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综述

时间:2019-05-12 03:4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综述》。

第一篇:关于印发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综述

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七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面创建“六权治本”新机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决定全面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全面创建“六权治本”新机制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为核心,依法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实行“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职权法定、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流程优化、廉洁高效、透明公开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营造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社会环境,让我局“法无授权不可为”,为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县新局面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职权法定原则。依法确定权力,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确定我局行政职权,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切实保障 1 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各项合法权益。

(二)简政放权原则。科学配置权力,加大向市场、社会和下级放权力度,把该放的权力放开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促进职能加快转变,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

(三)便民高效原则。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事环节,促进行政权力高效运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优质服务。

(四)权力监督原则。坚持用制度管权,合力监督权力,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形成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五)公开透明原则。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过程中,应当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行政权力应全面、规范、完整、准确地向社会公开,促使显性权力规范化、隐性权力公开化,确保公权公用、规范运行、阳光操作。

(六)权责一致原则。坚持有权必有责、法定职责必须为,在梳理、明晰、确认部门行政职权的同时,要明确其对应承担的责任,严惩滥用权力,对行政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实施范围

局机关、具有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食品药品稽查队和各乡镇食药监站。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摸清底数,梳理单位职权。

本次开展梳理、列入权力清单的行政职权事项,指法定行政机关或组织依法实施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类具体行政行为(概括为9+x),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监督检查和其他行政权力等。制定政策法规、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等抽象行政行为,以及政府层级之间、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管理权力等不列入权力清单。

按照“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各部门要依据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三定”规定及其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对本部门现实施的行政权力全面摸清底数,做到不漏项、不缺项,逐条逐项登记,列出名称、实施依据、行使主体等,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形成本部门权力目录。我局所属的事业单位及派出机构行使的行政权力都要进行清理,并列入我局的权力清单上报。

(二)大力简政放权,缩减权力事项。

在梳理部门行政职权、初步编制权力清单的基础上,按照职权法定、简政放权的要求,对现有行政权力进行规范,提出取消、下放、整合和严管等意见,确定保留实施的行政职权。

1、职权取消。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等法定依据的行政职权,原则上全部取消。以部门自行发布“红头文件”设定的行政职权,一律取消。对变相实施审批的事项一律依法取消。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暂时列入清单,根据国务院清理非行政许可项目情况进行调整。加大对投资、生产经营、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等重点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和削减力度,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

2、职权转移。行规行约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制定、行业统计分析和信息预警、行业学术和科技成果评审推广、行业纠纷调解等行业管理和协调事项,原则上转移给行业组织承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水平能力的评价、认定,以及相关从业、执业资格、资质类管理,原则转移给行业组织承担或者交由社会组织自律管理。

3、职权整合。确需保留的职权,工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具有前后环节反复核准、审查、确认等情况的,要按照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进行整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权交叉、管理分散等情况的,要按照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进行整合。

5、职权保留。有法律依据,确需保留的职责。

6、职权建议。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对属于上级部门的行政职权,研究提请上级政府取消、下放、整合、加强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围绕全面正确履行职能,重点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资源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加强职权的意见建议。

(三)依法审核确认,编制权力和责任清单。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对应予保留的行政权力,要按照程序和标准依法依规逐条逐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论证。审核中要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基层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对审核后依法依规确认保留的行政权力,报县审改办审定。对经审定后单位保留的权力事项,以清单列举 5 的形式将每项权力的名称、编码、类型、行使主体、实施依据、监督方式等,在政府网站等载体进行公布,阳光使用权力,接受社会监督。清单之外不得履行任何行政权力,确保“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编制、公开权力清单的同时,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逐一厘清与行政职权相对应的责任事项,列明追责情形,建立责任清单,落实行政主体责任,健全问责机制,确保“法定职责必须为”。

(四)优化权力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要结合政府标准化建设,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本着规范运行和便民高效的原则,确定履职程序,明确每个环节的承办机构、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限等,对每一项行政权力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程序的,按法定程序编制流程图;没有明确规定的,按照便民原则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要细化到申请、受理、审查、决定、批复、送达、行政救济等具体环节。

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对保留、取消、转移、下放的行政许可等事项,要落实监管责任,加快实现管理方式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对保留的行政 6 审批事项,要加强审批后监督检查,既要防止管理缺位,又防止监管错位和越位;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健全相关领域的监管责任,逐一制定具体监管办法,做到放得到位,管得有效。要做好权力“放”和“管”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强监管职能,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

(五)实行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行政权力清单以及运行流程动态调整机制,因法律法规规章修改需要调整权力事项,机构改革后部门撤并需要调整行政权力行使主体,管理任务变化需要调整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等情况,要及时调整完善权力和责任清单,按程序审定后向社会公布。

(六)健全监督机制,加强责任追究。

健全监督机制,合理监督权力,建立行业监管、属地监管、综合监管相协调的监管机制,本着用权必受监督的要求,对权力运行进行全程、实时监控,查找廉政风险点,开展廉政风险评估,实行风险等级管理,强化权力制约监督。

健全违法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严惩滥用权力。按照行使权力承担相应责任的要求,开展权力行使情况检查和评估,对权力行使中的越位、缺位、错位行为,按有关规定进行责 7 任追究。

五、实施步骤

(一)清理摸底。(2015年5月22日-2015年 7月20日)

1、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规定,对股室及委托下属事业单位执行的现有权力事项进行摸底清理,认真梳理,填写权力清单事项梳理表格(审核表)。

2、根据梳理结果,要进行集体研究,对每一项权力事项均要提出简政放权的意见和建议:保留、取消、下放、转移、严管等。

3、于2015年6月15日前上报权力清单梳理事项表(含自查报告、权力事项总表、权力清单审核表纸质版和电子版),由县审改办(设在县编办)初审。单位建议取消、下放和转移的行政权力也要列入清单上报。我局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权力事项由我局统一报送。

4、经县审改办初审后,我局根据审核意见对需要调整的权力事项作进一步研究论证和调整,对保留的行政权力绘制运行流程图,并依法制定责任清单,对行政许可事项制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然后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流 8 程图报县审改办(县编办)。

5、我局根据县审改办反馈意见,再作调整修改,经单位集体研究,一把手签字后,于2015年7月20 日前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流程图等清理资料纸质版一份和电子版一并报送县审改办(县编办)。

(二)联合审查。(2015年 7 月21 日-2015年 9月20 日)

局办公室会同各股室、稽查队对县审改办提出的反馈意见对需要调整的权力事项内容研究提出补充答复意见,再次上报县审改办。

六、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推行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手段,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省委“六权治本”要求,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柳林形象的具体行动。为此,我局成立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二)严格法规依据,全面彻底清理。

要打破思维惯性,按照“清单之外无职权”、“有权必有 9 责”的要求,严格对照实施依据,认真开展清理规范,下决心、下功夫把底数搞清;要对所有正在实施的权力事项,无论其是否具有法律法规依据,均全面梳理核实;要坚决杜绝擅自增加、扩大或放弃、隐瞒、漏报所行使的行政权力的现象,确保行政权力事项全面、真实、合法、有效。今后,凡没有列入行政权力清单的一律不得实施,否则视为违纪,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为确保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工作上下衔接、整体推进,各股室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互相支持、形成合力,确保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工作有序进行。

第二篇:权力清单制度

权力清单制度:给行政权力打造一个制度的笼子

李 强

2014年02月19日08:28

来源:《求是》

面对浙江民营经济早发先发、资源要素禀赋先天不足的状况,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摆在历届省委、省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坚持政府自身改革先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创业激情与创新活力,既是浙江的成功经验,也是浙江一以贯之的自觉追求。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是简单的“放”与“收”的问题,根本的是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行政权力与其他权力一样,天然具有扩张性,在运行中一旦偏离设置权力的本来目的,就会出现权力滥用、权力寻租、权力腐败等异化现象,导致政府职能履行不到位、行政效率低下、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决定,就是为了给行政权力打造一个制度的笼子,使之科学有效运行。这个笼子以法律法规为材质,置于阳光下接受监督。

依法制权是权力清单制度的根本理念。从本质上讲,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政权力是人民让渡给行政机关代为行使的那部分权力。因此,一切行政权力必须源于法律法规的授权。法律法规没有授权、现实中却在行使的行政权力,概属违法。明确权力清单,就是明确非授权即禁止的原则,最大限度防止政府的越位、缺位与错位。而对于市场来说,则要明确负面清单,也就是明确非禁止即准入的原则,最大限度破除市场壁垒,保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明确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是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一环。

阳光行政是权力清单制度的最大特点。既然一切权力都源于法律法规的授权,为什么还要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呢?这个制度安排的关键就在“清单”二字,就在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是第一步,还要把它放到阳光下,置于群众的视线里。一方面,告诉群众政府拥有权力的数量、规模和边界。另一方面,告诉群众政府行使每一项权力的依据、流程和时限。这样就杜绝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权力异化空间,便于群众监督行政权力运行。

权责一致是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原则。权力意味着责任,行政权力应当授之有据、行之有规、错之有责。公布政府部门的权力清单,也就同时公布了其责任清单。为保证权力与责任的对等性,还要建立对违规用权的监督问责机制,以防止行政权力肆意膨胀、为所欲为,出现异化。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要做实以下几个环节。开展政府部门职责清理。2013年,浙江省政府着眼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积极推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选择性放权、形放实不放、明放暗收等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一是在广度上做文章,就是全面梳理、评估、确定政府部门现有行政权力,做到不留死角;二是在深度上做文章,就是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法制化、长效化,走出行政权力膨胀—压缩—再膨胀的怪圈。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开展政府部门职责清理,就是做好这两篇文章的有力抓手。通过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实行减政放权,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把行政权力纳入法制的轨道公开运行,接受群众监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建立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全面清权。行政权力的根本依据是法律法规,基本依托是政府部门的职能。因此,清权要对照法律法规及“三定”方案,结合工作实际、群众要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认真梳理各部门及内设机构主要职能及行政权力。在清权过程中,既要摸清权力的总体情况,也要摸清每一项权力的情况;既要看权力是否合法合规,也要看权力是否合时合需;既要看权力运行的内容,也要看权力运行的程序;既要看权力运行的结果,也要看权力运行的效率;既要看权力行使,也要看责任承担。从而全面梳理出各项行政权力,掌握其法律依据、运行程序、行使效率及对应的责任。

减权放权。对梳理出来的行政权力,要具体分析。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权力,直接取消;虽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不符合改革精神和发展实际的行政权力,予以严格管理;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行使更方便有效的行政权力,一律下放给市县;可以转移给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行使的行政权力,予以转移;各部门之间相互交叉的行政权力,要统筹调整,理顺关系,防止推诿扯皮。通过分类处理,加快改变政府管得过多过泛,行政权力过于向上集中、呈倒金字塔配置的状况,保证该减该放的权坚决减到位、放到位。同时,各部门归并整合相同或相近的职责,明确应该保留、必须保留的权力,保证该管的事管住管好。

标准配权。对市、县政府的行政权力应实行标准化配置,这样有利于建立统一市场。根据浙江的经验,副省级城市,行政权力相对多些,为一档;地级市,行政权力相对少些,为一档;县一级层面,可根据情况配置经济强县、经济一般的县、纯城区、城乡混合区、实行特殊财政体制的区5个标准模板。通过标准化配置行政权力,使各市、县、区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权责一致的行政权力架构。

按图行权。对保留的行政权力,按照规范运行和便民高效的原则,着力减少运转环节,明确和强化责任,研究确定运行程序、办理期限和承办机构,编制履职流程图。履职流程图原则上按职责类别编制,但同类职责中存在关键性差异的项目单独编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程序的,依法编制流程图;没有明确规定的,按照便民原则编制。履职流程图的重点,是通过标准化管理的“刚性效应”,规范自由裁量权,防止制度在执行环节变形走样。

公开晒权。除了公开每项权力的授予依据、名称编号、办事流程、责任单位、监督电话等权力清单中的静态信息,还要实行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集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民意征集、效能监察为一体的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平台具备在线咨询、在线查询、在线申办、在线投诉、在线监察等功能,实现材料网上审核、环节网上流转、数据网上共享、过程网上监督。

建立健全配套制度,监督行政权力运行。权力清单明确了行政权力的法定权限和运行程序,为保证其科学有效运行创造了条件,但是防止行政权力的猛虎冲出笼子,还需建立健全以权力制约和监督为核心的配套制度,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大量减权放权后,政府更多地由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监管的任务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事前审批是别人找上门,在机关看材料,鉴别把关;事中事后监管是自己走下去,到现场主动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要通过优化流程、创新方法、建立长效机制,把事中事后监管纳入制度的轨道。

健全行政问责制度。要完善问责程序,公开问责过程,明确问责主体和对象,切实增强行政问责的可操作性。根据权责对等原则确定问责事由,把行政不作为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违法行政行为一起纳入问责范围。加强机关问责文化建设,在行政系统内部营造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的浓厚氛围。

整合各类监督资源。监督行政权力运行光靠政府自身力量远远不够,各级政府部门要主动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把各类监督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制度合力。针对权力清单中确认的行政权力,要全面查找廉政风险点,实施重点监控。通过建立数字监察系统,实现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公共资源交易等行政权力运行平台的全程监督、实时监控。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权力清单一经公布就具有刚性约束力,行政部门不得擅自增加项目,行使清单之外的权力,否则就是违法,将被追责。同时,也要根据法律法规和机构职能调整情况,定期修改完善、审核公布清单,确保权力清单科学有效、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35年,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大省,我们的优势始终在市场、在民间。这背后,则是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面对市场时始终秉持的自律与自警,是对健全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执著探索。1999年7月,浙江启动省级政府部门审批制度改革试点;1999年9月,上虞成立全国第一家行政服务中心;2002年12月,温州启动政府效能革命;2008年7月,富阳开展以“清权、减权、制权”为核心内容的权力革命。现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则是这种探索的延续和深化。这项新的探索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行政权力运行体系,打造“有限、有为、有效”的现代政府,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三篇:权力清单实施方案

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七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面创建“六权治本”新机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决定全面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全面创建“六权治本”新机制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为核心,依法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实行“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职权法定、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流程优化、廉洁高效、透明公开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营造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社会环境,让我局“法无授权不可为”,为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县新局面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职权法定原则。依法确定权力,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确定我局行政职权,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切实保障

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各项合法权益。

(二)简政放权原则。科学配置权力,加大向市场、社会和下级放权力度,把该放的权力放开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促进职能加快转变,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

(三)便民高效原则。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事环节,促进行政权力高效运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优质服务。

(四)权力监督原则。坚持用制度管权,合力监督权力,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形成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五)公开透明原则。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过程中,应当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行政权力应全面、规范、完整、准确地向社会公开,促使显性权力规范化、隐性权力公开化,确保公权公用、规范运行、阳光操作。

(六)权责一致原则。坚持有权必有责、法定职责必须为,在梳理、明晰、确认部门行政职权的同时,要明确其对应承担的责任,严惩滥用权力,对行政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实施范围

局机关、具有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食品药品稽查队和各乡镇食药监站。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摸清底数,梳理单位职权。

本次开展梳理、列入权力清单的行政职权事项,指法定行政机关或组织依法实施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类具体行政行为(概括为9+x),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监督检查和其他行政权力等。制定政策法规、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等抽象行政行为,以及政府层级之间、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管理权力等不列入权力清单。

按照“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各部门要依据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三定”规定及其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对本部门现实施的行政权力全面摸清底数,做到不漏项、不缺项,逐条逐项登记,列出名称、实施依据、行使主体等,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形成本部门权力目录。我局所属的事业单位及派出机构行使的行政权力都要进行清理,并列入我局的权力清单上报。

(二)大力简政放权,缩减权力事项。

在梳理部门行政职权、初步编制权力清单的基础上,按照职权法定、简政放权的要求,对现有行政权力进行规范,提出取消、下放、整合和严管等意见,确定保留实施的行政职权。

1、职权取消。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等法定依据的行政职权,原则上全部取消。以部门自行发布“红头文件”设定的行政职权,一律取消。对变相实施审批的事项一律依法取消。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暂时列入清单,根据国务院清理非行政许可项目情况进行调整。加大对投资、生产经营、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等重点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和削减力度,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

2、职权转移。行规行约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制定、行业统计分析和信息预警、行业学术和科技成果评审推广、行业纠纷调解等行业管理和协调事项,原则上转移给行业组织承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水平能力的评价、认定,以及相关从业、执业资格、资质类管理,原则转移给行业组织承担或者交由社会组织自律管理。

3、职权整合。确需保留的职权,工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具有前后环节反复核准、审查、确认等情况的,要按照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进行整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权交叉、管理分散等情况的,要按照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进行整合。

5、职权保留。有法律依据,确需保留的职责。

6、职权建议。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对属于上级部门的行政职权,研究提请上级政府取消、下放、整合、加强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围绕全面正确履行职能,重点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资源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加强职权的意见建议。

(三)依法审核确认,编制权力和责任清单。

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对应予保留的行政权力,要按照程序和标准依法依规逐条逐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论证。审核中要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基层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对审核后依法依规确认保留的行政权力,报县审改办审定。对经审定后单位保留的权力事项,以清单列举篇二:xx区权力公开运行实施方案 xx区全面推行区委权力公开透明

运行工作实施方案

为强化对区委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根据xxx党委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新xx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规范区委职权,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公开和监督,推进区委权力运行科学规范、公开透明,不断提升区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依法依规的原则。严格按照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厘清界定区委的职责权限。健全制度,规范完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程序和机制。处理好权力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做到公开与保密有机结合。二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相结合,注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突出特色,提高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经常性。三要坚持便捷可行的原则。既要有可操作性,实用管用,又方便群众知晓、便于群众监督。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把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与党风廉政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五是坚持改革创新 原则。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内民主监督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工作任务

(一)厘清职责权限

按照《党章》、《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党内有关法规文件,研究梳理区党代会、区委全委会、常委会、区委书记及常委、区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由区委班子集体研究、逐项审定,按照全局工作类、经济发展类、社会事业类、社会稳定类、党建工作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类等进行分类,依法依规对权力的主体、对象、条件、范围等进行明晰,编制并公布职权目录,列出权力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布。职权目录分以下几部分:

1.区委职权目录。包括区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的职权目录。2.区委领导职权目录。包括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的职权目录。3.区委工作部门职权目录。包括区纪委、区委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统战部、编办等部门的职权目录。

(二)规范运行流程

在依法确权的基础上,按照依法、高效、规范、有序、透明的原则,围绕“怎样用权”、“权力如何运行”,对区委的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程序进行研究,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晰权力行使的主体、条件、运行程序、目标要求等,做到权力行使于法有据、程序正当。主要流程图有:

1.区党代会职权运行流程图; 2.区委全委会职权运行流程图; 3.区委常委会职权运行流程图; 4.区委书记职权行使流程图; 5.区委副书记职权行使流程图; 6.区委各常委职权行使流程图; 7.区委各职能部门职权流程图; 8.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重大事件处置流程图;

9.行政审批、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事项的权力运行、决策流程图;

io.其他重大事项职权行使流程图。

(三)公开权力运行

在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围绕权力运行过程和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向党员群众公开决策、执行、监督过程和结果。1.公开内容

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和其他党内规章要求公开的内容,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的,都要最大限度地公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职责职权

包括区党代会、区委全委会、区委常委会、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区委各职能部门职责职权。

(2)“三重一大”事项

①重大问题决策事项,主要包括: a.研究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内重要法规和国家重要法律法规,以及中央和xxx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意见、工作措施; b.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包括重要领域、重要工作的改革举措; c.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计划制定,涉及全局的发展战略、工作思路、重要工作安排; d.涉及全局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废止; e.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调整,重大土地征用和出让事项;

f.国有资产产权重大变动、国有资本投资或参与投资组建公司、国有企业改组改制; g.影响本全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重大事件(事故)处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或信访矛盾化解处置; h.区副科级以上机构及领导职数设置和调整; i.党的建设重大事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基层党组织提出的重大问题;

j.其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事项。a.区委管理干部的录用、任免、交流、调动、奖惩等事项; b.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方案和换届人事安排方案;

c.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的推荐; d.向上级党委推荐提任干部人选、后备干部人选; e.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实施。

③重大项目安排事项,主要包括: a.以政府及其所属国有企业为主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涉及给予特殊优惠政策的招商引资项目;

b.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社会事业项目,包括住房保障、促进就业、扶贫济困、社会保障等重大项目,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 c.涉及户数在凡是涉及50户或200人以上的拆迁事项,重要地段集中连片旧城改造拆迁事项;

d.重大活动项目安排,包括承办国家和xxx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涉及全局的经贸、文化、旅游、体育等重大活动。

④大额资金使用事项,主要包括: a.公共财政收支预算编制、调整和决算; b.20万元以上的预算外资金支出; c.由本级财政资金投资的重大项目需追加投资,且追加金额占项目预算lo%以上的资金安排;

d.政府性债务计划及举债总规模的确定;(3)其他事项

其他涉及面广或社会关注程度高的重大事件处置,如重大自然灾害灾情,重大事故处置过程、结果;涉及大规模群众上访、群体性事件、关乎全局性稳定的重大事件及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等。2.公开形式

1234-推行自由裁量权限定管理。要对自由裁量权进行限定管理,在行政权力清单的基础上,先行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筹具有自由裁量权限的事项进行限定,分类制作自由裁量权列表,按照种类、幅度、事实认定、情节轻重等方面进行明确,限定主观随意性,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

二是厘清责任清单。根据清理确认的本部门职责权限和岗位职责,编制责任清单,内容主要包括:部门职责、与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和公共服务事项等四个方面。其中部门职责要从部门主要职责、具体工作事项、责任科室(部门、站、所、队等)几个方面进行明确;对职权有交叉、边界模糊不清的事项,特别是涉及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场监管、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公众关注度高的领域,要厘清责任界限,明确划分本部门与其它部门的职责事项;各站所的事中事后监管职责,要从监督检查对象、内容、方式、措施、程序、处理等几方面明确监管责任;公共服务事项主要包括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直接为行政相对人行使各项权利创造和提供必要条件所开展的具体服务事项,重点突出义务教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危房改造、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各站所(部门)要从责任的角度,对以上四类职责进行分解,对职权、责任进行细化量化,工作任务要具体,要明确到具体的工作事项,表述要直观,不得使用概念性语言、概括性语言。

第四篇:地方政府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路径构建

地方政府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路径构建

【摘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职权法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的重要举措。行政权力法律依据的具体要求为形式合法和实质合法。构建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实现路径,要明确权力清单不等于依清单行政,统一行政权力事项标准,统一法律依据,建立权力清单的动态管理机制,重点推进镇、街的行政职权清理。

【关键词】权力清单 法治政府 事项标准 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简政放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实践及价值分析

地方推行政府权力清单的实践梳理。有关权力清单的内涵目前尚无统一的含义。有学者指出,权力清单是“把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将权力的列表清单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①。《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将权力清单制度界定为:“将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行使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的责任等,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②。权力清单内涵的表述方式各异,但其蕴含的基本要素是一致的。其一,清单为权力清单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即行政权力在梳理、科学归类后以清单为载体,列单明细,对外公布。其二,权力清单的内容应包括行政职权、行使依据、主体及办理流程等。

从实践层面看,地方政府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试点、实践早在2005年业已展开。2005年,河北省邯郸市率先晒出市长权力清单,明确市长拥有93项法定权力。③这一举措对全国推行权力清单具有示范意义。2013年西城区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单位,开通“西城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对区县一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展开清理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权力清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展开。201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共同颁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全国范围内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提供了统一模板和具体操作方式。

地方政府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价值。第一,职权法定的必然要求。法治政府要求行政权力在法治的轨道内运行,包括行政权力的来源法定、行政权力的运行法定、行政权力的救济法定。其中,职权法定是运行法定和救济法定的前提和基础。实践中,许多行政机关对本机关所拥有、掌握的行政权力及其行使依据并不清楚。行政权力边界的模糊导致出现各行政机关职权交叉、互相推诿的局面,严重影响行政权力运行的效能。通过行政职权清理和权力清单制定,梳理、厘清各行政机关所拥有的行政权力,便于今后行政机关对照权力清单,秉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依法行政。此外,有权必有责,权力清单中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有规定。如果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行政权力,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将权力关进制度之笼。权力清单制度将行政权力及权力运行流程图向社会公开,通过“晒权力家底”的方式,公开行政权力的名称、编码、类型、法律依据、实施主体、办理程序、监督方式等内容。权力清单一般通过网络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实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接受公众监督。权力清单制度集中体现了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要求,成功实现将权力关进了透明的制度笼子中,为权力套上了“紧箍咒”。

第三,有利于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是深化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制定权力清单,对权力进行削减、下放、整合,是简政放权的必然要求。权力清单的制定过程要求遵循“职权法定”原则,对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权力予以取消;对宜于由下级政府和部门进行管理的事项,原则上应当将权力下放;权力清单制度为行政审批制度等多项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有效实现以政府权力的“减”换取市场活力的“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单”构成一个整体,共同为激发市场活力保驾护航。负面清单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企业不该做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共同为政府权力扎篱笆,通过明确政府职责和相关责任主体,推进政府简政放权以及政府职能转变④。概言之,行政职权清理工作有利于简政放权,充分体现了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是有效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的良方。

有关行政权力法律依据的具体要求

形式不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是行政行为合法要件之一。如果在权力清单清理中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不正确,未来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时援引了错误的法条,将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在清理过程中,形式不合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法的名称表述错误、法条表述错误等情形。

第一,法的名称表述错误。在清理过程中,常遇到法的名称错误的情形。如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生物”两字漏掉,而误写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误写为《劳动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

第二,法条表述错误。在法律已进行部分修改的情形下,行政机关因未及时更新,会出现错误援引旧法条的情形。如未引用新法的第十五条,而依然沿用旧法的第十条;法条表述未精确到条、款。《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未标明“第一款”,而仅列明第二十八条。

实质不合法。第一,法律冲突。在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位阶高于法规和规章。纵向而言,下一位阶的法不得与上位阶法相抵触。横向而言,同一位阶的法之间不能相互冲突。在职权清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两种法律冲突,亟需解决。

一是上、下位阶的法律冲突。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的相关法律依据为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行政法规,《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为部门规章,下位阶的部门规章不得与上位阶的地方性法规相冲突。按照《条例》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工程监理单位未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的,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依据《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第十九条,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强制性标准规定,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冲突的情形将造成执法过程中法律适用的困惑。该问题在区住建委进行职权清理时无法得到解决,应当通过相关程序递交有权机关予以处理。

二是同一位阶的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同样以上述两部法规为例,二者处于同一法律位阶,但二者针对建设单位未组织竣工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事项的法律依据存在明显的抵触:若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要“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而依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要“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一位阶的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将造成行政执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难题。

第二,将未对外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作为行政权力的依据。行政权力的法律依据应当对外公布。规范性文件制定后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公开。不为公众所知悉、未对外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权力行使的依据。如某市印发的《房改房售房备案工作规范(试行)》和《房改房权属登记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因未对外公布,故不能作为行政职权的依据。

第三,规范性文件违法为相对人增设义务。规范性文件不得在没有上位法的依据时,为相对人增设义务或者剥夺其权益。以行政征收为例,为确保相对人合法权益不受违法行政征收行为的侵害,应遵循征收法定原则。没有法律依据,擅自决定征收的行为,有违行政法治原则。

构建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实现路径

明确权力清单不等于依清单行政。有学者提出“清单之外无权力”的观点,即“权力清单意味着不在清单之上的权力不能行使,即凡未列入清单的权力,行政机关均不得行使”⑤。该观点将权力清单与依清单行政等同,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诚然,权力清单对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凡是列入权力清单的行政权力,行政机关应当严格遵守法律依据、法定程序来行使该职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权力清单之外就没有行政权力。主要理由如下:一是权力清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尚无法律层面的依据;二是权力清单不具有强制力;三是“清单之外无权力”无法反映出服务行政理念。

统一行政权力事项标准。权力清单是行政权力的表现形式,是将作为整体的行政权力进行分解、归类,细化为单一的行政职权事项。权力清理工作应当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然而目前权力清单的标准不统一,导致同一区域内同一层级政府部门的权力事项千差万别。这种差异会使公众对权力清单的合法性、合理性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其公信力。各省、市以及上、下级政府应保持统一的分类标准。建议已经完成权力清单制定的部门按照此要求进行清理或修改,以保证法治的统一性。在理论上,要进一步研究行政行为类型化,为权力清单清理提供理论支撑。

统一法律依据,明确给付行政的法律依据应包括规范性文件。权力清单制定过程中,同一行政权力事项的法律依据应当相同,此乃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而在实践过程中,各地有关法律依据的标准尺度不一。有的地方将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作为法律依据;而有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也可以作为法律依据。笔者认为,有明确法律规定的应当从其规定。比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为,法律已经明确规定其设定权和实施权,应当从其法律规定。如果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该行政行为,则应当从行政行为的性质出发进行分析。侵益性行为是剥夺相对人权益或者对相对人苛以义务的行为,须有法律的授权,规范性文件不能设定侵益行政行为。给付行政又称受益行政,与侵益行政相对应,是“通过供给、保障以及资助等方式使行政相对人获得某种利益”⑥。有学者认为;“在法治的条件下,给付行政必须受法律保留的支配”。⑦对此,笔者持不同观点。伴随着服务行政的发展,政府不再满足于守夜者的角色,而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为公民谋福祉。各地政府的财政状况不尽相同,其所提供的给付行政的种类、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例如北京市与甘肃省对同一行为的行政奖励的金额不同。在我国现阶段,给付行政尚无法实现严格遵循法律保留原则。规范性文件可以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前提下做出给付行政。笔者认为,在行政职权清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给付行政的法律依据除了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外,可以包括规范性文件。

建立权力清单的动态管理机制。权力清单仅为行政权力的形式载体,是行政权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权力清单的公布,解决的是行政权力“列单明细”的问题。权力清单应当随着行政权变迁而不断变化,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实有必要。权力清单的内容应随着法律的立、改、废或者行政机构的调整而相应变化。一是因法律的立、改、废,权力清单需要相应调整。在该部门在进行职权清理时,某部法律合法有效,但是在权力清单公布后新法生效,旧法随着废止,这时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对权力清单进行调整。二是因机构和职能调整而需对权力清单进行调整。行政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是我国“大部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旨在破解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不清、互相推诿等痼疾。因实施主体职能调整,需要增加或者减少行政权力的,应依据动态管理机制进行相应调整。三是行政权力取消。新公共管理运动要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的积极性,有些行政权力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而逐渐取消,演变成社会权力。这时,权力清单的内容亦应随着调整。四是上级人民政府下放行政权力,需要对应承接。这时上级政府的行政权力转移、下放给下级政府,两级政府权力清单的内容都应当相应做出调整。综上所述,权力清单工作并非一劳永逸,应当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查漏补缺。

重点推进镇、街行政职权清理。我国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县、乡(镇)四级。我国实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作为基层政权组织的乡镇和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因直接与公民打交道,承载了大量的行政职能,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权力清理是清单制度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关乎该制度建设的成败。经笔者统计,省、市、县三级权力清理的速度远比乡镇要快。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权力清单制度主要倚赖自上而下的推动,乡、镇一级尚未全面铺开启动该项工作;二是镇、街的权力形式更为复杂,既有行政权力又有公共服务项目,很多行政职权的性质亟待予以统一界定。如发放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的特别扶助金的初审、发放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的初审等事项都掌握在镇、街手中。这些事项的初审结果与相对人的权益休戚相关。该初审权应当定性为便民服务事项还是行政许可的初审权,各地区做法不一。笔者认为,该行为如何定性,取决于镇、街的初审权是实质的审核还是仅负责材料的转移递交。如果镇、街仅负责将行政相对人的材料移交给相关部门,并未进行实质审核,则该项权力系受委托行使职权,其责任归属为受委托部门;如果相对人对其初审决定不服,应当以具有该项职能的工作部门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或者行政诉讼被告。如果镇、街进行实质审核,则属于行政许可权的组成部分。此种情形中,镇、街的审核行为直接影响到相对人权益,应以镇、街作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或者被告。未来,应当将镇、街行政职权清理工作作为重点内容予以推荐。

综上所述,权力清单制度是政府推行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的重要措施,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回应,对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要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权力清单制度的制度化、法治化。

(作者为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中法治河北实现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5FX046)

【注释】

①柳霞:“权力清单制度:将权力关入透明的制度之笼”,《光明日报》,2014年1月17日。

②参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3/24/c_1114749180.htm.③“反思巨贪案:国内首份市长‘权力清单’邯郸出炉”,《南方周末》,2005年8月26日。

④郭金超:“李克强详解三张施政‘清单’:政府要拿出权力清单”,人民网,2014年11月10日。

⑤杨伟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意义和落实”,《中国法律》,2014年第1期。

⑥⑦黄学贤:“给付行政适用法律保留原则若干问题探讨”,《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⑧安徽省阜阳市编办:“安徽省阜阳市全面完成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工作”,2015年7月3日。

责编 /丰家卫(实习)

第五篇:任进: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

任进: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

2014年12月25日14:4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摘 要]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样才能将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防止公权滥用,减少寻租现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不是对行政权力的简单梳理和公布,而是通过对权力边界的准确界定,解决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政府层级之间、部门之间如何分权的问题,并以此进行组织体系的再造,符合实现有效政府治理的要求。

[关键词] 行政权;行政职权;权力清单制度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和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并对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提出明确的要求。

一、权力清单制度之权力的定义、属性和来源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指出:“梳理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职权,公布权责清单,规范行政裁量权,明确责任主体和权力运行流程”。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要求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对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提出明确的要求。按照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部署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的要求,中央政府在建立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制度上作出表率。

(二)行政权力与行政职权

什么是“行政权力”,学者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法规的角度,将行政权力理解为行政机关的执行权,认为行政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二是从国家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来理解行政权力,认为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行政职权,即行政主体行使的职权,与国家的行政权力关系非常密切。行政权力是指国家管理行政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而行政机关的职权,则是国家行政权力的具体法律表现形式。

(三)行政权的属性

行政权力涉及的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管理的事项;二是政府为公共行政的目的而需要进行的事项。行政权力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在维护社会秩序,增进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时,具有积极能动的作用;另一方面,行政权力是对社会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一种支配力量,如果不对其作必要的限制,则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消极作用。

我国行政权力不同于实行三权分立制的西方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权虽有相对独立性,但要受制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对国家事务、社会经济文化事务的领导与行政权力间存在密切关系。

(四)行政权的来源要有法定依据

行政机关的职权,必须依法律、法规,特别是行政组织法来设定,非依法律、法规不能设定或变更。除了由行政组织法设定外,通常仍会以行政法规、规章甚至规范性文件作具体权限划分,如组织、事务分配、业务处理方式、人事管理等一般规定。我国行政机关职权的设定必须符合法定原则,即行政机关职权的来源,应当有法定依据,主要是宪法和组织法、其他法律、法规及法规性文件(如“三定规定”)等。没有法定依据,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权力清单制度的概念、实施主体和范围

(一)权力清单的内涵、外延和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的意义

所谓权力清单制度,是指政府及其部门或其他主体在对其所行使的公共权力进行全面梳理基础上,将职权目录、实施主体、相关法律依据、具体办理流程等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并公之于众。简言之,权力清单制度是政府及其部门或其他主体以“清权、确权、配权、晒权和制权”为核心内容的权力革命,其实质是给行政职权打造一个透明的制度笼子,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基本依据,也为企业、公民提供便利条件。

权力清单类似于一种业务手册或办事指南、行政准则,目的在于厘清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方便社会公众,也便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供制度安排。由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广泛性、复杂性,权力范围模糊和多变性,给权力行使带来困难,容易出现滥用或超越职权、失职、缺位、错位等问题。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样才能将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防止公权滥用,减少寻租现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不是对行政权力的简单梳理和公布,而是通过对权力边界的准确界定,解决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政府层级之间、部门之间如何分权的问题,并以此进行组织体系的再造,符合实现有效政府治理的要求。

四中全会提出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四中全会还提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体现了法治政府对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要求。同时,四中全会要求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政府的责任,有权必有责,符合权责法定的要求。

(二)权力清单中行政职权行使主体

行政权力包括政府权力和部门权力,行政权力清单应包括政府权力清单和部门权力清单。行政职权,原则上由行政机关自行行使,但有的也由其他组织行使。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关于“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合法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的规定,在我国,行政职权除由行政机关行使外,还包括被授权组织(法律法规直接授权与行政机关授权)行使和行政机关合法委托的组织行使的情况。行政机关委托,是指由其他行政机关、行政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根据行政机关的委托,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机关的权限。该行为的效果归于委托的行政机关。有些国家将这种意义上的行政机关委托,称为“代理”。行政机关授权,是指由其他行政机关、行政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根据行政机关的授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机关的部分权限,该行为的效果归于行政机关授权的组织。有些国家将这种意义上的行政机关授权,称为“委任”。

权力清单中的职权行使主体 行政主体 其他行使行政 职权的组织 行政职权行使主体 资料来源:参见任进著:《行政组织法教程》(21世纪行政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67页。

(三)权力清单中行政职权的范围和内容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就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相关问题答疑》,主要执法职责分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确认等,但权力清单实际上范围应更广,不限于行政执法,而主要是行政职权行使主体对外行使的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活动或权力,理论上大致分为行政执法、行政管理、指导服务和其他,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命令、行政补偿、行政执行、行政给付、行政许可、行政征用、行政征收、行政救助、行政奖励、行政规划、行政监督、行政登记、行政检查、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允诺等。

三、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应遵循的原则、程序和需处理好的关系

(一)原则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应遵循职权法定原则,使行政权的来源具有法律依据。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依法律、法规、规章及其清单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现实中仍在行使的行政权力,要纳入重点清理范围。

要遵循简政放权原则,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中的作用,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同时,要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能,提供优质服务,方便相对人。政府行使行政权力(除涉秘依法不予公开外),应完整、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基本信息(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接受社会监督。按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在确立权力清单的同时要明确其承担责任的主体,违法或不当行使权力,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行政权力依法调整,其责任须作相应调整。

(二)程序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首先是“清权”:

1.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职权,予以取消;部门自行发布的文件,不得作为职权设定和行使的依据;部门内部管理职责,不列入权力清单;对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要通过法定程序调整为行政许可;有法规规章依据,但不符合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政权,提请修改相关法规规章后予以取消;

2.行规行约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制定、行业统计分析和信息预警、行业学术和科技成果评审推广、行业纠纷调解等行业管理和协调事项,原则上转移给行业组织承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水平能力的评价、认定,以及相关从业、执业资格、资质类管理,原则上交由社会组织自律管理;

3.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下放基层管理;对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以及备案等行政权,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由省级部门行使外,按照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事、提高管理服务效率、便于监管的原则,一般下放市县政府主管部门管理; 4.确需保留的职权,工作内容相同或相似,具有前后环节反复核准、审查、确认等情况的,要按照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进行整合;

5.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但不符合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时难以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调整或取消的,以及日常管理中很少行使的行政权,应建立严格管理措施,未经同级政府同意不得行使;

6.职权加强:重点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加强。

其次是“确权”,即编制权力目录和运行流程图;其三是“配权”:对保留的权力事项,按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便民高效的要求,着力减少内部运转环节,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和强化工作责任,规范自由裁量空间,研究确定履职程序、办理期限和具体承办机构等。其四是“晒权”:公开的内容权力运行应包括权力名称编号、实施依据、办事流程、责任单位、监督方式等,确保每项权力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其五是“制权”:对于保留、取消、转移、下放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等权力事项,按照转变管理理念、改进工作方式的要求,加快实现政府管理方式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监管,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

地方各级推行的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可由本级政府提出,经上一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政府批准;其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权力清单,还应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由本级政府部门提出,经本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本级政府批准。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进程中,除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和程序外,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继承创新。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是在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务公开、效能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基础上逐步推进的,但又与这些改革有所不同。推行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制度,要总结以往改革经验,在原有改革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完善,有所发展。

2.定变统一。推行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既要坚持权力法定原则,又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逐步完善;既坚持职权法定原则,将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规定”等作为行政职权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法规引领和规范改革的作用,完善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规定和制度。

3.点面结合。既全面清理、规范又突出重点,特别是要把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作为主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在完善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基础上推行地方政府及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梳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行政职权,科学界定行政审批与其他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执法、行政管理、指导服务和其他行政职权的范围和分类,规范行政裁量权,公开和优化权力运行流程。

4.动静平衡。建立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行政权力事项、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同时适当保持相对稳定性。5.上下联动。对政府及其部门而言,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改革内生动力不足,而且各地的分类、范围和标准等不统一。因此,一方面,要及时出台中央关于推行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分类指导,以维护法治统一、政策统一和制度统一,另一方面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地方特别是省级和设区的市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6.协调配合。机构编制部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认真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各部门报送职权清理材料,组织开展审核工作,并做好审批权力清单公布后的后续工作以及与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的衔接;监察机关查找权力清单中的廉政风险点,实施重点监控,加强问责;财政部门做好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等权力事项清理;政府法制部门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加强职权设立合法性审查,做好权力事项调整涉及法规规章修改的相关工作。

7.理顺关系。其一,政府和部门关系:政府职权,主要是执行、管理、服务,办理授权或交办事项等;政府部门,行使部门管理职责,但涉及政府部门的工作方针和重大行政措施,应向本级政府请示或报告,由本级政府决定;涉及政府全面或跨部门的职权应由本级政府负责。有些法律规定了政府、政府部门以及部门之间的职权关系。其二,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工作,但涉及国家主权的事项,金融、国税、外汇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事项,以及跨行政区域的全国性事务,由中央政府管理。根据三中全会决定,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部分社保、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要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其三,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还涉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职权关系:省级各部门加强对市县的指导,明确本系统权力事项的名称、归类、实施依据、实施主体等标准;市级部门做好所属县(市、区)部门权力事项的比对;省市县三级加强上下联动,研究职责下放事项的衔接工作。其四,理清政府、部门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的关系:行使政府职能所具有的责任,通常来自法律的原则规定、“三定规定”中的规定;行政职权是从职责中梳理出来的,在法律条文中一般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要先明确职责是什么,再从职责中梳理出权力;而行政权力非常具体,一般在法律条文中有明确规定。

四、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一)进展和问题

行政审批制度对于保障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行政审批主要是政府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的事前控制方式,如设定不规范,过多过滥,视管理为审批,或审批实施环节多时限长,或重审批轻监管或利用审批权“寻租”,就会对微观经济活动造成不必要干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1998年以来特别是2001以来,各级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要清醒地看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十八大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都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任务。

本届政府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继续简政放权,持续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管结合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深挖潜力,不断向纵深推进。2013年3月国务院审改办在中央编办网站上公布中央60个部门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共1235项事项。同时,地方政府及部门审批权力清单制度也加快推行。国务院决定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截至目前,国务院共公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632项;地方政府也加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力度。

主要做法如下:1.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对确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2.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清理和压缩前置审批事项,将其中大多数改为后置审批,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减少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3.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防止许可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4.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将面向相对人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最终取消或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5.坚持放管结合。各级政府及部门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和改进审批后续监管。

但是,在一些部门,“含金量”高的审批项目减少不多;行政审批过繁、过慢的问题依然存在;对企业设立审批和各种职业资质资格许可、项目投资审批、核准等领域,群众反映意见集中。2004年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根据当时有效管理的需要,国务院当年决定保留部分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在国务院陆续取消和调整的同时,仍有一些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又先后设定了一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另外,企业设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和投资项目前置审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和评比达标表彰评估、事中事后监管以及少数中介机构技术评估的服务效率、收费等,都存在问题。

(二)深挖“审改”潜力

多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后,剩下的都是极难啃的“硬骨头”,继续调整难度更大。从国务院出台的“审改”新措施可以看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政府职能要减得更有效,持续提高改革“含金量”。

其二,对现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并限期将面向相对人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彻底废止或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

其三,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取消一些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其四,继续改革前置审批。对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对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前置条件,除确有必要保留的外,通过修法一律取消;核准机关能通过征求部门意见解决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对确需保留的前置审批,一律制定目录,并向社会公布;推行前置审批与项目核准“并联”办理,作为重要简政措施,加快办理速度。其五,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必须划清部门职责边界,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强化事中管理体系、抽查和问责等,建设信息共享、覆盖全国的投资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提升能力;明确公共服务事项,制定责任目录清单;对取消下放审批事项,逐项提出相应监管措施:告知性备案、相关行业协会、行业从业标准、信用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网上办理、审批和监管,提高审批效率,用“制度+技术”使权力运行处处“留痕”,铲除滋生权力腐败的土壤;建立投资项目建设信息在线报告等制度,并公开有关信息,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监督的合力。

其六,对现有行政审批前置环节的技术审查、评估、鉴证、咨询等有偿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并出台规范文件。企业需要中介服务的,由企业自主选择;行政机关委托开展的中介服务,要通过竞争方式选择,并由行政机关支付费用。

其七,公开透明、严格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的设定和实施,着力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另外,对涉及法律法规的修改的,要按照及时跟进、审慎稳妥的原则,按程序修订法律法规;要研究制定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法规。

(任进,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下载关于印发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矫正权力责任清单制度浅析5篇

    社区矫正权力责任清单制度浅析 绍兴市越城区司法局 矫正大队 邵鑫 引言:目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现阶段改革的主要任务及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

    **学校权力清单制度

    田家寨学校权力清单制度一、制度概述所谓权力清单,就是把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将权力的列表清单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学校清单制......

    权力清单制度(精选5篇)

    权力清单制度迎难而进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为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安排,体现了法治政府对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新要求近年来,“权力清单......

    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学习手册

    政府权力清理规范相关事项说明 一、行政权力清理的类别范围行政权力的特征: 1.强制性。行政权力是法定权力,具有国家强制力。 2.不可处分性。行政权力体现着国家意志,未经法律......

    校园安全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校长安全监管权力及责任清单1.全面贯彻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本单位安全防范工作规划,负责本单位的安全教育。 2.领导和组织本校的师生开展安全教育......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

    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文章来源:德州律师34ls.com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记者今天从大检察官研讨班上了解到,为深入推进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检察机关将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建立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制度及执行情况总结[精选多篇]

    建立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制度及执行情况总结 篇一:权责清单自查报告 篇一:安义县教育科技体育局行政权力清单报告安义县教育科技体育局行政权力清理工作报告按照县政府《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