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塑胶跑道的历史起源
塑胶跑道起源于哪里,又为什么能在当今社会处于优势状态呢?现在塑胶跑道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我们运动场的主要材质,在了解塑胶跑道前,我们先看一下塑胶跑道的一个发展史:
塑胶跑道发展史:
美国从1961年首次铺设200米的赛马聚氨酯塑胶跑道,1963年开始铺设体育田径运动跑道。196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采用聚氨酯塑胶跑道,由于其具有弹性好,强度高,耐磨防滑,色彩鲜艳,具有良好的田径运动使用性能,从此国际奥委会和各项运动专业委员会都正式把塑胶跑道定为国际体育比赛必备的设施。
我国1979年9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首次采用聚氨酯塑胶跑道。到1998年全国塑胶跑道的原料生产厂家已有30多家,原料产量5000吨。近年塑胶跑道发展速度惊人,每年以30%以上速度增长,2002年全世界产量130万吨,我国2002年产量不到4万吨,而消耗约22万吨,绝大部分靠进口。估计到2008年我国的塑胶塑胶跑道产量将达到十万吨。
第二篇:塑胶跑道的发展历史
塑胶跑道的发展历史
塑胶跑道的历史并不是太长,到现在也只是仅仅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因为其良好的实用性、耐用性应用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慢慢成为现代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场地设施。
塑胶跑道铺设后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富有轻微弹性的胶面、草皮,使学生或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能,提高了运动成绩;同时杜绝了在剧烈运动中容易产生的磕碰、摔伤等伤害事故;对于减少运动过程中可吸入颗粒物,改善运动环境更有积极意义;学校田径场的巨大变化对校园环境起了美化、净化作用,成为了各个学校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美国从1961年首次铺设200米的赛马聚氨酯塑胶跑道,1963年开始铺设体育田径运动跑道。196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采用聚氨酯塑胶跑道,由于其具有弹性好,强度高,耐磨防滑,色彩鲜艳,具有良好的田径运动使用性能,从此国际奥委会和各项运动专业委员会都正式把塑胶跑道定为国际体育比赛必备的设施。
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国运动员竞技水平和竞赛成绩的不断提高,竞赛激烈程度不断加大,对有利于提高竞赛成绩的塑胶跑道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我国1979年9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首次采用聚氨酯塑胶跑道。到1998年全国塑胶跑道的原料生产厂家已有30多家,原料产量5000吨。近年塑胶跑道发展速度惊人,每年以30%以上速度增长,2002年全世界产量130万吨,我国2002年产量不到4万吨,而消耗约22万吨,绝大部分靠进口。
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各类型的塑胶运动场地年需求量逐渐递增,这无疑是给广大的运动场地生产、施工单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篇:龚姓起源和历史
龚氏起源
得姓始祖:共工。相传上古时期,黄帝大臣共工(炎帝后裔)专门管理水土,因治水有功,被封为“水神”。后与 兜、三苗、鲧结为“四凶”,被流放到幽州(今河北、辽宁一带)。开始以单字“共”作为家人的姓氏,子句龙继承父职,若干年后,共姓为了避仇,有的在“共”字上加一个“龙”字,成了龚姓,也就是说,龚姓是以祖先的官职和名字中的一字改造而来的。龚姓以共工治水有功而引以为荣,尊其为得姓始祖。
龚是大陆的第九十九大姓,台湾的第八十七大姓。
关于龚氏的来源,所有古籍的记载都异口同声,看法一致。譬如,《古今姓氏书辨证》指出:“其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汉有龚遂”;《姓纂》则指出:“共工后有共、龚二氏”;《万姓统谱》也指出:“龚氏之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望出武陵。”一说,黄帝臣共工司水土,子句龙继其职,其后为龚氏。据此,龚氏是以祖先的官职及名的一字组成的。
龚氏源自上古共工氏,由上述的文献看来,是丝毫不容置疑的。同时,在过去漫长的好几千年时间里,也一直未曾发现他们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记录。因此,龚氏可以说是一个一脉相传,血统单纯的大家族,所有姓龚的人,不管身处天南地北,统统都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当然,龚姓男女之间的论婚娶,也是一向不被允许的。
共工氏是上古时期一个几乎与黄帝的姬氏之族分庭抗礼的显赫家族。4000多年前,他们被列为所谓“四凶”之一,被圣君虞舜流放到现在的河北和辽宁一带,并且开始以单字的“共”为整个家族的姓氏。然后,经过了若干年代,他们为了避仇,又分别巧妙地改变了自己的姓氏,有的在原来姓氏“共”的左旁加上三点水,变成了洪氏;有的则在共字的上面加上一个龙字,成为了龚氏。两个姓氏尽管在外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全都包括有“共”字在内,十足显示了他们的不忘本源,更明白表露了他们的所自来,真是妙不可言。
由此看来,长久以来在中国各地一直都是族大人众,很有名气的龚、洪二姓,实际上根本就是系出一源的同一家人,彼此间的关系亲密异常呢!
龚氏,正跟他们谊属兄弟的洪氏一样,过去的2000多年以来,一直是以较南方的苏、浙、皖、赣一带为繁衍中心,并且很早便播迁到了闽、粤之地。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上找到许多具体的证据。1.龚姓说意
龚“字本义不应是指双手共同托起巨龙的解释.从甲骨文的结构上看,龚字上面是龙字,下面应是宗庙烧香进行”敬供“的拱桌才对,龚正治老家的前背扪曾讲过的话也是这个意思.这种图腾文字与我国古代的祈祷祭祀有关.该字龙在上,为恭敬无比的天上之神,共在下,为敬供摆放祭品与香火的案桌属后生黎民百姓之意,而按古代历史的时代看,”龚“字在春秋战国就有,那时的朝拜是”抱拳“或”五体投地“式的,而那时就有了”龚“姓,可见”龚“的来由应是宗教顶礼膜拜的香火情形的图腾化的像形字才对,属孔孟”道教“之前的性质的,而汉朝后才有”佛教“属双手合并朝拜的,所以,解释”龚“的来由的年代就很清楚了!2.龚姓历史
姓氏:【龚】、拼音:Gong、郡望: 武陵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义陵(进湖南溆浦)。东汉移 治临沅(今湖南常德市西);
名人:龚鼎孽,龚自珍、胜迹:缺、文献:仁和龚氏家谱;
六 桂:即为”六姓联芳“之誉称,分布于古时的泉州。
3.龚姓图腾
4.有关龚姓起源的其他说辞
4.1起源一 共工
龚姓起源于上古时代部族首领的名字。《姓纂》云:“共工后有共、龚二氏。”《姓谱》云:“龚,其先共氏,避乱加龙为共。”
龚姓的祖先是上古时期与颛顼争帝的共工。《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析,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晨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在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中,中国居于天地的居中,四边有四根高高的天柱(即高山)支撑着,因而显得空空荡荡,平平静静,日月星辰都按照一定的位置在宇宙中固定着。可是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王,被颛顼打败,一怒之下,用头颅撞断了一根支撑天地的柱子,结果,天的西北角倾覆下来,日月星辰都改移了位置,东南方的大地也被撞缺了一个角,天下的河水从此都向东南方流去。共工与颛顼争帝虽然失败了,但他触断天柱,改天换地,打破了旧世界的格局,按照毛泽东的说法,他仍然是个“胜利的英雄。”
中国上古时期的许多古帝王、英雄人物,实际上都是某个氏族、部落的名称。共工氏也是这样,其部族的居住地约在今河南省的辉县、淇县一带。此地上古时有一条河,名叫共水。共工氏部落,因聚居在共水附近,又称共国。关于共工氏的传说,古籍中记载很多,其事迹上及远古下至虞夏之时,涉及的年代很久远,这说明共工氏是那个时代中的一个比较显赫的氏族部落。
古代有关共工氏的传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是恭维他,一是诋毁他。但不管是恭维也好,是抵毁也好,共工的事迹总是与古代的洪水连在一起。恭维共工的记载在《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礼记·祭法篇》记载与《国语》大致相同,不过改共工氏占有“九有”之地为“九州”。古时的文字,“九有”、“九土”、“九州”意思是相同的。共工氏是炎帝系统的部族。共工氏及其儿子后土能在当时称雄九州,其实力可能与黄帝系统的颛顼不相上下。
抵毁共工的事迹,记载在《国语·周语下》中,说共工安于淫乐,过于骄逸,用旧法治水,堵塞了众多的河流,削低高山来填平洼地,使天下人受害。《淮南子·本经训》还说,“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造成洪水泛滥,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其实,这是一个历史冤案。据历史学家徐旭生先生的考证,共工氏部族聚居的共地,正当黄河转折处的北岸,这里是黄河水开始为患的地段。黄河从青海高原流出,一路上容纳了不少支流,山西的汾水,陕西的北洛、渭水、沁水,全是大川,所以越到下游水量越丰富。黄河在上游阶段还不致造成水患,等到了平原地带以后,又纳入了共水和淇水,才形成巨流,一旦天降大雨,便奔腾咆哮,形成水患。由于古人对天文气象和水利知识缺乏科学的认识,就认为这是共工氏“振滔洪水”造成的后果。水患产生以后,共工氏又采取将高处铲低,低处垫高的原始治水法,根本没有成效,以致于整个氏族部落常年在水想中挣扎,最后在外族的进攻下灭亡。共国灭亡后,国人即以国名共为姓氏。后来因躲避仇家,一支加水旁改为洪姓,一支加龙头改为龚姓。
共工之裔句龙氏为后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也作了记载:“共工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句龙死后,被人们尊为后土神,社神,即土地神,成为几千年来人们奉祀的祭主。中国古人将皇天与后土并称,将后土摆在与天帝并列的地位,常常以后土配祭黄帝,说明后土在当时做出过非同寻常的贡献,值得后人永世景仰。4.2起源二 恭为龚
现在也有些姓氏书说,战国时晋国的太子申生死的后谥曰“恭”,古时恭与共通,其裔孙为共氏,后加龙为龚姓。又说,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段发动政变失败逃到共(今河南辉县),称共叔段,其裔有以共为姓氏者,后来有的加龙为龚姓。4.3起源三 由共演变一
出自古共国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共国(今河南省共城,一说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共,亦作恭,为商代诸侯国。因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的讨伐,被周文王姬昌所灭。共国灭亡后,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共氏。后演变为龚姓。4.4起源四 由共演变二
出自姬姓,为共伯和之后。西周后期,有一个王室贵族叫姬和,被封于共(今河南省辉县),为伯爵,称为共伯和。当时,周厉王在“国人暴动”中被赶出国都,然后诸侯便推举他代行天子的权利,史称“共和行政”,这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国在春秋时被灭后,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4.5起源五 由共演变三
也出自姬姓,为晋献公的后裔,以谥号为氏。据《尚友录》所载,春秋时,晋献公(晋国为姬姓诸侯国)的儿子奚齐即位以后,给其兄申生(在被人诬陷后,以自杀表示对父王忠心的前太子)加谥号为“恭君”。因古代“恭”即“共”,申生的后代以谥号为姓氏,也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山西龚姓。
4.6起源六 由共演变四
仍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据《元和姓纂》、《史记·郑世家》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大儿子郑庄公继承了帝位,后来郑武公的小儿子叔段企图夺取政权,被郑庄公打败后,逃到共,当时在郑国境外,称为共叔段,其后代,或以“段”为氏,或以“共叔”为氏,也有以“共”为氏的,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4.7起源七 避皇帝名讳演变而来
出自为避皇帝名讳演变而来。五代十国时,后晋皇帝叫石敬瑭,因为避名讳,“敬”氏改为同义的“恭”氏,后也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4.8起源八 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
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据《六桂堂业刊》所载,周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以邑为氏,称“翁”氏。至宋初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五子分姓龚,其子孙也姓龚,此支为其一。洪氏后来为了避仇,便改了自己的姓氏,在洪字上去掉三点水,上面加了一个龙字,就成了龚氏。均是为福建龚姓。
4.9起源九 出自他氏改姓或小数民族汉姓而来
① 贵州黎平三龙乡兜房族吴姓有改龚姓者。
② 土族龚塔氏汉姓龚。
③ 京、瑶、彝、白等族均有龚姓。4.10起源十 三支龚姓
远祖始于上古时期,共工为黄帝时治水之官,共工的后代就姓“洪”(“共”加上“水”)。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句龙,句龙的后代就以句龙中的“龙”字与姓氏中的“共”字合而为一,组成“龚”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另外一支龚姓的来源是,西周时期,宗室中有名“和”的王族被封在“共”地(今河南辉县)。后来子孙就以国名“共”为姓,后来又演变成龚姓。第三支龚姓的来源是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后代。晋献公的宠姬郦姬为了自己的儿子奚齐能当国君,诬陷太子申生谋反,逼他自杀。晋献公死后,奚齐即位为晋庄公,他知道申生冤枉,就谥他为“共”,后来申生的后代就以“共”为姓,又逐渐演变成龚姓。此外,四川一带有少数民族巴族,族人中也有姓“龚”的。另外,宋朝时,福建泉州人翁乾度分别给他的六个儿子六个不同姓,其中第五子得龚姓,因此他的后人都改姓龚。龚姓郡望武陵,称武陵望,而由翁姓而来的龚姓,则称“六桂堂”,它指的就是当初一氏分六姓的事。5.迁徙分布
龚氏源头较多,支脉亦繁,早期主要繁衍于华北的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及辽宁等省境。汉后,则以我国南方的江苏、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为主要的繁衍地带。魏晋南北朝时,已成为湖南、湖北一带望族。至唐宋,龚姓便大举繁衍称盛于我国江南广大地区,主要繁衍于今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福建、广东的龚姓宗族大多以南宋龚茂良为其始祖。龚茂良的4世孙龚庄有四子:长子龚英居荆山,其后代有的又迁居安海;次子龚沼居晋江沙堤,其后有的又迁居安溪;三子龚徒居福州城内梅枝里。而且宋初,又有翁氏改姓龚姓的,使得龚姓在福建的分居再度增多。明代以后,龚氏有的又移居至今上海、广西等地。从清乾隆年间开始,闽、粤龚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迁往新加坡等国家。
龚氏,是台湾一个较有名气的姓氏。在名次上,排为第八十六。据史料考证,与福建一海相隔和台湾,早在清代的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后),便已经有龚氏的先人来到台湾开基。到了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后),还有一位叫龚便的泉州人,与王英、李镜等人入垦台北县石碇乡的水底村,奠立龚氏在台湾的基业,延续至今,使台湾有了许多姓龚的人家。台湾的龚氏,多在南部的嘉义和屏东两地。6.堂号
”中隐堂“:宋朝时候龚宗元任句容县令。他在破案、挖掘藏犯、追捕逃犯上,像神仙一样。有一次,为政酷苛的杨弘(隋文帝的弟弟)奉旨到各地视察。但当他到句容边境时,却对人说:”这里已被龚先生治理得很好啦。我再去,不是徒找麻烦打扰他吗?“于是没入境就到别处去了。龚宗元官至都员外郎。退休后建了一座”中隐堂“。朝野上下都赞他是”耆德“(年高有德)。7.部分龚氏字辈 安徽合肥龚氏字辈 维仁存义,忠孝从之,遵其典则,宏济乃宜。福建邵武龚氏字辈 万原层正端,仲永景贵天,世国应文长,鼎玉兴得元,述作思孔孟,惟士敏茂联,大志承道本,荣宗绍祖华。广西宾阳龚氏字辈 礼义承宗祖,诗书则古先,荣华昌景运,发达庆长年,勤俭生富贵,浩杰保清廉,良民怀盛德,孝顺念英贤。广西防城港东兴市龚氏字辈 明知义有章 广西桂林永福县三皇乡龚氏字辈 祖籍南昌府,字辈:邦世然如寿广西陆川龚氏字辈 元凯济跄仪应运,文章炳海业传家。贵州某支龚氏字辈 启肇代圣天,尚应普学成,大发兴文德,洪云宪丙丁。河南信阳罗山龚氏字辈 学志心思 玉献朝廷 道义光明 安邦定国 永正家身。湖北恩施龚氏字辈 武陵堂,从湖广田四川到湖北荆州,后面在荆州始祖在黄果老家上门,字辈:玉启承家学,传经绍祖芳,仁文亏道德,缀绪发明扬,胜者出门远,诗书由厚昌,强辉光尚国,万世选民扬 湖北武穴龚氏字辈 以必逢应世,材灿奎钧藻,霖蒸起巨源,云勋堂锡泽,生烈在铭濂,彬炽基钟泰,棠辉增锦添。湖南宁乡巷子口龚氏字辈 始祖是明代从江西迁到湖南连源一带,后清代中期迁到安化东山乡,清末迁到宁乡巷子口檀树,字辈:清德荀高后,家传博尚勤 湖南武陵龚氏通行原字辈 武昌宗子荣,文朝百万成,廷大兴世守,国泰定长春,亲德如天重,君恩与日新,能明伦序理,裔载建奇勋。日公房原字辈:日曰奇福泽,允敬凤朝阳。增订字辈:亲德良高厚,家传尚慎勤,尽伦敦爱敬,为学在明新,士慕垂诗教,臣怀立汉勋,先贤均可法,后起益多英。月公房字辈:月敬安湖道,绍仕志丹成,天希文圣祖,良善世生贤,继先思树德,诗礼允传家,立品崇儒雅,观光应国华。暹公房原字辈:昌耐荣进金,正思宗水永,廷朝邦守大,律法正乾坤,文明宏世德,孝友克昌荣。江西抚州龚氏字辈 仲世承家学,传经绍祖芳,人文光道德,天启翼元良,善政昭齐渤,英贤贯楚湘,裕后辅朝堂,泽宜永扬昌,俊硕满际涯,科博遍星宇,海振新兴强,儒能遵孝治。江西进贤龚氏字辈 诗礼传宗宝,简戟树奇珍,子孙隆茂发,科海呈精英。江西南昌龚氏字辈 尚国以大义,仲应懋元鸿,世享绵千代,循良楚汉真。江西遂川龚氏字辈 汤侧朝元宰,天开文运世,宏道为卿相,经邦克字平。刘南武陵堂龚氏字辈 俊秀崇伦起,彩凤贵铭香,高朝开景连,贻厚诏祖光,奎璧聊辉照,堂中耀吉祥,成就千秋业,长发永攸芳。合祠新字辈:同福临喜康,忠孝永继昌,兴旺人才广,富贵发文章。上海南汇龚氏字辈 云台丕显文,炳志仁大可。四川遂宁龚氏字辈 方立体年一成休士本. 重庆某支龚氏字辈 国正天心顺,官清明自安,启行志和少,子孝父兴亮。应大贤仁启,荣发富贵昌,孝祖本元茂,吉地福连忠。重庆巫山龚氏字辈 兆龙启天洪,斯士能绍文,行仁崇正道,德大众明君,孝卓传家典,忠为建国勋,昌隆光太祖,万派一元分。某地龚氏字辈 汉时宣世茂泽金祁显正生诗书家学远庆习国恩云繁衍归益本万载记昌明 某地龚氏字辈 清樟治祥(武陵堂)某地龚氏字辈 光正荣子安 某地龚氏字辈 汉宣世茂泽,金祁显正生,诗书家学远,庆习国恩云,繁衍归益本,万载记昌明。某支龚氏字辈 仲仕添思显,元大阳如应,兴世若方东,佐辅文明运。续字辈:立政兆嘉祥,时升遇盛昌,逢道承先志,修纪定伦常。
27四川某支龚氏字辈 元续世成友,开情万代新,国正天信顺,久接仁具能。
28某支龚氏字辈
作成文朝启永敦 安邦定国佐明廷 大德洪福体玉志 世代芳荣耀长兴
29湖北某支龚氏字辈 仲应懋元鸿,世享绵千代,汉时怡茂泽 30四川广安某龚氏字辈 丕显陈中泽
8.龚姓历史名人
8.1二龚
“二龚”在历史上名气响亮,所有的读书人都知道,指的是汉代的两位著名高逸之士龚舍和龚胜,而这两位深受历来书生心仪的高士,正是距今大约2000年以前汉哀帝年间的江苏武原和彭城人士,由此可见龚氏在江苏的悠久渊源。
龚舍是一位精通鲁诗的学者,贤名远播。汉哀帝曾一再征召他出来作官,可是三番两次都被他所婉拒,甚至皇帝特别遣派使者亲自登门请他出来当泰山太守,他也当了不到几个月就“上书乞骸骨”。后来又拜他为地位崇高的光禄大夫,他也一样地不肯接受,视富贵如浮云,为后世读书人塑立了不朽典范。
龚胜,也一样是以好学明经与崇高名节而见称。他虽然曾于汉哀帝时应诏为光禄大夫,但于王莽秉政时即悄然隐退乡里。后来,王莽篡国称孤道寡,仰慕龚胜的高名,曾经奉印绥,安车驷马,恭恭敬敬地征拜他为上卿,可是,龚胜却在“吾受汉厚恩,岂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叹声中,绝食而死,高洁志行,垂诵千古。7.2其他名人
龚 遂: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龚姓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敢于谏诤。渤海临郡饥荒时,曾开仓借粮。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
龚自珍:龚姓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博览群书,通晓经学、文字学、历史、地理等各方面学识。为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道光年间举为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当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时,他曾预见英国可能侵犯,建议加强战备。其诗、文有较高成就。
龚 贤:清代著名画家。工山水,兼工诗文、书法。其画浓郁苍润,行草雄奇奔放。为”金陵八家"之一。
龚琴徵:著名女画家,以工画蛱蝶著称。9.龚氏慈善基金会在赤壁洪水铺桥傍落成
龚氏大宗祠---龚氏慈善基金会在赤壁洪水铺桥傍落成这是龚氏全族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自始祖仕杰公800年前落户蒲坼,现今生活在赤壁、嘉鱼、崇阳、洪湖、湖南一带有子孙两万余人,龚氏历代兴旺发达,人才辈出,为推动社会进步,历史发展作出不朽贡献!现重修祠堂,上以纪念先祖,下以启迪后人,慈善基金会旨在团结龚氏族人,互助友善,为共建功立业和谐社会努力!10.龚氏部分QQ群(网上收索)1.龚氏族人:86485907 2.龚氏家园群一:7024560 3.龚氏家园群二:24980840 4.龚氏家园群三:56265852 5.龚氏家园群四:72377254
第四篇:五一劳动节的历史起源
五一劳动节的历史起源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
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节日,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工人阶级斗争的历史纪念,每个国家都很重视它,尤其是美国、加拿大、南非(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事件起因是,1880年美国工人游行集会要求8小时工作制。1884年,联邦贸易组织通过了一项解决方案,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1886年5月1日开始执行每日8小时工作制,但此后,工人们仍然被强迫每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甚至14小时,这使得该项立法明有实亡,而各地的联邦首脑对此却表示出十分冷淡和不友好的态度,于是一场为争取8小时工作的罢工开始了。
1886年4月,25万工人参加了五一劳动节游行示威活动。此项活动由非政府国际工人联合会组织,活动的中心在芝加哥,商人和政府对这次活动愈来愈表现出的革命性感到恐惧,当地商界首脑要求增加警察和军队的数量。芝加哥商业俱乐部购卖了美元的枪支用于警戒对付这次罢工,5月1日这次游行活动得到了芝加哥纺织工人、鞋工人、房屋装修工人的支持,5月3日,警察开始向罢工的人群开火,打死打伤四人,一些非政府人士号召第二天在haymarket广场集会抗议政府的暴力镇压,这场集会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什么事件,但在最后一位讲演者登上讲台时,天下起了雨,广场上只剩下几百人,180名警察进入广场疏散人群,这时一颗炸弹飞向警察中间,炸死一名,炸伤七名警察,警察立即向人群开火,打死一名打伤多名群众。
由于无法断定是谁扔的炸弹,这个事件成了攻击劳动节游行活动的把柄,警察查抄怀疑对象的家和办公室,有数百人在未指控下被逮捕,尤其是那些此次活动的领导者被袭击,8名芝加哥活动的积极倡导者被指控涉嫌广场炸弹事件和企图谋反,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开庭审判,判决其中4人于1887年11月11日绞刑。(另一名自杀于狱中,其它三名直到1893年才被释放)。
这场斗争虽然被镇压了,但其意义却十分深远,此后由于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和不断斗争,终于赢得了8小时工作制和劳动节。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五一劳动节的历史起源
第五篇:饺子的历史起源
饺子的历史起源
饺子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深受中国广大人民喜爱的食品,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南方地区也普遍有饺子这一食品。穗华牌饺子机适用于宾馆饭店、大小饮食店、单位食堂、个体商户等使用,也适用于食品加工厂生产速冻饺子等。该机可生产肉馅、肉菜混合馅、全菜馅等各种风味饺子。相传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饺子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渐进过程,明朝末年张自烈作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南北朝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唐代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又称“偃月形馄饨”。百饺园的229种水饺,分为十大系列,有素馅类、水产类、野菜类、保健类、海鲜类等。宋代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南宋时叫做“燥肉双下角子”。
饺子在宋代的时候,传入蒙古。饺子传到了蒙古,也很快的收到了蒙古同胞奔放的性格的影响。饺子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饺子的样式也由原来馅小皮薄变成了馅大皮厚。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扁食也传到了世界各地。出现了俄罗斯饺子、哈萨克斯坦饺子、朝鲜饺子等多个变种。蒙古帝国给中国饺子向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明代的书籍也证实了这点。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可见,明代北方地区过年吃扁食已经取代原来的过年吃圆子、年糕等食物。
清朝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现晚上23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和“其在正月,则元日至五日为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日煮饽饽。”随着商业化和人口流动,南方也正在学习北方的传统文化。如过节不吃饺子的常州出现了“大娘水饺”品牌。在广东,一些如珠海、东莞和深圳的移民城市过年也渐渐有了吃饺子的习俗。另外福建、客家地区原本有吃饺子的习俗,但不是过年或者过节的必备品。
正因为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才会形成各地过年过节习俗文化的多元化。我们应该学会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促进中国文化的和谐统一发展,使地球的文化更具独特性,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