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与特殊教育老师自我成长计划

时间:2019-05-12 04:5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与特殊教育老师自我成长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与特殊教育老师自我成长计划》。

第一篇: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与特殊教育老师自我成长计划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特殊教育是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启动实施“普特”工程,于20**年通过了省普及特殊教育达标验收,实现了普及特殊教育的历史性任务。截至20**年底,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所(其中,智障学校3所、综合特殊教育学校17所),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266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91人,随班就读学生953人;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3%;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366人,基本建立起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龙头,以随班就读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框架。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特殊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残疾儿童入学率还不高,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普及率偏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用于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还不能够满足特殊教育所需;师资队伍编制及数量缺乏、专业水平不高,专业康复教师短缺;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偏低,部分待遇得不到落实;区域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市特殊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迫在眉睫。

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我市特殊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特殊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改革与发展并重,致力于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公平教育,使广大残疾人实现幸福人生,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二)总体目标。

到20**年,全面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起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建立起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两翼、送教上门和社区服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格局,做到全覆盖、零拒绝。特殊教育普及率全面提升,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每年提升5%以上,20**年达到95%,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健全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20**年达到6000元。

(三)年度目标。

——20**年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达到5000元;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市特殊教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高标准配备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20**年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达到6000元,有条件的县(市、区)可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基本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高质量满足特殊教育所需。

三、工作举措

(一)全面构建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

1.继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水平和质量。严格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切实履行各级政府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要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建立保障机制和体系,把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作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的重要 内容予以落实。特殊教育学校要继续扩大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规模,扩展招生类别,增加招生数量,扩大服务范围。在巩固“国家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由县(市、区)统筹规划,在残疾儿童少年相对集中的中小学设立特教班,支持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教班。以县(市、区)为单位,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要制定具体解决办法,通过多种教育安置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其提供合适的教育。创造条件,通过远程教育、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2.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将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纳入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残疾儿童入班(园)率要在20**年达到80%以上,实现残疾儿童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可采取特殊教育学校增设附属幼儿园、单独设置特殊教育幼儿园等方式,开展针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有条件的普通幼儿园要接收轻度残疾儿童入园,积极开展学前儿童特殊教育和康复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办融合性幼儿园,探索特殊需要儿童和正常儿童共同接受学前教育与学前康复的教育模式。市县两级教育、民政、卫生部门要和残联相互协作,积极举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对于社会力量举办各种民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的,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3.加快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快市特殊教育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努力实现在全省创一流、在国内争先进、与国际相接轨,力争20**年投入使用。市特殊教育中心要成为承担市主城区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和全市高中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龙头学校,并增设孤独症专业教育部。各县(市、区)要借势借力,进一步抓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因地制宜办好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特殊 教育学校要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鼓励和扶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多层次的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和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对残疾学生实行定向培养、订单教育,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基地。普通高中学校要保障符合录取条件的、能够随班就读的残疾少年接受高中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开设符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适合需要的职业课程。市和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要建立从低到高相互衔接的职教体系,促进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积极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和扶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强残疾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建共享。

4.重视发展高等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普通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市属普通高校要积极开设适合残疾人教育的专业,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有关部门要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的残疾人提供方便,从各个层面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建立稳定有效的特殊教育办学经费保障机制。

1.加大特殊教育发展投入。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20**年达到6000元。目前标准高于6000元的县(市、区)不得下调,有条件的县(市、区)可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各级政府要加大特殊教育支持力度,根据发展需要,将特殊教育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包括社会成年残疾人在内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对残疾学生提供交通费补助,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同时,应结合实际,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支持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2.切实保障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免除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500元。对在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实行全部免费教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补助水平,逐步实现所有特殊教育学生全覆盖。

3.扎实做好残疾学生资助工作。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生,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部)残疾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对中、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以上毕业证书的残疾学生给予资助,资助经费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付。

(三)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质量。

1.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国家、省制定的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健全课程教材体系。市特殊教育中心要充分发挥全市特殊教育的龙头示范作用,加强体现我市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教材研发。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也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特点,加强个别化教育,注重培养其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等方面能力。

2.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做好各类残疾儿童调查统计工作,完善县级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对于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障其在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学生须出具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管理,定期总结工作经验,并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教育计划。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制度,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和水平。

特殊教育老师自我成长计划

自参加工作成为特殊教育老师以来,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面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要求日益提高的课改中,现有的知识也不能满足这些智障学生的需求,不进则退让我有了紧迫感。通过这次撰写个人成长计划,我又重新审视了自己,剖析自己,针对不足之处,给自己制定了发展计划。

一、思想方面

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使自己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二、教学方面

1、增强自己特殊教育专业的理论功底和学科功底,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功,适应社会生活;

2、做到每知识点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多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探讨,并帮助新任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成长;

4、积极参加学科研讨活动,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教科研方面

1、重视教学情况的反馈,注重教学随笔与反思等的撰写,及时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效果,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2、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主题化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3、注重教育随笔和博客的撰写,以便进一步充实、提升个人撰写能力,并未数学教学研究提供素材;

4、在教育技能、科研能力方面每年都能写出1至2篇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争取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四、读书方面

1、学习、阅读与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的书籍,以较全面地认清当代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形式,拓展视野;

2、领会书籍内涵,并积极内化、运用,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使自己更具智慧;

3、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等,改善教学方法,学以致用。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使自己提高业务素质,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力争成为全面型的骨干教师,同时发挥自己的辐射作用。

第二篇:重庆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市教委 市发展改革委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卫生计生委 市残联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直辖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特殊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各级财政投入明显增加,35个区县(自治县)成立了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0.3%,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体系。但是,我市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不能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师资编制紧缺,专业教师比例偏低,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实现幸福人生。

二、总体目标 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为支撑、以送教上门和社区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规模,不断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到2016年,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全市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和自闭症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3%以上,其他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机会明显增加。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普及水平。根据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

(二)提升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大力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

(三)提升教育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盲、聋和培智等课程标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体系。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

四、主要措施

(一)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

1.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规模。支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从2014年秋季起,对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实名登记,在摸清底数的前提下,按类别安排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努力做到全覆盖、零拒绝,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教学的支持力度,逐步满足更多自闭症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

2.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对义务教育阶段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尤其是轻度视力、听力、言语和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在全市开展随班就读提升试点工作,做好残疾儿童幼儿园和小学衔接工作,推动随班就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可设立特教班。

3.组织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制定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教育、卫生、残联、体育、文化、社区等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1.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列入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示范性幼儿园要积极开设残疾儿童学前部,开展随班就读的试验和探索。支持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残疾儿童附属幼儿园(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特殊教育和康复机构,支持社区、家庭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活动。

2.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开设高中教育部(班),逐步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努力使接受完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能够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残疾学生,可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办特殊教育中职班或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阶段教育应坚持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让残疾学生掌握必要的实用技能和生活能力,为残疾学生从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

3.扩大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完善地方高校招收残疾考生政策,普通高校应依据有关法规和政策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残疾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高残疾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提供更多便利,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三)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1.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在三年内达到6000元。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可提高残疾学生公用经费拨付标准。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2.设立特殊教育补助专项资金。加大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改善项目的实施力度,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市级特殊教育补助专项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区县(自治县)要加大对本行政区域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特殊教育发展。

3.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完善残疾学生资助政策,保障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应优先将残疾学生纳入资助范围,残疾学生享受中职免费教育,低保家庭残疾学生纳入普通高中免学费范围。4.鼓励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发展特殊教育。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安排残疾儿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重点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学生就业培训。鼓励广大志愿者开展关爱残疾人教育的志愿服务。

(四)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1.配齐配好特殊教育教师。完善我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逐步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并鼓励支持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

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定期举办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研修班,提高管理水平。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开展特殊教育在职教师全员培训。主城区的特殊教育教师学历要达到本科或同等学历,其他区县(自治县)的特殊教育教师学历要达到大学专科或同等学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特殊教育转岗和新任教师要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培训,转岗教师年龄男性不得超过50周岁,女性不得超过45周岁。

3.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将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的人员工作情况列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将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教师纳入教师职称(职务)评聘规划。切实关心和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送教上门教师按相关规定报销差旅费。

(五)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1.深化课程改革。做好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编写和开发。到2015年,编写出版一批培智地方教材,推出一批优秀的教育教学和校本课程建设成果。强化残疾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

2.改革教育方法。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制度,促进融合教育。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制度,确保随班就读质量。

3.改进管理方式。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制定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研究制订随班就读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估制度,将此项工作纳入区县(自治县)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之中。

4.加强文化建设。以尊重生命、弘扬人道、传播大爱为方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开展学校理念文化、形象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建设活动,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发展。

五、组织领导

(一)强化政府责任。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摸清残疾儿童少年人数和特殊教育办学现状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本行政区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建立工作机制。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建立政府领导负责、部门协同推进计划实施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展特殊教育的职能和责任,推动各方通力合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确保计划如期完成。教育部门要统筹制订特殊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对承担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的指导,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信息监测服务和动态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特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财政部门要完善特殊教育投入政策,支持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大对特殊教育学生资助力度。民政部门要做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少年抚育工作。人力社保部门要完善和落实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支持政策。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残疾儿童少年的医疗与康复服务工作。残联要继续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登记工作,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

(三)加强督导评估。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特殊教育政策保障作为督导重点,加强对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列入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指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不达标的区县(自治县),不得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县。

第三篇: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总结

榆树川学校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总结

半年来,在教育局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全力以赴,立足残疾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过程、完善激励机制。工作中注重以生活为核心、以文化为导向,实施精细化管理,狠抓岗位责任制落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创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宗旨,精心摸索切实可行的特殊教育之路,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形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合理配齐配足教师,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纳入研培计划,保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全面完成了教师的岗前培训,参训率、合格率达100%。

(二)校园安全稳定,师生平安和谐。全年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三)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加强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加强个别化教育,注重过程管理,让每个残疾学生快乐成长。加强残疾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创造适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环境,促进残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适合就学的2名残疾儿童均已入学,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为零。智障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七)加强师德行风建设。严格按照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道德要求“十不准”,对教师的行为加以规范,领导带头、制度规范,使依法执教、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成为教师自觉的意识行为,并利用开展集体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等形式,构建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采取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方式。目前学区内10名残疾儿童除1名死亡、1名儿童家搬到长春外,已有2名残疾程度相对较轻的残疾儿童少年进入学校就读。3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无法进行送教上门服务。

(二)注重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针对学校教师缺乏特殊教育工作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现状,学校珍惜一切机会让老师外出学习取经,感受特殊教育的前沿气息。同时,通过召开教师培训会、认真落实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互相听评课、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等方式引导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

(三)细化管理,构建常规运行机制。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常规。

努力构建常规化的班子管理。

学期初,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制定了详细的班子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常规,明确每个成员的工作目标和每月、每周、每天必做的工作,真正做到了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够有所循,提高了工作效率。

2、努力构建精细化的学生管理。

(1)不断加强值班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学校安监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值班工作一日常规》,明确了各个时段值班人员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学生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一年以来,学校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严格交接班程序,明确各时段学生管理责任人

为了防止出现因管理责任不明确或管理出现空当而引发学生伤害事故的现象,学校对交接班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学校对任课教师之间、班主任与教师之间、家长与班主任、家长与教师之间以及值班教师之间的交接程序做出了严格规定,确保学生时刻在管理人员的监管之下,有效杜绝了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科学规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学校每周四下午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坚持写教学工作反思,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通过互相听课、集体听评公开课等活动形式,不断反思、总结、修正课堂教学的思路方法,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强化训练,养成教育初见成效。

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独立生活,教师根据学校的整体部署,从课堂常规、上下楼梯、文明如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收效显著。

(五)精益求精,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1、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安全责任

学期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办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专(兼)管人员和主管领导,防止了工作上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形成了全校教职员工分工合作、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类人员安全工作职责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的稳定,我们制定了学校值班、交接班、课堂教学、课间看护等各项工作常规,细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常规流程,构建了学校常规运行的有效机制,确保了学校的安全稳定。

(六)精心构建,学校文化氛围初显。

1、确立学校精神文化

结合学校办学宗旨和实际情况,确定了学校的三风一训及共同愿景、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并进行了内涵阐释,张贴在学校的醒目位置,使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深入人心。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每个班级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班的班风和独具特色的学习园地主题,张贴上墙。同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本着富有个性、简单、实用的原则布置教室,形成了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激励作用。2014、12、5

第四篇:余杭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余杭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

为深入实施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浙江省特殊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杭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6-2020年)》和《余杭区“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文件精神,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以两头延伸为着重点,积极推进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通的特殊教育体系;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特殊教育质量。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办好特殊教育义务教育学校,积极规划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头延伸;大力推进资源教室建设,提高随班就读

教育质量;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教育,提高残疾少年的社会适应水平。

(二)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增加财政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根据国家有关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相关专用设备配置要求,完成我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使我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专业设施配备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完善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政策保障;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建立由残联、教育、民政、财政、卫生等部门组成的联席议事制度。

(三)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和随班就读师资配备,优化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推进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我区优质特殊教育资源共享范围。

(四)构建普特融合教育生态。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融合,做到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幼儿园)随班就读“零拒绝”;积极推进普通学校(幼儿园)资源教室建设,全区创建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40个,市示范性资源教室5-8个;积极探索“特殊学校+卫星班”融合教育新模式,开展卫星班试点工作;探索实施“特校+职高”的职业实训基地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少年

入学率。

坚持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集中教育、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安置原则,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

1.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按照住房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有关标准,完成汀洲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时在未来科技城、良渚文化城区域规划建设特殊教育学校;配足配好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所需的设施设备,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受高质量教育;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类别,积极探索增加自闭症儿童、多重残疾儿童的教育研究。

2.探索新的特殊教育安置形式。积极探索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学校“卫星班”的“一校多点”方式,到2018年,汀洲学校至少附设1个“卫星班”,并通过逐步实施,落实在余杭、瓶窑等镇街建设“卫星班”,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

3.健全以资源教室建设为抓手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机制。扩大轻度残疾儿童普通学校(幼儿园)随班就读规模,提高随班就读质量;树立全纳教育理念,提高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接纳度,努力实现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零拒绝”;加大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和示范性资源教室创建力度,提高资源教室覆盖面和运作质量;到2018年底,健全随班就读和资源教室建设支持保障体系,加强对资源教室

使用指导,充分发挥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功能。

4.完善送教上门机制,提高送教上门质量。对区域内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建立由区政府负责,教育、民政、残联、卫计等多家协同落实的送教上门工作机制。区教育局要落实送教人员和送教任务,提供送教上门等服务;区残联负责对有需要的重度残疾学生送康复器具上门服务;区民政局负责对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提供定期送温暖上门服务;区卫计局负责对中重度残疾的儿童提供定期送医送护理服务。

5.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落实轻度残疾幼儿随园就读,推进残疾幼儿较多的幼儿园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并实行区域内资源共享;中重度残疾幼儿送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进行学前教育康复。

6.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完善特殊教育职业高中办学体系。探索汀洲学校与职业高中合作建设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对残疾少年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探索汀洲学校开展残疾少年职业教育创新模式,推进特殊教育向职业教育延伸。

(二)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1.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对现有学校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的投入,确保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汀洲学校异地新建工作,以满足全区残疾儿童入学需求。加大对资源教室创建经费补助,创建市级合格资源教室给予10万元补助,创建市级示范资源教室给予5万元奖励,对已创建市级合格资源教室每年给予3万元维护经费。

2.统筹和提升特殊教育保障能力。区财政教育经费要统筹安排,优先保障特殊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纳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后,应有一定的资金用于开展残疾人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

3.提高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按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的10倍以上拨付,并纳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高中及以上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的5倍以上拨付。

4.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学生资助水平。实现特殊学校学生十五年免费教育,在汀洲学校就读学生,享受免费午餐,住宿生免除住宿费,并享受免费早、晚餐,对汀洲学校学生免费提供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免除住宿费,享受爱心营养餐政策;在高中(含中职学校)就读的,享受相关免费政策及国家助学金;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免收保育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按乙级幼儿园或当地公办三级幼儿园保育费标准给予保育费减免。

(三)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

1.加强特殊教育教职工配备。按省定编制标准配齐配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和员工,汀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师生

比为1:3,学前和高中教育阶段师生比为1:2.5,每30名学生配备1名食堂职工,汀洲学校按每班配备1名生活管理员的标准配备生活管理员。在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部(班)师生比为1:4,每2班配1名生活管理员。连续三年以上随班就读学生在8人以上的普通学校,可增编配备1名特殊教育资源教师。设立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定编配备2—3名特殊教育巡回指导教师,指导与督查全区随班就读工作。

2.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机制。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随班就读教师和康复机构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全区每年举办1—2期随班就读学校校长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培训班,加强和完善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全员培训,使所有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都能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根据杭州市特殊教育工作要求做好特殊教育教师双证制、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种子教师”培养等工作。

3.鼓励教师终身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其他在编正式职工,在按国家规定享受本人基本工资(含基本工资提高10%部分,下同)15%特殊教育津贴标准的基础上,统一再按本人基本工资的15%加发特殊教育津贴。特殊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纳入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规划,评聘政策向长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倾斜,特殊教育教师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晋升。对在普通学校

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给予班主任同等待遇,在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核定中给予倾斜。相应提高从事特殊教育的编外教师待遇。

(四)深化特殊教育教育改革,提升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1.丰富课程和教学资源。鼓励支持汀洲学校根据特殊教育新课程标准开发培智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设立专项经费给予保障。鼓励学校开展课程调整,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录像课、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共享。

2.积极开展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开展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教育,提高残疾少年的社会适应水平。完成2个以上区内职业教育学校与汀洲学校合作建设的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3.改革特殊学校教育教学方法。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新课程实施方案的精神,全面实施个别化教育,为每个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4.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加强区特殊教育教研员配备,区教研室应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特殊教育教研员,开展全区随班就读教学研究。加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强化对本地区特殊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指导,组织开展特殊教育分类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规划。

加强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领导,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根据本计划,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实施的工作机制,成立分管教育副区长为组长、各部门分管领导为组员的余杭区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计划如期完成。

区编委办要完善和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的编制扶持政策;区发改局要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区财政局要完善特殊教育投入政策,支持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落实特殊教育学生资助经费;区教育局要统筹制订实施方案,加强对承担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的指导,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依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信息监测服务和动态管理;区人社局要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完善和落实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扶持政策;区民政局要做好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抚养和教育工作;区卫计局要做好对残疾儿童少

年的医疗与康复服务;区残联要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监测指标体系,做好持证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残疾情况实名制调查统计和信息通报工作,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维护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区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联合教育、卫计、残联、民政等部门,建立完善特殊儿童通报体系。区卫计局要每年定期向区残联、区教育局通报0—3周岁发育迟缓儿童信息。区残联每年定期向区卫计局、区教育局通报3—21周岁持证残疾人信息。区民政局每年定期向区教育局、区残联通报0—21周岁残疾人死亡信息。

(三)加强督导评估。

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组织开展对特殊教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并将特殊教育学校列入中小学校发展性评估工作,不断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我区特殊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附:特殊教育提升重点项目

附件

特殊教育提升重点项目

根据我区特殊教育发展实际,设立6个重点项目,以保障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

一、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

按照住房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推动我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我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程度,2020年余杭区汀洲学校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同时在未来科技城、良渚文化城区域规划建设新的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国家《特殊教育学校仪器设备配置标准》,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现代化专用设施设备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满足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的基本需求,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2020年底前,余杭区汀洲学校专业设施配备均达到国家标准。

二、特殊教育示范性资源教室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普通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建设,实现资源教室全覆盖,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学校创建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扩大随班就读的规模,每个镇(街)至少创建1所随班就读幼儿园,并推进幼儿园创建市级合格资源教室;加大对全区资源教室的指导力度,3年内创建市级示范性资源教室5个以上。

三、儿童福利院与特殊教育结合项目

鼓励儿童福利机构和康复机构开展学前教育,加大孤独

症等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机构扶持力度,扩大残疾儿童招收规模,推进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机构依法取得学前教育机构资质。

四、特殊教育学校卫星班试点项目

探索特殊儿童教育安置新形式,三年内在临平、余杭、瓶窑等区域设立汀洲学校2-3个试点卫星班。

五、特殊教育教科研提升项目

将特殊教育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列入新一轮市级名师培养工程,选拔特殊教育学校优秀中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培养1名以上特殊教育“种子教师”。根据特殊教育新课程标准开发培智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提升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六、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鼓励支持特殊教育学校举办职业高中教育或者在校内开设职业实训基地,鼓励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建设2个以上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提升残疾儿童少年的职业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

第五篇: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教育部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卫生计生委 中国残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特制定本计划。

一、重要意义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各级政府投入明显增加,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实现

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残疾学生在国家助学体系中得到优先保障。但总体上看,我国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不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偏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使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幸福人生。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二)重点任务。

1.提高普及水平。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

2.加强条件保障。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健全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体系。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

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可设立特教班。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国家支持建设的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要在2014年秋季开学前全部开始招生。支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

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

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残疾学生。鼓励特殊教育学校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部(班)。扩大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残疾人特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高等教育。各地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供便利。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要在三年内达到每年6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每年6000元的地区不得下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各地可根据实际对残疾学生提供交通费补助,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各级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继续支持特殊教育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四)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支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急需的基础设施,扩大残疾人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规模。支持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建设,扩建教学设施,提高特教教师培养培训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

继续实施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项目。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支持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大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的支持力度。

(五)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各省(区、市)要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配足配齐教职工。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残疾差异大、康复类专业人员需求多、承担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任务等特点,可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各地要为送教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逐步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订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推动地方确定随班就读教师、送教上门指导教师和康复训练人员等的岗位条件。将特殊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将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纳入当地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规划。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鼓励各省(区、市)择优选择师范类院校和其他高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加大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级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和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指导、送教上门等特殊教育教师培训。

(六)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残疾学生特点和需求,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教材建设,新编和改编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建好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规划。各地要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建立工作机制。各地要建立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计划实施的工作机制,落实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计划如期完成。教育部门要统筹制定特殊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对承担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的指导,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信息监测服务和动态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财政部门要完善特殊教育投入政策,支持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大对特殊教育学生资助力度。民政部门要做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抚育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和落实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支持政策。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医疗与康复服务。残联要继续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登记工作,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

(三)加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各地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进行评估验收,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作为评估验收的主要指标,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的县(市、区),不得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

下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与特殊教育老师自我成长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与特殊教育老师自我成长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答记者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约为8万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仅为71.9%,远低于普通小学的净入学率(99.5%)和初中的毛入学率(98%)。 针对此,《提升计划》提出,“......

    沅陵县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沅陵县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2014—2016年)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湘政办发〔2014〕76号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县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山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初稿2.11

    山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实施方案(2014-2016年) (初稿) 为贯彻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 )》(国办发[2014]1号)精神,加快推进特殊教育的提升与发展,按照《国家中长......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Microsoft Word 文档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为贯彻落实《白城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特制定本计划。一、重要意义 发展特殊......

    广东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广东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7—2020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教......

    西湖区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

    西湖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优秀范文5篇]

    教育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落实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

    江西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主要措施)(5篇范文)

    三、主要措施 (一)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 1.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残联部门会同有关单位继续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登记工作,建立残疾儿童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