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标准(最终版)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标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第二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购入
固定资产的购置,按经费来 源渠道的不同可分为财政拨款购入、项目资金购入、借(贷)款购入。
1、财政经费购入。此类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列入政府采购,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购入固定资产时,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设备购置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项目资金购入。许多事业单位在正常开展业务活动的同时,还承担了一些专项科研任务。因为这些专项工作的需要,使用项目资金购置了一部分固定资产。有些单位在会计处理上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直接将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列入项目经费支出之中,形成帐外设备。即 借:专款支出-(2002年第六期)X项目 贷:银行存款
项目结束之后,这些固定资产既无帐也无卡,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对这类固定资产的核算应这样处理:(1)属于财政资金的专项拨款,购入固定资产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专款支出-(2002年第六期)X项目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属于开展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项目,应先按规定从项目中计提修购基金,然后用修购基金购入。即: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然后,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3、借(贷)款购入固定资产。目前,事业单位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财政拨款的部分占事业单位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不再是财政拨款,而是创收收入或借(贷)款。以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或金融机构借入的有偿使用的款项购置固定资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此尚无明确规定。因固定基金属净资产类科目,此种类型购入的固定基金又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为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不防采取这样一种办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购入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开展业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即为实现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为此,可先将购置固定资产的费用列入修购基金,然后在该设备为取得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而投入使用时,从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弥补设备购置时修购基金的支出。当时,以修购基金购置设备时,可能造成修购基金出现赤字,但同时形成的固定基金与修购基金同属净资产类科目,且二者一增一减的数额是相等的,故不影响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真实性。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借入款项时,借:银行存款 贷:借入款项(2)购入设备时,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3)提取修购基金时,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4)对需要安装的设备,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应对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对不需要安装即可使用的设备,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5)借入款项的偿还 借:借入款项 贷:银行存款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借:固定资产 贷:其他应付款
2、支付租金时,借:事业支出 贷:固定基金
同时,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期末,其他应付款的贷方余额为尚未支付的融资租赁费。
3、最后支付租金及购价时 借:事业支出 贷:固定基金
同时,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三、接受捐赠与盘盈的固定资产
1、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应按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证记帐,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记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完全价值入帐。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四、自制的固定资产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
1、自制的固定资产,按所耗费的工料等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或相关科目)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同时增记“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
五、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出售及报废
1、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按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进行会计核算。借:对外投资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报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报废,一般设备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应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报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具体审批权限由财政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定。报废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应按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值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区别于企业会计制度,就是无“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3、事业单位可以将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出售给需要的单位。出售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银行存款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六、修购基金的计提问题
根据鲁财文字〔1998〕53号文件规定,事业单位的修购基金,按照当年事业收入及经营收入的1%-5%提取,并分别在修缮费和设备费中各列支50%。计提公式为:年提取修购基金额=(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单位提取比例。
第三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定义、内容及特点
随着我国2006年7月1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施行,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还十分薄弱,它一方面制约了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限制了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履行;另一方面也为部门、单位或个人利用国有资产谋取不合理收益提供了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收入分配秩序,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固定资产的定义、内容及特点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物质条件、实施各项职能、维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是核算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自用的各种固定资产的原价。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完成各项科研、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保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科研、行政管理;其价值大到几万元、上百万元的仪器、设备设施,小到几百元的办公用品等。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事业单位,可以自由支配使用。
主要内容为:①用于基本建设购建的自用固定资产;②用于留存收入购建完成的固定资产;③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盘盈的固定资产;④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
主要特点为:①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即从社会范围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②使用目的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作用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③补偿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后形成的消耗只能来源于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固定资产购建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
部分事业单位利用财政拨款或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缺乏统筹规划,盲目购买所谓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极为低下,资产闲置的状况依旧屡见不鲜,极大的造成了资源和财力的浪费。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导致一些机构或部门因资金匮乏,一些必要的办公和研究设备无法购置,工作开展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过剩与紧缺两种畸形的局面并存。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往往带有人为因素,要么符合领导的意思,要么符合部门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一方面事业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却有许多闲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重投资,轻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吃“大锅饭”问题,平时只关心固定资产物质形态的使用,没有把固定资产同时作为价值形态来进行管理。
2.2 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账实难符
通过近几年资产清查等相关工作的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了资产保管的意识,绝大多数财务人员也能做到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但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更换保管人员或由于工作地点变化等原因变更了存放地点,类似情况仍不能及时反映到固定资产卡片中。结算时又未能做到及时盘点,即使出现资产毁损、遗失等问题,也未能反映到固定资产账目中。长此以往,固定资产自然账实难符。缺少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不能及时作相应的调整或收回资产,使固定资产不知去向,固定资产在财务账上反映也不及时、全面。有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多年财务账上尚没有反映,有的早已报废却仍挂在账上。不少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有多少心中无数,虽经多次清查仍摸不清家底,前清后乱,无法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不按规定进行定期清理盘点,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虽然会计制度和年终决算要求各单位要组成专门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盘点,但是多数单位并没有认真遵守这一制度,虽然财政部门进行过多次“清产核资”,但是,前清后乱的状况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大多数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的问题。表现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它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的和其它单位调拨的微机、汽车、一些专用设备,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进行核算,但大多数单位未在账上表现;二是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对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归个人使用的公物,会计人员往往有意不记入固定资产账,还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而无意间漏记固定资产账;三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四是移交不清,有些单位在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尤其是在乡镇,人员变动频繁,造成单位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五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它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六是存在账外资产,缺乏有力的监管,一些单位在专项工程或者专项项目实施中所购置的设备在项目和工程专账支出中列支,项目结束后,应将固定资产移交单位管理和使用,但是有些单位借机将这部分固定资产放在账外,用于经营或租赁,把取得的收入用于职工福利或其它支出,使这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监管。
2.3 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未按规定程序处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部分事业单位对此项规定认识不足,未按规定执行相应的评估,甚至未经审核、审批程序即自行处置,一方面滋生私下交易,低价转让、出售,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也对上级主管部门掌握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状况构成障碍,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资金的未来分配决策。
2.4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未按规定程序处理
对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不清,经营活动无偿使用国有固定资产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事业单位依托自身的行政职能,办起了各种经济实体,把事业性质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长期无偿地供经营单位使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有的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后,事业单位不提或少提折旧,使得经济成本费用核算不实,造成国有资产收益的流失。日常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会造成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能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价值必然逐渐消逝,而报表中反映的仍然是初始计量时的价值,违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也不利于主管部门掌握下属事业单位所有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2.5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没有明确合理规定
在后续计量中,《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核算原值,没有计提折旧的要求,只提取修购基金。提取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没有影响,部分单位为减少工作量,不按规定提取修购基金,另一部分单位则自行确定、修改提取比例,对修购基金的使用也没有明确合理的规定。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2.6 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一些非经营性资产也随之转入经营活动,但投入的资产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一些单位的店面、房屋出租、食堂等对外出包,不公开、不透明、不竞争,以低于市场上同期价款出租、出包,个人从中谋利,损害国家利益。此外,单位购置大批贵重办公用品、公用设备,有法不依,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办理,不搞市场调查,不竞价、私下交易、人情交易,与高出市场同类商品、产品的价格购进,使国家利益蒙受较大损失。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关国资部门及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要严肃处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3.1内部未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享有财政拨款,其中专项资金拨款占有较大份额,由于专项申报时,对各项开支的预算、计划不准确,存在较大的虚报行为,从而导致专项资金到位后,产生一定的结余。购置固定资产即成为事业单位使用结余资金的首选,这种非计划项下购置的固定资产必然出现资产闲置,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无盈利要求且接受内外部审计的压力相对较小,支出控制力度较差,再加上无固定资产现值考核的压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疏于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也就成为必然。此外,除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以外,很多事业单位因规模较小,财务部门通常会兼任资产管理部门,而财务部门既负责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又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且不谈此类机构设置已严重违反了不相容职务必须适当分离的规定,仅仅因为一人多岗,疏忽和遗漏就难以规避。
3.2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首先,固定资产的采购预算没有真正起到制约事业单位按预算采购的作用。尽管国库集中支付已经在事业单位中实施,但实际采购中事业单位提出购买申请,只要零余额账户存有额度,就可以购买该资产。其次,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再加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后续财务核算时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关于市价法的计量方式,无法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此外盲目攀比的扩大资产规模也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通病,而财政部门在预算拨付后未能继续跟踪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情况,导致原本最为有力的外部监督效果难称显著。4
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4.1统一思想、落实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必须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开展清产核资,对所有家底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并在“统一领导,规范管理”的思想指导下,统一思想认识,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就要有一个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质量。在对事业单位领导考评系统中可实行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领导业绩考核挂钩制度,以督促各级事业单位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政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改进固定资产账目处理方法。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和完善账目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要改进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核算本单位全部固定a资产的原价:①在收入固定资产时设立卡片,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等原始资料;②在使用过程中,凡有固定资产内部转移等情况,都应及时在卡片中进行登记;③固定资产报废或调出时则登记有关调出和报废的日期,并及时注销其卡片。
固定资产实物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①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反映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②与各科室、部门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由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①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②保证日常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③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填报。
4.2规范操作、统一程序
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多数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并规定具体的开支标准和明确的账目和规定。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图第一步: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材料,提出申请(购置、转移、报废、处置程序相同),上报计划交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第二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审核并汇总报领导研究。第三步:领导研究决定后,由使用部门编制预算。第四步:领导批准后,由使用部门具体实施,并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验收或备案。第五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将验收单和处置结果交财务部门入账或销账。
确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在明确职责,知晓流程后,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同时对各管理环节和内容加以界定。具体分以下几点管理,重点放在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上:①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国家专控及政府采购商品应当按照预算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不得私自采购。②固定资产使用管理。
日常采购工作中,固定资产使用者提出需求,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在本单位内部调配,以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本单位内部无法提供的资产,再考虑通过外部采购、购建的方式取得。采购过程中对单位价值较高的一般设备及专用设备应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购置价格较低的产品,以节约资金。对于财政资金购置资产,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相关条款,确保公开、公正、公平交易,杜绝违法行为。采购结束后采购的原始资料,包括合同、验收单、发票必须保存完整,财务部门及时入账,制作固定资产卡片、标签,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资产的盘点工作。资产使用人员要爱惜资产,避免因操作不当或疏忽大意造成资产的毁损,资产领用必须做好过程监控、资产的使用人变更、存放地点发生转移,要尽快通知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变更登记。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应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这一要求本身值得商榷,修购基金应与资产的使用状况挂钩,收入的变动与资产情况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将收入作为计提基数并不科学。同时,对修购基金使用的标准也未做明确的规定,这都给随意计提、使用修购基金造成了隐患。实际工作中,使用修购基金购置、维修资产的事业单位也越来越少,用经费直接购置的做法较为普遍,这也有利于反映单位收支情况,控制6
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购置、维修固定资产的开支。另外建议,事业单位应在终了时,在备查账务中对固定资产采用市价法核定其市场价值以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反映固定资产的耗损情况。
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当严格遵循“先审批后处置”的原则,不得擅自处置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交由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汇总,根据金额报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利用固定资产进行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时,要做好登记、监控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外投资、出租收益要确保及时、准确入账。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要严格遵照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冀财资(2009)15号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执行。省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上缴省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省级事业单位应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应上缴的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应在取得收入的2个工作日内,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省级事业单位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因事业发展产生的资产配置需求,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由省财政厅根据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及省级财力情况统筹安排。④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每年至少一次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以查实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通过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3研究管理制度,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物品界定为固定资产还是界定为消耗用品,如现在购买的一些电子产品,有些单位价值在500元左右,使用年限也可能长也可能短,财务人员很难把握和认定是固定资产还是一般消耗物品。财政部门应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重新界定固定资产范围,细化固定资产明细的固定资产目录。加强各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省、市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行使单位固定资产保值考核奖惩制度,领导干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单位领导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任期内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使用效能情况要与领导干部的绩效挂起钩来,明确责任。同时,在单位领导干部会计责任审计时,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效率和安全完整情况应作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4.4 强化管理,内外兼顾
一是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使资产配置通过部门预算逐渐趋于合理。事业单位将资产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审批部门预算时应严格控制购置标准;事业单位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均应纳入预算管理。
二是通过政府采购实行监控审核。监督资产购置需求是否符合履行职能的需要,采购是否按合法的程序进行,通过政府采购控制,将采购计划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事前加强对固有资产配置计划的管理,从而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固定资产。
三是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通过政府收支进行分类,更加细致清晰地反映资产类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具体用途,更加便于预算管理和日常核算的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奠定基础。
4.5 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动态管理
目前,我们在财务管理上率先推进了信息化,实现了电算化核算。财务的电算化核算也推进了财务集中的发展,同样,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需要推进信息化管理。原先的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由固定资产的电子卡片代替,也就是固定资产的“电子身份证”来取代。把固定资产的信息输入电脑,对其信息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也实现单位的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不仅加快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报废等增减变化信息直接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如此的业务操作流程,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实物资产管理系、财务核算体系等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克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改革已到了关键时刻,如何把改革引向深人,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一员,走上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改革、服务社会的良性道路,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政府职能的转换恰恰是其前提条件。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整率,使其充分发挥效能。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社会效益和增强单位的竞争力极其重要。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研究出版社,2006.》 【3】《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4】《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5】《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6】冀财资(2009)15号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实施办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8】鲍学曾:新编事业单位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9】崔毓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7(6).【10】毕雪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干部学刊,2007.
第四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固定资产,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本文阐述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殊性以及现在的管理现况提出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通过介绍固定资产现状来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控制与业务。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社会公共和公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总额不断扩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在事业单位的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开展、经济效益的提高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打造“高效政府”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不仅要保证其安全、完整,而且要保证资产的使用效率。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保证行政任务的完成,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账实不符
对固定资产更新、维修、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不及时入账,有的甚至不入账;对报废和处置的资产不调账,会计信息失真,资产价值名不符实,资产家底不清。少数单位甚至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
(二)存量资产配置不合理
1、闲置不用或者已无使用价值的资产长期挂账,导致存量资产的价值缺乏真实性,而各部门对使用资产实行“占有式”的管理,使部分闲置资产利用效率不高。
2、部分专业化设备重复购置、工程重复建设。由于决策失误,部分设备购置后无法使用或面临更新换代,造成资产浪费。
(三)资产流失严重
在事业性资产中,资产流失最为严重的一个渠道是“非转经”问题,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隐性流失;有的则通过各种手段变相侵占国有资产,假借破产名义转移国有资产等,变国家利益为集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其次一些单位在处置闲置资产和淘汰设备的过程中,未经评估或评估价过低,有的甚至随意报废尚有相当价值的设备,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四)责任人管理机制不到位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对设置资产管理部门的意识相对薄弱,其外在表现常常是重购置,轻管理,无法将资产管理彻底落实。另外,一些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负责人,也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很难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从而无法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岗位责任制
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二)建立授权审批控制
1、明确审批人员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不得越权审批。
2、明确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点。
3、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4、制定固定资产业务流程,明确固定资产的取得与验收、日常保管、处置与转移等环节的控制要求,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
(三)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控制与业务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利用好固定资产,要做到有章可循。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制订出各种预算控制,购建控制当然,验收控制,维护维修控制,处置控制,还要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清查盘点控制,以达到制定制度的目标。固定资产管理要从多方面进行管理和制约,在工作中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和完善,在工作达到固定资产不流失不失值的目的。
程序以及具体控制点
1、建立预算控制。首先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经费预算,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编制购建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审批权限和程序,杜绝重复、盲目购建。购建固定资产由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及使用部门共同参与论证、招标等环节的工作。
2、建立购建控制。固定资产购建(尤其是基建项目)涉及大额资金开支,通常是营私舞弊多发点。因此办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对大、中型购建项目宜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政府采购除外);零星采购实行双人采购制。固定资产购建活动中,要建立必要的合同管理制度,严格签订并依法履行合同。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要经过中介机构审核并出具报告。
3、建立验收控制。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加,根据不同的取得方式(包括外购、自行建造、接受捐赠、外单位调入等),将实物与购货合同、供应商的发货单及捐赠方等提供的有关凭据、资料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审批验收手续,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单);财会人员根据验收单及时登账。对经营性租入、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应设立备查登记簿专门登记,验收时相关部门和财务部门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的产权归属,对于权属不清的固定资产需及时补办相关手续或专门提供依据,经明确后方可验收入账。
4、建立维护维修控制。日常维修由使用部门提出,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组织实施。大修指房屋建筑物翻修、改建、改造,机器设备全面拆卸更换主要部件,应先由使用部门提交固定资产大修预算草案,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核通过,财会部门按预算计划,严格控制开支。如超计划,应及时调整预算,追加计划报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后,由财会部门执行控制。使用部门确定专门的人员负责部门固定资产的修理和维护,以明确责任。
5、建立处置控制。(1)事业单位利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出售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2)实行报损制度。盘点固定资产放置在仓库中可能发生的损坏或丢失,一旦出现了损坏或丢失,需要及时处理和补救,防止固定资产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
6、清查盘点控制。组成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点。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盘点报告表,并与盘点账簿和卡片相核对。发现账实不符的,应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并及时做出报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应查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原因,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后做出相应处理。
(四)加强固定资产岗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领导必须重视,要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资产管理员必须由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账实相符。资产管理员应认真学习相关资产管理的知识和文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各类资产的名称、功能、存放地点、使用情况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建立奖惩机制,使管理固定资产的人员跟家有激情的工作。
总之,要管理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仅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而且要将制度执行好,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另外,社会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应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1] 薛琼.水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08)[2] 焦清.浅议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 2011,(06)[3] 李俊龙.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结合[J].金融经济, 2006,(24)[4] 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 2009,(01)[5] 贾胜敏.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6)[6] 柳林, 柳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1,(03)[7] 张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5,(08)[8] 冯华静.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09,(02)[9] 赵春晓.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探析[J].现代商业, 2009,(23)[10] 裴文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议[J].财经界(学术版), 2009,(10)
第五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目 录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2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3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4
(一)产权意识模糊,管理意识淡薄.......................4
(二)手工处理数据方法落后,效率低,效果差...............4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5
(四)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5
(五)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闲置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5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的后果及影响............6
(一)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6
(二)容易滋生腐败..................................6
(三)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6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6
(一)明晰产权意识,提高管理水平.......................7
(二)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7
(三)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责任意识......................7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8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8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初探
【摘要】纵观当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大部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传统的笔录纸存的模式上,不论从流程的时效、系统、准确和满足管理需求等方面都无法适应当前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用足、用活这些资源以辅助业务发展,是事业单位非常关心的大事,也是管理部门规划和考虑的工作重点。本文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念入手,分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影响,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问题
对策
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现状来看,不同的单位,计算并编制固定资产的相关报表,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某些管理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存在人为的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的现象,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真实性。随着财务制度的不断改革,旧的程序不能及时更新,会造成对经营真实性的影响,也给税务、内外部审计部门的事后检查带来相当大的麻烦,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一些可乘之机,直接影响到国有财产的安全。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含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完成各项科研工作、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资条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特征:一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额标准。一般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均应作固定资产管理。二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财产特点。可长期使用并保持原
有实物形态,属于非流动资产;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再分期计提折旧。三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出于自身业务和日常的需要,事业单位动用自身的大额资金购进或自己制造;当事业单位资金不是很充裕时,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取的固定资产;接受社会团体、个人等的捐赠等。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按照现行有关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包括:
(1)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3)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
(4)事业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增加固定基金,并视资金来源的不同列作当期支出或者减少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在处置固定资产时,相应减少固定基金;
(5)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游离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外;
(6)事业单位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残值的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需要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经历着一场改革分流、精简机构的体制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性单位必须与非经营性单位分离开来,在此过程中,涉及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问题。此外,在此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阻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研究制定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迫在眉睫,需要财政部门、资产使用单位提高认识、通力配合、落实措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二)和谐社会的建设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整个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管理机构中的特殊性更是决定了加强其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只有一个文明有序的管理机构才能带领整个社会走向和谐文明。因此,可以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是直接维护国家管理、维护国家资财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社会文明、进行有序管理的需要。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亟待纠正的需要
首先是固定资产的配置问题,事业单位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或者没有制定科学的资产配置制度,部门之间经常出现配置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在购置资产方面,既没有分析购置需求,也没有对比所欲购置资产的性价比,购置不当、购置重复等情况时常发生。其次是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事业单位在购置设备和使用设备方面,购置后只适用于一次性的短期任务,之后就闲置不用,另外对于正在使用的设备,缺乏必要保养和维修,严重制约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加快了资产的老化程度。最后是资产处置方面的效率问题,单位没有及时调配闲置不用或者利用率较低的固定资产,而需要报废的资产也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混乱不堪。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意识模糊,管理意识淡薄
一是产权意识模糊,没有明确产权主体,也没有严格界定产权关系。主要是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混淆,没有明确国家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者,而把事业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权误以为是所有权,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产权关系不明晰、产权主体混淆、资产使用处置不当等不良倾向。二是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明确会计主体,也没有正确处理会计核算业务和固定资产管理的关系。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主要产生两种不良倾向:由当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代理核算的预算单位,误以为既然固定资产核算业务已经代理了,固定资产核算主体也应该转移,单位再也不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了,以核算代管理;未由当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代理核算的预算单位,误以为财政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约束就可以减弱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好与坏是单位自己的事,弱化管理或不管理。由于上述管理意识的淡薄,导致 3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底子不清、去向不明、核算与管理“两张皮”等不良后果。
(二)手工处理数据方法落后,效率低,效果差
固定资产核算重复、繁琐,工作量大,综合查询和统计报表不但数量多,而且各种要求高,手工处理不但效率低,而且准确性、完整性差。事业单位各部门作为使用部门要对其所负责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维护,因为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侧重点及要求各不相同,使得管理的数据及报表内容存在差异,极易出现填写不全、账实不符等情况。由于信息分散,一致性差,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脱节。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 许多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编制所限和经济效益原则,固定资产都由财务或不熟悉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兼管, 而没有设立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缺位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是兼职的,财务只管核算不管管理,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明细记载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由于固定资产实行原始计价一贯制的办法,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与少及其价值的增与减,账面资产失去了对实物的有效控制。
(四)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
“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这是对财产物资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然而,有些单位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有的单位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总账与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 部分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分门别类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产生账外资产;一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和财产物资管理人员的更换交接不明不清,致使资产账实不符,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和有效反映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减变化。经审计的基层事业单位中有 70%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
数量及其价值,会计人员无法确认资产数量的多与少。缺少相互稽核,账外物资就游离于管理监督之外,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致使账实不符。
(五)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闲置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几乎全部是靠财政拨款实现的,因此事业单位在对待固定资产上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虽然近年来通过全面清产核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好坏未与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因此许多事业单位缺乏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很多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认为固定资产管理与己无关,是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事情,而单位负责人又常常身陷琐碎的行政事务,无暇顾及或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许多单位负责人甚至只把添置固定资产视为任内最大的管理目标。由此,很多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缺乏规划性、忽视预算管理、重复购置等。可以说,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乏是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严重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的后果及影响
由于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运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公共财政功能的发挥,限制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和影响。
(一)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由于许多固定资产在购入或调配时未计账,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当初经手人员的更换,这些资产便会“说不清”了,会逐渐被遗失或是由个人拥有。尤其是有些单位由于机构改革,单位撤销或合并时,那些未入账的资产就会很容易被流失。
(二)容易滋生腐败
在单位资产的建设及购买过程中,由于未遵守相关规定,由单位领导私自确定,很容易形成腐败。同时也会出现高价资产,或是花了钱未办好事等情况,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三)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其拥有的大量资产是保障政府正
常运转的强大物质基础,管理好这些资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如果连自己的资产都管理不好,何以能管理好其他事务。而且由于自身管理不好出现的问题在公众的心目中往往影响更不好,使政府的形象受损,使百姓对政府的期望降低,造成的影响难以弥补。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明晰产权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明晰产权意识,理顺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关系。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综合管理国有固定资产的职能,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界定产权关系,要使全社会特别是事业单位都形成这样一种意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依法确认为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只有管理权没有所有权,即国家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产权主体,事业单位处置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必须经过政府财政部门审批。二是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地区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实施监督检查;各事业单位,无论是否由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代理会计核算,都要明确自己的会计主体地位,是本单位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法定管理主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们在财务管理上率先实现了电算化核算。财务的电算化核算也推进了财务集中的发展,同样,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需要实现信息化。原先的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由固定资产的“电子身份证”来取代。把固定资产的信息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其数据也实现单位的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不仅加快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报废等增减变化信息直接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
(三)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责任意识
要从制度上与业务操作上强化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管理水平6
与责任心。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每年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资产管理的培训,对资产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考试,持证上岗,加强继续教育和年检工作,不断更新和提高业务素质;强化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会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对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基础。要严格实行会计人员准入制度,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条件的人员,严禁从事会计岗位工作。会计管理部门要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上进心,使会计人员能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记账人员与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制约。不论单位大小,应明明确工,设置固定岗位,确定岗位职责和权限,记账人员与财物保管人员都应分离,做到“管账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账”,而不能身兼两职,只有这样,才能使财物保管人员的责任和会计人员的责任落到实处,并形成完整的资产监控体系。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有金额核算,而且要有数量控制,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核算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在验收以后及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固定资产卡片,并把发票上报给财务部门登账。财务部门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另外,《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每年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盘点一次。由专职人员与财务人员把总账、明细账、卡片核对以后,再分别到各业务科室逐一核对、清点,对盘盈资产要积极寻找原因,如查找不出原因要及时补登上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查找原因,追查责任人,如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要进行赔偿。在坚持定期盘点的同时,要建立单位主要领导人上任和离任时固定资产盘点审计制度,这样可以让新任领导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还可以将离任领导在任期间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数据,从而保证行政事业职能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完整。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
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核心手段是制定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建立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挂钩的机制,把好资产管理入口关,从源头上规范资产配置,以存量资产制约增量预算。在单位配置资产时,充分分析这个单位存量资产的状况以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匹配的过程就是增量预算编制的过程,通过预算管理来促进资产管理,促证固定资产配置合理,最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资产管理的动态与静态、存量与增量相结合,发挥资产管理的效力,遏制重复购置、奢侈浪费之风,最终发挥财政资金应有的效用。
六、结论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是影响事业单位的重要因素,在资产价值中占有效大的份额,是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劳动资料。它使用时间较长,单位价值较高,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随着事业单位不断壮大,单位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及科技信息的公开,使原先以投资生产拉动的事业单位不太重视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导致利润低下变得明显了,发现它对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其闲置少,利用率高,由此产生价值高,有些则管理不好,长期闲置,有物无账,有账无物,更别说如何利用产出,导致增加成本重复投资采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基础薄弱,财务行为缺乏控制,这对国民经济发展是很有害的,因此,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研究和财务管理应当引起关注。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和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潇雪,刍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2]胡晓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0(25)[3]董路,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26)[4]许绍坚,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0(10)[5]吴郁青,浅议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