成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六)完善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新任教师补充要坚持资格准入、公平竞争、择优聘用、省考县选的原则,实行全省统一公开招聘考试。研究制订统一公开招聘的实施办法。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自然减员和缺编情况,制定新任教师补充计划,报省教育厅核准同意后,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信息。笔试由省教育厅负责,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实施,面试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在继续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同时,适时启动陕西省“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今后,各地不得再以其他任何方式和途径自行补充和聘用教师。新任教师必须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2年,并作为其后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必要条件。
(七)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13号)精神,改革现行中学、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制度体系,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切实把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条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实行教师岗位聘用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按照中小学编制标准,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科学合理确定中小学教师岗位和结构比例,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中、高级职务岗位设置比例;优先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工作实际,严格控制非教学岗位;实行“评聘结合”的教师职务聘期制度,打破职务聘用终身制,逐步形成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九)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按照因地制宜、县域统筹、政策引导、城乡互动的原则,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引导教师由城镇向乡村、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强校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各县(市、区)每个聘期(3年)至少应有20%以上教师交流轮岗。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两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鼓励优秀教师和取得教师资格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
校,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学校任教。建立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骨干教师对口帮扶、特级教师巡回讲学、乡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等制度,实现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形成良性帮扶机制。
(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强教必先强师,强师以德为先。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教师评价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逐步形成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教学效果、工作实绩和培训进修等方面进行学考核和聘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岗位聘用、续聘解聘、收入分配和奖励惩戒的主要依据。探索教师职业退出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离岗培训;经培训仍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调离教师岗位。
三、强化培养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十一)完善教师培养体系。高等师范院校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突出教师教育特色。不断完善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创造性地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提高师范生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强化高等师范院校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职责,探索建立面向农村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帮扶机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继续实施 “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逐步增加计划指标,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十二)健全教师培训制度。修订《陕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强化政策引领,做到依规施训。坚持每5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每位教师每5年应接受不低于240学时的集中培训。制订培训规划,探索“院校集中—送培下乡—远程网络—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实行教师培训证书管理制度,对按规定完成培训学时的教师,颁发由省教育厅统一监制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证书。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将教师参加培训情况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奖惩和资格定期登记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依据。建立教师培训监管机制和评估督导机制。
(十三)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培训机构准入和培训水平评估制度,对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证。省上重点建设省级骨干培训基地;各设区市根据教师培训的实际需要,整合资源,建设好市级教师培训基地;各县(市、区)要统筹利用培训、教研、电教等有效资源,积极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切实改善培训条件,强化培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加强培训者团队建设,不断提高培训能力和水平。
(十四)大力推进校本研修。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制订校本研修规划、计划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把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校长是校
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校本研修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和管理,促进校本研修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十五)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拓宽学历提高渠道,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积极性,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小学教师学历大专化,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者达到90%以上,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15%以上。
四、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保障
(十六)加大资金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列入财政预算。省级财政逐年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市、县级财政要足额落实本级应承担的公用经费资金,不断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要按照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规定,将中小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
(十七)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各级政府应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县级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为教师办理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险,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完善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充分体现广大教师从教治校的主人翁地位。
五、加强管理,确保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健康开展
(十八)落实教师归口管理。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辖区内的教师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公开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调配交流、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职责。中小学教师采取“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的管理体制,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聘用和调配。县级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监督。
(十九)建立“3+1”责任体系。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目标,配套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对校长的考核。
(二十)构建专家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全省教师教育的优质资源,发挥教学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设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构建省、市、县三级专家服务体系,加强学术研究,强化专业指导。
(二十一)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全省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营造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在教师编制和人事政策上给予支持。财政部门要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通力协
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十二)加大教师评优及表彰力度。加强特级教师的评选和管理。积极开展省、市、县三级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并奖励对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师德,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二十三)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全省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在政策落实、编制管理、培养培训、经费保障、教师待遇等方面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
教育部 2009年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关心支持下,一系列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取得新的成效,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1、教师队伍整体配置状况发生新变化
2008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56.64万人,其中小学562.19万、初中346.90万、高中147.55万。小学比上年增加0.94万,初中比上年增加0.4万,高中比上年增加3.24万。全国普通小学生师比18.38∶
1、初中生师比16.07∶
1、高中生师比16.78:1,分别比上年下降0.44、0.43、0.70。
——城乡分布上,城市教师216.36万人,县镇360.27万人,农村480.01万人。县镇以下中小学教师占到79.5%。
——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分别占43.41%、53.62%和56.46%。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70.54%、85.78%、89.72%。
——职务结构上,具有中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有较大提高。小学、初中、高中具有中高级职务的教师分别为50.47%、51.07%、56.55%,分别比上年提高2.27、2.38、1.45个百分点。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显著提高。2008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9.27%,97.79%,91.55%。分别比2007年提高0.16、0.61、2.25个百分点。
——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70.9%,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53.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2.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成为主体。
3、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初见成效
2009年是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第三年,免费师范生招生录取工作进展顺利,生源质量良好。2009年,共招收免费师范生12112人,比2008年实际录取人数增加729人。
从三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国务院关于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决策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举措对加强改革师范教育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各地以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纷纷出台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北京、上海、湖南、江西等地已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或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广东、甘肃、江苏等地对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本科毕业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分返回学费和住宿费。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升了考生选择师范专业和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4、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取得积极成效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成效显著。2006-2008年,共招聘5.9万多名特岗教师,覆盖西部地区490多个县6400多所农村学校。2009年,“特岗计划”实施省份扩大到中部省份,实施县扩大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计划设岗达到7万名以上。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根据国家“特岗计划”的原则精神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地方“特岗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大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中小学及时补充合格教师,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目前,相关省基本完成招聘工作。这项计划受到各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高素质师资。2004-2009年,共招收4400多名优秀本科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骨干教师紧缺的困难,并为农村学校培养补充高素质骨干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推进城镇教师支教工作,逐步形成制度。继2006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2007年在北京召开城镇教师支教工作座谈会后,城镇教师支教工作已在全国由点到面,普遍开展,逐步制度化。县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逐步形成制度,支教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活动普遍开展。
——深入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逐步在面上展开。各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呈现良好局面。各地在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如广西、浙江、海南、重庆等地采取“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把师范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实习支教与组织当地教师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新疆自治区建立财政专项资助师范生实习支教期间的生活补助、往返路费和人生意外伤害保险。东北师范大学与东三省在部分地市建立“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通过师范生实习支教等方式,为当地农村教育提供支持服务。西北师范大学与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密切合作,以实习支教为切入口,探索双方共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合作机制。实习支教强化了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有力支持了农村师资力量,也有利于高师院校密切联系中小学,服务基础教育,帮助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5、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形成新局面
启动实施“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八大项目:
一是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送培到地”为主的方式,对中西部地区1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60学时的集中培训,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大规模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是实施“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委托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采取分别对口“送培到省”的方式,对内蒙古、宁夏和贵州3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实施“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采取卫星电视播放、网络在线研讨和集中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西部100个县3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30学时的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实施“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采取网络自主学习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相结合方式,对2009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四省(区)8万多名高中起始年级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高普通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实施“培训者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教师培训机构1000名骨干培训者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培训者的专业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六是实施“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组织有关高等院校对四川等地震灾区的12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帮助再去教师恢复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灾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七是实施“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中西部地区1200名中小学专职体育和艺术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八是实施“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采取网络培训与集中研修的方式,利用国内捐赠资金,对1000名骨干班主任进行1周的集中研修,对10万名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进行50学时的网络培训,促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提高。
6、师德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
去年9月1日,教育部与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颁发《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并就各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提出《规范》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师德教育活动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以及向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自觉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立足岗位,奋发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大力弘扬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师德素质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