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蒙,蒙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时间:2019-05-14 16:3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百家姓蒙,蒙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百家姓蒙,蒙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第一篇:百家姓蒙,蒙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蒙氏

历史来源:

「蒙」源出:

蒙(Mé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以山名、官名为氏。周朝的时期,有官职名为东蒙主,职责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这位官吏的后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并且以山名为姓,形成蒙姓。

2、来源于高阳氏,以地名为姓。夏朝建立以后,颛顼的后代被封在蒙双(有说法为双蒙),他的后代于是将封地的名作为姓氏,成为蒙姓和双姓。

3、为他姓所改:

①有一支蒙姓改自东蒙氏。

②元朝时有复姓蒙古氏,后来其子孙逐渐以单姓蒙为氏。

③南诏国姓蒙,居于蒙舍州,其后进入中原,定居于安定(今甘肃省定西一带)。

蒙姓始祖:蒙双。蒙姓中国人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许多姓氏古籍都有详尽的记载。根据《路氏疏传记》是所说,蒙姓是高阳帝的后代,高阳氏距今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他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秦时有将军蒙骜。而《姓氏考略》上说,高阳氏的后代被封蒙双,有蒙氏,双氏。蒙氏是先秦时期赫赫有名的家族。望族居于安定郡,即现在的甘肃省固原县。蒙氏后人奉蒙双为蒙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有一个孙子叫作颛顼也是著名的部落首领。后来到了夏朝时候,夏朝的君主敬重古代的伟人,就把颛顼的后代封到蒙双城,其后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和双字作为姓氏,分别称为蒙氏和双氏,这是今天蒙姓的最早起源。还有一支蒙姓起源于于周朝,那时朝廷在蒙山(在今山东省中部)设了祭坛,并设有专门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员,称为东蒙主。东蒙主的后代有的定居在蒙山,他们以地名作为姓氏,是历史上蒙姓的一个发展。

堂号

献典堂: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

【蒙姓宗祠通用对联】

〖蒙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安定;

姓启蒙山。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蒙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

一、姓氏源流》和《

四、郡望堂号》介绍)

功高秦国;

威震匈奴。

——李文郑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齐国人蒙骜,入秦国,秦昭王时为上卿。后为将领,多次攻伐韩、赵、魏各国,立有大功。下联典指蒙骜的孙子蒙恬,秦代名将。秦统一六国后,曾率兵三十万击退匈奴贵族,收复河套一带地区,并修筑长城,守卫数年,匈奴不敢进犯。传说又曾改良过毛笔。

隆基西渭;

肇祀东蒙。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蒙毅事典。下联典指战国齐蒙鳌事典。

---

〖蒙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典五官治楚;

筑长城防胡。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代楚觳楚大夫典五官有则,楚国大治。下联典指秦蒙恬筑长城,胡马不敢南下。

---

〖蒙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金代赫赫元帅;

秦时炳炳将军。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代右副元帅蒙古纲,咸平府猛安人。下联典指秦朝名将蒙恬,其祖先为齐国人。秦统一六国之后,奉令率兵三十万大败匈奴贵族,收河南地,并修筑长城。守卫数年,匈奴不敢进攻。他是毛笔的发明者。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毫为被。这种笔,又名苍毫。

---

〖蒙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文作苍毫光万世;

武将友师震群狄。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秦朝名将蒙恬事典。

---

〖蒙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

中山得颖,永为文士宝珍。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代上卿蒙觳事典。蒙觳,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常为内谋,诸将相莫与之抗。下联典指秦朝名将蒙恬发明毛笔事典。

------------------

【中国人民解放军蒙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蒙进喜中将

蒙进喜(1944.9-——),四川省重庆市(现直辖市)人。1961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师117团1营通信员、班长,1964年7月任边防1支队1营2连副排长,1965年1月任3连排长,1968年1月任1营参谋,1969年2月任3连连长,7月任1营副营长,11月任步兵第32师94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1978年8月任步兵第32师94团副参谋长,11月任参谋长,1979年6月任副团长,11月任团长。1980年9月-1982年9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后任陆军第32师副参谋长,1983年2月任副师长,11月任陆军第11军副参谋长,1984年11月任参谋长。1985年3月任陆军第14军军长,1985年9月-1988年9月任陆军第14集团军军长。1989年7月任昆明陆军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1990年6月任副院长,1992年8月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96年6月任西藏军区司令员。2001年7月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司令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家族名人:

历史名人:

蒙觳: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蒙恬:秦朝著名将领。他的祖先为齐国人,自从他的祖父开始,他的家庭就世代为秦朝的名将。他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匈奴。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他率兵30万人击退了匈奴,收复了河南地区,并且奉命修筑长城,长达万余里。在他守卫边疆的数余年,匈奴都不敢进犯。他同时还是毛笔的发明者,他用枯木作为笔管,鹿毛为柱,羊毛作为被。这种笔又叫做苍毫。

蒙毅:秦朝上卿,在朝廷中势力很大,经常作为皇帝的参谋,其他将臣都不能和他相比。典故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中山得颖,永为文士宝珍中的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指的是蒙毅。

蒙古纲:女真进士,金代右副元帅,咸平府猛安人。本名和罗噶,原作胡里纲,金咸平(开原)路人。承安五年进士。累官东平府事、拜右副元帅、权参知政事、行尚书剩贞祜四年,益都张林侵东平,蒙古纲派遣行枢密院事王廷玉讨擒之。后改靖难军节度使,行省邳州。纲为人御下严信,赏罚必当。后来发生兵变,其为经略使禄格所杀。

蒙得恩:太平天国的将领。广西平南人。贫苦农民出身,早年参加拜上帝会,后来跟随太平天国参加了金田起义,曾任御林侍卫、殿右二指挥。咸丰三年定都天京以后又任春官又正丞相,总理女营事务。后来升职为正掌率,得到洪秀全的宠信。咸丰十一年五月病死。终年55岁。

分布地区:

郡望

安定郡:汉武帝时期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地区的一部分和宁夏西部。

第二篇:百家姓慎,慎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慎氏

历史来源:

「慎」源出:

慎(Shèn)姓源出有二:

1、出自禽滑厘之后,以祖字为氏。春秋时期的禽滑厘是墨子的弟子,他的字为慎子。他的后代以他的字作为姓氏,形成慎姓。

2、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的楚国太子白公胜的后裔中有的被封在慎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作为姓氏,称为慎姓。据《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楚国有个地方叫慎县,是白公之邑,其后人以地为氏,望出天水。而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楚时的慎邑,在今安徽省颍上县西北。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得姓始祖:禽滑厘。慎氏是源自战国时代魏国著名思想家墨子的学生,名为禽屈厘,即禽滑厘,字慎子,其后人取其字为姓氏以纪念。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学者。赵国人他从弃知去己的观点出发,提出法治政治主张,并把君主的权势看作行法的力量,认为有了权,有了法,一个平凡的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天下了。著作现存有《慎子》七篇。据《尚友录》上记载:禽滑厘,字慎子,以字为姓。故慎氏后人尊禽滑厘为慎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慎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关于慎氏是来源有两个说法,一说是,慎氏是传自战国时代魏国墨子的学生禽滑厘,由于禽滑厘的字为慎子,所以其子孙才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慎。《尚友录》上记载:禽滑厘,字慎子,以字为姓。一说是,慎氏以地为氏。依《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楚国有个地方叫慎县,是白公之邑,其后人以地为氏,望出天水。而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楚时的慎邑,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慎姓宗祠通用对联】

〖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天水;

源自慎邑。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慎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

一、姓氏源流》和《

四、郡望堂号》介绍)。

辞官养母;

却试拂来。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初信安人慎知礼,十八岁时被吴越王钱俶任为掌书记。入宋后,历官鸿胪卿、兴元知府,后因母亲年老而辞官,被人称为孝子。他从幼年到老年,一生好学,每读五经,一定要正襟危坐,从不懈担下联典指宋钱塘人慎东美,字伯筠,为人狂放而不愿受约束。曾到京城应试,见试院森严,便说:就这样对待天下的士子吗?于是,拂袖而去。嘉祐年间,由宰相韩琦推荐,入朝做官。有文才,能写诗,又擅和书法,笔力飘逸,不迎合时俗。

胤繁天水;

德被修江。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慎姓的望族居天水郡。下联典指宋代良吏慎钺,康定知建昌军,治尚大体,明而不苛,民咸戴之。

政施威惠;

学务刑名。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慎钺知建昌军,威惠并行,民皆德之。下联典指春秋慎到尝为韩大夫,务刑名之学。

---

〖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慎子传万古;

名山记千秋。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法家慎到,赵国人。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主张抱法处势,无为而治,从弃知去己出发,著十二论,为四十二篇,名《慎子》。下联典指明代嘉靖进士慎蒙,字山泉,归安人。官至监察御史。有《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

---

〖慎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寄永望夫,重谐伉俪;

辞官养母,永誉缙绅。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严灌夫妻慎氏因无嗣被出,慎氏作诗曰:便是孤帆从此去,不慎重上望夫台。灌夫凄然,复为夫妇。下联典指宋慎知礼怪母老辞官,缙绅称其孝。

宋代诗人,坐介奇遇;

周时处士,稷下雅延。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慎伯筠事典。下联典指战国时慎到事典。

慨待士之非,拂衣却试;

屏支离之说,撰著成书。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慎东美事典,下联典指慎到事典。

家族名人:

历史名人

慎到:战国时期韩国大夫、法家名人,曾在齐国的稷下讲学,颇负盛名。研习黄老的道德之术后得到启示,于是有了自己的学说,他主张抱法处世无为而治,从弃知去己出发。著作有《慎子》四十二篇,是慎姓人的骄傲。

慎钺:宋代官吏,管理有方,严明但不苛刻,为民做主,得到人民的爱戴。

慎蒙:明朝嘉靖进士,字山泉,归安人。在朝廷任监察御史。著作有《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

慎温其:宋代词人。宋代人改变唐朝人做律诗的习惯,开始做词,句式比律诗自由,又合谱可歌唱,也称为长短句。慎温其对词学就很有见解。

慎知礼:宋代词人慎温其的儿子,从小受家学家教,以知书识礼,年青有为并以至孝而闻名当时,做了兴元知府。喜作诗,工医术,后官开封知府。

慎从吉:宋代词人慎温其的孙子,爱作诗词,又通医学,做过开封知府。慎姓人在宋代名人辈出,家族昌盛。

慎东美:北宋京兆人,书画家,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对月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顾子敦适遇之,亦怀一杯,就其樽对酌。伯筠不问,子敦亦不与之语。酒尽各散去。伯筠工书,王逢原赠之诗,极称其笔法,有曰:铁索急缠蛟龙僵。盖言其老劲也。苏东坡见其题壁,亦曰:此有何好,但似篾束枯骨耳。伯筠闻之,笑曰:此意逢原已道了。今惟丹阳有《戴叔伦碑》,是其遗迹。

分布地区:

天水郡:西汉时期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的地区。

第三篇:百家姓闻人,闻人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闻人氏

历史来源:

「闻人」源出:

闻人(Wénrén闻人)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起源于春秋时期少正氏。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五霸争雄,大国兼并小国,奴隶起义反抗奴隶主的压迫和剥削等激烈的阶级斗争,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揭开了我国历史上儒法斗争的序幕。春秋末期,鲁国的孔子和少正卯两个人都在开班讲学: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说,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奴隶主阶级礼治的奴隶社会;以少正卯为代表的法家学说,主张变法革新,建立新兴地主阶级法治的封建社会。后来听少正卯讲学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孔子的学生也来了大部分,孔门出现了三盈三虚,气得孔子大骂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少正卯在讲学中很快成为了文人学士公认的闻人(意思是出名的人)。后来,孔子当上了鲁国的司寇,代行宰相职务,给少正卯加上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淆乱是非等罪名,把他捕杀了,并把他的尸体示众三天。但他变法革新的进步思想已经传播开了,奴隶制必定灭亡,封建制必定兴起。新兴地主阶级杰出代表秦始皇推行法制,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少正卯的后代子孙就以闻人命姓,称闻人氏。得姓始祖:少正卯。据《风俗通》上考证,少正卯,鲁之闻人,是闻人氏的祖宗。闻人得姓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其老家鲁国,即今山东剩传说古代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学都叫少正卯,他讲学进,孔子的学生中都有不少人去听讲,他的名声闻名远近,于是文人学士们就给了他一个雅号,叫闻人。闻人的后代将此引以为荣,就以闻人为姓,世代相传,因为只有这个姓,才能令人联想起少正卯当年指点江山,议论古今,意气风发,从学者如流的那种荣耀。而且少正卯与孔子后来矛盾极大,以闻人为姓,大约也是少正卯后代以少正卯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为荣,望族居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一带),故闻人氏后人奉少正卯为闻人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缺)

传说春秋时,鲁国有大夫少正卯聚徒讲学,几次将孔子的学生都吸引过去,被众人称为闻人,意为赞许其知识渊博、才华出众、闻名于世,后因与孔子政见不一,被当上鲁国司寇的孔子以危言乱政的罪名处死,其子孙为继承祖先的达名即以闻人为姓。也有一说鲁国大夫左丘明是古之闻人,其后人有以闻人为姓的。

堂号中山堂:汉代时有中山中尉闻人通汉。后仓曾说《礼记》数万言,写成著作《后氏曲台记》,后教授给闻人通汉。通汉以太子舍人身份,在石渠阁(阁名,汉入关时所得秦国图籍皆藏于此,汉代是名儒讲经的地方)讲学。

======================

【闻人姓宗祠通用对联】

〖闻人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河南世泽;校经家声。——佚名撰闻人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明闻人诠校补《五经》、《三礼》、《旧唐书》行世。闻鸡起舞;人杰地灵。——佚名撰闻人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闻人复姓闻人二字的嵌字联。集句行世;治礼传家。——佚名撰闻人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史人闻人祥正,著有《集句宫词》等。下联典指汉代名人闻人通汉事典。名闻北宋;誉起东宫。——佚名撰闻人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嘉兴人闻人宏,字君度,二十岁人太学读书,大观年间进士,历官通州司法、天台兵曹、宣城知县、常州通判。著有《中兴要览》、《周官通解》、《经史旁阐》等。下联典指西汉沛人闻人通汉,字子方,曾跟从后仓学《礼》。后以太子舍人在宫中石渠阁讲论,官至中山中尉。

---

〖闻人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慈孝兼至传名远;德才两全播惠长。——佚名撰闻人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名人闻人誾,闻人诠之弟,诠尝病危,誾祈死求代,未几誾死。母王氏悲恸欲绝。王守仁曰:闻人氏慈孝兼至矣1下联典指宋代常州通判闻人宏,字君度,嘉兴人。有才名,善政,人高其德谊。

---

〖闻人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解周官书,文传南宋;洽后氏礼,誉起东官。——佚名撰闻人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闻人宏,著有《周官通解》。下联典指汉闻人通汉东官太子舍人,习礼于孟卿,孟卿受礼于后苍。

家族名人:

历史名人

闻人宏:字君度,浙江省嘉兴人,二十岁人太学读书,大观年间进士,历官通州司法、天台兵曹、宣城知县、常州通判。有才名,善政,人高其德谊。著有《中兴要览》、《周官通解》、《经史旁阐》等。闻人诠:浙江省余姚人,明朝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学生。闻人诠和王阳明有亲族关系,是同辈,岁数小于王阳明,然在学业上是师生。闻人诠举为进士后,嘉靖年间做了御史官,巡视边疆,在山海关那一带修了近千里的长城。校补有《五经》、《三礼》、《旧唐书》行世。闻人通汉:字子方,浙江省嘉兴人,汉代学者,官太子舍人、中山中尉,习礼于孟卿,孟卿受礼于后苍。见汉书儒林孟卿传,类稿作闻人通,脱汉字。闻人梦吉:元朝人,浙江省金华人,潜心研学的著名学者。其父誢曾在王柏门下学习。梦吉受学家庭,手抄《其七经传疏》,闭户10年,洞究奥旨。泰定时在乡里中贡生,被荐为校官,累迁泉州教授。至正中授福建等处儒学提举,辞不赴。此外,闻人姓的名人还有:宋代有学者闻人宏、名人闻人祥正,明代有画家闻人益、闻人绍宗等。

分布地区:

郡望闻人复姓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东北30里)。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洛阳一带地区。

第四篇:百家姓夔,夔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夔氏

历史来源:

「夔」源出:

夔(Kuí)姓源出有二:

1、以人名命姓。相传尧帝和舜帝时,有个叫夔的乐正。《吕氏春秋》上有夔一足的记载。鲁国国君向孔子请教,问夔一足怎样理解?孔子回答说,古时舜帝为用音乐作辅助,使天下安定,于是让夔当乐官,让他主持这方面的工作。夔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创造性,制定了乐律,成绩非常突出,舜帝很高兴地说,有夔这样的能人,一个也就足以办成事了。后来人们误传这位乐官叫夔一足,只有一条腿。夔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夔姓。夔,原指龙形动物,可能是黄帝族龙图腾的分支。

2、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公族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春秋时,楚国国君熊绎的六世孙叫熊挚,他的后代受封于夔城(今湖北省秭归),建立夔国(秭归东有夔子城,地名夔沱,便是古夔国的故址),后又为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夔为氏,称夔姓。

得姓始祖:熊挚。夔,原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夔姓是以国为姓的姓氏。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挚的后代,归州东二里故夔子城就是夔姓的发祥地。僖公二十六年,楚国灭夔,后代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另外,《百家注》上记载,夔姓始于上古时期,传说是帝尧时的乐正夔的后代。周时楚国的后裔封于夔,即在今湖北秭归一带。望族出于京兆郡,就是现在的陕西省长安东。夔氏后人奉熊挚为夔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夔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远古时候,尧帝和舜帝的乐官,名叫夔。而古时候就有传说,这位乐官只有一条腿,叫夔一足。《吕氏春秋》这本古书中说,鲁国国君向孔子求教,夔一足的事是否真实。孔子说,古时舜帝为了用音乐作为辅助,使天下平安,于是让夔当官,主持这方面事,而夔就制定了乐律,做得非常出色,于是舜帝说,有夔这样的能人,一个也就足以办成事了。后来人就误传成这位乐官叫夔一足,只有一条腿。夔姓的起源,就在尧舜帝时代。夔原指龙形动物,推测是黄帝族龙图腾的分支。春秋时,楚国还有以夔命名的城池,叫夔城,推测因为夔象征强盛,所以作为地名。楚国君主的一位后代受封为夔城首领,他的后代也形成夔姓。

堂号

相汉堂:汉代时的夔安,才能出众,敏捷干达,十分贤明,为丞相。

==============

【夔姓宗祠通用对联】

〖夔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雩都贤令;

汉室高才。

——佚名撰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人夔信,官雩都令,考核政绩时,被列为第一。下联典指汉代人夔安,聪敏而才能卓越,为一时贤相。此联另有一版本仅易一字(见下)。

雩都贤令;

汉室相才。

——佚名撰夔姓宗祠通用联

家族名人:

历史名人

夔安:汉代著名的丞相。聪敏而才能卓越,十分贤明。

夔信:明代有学者。官雩都令,考核政绩时,被列为第一。

分布地区: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第五篇:百家姓瞿,瞿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瞿氏

历史来源:

「瞿」源出:

瞿(Qú)姓源出有三:

1、以人名为姓。商代有一大夫官,因受封于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瞿姓。

2、以地名为氏。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青铜器皿中有瞿父鼎。瞿父,是以封地名而命姓瞿的。

3、以地名命姓的还有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习《易经》。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瞿姓始祖:瞿父鼎。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商代遗留下来的青铜器中,有一件瞿父鼎,见于《博古图》,瞿父是瞿姓的祖宗,瞿姓都是以地名为姓氏的。另外,根据《通志氏族略》是的记载,瞿氏是晋东海王越参军瞿庄的后代,是博陵人。又有王僧儒谱说,河东的裴桃的儿子娶了苍梧瞿宝的女儿。还有,根据《风俗通》的记载,汉代有河南太守瞿茂,梁有镇北将军瞿延,而唐时有绛州刺史瞿稹,望族均出自高平,松阳。平江府与温州平阳亦有瞿氏。望族居松阳郡,即现在的浙江省松阳县西部。瞿氏后人尊瞿父鼎为瞿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瞿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朝时候有个大夫叫作瞿父,他的子孙以瞿作为姓氏,世代相传,是今天瞿姓最早的起源。古代时候,有个地方叫瞿上。商朝时候有一位贵族被封到那里为王,建立了瞿国。瞿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瞿氏,形成了另一支瞿姓。瞿上那个地方,在今四川省成都附近的双流县一带,因为春秋时候孔子的一个弟子商瞿曾居住在那里,所以有叫商瞿里。最早进入上海地区的瞿姓,据史志记载是参军瞿桧,宋靖康末年,瞿桧从康王南渡,自汴梁举族迁上海地区,定居鹤沙(今南汇下沙),这是浦东翟氏,也是上海瞿氏的主干,他们后来棋布奉贤分水墩、松江城、松江天马山、高桥界浜和嘉定城。也在南宋初年,另一支瞿氏从严陵(今浙江省桐乡)迁居龙华,与张、沈、赵三姓,世代结义,休戚与共、有四姓墓留为海上名迹。尔后,陆续又有迁入,如无至正间,瞿信由昆山避乱青龙江,同时期,任青龙镇教谕的瞿智也留什定居。南宋嘉定年问,瞿愉维任下沙盐场盐监,子世代相继,主持上海和浙西盐政达150年之久。此中最有成就的是瞿家直管的下沙盐场,产量盐赋均为两浙之最,见自《熬波图》中所总结的制盐技术,所订刑纪,归倂灶座、建团立盘等系列整顿改革工程,都是瞿氏的作为,遂使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从而使盐场地区的下沙商贾咸集,遂成都会,新嘲歌楼酒肆,贾街繁荣,虽县亦未之过也。由于新场的繁荣,明中叶曾有立县之议,由于川沙豪族乔镗的反对,才未成功。元初,瞿霆发还兼领上海市舶司。煮盐、海运、棉织是古代上海的三大经济支柱,宋元际盐业尤为发达,瞿氏世掌盐业,聚集了大量财富,遂成松江府的首族。翟氏占地达7300顷,构筑了当时江南最大园林瞿家园,该园占地2顷,仅园内琴轩中收藏的名贵古琴就有百张,百客堂终日丝竹不绝,宾客满座。明洪武十二年(1380),朱元漳下诏族灭松江巨族,瞿氏位列榜首。诏令明文规定,仅留长子以存宗桃,余皆抄没,下沙瞿氏其族数百家,歼之殆颈。据记另有两仆各负一幼儿逃出,其中之一即传高桥界浜一脉。瞿姓遭此大劫,人员大减。明后期,瞿姓复起,隆庆、万历年间,武进士瞿彦威主持上海兵防12年,瞿氏与李、周、曹等姓同为上海望族。瞿彦威子骞廷,明末为膝县令,抗清牺牲。(余略)

堂号

瞿姓的主要堂号有:松阳堂、华鄂堂、八桂堂、述古堂、瞻远堂等。

==============

【瞿姓宗祠通用对联】

〖瞿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世用发帚;

龙跃镌诗。

——李文郑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常熟人瞿俊,字世用,号学古,成化年间进士,历官侍御史、广东按察副使。为官清廉,性格耿直,曾买来笤帚分送给同僚中那些没有清名的,人问缘故,他说:你家里多污秽啊1后因病辞官归乡,常与渔民席地饮酒。工书画,能写诗,著有《留馀堂集》、《学古斋集》。下联典指明末清初武陵人瞿龙跃,字天门,明末崇浈年间拔贡,喜欢游名山大川。明亡后,更是常年外出不归,所到之处,常把自己题咏的诗句镌刻在绝壁上,自号一勺行脚道人。所作诗多有奇气。

鹿裘高隐;

龙跃奇诗。

——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桓温造访瞿硎,见其披鹿裘,坐石室,神色雍容,乃命伏滔为之铭赞。下联典指清瞿龙跃之诗有奇气,多棘蹇之音。

赋成碧落;

名擢会魁。

——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瞿楚贤尝作《碧落赋》。下联典指明瞿景淳会试第一。

---

〖瞿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善本藏恬裕;

大名擢会魁。

——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昭文(今常熟)人瞿绍基,字荫棠,廪贡生,曾代理阳湖训导。喜欢藏书,广为购买宋、元善本,筑恬裕堂珍藏。与聊城杨氏同为道光年间著名藏书家,世称南瞿北杨。他儿子瞿镛,继承父业,积书至十万余卷,著有《铁琴铜剑楼书目》、《集古印谱》等。下联典指明代常熟人瞿景淳,字师道,号昆湖,嘉靖年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历官编修、礼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曾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著有《制敕稿》及诗文集。

---

〖瞿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颍悟驰声翰苑;

文词举显唐诗。

——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瞿景淳,累官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下联典指唐瞿楚贤,工文词,尝作《碧落赋》。

---

〖瞿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仰先烈而勇战白沟,曾劳王事;

绳祖武而大魁黄榜,再振家声。

——瞿文暹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洪湖市沙口瞿氏宗祠联。为明末忠臣、文学家瞿式耜故里。

雅有诸葛风,定鞠躬尽瘁而死已;

死守桂林郡,能舍生取义以效忠。

——瞿文暹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洪湖市沙口瞿氏宗祠联。

------------------

【中国人民解放军瞿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瞿道文少将

瞿道文(1919-——),1932年秋参加儿童团并任团长,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和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陕省委党样秘书,红31军政治部科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卫生部文书,总卫生部直政部干事,八路军总医院青年干事。1939年被派到新四军五支队从事锄奸工作,历任五支队政治部锄奸科干事、政治指导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锄奸部科长。皖南事变后,负责领导淮南和津浦路西锄奸工作,派人打入敌伪要害部门,获取了大量情报。1944年升任新四军2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1946年任华东野战军10纵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调空军,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防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第二主任,空军第4军副政治委员。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1973年调到北京参加林彪事件专案的调查。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长。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中国人民解放军瞿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瞿新发少将

瞿新发(1931-——),笔名海云,江苏省南通市人。1946年底参加革命。1947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入伍后,参加过卞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建厦门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从事炮兵工作,毕业于武威炮校。历任第二炮兵第56基地司令部作战处科长、副处长,二炮第56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92年冬离休,后参加老年大学学习书画、诗词等。把参加学习活动作为晚年追求生活的乐趣,部分作品还被编入《共和国百位将军暨书画名家书画精品集》、《中国历代皇帝名人名将书画家笔迹大观》、《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国际书画精品集》、《共和国百位将军与书画名家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诗词精品集》、《共和国百位将军与书画名家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精品宝典》等多部书典。书法作品多次在军内外展出。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总参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三味书画院高级艺术顾问。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

【中国人民解放军瞿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瞿宏堤烈士

瞿宏堤(1913-1932),湖北省洪湖县人。1919年6岁时入学读书,13-14岁时习武健身。1930年17岁时随父务农。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洪湖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1929年秋天参加了洪湖县瞿家湾赤卫队。1931年春在一次反围剿战斗中,所在的赤卫队与敌军遭遇。因寡不敌众,赤卫队迅速撤退,他担任炮手,阻击敌人,掩护赤卫队安全撤退后,背上土炮,抄近路追赶赤卫队。敌人见他单兵一人,大胆朝他包抄过来。由于身负土炮,行动缓慢,被敌人开枪击中小腿肚,鲜血直涌,行走不便,匍在麦田,继续向赤卫队撤退的方向爬。正在这时,敌人已出现在面前,一个为头的敌人向他开枪,子弹射进胸膛,英勇牺牲,时年仅19岁。

------------------

【中国共产党瞿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瞿云白译员

瞿云白(1902-1958),又名瞿昀白,江苏省常州县人。瞿秋白(见下)之二弟。早年毕业于北京俄文政法专科学校,受兄瞿秋白的影响参加了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捕反时脱离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到兄长瞿秋白任教的上海大学读书。同年1月和上海大学的女学生王剑虹结婚。在上海大学学习期间,被调派到上海总工会参加革命工作,经历了大革命时期许多重要活动。1925年又被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因学习成绩突出,毕业后就在苏联共产党(布)的中央出版局担任翻译。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1930年奉命回国,在上海参加中共党的地下工作,是中共开展地下出版工作的重要一员。1931年以开办绸布庄的名义作掩护,在上海周家嘴路绸布庄内秘密设立中共地下的印刷厂。1932年又以一家住宅式店铺的名义为掩护,设立上海全总秘密印刷所。后被捕入狱,狱中结识了难友的邓拓。又从监狱迁至苏州反省院,在国民党的反省政策作用下,与兄、弟走上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当时国民党特务组织吸收了不少从莫斯科回来的中山大学学生,和这些同学成了专门破坏共产党组织的国民党特务。此外还参加了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在张国焘主持的《创进杂志》社担任发行会计。国民党溃败大陆前夕,当张国焘等中共叛徒相继逃出大陆后,瞿云白没有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安排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俄文译员。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历史问题,在此后的政治运动中受到管制的处分。

1958年逝世,终年56岁。走完了历史色彩十分驳杂的一生。

瞿坚白烈士

瞿坚白(1912-1943.5.14),江苏省常州县人。瞿秋白(见下)之五弟。早年小学毕业,受兄瞿秋白的熏陶,多才多艺,尤其爱好京剧,擅写文章,不时有短小的剧评寄给报馆发表。

大革命时期,分别任职于浙江淳安、嘉善、镇海等县的教育局事务员。在兄瞿秋白的影响下,刚正不阿,坚决抵制了集体加入国民党的强令。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浙江省镇海县教育局任事务员。1935年当获悉大哥瞿秋白牺牲的噩耗,强行克制内心的悲痛,毅然抛弃了安逸的生活,继承哥哥的遗志,矢志投身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历尽艰辛辗转找到武汉中共办事处,经徐特立介绍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前线工作,遂在冀鲁豫边区从事教育工作。后又被分配到八路军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第六专署调查研究室工作。1944年(一说1943年)5月14日在河北省武安县柏草坪村参加反扫荡时,与扫荡日军遭遇,英勇牺牲,时年32岁。

其遗体被安葬在河北省武安县车谷村,1963年迁葬到武安市烈士陵园,建有瞿坚白烈士碑,刘伯承元帅为之题词:英名不朽。

瞿钟斗烈士

瞿钟斗(1911-1931),江苏省南通县人。出生于贫农家庭。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4年报考了免费就读的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在进步青年学生组织晨光社的引导下,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南通,代师的学生义愤填膺,迅速行动起来,和同学们于31日晚集结在学校礼堂召开声援大会。又参加集体素食两周,将节约的膳费捐助上海工人。1926年代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追求进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以读书为掩护,致力于中共的宣传工作。同年冬,中共南通县委在东乡建立武装小组后,积极配合武装小组,冒着风险,继续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组织街头宣传。1930年初夏活跃在通海如泰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向国民党反动武装不断出击。为了配合农村的革命斗争,中共南通县委发动南通各校党支部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当时任中共南通县委宣传委员,亲自组织编印了大量的揭露反动当局腐败和地主豪绅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罪行、鼓励苦难的工农大众起来革命的传单。5月8日深夜,于东门外把传单印好后,在返校途经东门小石桥附近时,突然遭到敌警的搜查,因传单被查出被捕。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只字不供。后被转解到苏州监狱囚禁。终因敌人的残暴摧残,于1931年不幸病死于狱中,牺牲时年仅20岁。

瞿秋白烈士

瞿秋白(1899.1.29-1935.6.18),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再后才改名瞿秋白,江苏省常州县人。出生于没落士大夫家庭。1921年夏秋在莫斯科加入苏联共产党(布)。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继陈独秀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艺批评家、散文家、翻译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中,瞿秋白与张太雷、恽代英,被后人尊为常州三杰,均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慷慨献身。

民主革命时期,1910年考入常州府中学堂(今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1919年到北京(北洋)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参加了五四运动,是北京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领导成员。同年冬创办了《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后加入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0年10月以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考察,真实地、系统地向国内报导了16万字的通讯,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在苏俄期间,出席过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会见过列宁,并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主讲社会学课程。1923年1月从苏联回国,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向导》编辑,是这三个刊物的主要撰稿人。同年6月,参加中共三大,主持起草党纲,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同邓中夏一起筹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大革命时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参与修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和翻译工作,并参加国民党一大,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不久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后参与领导上海五卅运动。创办的《热血日报》,在反帝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7年4月,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参与决定和指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其他地区的武装起义。1927年8月7日,在汉口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号召党和人民继续斗争。会后担负起中共重要领导人的重任,主持中央工作。1928年8月,在中共六大上作政治报告,并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会后留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8月回国后,召集并主持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停止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全党的推行。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受到王明等人的排挤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与鲁迅一起领导左翼作家联盟,在文化战线上进行革命斗争。1934年初到达江西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兼苏维埃大学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瑞金开始长征,被留下坚持斗争,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宣传部部长兼临时中央政府后方办事处教育人民委员(教育部部长),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附近的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先隐姓埋名,后被叛徒出卖。在狱中始终坚持革命立场,面对死的威胁,傲岸地说:为革命而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革命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6月18日,在押往刑场途中,神态自若地唱着《红军歌》、《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1共产主义万岁1到达刑场后,盘膝而坐,点头微笑说:此地甚好在枪声中倒下,牺牲时36岁。

瞿秋白共有8个兄弟姊妹,依次分别是:

瞿轶群(1900-1981),女,晚年定居杭州。

瞿昀白(1902-1958),男,即瞿云白。

瞿红红(1904-1908),女,早夭。

瞿景白(1906-1929),男,于苏联莫斯科失踪。

瞿垚白(1909-1937),男,自幼患有癫痫病,病逝于汉口。

瞿鑫白(1912-1917),男,早殇。

瞿坚白(1914-1943),男,牺牲于河北省武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瞿秋白文集》、《瞿秋白选集》。1950年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出版题词说: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危不惧的意志和他在文化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其遗骨从长汀迁葬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1985年在其故乡常州瞿氏宗祠的瞿秋白的故居建成了瞿秋白纪念馆,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景白烈士

瞿景白(1906-1929.10),江苏省常州县人。瞿秋白(见上)之三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1916年初因家境困窘,母亲又服毒自杀,即随姐投靠杭州亲戚。1921年夏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秋进入上海大学读书,被选为上大演说练习会文书。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勇敢地走在学生示威队伍前列,带头呼喊口号,后被租界区巡捕逮捕。在租界法庭上,慷慨陈词,驳得敌人哑口无言,被迫释放。同年秋任上海曹家渡共青团团委书记,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3月随兄瞿秋白转移汉口工作,负责中共中央常委会和政治局会议记录,并试办《每日通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4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又称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被选派到中共六大会议上担任秘书,并与秋白合编了《中国职工运动材料汇编》一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概况。1929年10月,在公开反对米夫、王明等人宗派活动中屈死于莫斯科,时年23岁。

家族名人:

历史名人

瞿佑:字宗吉(1334—1427),号存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初著名文学家。少时即有诗名,他的诗绮艳柔靡,但终生怀才不遇,仅在洪武年间任教谕、训导、长史之类小官。永乐年间因写诗蒙祸,被贬谪十年。著有《香台集》、《咏物诗》、《存斋遗稿》等20多种,还著有小说集《剪灯新话》等著作。

瞿俊: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世用,号学古。成化五年进士,由御史迁广东按察副使。性廉介,人不能干以私。以病致仕归,不取岭南一物。工书画,兰竹行笔瘦劲,书法二王。善为诗。与渔民为邻,时时席地与饮,酒酣吟诗作画,分赠之,权北京时间富室以金帛请求莫能得。年六十八卒。有《留余堂集》、《学古斋集》。

瞿镛:清江苏常熟人,字子雍。瞿绍基子。岁贡生。瞿氏以藏书著名,藏书之精,与山东杨以增海源阁有南瞿北杨之称。镛秉承父志,笃志藏书,不为名利所动。传说光绪帝欲得其一珍秘本,赏以三品京官,并给银三十万两,竟不奉诏。有《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续海虞文苑诗苑稿》、《续金石萃编稿》、《集古印谱》、《铁琴铜剑楼词稿》。

瞿九思:明代理学家,字睿夫,黄梅人。父晟,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历官广平知府。凿长渠三百里,引水为四闸,得田数十万亩。卒于官。九思十岁从父宦吉安,事罗洪先。十五作《定志论》。后从同郡耿定向游,学益进。举万历元年乡试。居二年,县令张维翰违制苛派,民聚殴之,维翰坐九思倡乱。巡按御史向程劾维翰激变。吏部尚书张瀚言御史议非是,九思遂长流塞下。子甲,年十三,为书数千言,历抵公卿,讼父冤。甲弟罕,亦伏阙上书求宥。屠隆作《讼瞿生书》,遍告中外,冯梦祯亦白于楚中当事,而张居正故才九思,乃获释归。三十七年,以抚按疏荐,授翰林待诏,力辞不受。诏有司岁给米六十石,终其身。乃撰《乐章》及《万历武功录》,遣罕诣阙上之。卒年七十一。九思学极奥博,其文章不雅驯,然一时嗜古笃志之士亦鲜其俦。甲,字释之,年十九举于乡,早卒。罕,字曰有,七岁能文。白父冤时,往返徒步,不避寒馁,天下称双孝。崇祯时,辟举知州。

瞿景淳:明代官员。字师道(1507-1569),号昆湖,谥号文懿。常熟五渠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清廉刚直,不畏权贵。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为世子摄国事,拒受重礼。倭寇侵江南,返京面质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御敌不力。历官太常寺卿、南京国子监祭酒、吏部右侍郎。隆庆元年(1567年)被召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所著《石经大学质疑》,得后世的推崇。后以疾归,卒赠礼部尚书。

瞿汝说:瞿景淳次子,万历年间官到湖广提学佥事,以刚正而著称,著有《皇明臣略》一百卷,学术成就也很高。

瞿式郦:南明文渊阁大学士,抗清志士。字伯略(1590-1650)、起田,号稼轩。瞿景淳孙。常熟五渠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江西永丰知县,政绩卓著。崇祯初,擢户部给事中,后被诬入狱,去职家居。清兵入关,于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出任广西巡抚,立志抗清。隆武二年(1646年)拥立桂王于肇庆,建号永历,晋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自请留守桂林,多次击退清兵进攻,收复湖广大片失地。永历四年,清兵大举围攻桂林,城破后与总督张同敞被俘。坚贞不屈,数拒招降,以文天祥自比,赋《浩气吟》明志。同年十一月从容就义于桂林风洞山仙鹤岩。永历五年,被追赠粤国公,谥文忠。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追谥忠宣。著有《瞿忠宣公诗文集》等。

瞿鸿机:清湖南善化人,字子玖(1850-1918),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累迁内阁学士,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迁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随慈禧太后避八国联军西行,晋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曾建议以西安为陪都。旋任甸务部尚书,充中日议约全权大臣。又参与新政及预备立宪筹划。授协办大学士,以忤西太后意罢归。辛亥后寓上海。

瞿中溶:清代篆刻家。字镜涛(1769-1842),号木夫。生于长至日,故又号苌生。晚号木居士。江苏嘉定县(现属上海市嘉定区)人。同里清朝知县钱大昕之婿。嘉庆十九(1814)年进士,官湖南布政司理问。博学多识。尤精金石考证之学,广搜访,富收藏,工书画。好篆刻。其篆刻宗汉人,得浙派神韵,布局尚稳,用刀生涩。因生平勤于著述。故篆刻、书画作品存世较少。但他自谓:白文不如陈鸿寿,朱文则过之。一生著作颇多。著有《湖南金石志》、《吴郡金石志》、《汉金文编》、《集古官印考》《三体古经辨证》、《弈载堂古玉图录》、《集古虎符鱼符考》、《武粱祠画像考》、《说文地名考异》、《春秋三传经异备考》、《汉石经考异辨正》、《弈载堂文集》、《古泉山馆诗集》等。

瞿应绍:字陛着(1778-1849),号子冶,又号月壶,上海人。清嘉庆年间廪贡生,诗文甚佳,擅篆刻,善绘画,师宗恽南田。生平收藏古物甚多,宅内陈设皆尊彝及古今名人墨迹。一生制壶不少,多摹陈曼生之作。他雇陶工多人,用宜兴陶土制成各式壶模,自己在壶上画竹题诗,由友人邓符生篆刻。晚年创制月壶,人称瞿壶,制壶法未能传世。瞿壶有粗、细二种:粗沙制作工致;细沙皆画竹,寥寥数笔,更显古朴。上海开埠后,日人搜求瞿壶,携至日本,一壶可售数十银元。咸丰年间,上海小刀会起义,瞿应绍所藏书画古玩在兵燹中散失,仅有所作《月壶题诗画》存世。

瞿绍基:字厚培。又字荫棠。少时。家中曾为聘邑中著名学者教读,学识渊博。授廪贡生,曾当过阳湖(今武进县)县学训导,奖掖后进,业绩显赫。但他不乐仕进,不久便回家奉母。他生活俭朴,独乐于慷慨买书,广积善本,不遗余力,经他校阅的书不下万余卷,丹黄满架,怡然自得。十年之中,藏书达十万卷之多。

瞿方书:湖南省保靖人,一作永顺人。名一作方思(1884-1947),字孙娄,亦作荪娄。早年肄业桃源漳江书院。1900年参加自立会,后入华兴会。1906年留学日本,入东京明治大学,并加入同盟会,襄理《民报》事务。1907年任吉林法政学堂教习。后又加入南社。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编纂、参事,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主办天津《公民报》,宣传反袁。之后,历任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文学史》。

瞿秋白:江苏省武进县人,1919年,在北京五四运动中,被推为俄专代表,1920年10月,被聘为北京《晨报》记者,前往苏俄。此后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我国最早介绍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1922年2月,瞿秋白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归国。回国后,在上海主编《新青年》和《前锋》,同时担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在汉口主持召开八-七会议,1930年9月,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撤销政治局委员职务。此后他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1月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教育委员。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1935年2月,在转移途中被俘,6月18日,在福建长汀被押赴郊野刑常瞿秋白了望四周山水,驻足说:此地甚好。遂平静坐地,从容就义。著述编有《瞿秋白文集》、《瞿秋白选集》等。

瞿启甲:藏书家。字良士(1873-1940)。清代全国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第四代楼主。常熟古里人。擅文学、书法,维护先世遗书尤谨。宣统元年(1909),两江总督端方遣人令瞿氏献书,许以官职,不为所动。1924年,军阀内战,为免兵灾,将全部珍本秘运上海庋藏。主张文化流通,对求阅学人,一概乐于助成。以所藏本支持商务印书馆,辑佣四部丛刊》。又创建常熟县立图书馆,捐献乡邦文献,首任馆长。辑录出版的瞿氏藏书书目、书影、题跋、集录等著述数种。重气节,民国初曾任国会众议员,坚拒曹锟贿选而归。1950年,其子济苍、旭初、凤起遵父遗命,将全部善本书籍捐献国家。

分布地区:

松阳郡(缙云郡):旧郡名,兴于唐之世,宋初已废。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下载百家姓蒙,蒙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家姓蒙,蒙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家姓茹,茹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茹氏 历史来源: 「茹」源出: 茹(Rú)姓源出有三: 1、出自古代柔然部族。北魏时郁久闾氏建立柔然国,称受罗部真可汗。柔然国也称做蠕蠕、茹茹,源出东胡,为游牧部落,常居于阴山一......

    百家姓弘,弘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弘氏 历史来源: 「弘」源出: 弘(Hóng)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祖上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是个被国君器重的能人。弘演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

    百家姓浦,浦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浦氏 历史来源: 「浦」源出: 浦姓出自姜姓,是西周时期姜太公的后代。春秋时期,姜太公的后人有奔于晋国的,做了晋国大夫。因为被封于浦,于是以浦作为姓氏,称为浦氏。 迁徙分布......

    百家姓满,满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满氏 历史来源: 「满」源出: 满(Mǎn满)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先帝舜的后代,以祖字为氏。西周初,周文王打败商国以后,将舜的后裔胡公满封在陈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春秋时......

    百家姓厍,厍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厍氏 历史来源: 「厍」源出: 库、厍(Kù库、Shè厍)姓源出有三: 1、厍姓系出厍狄氏所改。北周时有厍狄氏,后改为厍姓。据《后汉书》载,有金城太守厍均。据《后汉书注》载:羌中......

    百家姓双,双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双氏 历史来源: 「双」源出: 双(Shuāng双)源出有二: 1、出自以地名为姓,与蒙姓同出一宗。远古夏朝时期,颛顼帝的裔孙受封与双蒙城,其后代有的以双姓为姓,形成双姓;有的以蒙姓......

    百家姓庾,庾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庾氏 历史来源: 「庾」源出: 庾(Yǔ)姓源出有二: 1、出自颛顼高阳氏,以官名为氏。据《姓纂》记载:尧时有掌庾大夫,以官命氏。望出顾川、新野。远古尧帝时代,有庾大夫安庆公(掌......

    百家姓公,公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精选五篇)

    公氏 历史来源: 「公」源出: 公(Gōng)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起源于上古,以爵号为氏。上古周朝时,鲁国郡主鲁定公,将他哥哥的两个儿子,一个叫衍,一个叫为,都封为公爵,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