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文章在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和继续教育现状,总结了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作者简介]宋韬(1982-),男,四川自贡人,四川理工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四川自贡643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8-0092-02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群体的综合业务能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仅仅是其从教的基础和起点,就职后的继续教育应伴随其职业生涯始终。但是,长期以来,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多针对中小学,很少涉及高校体育教师,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起步晚、要求低,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长期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笔者随机选取了10所四川省内高校,分别为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理工学院、川北医学院,以上述高校的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的研究任务,以“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师资培训”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相关研究文献,并收集了十余所学校在教师进修方面的相关文件,获得了有关材料。(2)问卷调查法。笔者编制了《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卷调查表》,并向四川理工学院等10所高校的体育教师发放了不记名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67份,其中有效问卷45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1.6%。(3)专家访谈法。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对省内多所高校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及师资建设方面的专家进行了约谈,并走访了一些体育教研室和教学管理部门,征求他们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1)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指各年龄段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的分布情况,这一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兴衰状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受调查的体育教师平均年龄为37.2岁,其中,25~30岁的教师占32.1%,31~40岁的教师占33.2%,41~50岁的教师占20.2%,50岁以上的教师占14.5%。从调查教师的年龄分布情况看,目前四川省高校的体育教师分布在各个年龄段,老、中、青比例分布比较合理。从这组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31~40岁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大,这批教师已有十余年的工作经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是整个高校体育教育的中坚力量,但由于他们长期远离系统的学习生活,自身的专业知识、教育观念、教学手段都与信息时代的教育观有较大差距,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继续学习和提升空间。(2)学历状况。学历情况指教师的最后学历构成情况,这是教师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重要体现,可以反映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在受调查的体育教师中,本科毕业的教师占64.2%,硕士毕业的教师为8.3%,博士毕业的还没有。由此可见,目前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普遍集中在本科层面,高学历人才极度缺乏。这种学历分布现状显示,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学历相对较低,因而理论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也有待加强,这既不适应国家对于高校教师队伍的高水平要求,又对整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障碍,不利于培养高素质学生这一具体目标的实现。(3)职称结构。高校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是指各个职称级别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它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在受调查的体育教师中,具有正教授职称的教师占4%,副教授占26%,讲师占53.4%,助教占16.6%。这组数据显示,在目前四川高校的体育教师中,中、初职称所占比例最大,高级职称比例较小,整个职称结构不合理。许多体育教师早就具备晋升副教授的任职年限,教学能力也较强,但由于受科研能力的限制,科研成果不足,长期不能达到职称晋升的要求。可见,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方式有两种:(1)学历继续教育。这里的学历继续教育是指高校体育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学历、学位的继续教育形式。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提高自身学历、学位的继续教育模式,包括攻读全日制脱产研究生、攻读在职研究生和攻读同等学力研究生三种。通过各种方式攻读高一级学位,提高自身的学历、学位层次,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最主要模式。据调查,在是否参加过学历继续教育这一问题中,被调查的体育教师中,有58%的老师参加过提高学历的继续教育,有42%的老师没有参加过。(2)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相比,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主要包括教研室活动、各种培训、各种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各种远程网络与电化学习、体育赛事实践活动以及担任各种访问学者、出国合作或留学等多种方式。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我们调查的10所川内高校体育教师中,有72.4%的教师参加过非学历继续教育,没有参加过的教师占27.6%。从上述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近年来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校体育教师数量有了大幅度上升,教师对于各类继续教育的热情较高,参与程度也较好,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高达90%教师拥有硕士学历相比,差距较大,而且仍有27.6%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这说明目前四川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管理层重视不足。在目前不断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为此,各学校管理层纷纷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精力,而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体育等学科长期得不到重视,经费不足,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也相对较少。(2)学校鼓励与支持政策不足。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除了对新进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严格把关外,还要通过各种手段促进现有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因此,继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既受内因影响又受外因制约,除教师自身是否上进和努力外,政策鼓励和领导支持也非常重要。虽然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在具体落实上缺乏力度。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高校一个教师一个岗位的情况非常普遍,体育教师一旦外出参加培训,其所任职岗位的工作就无法完成,这会给单位工作带来不便,因此,许多单位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并不十分支持,更谈不上鼓励。(3)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性比较明显,功利色彩较重。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一个专门性职业,必须不断学习,任职之后的继续教育无疑是其学习和提高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中,能自觉建立终身学习思想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性非常明显,都是为了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加薪、奖励等。抱着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很难坚持继续教育,因而,目前四川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性较明显,功利色彩较重。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和分析,笔者仔细思考了改进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对策,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管理层应转变思想,高度重视,将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各级管理层特别是学校领导,应该转变观念,一改过去重视不足、支持不够的局面,充分认识到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与人才培养有直接关系,从思想、行动上高度重视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并将其列入学校常规的师资培训计划,并争取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2.学校应落实国家有关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和法规,配套出台相关工作细则。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国家专门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文件,保障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可见,国家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大力支持的,但这些政策在落实时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尴尬,许多学校落实不力,没有按相关规定完善参加继续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具体细则,有的学校甚至对体育教师参加某些类型的继续教育进行阻挠和限制。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讲,今后应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切实保障高校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并配套出台相关的工作细则,保障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既要适应时代需要和教师个性发展,又要兼顾学校工作。因此,我们要学习发达国家在教师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高校可以尝试与各种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形式多样、层次多级、模式多元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如可采用脱产与不脱产、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尝试跨学科、多学科的综合培训,重视理论与技术实践相结合;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扩大继续教育的时空限制,尝试采用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尝试高校与科研院所、专业运动队、体校、社会体育机构联合,共同举办体育继续教育;等等。
4.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继续教育奖励机制。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主管部门应该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制定专门的、切实可行的奖励措施,并将其以制度形式固定化,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继续教育奖励机制,确保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例如,有关高校可以将是否参加继续教育与能否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挂钩;可以尝试对参加了一定程度和数量的继续教育并通过考核的教师,适当调整待遇等。
5.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多举措缓解经费压力。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重点学科建设,将有限的经费投入这些学科,导致体育学科投入长期不足。为扭转这一局面,学校领导层应该转变观念,加强认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此外,还可以以考评促学习,对于已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并通过考核的老师,学校可以全部解决其学习费用,如没有通过考核,费用由教师自己负担,以此来增强教师学习的责任感。此外,可以尝试制定学习经费的三方投入制度,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费用较高的继续教育时,采用学校负担一点、教研室投入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方式,既能缓解学校的经费压力,又能提高体育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曹士云.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发展的战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2).[2]吕慧青.试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3).[3]廖建媚.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3).
第二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讨专题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讨
0***
2009级会计与审计班 李雪梅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速度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会计及相关经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不断发展和变化,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保持与职责相适应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为多元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供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也依据《会计法》制定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管理部门都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这为会计人员管理部门组织继续教育提供了法律保证。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是各级会计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应当抓好、抓实,二不能流于形式。
本文主要对我国建立会计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会计继续教育的现状及会计继续教育未来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探讨。通过对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现状会计人员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继续教育体制。
【关键词】 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问题 发展方向
【前言】 目前,由于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并不重视,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多数领导认为会计人员现有的知识足以承担现有的工作,对于一些新知识、新内容靠会计人员自学也能解决问题。其次,单位没有把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和整体人才资源开发规划,也没有考虑到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差异和行业差异,没有对不同行业会计人员设定不同的继续教育内容,使每位会计人员都能从培训中真正受益。同时,培训机构也承担着考核工作,个别会计人员只报名不参加学习,学习期满同样可获得合格的考试成绩。这样并没有真正达到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再次,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网上继续教育和网上考试使得替学替考现象十分严重,甚至有的单位由一人专门负责所有人员的听课和考试,更使得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形式。
本文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初步探讨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建立会计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会计继续教育的现状及会计继续教育未来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探讨。通过对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现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会计继续教育体制。
第一章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概述
1.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定义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又叫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1.2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1.2.1 《会计法》的相关规定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会计法》第三十九条“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的规定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1.2.2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从业资格后续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财政部在1997年发布的《会计证管理办法》中开始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纳入会计证管理范围,之后,在先后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此也都有相关规定。2005年3月财政部最新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1.2.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为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2007年1月财政部发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对象及分级培训、内容和形式;组织与实施;检查与考核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该规定的出台,使我国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走上了一条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对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1.2.4 继续教育内容、对象和师资要求
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将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分别针对取得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以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承担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教授职称、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为具备相应水平的专家。承担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职称、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为具备相应水平的专家。承担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为具备相应水平的专家。
1.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3.1 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经说过:“会计主要是顺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显然,会计工作是受客观经济活动制约的,客观经济活动变化了,财务会计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相应地,会计环境也必然发生变化。而会计环境的变化使得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会计继续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才能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各种挑战。
1.3.2 会计准则不断变化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改革。从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到1997年颁布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到2001年试行《企业会计制度》,又到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重大改革,都明显表明我国会计事业正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也造成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的节奏非常之快。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新内容。
1.3.3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成为新时代会计教育的首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由于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会计核算涉及到诸多关系人的利益,加上经济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价值观来做出判断。会计人员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将会在会计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以前并未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看待,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目前会计诚信严重缺失,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都将会造成重大破坏,也会对其个人今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会计继续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摆在首要位置。
1.3.4 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人员基本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着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发生了改变。通常企业内部会计与管理当局是一种雇佣契约关系,只有企业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立场一致,才会产生经营协同效应;同时,管理当局需借助于会计信息系统,以财务报告为载体向其委托人、债权人等报告企业经营业绩,这就决定了管理当局希望与会计人员建立一种有利于管理当局的契约关系,且主导权要在管理当局方,这样会计人员就不得不考虑雇主的利益,也就无法阻止管理当局的违法行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使会计行为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各方面都试图对会计施加影响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使会计人员的职业立场处于更为复杂的境地,在这种会计主体多元化、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3.5 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的时代要求
为了尽快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我国不断完善了会计法规体系建设,陆续颁布一系列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法律、法规,使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得到迅速更新和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管理工作,掌握新法规、新制度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必须。由于目前会计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会计人员总体状况比较落后,尤其是高级人才更是十分匿乏,据不完全统计,虽然我国持证的会计人员达1500万,但高级会计人才却不足40万,且以传统的财务会计知识体系为主要专业技能,真正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有300多万。这就给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增加了难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人才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之间的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全社会会计队伍的状况,则关系到整个会计事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培训会计人才尤其是高级会计人才的紧迫性。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要对本地区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作出长远的科学规划。因此,发挥高校和社会培训等多种渠道培养会计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通过高校与培训机构互动,与发达地区互动和与国外互动,利用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扩大教育规模,甚至形成教育产业,减少国家投资,解决工学矛盾;实现人的智能最大化,是为学生的自我奋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使学习成为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更利于教育普遍化,如持续教育、终身教育、持续专业教育、非传统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教育为基础,扩大人才培训的贡献率,实现劳动者的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
第二章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考试制度、会计从业资格制度、总会计师制度、会计人员培训制度、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强化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调动了会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会计队伍的发展壮大和人员素质的稳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会计人员来源的复杂性,加上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所以说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人才缺乏,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很不相适应,因此,在大力发展会计学历教育的同时,应组织好大规模的会计在职教育,要不断改进培养渠道、组织形式、教材体系,提高培训工作的适应性和超前性。同时,要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机制,以激励会计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业务,提高自身素质。
2.1 会计继续教育的特点
2.1.1 强制性
财政部颁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学习内容、学时由财政部会计司拟订,具体实施由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批准认可的学校、单位组织开展,其运作格局是培训单位培训,由各级财政部门发证,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若连续二、三年未参加,将在资格考试、会计证年检、评先表模等方面予以惩诫,直至吊销会计证,清理出会计队伍。
2.1.2 层次性
由于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都必须接受继续教育,这些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专业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因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
2.1.3 大量性,大规模
我国有1500万会计人员,一个县一般也有一千多会计人员,每年都要全部轮训一遍,无论是会计人员数量还是培训工作量都是大规模性的,都是史无前例的。
2.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各级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并不重视,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多数领导认为会计人员现有的知识足以承担现有的工作,对于一些新知识、新内容靠会计人员自学也能解决问题,并没有把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和整体人才资源开发规划,更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作
用,往往重任用、轻培训,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有的单位就算重视会计继续教育,但是实际上用于对会计部门人员的培训学习经费投入也很少。主要表现是:不愿报销会计人员的培训费;不支付会计人员培训期问的工资;不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不力等。
2.3 会计人员对自身的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会计工作也属于专业技术工作范畴,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会计人员需要更新和学习的知识将成倍增加,其主要途径就是继续教育。但现阶段会计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简单地认为继续教育投入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增加负担或个人的经济压力,不愿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的投入(包括时间、资金投入),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为应付会计证的年检而接受继续教育,存在着做表面文章,缺课、少课、应付考试等现象。有的即使参加了培训班,认为与自己目前所在单位的会计工作不沾边,只是为了应付课时数,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不上课,只参加考试。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得继续教育变成了例行公事,流于形式。严重影响着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正当理由不完成规定继续教育培训学时;指派他人顶替自己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顶替他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只报名而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指派他人顶替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考试;不按规定完成自学内容。
[2]2.4 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范围过窄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包括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教研人员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都面临着知识更新问题。会计继续教育只重视持证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这样,必然会使相当多的会计人员不被包含在继续教育的范围之中,造成一部分会计管理和教研人员忽视了对日常工作中较少用到的新知识的学习,导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2.5 会计继续教育的定位有偏差
现在的会计继续教育被简单地定位于岗位定向培训,实际操作中主要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法规制度、会计准则的培训上。然而,知识经济下最本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表现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上,就是造就一批优秀创新型和拔尖会计人才。因此,会计继续教育应定位于对会计人员进行创新教育.不仅教会职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各种综合能力,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2.6 现阶段远程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
2.6.1 学习环境受硬件、软件限制
远程教育模式必须有连接互联网的电脑,这对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不成问题但对较小的县级市以及乡镇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地区就无法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由于受到上述硬件、软件环境的限制,目前会计继续教育还需集中面授来补充,或采取其他方式。
2.6.2 无法监督学员是否认真学习和考试
远程教育模式是由学员直接通过互联网点播会计网校课件学习,由系统自动记录学习时间,这对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存在无法监督学员是否认真学习和考试的问题。而且在考试的过程当中存在十分严重替考的现象,有一部分的学员直接甚至交给别人“包办”,也可以通过继续教育。达不到会计继续教育的效果,流于形式。到会计继续教育的效果,流于形式。
第三章 我国会计继续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建立考核、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约束、激励机制
严格的考核制度,是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正确评价继续教育接受者执业水平是否提升的重要前提。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制度则是用人单位正确使用会计人才的有效依据。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肯定和人员使用,反过来又将激励会计人员接受新一轮的继续教育,从而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良性循环。因此,建立考核、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约束、激励机制对促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有着重大意义。
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参加继续应当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 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会计工作者、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等的依据之一,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未完成接受培训时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其接受继续教育;对无正当理由仍不参加继续教育的,可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应当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会计人员任职、晋升的依据。
总之,应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作为会计行业的大事来抓,以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道德决策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分析、预测及风险防范能力。真正发挥会计职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3.2 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能够节省时间、缓和工学矛盾、简便易行、收到显著的效果就是好方法。由于会计职业继续教育具有针对性、适应性、效益性、灵活性等特点,其教学方法完全不同于会计正规教育。国内外继续教育的实践证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是符合会计职业继续教育特点的具有高效性的教学方法。
3.2.1 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是老师通过剖析实例,解决实际问题,向继续教育对象讲解有关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法能让学员通过实例.理论联系实际,较快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譬如,近年来世界各国发生了众多的财务舞弊案,这些案例有许多共同点,如舞弊手法主要是钻准则或制度的漏洞,或者是直接违反相关准则或制度。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分析讲解相关的准则或制度,从而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准则或制度出台的原因、背景、意义等。
3.2.2 讲座法
由掌握最新知识、最新技术的会计实务界专家或把握会计某一领域发展动向的学者作专题报告或系列讲座,使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从中学到会计新知识、新方法,了解会计发展新动向。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于较高层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3.2.3 讨论法
作为实务工作者,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必定会遇到诸多问题。在继续教育中,可以采取互动的教学形式,由学员将这些问题提交给授课教师,教师整理归类后进行讲解,并鼓励学员主动与老师交流、探讨,实现教学相长。
3.2.4 模拟教学法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可以在模拟会计环境的实验室里,学习有关实务操作,增强动手能力。
3.3 加强对培训单位的监督、考核与评估
培训单位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者,它的施教水平直接关系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因此对培训单位要加强指导、考核和监督,引入竞争,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制度、学员意见反馈制度,建立健全对培训单位的考核、评估体系。考虑到对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是常态性的工作,需要较多的人力保障,此外,考核与评估需要具有专业评估人才的组织和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因此,我们建议由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来实施,具体的程序如下:
3.3.1 事前核准
对培训单位进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市场实行核准制。培训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与承接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地和设施;(2)拥有与承接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3)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具备以上条件的培训机构才能向厦门市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提请核准。
3.3.2 事中监督
事中监督实行跟踪抽查制度。根据培训单位的培训任务,按照一定的比例随机抽查培训课堂,对培训单位的教学管理、教学场地、教学环境以及课堂教学的方法、特点、效果等进行实地检查、跟班听课,或随机抽一部分被培训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填写“检查情况说明书”,对发现的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矫正。
3.3.3 事后考核、评估
事后考核建立学员意见反馈制度,“学员意见反馈表”设计应讲究全面性、系统性、合理性,每次培训结束时,要求各培训单位及时组织学员填写“学员意见反馈表”,并上交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备案。事后评估实行专家评审制度。组织会计教育界、实务界的专家组成评估小组,定期对培训单位进行评估。结合“学员意见反馈表”和“检查情况说明书”,设定包括办学条件、办学现状、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教育效益等五个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使办学机构与主管部门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工作成绩和存在的差距,及时发现薄弱环节,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工作。
3.4 发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未来的会计教育将是素质教育,将以培养高智能型人才为目标,其教学计划将充分体现拓宽会计人才的知识面,按照管理“通才”的标准进行培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生活氛围,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未来的会计教育将是终身教育,将建立会计专业人才终身接受教育的制度,以始终保持会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所以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再也不是一次性为学生准备一切的教育,学习的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是教育更普遍的形式,终身教育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一个人只要有一二个月不学习,就会落后,会计人员将不断回归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为此需要做了很恰当的解释。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再者,“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
未来的会计教育将是创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不断创新,“不创新,就灭亡”,就会计教育而言,一方面,它要求培养的人才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它要求会计教育不断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推行会计教育普及将成为未来会计教育发展的另一战略目标,通过多层次、多面向、多渠道及多种方式的专业教育,让会计基础知识真正成为一种社会性知识,以进一步发挥会计人才的社会性作用。
从会计教育提高方面讲,会计专业的学位教育在专门人才培养中占据主导地位。专科层次可从实用角度出发,根据职业需要协调若干专业,如会计、审计、电算化会计等,以达到培养专才的目的;本科层次中设一个“会计学”专业,以达到培养通才的目标;研究生层次的硕士可不再细分专业和专业方向,博士可按研究方向或领域设若干专业或方向,如会计理论、审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等。
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下,会计作为边缘学科的特点将会越来越明显,会计将最终成为一门新型的跨学科专业。
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严格会计人员的持证上岗,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入手,以《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方法》为依据,对无证会计人员坚决予以清退,对不达标的会计人员应坚决予以停用,对违法乱纪的会计人员应暂停或永久取消会计从业资格并广而告之,对优秀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考核,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实践,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实施优胜劣汰。建立会计职业界和会计教育界的联系机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我的建议是:(1)政府管理部门如财政部会计司仍作为主体力量对会计教育施加影响。要让会计人员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力宣传,宣传的对象包括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教研人员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企业领导和广大财会人员从思想和行动上切实重视继续
教育,积极支持、关心、投人到会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这样才能使继续教育收到了好的效果。积极性有待提高。
(2)目前在我国,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联系松散。没有一个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因而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由于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此外,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挤掉了实践环节的时间,因而总是匆匆忙忙走形式,即使有实践环节效果也不好。笔者认为,会计继续教育中,在强调会计理论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会计实践环节建设。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是用人单位反映突出的问题。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团体,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中的功能,如参与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调查企业的需求。组织研讨、交流等。在具体开展会计实践时,可通过在会计实验室封闭实习的方式进行,也可通过与会计职业界业已建立的联系机制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职业界实习。大力提倡会计教育界人士通过会计职业团体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同时欢迎实业界人士在学校兼职,给学生传授更多的实务经验,建立会计教育界与职业界的互动合作。政府管理部门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团体的迅速成长;政府管理部门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团体,如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等的迅速成长,充分利用这些团体与实务界联系密切的优势,采用各种方式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中的机能,如参与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调查企业的需求,组织研讨与交流等;
(3)会计职业团体下设会计考试委员会专门从事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沟通与交流活动;由政府部门牵头举办会计教育研讨会或发起一些会计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邀请教育部门和实务部门共同参加,通过广泛、频繁的交流合作促进彼此的了解,帮助教育界确立合适的会计教育目标。
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及教育并驾齐驱发展的年代,会计教育将既是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为了使会计人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建设,我们要转变会计人员的思想,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远程会计继续教育方法和考核方式,避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的质量。同时,我国的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宣传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意识,建立一种终身教育体制,并要不断规范继续教育制度,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才是提高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根本。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篇:2014年继续教育问题内容
问题内容:
新增作业内容 1.什么是森林资源?简述森林资源的组成。2.世界森林资源主要变化趋势有哪些?
3.中国森林资源发展目标是什么?
4.简述如何由龄级划分龄组。
5.什么是法正林?其优缺点有哪些?
6.简述林班的概念、用途及区划方法。
问题内容:
新增作业内容 1.简述小班的特征、划分原则及划分条件。2.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
3.我国森林调查的种类有哪些?
4.国家一类清查的方式、目的、总体及资源落实单位是什么?
5.小班调查的内容及主要方法有哪些?
6.什么是抽样调查?简述简单抽样调查的具体步骤?
第四篇:关于会计证每年继续教育问题
会计证每年继续教育
编者按:按照会计法规,取得会计从业证书的人员和会计职称的人员,每年都要参加会计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不少于24小时。按照会计法规,取得会计从业证书的人员和会计职称的人员,每年都要参加会计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不少于24小时。各省、市地区,都是结合会计证年检来进行这项工作,只有参加继续教育,才能对会计证进行年检。
年检其实就是证明你参加了继续学习。
每年年检完了会在会计证上盖章。还有说明你从事继续教育学习的大概情况!
参加职称的学习也是继续教育的一种.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的办理
持证人员的年检工作由各单位集中办理,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或其指定人员统一到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领取表格,并集中办理年检手续。参加年检的持证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内容和要求,由本人逐项如实申报,并提供相关证明,由会
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或其指定人员汇总后,由单位负责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审核并签名盖章,加盖单位公章后,报主管部门初审,再送财政部门年检。不在会计岗位的持证人员也由单位一并办理。无工作单位的持证人员直接报财政部门年检。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主要审核和检查持证人员的下列情况:
(一)工作单位、学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或者职称变更情况;
(二)完成规定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和学时情况;
(三)会计从业资格注册登记情况;
(四)已经注册登记的持证人员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职业纪律情况,依法履行会计职责情况。
年检时除年检登记表和单位汇总表外,还应当携带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个人学历变更证明(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变更证明(两年内在当地考试合格人员不需提供证明材料,异地考试人员须提供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聘用变更提供聘书原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考核合格证原件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表彰奖励证书原件。
四、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暂缓进行年检: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
(二)私设会计账簿的;
(三)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
(四)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
(五)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
(八)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九)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
(十)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有关规定的。
经查实,在规定期限内改正后,提交已改正证明材料后通过年检。情节严重的,由主管财政机关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五、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暂缓进行年检,查实后由主管财政机关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一)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
(二)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
六、持证人员在被审查(单位负责人应在“所在单位意见”中说明)期间,暂缓进行年检。因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会计人员,由主管财政机关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暂缓年检的,在年检工作结束后三个月内进行年检审查。仍无定论的,应予通过年检。
七、持证人员无故不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不予通过年检。符合延期学习培训的,在完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后通过年检。持证人员不严格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职业纪律,不能有效履行会计职责的,经单位及主管部门认定,不予通过年检。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但相关人员未持有会计电算化初级及以上培训合格证书的,不予通过年检。既无会计电算化初级及以上培训合格证书,又无珠算等级证书(五级及以上)的,应要求持证人员必须在两年内取得两种证书之一并在证书上载明,否则下次年检不予通过。
八、在年检过程中发现持证人员用假学历等手段骗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由主管财政机关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九、单位无正当理由,对因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在年检登记表上不签署意见或签署不同意年检等意见,财政部门应予严格审查,确属于打击报复的,应予通过年检,并对打击报复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十、财政部门应当对参加年检的持证人员报送的年检材料进行审核、检查,符合条件的,应予通过年检,并在年检登记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加以记载。未通过年检的也应在年检登记表上加以记载。暂缓年检的,在年检登记表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加以记载。持证人员未参加或未通过年检的,其持有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自证书载明的最终有效期限终止之日起自行失效,并自失效之日起2年内(含2年)不得重新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十一、会计从业资格年检不收费。严禁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向会计人员收取任何费用,也不得借机推销教材、举办培训班等。
十二、要加强年检工作的组织领导。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门人员,组织专门力量,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采取多种形式,方便单
位和会计人员进行年检。要制定年检计划,周密安排,在正常开展年检工作的同时做好其他会计管理工作
第五篇:体育教师继续培训学习心得
体育教师继续培训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次的体育学习活动,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 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练习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走、跑、跳、投的身体素质能力。
4.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体育课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体育学习的动力,单调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是学好体育课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体育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讲话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练习小组的学习中来。
2.引导学生创编练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课堂教学中,情景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可能发生各种意料不到的事件。常见的突发事件成因主要表现在:
1.安全意识淡薄:学生对安全相关的生理、心理知识、社会知识、生活经验及医学常识都相对缺乏,课堂中表现出思想麻痹,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特点。
2.准备活动缺乏。准备活动能增加肌肉的供血、弹性及灵活性,同时也能提高关节韧带的功能,预防运动损伤。但我们有些教师上体育课不重视学生的准备活动,或者草草了事,埋下了安全隐患。
3.场地器械不良。如运动场地不平、地质太硬、器械设备陈旧,缺乏应有的防护设备等。
4.组织纪律松懈。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不周密、教学方法不科学,造成学生课堂安全意识薄弱、纪律松懈。
五、在处理这种突发事件时,教师应做到:
1.不急不躁,沉着冷静。
2.要巧妙运用教学机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要化阻力为动力,把突发事件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磨练学生品质、教育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
4.要注意态度严肃温和,切忌粗暴对待,妥善加以处理。
5.要注重课后的沟通,防止矛盾的堆积。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学着有明锐的洞察力,要纵观全局,善思、善导。课中出现的某些偶发事件,需要沉着、冷静、灵活、机智的对事件进行有效的调控,变不利为有利。要善于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要利用学生中或自然中形成的动态资源去完善预设教材,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
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