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网络平台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时间:2019-05-12 05:1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媒体网络平台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媒体网络平台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第一篇:新媒体网络平台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新媒体网络平台促进教师科研能力

提升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其工作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是在职称评定上,还是在职位晋升上,科研能力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标准。因此提升促进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进入21世纪后,新媒体网络平台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一平台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了种种便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置身于这一良好的环境中,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诸多良好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3/view-12952164.htm

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出现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今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各个方面也受到了诸多的影响。其中信息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快速、大量传递,给科研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教师这一群体受益颇多。因为在这一平台出现之前,教师科研工作的进行受到诸多的限制,而这一群体的科研能力是处于低水平的状态,而新媒体网络平台出现以后教师不但在资源获取上有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其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可以说新媒体网络平台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者的关注,不少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这一问题,但是纵观硕果累累的作品依旧有为探索到的领域,故而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尚有巨大的研究空间。但是为了不再走前辈们的研究旧模式,笔者打算立足于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具体优势,从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科研能力的具体构成

教师科研能力不仅是一项重要的

指标,而且还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含了诸多的构成因素。可以说一位教师要想拥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而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

文献搜集能力和文献研读能力是科研能力的基础,因为任何的一项研究都需要有文献的支撑。而存在的文献是各种各样的,教师应该能够明白什么样的文献是可靠的,并且可靠的文献又怎么样能够收集到。这两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确实科研工作中难度最大的工作。因为很多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不是利用了乏科学性、客观性的文献,就是面对客观、科学的文献却无法获得,很多好的研究议题因此被搁浅。另外文献的研读能力更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因为读瞳文献是利用文献的基础,如果读都不读懂那怎么能够在文献中发现问题呢。而研读文献却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以中国古代史研究为例,要想读懂文献不但要懂得古文字学、还得懂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版本学和目录学,所以文献研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

其次是问题发现能力,可以说这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研究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你可能觉得在文献的研读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但是这一问题却是别人早已经研究过的,这样你再研究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太大意义。所以你必须能够知道关于这一问题别人都已经做过了哪些研究、相关研究领域都已经产生了哪些作品。这些能力也就是专业术语中说的“研究综述的撰写能力”。

最后是基本学术规范掌握能力。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些不过是一些条纹,只要背下来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显然是片面的,没有从根本上把握住基本学术规范的核心内涵。拿简单的引文注释来说,采用什么样的格式往往要是具体情况而定,单靠参照相关规定是不能完成的。因此,基本学术规范掌握能力是靠不断的实践锻炼而成的。

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具体优势

新媒体网络平台具备各种各样的优势,但是就科研工作来说,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新媒体网络平台在文献资源获取上具有巨大的优势。因为新媒体网络平台的产生,很多资源数据库、电子版文献下载资源应运而生,因此文献的传递和获取打破了原来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相关研究者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在家中或在办公室里下载需要的文献资料,另一方面也为广大研究者节约了经费,大大降低了科研工作的经济代价。

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出现使一定时期的相关研究成果能够集中展现。中国知网、超星、万方等数据的出现,使研究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搜索到某一问题近几年甚至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这样研究者就能够指导什么是新颖问题,什么是前人的已有成果。

新媒体网络平台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通过上面两方面的具体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新媒体网络平台对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文献搜集和文献研读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不但教师在文献的获取上获得了极大的便利,突破了原来的种种限制,而且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上解释性、翻译性的工具从而提高文献的研读能力。谷歌翻译、有道翻译都能使英语水平不太高的人对英文文献进行有效的研读。

教师的研究综述撰写能力得到了提升,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极快地整合到前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教师还能够获得研究综述类的优秀论文,从而给自己的研究综述专业提供有效的参考。

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促进对基本学术规范的掌握。通过对一些高等院校研究者的论文进行阅读,教师不但可以规范各种术语和注释格式,还能够在论文结构逻辑性上进行有效的

把握。

教师科研能力其实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中包括了文献的搜集能力、文献的研读能力、问题的发现能力、以及基本的学术规范修养。这些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在新媒体网络平台出现以前受到种种的限制,因此教师群体的科研能力往往处于低水平的状态。但是新媒体网络平台出现以后这一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为新媒体网络平台在资源上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打破了原来资源获得上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因此新媒体网络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促进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是综合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的搜集文献、研读文献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而使科研问题的立足更加全面。其次,教��研究综述的撰写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使自己的研究议题保持新颖性和先进性。最后,新媒体网络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的基本学

术规范培养。

第二篇: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什么是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直接影响教育科研效率,使教育科研任务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能力,课题实验方案的制作能力,课题实验的操作能力,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能力,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且长时间内起作用的性质和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经验、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技能、教育科研理论素养、教育科研信息处理能力和教育科研创造才能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的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从人的本质角度看,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本质的规定性,是教师科研活动的产物。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内在的本身力量的表现,是教师科研素质表现的“现象”。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之间具有内隐外显的特点,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就是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才会表现出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意义

1.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教育创新”的理念。如何进行“教育创新”?教育科研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而搞好教育科研的前题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

作为学校,教学是中心,但科研是关键。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一条不可替代的途径,没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学校需要广大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教科研课题开展学术研究、论文撰写、案例实录、调查报告等教育科研活动,这样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的中心搞好。而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提高的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研究型教师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即“教书匠”)而言的,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以研究型教师是不会有倦怠的,他们通过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明确和实现教育的意义,从教育事业 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需要,由衷地体验到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开展教育科研有何作用?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理念不断地更新。教育要做好“三个服务”,教材要为学生服务,(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与再创造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该是课堂中学生的合作伙伴,是教学的倡导者,激励者);教师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教学过程不但重视结果,而更加重视过程,教学的目标从单一的一维目标转化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目标)。

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自身成长。一个普通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基本过程:积累期、成熟期、创造期。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每一次的教育科研活动,不但改变了教师的思想观点,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升了教师的成就感。

4.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是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控制方式及课堂常规经验等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

教师要把科研意识引进课堂,也就是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进课堂教学。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求知,学会学习。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课题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要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完成新课改所赋予教师的任务。

三、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我认为教师应该关注一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对事业、对科研的热情,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教研的努力方向,不断地追求和思考。“积累—总结—再积累—再总结”,这是教科研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

2.教师要有对学生的爱,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科研的前提和基础。

3.教师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做好研究的前提条件,且学习是教师科研成长的基础和动力,作为教师,从教学和教育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有求知的积极心态,活到老学到老,在做中学,通过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促进专业成长,提高科研能力。

4.教师还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教学教育思想。在不断学习中充实,在“教学相长”中提高,在教学反思中创新,在经验总结中成熟,在教育科研中提升。

5.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来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已。比如,利用网络资源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学科教学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创建教师个人主页。

6.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实践。实践也是很重要的,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科研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做好反思和记录,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在经验中成长是真正的成长。

7.要有团结协作精神。科研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事情,在科研的路上,教师可以团结周围的力量,共同研究课题。

四、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好处

1.科研能使教师发现一个新的更丰富的自我,从而也能发现一个新的更广阔的教学天地。“我”更新了,便有了新的眼力、新的观察力、新的承受力、新的胸怀。由于自新,便会感觉他人新、世界新、工作新、江河山川新,人工作起来才有乐趣,有意义,工作热情才会高,才会有创造性。科学研究是一个十分特殊而又广阔的天地,不论哪个行业,不论多么平凡的岗位,一旦从科研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那里有神奇而又诱人的学问、能力及方法。君子兰栽培、金鱼养殖、微型雕刻这些小技术若钻研进去都能发现一个广阔的科学天地,我们教书育人这样的大事,科研的天地就更广阔了。

2.科研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靠什么?有的人说,靠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这话符合形式逻辑,但不完全符合辩证逻辑。同一位教师,几年如一日地使用千篇一律的教法,不肯变化,那么时间长、汗水多的教学效果一般会好一些。但事实上教育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而我们目前正用着的,并不一定是最省力的效率或最高的方法。比如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方法不止一百种,我们目前掌握的十几种决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还有待通过教育科研去发展和掌握。从大的方面讲,提高教学效率还靠科研。

3.收获科研成果。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最终成果常常以文字材料(如日记、经验总结、论文)和公开课形式显示出来。经验、论文、公开课公布出去,参与交流,受到了别人的肯定;参加评比,得到了校、市、省的奖励证书,这显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是看得见的成果,另外还有在研究过程中个人意志的增强、胸怀的拓展、学识的增长等许多潜移默化的成果。很显然,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于己,于人,于家,于国,于民,于党都有益处。

第三篇: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辐射科研成果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第七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我校是所拥有二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在多年的办学工作中,树立了现代南小“敦品重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学校发展思想先行,始终将教育科研作为办学依托,实施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策略,在原有办学经验逐步科学化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科研的研究和实践。通过近四年的学校各个层次实验课题研究,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引导教育进入变革状态,做到在整合各方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本校的办学经验和新的生长点,推进了学校的新发展,并在实践上逐步形成一系列操作方法和运作机制。2005以来,学校在区级课题立项、科研成果申报、论文发表评奖,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涌现了一大批青年科研骨干和教学能手,2004—2006共有20人在各学科论文评比及教学比武中获等第奖。有市、区级课题的共21人次,在2004~2006三年内,就有市、区级课题18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科研成果及各类奖共20项。2005年学校被评为区教育科研示范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7年学校被评为区教育科研示范校。学校也先后获得市素质教育实验校、新一轮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少先队雏鹰大队、奉贤区A二级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全国EPD项目实验校、国家级规划课题、奉贤区科技特色校等荣誉称号。我们的做法是:

一、把教科研渗透于学校整体规划和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在学校的发展中,没有学校教育科研的引领,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科研和管理它们之间相互承认、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为此,我们极其重视科学研究与人本管理的密切结合,进行学校管理方法的创新。在操作方法上,课题研究与学校整体改革结合在一起,整合各方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本校的办学经验和新的生长点,推进学校的新发展。

2001~2004年,我们以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为抓手,学校实验课题把重点落在研究解决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难点——如何以学生为本,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进行了区级重点课题《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以分步实施三个目标为标志,经过了构建“和谐发展”的三个实施阶段:一是学校的和谐发展;二是教师的和谐发展;三是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的经验在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的成果一书刊登,该研究获2005奉贤区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003~2005年,我校进行了市级课题《教师群体和谐协作中的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建立各学科中心研究组,通过专家讲座,校内教师科研成果评价等方法引导教师从教育实践走向教育科研,我们的子课题有《和谐协作中的教研组建设》《和谐协作的校本培训项目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班集体自主管理的实践》,教师们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在积极的思考与实践中找到了新的发现,对于教育本质的领悟,来自于学生发展规律的人文思考,体现富有个

性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自主发展,就是在这种“主体间”的和谐协作之中实现的,它成为顺利推进学校发展的坚实后盾。三年的研究使我校的骨干群体队伍不断扩大,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青年骨干老师,1名特级校长,2名区名师、2名学科带头人,拥有各类骨干教师称号的老师达38名。仅2006年上半年,学校就有18名青年教师被评为语、数、外、体育、美术、音乐、思品等众多学科的奉贤区骨干教师,居全区同类学校之首。该研究获 2005奉贤区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4~~2006年,我们充分认识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学校文化的积淀、凝炼和提升,就难实现学校在高层次办学轨道上的可持续发展。一所百年小学要成为真正的名校,其中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我校的当代文化,必须弘扬办学传统,珍视学校文化,在整合各方优势的基础上,打造学校新品牌,推进学校的新发展。所以,我们再一次进行了《继承“文游传统”建设现代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的区级重点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让百年优秀的文化积淀在传承与发展中发扬光大,如何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中体现现代人文精神为主导,如何营造出既包涵时代精神,又独具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为我校实现完成新三年办学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又一次形成本校的办学经验和新的生长点。该研究获 2007奉贤区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6~~2007年,学校充分重视有效的课程实施,制定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提出了“树”课程结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元的课程载体。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学校以“树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构建“整体把握,具体实施,分层递进”的课程操作策略。《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一棵树》的南桥小学课程方案在上海市首届学校课程方案研制与评比中获一等奖。在这基础上,我校依据优秀的课程方案,积极申报了《学校文化传统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我们将学校整体课程规划融入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赋予课程文化主体地位。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学校化”地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使三级课程在立体多维、相得益彰中,适应和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该课题被列为2007区级重点课题,上海市立项课题。

二、把教科研渗透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之中

一所好学校的教师群体都有共同理想、组织文化和行为规则,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条件,教师们的科研行为都是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这样才能推进学校与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校特别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中校本培训的催化作用,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意强化教师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问题与成功经验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

1、加强科研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对于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

养,有意识地创设条件,加速科研能力的提高。我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校长亲自带头,以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为组员,率先进行教育科研的学习和实践。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能力有了明显长进,论文发表、课题立项、案例获奖,每一项都走在了全校教师的前列。突出的科研能力,丰硕的科研成果带动了全校所有的中青年教师,以点延线,以线连面的科研培养思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研究性学习小组也从原先的十多名骨干吸引了全校所有的教师,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有了大幅提高。2005年启动了主题为“教师就是研究者” 教师个人研究行动方案,鼓励、引导每一个教师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入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带着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最后提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2005年暑期提出EPD教育思想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问题;2006年提出学生差异性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提出两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机融和的一系列做法。这一系列科研主题活动,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大大提升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的实践反思能力,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我校创建指导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校本培训内容被奉贤区列为校本培训示范项目,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培养一批青年课题主持人,建设了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有较深研究能力水平的科研队伍。我们共有近20项区级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获区科研成果有一等一个,二等二个,三等二个,编辑专著一本,发表的论文获全国二三等,其中9篇入选《奉贤优秀论文集》。

2、组织教育科研活动,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科研室协助教导处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我们先后请市科研专家(胡兴宏教授、杨四耕教授)为全校教师进行《聚焦课堂》、《学校课程文化》等教育科研讲座,开拓了广大教师们的科研视野。此外,充分发挥校内资源,以校长、校科研室成员担任主讲进行全校性的科研指导,提高了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的能力。三年中共开设专题讲座六次,并分批指派科研骨干教师赴上海听科研讲座。2005、2006、2007年分别围绕着如何进行“小博士”工程和“教师就是研究者”开展了六次科研指导讲座。我们通过专家讲座,校内教师科研成果评价等方法引导教师从教育实践走向教育科研,目前,我校基本已经达到“门门学科有研究项目,人人参与科研活动”。

3、坚持教研与科研的双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益。2005年,我们以教师个人研究行动为要求,启动了主题为“教师就是研究者”的行动方案活动。让每一个教师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入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带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最后提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撰写论文总结,学期期末进行论文评比,至今也已经是第五期。2006年,我们对“教师就是研究者”进行了改革,以“两纲教育渗透学科课堂教学”为主题,采用案例记载的形式,要求教师一学年内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公开课中有关学科教学渗透两纲教育的三篇案例的记录和评析。避免或减少教师网上抄袭论文的现象,使教师的科研和教学结合,达到真做、实做、有效做的目的。2007年,我们以“同课异构”为抓手,为每一个教师拍摄了一堂录像课,从中发现问题,提炼,要求问题“小、真、实”,并进行针对性的实践研究。通过一系列不间断、实在、丰富的科研活动,从而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显著提高,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始终列为区的前列水平。

三、完善科研管理机构规范教科研的常规建设。

1、统领教科室作用,推动科研有序进行。学校把搞好教科研常规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科研室多次充实调整科研室成员,完善教科研组织。构建校长室——科研室(学校副教导主任担任科研室主任)——学校各学科带头人(学校语文、数学、英语、四品、拓展学科中区级青年骨干教师共五人)——各学科教研组的四级管理网络系统。校长负责统筹和监督,科研室全面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科研室成员进行了明确、合理的分工,每人负责一类学科,带头搞实验课题;成立学科指导小组,并在科研室下设评审小组(即课题论证组和鉴定组)、课题组(成员由各课题组长组成),实行分层指导、分类提高、步步推进,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加强课题研究指导,规范课题研究程序。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室的职能,积极聚调学校教科研骨干的力量,造就学校教科研氛围。一是重视科研导向,狠抓实践与研究,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努力实现“在教学中研究,为教学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挖掘身边问题,开展“智慧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实践活动。具体突出五个环节:一是征集问题,发动教师,提出小、真、实的问题;二是筛选问题,组织人员进行分类,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三是“认领”问题,以教研组、课题组等为单位,选择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四是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教育沙龙活动、网上研讨活动,并邀请专家进行点拨;五是提炼总结,评比优秀成果并汇编成册。2005年起,我们对区级以上课题(先后共10个)加强了课题的中期管理和监督,要求每个课题组组长对课题进行中期研究成果汇报,梳理研究取得的阶段成果,让每个组员清楚课题实施的现状,明确今后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积累的材料,课题中期管理力度的加强为我校区级课题结题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遴选课题申报,保证课题质量。历年的区级课题申报工作,学校科研室始终坚持宣传发动——个体完成初稿——科研室检查指导——个体进行修改——专家鉴定指导——个体再次修改——科研室遴选——申报区级课题的遴选程序。在区级课题申报前的一个多月,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宣传,以各教研组为单位鼓励发动教师进行校级课题申报。评审小组对上缴的课题进行初步检查和鉴定,力求课题撰写格式规范。在初次修改的基础上,我们又再请区科研专家对课题进行审阅,对课题负责人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和指导。经过两次修改,教师的课题质量明显提高。最后科研室评审小组对所有上缴的课题再次汇总讨论,从中挑选具有一定前瞻性、科学性、推广价值的课题申报区级课题立项,而将剩下的课题列为校级课题。自2005年以来,共收到教师申报的各类课题42项,其中申报区级课题39项,上送19项,中标17项,市级课题5个。由于层层把关和指导,我校区级课题申报中标率非常高。

4、做好开结题论证、鉴定,确保课题实施。学校科研室非常重视课题的开题工作。每年我们在九、十月份进行校级课题的开题论证,要求每个课题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再次研读课题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和阶段成果,组长完成书面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对所有的校级课题进行开题论证。对于区级以上的课题,我们则按要求邀请区教育科研机构人员进行论证,并填写论证表。三年中共完成22项校级课题和10项区级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同时在课题的结题鉴定工作中专门成立课题鉴定组,对到达结题日期的校级课题提出必须按时完成结题工作,撰写结题报告或科研论文,誊写结题鉴定书的要求,鉴定组对课题进行规范鉴定。2005年以来,我们共完成9项校级课题的结题鉴定。对区级以上课题,我们按上级要求邀请市、区级教育科研专家进行鉴定。三年来,共完成2项市级课题结题鉴定,10项区级课题结题鉴定。

5、丰富科研活动,落实全员参与,完善奖评制度。我们把科研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区、校级骨干教师有义务和责任主动参与科研,起到示范的作用。达不到科研要求的将停止享受骨干教师待遇。每学年末都进行科研成绩的统计,学校将教师的科研能力及成果与学年考评挂钩,提倡多做多得。学校明确表明各类评奖、记功、提升优先考虑科研能力出众的教师。学校对于教师科研的奖励主要结合在“振兴杯”青年教师比武(校级论文评比),《教师就是研究者》(教师个体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小博士”工程(成果展示和总结),德育组(班主任德育论文),教导处(教育教学案例或反思)共五个板块中。单项评比,每学年年末进行统一奖励。2006科研室本着多做多得的奖励原则和全面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完善我校的科研评价和奖励机制的目的重新制订了南桥小学教育科研奖励试行方案,采用分值量化教师的科研成绩,实行等级划分(分六等),进行分级奖励,拉大差距。这种科研与奖励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激发了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提高了参与主动性,有力地推动我校的科研工作。

6、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有效推广科研成果。检验研究实效,推广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我们的研究,运用我们的成果是我校2005年开始科研上的一个新举措。2004年,我们以市级课题《教师在群体和谐协作中的自主发展》为主题,举办了市级层面的现场展示活动;2006年又举办了“落实两纲精神,渗透学科教学”区级现场研讨会。2004年和2007年学校两次出面出资邀请市科研专家做科研讲座,并同时邀请了结对的奉城二小、青村小学和洪庙小学的老师一起参加,实现科研信息资源共享。2005年,我们安排“小博士”工程获奖的四位教师进行了全校的成果展示。我们还要求以每个教研组为单位,每学年确定一个科研主题,围绕主题明确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每位教师上一堂展示课,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展开实践研究。2004年主题为EPD教育思想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2005年为学生差异性、主体性和活动性的课堂教学实践,2006年我们又提出两纲教育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2007年,我们把科研成果推广的重心放在基层的教师身上,要求每个完成区级课题结题的课题组根据研究成果推出

2-4节展示课来展示科研成果,全校教师参与听课并进行当场研讨。这一系列科研主题活动,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邀请了结对学校的老师共同参加,大大提升了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参与科研。我们从2003年开始启动“小博士”工程,要求每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每学期期末进行成果展示和评选,至今已是第四期。

2005

1、教师在群体和谐协作中自主发展张大维(2005奉贤区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张大维(2005奉贤区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3、Oxford English 3B M3 U3徐虹(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二等奖)2005年10月

4、我在群体协作中自主发展蔡建梅(2005年奉贤区“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评比三等奖)

5、在奉献中走上自主发展之路孙骊(2005年奉贤区“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评比三等奖)

2006

1、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一棵树——上海市奉贤区南桥小学课程方案张大维(上海市首届学校课程方案研制与评比一等奖2007年1月

2、奉贤“土布的”小调查胡建群(2006“民族精神代代传”优秀小课题一等奖)

3、网络时代开展小学生民族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汪莲华(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三等奖)2006年12月

4、在少先队活动中宏扬民族精神徐惠华(奉贤区《辅导员工作纲要》创新案例评比二等奖)2006年9月

5、体育课堂文化与行为规范周军(区小学体育论文评比三等奖)2006年1月

6、课队结合,构建少先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操作体系的研究褚红辉(上海少先队“十五”课题成果汇编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12月

2007。

1、

第四篇:提升教师群体科研能力 促进县域科研工作发展概要

提升教师群体科研能力 促进县域科研工作发展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现有 中心校以上学校40所。多年来,我县教育科研工作: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先进的教育科研理念来规划教 育科研工作;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科研 工作方向,着力推进全县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均衡发展,努力使 教育科研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全员参 与的原则,注重体现学校科研的草根性、细节性、校本性和行动性 等个性特点,切实增强学校科研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坚持 以“应用研究、教学研究、校本研究、生本研究、微观研究、行动 研究”为主,立足于解决我县教育改革中重点、难点、热点、焦点 问题,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标准化建设、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学 过程的优化、高效的建构课堂和教学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强化教育 科研的实效过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促进作用;坚 持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服务的基本思想,不断改善科研条件,完善教育科研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网络建设,全面开展“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成果

转化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做好评先选优工作。积极开 展科普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科研氛围,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 力支撑。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为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可以说,我县科研工作启动在“十五”,发展在“十一五”,提升 在“十二五”。2011年5月,我们召开了第十一届学术大会,县教 育局有关领导、省教科院领导、市教育学会和教科所领导、各校校 长及主管科研领导、科研先进个人代表、优秀成果获奖代表等200 人参加了大会,大会表彰了“十一五”先进个人及先进单位,四所 学校做先进经验介绍。在实验高中体育场举办了科研成果展,四所 学校的教师做成果汇报课,并对主管科研领导进行培训,组成新一 届教育学会组织机构。通过《通榆县教育学会章程》,修订《通榆 县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文件,召开通榆县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印 发了《成果集》和《材料集》、《通榆县“十二五”教育科研发展规 划》,《通榆县“十二五”教育科研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评比方 案》,为全县教育科研工作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提供了整体思 路。教育科研部门大力开展了课题研究活动,将科研工作与教育教

学紧密结合,将教育科研发展的动力植根于课堂教学活动,杜绝教 育科研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两层皮”现象。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围 绕教育局中心工作开展,我们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工作思路。即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中心,以抓科研兴 校工程建设和科研课题研究为基本点。通过几年努力,教育科研工 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几年来,我县广泛发动基层学校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不断加强

课题的规划、审批和指导,特别务实地抓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严 抓课题的结题鉴定工作,制发了《通榆县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鉴定标 准》。通过对规划课题的严格管理,引领了教育科研方向;通过指 导课题研究,提高了全县科研课题研究的质量。为强化科研工作,教育局加大力度增加了科研成果证书、结题证书等在评职晋级中的 分值,各职能部门在评先选优或推选骨干等活动中将课题研究做为 基本条件,营造重视教育科研的氛围,确立教育科研良性的发展方 向。

按照科研规划,积极组织有关学校参加“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

报工作,让教师和学校选择不同的项目,使研究内容多元化,各校 均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凸显理念和形成各自的特 色与风格。例如,实验高中把教育科研定位在发展的希望所在,校 长张威同志亲自承担一项国家、两项省级课题。其中《普通高中多 元化模式的研究》已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填补了我市没有国家级独立课题的空白,其研究成果显著。明德小 学注重开展校本科研,提升办学品味,关注教育教学实际,认准以 校为本解决实际困惑的科研方向,立足校本,开展扎扎实实的校本 科研活动。校本科研活动要求教师追求“高标准”,注重于科研的 前沿性和长远性,着眼于“低重心”,即科研的基础性,远离“象 牙塔”式科研和脱离实际的科研。通过大量的校本培训,取得了多 项科研成果,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学文明礼仪示范基地”。

三、抓教育科研活动,注重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活动是科研的载体。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 活动,在课题研究上,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制定了课题中期成果汇 报活动方案。教科所印制了活动安排日程,对活动进行了记实并通 报;举办了两次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成果汇报会,听评研讨课120余

节;组织实验校参加国家级课题子课题活动5次、省级培训及研讨 会8次;参加各级教育科研成果征集活动,其中获奖累计378项,省级优秀成果945项,市级优秀成果980项,县级优秀成果458项; 参加省学会“两先一优”评比活动,先进单位15个,先进个人76 人,优秀会员112人;组织参加白城市第六届教育学会年会,我县 受表彰教育科研先进个人7人,市优秀会员13人。市科研名校评 比,我县4所学校被评为市教育科研名校;组织学校参加白城市教 育学会举办的“基于网络下中学教学模式研究”白城十中现场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还组织了两次中期成果汇报活动,对活动进行总 结和通报。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使教育科研成果进 一步转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四、抓科普活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深入开展

我们大力抓科普宣传工作。几年来,教育学会组织人员针对教育 科研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送讲座下乡活动,深入基层讲座 32场次,参加培训教师3000余人。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教育 局组织教育学会和教科所及有关专家深入基层进行科研服务活动,参加30余所学校的开题报告会,并深入课堂听评课题报告会、《抓

好“五个一”,提升教育科研质量》等讲座,受到全县教师欢迎,细致地指导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做好《教育科 研报》的编发工作,共发表论文458篇,每年十期,共出版五十期,每年装订成册,《教育科研报》真正成为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交流平台。2008~2009年,《教科研报》集已送中央教科所参加科研成 果展览。县第十届学术大会装订了《科研成果论文集》。2010年组 织教师参加论文成果征集活动,推荐成果217篇发表在不同级别的 教育刊物上。2011年我们征集教师科研成果139篇,公开发表在《现 代教育科学》上,为教师搭建了科研实践平台。一系列的科普活动,为全县科研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深 入开展。

五、抓科研培训,提升教师群体研究能力

教科办制定了《通榆县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培训方案》,依据《方案》,我县共进行5次科研骨干培训,培训骨干教师612名,在骨干培训 班上,均聘请省、市、县有关专家进行了讲座。内容有《课题方案 的撰写》、《开题论证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教育科学 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生为本,提升质量》等讲座深受骨干 教师的欢迎。培训班还参观了优秀成果,进行了考核后,由教育局 认定发放骨干证书,参加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和吉林省教育学会组织 的培训,共推荐省级科研骨干教师85人,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166 人。对科研骨干教师实施动态管理,以会促培,收到良好效果。此外,我们对各校教科所负责人进行了两次科研专项培训,提高了 主管科研领导的指导能力,使他们成为了全县教科研的中坚力量。通过一系列培训,教师群体科研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为全县课题研 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五篇:新媒体工作需要哪些能力

新媒体工作需要哪些能力?

每行每业都有各自的运作规范,大家之所以看不上新媒体,很大原因在于不了解这个岗位,觉得它门槛低、工作简单、敲敲字嘛!现在我们讲一讲一名合格的新媒体编辑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来支持日常的工作:

文案:首先一个自媒体人得是一个合格的文案,因为每天都要写东西,虽然文笔对自媒体人没那么重要,但是最基本的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还是要有的。

设计:不懂PS,不会CDR,不会处理图片,不会抠图又不会做图片渲染,那你做什么新媒体?新媒体不仅要具备图片处理能力,还要有设计审美能力,如果都没有,那真做不了。

策划:新媒体每一次精心推文都可谓是一场活动策划,推给谁看?推什么内容?该怎样组织?活动预算?活动执行?礼品选择和发放,哪一样儿都不能落下。

营销:新媒体们每天写的文章其实就是营销软文,营销的对象就是你的平台粉丝以及潜在用户。针对用户的属性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学会跟受众谈恋爱,打造合适的营销方案。

数据分析:新媒体工作也是数据运营的工作,每天都要盯着后台数据。阅读、互动、分享、留言评论……你要了解每个曲线的峰、谷出现的原因,预测它的趋向,并能对着后台那堆看起来枯燥乏味的数据讲出一大堆故事来。

用户运营:新媒体编辑要清楚你的运营对象是什么人,这样才能把握用户需求,了解受众群体,勾勒用户画像,然后针对性地强化与用户的沟通交流,才懂得怎样跟他们聊天,也知道被用户撩的时候怎么应对。

音视频剪辑:整天发图文会很枯燥,怎么办,换个口味呗!音频、视频都要学着做,PR、AE、AU这些软件新媒体人都要会点,不懂?赶紧去学吧。

网感:网感是啥,可不是什么网恋的感觉。所有的新媒体人都要有对时事、热点的敏感性,要了解网民关注什么,对于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趋势有个全面的把控能力。我可不是夸张,没了这项能力,基本上做不好新媒体。

抗压力:都说新媒体苦逼,除了码字编排繁琐外,那些让人失落的数据都足够压垮一个新媒体人;更何况还有老板、上级不断的催促,用户的不屑,偶尔还要充当客服接受顾客的吐槽,没个强大的抗压能力真不行。为啥?还问为啥?因为新媒体也有KPI。

现在做新媒体还要能玩转小游戏、制作H5、调试小程序,不然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是做这行的。

你以为这些就够了,做新媒体《广告法》必须要知道,平台运营规范还要牢记在心,不然分分钟被删帖、封号,一言不合就让你的辛苦全打水漂。

下载新媒体网络平台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媒体网络平台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媒体平台管理规范

    新媒体平台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心官方新媒体平台(以下简称“新媒体平台”)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外宣和信息交流的积极作用,树立中心良好形象,制定本规......

    依托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依托网络教研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带给我们的除了机遇,还有新的挑战,如何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必然趋势。我们学校在省教......

    构建平台 提升教学能力

    构建平台 提升教学能力 2014年5月20日下午,很感谢青阳中心园给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能到现场观摩市级音乐比武活动,感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为晋江学前教育这片沃......

    网络新媒体营销时代

    网络新媒体营销时代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购物强势崛起冲击着传统商业,互联网也成为了继报纸、电......

    网络安全监管承诺书 新媒体

    新媒体信息网络安全监管承诺书 为确保新媒体安全、规范、稳定运行,更好地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新媒体负责人,特做如下承诺: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新媒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5篇

    中共西北工业大学委员会文件 校党宣字„2014‟50号 关于印发《西北工业大学 校园新媒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党政各处级单位: 根据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全面提升(最终版)

    五.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全面提升 (一)开展“高端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从2008年8月起,我区正式启动了大规模的“高端培训”项目,依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华东师大继续教育学院......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各地区急需高级产业型应用人才,然而目前人才市场呈现出供求不均衡现象。尽管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中,但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调查中不难发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