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担保公司贷后管理制度
XXXXXXXX担保公司保后管理办法
一、保后检查管理
(一)保后检查
1、人员
保后检查人员——由业务直接负责人担任。
2、职责
对客户进行保后检查,收集客户及反担保人的各种经营管理信息,分析其经营、资产结构、资产质量变化及反担保人担保能力的变化,抵(质)押物的完整性与变现能力的变化情况,形成检查报告,保后检查人员对检查报告负责。
3、形式
按照风险划分指定工作计划:
一类:安全类,六个月做一次调查;
二类:相对安全类,三个月做一次调查; 三类:风险类,一个月做一次调查;
四类:重点关注类,不定时进行调查,每次调查完出具书面建议或提示;
4、流程
担保出具后,检查人员应对客户进行跟踪检查,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专项和常规相并重的方式,主要内容有:
(1)定期检查
①日常库存量检查:从担保出具之日起,每日对客户的实际库存量进行核查其是否符合担保的最低库存量要求;对提供货物抵(质)押反担保的,核实委托监管单位(如合作的专业市场、仓储库)是否按本公司的要求对客户的存货进行监管和最低库存量的控制,抵(质)押货物的置换,是否按规定进行操作。
②融资用途检查:在担保出具后的10日内,对客户的融资(包括向相关银行的借款,承兑,经济合同的履行)的资金流向、用途,合同的履行是否符合原合同约定,有无挪用等情况进行专项跟踪检查。
③到期还款能力检查:在客户融资到期前一个月(其中承兑到期前十五天)对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④常规(间隔期)检查:对客户及反担保人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情况按一定的间隔期限(依照风险等级划分)进行跟踪检查,主要内容有:
A、生产经营情况:主要产品生产技术、生产能力及原材料、产成品市场变化情况,主要业务伙伴关系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有无涉及经济纠纷、行政处罚、环保检查等事项。
B、企业管理情况:了解企业主要股东、实际经营者、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经营策略及经营方式有无变化,企业实际经营者及主要管理人员与融资银行和本公司合作态度有无变化,偿还债务的意愿有无变化。
C、财务状况:资产和负债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产值、销售收入及效益变化情况;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及货款回笼情况,预期现金流的实现与否,在各金融机构融资和履约情况(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和兑付);各类经济合同的履行情况,对外担保及其他或有负债变化情况。
D、担保落实情况:了解反担保人是否涉及重大经济纠纷,经营机制/组织结构、股权、注册资本是否发生变化,保证人经营与代偿能力变化情况;抵(质)押物使用、保管和价值变化、变现能力变化等情况、是否发生抵(质)押物产权纠纷、冻结等情况。
E、其他:企业实际经营者、主要股东及其他家庭成员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经营者、股东的个人品行(有无赌博、吸毒、购买与经济实力不相称的高级轿车、经常租住高级宾馆等行为)及社会评价是否发生较大变化。
(2)不定期检查:
①突发事件检查:对客户或反担保人遇发较大的经济纠纷、诉讼或被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部门行政处罚的应立即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突发事件对客户或反担保人的经营、还款能力、担保代偿能力的影响。
②预警提示检查:根据担保的预警提示,对客户或反担保人进行专项检查,主要检查相关信息产生的原因及对还款能力、担保代偿能力的影响程度。
5、形成调查报告
1、撰写保后检查报告原则,重点是新发生的风险点、还款能力的影响及处理措施。撰写格式和要求:
2、业务直接负责人在对被担保人进行每一次保后检查时,均须形成书面报告。报告的撰写可以只分析从担保发生日到第一次检查期间或以后各次检查期间,被担保人、担保人的担保情况与本公司审批时或上一次检查报告中已掌握的对应情况发货所能变化的内容,并分析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对策。对于检查时发生存在重大风险时,要特别就重大风险进行详细分析。
3、一般情况下,业务直接负责人应于每次保后2个工作日内撰写完成《担保业务保后检查表》,报业务部经理、风控部主管、风控部经理签字;出现紧急事项,可能影响本公司担保资金安全的,应于检查完毕后的第二天完成上述保后检查表。
4、业务部经理、风控部主管、风控部经理应认真月度检查报告,对报告中要求解决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对超出权限的逐级上报,并及时将处理意见通知业务直接负责人,敦促或与业务直接负责人共同实施处理意见后报总经理批示处理。
(二)风险预警和处置
1、风险发生时必然会产生预警信号。预警信号是指出现了可能导致被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或履约的不良情况或征兆。
(三)预警信号的表现
1、已拖欠到期的本金或利息。
2、被担保人在银行信贷风险类结果下调一级。
3、无法解释的应收款与存货增加。
4、产品过于集中。
5、债务增长迅速,特别是短期银行信用贷款的增长超过正常那个生产经营的需要。
6、销售额增长但利润减少。
7、产品严重积压知晓、长期停工停产。
8、净现金流量大量减少或出现负值,不足以支持正常业务。
9、关联企业间非正常地大量转移资金。
10、企业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
11、坏账损失增加。
12、转盈为亏,亏损额呈逐步增加的趋势。
13、长期严重亏损或资不抵债。
14、已经或准备申请破产或清盘以及正在破产清算。
15、发生了重大损失的安全事故、泄漏事件,或出台重大人事调整等。可能或实际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和债务清偿能力。
16、股票价格相对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17、准备实施重大的经营政策。
18、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或在不熟悉的地区开展业务。
19、国家出台了不利于企业的法规政策。
20、私营和外商独资企业业主突然出国、死亡或失踪。
21、设计重大法律诉讼、仲裁或重大经济纠纷,不能正常经营和还贷。
22、准备进行兼并、收购、分离、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等重大改制。
23、所属行业或与之相关的行业的经营策略出现较大的调整。
24、对外提供大额的担保,接近或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
25、借款人和反担保人资产大量被抵押。
26、金融机构,特别是曾提供较大额度授信、历史较长的国有商业银行突然退出。
27、信贷业务用于建设的项目被取消或停缓建。
28、信贷业务用于项目的建设条件、技术条件、产品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29、反担保人出现财务风险或支付风险。
30、未经本公司同意,擅自处理抵(质)押物的。
31、无法与被担保人取得正常联络。
32、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纠正意见持不理睬或应付态度。
33、无正当理由而拒绝接受本公司担保检查或对理性检查应付了事。
34、无正当理由而不按时报送财务报表,经多次提醒但不纠正或敷衍了事应付。
35、持续向银行及本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经营信息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资料,并以难以自圆其说的理由进行搪塞。
36、因违法违纪收到税务、海关、工商等部门的追究和处罚。
37、因较为严重的不良行为被新闻媒介披露。
38、长期(1年以上)或者有意拖欠银行贷款和利息,信誉极差。
39、以兼并、分离、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与其他经济组织盒子、合作、假破产、藏匿和转移资产等形式悬空或逃避银行债务。
40、多次不按贷款合同规定的贷款用途使用贷款,逃避银行和本公司监督,将大量贷款挪作不正当用途,以及从事违法等活动,或者本公司要求其改正上述不正当行为而拒不改正的。
41、企业及其核心管理人员违法乱纪、走私烦死、商业侵权、贪污以及生产经营伪劣假冒产品。
42、被吊销(或停止使用)贷款证、法人营业执照、专营权、主导产品生产许可证,或被勒令停产整顿,被查封、冻结资产。
43、被担保人被人民银行等权威机构列入黑名单或取消其有关经营资格。
44、发现银行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无真实的贸易基础。
45、超常规的连续开立金额较大的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
(四)发现预警信号后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被担保人出现预警信号时,应立即通过有关途径加以核实,并择机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防止损失发生或扩大:
1、对于发现某些有较大潜在或现实风险的被担保人的情况,担保部、风控部经理要及时报告总经理,并立即参与保后检查,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果断措施。
2、对于已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白担保人,应立即核查其在银行全部本外币债权(如在银行的存款),必要时协助银行从其在银行存款户中抵扣以前银行贷款本息或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对于拖欠本金或利息,造成本公司被迫垫款而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改正的,要立即取消对被担保人的信用担保,提前处置反担保物。
4、对于在保后检查中发现合同中条款不利于保护本公司权益或者存在漏洞的,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者与当事人协商变更合同条款或重签合同。
5、对于发现被担保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担保资金的,要及时采取措施限期要求其纠正,对于不能限期纠正的,视情节轻重可同银行协商收回全部贷款和信贷承诺,并根据有关法规予以追究。
6、担保贷款逾期后,应立即核查反担保人的代偿能力或反担保物变现清偿价值,对于反担保人代偿能力不足或反担保物不足额等时机反担保能力下降的担保业务,应按照合同约定或与被担保人协商的基础上,采取追加反担保、调整反担保结构(质押、抵押、第三方保证)、立即执行反担保偿债等措施,以减少本公司的代偿损失。
7、对于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已经或有可能出现风险的被担保人,应与被担保人就挽救其公司经营困难或违纪进行磋商,通过谈判确定是坚持要求被担保人偿还全部欠款,还是要求被担保人改变经营规模或经营方向,以便增加本公司收回剩余欠款的机会,或者向被担保人提出或要求其提出债务重整方案,包括重估项目现金流量,重新确定被担保人偿还银行贷款(或本公司代偿款)本息的时间表,并要求其董事会通过债务重整方案,以保证及时还款。
8、对于原材料供应或产品销售出现困难而影响银行贷款按期归还的被担保人,可根据需要通报银行,在他们的批准和协调下,安排与被担保人主要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商,对于被担保人的主要上下游关联企业施加影响,如提高对于其原材料赊销比例、延缓应付款解付,以缓解被担保人的生产经营或资金运转困难。
9、对于资本金不足或筹资成本过高的并发生逾期贷款的被担保人,可协助其寻求新的低成本融资渠道或增加资本性负债,如协助其与其他被担保人盒子、合伙经营或联营等形式吸收外部资金还款。
10、对于已经或预计出现贷款逾期或本公司已被迫为其代偿的被担保人,要设法密切追踪器在银行资金账户的资金流转,查证其货款回笼情况及大额资金进出及其汇款银行账号等信息,为伺机通过法律程序冻结其大额资金账户做好准备。
11、对于法人代表持有外国护照或拥有外国永久居住权的,其拥有的企业在国外有分支机构的,其家庭主要成员在国外定居或者在国外看板公司的民营或外商合资、独资企业贷款担保,要特别关注法人代表出国及企业的资金往来的情况,防止其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或资金用途不明的转账行为,防止携款潜逃。一旦发现这些迹象,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2、对于缺乏还款诚意的被担保人,应征得贷款银行同意,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如发出律师函等)或对其主要上下游关联企业施加压力,影响其作出偿还贷款的努力,必要时采用媒体曝光其不良行径、将其列入金融系统的“黑名单”等手段。督促其还款,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
13、对于为国有企业贷款担保(含政策性贷款担保)而出现代偿,应与其政府主管部门协商,争取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及时还贷,或协同银行向有关法律机构提出仲裁或依法起诉,以达到代偿债权实现的目的;或采用代偿转投资办法,实施债务人资产重组等经济、法律手段,以收回代偿资金。
二、代偿后追偿
(一)被担保人未能履行债务偿还,由公司代偿后,公司即取得债权人资格,应依法向被担保人及反担保人追索债务,以实现债权。
(二)建立代偿报告制度
当银行等主债权人提出代偿要求的当日内,业务部和担保部经理应向总经理报告;总经理立即向股东会报告;业务部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代偿方案,经担保评审委员会审查和总经理审定后报股东会审批。代偿方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为被担保人向银行等主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基本情况。
2、被担保人及其担保项目运行情况。
3、形成被担保人未能履行债务偿还的主要原因。
4、公司与银行等主债权人追偿被担保人债权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5、代偿的法律依据及金额、时间、方式。
6、代偿期间保全担保债权的应急方案。
(三)追偿方案审批制度
在发生代偿后的当日内,项目经理、风控部经理应向总经理报告,在发生代偿的1个工作日内,总经理应向股东会报告;风控部应会同担保部制定出追偿方案,经担保评审委员会和总经理审定后报股东会审批。
追偿方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被担保人向银行等主债权人提供担保及代偿情况。
2、与被担保人签订的《委托担保合同》的主要约定事项及抵押、质押、保证反担保情况。
3、反担保债权情况。
4、被担保人及反担保人生产经营、资产及债权情况。
5、抵质押物状况及其变现能力。
6、追偿的责任人、时间、方式及其预期效果。
(四)代偿后追偿程序和方式
1、在发生代偿后的1个工作日内,风控部提出实施追偿方案,并向被担保人和反担保人发出担保代偿追偿通知书,并附代偿的相关原始凭证复印件。
2、在发货所能代偿后的1个工作日内。公司决策机构即批准实施风控部提出的追偿方案。
3、在发生代偿后的1个工作日内,公司向法律顾问单位预告担保代偿情况和追偿方案。
4、在发生代偿后的5个工作日内,公司应进入依法诉讼程序或与被担保人(或反担保人)协调担保债权债务处置办法。
5、在发生代偿后的5个工作日内,公司应取得工商、税务、政法等相关部门和贷款银行等单位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6、追偿的方式包括:依法起诉、申请财产保全、申请支付令、申请强制执行、申请破产还债、以物抵债、委托追讨、债权转股权等。
(五)追偿工作责任制
1、项目经理A角为代偿项目追偿的第一责任人,对追偿工作负主要责任,项目经理B角协助项目经理A角追偿,对追偿工作负次要责任。
2、风控部位追偿工作的执行部门,对追偿工作负主要责任;业务部为追偿工作的协调监管部门,对追偿工作负次要责任。
3、对追偿工作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公司应给予奖励;因工作失职等具体原因市公司遭受损失,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按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篇:担保公司车贷试题
1、已提车客户回票期限
审批通过客户无正当理由的三天内必须回票。
2、上牌流程
发票及合格证(关单)回公司后由客服组发起
3、抵押期限
对完成上牌工作客户接银行通知后第一时间安排进入抵押,对因个人原因不能完成抵押的客户宽限期为一次,第二次通知时必须进入抵押。
4、GPS查询
须本人持身份证到公司查询或致电我公司由客服人员核实身份给予查询服务。
5、档案查询
如部门人员需要查询客户档案,必须经过客服岗工作人员协助调阅,不得自行取阅。
6、还款提醒
银行还款日为21日,我公司电话提醒还款时间为每月15日至20日。
7、资料交接
客户上牌工作完成后,车务岗工作人员要将车辆登记证书、保险单原件(交强险及商业险)、保单发票、行驶证复印件、购置税完税小本及发票整理齐全交客服岗,并做好签收。
8、垫款提车申请表
须填写完整,包括客户车型车价,回票时间,车辆生产标准(是否中规),各负责人意见。
9、上牌服务申请表
因车务岗工作人员是根据上牌服务申请表开展工作,因此该表需填写完整,包括客户基本信息、车辆基本信息、有无GPS、费用预收明细及确认保险购买
10、逾期催收
对于出现两次逾期的客户由客服级发起,由经办客户经理及家访员共同实地回访。
第三篇:担保公司贷后管理办法
贷后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公司贷后工作质量,规范并加强借款业务的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公司相关制度,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借款业务发生后直到借款本息收回或受信结束的全过程管理行为的总和。
第三条 贷后管理相关人员应严格落实贷后管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及风险控制管理岗是贷后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并根据借款业务贷后管理操作形成记录。
第四条 贷后管理必须坚持检查到位、及时预警、快速处理的原则。对因贷后管理不力而导致借款风险的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保证贷后管理效果、有效提高资产质量,对于在贷后管理的相关环节实施有效控制的,适用尽职免责原则。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在贷后管理的过程中执行贷后管理的角色主要包括项目经理、项目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风险控制岗、风控部负责人等。
(一)项目经理是贷后管理的主要执行者,负责对各自在管项目进行贷后检查、贷后调查报告的撰写、逾期催收等;
(二)项目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负责对本部门在贷项目贷后管理进行指导、监督;
(三)风险控制岗负责对贷后管理相关报告进行审查,并不定期参与贷后检查,及时发现风险;对在贷项目贷后管理实施过程控制,包括但不限于贷后管理制度的起草、贷后管理的监督、逾期催收方案的制定与执行等;
(四)风控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负责贷后管理的结果控制;
第三章 贷后管理
第一条 贷后管理是指定期对企业、保证人、抵质押品等,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方式进行跟踪和检查,了解和掌握企业动态,收集反映客户动态变化的相关资料,分析评价企业还款能力,并对发现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报告,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工作过程。
(一)贷后检查包括:资金用途检查、日常性检查、问题贷款检查。
(二)检查方式:资金用途检查应采用非现场监测方式,必要时应采用实地检查方式;日常性检查应采用实地检查与非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问题贷款检查采用实地检查方式。
第二条 资金用途检查
(一)检查时间:资金支付完毕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查,按交易合同约定贷款用于支付预付款,或明确约定发货及开票时间的,应在合同约定的发货或开票时实施检查。
(二)检查内容:贷款资金流向,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与借款支付相关的交易合同是否得到实际履行,是否存在将资金用于证券投资、购买理财产品、民间借贷、股本权益性投资等国家明令禁止的用途的情形。
(三)检查要点:查阅企业账户流水,查阅资金支付凭证,收集交易形成有关资料(根据具体情况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形成的发货单、入库单、销售单、运输单、发票等),具备实地查看条件的(包括但不限于用于装修、建筑、开发、改造的贷款,应收实地查看是否有相应的活动,用于采购设备的,设备是否有货物到库,用于采购原材料的,合同约定的时间是否有货物入库),应实地查看交易合同项下货物或劳务是否实际履行。
第三条 日常性贷后检查
(一)贷后检查频率:审批意见中对贷后检查频率有明确要求的,相关人员应按照审批意见规定的频率实施贷后检查。除此,贷后检查频率遵循以下规定:固定资产贷款及项目贷款企业:日常性检查的最大间隔期为90天;其他贷款企业日常性检查的最大间隔期为45天。
(二)检查要点: 1.信用记录
企业或实际控制人、担保人是否发生违约情况,以及形成违约的原因。
企业是否被行业监管部门、政府部门给予通报或处罚。企业或实际控制人是否出现负面舆情。2.账户表现
企业关联账户的资金结算情况;
企业主要收付对象是否与其提供的主要上下游客户相符,是否有向房地产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明显非上下游客户之间的频繁、大额支付或收款等异常情况。
3.主体资格
企业、保证人主体资格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高级管理层成员等,是否发生被重组、兼并、合并、拆分、股改、引资、管理层换届、实际控制人变更等重大事项,是否仍然符合企业资格要求,是否保持独立核算和自主经营地位。
4.主营业务
企业是否继续保持持续经营,产能利用情况是否良好,有无减产、停产、半停产、裁员、核心人员流失、工资发放延迟等情况。企业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经营模式是否发生重大调整,是否改变经营策略,是否调整盈利模式。企业是否有实施重大固定资产项目或股权投资及其他投资活动。
5.市场状况
企业市场拓展情况,包括是否取得重大合同、建立新的销售渠道、建立新的业务合作关系,是否丧失重要下游客户,是否面临订单不足等情况。
企业所处行业和市场环境,包括所在行业是否面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利润率下滑、销售减缓、行业性亏损、行业整顿等不利行业环境;是否作为上述行业的上下游,经营状况受到关联行业的影响;在原材料价格、成本、销量、产成品价格、账期、利润水平等方面,检查间隔期内发生了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变化。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是否继续得到保持,是否面临新的技术革新、政策变化、业态升级、新的竞争对手进入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其竞争优势难以持续的情况,企业市场战略是否发生重大调整,是否采取了必要的应对措施。6.资产状况
存货是否出现大幅波动(增减变化超过20%),是否出现存货大幅贬值的情况,是否出现企业集中囤货的情况,是否出现产成品大量积压的情况,是否出现无力及时补充原材料的情况,是否出现存货难以交付的庆康是否出现存货被大量退货或返厂维修的情况等。
应收账款是否发生大幅波动,应收款是否有高度集中的情况或趋势,是否出现逾期未收回或账期延长或折扣的应收款,是否出现被明确拒付的应收款等情况。
其他应收款是否发生大幅波动,是否出现关联方占用企业大额资金的情况,是否出现向无关联企业大额借款的情况,是否出现坏账。
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是否发生大幅变化,固定资产的利用状况是否发生不利变化,是否出现弃用、报废、损毁、闲置、停用等情况,是否出现被司法机关查封的情况。
土地使用权是否发生价值大幅贬值的情况,是否出现被其他债权人查封的情况,是否出现因长期闲置被政府收回的情况。
长期投资是否发生大幅波动,是否进行了新的股权投资或增持股份的情况,是否处置股权类资产,长期投资是否产生合理的收益。
7.负债状况
企业银行融资额度、分布和质量状况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银行调减授信额度或抽贷的情况,是否有被银行下调贷款级次的情况,是否有被银行宣布提前到期的情况等。
企业的或有负债是否发生大幅波动,担保的债务的质量是否良好,是否出现或有义务形成实际义务的情况。
应付款是否发生大额波动,是否出现应付款无力支付的情况,是否出现供应商催讨欠款的情况,是否有供应商停止供货的情况。
企业的其他应付款是否发生大幅波动,是否有转变融资渠道的情况,是否大量从民间拆借资金的情况。
8.权益状况
是否发生增资、分红、转增资本、减少注册资本等情况。是否发生影响净资产价值的重大事件,包括重估增值的资产价值大幅缩水,出现重大资产损失等情况。
9.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进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项目建设资金是否足额到位,是否能够保证正常支付,后期建设资金来源是否得到落实。
项目的销售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未能达到预期的原因,以及对下一阶段的建设的影响。
项目是否按计划投产,产能利用是否达到该阶段的目标,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是否能够产生预期的收益。
项目的完工风险和经营风险总体状况预判。10.担保情况
担保品的权属是否真实,是否存在利用虚假权利证书骗贷的情况。担保权益是否完整,是否被司法机关查封,是否存在优于我行担保权益的第三人向担保品主张权利的情况。
担保品物理形态是否良好,利用状况是否出现变化,是否出现损毁、减少、过期、缺乏维护、被退租、闲置等不利情况。
担保品价值是否发生不利变化,是否出现贬值、滞销等情况。保证人是否保持正常经营,是否继续保持担保能力。第四条 问题贷款贷后管理
问题贷款检查应从监控企业、保证人还款能力是否得到改善、风险是否进一步扩大的角度出发,根据问题贷款的不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一)检查要点:
1.对于因应收款回收困难导致企业无力还款的,应重点核查拟用作还款来源的应收款是否真实,并跟踪主要应收款的催收进度。
2.对于因市场环境变化、经营严重亏损导致企业无力还款的,应重点跟踪企业所处市场环境是否有所改善,是否能够通过重组恢复还款能力。
3.对于企业因涉及重大经济纠纷或刑事案件导致无力还款的,应重点跟踪案件的进展情况和对其资产的处置结果。
4.对于实施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重组过程中的问题贷款客户,应密切跟踪重组的进展情况、其他债权银行的态度和举措,企业对银行的承诺的兑现情况,监控重组是否按预期进行,是否能够达到恢复还款能力的目标。
(二)贷后检查报告(见附件)
1.贷后检查应形成贷后检查报告。电话回访方式进行贷后检查的,应形成电话回访记录。问卷调查、信函催收等方式进行贷后检查的,应保留回收的问卷或回函或回执。
贷后检查报告用于检查人汇总反映检查活动中掌握的信息,对贷款风险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信贷政策和处置意见。
2.检查人应在规定的贷后管理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贷后检查报告并向项目部门和风控部门汇报。3.督促项目部门贷后管理工作。及时核查产品募集资金发放后的资金使用情况,使募集资金专款专用,符合真实的借款用途。对可能影响到募集款不能按期归还的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
4.定期实施贷后检查工作。(按产品期限定检查频率,待细化)5.风险分析和预测。对行业情况及项目经营情况,主要产品生产技术、市场变化情况,生产经营是否合法,有无经济纠纷,财务状况特别是负债情况紧密跟踪同时对借款人的项目发展前景、偿还能力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6.产品兑付日前的7个工作日,提示产品发行机构安排流动资金以作兑付准备;产品兑付日前的1个工作日,产品发行机构确保将兑付资金打入指定账户。如产品供应商在提示期内无法安排出兑付资金,将及时联系担保方并启动应急预案。
7.如发现借款人已丧失还款能力,或担保人丧失担保能力的情形,以及其他影响该笔贷款最终偿还的重大风险因素,应立即上报,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处置方案并指定专人负责跟进、执行。
第四章 贷后管理责任制
第一条 贷后管理实行责任制,分工明确、落实到人,贷后管理责任部门包括项目部、风险管理部,责任人包括项目经理、风险控制岗及上述岗位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
第二条 对于以下行为,公司将根据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进行评议,并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1.未落实贷后管理责任,造成贷款损失的;
2.对检查监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不及时汇报或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或实施控制的;
3.其他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违规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一条 本办法由北京中经财富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制定、修改、解释。
第二条 本办法自2016年月日起执行。
附件:《个人贷后管理工作表》、《企业贷后管理工作表》
第四篇:公司担保管理制度
XX有限公司对外担保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投资者权益,规范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有效控制公司资产运营风险,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地发展, 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对外担保是指公司为他人提供的保证、抵押、质押及其它方式的担保,包括公司对关联公司的担保。具体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借款担保、银行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开具保函的担保等。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对外担保业务。
第四条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是对外担保的决策机构,公司一切对外担保行为必须按程序经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未经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公司不得对外提供担保。
第五条 公司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对外担保情况的信息披露义务。
第二章 担保的审查与控制
第六条 公司决定提供担保前,应充分了解申请担保单位的资信状况。公司财务部负责对申请担保单位的资信状况进行审查并对担保事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财务部应要求申请担保单位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进行审查、分析:(一)申请担保单位的基本资料;
(二)近期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及还款能力分析;(三)债权人的姓名;(四)担保方式、期限、金额等;(五)与申请担保相关的合同等;
(六)能够用于反担保的固定资产的权属证明文件等资料(如适用);(七)其他说明申请担保单位资信情况的资料。
财务部审查后应提出担保业务评估报告并经财务负责人和总经理审核同意后报公司董事会批准。
第七条 公司对外担保必须先经董事会审议。董事会审议批准对外担保事项须经出席董事会的2/3以上董事书面同意。
涉及关联担保的,关联董事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无关联关系的董事出席即可举行,董事会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并经出席董事会的2/3以上无关联关系董事书面同意。出席董事会的无关联关系董事人数不足 3人的,应将该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第八条 董事会应认真审议分析被担保人的财务状况、营运状况、信用情况,审慎依法作出决定。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对实施对外担保的风险进行评估, 以作为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进行决策的依据。对存在下列情形的申请担保单位,不得为其提供担保:(一)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家产业政策的;(二)提供虚假资料的;
(三)公司曾为其提供担保,发生过逾期还款等情况的;(四)经营状况恶化、资信不良的;
(五)上亏损或上盈利甚少且本预计亏损的;(六)董事会认为不能提供担保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下列对外担保行为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还须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一)单笔担保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的担保;(二)本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以后提供的任何担保;
(三)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担保对象提供的担保;
(四)连续十二个月的对外担保总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30%以后提供的任何担保;
(五)连续十二个月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且绝对金额超过 3,000 万元人民币;
(六)对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
以上所称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包括公司对关联公司担保的担保金额。公司为关联人提供担保的,不论数额大小,均应当在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第十条 股东大会审议第九条担保行为时须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但第九条第(四)项担保行为须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 2/3 以上通过。股东大会在审议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议案时,该股东或受该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与该项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股东大会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独立董事应当就对关联方的担保事项向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发表独立意见。第十一条 公司向第三方提供担保时,被担保方必须向公司提供反担保,或公司对被担保方享有不低于被担保债权金额的合法的债权。第十二条 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审议批准的担保项目, 由董事长或董事长授权人对外签署担保合同。担保合同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约定下列条款:(一)被担保的主债权的种类、金额;(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三)担保的方式;(四)担保的范围;(五)担保的期间;
(六)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七)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它事项。
第十三条 签订人签订担保合同时,必须持有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对该担保事项的决议及对签订人的授权委托书。签订人不得越权签订担保合同,也不得签订超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授权数额的担保合同。签订担保合同时,签订人必须对担保合同有关内容进行审查,对于明显不利于公司利益的条款或可能存在无法预料的风险条款,应当要求对方删除或更改。
第十四条 公司担保的债务到期后需展期并需继续由公司提供担保的,应作为新的对外担保,重新履行担保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 公司在接受反担保抵押、反担保质押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办理抵押、质押等相关手续。
第三章 担保的风险管理
第十六条 对外担保的管理部门为公司财务部,对外担保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如下:(一)审查申请担保单位的资信状况和担保风险评估;
(二)妥善保管担保合同及被担保人的文件,并及时通报监事会、董事会办公室;
(三)对外提供担保之后,及时做好对被担保人的跟踪、监督工作;(四)办理与对外担保有关的其他事宜。
第十七条 公司财务部应指定人员具体负责管理每项担保业务,经办负责人应及时跟踪、掌握被担保人资金使用情况、被担保人单位的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变化、合并分立、法定代表人变化等情况,特别是担保人的债务偿还情况,公司所担保债务到期前,要积极督促被担保人按约定期限履行债务,对担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及时向公司财务部报告。
第十八条 当被担保人债务到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未履行还款义务,或被担保人出现破产、清算、债权人主张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等情况时,公司财务部应及时了解被担保人的债务偿还情况,并同时通报董事会办公室,由董事会办公室报告董事会审议后及时履行披露义务。第十九条 被担保人不能履约,担保债权人对公司主张债权时,公司应立即启动反担保追偿程序,同时通报董事会,并在必要时予以公告。第二十条 公司为债务人履行担保义务后,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积极地向债务人追偿,并将追偿情况同时报告董事会, 并在必要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一条 公司作为一般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诉讼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未经公司董事会批准不得对债务人先行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十二条 债权人放弃或怠于主张物的担保时, 未经公司董事会同意不得擅自决定履行全部担保责任。
第二十三条 公司作为保证人,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且约定按份额承担保证责任的,应当拒绝承担超出公司约定份额的保证责任。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公司与担保相关的部门及责任人应该提请公司参加破产财产分配,预先行使追偿权。
第四章 担保的信息披露
第二十五条 公司应当严格按照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对外担保的信息披露义务。披露的内容包括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截止信息披露日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公司对关联公司提供担的金额、上述数额分别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
第二十六条 对于已披露的担保事项,公司还应当在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及时披露:(一)被担保人于债务到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未履行还款义务的;(二)被担保人出现破产、清算及其他严重影响还款能力情形的。第二十七条 公司应向为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实提供相关情况。公司独立董事应当在报告中,对公司累计和当期对外担保情况、执行上述规定情况进行专项说明,并发表独立意见。
第五章 责任和处罚
第二十八条 公司董事、总经理及其他相关人员未按本制度规定程序擅自越权签订担保合同,对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当追究当事人责任。第二十九条 责任人违反法律规定或本制度规定,无视风险擅自担保,对公司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 责任人未能正确行使职责或怠于行使职责,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或处分。
第三十一条 担保过程中,责任人违反刑法规定的,由公司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制度所称“以上”、“以内”、“以下”,都含本数;“不满”、“以外”、“低于”、“多于”、“超过”、“少于”均不含本数。
第三十三条 本制度经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后生效。
第三十四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遵照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小额贷款公司贷后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公司贷后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根据《贷款通则》、《贷款管理 责任制度》、《贷款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后至贷款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全过程的
信贷管理行为。贷后管理内容包括信贷档案管理、客户维护和贷后检查、贷后风 险预警及处置、贷款本息收回、不良贷款管理、贷款风险责任认定、贷款管理责 任移交、贷款总结评价等。
第三条 贷后管理坚持规范管理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健全约束机制、及时 预警风险、有效控制风险的原则。
第四条 贷款责任人包括贷款发放责任人和贷款管理责任人。
贷款发放责任人是指贷款发放过程中履行调查、审查、审批等职责并对形 成贷款风险需承担相应责任的相关人员。
贷款管理责任人是指贷款发放后履行搜集整理信贷资料、客户维护、贷后检 查、贷后风险预警及处置、本息收回、不良贷款管理、贷款总结评价等日常管理 工作职责的公司信贷岗位人员。
第二章 信贷档案管理
第五条 信贷档案以客户为单位建立内容包括客户及担保人基本情况(含评 级授信情况)、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检查、本息收 回、呆帐核销等过程中形成的与贷款有关的资料。
第六条 信贷档案管理内容包括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调阅、移交、销毁等。
第七条 公司是信贷档案管理的责任机构要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信贷 档案管理。
第八条 具体管理制度《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第九条 公司信贷档案资料应真实完整、合法有效。
第十条 对信贷档案管理情况每年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第三章 客户维护和贷后检查
第十一条 客户维护内容包括收集客户意见提供宏观政策和市场信息推
介公司金融产品提供结算便利、做好客户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合理安排资金 促进客户提升经营水平等。
第十二条 公司对重点客户和优良客户要指定专人负责维护每季至少进行 一次回访。
重点客户包括经董事会会审批的客户、行业龙头客户及本公司贷款余额最大 十户。重点客户回访内容主要是提供最新经济金融政策和市场行业信息掌握客 户生产经营状况做好客户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安排资金促进客户提升经营水平等。
优良客户包括近三年在公司借款均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客户。优良客户回访主 要内容是了解客户服务需求提供优先便捷服务推介公司金融产品拓宽合作 领域等。
贷款管理责任人对管辖客户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回访做好客户的咨询服务 工作帮助客户解决实际困难等。第十三条 信贷员将回访的情况每次以文字记录并归入信贷档案回访总结 材料分别于每年的6月20日和12月20日前报信贷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 贷后检查分为贷后管理检查和信贷资金跟踪检查。
(一)贷后管理检查是指贷款发放后贷款管理机构对贷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 的检查基本内容包括信贷制度建设及执行、贷款台账与统计准确性、信贷档案 资料真实完整性、操作程序规范性、贷后风险预警及处置及时性、不良贷款管理 等情况。
(二)信贷资金跟踪检查是指贷款管理责任人对客户履行借款合同、生产经营
状况、经营效益等情况进行的检查基本内容包括客户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客户及担保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抵(质)押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客户资金等情况。
第十五条 贷后管理检查的重点
(一)实行审贷分离的贷款重点检查贷款“三查”、审贷分离制度执行及信 贷档案资料真实完整性等情况。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重点检查对客户调查的真实性、资信评级和核定信 用额度的合理性、贷款流程的合规性。
(三)实行审贷分离的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外的贷款重点检查信贷档 案资料真实完整性、操作程序规范性。
第十六条 信贷资金跟踪检查重点
(一)实行审贷分离的贷款重点检查客户和担保人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内部重大事项(包括资产、负债、机构、体制等)变动、按约使用信贷资金、抵押 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客户资金回笼及归社等情况。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重点检查客户个人信誉、资金使用、生产经营状况 等情况。
(三)实行审贷分离的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外的贷款重点检查客户履 行借款合同、经营效益到期偿债能力等情况。
第十七条 公司对经董事会会同意后发放的贷款每年将组织一次检查。公司 贷款管理责任人对所管辖贷款必须坚持壹万元(含)以下的每年、壹万元(不含)以上至伍万元(含)以下的每半年、伍万元(不含)以上的每季至少要进行一次信贷 资金跟踪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归入信贷档案保管。
第四章 贷后风险预警及处置
第十八条 贷后风险预警是指公司在贷款发放后通过多种渠道获悉客户经
营环境因素已发生或将要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会对客户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 响进而影响贷款本息的按期收回及时发出贷后风险预警提示。
客户经营环境因素分为内部经营环境因素和外部经营环境因素。内部经营环 境因素包括客户信誉程度、企业高层变动、经营管理及财务状况、重大诉讼事件 等情况。外部经营环境因素是指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市场行情、自然灾害 等情况。
第十九条 在客户经营外部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信贷员应及时发出贷 后风险预警信号提醒并督促公司采取应对措施。
第二十条 公司在发现贷后风险预警信号或收到贷后风险预警提示后应积 极制定应对措施并督促贷款管理责任人落实。
第二十一条 贷后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客户内部经营环境因素发生变化 时在向公司报告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发出贷后风险预警信号。第二十二条 贷款管理责任人在客户维护和贷后检查中发现客户内部经营环
境因素变化或收到贷后风险预警提示后应及时提醒客户采取措施并与客户协 商提前归还贷款或补充担保;对客户挪用信贷资金、擅自处置抵押物等违约行为 应及时采取要求限期纠正、补充担保等风险防范措施并按有关规定采取停止发 放新贷款、加罚利息、提前收回已发放贷款、降低信用等级或取消授信额度等信 贷制裁措施。
第五章 贷款本息的收回
第二十三条 客户提前还贷的应向贷款管理责任人提出申请其中法人客 户应提出书面申请。
第二十四条 贷款管理责任人应按月建立《到期贷款登记簿》在短期贷款
到期前1个星期、中长期贷款到期前1个月内向客户发送《贷款到期通知书》 提示并督促客户在到期日前筹措还款资金。
第二十五条 贷款管理责任人对客户申请展期且符合展期规定的在收回全 部贷款利息后方可为其办理展期手续。
第六章 不良贷款管理
第二十六条 公司会计人员对到逾期贷款应严格按照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
及时调整贷款形态进行帐务处理并与贷款管理责任人的台账进行核对以确 保不良贷款数据的真实可靠。
第二十七条 贷款管理责任人对贷款余额10万元(含)以上的不良贷款每季 都应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并取得回执;对贷款余额10万元以下、5万元(含)以上的不良贷款每半年应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并取得回执;对贷
款余额5万元以下的不良贷款每年应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并取得回执。同时要约见客户(客户为法人企业的还应约见其主要经营管理人)谈话要求其 制订还款计划落实还款资金。
第二十八条 符合转贷条件的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转贷手续。
以物抵债、权利抵扣的按抵债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处置。
不良信贷资产重组和置换的按不良信贷资产处置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当年新增不良贷款单笔金额在10万元(不含)以上且逾期90 天以上的信贷员应在次月5日前向公司报告详细说明客户基本情况、不良形 成原因、贷款责任认定与划分以及清收处置措施等;对不良贷款绝对额当季上升 在50万元(含)以上或不良贷款占比上升的应在季后10日前向公司报告详细 说明原因、责任落实情况及处置措施等。
第三十条 公司对新增单笔金额在10万元(不含)以上且逾期90天以上的 不良贷款当季新增50万元(含)以上或不良贷款占比上升的公司要求信贷主管 向总经理、董事长当面汇报并按照稽核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 信贷员对新发生不良贷款应在次月15日前向公司书面报告逐 笔说明贷款客户基本情况、不良贷款形成原因、贷款责任认定与划分及清收处置 措施等。
第七章 贷款风险责任的认定
第三十二条 贷款风险责任的认定是指对贷款责任人工作失职的责任认定。第三十三条 公司成立贷款风险责任认定小组负责贷款风险责任认定。董
事长担任组长董事、监事、总经理、风险、信贷、稽核、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为 小组成员。
第三十四条 贷款风险责任认定小组主要对经信贷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进 入不良形态的贷款、公司贷款风险责任认定不能形成决议的贷款、反映公司责任 认定有失公正公平的贷款、涉及公司主要负责人责任认定的贷款进行认定。
对贷款风险责任认定不能形成决议的贷款、反映县联社贷款风险责任认定小 组责任认定有失公正公平的贷款、涉及主要负责人责任认定的贷款可报董事会进 行认定。
第三十五条 公司总经理对贷款管理责任人日常管理工作失职进行责任认 定。
第三十六条 实行审贷分离的贷款贷款形成风险或损失后由相应的贷款 发放责任人和贷款管理责任人承担。
(一)贷款调查人对调查内容真实性、调查行为规范性以及调查报告结论 承担调查责任。
(二)贷款审查人对贷款业务合法合规性、贷款手续完备性、资料完整性承担 审查责任。
(三)贷款审批人(小组、委员会)作为信贷业务决策者应在审阅贷款调查和 贷款审查报告的基础上作出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的判断承担审批责任。(四)贷款管理责任人对日常贷后管理工作承担管理责任。
具体贷款风险责任划分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单项信贷业务品种的风险责任认定按其 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除实行审贷分离和单项信贷业务品种中已明确了风险责任认定 之外的贷款由贷款发放人承担100%的责任。
第三十九条 免责事项。
(一)因自然灾害等难以预见且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致使贷款形成风险或损
失相关贷款发放责任人和贷款管理责任人及时采取了积极补救措施仍无可挽回 的相关责任人和贷款管理责任人免责。
(二)贷款调查人提供虚假、伪造调查资料误导审查(批)判断的致使贷款 形成风险或损失的贷款审查(批)人免责。
(三)贷款调(审)查人调(审)查后书面提出明确反对意见但贷款有权审批 人未采纳致使贷款形成风险或损失的贷款调(审)查人免责。
(四)贷款有权审批人逆向操作强行要求贷款调(审)查人办理信贷业务致
使贷款风险形成或损失贷款调(审)查人在其分析报告中全面、客观、真实反映 情况并提出明确反对意见的免责。
(五)参与贷款集体调查、集体审查、集体审批的个人书面提出明确反对意 见的免责。
(六)贷款管理责任人全面履行贷后管理职责的免责。
第八章 贷款管理责任的移交
第四十条 贷款管理责任的移交是指贷款管理责任人日常管理工作职责的移 交。贷款发放责任人的责任不随工作岗位、工作单位的变动而改变。
第四十一条 贷款管理责任人工作岗位、工作单位发生变动的应进行贷款 管理责任的移交。
(一)实行审贷分离的贷款管理责任的移交由公司总经理和稽核部门负责人 主持并监交。
(二)单项信贷业务品种的移交由所在公司总经理主持并监交。
(三)实行审贷分离的贷款和单项信贷业务品种之外的贷款管理责任的移交 由公司稽核部门主持并监交。
(四)公司主要负责人工作岗位、工作单位发生变动的由公司稽核部门负责 人主持并监交。
第四十二条 贷款管理责任的移交经交接双方与监交人三方在贷款管理责 任移交登记簿上签字后方为有效。
第九章 贷款总结评价
第四十三条 总结评价内容包括:客户基本评价、贷款基本情况评价、贷款发 放责任人评价、贷款管理责任人评价、经验教训总结等。
第四十四条 贷款总结评价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实施进行贷款总结评价后将 结果董事长。
贷款本息全部收回的贷款管理责任人应在贷款收回后一个月内进行贷款 总结评价并作为客户长期信用记录和该客户今后评级授信重要参考依据入档保 管。
贷款形成不良的公司应对该户贷款进行贷款总结评价通过分析信贷风险 成因提出重要警示和清收处置措施。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制度由董事会负责解释、修改。
第四十七条 本制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