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赌博案件查处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

时间:2019-05-12 03:0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赌博案件查处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赌博案件查处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

第一篇:当前赌博案件查处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

当前赌博案件查处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

长期以来,我局对赌博违法犯罪活动始终保持着严禁严打的高压态势。当前我局赌博违法犯罪活动有何新动向?基层单位在赌博案件查处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有何对策?这些问题都顺理成章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一、当前我局赌博活动动向及查处情况分析

(一)赌博案件发案数仍较高。2006年,全局共发生赌博案件189起,2007年至9月1日共发生104起。

(二)涉赌人员宾馆包房聚赌、山头赌博、菜场赌博成为大宗赌博的主要形式。2007年查获的104起涉赌人员10人以上的大宗赌博案中,有4起都发生在各类宾馆饭店,有5起发生在菜场。

(三)赌博对社会治安的危害加剧,并出现了涉黑涉恶势力插手赌博的动向。印证赌博对我区社会治安的危害,最直观的数据是:2006年,全局共发生赌博引发非法拘禁案件28起。

(四)打击处理涉赌违法犯罪人员的绝对数上升,但被处罚人员在抓获的涉赌人员中所占的比重大幅下降。赌博案件查获不难,但对参赌人员的确认和处罚日显艰难。如5月22日,瓯北派出所在堡一祠堂抓获涉赌人员30多人,最终被处罚的只有8人。随着我局各项禁赌措施的贯彻落实以及对情报信息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有理由对赌博案件的查处表示乐观,而且,全局在2006年共查处了189起赌博案件,但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案件查处之后,对人员进行处罚的难度却大大增加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前的赌博活动实际参赌人员少、围观者多吗?当然不是。是办案民警工作不力吗?更加不是。众所周知,每查获一起大宗赌博案,基层民警都要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办案。那么,处罚难度日渐加大,原因究竟何在?

二、当前赌博案件查处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取证难。这是当前基层民警在办理赌博案件尤其是宾馆包房聚赌案、山头聚众赌博案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宾馆包房赌博一般都会涉及到三类人员:赌博的组织者(“赌头”)、参赌人员、宾馆业主及从业人员。无论哪一类人员,要弄清其是否存在涉赌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在取证上遭遇很大困难。一方面,是因为赌博案件的证据来源十分狭窄。由于赌博案件的特殊性,现场查获的赌博工具等物证很难在案件处理中发挥作用,而赌头与参赌人员又大多来自同一地域,相互之间的联系较为固定,民警也很难在赌博活动尚在进行时进入现场以获取第一手有力证据。因此,目前办理赌博案件主要还是依据涉赌人员本人的供述和相互之间的指认,否则,案件的查办就会变得相当棘手。然而,逃避打击是每一个赌徒的共同心理,再加上涉赌人员之间往往有乡情关系,以致无论是要其本人供述还是相互指认,难度都很大,尤其是参赌人员指认赌头的可能性更小——近几年我局办理赌博案能揪出赌头追究刑事责任的很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宾馆业主及从业人员的放任不管。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宾馆业主及从业人员只有在被证明“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前提下,才能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据常识判断,宾馆包房聚赌,多人进出同一房间,且不时送递茶水、食物,宾馆业主尤其是从业人员对赌博的事实应该是心知肚明。但如果他们否认知情,同时其他涉赌人员也拒绝指认,我们依然会束手无策。

(二)涉赌人员反侦查处意识增强,侥幸心理、抗拒心理日益强化。首先,大宗豪赌,参赌的核心人员一般都会在事先订立攻守同盟,以期在查获之后逃脱处罚。其次,民警办案的过程,同时也是涉赌人员了解、熟悉相关法律知识、办案程序的过程,这是民主法制进步的必然结果,但客观上,在具体案件的办理中,却使涉赌人员增强了反查处能力,强化了其侥幸心理。如涉赌人员熟知公安机关对其传唤讯问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8小时,要延长但最多不得超过24小时。一旦公安机关在这个时间段内掌握不了确凿的证据,就会结束传唤并将其释放。不少涉赌人员因此抱有侥幸心理,对办案民警的讯问三缄其口,想方设法捱过这24小时,企图逃避打击。再次,从以往赌博案件的查处结果尤其是切身经历中,涉赌人员看到,坦白者未见宽大反被处罚,抗拒者难以从严反而逍遥法外,从而更加强化了其抗拒心理。以上种种,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案件办理的难度。

(三)当前基层派出所警务工作繁重,非警务工作又多,基层民警疲于应付,各种各样考核、专项行动、指标任务等;非警务工作也多,拆迁、计划生育、企业进场等;如瓯北派出所每天接出警六、七十起,一天应对接出警也筋疲力尽,对赌博报警很难组织查处。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尤其是处罚涉赌宾馆饭店等场所的法律依据严重匮乏。当前查处赌博违法犯罪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参照有《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省公检法关于修改赌博罪数额标准等问题的通知》(浙高法[2002]11号)等,各种赌博活动的处罚基本上都有法可依,但处罚涉赌宾馆饭店等场所的法律依据却严重匮乏。公安机关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宾馆从业人员“为赌博提供条件”,依然对其无可奈何。仅靠教育引导、行业自律,缺乏法律武器,公安机关对宾馆饭店涉赌违法犯罪活动的管控顿显力不从心。

三、关于提高查处能力的思考

处罚参赌人员难,揪出赌头更难,处罚涉赌场所更是难上加难。查获的赌博案件虽多,但由于处罚难度大,实际打击效果却未见提升,从而产生不少负面效应。首先,每查获一场聚众赌博案,受限于办案程序,基层民警都要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但最终打击成果却日见萎缩,警务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严重失调,难免不让人产生困惑,长此以往,基层民警查禁赌博的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其次,参赌人员被抓获后百般抵赖、逃脱制裁后四处宣扬,造成涉赌人员抗拒查处的心理进一步强化,形成恶性循环,给公安机关以后的查处工作增添了更大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查处赌博活动的决心和能力产生了怀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提高公安机关对涉赌人员、场所的查处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这也是我们调研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实事求是地说,这个问题虽然受到基层民警的普遍关注,但一招制敌、屡试不爽的办法并不多。在这里,我们提出自己的一些肤浅的思考。

(一)拓宽证据渠道,依法加强取证。如上所述,当前赌博案件办理中,可资利用的证据较为单一,获取证据的渠道也很狭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拓宽证据渠道上多做文章。是否可以考虑:(1)物建专案特情,从外围获取证据。由于目前涉赌人员有明显的地域性,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物建涉赌人员集中地域籍贯的特情,通过特情贴靠,力争获取涉赌核心人员尤其是赌头活动的相关信息,为公安机关搜集各类证据提供条件。(2)加强对赌博现场证据的采集和固定。便衣民警或特情设法进入赌博现场,进行秘密录像或录音,获取视听类证据。(3)更加重视现场查获的书证、物证,努力查证其来源。

(二)严密办案程序,力争各个击破。基层单位领导对当前赌博案件处罚难的客观现实要有清醒认识,并由此在思想上对案件查处予以高度重视。对民警进入并控制现场、传唤途中直到讯问查证的每个环节,事先都应有预案,有周密部署,形成一套严密的程序,严防露出空隙,给违法犯罪人员互通声气以可乘之机。例如在抓获涉赌人员后,应将其手机等通讯工具统一收缴并交由专人保管;讯问查证期间,严禁涉赌人员与外界人员接触;涉赌人员较多的案件,对等待讯问的涉赌人员应严加看管,禁止其相互交谈。只有这样,才能为案件办理创造出较好的前期条件,从而有利于办案民警掌握工作主动权并充分运用各种讯问策略以各个击破。如果认为案件查获以后就万事大吉,草率从事,其结果势必事倍功半。

(三)严格依照法律,灵活运用政策。公正、文明、依法办案是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现实要求,基层民警应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进程。与此同时,在坚持依法办案的前提下,办案民警可以灵活运用政策,以切实提高打击实效。据基层民警在工作中获取的信息,当前凡有组织的赌博活动,赌头为吸引赌客,事先一般都会给参赌人员某种许诺,如案件一旦被公安机关查获,赌头会给予被处罚的参赌人员以经济补偿。如果这种情况属实,那么公安机关对处罚措施的选择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参赌人员面对讯问时的态度。由于罚款对参赌人员的未造成实际损失,而拘留却会使其暂时丧失人身自由,其对罚款处罚的抗拒心理显然要弱于拘留。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目前的困境下,对态度较好,能交待清楚的多适用罚款措施,首先争取扩大处罚成果,以此来间接打击赌头,增加其违法犯罪的成本。另外,对那些如实供述本人参赌事实,同时检举揭发他人的涉赌人员,我们在处罚时也应有所区别,酌情予以宽大处理,这同样有助于提高实际打击效果。

(四)建立健全法规,堵塞法律漏洞。如上所述,目前,公安机关对涉赌宾馆饭店等场所的处罚极其困难,主要原因是于法无据。面对当前日益猖獗的赌博违法犯罪活动,我省的相关立法工作已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在此,我们呼吁上级有关机关,借鉴其他省市做法,尽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公安机关打击查处赌博活动提供更加有力的武器。

(五)加大管控力度,挤压涉赌空间。对赌博违法犯罪活动空间的挤压和管控在禁赌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宾馆饭店、菜场、山头作主要发案场所,如果得不到有效管控,禁赌工作也将难有大的改观。那么不妨未雨绸缪,加强对上述场所尤其是赌博案件频发场所的管控。各派出所列出一批涉赌重点场所,一方面由各所直接派出民警到上述场所公开巡逻检查;另一方面各所可以交叉派出人员,实施秘密蹲点守侯,盯死看牢,公秘结合,大力挤压赌博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

赌博案件的查处是当前基层公安工作的一个难点,需要靠治安、法制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还要靠基层民警在实际工作中的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思考、不断探索。

第二篇:浅谈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及查处对策

浅谈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及

查处对策

浅谈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及查处对策2007-12-15 23:12:0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浅谈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及查处对策浅谈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及查处对策(2)党的十六大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分析近几年的办案实践,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案主体多元化。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由单体向群体发展,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且呈现出多发性、交叉性、团伙性和关联性等特点。从实施形式上看,“集体腐败”虽然是以“集体”名义进行,甚至打着为集体谋利

益,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旗号,但目的却是为了损公肥私。违纪人员有的熟知政策和法律,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找空子钻;有的身居要害部门,在体制、管理漏洞上做文章;有的披着合法的外衣,打“擦边球”。如查处某单位预算外收入作为福利发给全体干部案和学校班子集体以发电话费的名义得回扣案就说明了此问题。

二是违法违纪行为侵犯的客体趋向财产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国有资本)退民(民间资本)进”等战略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大批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将面临着改制。改制过程中,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层,受利益的驱使,将国有企业视作“唐僧肉”,将改制当成“最后的晚餐”,利用各种手段侵吞国有资产。一些不法民间资本持有者,为能低价收购国有资本,也千方百计地与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勾结,实现自有资本的低成本扩充。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进程的

推进,侵吞国有资产类案件将大幅度上升,成为主要案发区域。据查资料,2005年上半年,某县查处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中,侵犯国有资产类案件占30。

三是违法违纪案件的高发领域向多部门渗透。党政机关招待费、小车费、领导干部外出学习考察费,开支总额较大,开支较乱。主要表现:赊账、挪用现象严重,在餐馆、酒家的招待费仍有百万元未予结付并列记当年会计支出;举债消费突出,由于费用开支大,入不敷出,为维持正常运转,常常是借钱过日,拆东墙补西壁;有些单位发生的送礼、钓鱼、洗头按摩开支及该由个人负担的费用都开作虚假的招待费、燃料维修费发票报销。这些开支,成了一些党政机关财务支付的“黑洞”和滋生不正之风的温床。一年下来,一个县吃掉上千万,小车跑掉几百万,考察学习几十万,导致了地方建设性资金投入不足,影响经济的发展。

四是法人的违法违纪案件的发案

率仍呈上升趋势。近年,反映村级组织法人违法乱纪的信件增多。如去年检举控告信件71件,其中反映村级组织的就有21件,占。村级组织违法违纪案件主要表现:公款大吃大喝、搭车收费、财务暗箱操作、作风家长化等。

在办案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案件线索难寻。由于违法违纪的行为越来越隐蔽,通过常规的审计、检查很难查出线索;作为举报主体的群众,也因违法违纪行为的秘密化,难识“庐山真面目”,而无法举报;许多的违法违纪行为涉外性增强,外商常年在外,在他们给予党员领导干部贿赂后,除非被贿赂者未能按其意愿行事,一般是不会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

2、调查取证艰难。随着涉外违法违纪行为越来越多,即使发现了被调查人有违法违纪行为,因大量的证据在“境外”,人难找,即便调查人员费尽周折,找到有关当事人,对方不愿配合,办案人员往往无功而返。《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行政监察法》也有类似的规定。然而,取证难历来是困扰执法执纪机关办案的难题。

3、纪检监察对象的身份确定会变得复杂。如非党员的村委会主任,如果在管理社会事务、从事公务中违法违纪,还可以以监察对象的身份予以处分,否则不属于纪检监察对象,在处理上形成“真空”,而现有的党纪政纪条规中对此类问题尚无专门的规定。

4、查处手段和业务知识不足。随着入世后新类型的违法违纪行为的不断发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人员将面临着查办方式和手段的考验。违法违纪人员的高智能化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外围调查、证据的取得。然而在大部分地

区,基层办案人员只能采取一张纸、一支笔的办案方式,办案的设备陈旧,手段单一。电子监督、网络跟踪等先进的办案手段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采用。办案人员的知识面窄,业务能力不全面,使我们的办案人员在办理普通的违法违纪案件时,得心应手,一旦遇到偷税骗税、走私等涉外的新类型案件时,不借助专业部门的力量就寸步难行;查阅传统的会计账本时,目标明确,很快找准切入点,而面对着电脑,查看电子单证时就无从下手。至于对国际贸易方面的协定、惯例则掌握得更少,将会影响案件查办的效率。

查办案件应从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入手:

一是经济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经济管理部门违法违纪案件呈高发态势,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且呈现出多发性、交叉性、团伙性和关联性等特点,因此要把经济管理部门及

浅谈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及查处对

第三篇:浅谈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及查处对策

党的十六大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分析近几年的办案实践,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案主体多元化。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由单体向群体发展,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且呈现出多发性、交叉性、团伙性和关联性等特点。从实施形式上看,“集体腐败”虽然是以“集体”名义进

行,甚至打着为集体谋利益,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旗号,但目的却是为了损公肥私。违纪人员有的熟知政策和法律,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找空子钻;有的身居要害部门,在体制、管理漏洞上做文章;有的披着合法的外衣,打“擦边球”。如查处某单位预算外收入作为福利发给全体干部案和学校班子集体以发电话费的名义得回扣案就说明了此问题。

二是违法违纪行为侵犯的客体趋向财产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国有资本)退民(民间资本)进”等战略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大批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将面临着改制。改制过程中,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层,受利益的驱使,将国有企业视作“唐僧肉”,将改制当成“最后的晚餐”,利用各种手段侵吞国有资产。一些不法民间资本持有者,为能低价收购国有资本,也千方百计地与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勾结,实现自有资本的低成本扩充。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进程的推进,侵吞国有资产类案件将大幅度上升,成为主要案发区域。据查资料,2005年上半年,某县查处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中,侵犯国有资产类案件占30。三是违法违纪案件的高发领域向多部门渗透。党政机关招待费、小车费、领导干部外出学习考察费,开支总额较大,开支较乱。主要表现:赊账、挪用现象严重,在餐馆、酒家的招待费仍有百万元未予结付并列记当年会计支出;举债消费突出,由于费用开支大,入不敷出,为维持正常运转,常常是借钱过日,拆东墙补西壁;有些单位发生的送礼、钓鱼、洗头按摩开支及该由个人负担的费用都开作虚假的招待费、燃料维修费发票报销。这些开支,成了一些党政机关财务支付的“黑洞”和滋生不正之风的温床。一年下来,一个县吃掉上千万,小车跑掉几百万,考察学习几十万,导致了地方建设性资金投入不足,影响经济的发展。

四是法人的违法违纪案件的发案率仍呈上升趋势。近年,反映村级组织法人违法乱纪的信件增多。如去年检举控告信件71件,其中反映村级组织的就有21件,占29.57。村级组织违法违纪案件主要表现:公款大吃大喝、搭车收费、财务暗箱操作、作风家长化等。

在办案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案件线索难寻。由于违法违纪的行为越来越隐蔽,通过常规的审计、检查很难查出线索;作为举报主体的群众,也因违法违纪行为的秘密化,难识“庐山真面目”,而无法举报;许多的违法违纪行为涉外性增强,外商常年在外,在他们给予党员领导干部贿赂后,除非被贿赂者未能按其意愿行事,一般是不会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

2、调查取证艰难。随着涉外违法违纪行为越来越多,即使发现了被调查人有违法违纪行为,因大量的证据在“境外”,人难找,即便调查人员费尽周折,找到有关当事人,对方不愿配合,办案人员往往无功而返。《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行政监察法》也有类似的规定。然而,取证难历来是困扰执法执纪机关办案的难题。

3、纪检监察对象的身份确定会变得复杂。如非党员的村委会主任,如果在管理社会事务、从事公务中违法违纪,还可以以监察对象的身份予以处分,否则不属于纪检监察对象,在处理上形成“真空”,而现有的党纪政纪条规中对此类问题尚无专门的规定。

4、查处手段和业务知识不足。随着入世后新类型的违法违纪行为的不断发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人员将面临着查办方式和手段的考验。违法违纪人员的高智能化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外围调查、证据的取得。然而在大部分地区,基层办案人员只能采取一张纸、一支笔的办案方式,办案的设备陈旧,手段单一。电子监督、网络跟踪等先进的办案手段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采用。办案人员的知识面窄,业务能力不全面,使我们的办案人员在办理普通的违法违纪案件时,得心应手,一旦遇到偷税骗税、走私等涉外的新类型案件时,不借助专业部门的力量就寸步难行;查阅传统的会计账本时,目标明确,很快找准切入点,而面对着电脑,查看电子单证时就无从下手。至于对国际贸易方面的协定、惯例则掌握得更少,将会影响案件查办的效率。

查办案件应从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入手:

一是经济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经济管理部门违法违纪案件呈高发态势,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且呈现出多发性、交叉性、团伙性和关联性等特点,因此要把经济管理部门及其

负责人作为重点对象。

二是国有企业改制中出现的腐败行为。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改制过程中,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层,受利益的驱使,将国有企业视作“唐僧肉”,利用各种手段侵吞国有资产。一些不法民间资本持有者,为能低价收购国有资本,也千方百计地与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勾结。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进程的推进,侵吞国有资产类案件将

大幅度上升,成为主要案发区域。

三是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有的基层干部在为群众办事中,利用手中权力,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或者为了“小集体”和个人的利益,钻政策空子,损害群众的利益。有的在工作中,作风拖拉、方法简单、语言粗鲁,伤害群众感情,甚至引发冲突。这类案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是基层办案的重点区域之一。

四是高科技犯罪。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化、智能化。他们利用信用卡、电脑、网络等科技工具作案,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洞不钻,盗取国家财产。即使是一些普通案件,其作案的手段也非常高明,更加狡猾和复杂。

针对办案中遇到的这些难点问题,在加强组织协调、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方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

一、讲究方法策略,提高办案成效。要成功地突破案件,必须加强领导、周密安排,讲究策略。否则,因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案件查办工作。因此,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组织实施上要突出全面性。对于大案要案,纪委书记要做到亲自安排、调度和协调,副书记要亲自带队组织办案,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同时,要实行“四定一包责任制”,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一包到底。二是方案制定上要体现周密性。在掌握了案件的线索之后,如何组织案件的具体查处工作,必须有一个明晰而周密的方案。要针对案件线索中涉及的问题,拟好调查提纲,并要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考虑周全,做到有备无患,以适应突发情况的需要。配备办案人员,应根据案件的类型、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复杂与简单的程序来配备。要找准查办案件的突破口,对需要查清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可能遇到哪些问题都要制定一个详细的预案,确保办一个,成一个。三是方法运用上要讲究策略性。一个案件能否最终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查办工作的方法策略。只有方法策略对路,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二、充分发挥纪委在案件查处工作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多部门、大兵团作战的“大纪检”格局。针对当前违法违纪行为的涉外性和隐蔽性,给案件查处中调查程序适用和取证手段的运用等各方面带来了新的难题。完全依靠纪委一家的办案力量单打独斗,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反腐败局面。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发挥反腐败中协调作用,组织检察、公安、审计、税务、海关等各部门联合办案,协同作战。充分体现各部门在查办案件中的程序优势和专业优势,发挥各部门的办案合力,构筑严密的反腐败网络,着力扭转办案中取证难和办案手段不足的被动局面,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大纪检”、“大监察”格局。

三、引入信用监察制度。针对当前违法违纪行为呈现出手段上的隐蔽性和方式上的多样化,要想将每一个腐败分子的每一个违法违纪行为都查处出来是不现实的。为了最大限度的打击违法违纪行为,引入信用监察制度相当重要。在每年年未对党员干部进行考评时,要求被考评人就一年来有无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申报,对申报没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党员干部,今后如查出其有一件违法违纪行为,就宣布对其进行干部信用否决,记入干部档案,并将此作为对干部任免的重要考核标准。

四、充分发挥办案的震慑作用,消除为办案而办案的“单纯办案”现象。违法案件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素质的内在因素,也有管理制度层面的外在因素,还有管理体制的深层次因素。要实行“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整改”制度,通过剖析案发原因,找到思想观念上的误区,管理中的漏洞,监督体制上的弱点,查缺堵漏,有效整改。通过剖析案件,达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

五、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加强对国有企业和重要经济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国有企业未改制前,群众对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往往不敢检举揭发。在企业决定改制后,职工将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此时,有正义感的职工会勇敢的站出来检举问题。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契机,深挖广查,严惩一批国企蛀虫。重点经济管理部门的管理相对人多数为人民群众,他们在接受管理过程中,最有可能掌握经济管理部门在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举报奖励机制和举报保护制度,使群众敢举报、能举报。我们要高度重视举报线索,加大查案力度,提高成案率,在人民群众中树立纪检监察机关的良好的反腐败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我们办案机关的信心。

第四篇:浅谈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及查处对策

党的十六大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分析近几年的办案实践,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案主体多元化。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由单体向群体发展,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且呈现出多发性、交叉性、团伙性和关联性等特点。从实施形式上看,“集体腐败”虽然是以“集体”名义进行,甚至打着为集体谋利益,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旗号,但目的却是为了损公肥私。违纪人员有的熟知政策和法律,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找空子钻;有的身居要害部门,在体制、管理漏洞上做文章;有的披着合法的外衣,打“擦边球”。如查处某单位预算外收入作为福利发给全体干部案和学校班子集体以发电话费的名义得回扣案就说明了此问题。

二是违法违纪行为侵犯的客体趋向财产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国有资本)退民(民间资本)进”等战略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大批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将面临着改制。改制过程中,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层,受利益的驱使,将国有企业视作“唐僧肉”,将改制当成“最后的晚餐”,利用各种手段侵吞国有资产。一些不法民间资本持有者,为能低价收购国有资本,也千方百计地与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勾结,实现自有资本的低成本扩充。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进程的推进,侵吞国有资产类案件将大幅度上升,成为主要案发区域。据查资料,2005年上半年,某县查处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中,侵犯国有资产类案件占30%。

三是违法违纪案件的高发领域向多部门渗透。党政机关招待费、小车费、领导干部外出学习考察费,开支总额较大,开支较乱。主要表现:赊账、挪用现象严重,在餐馆、酒家的招待费仍有百万元未予结付并列记当年会计支出;举债消费突出,由于费用开支大,入不敷出,为维持正常运转,常常是借钱过日,拆东墙补西壁;有些单位发生的送礼、钓鱼、洗头按摩开支及该由个人负担的费用都开作虚假的招待费、燃料维修费发票报销。这些开支,成了一些党政机关财务支付的“黑洞”和滋生不正之风的温床。一年下来,一个县吃掉上千万,小车跑掉几百万,考察学习几十万,导致了地方建设性资金投入不足,影响经济的发展。

四是法人的违法违纪案件的发案率仍呈上升趋势。近年,反映村级组织法人违法乱纪的信件增多。如去年检举控告信件71件,其中反映村级组织的就有21件,占29.57%。村级组织违法违纪案件主要表现:公款大吃大喝、搭车收费、财务暗箱操作、作风家长化等。

在办案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案件线索难寻。由于违法违纪的行为越来越隐蔽,通过常规的审计、检查很难查出线索;作为举报主体的群众,也因违法违纪行为的秘密化,难识“庐山真面目”,而无法举报;许多的违法违纪行为涉外性增强,外商常年在外,在他们给予党员领导干部贿赂后,除非被贿赂者未能按其意愿行事,一般是不会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

2、调查取证艰难。随着涉外违法违纪行为越来越多,即使发现了被调查人有违法违纪行为,因大量的证据在“境外”,人难找,即便调查人员费尽周折,找到有关当事人,对方不愿配合,办案人员往往无功而返。《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行政监察法》也有类似的规定。然而,取证难历来是困扰执法执纪机关办案的难题。

3、纪检监察对象的身份确定会变得复杂。如非党员的村委会主任,如果在管理社会事务、从事公务中违法违纪,还可以以监察对象的身份予以处分,否则不属于纪检监察对象,在处理上形成“真空”,而现有的党纪政纪条规中对此类问题尚无专门的规定。

4、查处手段和业务知识不足。随着入世后新类型的违法违纪行为的不断发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人员将面临着查办方式和手段的考验。违法违纪人员的高智能化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外围调查、证据的取得。然而在大部分地区,基层办案人员只能采取一张纸、一支笔的办案方式,办案的设备陈旧,手段单一。电子监督、网络跟踪等先进的办案手段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采用。办案人员的知识面窄,业务能力不全面,使我们的办案人员在办理普通的违法违纪案件时,得心应手,一旦遇到偷税骗税、走私等涉外的新类型案件时,不借助专业部门的力量就寸步难行;查阅传统的会计账本时,目标明确,很快找准切入点,而面对着电脑,查看电子单证时就无从下手。至于对国际贸易方面的协定、惯例则掌握得更少,将会影响案件查办的效率。

查办案件应从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入手:

一是经济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经济管理部门违法违纪案件呈高发态势,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且呈现出多发性、交叉性、团伙性和关联性等特点,因此要把经济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作为重点对象。

二是国有企业改制中出现的腐败行为。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改制过程中,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层,受利益的驱使,将国有企业视作“唐僧肉”,利用各种手段侵吞国有资产。一些不法民间资本持有者,为能低价收购国有资本,也千方百计地与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勾结。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进程的推进,侵吞国有资产类案件将大幅度上升,成为主

第五篇:当前民商事案件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民商事案件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影响逐步显现,由此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在司法领域已经明显反映。民商事纠纷呈大幅增长的态势,案件数量急剧增加,案件的处理难度日益加大,人民法院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一、当前民商事审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司法环境方面的问题。近年来,群众打官司由“讨说法”向“利益必争”型转化,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法院处在矛盾的交汇点上,法官的工作压力和风险越来越大,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威胁与侵害。尤其是涉诉信访案件压力大、责任大,导致个别法官不敢办案、不愿办案。这些都给法院独立审判,依照事实和法律进行公正裁决产生了很大干扰。

2.证据规则的适用问题。由于民事案件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目前社会中仍有不少当事人思想局限于传统的法律观念,缺乏民事诉讼证据意识,消极对待自己依法应当承担的举证责任,坐等法院裁判。当因当事人举证不能,法院依法判决其败诉时,不能理解其败诉的原因,而是采取多种手段对抗法院的生效裁判。

3.庭审程序欠规范问题。一是在庭审时合议庭成员未全部到庭参加庭审、中途离开,变更合议庭成员未及时通知、未重新开庭。二是少数审判人员开庭时拖拉,确定的开庭时间不能准时开庭,或随意迟延。三是有的审判人员不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而埋头看案卷材料;有的审判人员不按规定使用法槌;有的对庭审中出现的情况应变迟缓,对当事人与本案无关的陈述没有及时制止,不能有效地控制庭审局面;有的归纳争议焦点滞后或不准确,或没有归纳争议焦点,致使整个庭审重点不突出。四是在审理案件过程中,随意将简易程序转化为普通程序。没有经过主管院长的审批,且在转换后没有按规定告知当事人合议庭组成人员名单及转换的理由。另外,对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有时当事人均要求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然而却没有得到允许,从而延误了办案的最佳时期,激化了当事人的矛盾。这些程序问题严重影响法院裁判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4.未合理行使释明权问题。合议庭对合同的效力及对当事人争议法律关系性质的认定与当事人诉请不一致的,或者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当事人遗漏了诉讼请求的,或者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与其主张的事实不一致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应当向当事人进行必要的释明,告知其可以变更诉讼请求,未经释明且当事人未变更诉讼请求即直接按法院查明的合同效力和法律关系的性质进行判决或者超过当事人诉讼请求予以判决。

5.法官队伍方面的问题。

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少数法官不能正确对待,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够强,调解方式方法简单;少数案件存在司法自由裁量权运用不平衡现象;少数法官缺乏钻研业务的主动性,对审理新类型和较为复杂的案件显得束手无策;有的案件办理周期过长,少数裁判文书过于简单,说理不够充分,逻辑不够严密,影响审判的权威和效果。

二、应对民商事审判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面对当前民商事案件中各种因素互相交织、法律问题与社会问题互相交织、当事人个体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互相交织的复杂局面,人民法院要认清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务实创新,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中力争实现“四多四少”,即调撤多、判决少,服判多、上诉少,维持多、发改少,息诉多、上访少的目标,努力提升商事审判工作水平

1.强化能动司法意识,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形势反映到司法层面的变化和发展态势,找准法院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对事关社会发展、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一些敏感、重大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纠纷等突出问题,要积极参与疏导协调,主动做好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对敏感、重大、群体性案件的审理,要及时汇报通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2.强化业务学习意识,努力提升办案能力。民商事案件牵涉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各类规章、行业标准等数量众多,而且更新速度快,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国家的法律制度变动不居,司法政策及社会法律观念的价值取向也因势而变。为了应对新的挑战,从事民商事审判的法官都应当加强业务学习,尤其是加强对公司法、保险法、破产法、物权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审理新型、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

3.强化案结事了意识,深入推进调解工作。按照“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要求,树立起“调解结案是高质量审判”的司法理念,强化调解在解决商事纠纷,特别是群体性纠纷中的作用,积极探索调解方法,将庭内调解与庭外调解相结合、庭前调解与当庭调解相结合、法院调解与借助社会力量调解相结合,充分发挥诉讼代理人、人民陪审员以及当事人亲友的作用,不断提高调解结案率和实际履行率。

4.强化程序意识,深化审判方式改革。正确认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相互关系,重视程序的独立价值。没有程序公正,当事人的诉权本身就得不到保障,也就谈不上实体公正的问题。深化审判方式改革,仍然要抓住公开审判这个重心,强化庭审功能。继续探索和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实行庭前交换证据制度和限期举证制度,规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规范庭审质证和认证程序,要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使公开审判真正成为提高办案质量、保护诉讼当事人的权利、防止腐败的重要环节。

5.强化规范司法意识,不断提升案件质量。一是要进一步细化审判流程化管理规定,对立案、送达、诉前保全、诉前调解、审理、卷宗装订、案件质量评查、卷宗归档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二是进一步完善民商事案件庭审操作规范,明确庭审考评标准,对法官驾驭庭审能力及庭审作风提出要求。三是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加重合议庭成员特别是审判长的权力和责任,明确承办人、合议庭成员对案件的事实负全部责任,核稿人员、合议庭成员对案件适用法律负责,从制度上促使审判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上进心,逐步形成符合民商事审判工作规律和特点的优胜劣汰的审判管理机制,使民商事案件审判质量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下载当前赌博案件查处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赌博案件查处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当前乡镇工作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当前乡镇工作存在的困难及对策自2002年以来,陕西省在全省全面试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至2005年已全面取消了除烟叶税以外的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从其整体效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确......

    浅议当前治安案件查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议当前治安案件查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发表用户:冬天光脚丫作者:佚名点击数:703更新时间:2008-3-6 - - 此文章您已经消耗积分阅读过,重复阅读不再扣积分。随着《行政......

    当前民事抗诉再审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xx县法院加强审判监督工作,认真接受检察监督,正确处理维护生效裁判既判力和确保司法公正的关系,对民事抗诉再审案件公正审理,确保该类案件再审审理成为最终纠正错误,化解矛......

    当前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当前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执法主体混乱 处罚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 织以及行政机关委托的其他组织。 (一)行政机关乱设执法......

    当前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当前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在事实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案件未查清违法行为发生时间、违法所得、不合格产品和侵权商品的数量、品种和货值金额或非法经营......

    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困难与策略(大全)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法治原则,也是当前我国行政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提高公务员依......

    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困难与策略(范文模版)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法治原则,也是当前我国行政工作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提高公务......

    浅议监狱系统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对策

    □雷红卫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上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和糖衣炮弹的腐蚀诱惑,私欲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