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方案

时间:2019-05-12 19:1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方案》。

第一篇: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方案

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方案

一、背景意义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仅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实时可靠的质量信息,也能够为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品牌化提升和农产品安全的日常监管提供系统性保障,更能够为区域产业发展创造机遇,为广陈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也是建设“平安广陈”、“和谐广陈”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二、现有条件

广陈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在农业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在新广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注重经营主体培育,注重标准化生产、注重产业化发展、注重生产过程信息化监管,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基于广陈镇农业集约化、企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和智能化都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基础上提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涉及到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产品论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国家地标志)、经营主体、追溯平台和保障体系等众多环节;广陈镇农业主导产业清析,组织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强,截止2011年底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基地8个,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14个,规模经营户在105户,设施农业面积近2000亩,新型农业主体和专业合作社38家,“三位一体”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正常。因此,广陈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具备了产业、规模、技术、服务等各方面先行条件。

三、建设目标

以新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区建设为重点,将11个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20家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50个规模生产户列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主体,将已经申报成功的14只无公害标志产品纳入追溯对象。在上述基地、产品中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产销对接,利用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生产经营主体,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引导建设智慧园区建设,开展生产过程全程智能化控制和标准化生产。

四、建设内容

1、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在11个省级无公害基地全面实施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种养殖、产品包装、储运保鲜等技术标准,所有纳入追溯体系管理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必须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全面遵循相对应的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2、加强培训提高服务到位率。根据广陈镇产业特色,在市农经局的指导下制订印发易学、易用、易操作的标准化技术手册,发放到户;编制不同产业和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在生产基地、企业、合作社张贴;对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定期、定量、定向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保证标准化技术到位率100%。

3、积极引导主导农产品开展质量认证。对全镇主导农产品实行“三品”认证;对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开展国家地理标志申报认定;对符合中国名牌、省市名牌评定条件的,引导和组织主体

开展名牌农产品申报认定。争取在三年内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10只,中国名牌农产品1只,省市名牌产品3只,国家地理标志1项。

4、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在全镇范围内的无公害生产基地、企业和合作社,开展以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为主要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在所有追溯主体单位建立动态共享的农业投入品管理档案、生产管理档案、农产品检测数据库和签订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对有条件的基地企业开展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智慧园区)。形成上下联动、全方位监管、业主自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和工作模式。

5、开展主导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全程追溯。充分应用“平湖市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向纳入追溯主体的基地、企业、合作社发放田间生产档案记载本,将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建立和规范信息采集和上传制度,保证追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6、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农产品质量追溯主体。依托农村广播、有线电视、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宣传橱窗等载体,广泛宣传农产品安全生产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有条件有能力的生产经营主体进入追溯体系;同时利用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安全、有害生物防控、新型种养殖模式等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五、建设进度

试点建设项目实施期限为2012年1月至12月,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

1、部署发动阶段(2012年1月-3月)。根据项目建设内容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制订出台《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主体、参与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4月-11月)。根据建设工作方案,引用和制订符合广陈镇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主导产业及产品安全生产模式图和标准化生产操作手册;开展产地环境检测和“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制作印发田间生产档案和投入品管理档案记载本,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全程生产信息采集技术培训,签订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开展以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为主的智慧园区综合试点建设;基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室,规范操作流程,定量开展自检和抽检;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和上传制度,形成动态采集上传,上下联动监管的工作机制。

3、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2月)。全面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绩效评估,接受上级相关业务部门验收。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明确责任。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加快农产品标准化进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广陈镇将建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农办、财政、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相关行政村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建设的协调、监督和管理。同时,成立以农水中心主任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成员由种子、栽培、植保、土肥、经作、检测、水产及畜牧等相关条线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日常建设与管理。

2、聘请专家,寻求支撑。邀请市农经局相关业务科站作为项目技术支撑单位,聘请农产品监管、科教、经作、植保、栽培、水产等专家作为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首席专家。

3、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按照“一个主体一个品牌,一个产品一个标准,一个产业一个模式,一个基地一套档案”的建设要求,制订出台基地(企业、合作社、规模户)生产管理制度、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制度、田间生产档案管理制度、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和上传管理制度、农产品检测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和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建设和实现长效管理。

七、资金概算

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概算总投入80万元,其中申请市级补助40万元,镇财政配套40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

1、制作印放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田间档案记载本和农业投入品管理记载本,在基地建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宣传牌等,10万元。

2、引导开展“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和中国名牌、省市名牌产品申报认定,以奖代补资金10万元。

3、基地、企业、合作社和镇农残检测室相关农药残留检测设备更新和完善等,15万元。

4、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体单位补助,条码机、电脑、POS机元和信息采集以奖代补等,15万元。

5、标准化生产、信息采集上传和系统平台应用培训等,5万元。

6、综合试点示范基地(企业、合作社)配备触摸式电脑,2万元。

7、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和监管暨农业智慧园区综合试验点建设,20万元。

8、工作经费3万元。

八、项目预期效果

1、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广陈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扩大标准化技术覆盖面和到位率,提高生产主体标准化生产意识。

2、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应用和追溯信息的动态采集上传,可进一步提高广陈镇主导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度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广陈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新广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进程。

3、通过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加快广陈农业的转型升级,树立农业智慧园区全市样板,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效应。

4、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更好的密切生产者、管理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农产品质量透明度,优化市民菜篮子,促进社会和谐。

5、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最大程度??两级农技干部的为农服务意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杭州三园茶业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提升我公司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全程监管能力,探索在农业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经验和模式,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2014年起开始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一、筛选合理的追溯软件系统

为了寻求合理、实用、方便、易操作的追溯软件系统,经过多次试验,我们最终确认了杭州百代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的软件进行实体操作,初步建立了公司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监管管理平台,目前试点工作正在进行,几种软件各有优缺点。

二、确定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主体

通过认真筛选,确定两个单品的茶叶为主要渠道,其中确定径山茶为主题的农产品的质量体系建设,对茶叶采摘、施肥、除草等相关环节进行操作式记录,在销售出的农产品中保证客户能够查询到从生产加工等流程全面透明化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条码制。

三、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公司茶叶生产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我公司的茶叶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径山茶在市面上的良好口碑,确保茶叶生产者收入的稳定增加,确保茶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全面推行“从茶园到茶壶”的责任制工作,健全“三表一册”生产管理原始档案,这既是绿色生产原始记录,也是农户茶叶生产技术的明白资料。

四、企业实行准入准出制

我公司作为专业生产径山茶的生产企业,对进入市场的茶叶实行准入制,对初级加工包装后销售的茶叶实行准出时加贴可追溯条码的监管运行机制。对进入企业进行销售的茶叶进行二维码等防伪标签,并将不合格编码及时上报县农牧局进行复检,不合格者坚决予以销毁,并对相关基地进行跟踪抽查。

五、全面推行茶叶质量抽检制

公司自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之后,由农产品质量检测办公司负责对采收上市前的茶叶产品进行全程跟踪检测,推行上市前统一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允许上市,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再次抽检合格后方可上市。

六、追溯信息系统基本建成

公司配备电脑和追溯条码专用打印机,确保了追溯软件的正常运行。将茶园地块管理、茶园农事操作、干茶加工操作、种植信息、施肥信息、检测报告等基本情况,录入追溯平台,建立中央管理数据库进行管理。追溯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追溯关键点与质量控制点有机结合,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为科学管理农产品生产与经营提供了有效的工作载体。基本达到了有效记录、链接、传输、监督追溯信息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了通过网络查询可追溯产品和企业质量安全信息的工作目标,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述[推荐]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述

摘要:通过介绍追溯、可追溯性和追溯体系的概念和产生背景,了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进展状况,掌握农产品食品在法规、监管制度建设以及追溯系统设计规范等方面的成效, 为探索建设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追溯体系;概述

农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然而近年来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地威胁世界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农产品消费信任危机,影响社会稳定。为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世界各国积极寻求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被证实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手段。

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撤出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强化产业链上各企业的责任意识,给予消费者选择权和信息知情权,为政府提供快捷、现代化的监管手段。鉴于此,本文通过介绍追溯、可追溯性和追溯体系的概念和产生背景,概述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进展状况,掌握农产品食品在法规、监管制度建设以及追溯系统设计规范等方面的成效,为探索建设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思路和借鉴。追溯体系的应用背景

“追溯”最早被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行追溯是从20 世纪80 年代疯牛病事件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最早由法国等部分欧盟国家提出。2000 年7 月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共同推出(EC)NO 1760/2000 法令《关于建立牛科动物检验和登记系统、牛肉及牛肉制品标签问题》,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牛肉产品可追溯性要求,旨在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帮助识别食品的身份、流通环节和来源,按照从原料生产至成品最终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确认和跟踪食品生产链相关产品的来源和去向,在发生食品质量问题时,可以查找问题原因,迅速召回问题产品。2001年7月上海市颁发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的可追溯体制,正式将可追溯制度应用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追溯、可追溯性和追溯体系概念

追溯,在中国“溯”意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在韦伯斯特字典中,追溯是指对某一活动或进程的历史进行跟踪或详细分析的能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定义:追溯是跟踪和溯源动植物食品和饲料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的能力,具有跟踪和溯源双向性的特点。可追溯性,最早在1987年的NFEN ISO 8402中被定义为:通过记录的标识追溯某个实体的历史、用途或位置的能力。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定义是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特定阶段的能力。

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对“可追溯性”的定义是:加工、储运、流通等任何过程的能力,以保持食品供应链信息流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欧盟《通用食品法》(EC178 /2002)的定义是指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对食品、饲料、食用性禽畜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能力。《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ISO 22005: 2007)中将“可追溯性”定义为:跟踪饲料或食品在整个生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GB /T 6582-1994)将可追溯性界定为: 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中对可追溯性的要求是:通过记录证明来追溯产品的历史、使用和所在位置的能力(即材料和成分的来源、产品的加工历史、产品交货后的销售和安排等)。

可追溯体系是可追溯性概念在产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表述。欧盟《通用食品法》(EC 178/2002)认为是追踪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的信息系统,目的在于食品质量控制和出现问题时召回。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将可追溯体系定义表述为食品市场各个阶段的信息流的连续性保障体系。美国农业部第830号农经调查报告首次将食品可追溯体系按照“深度、宽度和精确度”三个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宽度指系统所包含的信息范围,深度指可以向前或向后追溯信息的距离,精确度指可以确定问题源头或产品某种特性的能力。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从技术角度解释了食品可追溯体系,即采用EAN/UCC 系统对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储藏及零售等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管理对象进行标识,通过条码和人工可读方式记录信息,一旦食品出现卫生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这些标识追溯到问题食品的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况

自英国出现首例疯牛病以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纷纷采取措施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出现。目前,全世界己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专门机构,并实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追溯体系,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进行严格地监控、跟踪与追溯。

我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仍然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但近年来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追溯管理和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3.1 农产品食品法律法规建设概况

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等纲领文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

3.2 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建设概况

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的建设,逐步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以保证追溯系统的有效实施。在借鉴欧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畜肉》、《奥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生产单位代码规范》、《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产地编码技术规范》、《亚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相关指南和标准,旨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借鉴了欧盟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以及《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等规范和应用指南。这些技术规范的实施,切实有效推动了我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顺利展开。结束语

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我国在牛奶、猪肉、海产品、有机食品等产品已实施了产业链全程安全追溯,实现了“产品质量有保证、企业诚信可考量、问题责任可追究”的管理创新,创建了“中国制造”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缩短了与国外在这方面的差距。综上所述,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郑火国,刘世洪,孟泓,等.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2009.

[2] 赵月皎.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发展现状[J].吉林农业,2012. [3] 陈志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4] 秦岚,张培英.国内外食品安全追溯现状与发展[J].条码与信息系统,2012. [5] 于辉.我国食品企业实施可追溯体系研究-以蔬菜出口企业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6] 文向阳.食品安全追溯应用现状与发展[J].热点聚焦,2006.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为认真规范实施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根据省农委、省财政厅《农产品安全工程实施办法》和市农委、市财政局《农产品安全工程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xx年民生工程的通知》(亳政〔xx〕8号)精神,以保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为基本目标,依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技推广机构)现有条件,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完善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手段为重点,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填平补齐,着力提升检测服务能力,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撑。按照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发展理念,通过整体推进“三品一标”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全面施行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行全程质量控制、严格产地准出等一系列措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xx年全区建设22个乡镇蔬菜农残快速检测系统;22个“瘦肉精”快检系统;在十八里建设1个水产品孔雀石绿、氯霉素等快速检测系统。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

设,重点保障检测规范运行和乡村两级“四员”队伍建设(乡镇监管员1名、检测员2名、每村协管员1名和每个农产品生产单位内检员1名),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体系,每年每乡镇抽检蔬菜样品300-500个,切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2、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以实施品牌建设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有机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产品开发,加快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减量使用化学投入品,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品牌创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各乡镇xx年通过“三品一标”认定的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单位不少于1家,通过认证的产品1个以上。

(三)建设内容

1、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

(1)人员要求。每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技推广机构)确保有2名以上专职或兼职检测专业人员,且保持相对固定。人员不足可以购买服务形式聘用,实行实名制管理。并具备中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接受岗位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相关快速检测工作。

(2)检测设施。一是检测场所。每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技推广机构)检测室面积20-25㎡。蔬菜、畜牧、水产检测放在一起的乡镇,检测室面积要在30㎡,二是功能条件。检测室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功能分区,检测样品存取、前处理、检测和污染物堆放应有显著标识。检测室水电设备、防火防尘、通风排气应符合检测工作要求,试验台根据检测室的大小长度3-5米。

(3)主要仪器、配套设备及试剂耗材。一是主要仪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主要配备农残快速检测仪、食用菌荧光增白剂检测仪;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主要配备酶标仪和胶体金卡检测仪;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主要配备胶体金卡检测仪。可满足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唑酮、恩诺沙星和黄曲霉毒素等项目快速检测。快检仪器除集成、轻便、易用外,还应智能化,标配usb、以太网、rs232和vga等通讯接口,可wifi、以太网接口联网进行数据的传送。二是配套设备。主要包括离心机、可调移液枪、水浴振荡器、干燥箱和恒温培养箱等前处理设备,空调、冰箱、冰柜等控温设备,电脑、打印机等。三是试剂耗材。应配备常规工作所需的酶液、底物、显色剂、胶体金标检测卡,毒素、抗生素、兽药残留elisa试剂盒,玻璃器皿、药品等耗材。

以上检测人员、检测用房等基础设施由乡镇负责落实;仪器、配套设备及试剂耗材均由区农委负责统一招标采购。

2、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1)无公害农产品。突出标准化生产,突出质量安全。实现化学投入品减量化生产。重点开展鲜活农产品、初级农产品无公害认证,大

力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在“两园两场”(蔬菜、水果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中率先实现无公害生产全覆盖。

(2)绿色食品。突出全程质量控制,积极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骨干食品企业和出口企业发展绿色食品,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在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及标准化示范园区内全面导入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管理观念。

(3)有机农产品。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和生态安全,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适度发展有机农产品,着力推广有机生产方式。创建一批有影响、有特色、有规模的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4)农产品地理标志。彰显地域特色,立足于区域农耕文化和良好生态环境,优先把品质优异、人文历史悠久、品牌知名度高、地方政府重视的产品纳入登记保护范围,重点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特定产品内涵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四)实施范围

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全区实施。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建设范围:

22个乡镇建设蔬菜农残快速检测系统;建设畜产品重点乡镇“瘦肉精”快检系统10套;水产品重点乡镇建设孔雀石绿、氯霉素等快速检测系统1套。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xx年全区奖补“三品一标”企业不低于10家,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不低于8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不低于2家,鼓励条件成熟的单位进行有机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二、资金筹措与补助标准

(一)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

省级经费重点补助检测设备和部分购买服务运行经费。实验室改造由区级足额配套。省级安排我区xx年新建22套蔬菜产品、10套畜产品、1套水产品质量安全快检设备,省级奖补总投资165万元。对验收合格的,省级财政对每套检测系统奖补5万元。

1.农残快速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食用菌荧光增白剂检测仪及冰箱、电脑等配套设施。

2.畜产品质量安全“瘦肉精”快速检测设备,主要包括“瘦肉精”速测仪器及冰箱、电脑等配套设施。

3.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设备,主要包括孔雀石绿、氯霉素等快速检测设备及冰箱、电脑等配套设施。

凡已自行购置设备的,按照“补缺补差”的要求,可不再购买。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快检重叠的乡镇,小型离心机、冰箱等配套设备可共用的,不再重复配置。省级补助可用于购买服务和检测运行保障费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1.补助对象。xx-xx年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

2.补助标准。省级对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每个申报(或复查换证)企业补助3万元,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企业每个申报(或续展)企业补助4万元,有机农产品认证(含再认证)每个企业补助4万元(再认证补助1万元),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每个补助10万元。市级对xx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按产品每个分别补助0.3万元、0.4万元、0.5万元、15万元。区级对xx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按产品每个分别补助0.5万元、1万元、2万元,新认定农产品地理标志补助5万元。

三、体系建设管理机制

(一)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食用农产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政策扶持和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民生项目落到实处。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监管,建立健全社会监督评价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督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二)建立项目审核机制

区农委负责项目规划管理与指导建设;乡镇政府具体负责实施。

(三)健全项目实施管理机制

按照农业项目“四制”要求,加强对项目实施管理。各乡镇要制定项目实施建设方案,区农委要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检测室水电气、环境改造等基础建设要严格按照法人责

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集中采购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等规定。快检仪器、配套设备和耗材的采购应根据国家有关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招标采购。检测设备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在保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优先采购国产仪器设备。

(四)建立资金拨付管理和验收机制

各乡镇应建立奖补资金(包括地方配套资金)拨付使用制度,实行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腾、挪”项目资金现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项目实施计划,除主要检测仪器外,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场地和仪器设备,不搞重复建设。

(五)建立运行管护机制

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确保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到位,使建成后做到“建得起、管得住、能运行”。要制定运行管理和维护制度,落实人员。农委要加强检测工作管理和人员技术培训工作,乡镇要做好检测仪器维护保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体系的正常运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精准施策,确保本项民生工程扎实有效推进。区建立工作机构,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农业(畜牧、水产)、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有关问题。各乡镇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确定专人承担项目实施工作。

(二)落实实施管理责任。

将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区政府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的审定等配套措施,农委负责承担具体实施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民生工程项目要求,落实经费使用方向和补助标准,强化项目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项目按照实施计划,由区农业部门具体实施。区农委要严格按照项目经费使用管理要求,落实经费使用方向和补助标准,建立相应资金使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建立资金专账,确保规范使用,项目取得实效。

(三)强化监督检查。

区农委和区财政局将按照省农委和财政等部门制定监督检查制度,重点加强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督促检查。对建设进度快、质量好、检测次数多、检测量大、检测质量高的地方给予表彰;反之,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项目建成后闲置不发生效益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中违规违纪现象坚决从重从快查处,并追究责任。具体验收考核工作将根据民生项目管理要求,待省出台验收管理办法后另行制定。

第五篇: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作者:张根良1 刘新发 高敏 钟吉林 钟瑞锋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污染、农产品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多宝鱼、海南问题豇豆等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的健康已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我国当务之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从源头抓起,这就要求各县(市)抓好当地的农产品生产,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解决农业源头污染问题。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为县(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对县(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关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为强化县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尽快构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现提出意见如下。1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出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共八章五十六条,其中多次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需要

县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各县(市)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请如火如荼,这就需要县政府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包括统一品牌和标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技术咨询服务、统一检测和销售等。新上的基地建设项目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进行建设和发展,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生产过程中做好投入品使用记录,建立记录档案,实行严格的环境监测评价。

然而县级的农产品生产环境不容乐观,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一是一些农民没有按照生产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农药、肥料等超量施用、施用时期、施药方法不当造成人畜直接或间接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三是三废排放、污水灌溉等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县级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面狭窄、手段落后,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执法体制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很多县农产品质量安(下转第153页)全检测无专门的机构,农产品生产分散且规模小,对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难,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县级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3)县级本身特点属性决定

县级作为基层单位,要接受和完成上级一系列的对农产品的产地检测、农产品品质的检测,是最前沿的阵地,它的工作力度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把关问题。目前全国各省已建立了280多个农产品检测中心[1],但是农药残留问题还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础薄弱,检测技术落后,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使许多认证后的品牌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引发公共健康危机和突发性中毒事件,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做到从源头抓起,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管,就必须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县级农产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民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生产技术落后。由于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生产者的农产品安全意识不强,掌握的生产技术不全面,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甚至使用违禁农药。在生产技术上,仍有很大一部分生产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使用方法和技术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未得到普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

(2)工作经费不足,体系建设人员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涉及的面广量大,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然而一直以来,县级(如高台县等[2])在这些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工作。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缺乏及政策法规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3)基层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虽然各县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宣传,但一些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了解还不够,依法组织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4)执法主体责任机制不完善,缺乏联动性。县级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检查方面,布置尚不合理,缺乏统一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管理机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职责不清、监管混乱、执法主体不明的局面。例如在对农资市场检查时,有农业、工商、质量监督、公安等多个部门参与,经常业务分工不清,长此下去,势必造成执法混乱、责任混乱、市场混乱。县级农产品体系建设的建议

(1)确立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目标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指导思想,以及确定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现行农业法律法规为基本框架,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基本目标,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主要目标:根据各县基本县情,用若干年时间,使县、乡(镇)、生产单位构建和完善一套精简统一、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包括检测检验体系、安全监管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规范化流通体系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覆盖全程。

(2)成立领导小组,确保经费充足

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县级政府要高度引起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必须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开展工作,并追究领导责任,才能确保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领导小组一般以分管农业副县(市)长为组长,以农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农业主管部门相关站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统一领导和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

(3)制定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制度

制度是行动的准绳,只有建立制度,才能“有法可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了八项基本制度,包括:农产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第3、4、5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强制实施制度(总则第八条和第二章全部)、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第三章全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第20、25、33、37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第39条)、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第40条)、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和评估制度(第6、7条)、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第七章全部)。各县(市)可以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制度和本县情况具体制定适应本县特点和要求的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

(4)申请项目资金,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农产品检测是必须的。县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县情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测站,使之具备基本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体系建设中,农产品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监管,可以有效预防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保护公众生命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是法律赋予的职责,也是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包括农业投入品动态监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规范化流通、农产品市场准入等方面。县级农业监管部门要建立相关方面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对农产品在各项环节中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

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形成一支以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乡村农技员和示范大户、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展望

当前农业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着力转向“绿色、高效、现代、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既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具体体现;既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王冬霞,张美玲,王瑞霞.浅议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年3期

[2] 濮小英.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状况与对策.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16期作者简介:张根良(1983-),男,浙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办公室文秘和农产品检测工作

下载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