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成熟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每一个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上却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注重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有专门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各个管理主体都分工明确,并且可以相互配合和协调。
美国负责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机构主要有三个:美国农业部(USDA)、国家环境保护署(EPA)和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首先,作为主要的农产品安全工作的行政和执法部门,农业部对食品特别是农产品(农产食品)安全起着最关键的作用,负责的工作主要有建设和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农业部下设的两个主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机构为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和动植物健康检验局(APHIS),这两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与畜禽类食品安全等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负责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如农业市场局(AMS)、粮食检验包装储存管理局(GIPSA)、联邦谷物检测局(FGIS)等。因为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由多个部门负责,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和部门间的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美国逐步的成立了食品传染疾病发生反应协调组、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联合研究所、风险评估协会、国家食品安全系统工程、食品安全和应用营养联合研究所等6个协调组织,以加强各食品安全机构之间的协调与联络。
日本则是由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分别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不同方面,分工合作。农林水产省主要负责的环节包括日本国内生鲜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农业投入品的检验和检测,进口农产品的检验与检疫,国产和进口粮食的质量安全检查,国内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与农产品品质和标识认证,农产品加工过程中HACCP体系的大力推广,流通环节中相关市场的设施建设,搜集消费者反映的信息并与相关消费者进行沟通等。而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环中的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则由厚生劳动省主要负责。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这两个部门之间进行分工合作。
加拿大通过一个专门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即加拿大食品监督署
(CFIA)的设立,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这个机构是农业部下设机构,因此,这个机构日常工作的管理由农业部部长负责。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农产品产地的检查,动植物和食品及包装的检验检疫,农药残留的监控,农产品加工设施的检查和农产品标签的检查等方面都由这个机构来专门负责。此外,所有食品的法定检验、动物疫病的检测与防治等工作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都需要向农业部汇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加拿大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是世界上最好的管理体制。健全的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农产品供给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多元化。发达国家为了农产品的安全供给,为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农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和农产品相关的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法律的依据,都根据各国的实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美国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善,涵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个方面,其中《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另外还包括《联邦肉品检验法》、《食品质量保障法》、《公共卫生服务法》、《禽类产品检验法》、《蛋类产品检验法》、以及《联邦杀虫剂、杀真菌剂和灭鼠剂法》等。在这些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有一系列用来规范立法程序和实施国家样本检验的程序性法规。各州、县在贯彻、执行联邦法令的基础上也可以制定自己的食品规范心。美国的食品安全法规的制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预防性,因此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较完备的法规体系。
加拿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有许多专项法律,如《植物保护法》、《谷物法》、《肉类检查法》、《消费者包装标签法》、《肥料法》、《种子法》等等,除了基本的法律之外,加拿大还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条例,可以作为法律的补充。
日本非常关注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的整个过程,日本的法律也围绕着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这些环节,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日本的主要法律有《食品卫生法》、《农林产品品质规格和正确标识法》和《植物防疫法》等。除了基本的法律以外,日本出台了较为完善的专项法律,包括《屠宰法》、《食品安全基本法》和《健康促进法》等。基本法律和专项法律相互补充,为农产品(食
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完备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发达国家在法律法规之外,都会制定一系列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这样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个质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社会大众不断提高的需求,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每个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都有所不同,但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普遍存在这样的一些共性,比如质量标准制定时目的非常明确;质量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之间衔接较为容易;质量标准的适用性强,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质量标准制定过程透明度高,社会参与程度也较高等等。
发达国家通常会制定两种类型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一种用于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必须严格的遵守,另一种则相对宽松,自愿选用,由相关的行业协会或标准制定的相应机构来进行管理。
欧盟的标准体系也大概分为这样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欧盟指令,而另外一种则是可以自愿采用的技术标准。欧盟指令通常以指令的形式发布,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消费者健康方面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标准。目前欧盟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非常完备技术标准体系,其中的农产品技术方面的标准就达到两三万个。强有力的质量安全技术支撑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为科研体制,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在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相关项目的研究,从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
美国的农产品安全体系中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由食品安全合作研究这个机构来完成。这个机构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依据《国家食品安全行动》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设计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活动的相关战略规划,对美国所有的食品安全研究行动进行效地协调。为了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支撑,更快速而确切地识别出哪些属于食源性危险,在准确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有效的干预或防止危险发生的手段。美国不仅组织大量的在管理机构内部技术人员对当前的农产品技术方面的前沿问题进行研究,而且通过多种形式,如技术方面的咨询,充分的调动所有管理机构以外的科学家和相关资源。另外,管理机构
还注意与农产品技术相关的一些国际组织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及时分享世界各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
第二篇: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体系研究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体系研究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体系研究(08-29 10:05)本文现已有
447 次点击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本、美国、荷兰、英国、丹麦、挪威等诸多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非常重视,建立了农产品管理的相应法规及配套管理体系,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政策与执行体系。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体系建设 1.1日本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建设
日本对农产品立法十分重视,1948年来,先后颁布实施了《出口农产品管理法》、JAS法、《农药取缔法》、《有机农业和特别农业栽培法》、《有机农业法》等等。新世纪来,日本提出发展环保、生态、旅游农业的观念,又制定了新《农业基本法》、《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包装容器法》、《食品安全基本法》,同时还配套了《农药残留规则》等相关法规和大量相关的配套规章,基本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规范性的完整体系。
日本食品安全法律可操作性较强,通过实施,一是确保了食品安全,保证消费者安全消费;二是促进了全面实施生鲜食品的原产地标识制度,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机制、提高了消费者信心;三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管理主体。1.2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建设
维护公众的生命与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是美国一切法律最基本的出发点。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显然是这一主题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美国与此有关的立法也是比较多的,除了农药生产与使用、种子质量控制等方面有详实的法规外,还在食品安全供应方面有严格的法规。这方面美国先后制定的主要法令有《联邦肉类检验法令》、《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食品与药品法》,除上述法律外,还有“禽类产品检验法令”和“公共健康事务法令”等等。严格禁止任何牲畜市场所有者、营销商或代理商在家畜的接收、销售、购买、营销、饲养、饮水、移交、运输、称重和处理过程中有任何不安全行为。
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建设体现了以下几点:一是规定严格;二是体现全过程。相关法规也包括了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贮藏和零售等各个环节,甚至从种子监控开始;三是为保证法令的实施,国会还要求政府通过颁布规章来促进法令实施。
1.3欧盟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建设
欧盟先后制定了《农产品品质管理法》、《畜产品加工处理法》和《食品卫生法》等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规。英国、丹麦、挪威也都制定了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包括各种法规和生产、加工、流通和产品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英国早在1990年,就制定了综合性法规《食品安全法》。该法十分具体和严格地规定了食品生产、销售、食品成分、卫生标准,还规定了销售和供应不适合人类食用的食品,使用虚假和误导消费者的标签,都属非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罚,有效地促进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2.1日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日本农林水产省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门成立了消费安全局;同时,厚生劳动省设有食品安全局。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各有侧重。此外,日本在前年建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FSC),将其作为内阁的一个办公室直接向首相报告,独立履行风险评估职能,并向风险管理者即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提出有科学依据的建议。
2.2英国、丹麦和挪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英国、丹麦、挪威等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很早就围绕食品质量安全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可行的管理手段。
北欧各国强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性管理。这种全程性管理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强调要从农业投入品开始,对食品由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二是体现在尽可能地减少管理机关的数量,由尽可能少的机关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性管理。
l999年11月,英国议会通过《l999年食品标准法》,决定成立一个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督机构食品标准局(FOOdSta13dardSAge13cY)。该局代表英王履行职能,并向英国议会报告工作。在新的体制下,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仍然负责兽药和农药的欧盟监控项目,并在上述领域作为执法机关。
2.3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美国在解决各种经济与社会问题中,使用最多的是法律手段,其次是经济手段,很少使用行政手段。但是,在对待食品安全问题上,他们却一反常规,设立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使用了非常严厉的行政手段来对付。该委员会的成员是农业部部长、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主任、环境保护局局长、商业部部长、总统国内政策助理以及国家政府重组联合会主席。前三者共同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后来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的效果证明,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是确保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的措施。
3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 3.1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体系
美国除了推广免耕农业技术,防止土壤侵蚀、推广无土栽培,提高蔬菜品质与安全外,更在综合治理农作物病虫害等方面,积累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
从20世纪的70年代起,美国就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研究工作,90年代以后,有了更大规模的推广普及。现在美国大部分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及蔬菜和果树等,都先后使用了综合防治措施。其结果是,防治成本比原来明显下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是一个知识集约型体系,是4大相互影响要素的科学组合。这4个要素是:决策支持系统、综合防治战略和战术选择、综合防治的实施与田间作物生态系统、生物学监控和环境监控,其中最基础的就是生物学监控和环境监控。3.2日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目前,日本农业标准数量很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日本农业标准制定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起草标准。农林水产大臣根据需要委托有关单位起草农业标准草案。二是日本农业标准委员会(JASC)审议。审议完毕后,向农林水产大臣提出审议报告。三是标准的批准和发布。
农林水产大臣确认JASC审议的标准草案对有关各方均不会造成歧视后,将予以批准作为日本农业标准发布。从标准制定流程可以看出,透明度原则在这一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其次,标准制定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协商一致的原则。这一方面确保各相关方的利益都得到了考虑和体现,同时也确保JASC能够得到认可。3.3欧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质量安全标准和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予以强制执行是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首要的和最广泛的职能,也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这些标准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的控制,对掺杂、掺假农产品的一般禁令,也包括农产品中不同化学残留允许量的具体限制,还包括产品标准和产品加工标准。
3.4荷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荷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健全,且涉及全过程,表现为链条式标准化控制,如奶业链条质量控制(荷兰语缩写KKM)在2000年初建立,主要是为了保证牛奶产品质量指标的实现。在荷兰几乎所有的牛奶产品都遵循KKM标准,主要涉及到兽药使用、动物健康、奶类生产程序、饲料、水、卫生、生产过程的消毒、残留量水平和环境等各个环节。KKM参与者所使用的饲料必须来自于具有GMP认证的厂家,使用的兽药必须经过GMP认证,并且要登记农户购买和使用兽药的其他具体情况。4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
日本有机农产品认证与管理案例较为典型。日本农产品认证一般由中介组织承担。认证分为常规农产品认证和特殊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为特殊认证。为了获得JAS标志,生产者可以向农林水产大臣指定或认可的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生产者自愿申请认证,如经有资质的认证机构(或认可的国外机构)认证,生产的产品符合JAS要求的产品,则可以允许产品贴上JAS标志。在对JAS法的修订中,确定了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的特定JAS规格标,通过检查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格标准。即使未贴JAS标志的产品,也须标有“有机栽培番茄”、“有机纳豆”或“有机红茶”等标志。另外,从外国进口的有机食品和本国产品一样,如果没贴有机JAS标志,就不许进口者销售。
5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建设 5.1日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日本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建有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负责农产品的监测、鉴定和评估,以及各政府委托的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督检验工作。日本农林水产省消费技术服务中心设有7个分中心,负责全国47个都道府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分析,受理消费者投诉和办理JAS认证及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地方农业服务机构与该保持机构紧密联系。厚生劳动省在全国l3个口岸设有检验所,负责对进口农产品进行检验。农产品进入市场后,由厚生劳动省所属的市场卫生检查所进行执法抽查并予以公布。此外,还有农林水产省的JAS认证产品符合性检查和生产者(农协)、销售者的自我检查,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多层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5.2欧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目前,英国、丹麦和挪威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都是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组织。ELLIPSESCIENTIFICGR0UP是英国最大的、具有领先地位的综合检测机构,检测范围包括食物、水、药物、动物、饲料、环境等。整个研究所投资超过l000万英镑,每年检测60万个样品,检测收入超过350万英镑。丹麦农产品检测工作由丹麦农业服务公司负责,农产品上市前,生产企业都主动向农业服务公司申请检测。农业服务公司不定期进行农产品抽查,如抽检不合格,由农业服务公司报政府取消行政许可,因此,入市前检测农产品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欧盟注重加强农产品监督检查。英国农产品管理机构在1400多家屠宰加工场派驻专职检查人员,每头牲畜在屠宰前必须经检查人员验明身份,且对加工过程进行监督,在确认符合要求后才发给合格证,准予销售。5.3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美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现在对农药残留实施严格的行政监控。美国农药残留行政监控工作由国家环保局、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和农业部3个部门共同负责。环保局负责农药登记和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制定;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监督实施农药残留限量,并负责对进口和国内市场上的农副产品、加工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农业部负责畜禽产品和农产品产地农药残留监测,并负责组织农副产品农药残留情况调查,列出不同时期残留监测重点。农业部在50个州都有农药残留监测机构,在县级设有监督检查员,负责农药使用的监督和农产品样品的采集,农场在使用农药前必须得到监督员的许可。除了常规检测以外,美国农业部还负责一些有目的的长期定向监测。农产品农药残留行政监控是一项公益性任务,所以都是政府出资支持。6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6.1农产品信息可追踪系统建设
欧盟从l997年始建立了农产品信息可追踪系统。该系统能够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追踪检查产品,具有溯源功能。英国从2000年开始,英国农业联合会和全英4000多家超级市场密切合作,建立了严密的食品安全“一条龙监控机制”。英国公民在市场上购买的任何食品,如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等,如发现有问题进行投诉后,监督人员可以很快通过电脑记录找到这些食品的来源。丹麦为肉类加工食品建立了完整可靠的可追溯链条系统,即某种肉类生产而言,要求企业生产所用的原料都有原始来源记录、使用记录和流向记录,其制成品的运输、销售等环节也要有连续记录。
在可溯追踪信息系统建设时,许多国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农民组织的作用。英国农业联合会和全英4000多家超级市场联合,建立可溯追踪信息系统,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加入协会的生产商其产品不准进入这4000多家超市。丹麦成立猪和屠宰联合会,从生猪养殖、屠宰和加工都实行了安全标准,95%以上的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以合作社方式完成。
6.2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公众的知情权,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也不例外,因而他们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工作。如英国《食品法》规定食品标准局对其检测所得的任何信息,除依法不得公开的外,其余都可向公众公布;同时,还可就有关农产品安全方面的消费者利益问题向公众提供建议。这种制度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公众的利益,而且在客观上使违法者商誉下降,也使其产品难于销售。6.3食品召回制度实行
食品召回制度,是指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在获悉其生产、进口或经销的食品存在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缺陷时,依法向政府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并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收回问题产品,或者予以更换,或者进行赔偿,或者采取其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以消除缺陷产品的危害风险。美国产品召回制度是在政府行政部门的主导下进行的。负责监管食品召回的是农业部食品安全检疫局、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前者负责监督肉、禽和蛋类产品质量和缺陷产品的召回,后者负责管辖肉、禽和蛋类制品以外食品的召回。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杭州三园茶业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提升我公司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全程监管能力,探索在农业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经验和模式,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2014年起开始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一、筛选合理的追溯软件系统
为了寻求合理、实用、方便、易操作的追溯软件系统,经过多次试验,我们最终确认了杭州百代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的软件进行实体操作,初步建立了公司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监管管理平台,目前试点工作正在进行,几种软件各有优缺点。
二、确定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主体
通过认真筛选,确定两个单品的茶叶为主要渠道,其中确定径山茶为主题的农产品的质量体系建设,对茶叶采摘、施肥、除草等相关环节进行操作式记录,在销售出的农产品中保证客户能够查询到从生产加工等流程全面透明化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条码制。
三、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公司茶叶生产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我公司的茶叶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径山茶在市面上的良好口碑,确保茶叶生产者收入的稳定增加,确保茶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全面推行“从茶园到茶壶”的责任制工作,健全“三表一册”生产管理原始档案,这既是绿色生产原始记录,也是农户茶叶生产技术的明白资料。
四、企业实行准入准出制
我公司作为专业生产径山茶的生产企业,对进入市场的茶叶实行准入制,对初级加工包装后销售的茶叶实行准出时加贴可追溯条码的监管运行机制。对进入企业进行销售的茶叶进行二维码等防伪标签,并将不合格编码及时上报县农牧局进行复检,不合格者坚决予以销毁,并对相关基地进行跟踪抽查。
五、全面推行茶叶质量抽检制
公司自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之后,由农产品质量检测办公司负责对采收上市前的茶叶产品进行全程跟踪检测,推行上市前统一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允许上市,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再次抽检合格后方可上市。
六、追溯信息系统基本建成
公司配备电脑和追溯条码专用打印机,确保了追溯软件的正常运行。将茶园地块管理、茶园农事操作、干茶加工操作、种植信息、施肥信息、检测报告等基本情况,录入追溯平台,建立中央管理数据库进行管理。追溯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追溯关键点与质量控制点有机结合,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为科学管理农产品生产与经营提供了有效的工作载体。基本达到了有效记录、链接、传输、监督追溯信息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了通过网络查询可追溯产品和企业质量安全信息的工作目标,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四篇: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作者:张根良1 刘新发 高敏 钟吉林 钟瑞锋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污染、农产品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多宝鱼、海南问题豇豆等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的健康已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我国当务之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从源头抓起,这就要求各县(市)抓好当地的农产品生产,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解决农业源头污染问题。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为县(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对县(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关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为强化县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尽快构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现提出意见如下。1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出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共八章五十六条,其中多次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需要
县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各县(市)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请如火如荼,这就需要县政府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包括统一品牌和标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技术咨询服务、统一检测和销售等。新上的基地建设项目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进行建设和发展,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生产过程中做好投入品使用记录,建立记录档案,实行严格的环境监测评价。
然而县级的农产品生产环境不容乐观,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一是一些农民没有按照生产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农药、肥料等超量施用、施用时期、施药方法不当造成人畜直接或间接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三是三废排放、污水灌溉等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县级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面狭窄、手段落后,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执法体制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很多县农产品质量安(下转第153页)全检测无专门的机构,农产品生产分散且规模小,对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难,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县级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3)县级本身特点属性决定
县级作为基层单位,要接受和完成上级一系列的对农产品的产地检测、农产品品质的检测,是最前沿的阵地,它的工作力度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把关问题。目前全国各省已建立了280多个农产品检测中心[1],但是农药残留问题还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础薄弱,检测技术落后,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使许多认证后的品牌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引发公共健康危机和突发性中毒事件,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做到从源头抓起,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管,就必须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县级农产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民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生产技术落后。由于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生产者的农产品安全意识不强,掌握的生产技术不全面,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甚至使用违禁农药。在生产技术上,仍有很大一部分生产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使用方法和技术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未得到普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
(2)工作经费不足,体系建设人员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涉及的面广量大,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然而一直以来,县级(如高台县等[2])在这些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工作。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缺乏及政策法规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3)基层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虽然各县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宣传,但一些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了解还不够,依法组织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4)执法主体责任机制不完善,缺乏联动性。县级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检查方面,布置尚不合理,缺乏统一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管理机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职责不清、监管混乱、执法主体不明的局面。例如在对农资市场检查时,有农业、工商、质量监督、公安等多个部门参与,经常业务分工不清,长此下去,势必造成执法混乱、责任混乱、市场混乱。县级农产品体系建设的建议
(1)确立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目标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指导思想,以及确定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现行农业法律法规为基本框架,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基本目标,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主要目标:根据各县基本县情,用若干年时间,使县、乡(镇)、生产单位构建和完善一套精简统一、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包括检测检验体系、安全监管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规范化流通体系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覆盖全程。
(2)成立领导小组,确保经费充足
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县级政府要高度引起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必须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开展工作,并追究领导责任,才能确保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领导小组一般以分管农业副县(市)长为组长,以农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农业主管部门相关站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统一领导和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
(3)制定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制度
制度是行动的准绳,只有建立制度,才能“有法可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了八项基本制度,包括:农产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第3、4、5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强制实施制度(总则第八条和第二章全部)、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第三章全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第20、25、33、37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第39条)、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第40条)、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和评估制度(第6、7条)、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第七章全部)。各县(市)可以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制度和本县情况具体制定适应本县特点和要求的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
(4)申请项目资金,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农产品检测是必须的。县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县情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测站,使之具备基本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体系建设中,农产品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监管,可以有效预防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保护公众生命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是法律赋予的职责,也是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包括农业投入品动态监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规范化流通、农产品市场准入等方面。县级农业监管部门要建立相关方面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对农产品在各项环节中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
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形成一支以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乡村农技员和示范大户、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展望
当前农业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着力转向“绿色、高效、现代、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既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具体体现;既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王冬霞,张美玲,王瑞霞.浅议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年3期
[2] 濮小英.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状况与对策.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16期作者简介:张根良(1983-),男,浙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办公室文秘和农产品检测工作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包括 “五大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质量标准体系。
为规范农产品生产标准,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按照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的要求,先后在全市制定推广了42种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2种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35种出口农产品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在生产、加工、贮藏、流通等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农产品标准已覆盖粮油、果品、蔬菜、食用菌、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
二、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
积极组织实施“绿卡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市发改委与财政、农业、海洋与渔业、畜牧、林业部门联合下发了《烟台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先发展水果、海珍品、蔬菜、食用菌、生猪、奶牛等16种优势农产品,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减免税费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大了对优势农产品产区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烟台苹果和大樱桃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百强龙头企业创建活动的意见》,连续四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烟台苹果、大樱桃、莱阳梨等优质果品的基地建设;每年安排5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对百强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基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的意见》,用4年的时间,在果品、蔬菜、水产、畜牧等优势产业建设60个特色品牌农产品基地。农业标准化基地,全面推行统一环境质量、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等“五统一”操作规程。在全市形成了莱阳、海阳的蔬菜,栖霞、招远、龙口的果品,蓬莱、长岛、莱州、开发区的水产养殖,福山、芝罘的大樱桃,牟平、栖霞的食用菌,莱州的种子、花卉等一批特色产业带和优质农产品基地。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
加大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全市累计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产品达到481个,其中,绿色食品188个,无公害农产品293个,有机食品2个。烟台苹果、龙口粉丝、烟台葡萄酒和烟台大樱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莱阳梨、海阳白黄瓜、烟台苹果和烟台大樱桃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先后投资8500多万元建立了4个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8个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重点支持46个省级龙头企业设立了质检中心,20个较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农产品速测检测点。龙大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004年4月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CNAL)认可,能够对550多种农药残留、60种抗生素、23种添加剂、5种重金属、11种微生物等指标进行精密检测。2008年1月又投资62万美元,从美国引进最先进的药残检测设备LC/MS/MS,使龙大的药残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始终与日本最新标准同步。
四、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品是关键。2009年市政府发布实施了《烟台市农药经营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大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农技农资结合、协会服务、企业直销、龙头企业带动等农业投入品有效服务模式,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莱阳市以配送中心为平台,设立农资连锁超市,在企业、村庄设立连锁专供点,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服务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放心农资的配送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化肥、农药集中配送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
五、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市委、市政府要求,利用三年的时间,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目前,全市已有烟台市和3个县市区经编委批准,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或办公室),8个县市区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构设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执法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分别设置;一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执法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结合产业特点和乡镇机构改革,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实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与农技综合服务站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08年4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09年市政府又把“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完善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完善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写进了烟发〔2009〕1号文件,明确规定每个村至少设立一名技术员,三年完成。目前全市共有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33个,在编人员1800多人。
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农产品监督管理处整理
2014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