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19-05-12 03:0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篇:陕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摘 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高,燃点低,与产业关联度大。利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分析陕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现建设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追溯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建议

从2008年开始,陕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未来几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飞跃时期,笔者依据陕西追溯体系建设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陕西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1.1 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全面开展

在省、市、企业等各个层面,在果畜菜茶等众多产品上都进行了追溯体系建设试点。陕西省优农中心建设了追溯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在蔬菜、苹果、樱桃、甜瓜、猕猴桃等产品上开展了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参与追溯的企业或合作社达到300多家。省农垦集团依托全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在大荔农场开展了樱桃、苹果、酥梨的质量追溯。榆林、铜川、西安、商洛、宝鸡、安康、汉中等均启动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渭南建设了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

1.2 追溯信息平台建设日趋完善

经过多年探索,全省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已经建成并日趋完善,表现为一网一数据库。一网为“陕西省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门户网站。一数据库为“陕西省农产品质量追溯数据库”。利用一网,可实现监管部门、企业同时登陆,同步操作。利用一数据库,可实现全省数据共享互联,并预留接口,上可接即将建设的国家平台,下可接各市县自建平台,平级可接食药监追溯平台。同时,平台前连生产,后接消费,集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监管四位一体,既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又是一个宣传推介平台。

1.3 企业积极参与并从中受益 陕西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指导不力

各地在法律法规及中央指导之下陆续开展了质量追溯工作,但指导力都比较弱。农业部在2007年发布了《农产品产地编码规则》和《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2个行业标准后,至今未出台相应的追溯管理办法或实施规范;国家追溯平台目前还在建设中,技术标准、接口标准等还未公布。各地的追溯工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技术标准、实施规范都无法统一。我省自2008年试点建设,目前仍未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多地自建平台和省级平台因技术标准不同短期内无法实现数据共享。

2.2 认识不足

虽然人们对追溯有了一定认识,但多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对于什么是追溯,为什么要实施追溯,实施追溯有什么意义没有深层次认识。调研中,仅有30%的企业负责人有意愿在本企业内部建立追溯制度。多数企业受制于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短期内无法开展追溯制度建设。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对如何开展追溯,建设关键点和难点等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上,市县领导对追溯的认知多停留在政策上文件中,还没有计划在辖区内开展追溯制度建设,更谈不上对追溯工作的重视。仅有10%的受访消费者愿意为追溯产品付出更高的价值,价格还是决定消费者购买倾向的主要因素,优质优价难以在短期内实现。

2.3 研发不够

追溯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追溯制度建设依赖于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应尽快克服各环节的技术及资源整合瓶颈。农业生产本身链条长、环节多、信息量大,目前陕西省追溯信息采集多是人工录入,还未应用较为先进的射频技术、基因技术,目前试点工作过多纠缠在信息采集上。我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议对策

3.1 强化政府在追溯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体系建设,制度先行,政府部门要牵头拿总。省级要尽快出台《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明确政府、企业、生产者等各行为主体在追溯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义务;明确技术支撑单位;加快出台陕西省追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指导推动各地尽快开展工作。广泛开展宣传,争取更多的市县开通运行追溯平台,实现规模效应。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和实施方案,将责任明确到人,保障各项工作措施切实有效并落到实处,确保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和常态化运行。

3.2 建设“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信息平台”

追溯体系建设的核心是信息的采集与传递,而信息只有累积到一定的量后才会发生质变。必须统一思想,整合资源,树立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一盘棋”的思想,构建全省一盘棋建设格局。由省厅牵头,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追溯编码规则,统一数据格式,统一追溯标识,建设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信息平台,要以追溯为基础,把农业投入品、农业执法、农产品检测、风险预警、舆情监督等纳入平台,形成贯通农产品产销全程的信息大数据。各市县建成的平台和省级平台保持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没有条件建设平台的要应用好省级平台,动员企业加入,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3.3 强化宣传培训,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多方宣传。通过宣传,让市县领导从根本上重视起来,行动起来。让企业认识到实施追溯制度对提升管理、提高效益、打造品牌的重要性,让消费者认识到追溯的安全放心优质。二是强化培训。追溯工作与电子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不同于以往的监管方式,要加强对信息平台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和管理水平。三是设立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追溯体系研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对实施追溯体系建设的“三品一标”产品予以补贴,对实施的企业和合作社予以补助,大力培育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从源头上解决分散农户无法记录,无法标识,从而无法控制质量安全的问题。四是加快研发。追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理念新手段,国外研究实践仅10多年,陕西省近些年才开始探索实践,国外农产品生产以大规模农场集约经营为主,以分散农户经营为主,且短期内不会有大变化。应加快研发,将先进理念和手段本土化,以更适应陕西省农产品生产实际;研究开发更方便快捷的技术手段,降低追溯体系实施的基本门槛。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杭州三园茶业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提升我公司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全程监管能力,探索在农业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经验和模式,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2014年起开始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一、筛选合理的追溯软件系统

为了寻求合理、实用、方便、易操作的追溯软件系统,经过多次试验,我们最终确认了杭州百代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的软件进行实体操作,初步建立了公司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监管管理平台,目前试点工作正在进行,几种软件各有优缺点。

二、确定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主体

通过认真筛选,确定两个单品的茶叶为主要渠道,其中确定径山茶为主题的农产品的质量体系建设,对茶叶采摘、施肥、除草等相关环节进行操作式记录,在销售出的农产品中保证客户能够查询到从生产加工等流程全面透明化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条码制。

三、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公司茶叶生产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我公司的茶叶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径山茶在市面上的良好口碑,确保茶叶生产者收入的稳定增加,确保茶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全面推行“从茶园到茶壶”的责任制工作,健全“三表一册”生产管理原始档案,这既是绿色生产原始记录,也是农户茶叶生产技术的明白资料。

四、企业实行准入准出制

我公司作为专业生产径山茶的生产企业,对进入市场的茶叶实行准入制,对初级加工包装后销售的茶叶实行准出时加贴可追溯条码的监管运行机制。对进入企业进行销售的茶叶进行二维码等防伪标签,并将不合格编码及时上报县农牧局进行复检,不合格者坚决予以销毁,并对相关基地进行跟踪抽查。

五、全面推行茶叶质量抽检制

公司自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之后,由农产品质量检测办公司负责对采收上市前的茶叶产品进行全程跟踪检测,推行上市前统一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允许上市,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再次抽检合格后方可上市。

六、追溯信息系统基本建成

公司配备电脑和追溯条码专用打印机,确保了追溯软件的正常运行。将茶园地块管理、茶园农事操作、干茶加工操作、种植信息、施肥信息、检测报告等基本情况,录入追溯平台,建立中央管理数据库进行管理。追溯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追溯关键点与质量控制点有机结合,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为科学管理农产品生产与经营提供了有效的工作载体。基本达到了有效记录、链接、传输、监督追溯信息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了通过网络查询可追溯产品和企业质量安全信息的工作目标,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述[推荐]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述

摘要:通过介绍追溯、可追溯性和追溯体系的概念和产生背景,了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进展状况,掌握农产品食品在法规、监管制度建设以及追溯系统设计规范等方面的成效, 为探索建设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追溯体系;概述

农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然而近年来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地威胁世界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农产品消费信任危机,影响社会稳定。为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世界各国积极寻求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被证实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手段。

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撤出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强化产业链上各企业的责任意识,给予消费者选择权和信息知情权,为政府提供快捷、现代化的监管手段。鉴于此,本文通过介绍追溯、可追溯性和追溯体系的概念和产生背景,概述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进展状况,掌握农产品食品在法规、监管制度建设以及追溯系统设计规范等方面的成效,为探索建设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思路和借鉴。追溯体系的应用背景

“追溯”最早被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行追溯是从20 世纪80 年代疯牛病事件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最早由法国等部分欧盟国家提出。2000 年7 月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共同推出(EC)NO 1760/2000 法令《关于建立牛科动物检验和登记系统、牛肉及牛肉制品标签问题》,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牛肉产品可追溯性要求,旨在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帮助识别食品的身份、流通环节和来源,按照从原料生产至成品最终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确认和跟踪食品生产链相关产品的来源和去向,在发生食品质量问题时,可以查找问题原因,迅速召回问题产品。2001年7月上海市颁发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的可追溯体制,正式将可追溯制度应用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追溯、可追溯性和追溯体系概念

追溯,在中国“溯”意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在韦伯斯特字典中,追溯是指对某一活动或进程的历史进行跟踪或详细分析的能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定义:追溯是跟踪和溯源动植物食品和饲料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的能力,具有跟踪和溯源双向性的特点。可追溯性,最早在1987年的NFEN ISO 8402中被定义为:通过记录的标识追溯某个实体的历史、用途或位置的能力。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定义是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特定阶段的能力。

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对“可追溯性”的定义是:加工、储运、流通等任何过程的能力,以保持食品供应链信息流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欧盟《通用食品法》(EC178 /2002)的定义是指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对食品、饲料、食用性禽畜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能力。《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ISO 22005: 2007)中将“可追溯性”定义为:跟踪饲料或食品在整个生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GB /T 6582-1994)将可追溯性界定为: 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中对可追溯性的要求是:通过记录证明来追溯产品的历史、使用和所在位置的能力(即材料和成分的来源、产品的加工历史、产品交货后的销售和安排等)。

可追溯体系是可追溯性概念在产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表述。欧盟《通用食品法》(EC 178/2002)认为是追踪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的信息系统,目的在于食品质量控制和出现问题时召回。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将可追溯体系定义表述为食品市场各个阶段的信息流的连续性保障体系。美国农业部第830号农经调查报告首次将食品可追溯体系按照“深度、宽度和精确度”三个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宽度指系统所包含的信息范围,深度指可以向前或向后追溯信息的距离,精确度指可以确定问题源头或产品某种特性的能力。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从技术角度解释了食品可追溯体系,即采用EAN/UCC 系统对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储藏及零售等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管理对象进行标识,通过条码和人工可读方式记录信息,一旦食品出现卫生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这些标识追溯到问题食品的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况

自英国出现首例疯牛病以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纷纷采取措施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出现。目前,全世界己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专门机构,并实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追溯体系,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进行严格地监控、跟踪与追溯。

我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仍然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但近年来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追溯管理和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3.1 农产品食品法律法规建设概况

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等纲领文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

3.2 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建设概况

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的建设,逐步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以保证追溯系统的有效实施。在借鉴欧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畜肉》、《奥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生产单位代码规范》、《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产地编码技术规范》、《亚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相关指南和标准,旨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借鉴了欧盟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以及《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等规范和应用指南。这些技术规范的实施,切实有效推动了我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顺利展开。结束语

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我国在牛奶、猪肉、海产品、有机食品等产品已实施了产业链全程安全追溯,实现了“产品质量有保证、企业诚信可考量、问题责任可追究”的管理创新,创建了“中国制造”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缩短了与国外在这方面的差距。综上所述,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郑火国,刘世洪,孟泓,等.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2009.

[2] 赵月皎.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发展现状[J].吉林农业,2012. [3] 陈志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4] 秦岚,张培英.国内外食品安全追溯现状与发展[J].条码与信息系统,2012. [5] 于辉.我国食品企业实施可追溯体系研究-以蔬菜出口企业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6] 文向阳.食品安全追溯应用现状与发展[J].热点聚焦,2006.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郑理顺

(广德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安徽广德

242200)

摘要: 该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问题;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引起全世界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甚至“谈食色变”。自从英国“疯牛”病事件发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特别强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源和责任主体的界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从技术层面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落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可追溯性规定日益严格,全球性技术贸易壁垒正在形成,因此,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刻不容缓。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从本世纪初年开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探索工作。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单位和各地方政府都进行了相关工作,在制度构建和完善、试点追溯体系建设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1 发布一系列法规、标准、规程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农业部相继发布了《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几十部相关法规和技术规程;《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1 了《良好农业规范(第1-27部分)》、《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等系列技术标准;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继制定了《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等规范和应用指南。还有其他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大量相关法规、规范,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构建了制度上的框架。

1.2连续出台政策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中央政府也对追溯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几乎连续八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相关指导意见,包括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国发[2015]40号、国发[2015]50号文件更是对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信息互联共享等作出具体要求。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1.3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追溯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在追溯体系建设的实践上,国家层面建立了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网、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等;地方政府建立的典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北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平台、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信息网等;部分企业也参与了试点建设,为追溯体系建设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

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处于初创阶段,未形成一个广域覆盖的成熟模式,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在实践中显现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严重障碍。2.1主体参与意愿不强

我国农村经营的主体是广大农户,近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土地有集中经营的趋势,但短期内以农户为主的小规模经营格局不会改变。大量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经营主体对新事物的认知迟钝,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再加上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以及农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认识不足,参与追溯的农产品得不到消费者普遍认同,在没有明显市场溢价的情况下,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不高,参与意愿不强。2.2 追溯信息完整性、真实性难以保证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源头和基础是采集录入完整真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信息,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充分记录和保存农产品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信息,是实现农产品信息查询和质量溯源的根本条件。但是现阶段以农户为主的信息记录者整体素质较低,客观上造成源头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不排除少数主观故意录入虚假信息的可能,特别是关键性的农产品休药期、用药安全间隔期、违禁投入品使用等敏感信息,完全靠生产主体的自觉自律确难保证其真实性。

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2.3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的社会信任度偏低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要得到社会信任,核心要素是农产品标识、生产过程记录和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标签是追溯信息的主要载体,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产品标签所携带信息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普遍偏低。部分企业的造假风气以及社会上虚假广告的泛滥,使得消费者对可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缺乏诚信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毫无现实意义。2.4 小规模低档次的追溯主体导致的追溯成本较高

企业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必须要配备相应的硬件及软件。建立追溯平台,购置相应的信息采集和标签打印等专用设备,制作并使用农产品质量追溯标签,并对参与实施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所以投入成本相当高。当前我国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以农户和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标准化水平较低,而且农产品生产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据调查,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负责人高中以上学历只占20%左右,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0%,更不用说广大普通农民了。低素质、小规模的经营导致运行之中的组织成本和难度相应增大,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总成本偏高。3 对策和建议

结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必须将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加快与国际接轨。政府必须发挥重要作用,加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测与监督抽查,科学引导消费者选择获得国家认证的质量可追溯的安全农产品,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自行建立适应本企业发展的可追溯体系。

3.1培育壮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主体,扎实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推进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离不开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积极参与,选准好的切入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现有覆盖全国40%以上农户,数量近150万家的农民合作社以及100多万家家庭农场,有农业龙头企业10多万家,有全国“三品一标”认证涉及企业近4万家,认证产品年产量已占同类农产品商品量的40%以上。因此,建议首先以这些先进生产主体为突破口,加大对经营者的培训力度,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公司组成共同体,鼓励合作社之间组成合作联合社,不断壮大和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在此基础之上,优先把实力较强的、获得产品认证的、社会诚信度高的示范企业纳入追溯试点,积累经验,形成示范效应。另外,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增强企业“造血”功能,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靠市场来带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

3.2 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督管理,保障追溯信息完整真实。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供应链中,政府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全程参与、严格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特别是对投入品的产前监管尤为必要,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档案管理要创新模式,除例行检查外,在倡导自律的基础上可利用合作社社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实现相互监督相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互规范。同时要完善法律条款,加大对追溯产品虚假信息的处罚力度,确保追溯信息的科学、完整、真实。

3.3 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激励企业创建品牌效应

政府在建设和运行追溯平台时,可凭借政府的公信力,将追溯农产品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对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抽检,并“透明化”操作,实现社会共治;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取市场溢价;加大宣传,积极引导消费者认识追溯标识码,认可追溯标识码带来的安全信号。通过市场的评判、社会的监督和政府的监管,以挽回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丧失的信心。

3.4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实现农产品追溯体系广域覆盖

由于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投入成本高,低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者对于新增加费用的承受力较低,因此,需要政府在基础设备、技术研发、末端应用等方面做先期投入。政府投资建立广域追溯平台,统一国家标准。广泛宣传,让企业看到追溯农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农产品溯源得到普及。随着应用量的增加,各种设备和耗品的成本也会相应下降,终将形成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广域覆盖。

参考文献: 【1】徐传清,王爱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1(3):16-20.【2】曹庆臻.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发

展观察2015(27):31-35.【3】张锋,牛静,高芳.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及对策【J】.中国

农学通报2012(29):186-189.【4】张梅.欧盟、美国和日本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分析与比较【J】.世界农业

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2014(4):136-141.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7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郑理顺

(广德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安徽广德

242200)摘要:该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问题;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引起全世界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甚至“谈食色变”。自从英国“疯牛”病事件发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特别强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源和责任主体的界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从技术层面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落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可追溯性规定日益严格,全球性技术贸易壁垒正在形成,因此,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刻不容缓。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从本世纪初年开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探索工作。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单位和各地方政府都进行了相关工作,在制度构建和完善、试点追溯体系建设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1 发布一系列法规、标准、规程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农业部相继发布了《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几十部相关法规和技术规程;《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良好农业规范(第1-27部分)》、《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等系列技术标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继制定了《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等规范和应用指南。还有其他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大量相关法规、规范,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构建了制度上的框架。

1.2连续出台政策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中央政府也对追溯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几乎连续八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相关指导意见,包括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国发[2015]40号、国发[2015]50号文件更是对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信息互联共享等作出具体要求。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1.3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追溯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在追溯体系建设的实践上,国家层面建立了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网、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等;地方政府建立的典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北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平台、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信息网等;部分企业也参与了试点建设,为追溯体系建设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处于初创阶段,未形成一个广域覆盖的成熟模式,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在实践中显现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严重障碍。2.1主体参与意愿不强

我国农村经营的主体是广大农户,近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土地有集中经营的趋势,但短期内以农户为主的小规模经营格局不会改变。大量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经营主体对新事物的认知迟钝,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再加上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以及农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认识不足,参与追溯的农产品得不到消费者普遍认同,在没有明显市场溢价的情况下,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不高,参与意愿不强。

2.2 追溯信息完整性、真实性难以保证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源头和基础是采集录入完整真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信息,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充分记录和保存农产品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信息,是实现农产品信息查询和质量溯源的根本条件。但是现阶段以农户为主的信息记录者整体素质较低,客观上造成源头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不排除少数主观故意录入虚假信息的可能,特别是关键性的农产品休药期、用药安全间隔期、违禁投入品使用等敏感信息,完全靠生产主体的自觉自律确难保证其真实性。

2.3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的社会信任度偏低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要得到社会信任,核心要素是农产品标识、生产过程记录和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标签是追溯信息的主要载体,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产品标签所携带信息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普遍偏低。部分企业的造假风气以及社会上虚假广告的泛滥,使得消费者对可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缺乏诚信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毫无现实意义。

2.4 小规模低档次的追溯主体导致的追溯成本较高

企业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必须要配备相应的硬件及软件。建立追溯平台,购置相应的信息采集和标签打印等专用设备,制作并使用农产品质量追溯标签,并对参与实施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所以投入成本相当高。当前我国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以农户和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标准化水平较低,而且农产品生产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据调查,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负责人高中以上学历只占20%左右,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0%,更不用说广大普通农民了。低素质、小规模的经营导致运行之中的组织成本和难度相应增大,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总成本偏高。3 对策和建议

结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必须将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加快与国际接轨。政府必须发挥重要作用,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测与监督抽查,科学引导消费者选择获得国家认证的质量可追溯的安全农产品,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自行建立适应本企业发展的可追溯体系。3.1培育壮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主体,扎实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推进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离不开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积极参与,选准好的切入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现有覆盖全国40%以上农户,数量近150万家的农民合作社以及100多万家家庭农场,有农业龙头企业10多万家,有全国“三品一标”认证涉及企业近4万家,认证产品年产量已占同类农产品商品量的40%以上。因此,建议首先以这些先进生产主体为突破口,加大对经营者的培训力度,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公司组成共同体,鼓励合作社之间组成合作联合社,不断壮大和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在此基础之上,优先把实力较强的、获得产品认证的、社会诚信度高的示范企业纳入追溯试点,积累经验,形成示范效应。另外,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增强企业“造血”功能,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靠市场来带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3.2 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督管理,保障追溯信息完整真实。

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供应链中,政府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全程参与、严格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特别是对投入品的产前监管尤为必要,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档案管理要创新模式,除例行检查外,在倡导自律的基础上可利用合作社社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实现相互监督相互规范。同时要完善法律条款,加大对追溯产品虚假信息的处罚力度,确保追溯信息的科学、完整、真实。3.3 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激励企业创建品牌效应 政府在建设和运行追溯平台时,可凭借政府的公信力,将追溯农产品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对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抽检,并“透明化”操作,实现社会共治;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取市场溢价;加大宣传,积极引导消费者认识追溯标识码,认可追溯标识码带来的安全信号。通过市场的评判、社会的监督和政府的监管,以挽回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丧失的信心。3.4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实现农产品追溯体系广域覆盖 由于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投入成本高,低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者对于新增加费用的承受力较低,因此,需要政府在基础设备、技术研发、末端应用等方面做先期投入。政府投资建立广域追溯平台,统一国家标准。广泛宣传,让企业看到追溯农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农产品溯源得到普及。随着应用量的增加,各种设备和耗品的成本也会相应下降,终将形成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广域覆盖。参考文献:

【1】徐传清,王爱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1(3):16-20.【2】曹庆臻.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发 展观察2015(27):31-35.【3】张锋,牛静,高芳.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及对策【J】.中国 农学通报2012(29):186-189.【4】张梅.欧盟、美国和日本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分析与比较【J】.世界农业

下载陕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