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第二中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第二中学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实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以优化学校布局为切入点,健全保障机制,改造学校薄弱环境,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师资,研训深入跟进,有效地推进了义务教育科学均衡发展。
2013年我校服务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在0%,学校大班额现象得到缓解,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由普及向提高,科学均衡迈进。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完善保障机制建设,增强均衡发展活力
近年来,我校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力度,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一是积极认真落实学校公用经费,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使用效益。生均公用经费真正做到了专款专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每年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三四十人之多。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了中央和地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全部及时落实到位;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读书难,读书贵”的现象发生了根本改观,逐步向 “读好书,免费读书”迈进。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学校薄弱环境改造工程。“十一五”初期,学校办学条件较为薄弱。近几年来,学校把薄弱环境改造建设列入推进义务教育科学均衡发展的首要工程来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林业局加大了对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实施危改工程,义教工程,教育质量进位工程,教育发展环境创优工程,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2012在进省标准化学校建设中,达到了标准,进入 标准化学校行列,为义务教育科学均衡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均衡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的做法是:下力气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积极向上级政府打报告申请危房改造,增加校舍面积扩班。促进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管理和质量等方面的基本均衡。其次,着力加强学校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加强科学规划,制定了《第二中学发展五年规划》与此同时,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编制了学校布局规划,为实现教育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年来,学校大班额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由于我们狠抓规划的实施工作,学校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就学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均衡发展软实力
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从根本上说城乡教育差距实际上是教师素质差距。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校际间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在积极配合教育局负责安排本年度学校内的各项业务活动,这些业务活动包括学校管理层面、教学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非常齐全。分学科举办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评选了教师教学能手大赛。这些举措有效地解决了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
二是建立了第二中学教研课题组,通过构建教育行政,教研机构,学校三级保障机制,建立“学校行政领导——学校教科室——学校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构建适合区域校本教研特点的校本教研个性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校际间教师专业水平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学校教研工作,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均衡发展。
五、强化教育管理改革,抢占均衡发展制高点
均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均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不断加强和规范了学校管理。先后制定了《第二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方案》,《第二中学学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第二中学管理工作常规》,《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十项规定》,《关于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意见》,《学校教学常规》,《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全校上下牢固树立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意识,真抓实干,重点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指导,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缩小校际间质量差距。
二是积极推动新课改的落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改是涉及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试评价制度等全方位的改革,同时,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程的工作投入。教导处,教科研机构,校长教师等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力量。作为教育行政领导,我们采取“三轮驱动”的办法,即“行政推动”,“科研引领”,“督导保障”,调动和发挥各方力量,多管齐下,确保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取得实效。三是改革评价机制,实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特色校园文化”方案。我们开展了全校素质教育专项督导评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评价的改革确保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质量。以义务教育“合格+特长”为抓手,深入实施《第二中学校督导评估办法》。
六、坚持教育公平公正 保障困难生平等受教育
留守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困难学生就学问题,是第二中学校推进教育公平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一是我们妥善安排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返乡农民工子女就学。学 校在这方面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开辟入学”绿色通道,实施“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阳光工程",我校的主要做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二是建立了学校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建立了多种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制度,确保了学生不因贫而失学。到目前为止,学校学生没有一个应家庭经济困难或学习困难而辍学。
第二中学
2013年12月30日
第二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威远县观英滩镇中心学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县政府、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内涵发展,大力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持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开足开齐课程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将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观英滩镇中心学校地处威远县西北部,距县城34公里,是威远县境内的第一所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是内江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内江市园林学校、内江市环境优美示范学校、县级最佳文明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学班13个,在校生730人,其中寄宿生89人。学校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德厚而成人,学优而成才”的校训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宗旨,以“创威远一流教育,树山区教育旗帜”为目标,坚持在内涵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向管理上要效益,基础教育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被誉为“山区教育的旗帜”。
二、办学基本条件达标情况
(一)校园校舍
1、学校占地面积6597平方米,其中运动场面积3500平方米,生均4.7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31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844平方米,生均2.53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分布较为合理。
2、绿化用地:绿化面积1373平方米,占学校总面积20.8%。
(二)装备条件
1.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820000元,生均1123元,现有小学科学实验仪器67种3044件,小学数学实验仪器57种1643件,音乐器材43种200件,体育器材65种739件,美术器材46种445件,所有配备均达I类1套标准,品种配齐率和件数配齐率均达90%以上。
2.学校13个教学班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展示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且实现了班班通。建有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各1个,小学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器材保管室齐备。
3.学校图书室藏书11550册,生均15.82册,生均图书册数达标。4.学校有教学用计算机44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6.03台,达到省定标准。
5.学校配备2名安保人员和1名门卫,实行24小时值班制;安装有校园电子监控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几年来全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6.学校有《食品卫生安全预案》,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安全饮用水。
(三)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配备情况。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女教师26人,师生比1:16.6。专任教师中有省级骨干教室1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骨干教师6人。
2.教师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人,占比5%;中级职称22人,占比50%,岗位设置符合省定标准和原则。
3.教师学历情况。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32人,中师学历1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超过规定学历43人。
4.教师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50-54岁6人,比例14%;45-49岁5人,比例11%;40-44岁6人,比例14%;35-39岁11人,比例25%;30-34岁6人,比例14%;25-29岁6人,比例14%;24岁及以下4人,比例8%。
(四)校长任职资格
学校校长1990年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参加任职培训情况合格。
(五)教育质量
学校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6%。
(六)落实贫困、残疾儿童入学、留守儿童关怀、务工子女入学制度
1.学校认真落实上级资助政策,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按时足额发放,并公示,另外,学校党组织每年组织党员教师与家庭贫困的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及时向贫困学生发放救助资金。
2.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现在读学生中普查到留守儿童67人。
3.学校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接纳工作,现在读学生中共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1人。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1.学校充分利用校本培训,组织开展新课改理论和新课程实施方案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每年组织新分配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工作3年以内的新教师业务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等。
2.近年来,学校采用分期分批把骨干教师送出去的办法,参加各类培训,先后委派教师到省、市、县参加各类培训学习76人次;组织教师全员参加了“国培计划”的网上或实地培训,并与严陵镇中心校开展了结对交流活动,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各类培训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主要做法
1、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执行国颁课程标准。
落实课程管理,严格按照省定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学科和课时,严格落实作息时间;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认真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年级组工作计划和各科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活动行事历,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抓好备课、说课、公开课、评课环节,强化学生作业管理,按照教和学的需要,分层设计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及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小学每周体育课不少于3节。
2、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原则,做好招生工作
学校坚决执行教育局招生要求,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确保学区内学生都能及时入学。
3、严格控制流失,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落到实处
学校严格学生学籍管理,班主任是班级控辍的第一责任人。开学初,每班都要对照上一学期学生花名册,清查学生到校报名人数,对本班没有按时到校的学生,一是摸清去向,二是逐一家访,耐心做好家长的工作,坚决不让一位学生辍学,家访要求有记录,努力做到每学期学生到校率为100%。
4、学校均衡编班,无重点班、特长班、实验班等现象,确保教育的公平性。我校在各个教学班的师资配备上,力求做到均衡,不偏不倚,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公平性,保证每一个学生以新的公平的起点,进入各阶段班级学习,此举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理解,为我校争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5、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规范收费行为
学校不单独收取任何名目的费用,严格按照省定目录使用教辅资料,教辅资料费在学校公示栏张贴收费公示,公开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监督电话。学校无任何违规收费现象。
6、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确保素质教育落实到位
确立“科研先导”的教改理念,兴教研教改之风,熟练掌握和准确使用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间相互交流、沟通、质疑,充分发挥群体研究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按学科设立教研组,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加强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和教研协作,加强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学校共有2个科研课题结题,一是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制度研究》,并被评为市二等奖,二是县级课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7、狠抓学生思想品德和文明素养的养成教育
学校始终以德育教育和文明素养教育为先导,以教育教研为根本,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基础上,狠抓学生思想品德和文明素养的养成,努力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精心打造立体化的教育平台,使育人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日益改善,逐步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厚德、博学、爱生、乐教”的教风,“文明、守纪、善思、乐学”的学风。
8、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劳绩分配机制 学校绩效考核管理坚持“不劳不得、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没有岗位绩效考核结果,就不能参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全过程公开,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努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局限,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不足。
2.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个别科目教师缺乏。学校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专职教师紧缺。
3.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年轻教师成长期较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所有儿童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山里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
总之,我们将更加虚心地向其他先进学校学习,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继续补充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继续落实“教师访万家”活动,倾听百姓呼声,办人民满意教育;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做出我们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威远县观英滩镇中心学校 2015年10月20日
第三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五铺民族小学
2012年11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学校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志。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05年5月颁布以来,我校在教育工作中本着巩固成果、调整结构、整合资源、促进均衡发展的思路,狠抓《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05年5月颁布以来,我校立即开展了学习贯彻工作,建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领导到位。全校掀起了学习领会,贯彻《若干意见》的热潮。通过学习,全校广大教职工认识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巩固“两基”成果,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由此,学校制定了推进义务教育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几年来我校的7—12周岁正常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100%;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政策,严肃查处乱收费、乱办班、乱编乱订教辅资料的人和事,从经费制度上保证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利用《学籍管理规定》有效控制大班额问题,严格学籍管理、控制转学和借读等办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保证贫困学生人人能接受义务教育。
三、整合教育资源,保持教育均衡发展
保持教育均衡发展是规范办学的要求,也是创办理想教育的需要。学校的发展思路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推进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活力。近几年来我校先后投入资金2万余元添置了教学仪器设备,另外还购买了1台教学计算机,上级有关部门还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对学校的校舍进行维修。这些都大大地促进了均衡发展工作的步伐。
四、狠抓校本培训,强化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缩短学校与学校间的差距,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的一环。为此,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树立师资队伍校本培训意识,建立校本培训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自我提高。
2.为教师制定学历提高规划,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我们鼓励教师通过参加自考、在职进修、离职进修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
3.充分挖掘内部潜能,搞好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充分调动本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作用,对本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目前大部份年青教师已能进行课件制作。
4.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功能,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加强的理论培训工作。
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进行理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
(2)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我们每学期都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我们都有方案、有总结,活动前精心准备,从而保证了教研活动有序、顺利地开展。通过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信心得到增强,业务素质得到提升。
(3)加强基本功训练,锤炼教师教学功力。
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写、画、说”基本功训练,进行了使用教材、运用信息技术基本功训练。由于教师们苦练了教学基本功,达到了五个一的教学功力,设计了一份优秀教案,上了一节最佳课,写了一份优秀说课材料,撰写了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答了一份优秀理论试卷。教师的教学功力提高了,促进了我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4)强化科研,深化教改。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不惜一切力量投资购进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科研书刊,给教师创造集体研究、讨论学习的办公地点等,激发了教师主动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教师们能积极主动查找科研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科研论文,努力投身于科研实验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五、充分利用学校考核和评估机制,促进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建立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引导教师树立新的质量观。在对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时,我们侧重考核的是学生巩固率、后进生的转化率,从制度上控制学校和教师歧视后进生,从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目的。
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学校从领导管理、阵地建设、常规工作等方面抓好德育工作,促进育人质量的提高。
充分发挥评优评先等激励功能,引导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地培养合格人才。“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表彰名额的分配,我们坚持面向一线教师,并向村小学校倾斜。
我们利用对教师的督导评价功能,促进学校端正办学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定期对中心校、村小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坚持每学期末都对学校的义务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从评价机制上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六、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强化教育管理措施
我们对“贫困学生”、“留守学生”、“单亲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即“品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给予了重点关注。我们制定了贫困学生转化计划,建立了贫困生档案,设立了登记表、花名册,建立并落实了“留守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贫困学生”“单亲学生”、“品德行为有困难的学生”师生结队帮扶制度和措施,使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
七、强化安全举措,创设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每学年,我们在利用宣传阵地做好安全宣传工作的同时,狠抓了安全知识进了课堂活动,开展了以防震、防投毒、防体罚、防暴力、防火灾、防溺水、防摔伤、防传染、防交通、防挤踏等为内容的安全防范教育和安全技能演练,落实了每月一次的安全排查制度,发现安全隐患能及时整改,真正做到了安全教育长抓不懈,警钟长鸣。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存在部分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未彻底改变、一些学校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运用、多数学校教研还流于形式、办学条件和水平还存在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今后加以解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尽管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离上一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一定努力,在地方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认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四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李永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所在的学校距离县城只有三公里,一部分学生喜欢到县城就读,导致县城学校出现大班额的现象,农村学校的生源不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县城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得到优先发展。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设备、设施等存在着较大差别,客观上造成了学校之间的强弱之分。其次,人为因素造成的。县城学校在缺教师的情况下,采用招考教师的方式,选拔优秀教师。大部分优秀教师通过考调的方式进入县城学校任教,导致了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素质低于县城教师素质,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自然有了很大的差距。再次,与受教育者的选择有关,家长与学生有权力去选择学校,这样,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就选择县城学校就读,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就只能在农村学校就读。另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适龄儿童数量多,各所学校的学生很多。近几年来,由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有所改变,自觉履行计划生育职责。适龄儿童和急剧减少,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现象,这为学生的流动提供了条件,因为每所学校都在抢生源。这样,学校的强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实力强的学校学生较多,反之学生较少。这种现象的存在确实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良心工程。对个人来讲,它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能否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 1
教育的均衡发展,来保证教育公平。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提高认识,推进教育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关注得特别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保障问题。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认识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差距,将缩小义务教育的差距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要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搞好以下两点:一要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在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上合并一些校点,重点建设农村标准学校,真正发挥教育资源最佳效益,使农村学校在资源配置上逐步向城市学校靠拢,逐步推进农村学校城市化。二是实施城市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用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带动农村学校全面进步。近几年来,我县的“支教”和“轮岗”制度初见成效,逐渐形成“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格局。
再次,加强培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是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扎根农村安居乐教提供保障。要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岗位津贴,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各项社会保障机制。二是在保证教师数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加大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最后,建立机制,确保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差别,形成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和借鉴其他地方探索的方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
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最终才能实现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基础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但毋庸置疑,我们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坚持走教育均衡发展道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五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新目标,将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提升好每一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快建立更具公益性、义务性、均衡性的义务教育体系,切实缩小城乡之间、层级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及措施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
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到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基本均衡,努力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切实消除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依法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已出台的义务教育筹资政策,足额核定与配备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快薄弱学校硬件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大班额问题,完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依法保障特殊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工作责任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四)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问题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区域、高质量学校、高质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能“削峰填谷”,而应在“填谷”的同时,鼓励高质量的地区、学校都能有所发展,共同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平均发展,而是缩小差距。有人认为:均衡发展就是绝对平均地配置教育资源、绝对平均地获得学习成绩。实际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是一种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是要最大程度地
缩小区域、城乡、学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是要彻底地消灭这种差距。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千校一面”的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的是教育机会的均衡、资源投入的均衡、最低教育质量和最低教育效果的均衡,并不是要抹杀在上述基础上的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发展。在实践中,有些人认为教育均衡只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但实际上,教育均衡应该是权利、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等的全面均衡。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均衡而忽视其他方面,势必会造成系统中各要素发挥效益时出现不协调,使整体最理想的效能难以实现。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断续发展、短期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再由基本均衡到更高层面的不均衡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阶段交叉、综合连续、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同步化的“一刀切”式的发展,而是允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地区分阶段发展,但大家都要发展。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大投入,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为宗旨,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整体发展、科学发展的质量观,实施全
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积极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打造兴趣课堂、愉快课堂、探究课堂、效率课堂。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发展和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