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生态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大全

时间:2019-05-12 03:3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吴中区生态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吴中区生态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大全》。

第一篇:吴中区生态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大全

吴中区生态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围绕苏州大市的创建主题,全面扎实地推进全区的生态市建设工作。根据苏州市政府《关于转发2007年苏州国家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苏府办[2007]27号)精神,我区对全年生态市创建进行了全面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区委、区政府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今年全区的中心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的日程,年初召开专题动员大会,区长亲自到会作动员讲话。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以发改、环保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苏州市吴中区生态市建设工作计划》,将生态市建设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单位),并把生态市建设相关内容纳入各镇(街道、区)、部门“二OO七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各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全面落实生态市建设责任。全区各有关部门都把生态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生态市建设计划,明确工作进度,落实具体措施,使生态市建设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

二、广泛宣传,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我区邀请有关媒体记者和宣教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了生态市创建宣传小组,根据生态市的创建进度,跟踪宣传报道,及时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公众反映工作进展情况,深入宣传生态市创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出强调宣传本年度的创建重点和难点。在创建工程,通过橱窗、宣传海报、简讯文刊等方形,向全社会公布,进一步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支持。在创建环境友好企业、省级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宾馆过程中,以进村镇、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的“四进”方式普及到社会多个层面。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传播生态环境科普知识,加强基层环境管理能力,提高广大基层人员生态环境意识。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环境宣传工作,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环保参与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三、开展“细胞工程”建设,突出“亮点工程” 全面完成生态市细胞工程建设任务。光福、胥口两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通过省级调研,材料已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等待审核命名。全区已经有6个镇通过了全国环境优美镇的考核验收,占全区的85%,达到生态市的考核指标要求。临湖镇完成了环境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专家评审,经镇人大主席团审批,报区政府批准实施。全区28个行政村开展了江苏省生态村创建工作,全部通过省级生态村考核,材料已上报省环委会,等待颁牌命名。到目前为止共有29个村完成了省级生态村的创建,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30.5%,达到生态市的考核指标要求。全年完成了12所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和5个社区创建“绿色社区”的工作任务,到目前共有42所学校和10个社区分别完成了“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的创建,分别占全区总数的84%和50%,达到生态市考核指标要求。创建绿色宾馆(三星级以上)8个,创建比例100%。目前,细胞工程建设已全部达到生态市建设要求。

认真组织实施生态市亮点工程建设,帮助吴中区旺山村等15个亮点工程总结生态创建工作成效,完成亮点工程简介初稿的编写,指导亮点单位下一步生态创建工作,督促亮点单位提高创建工作水平。做到因地制宜,突出亮点,强化“生态品牌”意识,着力“生态亮点”建设,打造真山真水“生态吴中”品牌。

四、保护生态资源,恢复生态环境

1.恢复山体自然风貌。为保护环太湖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我区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和《苏州市禁止开山采石条例》的有关规定,分期、分批关闭了60多家开山采石企业。同时,旺山宕口采用“生物防护”技术进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整治复绿面积8万多平方米;开发区尧南宕口投资400万元,复绿面积6.8万平方米;张桥宕口总投资300万元,复绿6万多平方米。另外,我区还对废弃的关闭宕口进行复垦整治和综合利用,实施了木渎万禄山、横泾尧峰山、胥口清明山等关闭宕口的宕底复垦整治。

2.保护珍稀自然物种。加大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先后建立了光福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东山湖羊资源保护区。通过制订自然保护区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和研究工作,全面落实了各项保护措施,有效保护了珍稀自然物种,维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保障了环太湖地区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

3.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为了保护太湖水质和发挥太湖滨水地带重要的生态防护功能,我区进行了以生态效益为主兼具景观效应的环太湖湿地建设工程,总投资额4600万元,总计绿化面积2200亩。本工程以太湖大道为轴心向东西两侧展开,南起东山国宾馆北接胥口旅游度假区,全长20公里;由西向东,横向构成了原生芦苇—景点绿化—道路绿化—顺堤河防护林带,工程起到防护林和植被恢复、生态景观、增加森林总量、涵养水源等多方面的作用,充分展示苏州太湖所特有的自然生态情趣和地方人文特性。

五、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

我区以提高污染物处理水平、治理设施运转率、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重点,围绕生态市建设指标要求,不断加强污染防治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凡是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一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环评要求,督促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竣工、同时投入运行。今年全区共否决劝阻拒批重污染项目58个,减少COD排放1000吨左右、SO2排放量560吨左右。二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积极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改善监管手段,加快推进治理设施运行社会化、管理规范化、监控自动化进程。截至11月底,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3525人次,现场监察2870次,立案处罚48宗,组织开展了23次环保专项行动,有效地规范了排污单位的环境行为,震慑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三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区环保与经贸部门联合举办了二期清洁生产培训,引导并帮助年耗5000吨标煤的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目前,已有25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95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获得了省级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六、开展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打造“碧水”工程 1.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到“十五”期末,我区已完成8个城镇污水厂项目,污水处理厂总规模已达13.5万吨/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十一五”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进度,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切实削减生活污染。今年,甪直新区污水厂(2万吨/日)建成投入运行;城南污水处理一期工程(7.5万吨/日)建设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明年初投入运行;木渎污水处理三期工程也已开工建设,到2008年底前,我区的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5万吨。城区各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铺设不断扩大,全年新建污水管网173.56公里,投资总额13226万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5%。

2.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群众用水安全。我区共有饮用水源保护区8个,其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个,乡镇饮用水源地6个。为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合理利用供水资源,改善和提高城镇供水水质,保障群众用水安全,我区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专项整治行动,查清了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分布、水源构成、水质状况及保护区划定情况。排查了集中式水源保护区内周围3000米范围内工业污染源(点源)分布及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情况,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的分布以及污染程度。对保护区内184家企业、1家畜禽养殖业、围网养殖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清理搬迁了一家垃圾堆场,依法关闭一级保护区内的2家化工企业,并制订了《吴中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3.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打造“碧水”工程。紧密结合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对各类工业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多频次监督检查,确保其废水达标排放。对废水排放多次不达标或者排放超标严重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今年共对7个企业实施了废水限期治理,关闭了金庭镇4个通过限期治理仍无法达标排放的蜜饯厂。另外,通过建设生态公益林,治理水土流失,截污引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全面改善地表水环境,全力打造“碧水”工程。

七、实施蓝天工程,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一是积极落实苏州市政府《关于加强控制燃煤大气污染的通告》精神,结合《苏州市吴中区环境保护蓝天工程方案(2007~2010年)暨2007年行动计划》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对吴中区控煤区范围内的高污染燃料燃烧设施进一步摸底统计,今年完成了15家企业高污染燃料燃烧设施淘汰任务。甪直热电厂完成了脱硫工程的设计并通过了专家论证。二是进一步明确全区各部门和镇(区)在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责任,落实各项措施,认真完成蓝天工程计划任务;认真执行落实《关于转发苏州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控制暂行规定的通知》,加强对各类建筑工程和道路建设工程的规范化管理,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严格控制工程的运土车辆,保障控制运土车辆造成的二次扬尘污染,落实道路洒水保洁工作,将各类扬尘污染控制到最小程度。三是对照《苏州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加强服务行业的油烟整治,积极开展城区餐饮业油烟的专项检查,投入36万元,对吴中商城餐饮一条街24家饭店进行了集中整治,保障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八、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区认真对照江苏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强领导,组织落实,扎实推进全区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加强河道清淤与河塘清理。全年共完成疏浚整治河道185条129.345公里,土方196.72万方。积极实施河道畅流工程,拆除坝埂113处,拆坝建桥11处,打通断头河(浜)8处,打捞河道沉船165条,还结合河道疏浚清理垃圾1551吨。二是建立垃圾收集处理机制。按照户收集、村清运(填埋)、县处理要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全区完成新建镇(区、街道)垃圾压缩中转站9座,新建村级垃圾中转站90座,新增垃圾箱1253只、垃圾桶4060只,新建水冲式公厕97座,取缔露天粪坑7275只。三是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围绕推进“绿色家园、绿色河道、绿色村庄”建设,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扎实推进领导绿化工程;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搞好庭园绿化美化;搞好农田林网建设和道路绿化,争取做到有路就有树木,有圩就有绿化。四是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三位一体”长效管理体制。全年共新增农村村级保洁员873名,实行农村村庄、河道、公路主干道“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模式,定期进行考核。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加强,基本遏制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改变部分行政村环境“脏、乱、差”状况,农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为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力条件。

第二篇: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省生态办:

按照黑生建办[2005]10号文件要求,现将**市2005年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初步安排报告如下: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我市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在省生态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下,按照省市长生态市建设及环保目标责任状和《2005年**市生态市建设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态市建设启动阶段的宣传发动、组织构建、规划编制、制度构建、政策修订,项目制定等各项基础性工作,为明年顺利转入实施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了新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生态市建设已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成为推动市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大力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和管理工程。一是加大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作力度。今年五月正式实施了《**市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96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界、立标工作。在拉林河、阿什河等14个江河源头区制定了恢复治理方案,开展了生态恢复建设工作,对太平区民主坝外,双城韩甸-万隆、对青等沙化地块进行了实地踏察,提出了治理意见和措施。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进行了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工作。三是加强了生态示范县(市)、区、乡(镇)、村建设管理工作。五常市、依兰县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预验收,宾县通过省级生态示范区验收,阿城市、松北区建设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论证。全市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6个,市级3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0个。四是加强了市区环城生态功能圈建设工程,按照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经过各有关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市共投入资金1449.6万元,其中市环保局投入资金266万元,实施了太阳岛及市政府周边、202国道两侧、江南中环路、运粮河中段及五一水库段、太平湖、天恒山、民主坝外草原等多项生态工程;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15446亩,植树(苗)490.534万株。进一步改善了**市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增加了郊区绿量。2005年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05公顷。植树100万株,栽花铺草242.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8.35%,绿地率达到25.49%,人均公共绿地6.4平方米。

大力推进生态恢复建设工程。一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在巩固延寿、宾县国家级水土流失治理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示范推广,共完成水土治理面积3.6万公顷,为年初计划的180%,其中基本农田面积4630hm2,营造水保林13286.5hm2,营造经济林2007hm2,种草6.2hm2,封育治理7417hm2,其它水保措施8127.8hm2,新实施生态修复面积达到6697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2%。二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年初林业部门明确将“确保造林成活率为重点,提高造林水平”作为林业工作首要工作,采取传统抗旱技术和现代科技含量较高的造林技术相结合,有效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呼兰县方台镇应用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营造农田防护林16条。尚志市应用生根粉造林地块达到4000亩。延寿县保水剂造林面积4020苗,全市共实施了“三北四期”、农田林网、两荒造林、绿色通道、村屯绿化等项工程造林30.9万亩,为计划的618%,其中:退耕还林及两荒造林28.1万亩,三北四期2.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三是实施草原畜牧建设工程,全市共完成草原改良15.7万亩,为计划的314%,退耕还草5.6万苗,为计划的280%,对过牧严重的草场实行划区轮牧、禁牧、恢复“三化”草场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草原“三化”比率同比2004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在道外区、木兰县种植多年生优质籽草6000苗。根据国家《率领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环保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呼兰、双城市、郊区开展了规模养殖场、区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采取集中堆放发酵的处理方法,作为农家肥还田。四是实施国土整治工程,加强了对全市的土地整理和矿山等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完成“三线两区”矿山治理70多公顷,土地整理3000公顷。五是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加强了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全市耕地保存量保持在174.9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155.8万公顷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87.2%,全市施用化肥总量(折纯)27.6万吨,其中氮肥13.9万吨,磷肥7.9万吨,钾肥5.8万吨,有机肥施用量2823万平方米,直接生物发酵达到641.9万立方米。秸秆直接还田318.8万苗,根茌还田1115.6万亩。全市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监控面积达到50.6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8%以上,新增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品种60个,其中有机15个,绿色25个,无公害20个,完成基地建设及相关保护工程12个。同时加强了经济作物和蔬菜地膜的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率达到92%以上。

(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5年,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到2007年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目标,全面落实省市长生态市建设及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完成了《**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市政府组织召开了2005年环保目标责任状签状会议,市长石忠信与区、县(市)政府和10个市直部门签订了责任状,进一步推进了“十五”环保目标的全面落实。一些工作取得了创新和突破。

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加大了限期治理工作力度,对应并网、改造的锅炉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下达限期治理锅炉、除尘器962台(套),比去年翻一番,基本做到了应下尽下,目前已完成438家;限期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单位1850家,推广使用量达到了175万吨;全面启动了“简易工况法”检测机动车尾气,治理超标车辆9557辆;限期治理水污染物浓度、总量超标的工业企业18家,并对146家餐饮企业和院校食堂下达了限期安装隔油装置,现已完成安装85台,预计年底可安装100台;继续开展了流域综合整治,限期治理超标排污单位22家。截至10月份,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62天,同比增加3天,预计年底可达到301天,同比增加6天。预计年底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可达到94%,集中式饮用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可达到96%以上。工业用水重复率可达到96%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可达到75.5%以上。

拓宽了清洁生产审核领域,在国家确定的石油、化工、炼焦、制革等行业全面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现已启动58家,其中哈汽轮机、哈飞、蓝星化工等12家企业全面完成了规范化清洁生产审核,超过了去年的总和,促进了企业的减污、降耗、增效。

培育了一批示范典型,全市确定了有机产品基地20个,其中6家已经通过有机认证或转换认证,4家正在开展咨询认证工作。培育各类循环经济示范区(点)118个,其中**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单位被确定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哈飞集团400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已投入运行。

环境法制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环境立法进展顺利,出台了《**市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了《**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和《**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办法》已报市政府审定。环保执法力度明显加大,依法审批把关建设项目1017项,否定项目16个。针对扰民噪声污染多发、频发、复发的问题,通过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城市集中居住区建立扰民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我局还与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组成了扰民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相互配合、联合执法,现已查处各类噪声扰民污染案件4972件,新建省、市级安静小区78个。快速启动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134人次,检查企业1765家,挂牌督办221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70件。调整了12369环保投诉电话的受理模式,建立了统一受理、归口办理、限时反馈、监督办理的案件办理机制,查处各类环境信访案件6953件,办结率达到98.5%。加强了对危险废物的跟踪监督管理,共转移、处置危险废物1650吨,查处私自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5起。在全市系统推广应用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软件》,目前共征收排污费6607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2%。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明显加快。道里、松北、平房等9处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工程建设全面竣工,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30.7万平方米,停用、拆除锅炉223台,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可达到58%以上,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沿江污水截流工程完成了管道铺设工程,日处理32.5万吨的太平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9月初开始试运行,年内市区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率将达到18.3%以上。采用BOT方式建设的 日处理能力1200吨的西南部生活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目前已达到试运行条件。**市双琦环保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厂(省火电三公司垃圾综合处理场)项目自2004年10月6日开工,截止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试运行。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利用率达到85%。我局组织建设的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目前实验室废液、含氰废渣(液)、废铬液(渣)、定影废液处置设施正在陆续进行安装。2005年全市环保投入占地方GDp比例大于1.6%。生态园林小区建设及景观建设重点基础投资总额2000余万元。

完善了社区环境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创新执法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将环境管理延伸到社区,推行了环保部门主导、企业内部自我约束、公众外部广泛参与监督的“三元管理机制”,对居民区内的业户实行“绿、蓝、黄”三色分类管理,建立业户环保自律诚信电子档案2246家,命名环保自律诚信绿色业户(单位)100家,建立社区环保宣传监督站236个,在560个社区环保宣传栏张贴宣传画4000张,闽江社区、锦江社区被总局授予了国家级“绿色社区”称号,目前,市区461个社区中300余个社区建立了“三元管理机制”,其中已命名三元环境管理示范社区50个,发展环保志愿者已近万人。同时,我局还与工商部门配合,对居民区内开办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按污染程度分别实行环保告知承诺制度、禁办告知承诺制度、环评告知制度,既简化了审批程序,又从源头上把住了新项目污染控制关。

“创模”工作全面推进。为全面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我市成立了由石忠信市长任组长,4位副市长任副组长,8个区和21个委办局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全市创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市近期围绕创模工作要集中抓好的创建卫生城,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强化绿化建设和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并将创模的29项目标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按规划稳步推进工作进度。同时成立了创模联络员队伍,建立了创模联络员工作制度,为下步顺利开展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广泛深入开展了环境宣传教育。一是开展了全民环境教育。认真贯彻省市开展全民环境教育的决定和方案,将全民教育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落实师资、学员、计划、时间、质量五条要求。培育十名环保卫士。举办了全民环境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举办中小学生“五小”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出版了《五小活动成果集》。二是利用“4.22”、“6.5”等环境纪念日开展了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在电台、交通台新增设环保宣传栏目两个,在**日报、人民电台、市交通台、**电视台开设4个环保专栏,在各新闻单位的支持下,全市共播发环保报道527余篇。三是继续建设综合牧场、太阳岛环保植物园二个环保教育基地。综合牧场已完成二期工程。四是继续深入开展了绿色单位创建活动。在已命名绿色商店、机关、学校、幼儿园、环保模范小区、大院等单位总数达到346家的基础上,下半年计划继续新建200家。全市8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展了环境教育课程。

此外,我们还筹建了**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区,并争取到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目前已会同松北区政府与清华紫光集团、哈工大签订了整体开发协议,作为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将有力地推动我市环保产业的升级发展,促进了松北区工业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各阶段的工作任务,顺利地通过了检查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及明年工作安排

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双赢”的理念及重开发建设、轻生态保护的意识在一些地方和企业的领导认识中还没有解决,毁林毁草开荒等人为破坏和违法排污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仍时有发生;二是生态建设和恢复的投入还不够,与省会城市的发展步伐不协调;三是生态市建设所需造林、绿化地块,绝大部分是基本农田,根据国发明电[2004]1号文件《关于坚决制止占有基本农田的紧急通知》精神,已经无法占用基本农田实施造林,给生态市建设带来极大的不便;四是由于环保执法人力、物力不足,环保部门自身执法和监管的力度不够等。

我们明年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完成实施阶段第一个五年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果。一是要在完善区、县(市)及市直相关单位各级生态办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协调,认真履行职责,明确责任人、承办人,组织召开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和联络员例会,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把生态市建设引入深入,加强环保警示点教育,弘扬正面典型,做好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宣传工作。三是加紧实施生态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库中制定的工程项目,有效推进生态市建设。四是按计划、按要求,按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生态省建设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保证全年生态市建设指标的顺利完成。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第三篇: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省生态办:

按照黑生建办[2005]10号文件要求,现将**市2005年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初步安排报告如下: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我市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在省生态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下,按照省市长生态市建设及环保目标责任状和《2005年**市生态市建设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态市建设启动阶段的宣传发动、组织构建、规划编制、制度构建、政策修订,项目制定等各项基础性工作,为明年顺利转入实施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了新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生态市建设已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成为推动市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范文搜网]

大力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和管理工程。一是加大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作力度。今年五月正式实施了《**市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96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界、立标工作。在拉林河、阿什河等14个江河源头区制定了恢复治理方案,开展了生态恢复建设工作,对太平区民主坝外,双城韩甸-万隆、对青等沙化地块进行了实地踏察,提出了治理意见和措施。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进行了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工作。三是加强了生态示范县(市)、区、乡(镇)、村建设管理工作。五常市、依兰县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预验收,宾县通过省级生态示范区验收,阿城市、松北区建设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论证。全市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6个,市级3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0个。四是加强了市区环城生态功能圈建设工程,按照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经过各有关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市共投入资金1449.6万元,其中市环保局投入资金266万元,实施了太阳岛及市政府周边、202国道两侧、江南中环路、运粮河中段及五一水库段、太平湖、天恒山、民主坝外草原等多项生态工程;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15446亩,植树(苗)490.534万株。进一步改善了**市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增加了郊区绿量。2005年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05公顷。植树100万株,栽花铺草242.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8.35,绿地率达到25.49,人均公共绿地6.4平方米。

大力推进生态恢复建设工程。一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在巩固延寿、宾县国家级水土流失治理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示范推广,共完成水土治理面积3.6万公顷,为年初计划的180,其中基本农田面积4630hm2,营造水保林13286.5hm2,营造经济林2008hm2,种草6.2hm2,封育治理7417hm2,其它水保措施8127.8hm2,新实施生态修复面积达到6697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2。二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年初林业部门明确将“确保造林成活率为重点,提高造林水平”作为林业工作首要工作,采取传统抗旱技术和现代科技含量较高的造林技术相结合,有效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呼兰县方台镇应用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营造农田防护林16条。尚志市应用生根粉造林地块达到4000亩。延寿县保水剂造林面积4020苗,全市共实施了“三北四期”、农田林网、两荒造林、绿色通道、村屯绿化等项工程造林30.9万亩,为计划的618,其中:退耕还林及两荒造林28.1万亩,三北四期2.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三是实施草原畜牧建设工程,全市共完成草原改良15.7万亩,为计划的314,退耕还草5.6万苗,为计划的280,对过牧严重的草场实行划区轮牧、禁牧、恢复“三化”草场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草原“三化”比率同比2004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在道外区、木兰县种植多年生优质籽草6000苗。根据国家《率领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环保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呼兰、双城市、郊区开展了规模养殖场、区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采取集中堆放发酵的处理方法,作为农家肥还田。四是实施国土整治工程,加强了对全市的土地整理和矿山等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完成“三线两区”矿山治理70多公顷,土地整理3000公顷。五是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加强了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全市耕地保存量保持在174.9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155.8万公顷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87.2,全市施用化肥总量(折纯)27.6万吨,其中氮肥13.9万吨,磷肥7.9万吨,钾肥5.8万吨,有机肥施用量2823万平方米,直接生物发酵达到641.9万立方米。秸秆直接还田318.8万苗,根茌还田1115.6万亩。全市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监控面积达到

第四篇:厦门生态市建设

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厦门

黄歆宇张继伟薛东辉

进入21世纪,厦门城市建设迎来了大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新思路、新理念和大手笔。无论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适应发展绿色经济的潮流、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还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不二的选择,生态城市已成为继“可持续发展城市”之后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为适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需要,厦门率先提出建设经济高度发达、生态高度文明的适宜发展和居住的海湾型生态市建设目标。厦门市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资源相对贫乏,海洋生态系统也面临着日益退化的趋势,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生态市已成为厦门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厦门生态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1、生态市建设的优势

区位优势: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带的前沿,濒临台湾和港澳地区以及经济上正在蓬勃发展的亚太地区,战略区位使厦门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区中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窗口作用。福建省正处于亚太经济圈中,而厦门是福建通往港澳地区、东南亚各国以至整个亚太地区的重要通道。作为太平洋西岸正在崛起的深水良港和国际口岸城市,厦门市地处亚太区域远东航线的东侧,是海上交通航道要冲。独特的区位条件给厦门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加强同亚太经济圈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更充分地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活动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生态市的发展目标。

社会优势:厦门市法制健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地方环保标准和法律规章制度水平较高,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居民参政意识较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居民素质较高;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对台关系上有其特殊地位和作用,是海峡两岸开展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前沿基地。

经济发展优势:生态城市的建设和规划目标的实施需要一定物质条件为基础,需要社会经济力量的有力支持。特区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和发展的宝贵经验是厦门生态城市建设的坚实后盾。资源优势: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深水良港,港湾水域面积300平方千米,深水岸线31.7千米,已成为全国集装箱主枢纽港、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厦门拥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滨海景观和独特的亚热带海岛景观,同时也具有现代化国际花园城市的景观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厦门宽阔的海域、广布的滩涂、曲折的港湾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拥有国家级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有中华白海豚、白鹭、文昌鱼等;厦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适中,拥有丰富的亚热带植物资源,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此外,厦门还拥有花岗岩、高岭土、砂矿等矿产资源,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地热资源等。

生态环境优势:厦门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人居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称号。厦门以“海在城中,城 1 121

在海上”的独特景观,被誉为“海上花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厦门城市竞争力,而以海湾为背景的城市空间结构,适宜居住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是厦门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厦门发挥核心竞争力的载体。

2、生态市建设的制约条件

区域地位下降:福建省在最新的省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设计中,已将“以厦门特区为龙头”修改为“以福州、厦门为中心,漳州、泉州比翼齐飞”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作为一个完整关税区,厦门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也趋于弱化。

自然资源稀缺:首先,土地资源相对贫乏,而且随着厦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成区的扩大,土地资源利用冲突将会更加突出;其次是淡水资源相当缺乏,目前水资源主要依靠九龙江北溪引水客水供给;第三是能源相对缺乏,煤炭、油品几乎全部由外地调入。

部分地域生态环境脆弱:局部海域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马銮湾水体长期处于缺氧、厌氧状态,杏林湾仅达地表水V类标准,厦门港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已具备发生赤潮的物质基础;数十年来厦门通过移山填海、筑堤造地等工程极大地改变了厦门的海陆结构,造成海域面积和纳潮量锐减,湾顶水动力减退,海岸侵蚀严重,珍稀海洋物种及红树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农村畜禽养殖等非点源污染趋势加剧。

生态市建设保障措施

1、政策法规保障

厦门市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现有的环境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城市建设、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同时,利用特区立法权,完善符合生态市建设要求的法规。

重点落实清洁产品认证标志,引导企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制定并发布限期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产品的名录,将清洁生产审计要求纳入规划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组织开展ISO14000的认证工作。

2、组织保障

成立“厦门市创建生态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环境保护的市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生态市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培训、交流、检查,收集资料等。

加大城市联盟工作力度,依靠高层的管理协调机构,从源头上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联合漳州、龙岩两地政府,加强对九龙江污染的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改善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与漳州、泉州两市协调一致,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大气环境。

把生态市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市、区两级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将生态市建设成绩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将规划目标和项目分解到各区、各部门、各企业层层落实,保证实施。

3、资金保障

在生态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厦门本身优势,争取国家、省、市级的财政支持,专款专用,按

环保优先的原则分配资金;大胆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政府与企业合作,采用TOT(转让-经营-转让)、BOT(兴建-经营-移交)、AB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快环境、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环境税费管理,加强企业技改资金、综合利润留成、排污收费、环保补助资金的合理利用。

4、技术保障

加强工业建设的技术革新工作,鼓励各建设单位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人才优势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加大农业技术革新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清洁生产,建设循环社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5、能力建设

注重科研人力资源培养,重点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还要加强环境管理相关科技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完善各级政府环境与发展决策机制,重视民众意见和对专家的咨询。贯彻高效合理的生态原则,加快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培育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生态化。同时注重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生态市建设经验和技术,加强与省内外生态市的经验交流与考察,互相补充,互为完善,促进厦门市生态市建设。

厦门生态市建设几点建议

1、规划先行

厦门是个海湾型城市,具有优良的港口和优美的滨海景观。厦门海岸线总长约184km,因此,如何规划好厦门市的沿海岸线和邻近海域,促进厦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厦门市创建“海湾型生态城市”的关键之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公路方面:采用环状放射性结构的公路系统,建立由快速路和主干路构成的城市道路网络骨架,加快沿海湾大道及东通道建设,强化岛外各区间及岛内外的交通联系。

铁路方面:规划中的福厦铁路应在岛外设立新站,在增大岛外客运能力的同时将货运功能的重心逐渐移向岛外。

港口、航运方面:各码头间应打破行政区划,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分工,进而与邻近港口城市开展区域合作,讨论与漳州统一构建厦门港的可能性,争取在较大的范围内实现港口一体化发展;完善现有高崎国际机场功能,建设空港物流园区。

3、项目落实

通过生态市重点项目的建设,落实生态市建设规划中的所有方案,结合目前厦门提出的“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安宁”五大工程,力争将厦门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的海湾型生态城市。

4、宣教到位

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介和标语、板报、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尤其要抓住“六·五”世界环境日和“四·二二”世界地球日的有利时机,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和对厦门生态市建设意义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厦门生态市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建议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课程,通过开设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教育课,举办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要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作用,加强对成年人的环境宣传教育。

结语

建设生态市,一方面有利于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转变,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把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建立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上,提高生产力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动效应。同时,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使全市人民普遍受惠,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说,生态市建设是一项造福全市人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本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厦门要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构建全面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1厦门市环境保护局2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第五篇: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关于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对照我局2006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现将我局开展的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在2006年生态市建设相关任务明确以后,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班子相应成立,各项指标迅速分解,工作日程合理排定,职能科室单位任务明确,做到了人员、时间、精力三集中。

二、排定计划,逐项实施

(一)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工作

我市城区供水目前由临安第二自来水厂负责,水源为里畈水库,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配合环保部门于2005年完成了临安市第二自来水厂水源地里畈水库的“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按合格饮用水源要求进行落实了生活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范围的划分;永久性界碑的设置;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宣传警示牌设置等系列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第三自来水厂水源地水涛庄水库的“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已经于2004年完成。

二、环卫规划编制及设施建设工作

2005年底,已完成全市乡镇环卫一体化专项规划编制和2006年计划,垃圾填埋场监测井正常运行,环境监测部门对填埋场地下水、废水、大气等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城市里弄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生活垃圾清扫力度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加大了对城区四家保洁公司的监督考核力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正在进行城区垃圾收集房和果壳箱的更新,主要采用分离收集的模式逐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青山湖街道垃圾中转站已建设完成。太湖源镇垃圾中转站正在建设之中。板桥乡、高虹镇、千洪乡、西天目乡、藻溪镇、潜川镇、乐平乡的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

三、绿色工地创建工作

在杭州市“绿色工地”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市2004年成立了“绿色工地”创建领导小组,创建活动开展两年以来,我市有七个工程获得了杭州市“绿色工地”殊荣,十五个工程被命名为临安市“绿色工地”。

我市“绿色工地”创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迎接森博会”为载体,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绿色工地”专项档案台帐,加强人员法规培训,要求与工程有关的建设单位、施工、监理企业建立健全“绿色工地”管理体系,从人员、经费、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各个环节,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实行“绿色工地”评选与企业信誉排名、评先评优、资质升级等挂钩,充分调动企业创建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建设、环保、文明办等部门的内部联系和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整体推进我市“绿色工地”的创建工作。

三、查漏补缺扎实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任务分解和工作日程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进度,争取在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临安第二自来水厂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及与杭州市环保局联网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户新建住房三格式卫生厕所的审批管理,要求新建住房必须建造三格式卫生厕所。协同相关部门完成青山湖流域综合整治任务重点开展苕溪综合整治,完成锦溪整治任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生态市建设是关乎我市“强市、名城、胜地”战略的大事。我局的目标任务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继续发扬负重拼搏、克难攻坚的城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查漏补缺扎实推进,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生态市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而努力!

《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下载吴中区生态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吴中区生态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文明村建设自查报告

    垦利县农村饮水安全 自查报告 垦利县水利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垦利县农村饮水安全自查报告 根据县委办公室《关于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情况开展督查考核的紧急通知》要......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15自查报告(精选5篇)

    20xx年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一部署,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一年的努力奋斗, 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对照xx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文件......

    市工作自查报告

    市工作自查报告 市工作自查报告1 市委办: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法治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二、依法治理工作制度完善,工作人员、场地、经费落实到位为确保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确......

    市工作自查报告

    市工作自查报告 市工作自查报告1 1、周全结束20xx年植树造林任务20xx年是我们国度“十一五”筹划的开局之年,省下达我市植树造林总任务24000亩,根据自查结果结果汇总,我市结束......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查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查报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查报告 篇1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查报告 “十八大”以来,XX区环保局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以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为主线,以提......

    落实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

    关于落实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 畜牧业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2010年,我局认真落实日照生态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畜牧业的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

    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有序推进生态市建设,确保在2007年前建成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国生态市,根据全国生态市建设的指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

    加快生态市建设[全文5篇]

    诸城市商务局立足职能加快生态市建设生态示范市建设是我市实施可持续发展和争创环境新优势的重大决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好事,为新形势下城市的发展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