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的几条途径
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的几条途径
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的几条途径
文/卞玉牛
生活好像万花筒,班主任的生活则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班主任工作的琐碎、繁杂且不说,光是每日面对那一群年龄差不多,思想各异,性格亦不同的学生,处理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他们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简单化;或者是你的千篇一律,道貌岸然,表面上唬住了他们(但其心里并不服气);或者就是他们多种多样、层出不穷的“花样”,使你疲于奔命。总结这些年的班主任工
作,感慨良多,在工作中归纳出几条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的途径。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权衡放权与收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任,可以说最大的主任,也可以说是最小的主任。班主任管得都是一些小事和琐事,所以说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班主任是最大的主任,因为班主任若是有权威的话,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上的“皇帝”。皇帝搞得是专制,而社会在进步,我们现在要讲民主,要讲民主与集中。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讲究放权,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尺度,在放权的同时该收的权力还是要收。
1、放权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有制约学生的措施
魏书生当班主任,他们班上百条的班规班纪,没有一条是他定的。他们班的习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人干。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博大精深,概括起来两个字:商量。与
学生商量班级大事实际上就是放权给学生,学生自己制订的班级公约,值日生安排,寄宿生管理规定,课间操管理,自习课管理规定等等。学生也乐于去参与班级的管理,这让他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学生制订的这么多的规定,当然是学生自己去执行,这就是班主任的放权。学生自己制定的规定,又是自己去执行,当然很卖力。但是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了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你班主任就要收权。收权不是不让学生去执行,而是执行的过程中要有制约措施,要制订完整的管理体制和监督制度。管理要有人去执行,执行人应该有人去监督,环环相扣。如班长的工作绩效可以通过全班学生的投票来表决。
2、与任课老师协同作战
班级任课老师也有教学与教育双重职责,班级上的事务要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任课教师知道班级上的具
体的情况,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都乐于与班主任课一起来管理班级。
开家长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一起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一起发言,会后,也请家长与课任教师个别交流,这样增加课任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使得家长和课任教师的距离也近了,也提高了任课教师在班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有班主任效应一说)。
当学生出现问题,教师与学生交流时,也要放心教师与学生交流,当然,你班主任自己也得参与。我们班在2007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二十六人达二本线的学校历史纪录,与每一位教师参与班级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二、开好每周的班会课
班会设计、操作、评价的“原理”有且只有一个: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德育服务。
班会课作为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会课的开设要有计划,有序的开班会的根本理由是学生的发展是有阶
段性的。要根据班级的长期计划和近期计划来制订班级的班会课的内容,然后就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要求来征求学生的意见进行安排。每个学期之初,我都根据学校的规定,制订一个完整的班级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中最重要的就是班会课的内容。在特殊的阶段也对班会课的内容,及时地进行增减。
班会要开得有个性。我想,班主任带班,就要带出一个有特色的群体,这个群体要与众不同,平时,似乎不显眼,但到了上阵的那一刻,班主任一点火,这个班就要燃烧起来。火种就是班主任的思想,班主任思想是在班会课及时地得解读。班主任根据自己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确立自己适合于学生的有个性的班会主题。
班会课要有充实的内容,有的班主任开班会课就是把学校布置的任务,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念一下。或者说就是把班上发生的问题,把学生数落一番,有时为了显示权威,还在班上瞪
着眼睛,粗着嗓门儿骂一通。且不说自己丑态,这样的班会会使遵守纪律同学更胆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违反纪律的同学呢,因为是在班级上这个大环境下,受到的批评也没力度。若是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可能更有效。或者让学生留心班上的问题,把突出的问题作为一节班会课的主题,这样也更有针对性,可以提高班会课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学生集会和班级的集体活动
每周的升旗仪式就是对学生进行爱中主义教育的最好的途径,班主任也要做好表率,学生同样会受到感染。学校的运动会更能增加班级的凝聚力,这也说明我们学生有很好班集体荣誉感,利用这样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开十次班会还要好。比如我们学校最近进行了广播操比赛,平时学生做操总是很随便,但是在比赛时个个精神抖擞,动作一致,还统一了服装。回到教室我
就及时地用我们校长的一句话表扬学生:我们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听到校长这样表扬他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是学生献给自己的。第三节后数学老师跟我说,这一节你们班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学生今天听课特别认真。
还有学校在学校“一二·九”活动期间,我们班有一位成绩不好,但是一直想尽办法表现自己的女生,参加了活动。平时也看到了她有一点组织能力,所以就把任务交给她。但对她并不放心,就和她约法三章:一是要组织好活动,二要活动在课余时间排练,三是自己的学习不能落下。果然,在活动期间,上课认真了,作业完成得更好,活动也得奖了。近一段时间学习一直呈上升趋势。前几天我找她谈心,问她怎么有这么大的变化,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更好地表现自己。学生成功后的喜悦,有时的作用是无穷的。
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往往就是
事半功倍。
四、和家长多沟通,并能获得家长的援助
要想及时地获得家长的援助,平时就得与家长多沟通,家长的作用无非两个:给孩子物质帮助;用家长的身份教育孩子,延续和巩固学校教育。孩子有了问题,要尽量给家长以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再例如,帮家长订立一个关注孩子细节、养成习惯的计划。给了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请家长去唱戏。当然计划的层次是不同的。象我们农村中学,家长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时家长是一个字也不认识,所以一旦知道这样的情况,家长来了我都要帮助家长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家长很感激。其中最清楚的就是我上一届学生,有位家长来了说他儿子看什么书,他说不识字不知道,我就拿了一本我们的教材与一本小说对比,从形式让他加以鉴别。事后对我很感激,就连儿子大休在家的喜怒哀乐,也打电话告诉我,从此,这个
学生喜欢看小说的习惯也改了,更不敢带到教室里来看,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最终也考上了大学。
好的情况要告诉家长,学生不好的情况告知家长时要讲究方法,一旦学生出现问题要及时地和家长取得联系。不要错过处理事情的最佳时效,也许还能最快从家长那里获得援助。
班主任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关系,班主任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在工作中要各种手段齐上。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人干。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极致。
第二篇:初探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成效的途径论文
【摘 要】提高课堂声乐教学成效,使学生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在声乐的发声方法、技能技巧、作品表现以及舞台表演等方面高效地取得显著进步,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从课堂教学入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认识和探索提高声乐教学成效的途径。
【关键词】声乐 课堂教学 成效
提高课堂声乐教学成效就是在声乐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准确引导和学生密切配合,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声乐训练,在预定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成效。
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有的学生上了课等于没上,几乎没有教学效果;有的学生这节课感觉好下节课又完全没在状态,总是反反复复,使得教学效果不能稳固。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把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学得好学不好责任都在学生身上。其实,学生能否在声乐学习方面尽快取得进步,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成效的高低至关重要。
1.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要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着手,教师要因材施教,并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系统、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和训练
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与自身的声乐功底成正比,只有自己唱得好才能明白歌唱技巧的个中道理,在教学中才能为学生解惑,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然而另一方面,“教”是引导,不是替代,所以要将教师自己的演唱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掌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在学生需要帮助和引导的时候,给予正确而又立竿见影的指导。在声乐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声乐教学的抽象性,在讲解时,要从教师自己的演唱体会中推敲、分析,尽量减少机械的、抽象的语言和表达,只有教师自己的真实体会才能更接近声乐演唱的真实感受,这样的讲解和引导才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学生的歌唱条件存在着客观差异,要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嗓音条件、演唱特点、艺术素养,通过分析、判断,发现学生的不足和优点,准确评价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能力,对学生的优点予以保留和挖掘,对学生的不足对症下药,予以纠正。声乐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寻求歌唱平衡的过程,学习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比如喉头的稳定问题,就掺杂有气息的问题、有喉头放松的问题、有腔体打开的问题等等。在教学时要整体和辩证地看待学生演唱时出现的问题,不要老盯着一个问题,不要太过强调发声中的单一或局部问题,即使通过强调,单方面的技能训练出来了,却因为肌肉僵硬与歌唱脱节,失去了歌唱的平衡性和完整性,没有整体和辩证地看待问题,就找不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就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耽误很多课时,学生的问题也难得到解决。声乐学习是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训练过程,在课堂训练中我们应该系统、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和训练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例如,想让学生体会咽壁的力量和头腔的共鸣,可以由浅入深地设计训练步骤,首先采取闭口哼鸣,当学生头腔和咽壁力量有明显感受后,就可以进行开口哼鸣训练,然后针对学生的情况,选择学生感受最为明显的哼鸣加以训练,最后当哼鸣确实有强烈感受时,就可以要求学生用哼鸣的办法,引导母音来练声。
在音域训练方面,很多学生容易犯急于求成的错误,声乐初学者,不注重中声区训练,急于扩展音域,中音区喉头都还没有稳定,呼吸的运用都还不正确,基础还没有打好就唱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作品,这样会导致发声方法上的错误,以至严重影响学习的进程。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好关,重视基本功训练,在曲目的选择上,要实事求是,不要盲目贪大,演唱一些不适合学生或者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作品,认真、踏实地完成好适合学生的作品。学生只有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循序渐进地训练,声乐的演唱功力才能健康增长,声乐学习才能获得不断进步。
2.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成效,需要提高声乐教师的范唱能力,以及基于范唱的讲解能力
好的范唱不仅是声乐艺术的直观示范,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力手段。在声乐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演唱示范使学生对音色、声音位置、共鸣、气息的支持、音乐艺术表现等等有明确、直观、完整的感知。教师可以从示范入手,再辅助以解释和引导,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老师的意图,这比只用语言说明获得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我认为在声乐课堂上采用范唱教学,能给予学生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模仿能力,还可使学生把老师的讲解和生动的实例联系起来,使得声乐学习更便于操作,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声音与老师的声音相互比较。通过示范、讲解、反复尝试、反复指导这一形象而直观的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更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办,逐渐形成学生良好而独立的声音概念。
3.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成效,不仅要重视“教”,也应该关注“学”,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重视课后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教师应该正确面对学生在声乐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学生有进步的时候加以肯定和鼓励,相反,在出现问题时也不要生硬地批评和谴责,而应该始终不渝地鼓励,只把重点放在提出要求和改进不足上,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要使学生明白声乐课堂教学的实质内容、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并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训练任务和作业,使学生明确训练目标。教师要重视课后练习,并且关注课后练习的质量。没有课后练习,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就不能得到加强和延续,良好歌唱习惯就难以培养。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谱,背谱能使演唱时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声音质量和艺术处理上,而且也可以督促和检验学生的课后练习。在每次上课时,可以要求学生回顾老师上节课的教学重点,检验学生的课后练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训练目标,要使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检验学生课后的训练,是否正确、是否有成效,这样的课后练习才会事半功倍。仅在课堂教学时由老师引导下练习的学生,是不会取得长足进步的。最后在课堂上还可以要求学生记笔记,声乐学习笔记是反映学习声乐进展的见证,通过记录上课过程、教师要求、主要问题、解决方法等,以及课后练习时学生自己的体会,这样的声乐学习笔记使训练目的、训练手段和方式更加清晰,更加便于指导学生的课后训练。
综上所述,声乐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教学,必须讲究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方法,并且在应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时要做到活学活用,才能使学生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受益匪浅,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声乐教学的成效。
第三篇: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
季俊
经管系工业工程12-2班22120350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人文素质的定义,然后提出人文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紧接着列出现在大学生人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的途径、方法。
【关键字】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引言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一、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认识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一词,最早见之于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中国古代的“人文”特指“礼教文化”。人文科学,最早出自拉丁文,系指人性修养、文化教育领域的学科知识。人文科学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等等。
人文的作用在于通过教育提高素质,促进人更加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我们知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影响,通过自身努力养成的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品质和素养。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就是人文科学、人文知识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简言之,就是传授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的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青年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道德情操,就是教会青年学生如何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教育是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相对应的人文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精神教育。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软实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人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人格塑造和精神境界的教育。大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过程的始终,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其人格,塑造其精神。
三、现在大学生人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的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习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品质的重要途径。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核心,但目前在大学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普遍被简化、淡化、虚化,被忽视。一些大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除两课外,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开这方面课程的,也只是几门选修课,不成体系。
当前我国大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热情不够高,实用化取向明显;第二,文化素养普遍偏低;第三,人文精神相对缺乏。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在于:教育观念滞后、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人文素质教师缺乏。
就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而言,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是显而易见:个别大学生虽然谈古论今滔滔不绝,但思想素质较低,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简历造假、考试作弊;因生活琐事就拿起斧头砍杀自己的同学;走出校门遗忘赞助自己的恩人等。这说明少数大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严重倾斜甚至颠倒。说明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严重缺失。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落不到实处,其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当前,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例如如下三点: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在我国,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承担了十分沉重的课业负担。考试方式和方法也有待改进和完善,没有完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很多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去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甚至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能上名牌学校或者理想的学校。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教科书之外,包括人文知识在内的其他知识学习必须让路。
(二)、重科技,轻人文,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当代大学生学习目的和方法手段过于功利。不少大学生存在着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轻人文科学、人文素质的思想观念,也即是重器轻道。与此同时,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很多的“网虫”,他们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对学习或其他东西了无兴趣。它的消极影响就是使得当代大学生忽视对中国文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西方优秀文化的系统的、深入的学习。重科技,轻人文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使得一些大学生忽视道德情操的陶冶.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生活庸俗化,人格卑微。大学生把自己变成只会获取科学技术、操作机器的“工具人”。
(三)、指导思想上有偏差.人文氛围不浓。在制度设计上,高校普遍对人文素质教育不太重视。大学生取得毕业证书,英语要过四级,计算机要过级,而人文学科方面没有硬性规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往往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对人文学科、基础课、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却重视不够。
这些问题小而言之,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大而言之,将影响到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古老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传承更新的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
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趋同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人文素质教育就应当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这些优秀的文化对青年 思想感情的熏陶,对精神境界的提升,对创新能力的拓展,对古老文明的认识,对民族精神的凝聚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的教育才不会失去根基和底蕴。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意识,在传统文化中就有古代知识分子“严于律己”、“自强不息”的传统,通过“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的做法。借鉴这样的理念,我们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作为有效途径,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代人才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经济、国防、科技的竞争,内在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谁在人的素质上占优势,谁将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五、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
(一)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康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 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大学院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抓好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个主要方面
在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毕业后所进入的岗位与本科生有所不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根据情况,构建适合他们的教育体系,并牢牢抓住以下几方面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自强精神: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大学教育有歧视态度,大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要教育他们自强自立,有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要有自信心,用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用顽强的毅力,脚踏实地去实现人生目标。
敬业精神:使学生懂得要生存发展必须敬业爱岗。大学生要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必须立足平凡岗位,不能好高骛远,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精通业务,能解决岗位上的技术难题,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的重心是育德。培养学生在校要有良好的学生品德,走上社会要有良好的公众道德,走上工作岗位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职业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工作有责任感、进取心、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有正确的职业信念、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
诚信品质:要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健康人格的体现,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也是立国之本。要使学生懂得诚信品质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事、做人要讲诚信,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努力把诚信理论变为诚信行为。在参加考试、申请入党、求职、在工作岗位上以及生活中都要诚实守信,养成信用至上的习惯。
审美能力:这是较高层次的人文素质。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辨别美丑的能力,能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美。用美来规范行为,指导人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具有美的人格和灵魂,追求美的生活方式。
耐挫能力:在社会中大学生不是稀缺人才,而是普普通通的一线人才,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所受的挫折也许会更多一些。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应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让他们勇于面对现实,用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困
难。通过挫折砥砺自己的意志,在挫折中奋进,百折不挠,做事业和生活的强者。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人才培养中的科学发展观。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讨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好方法,取得经验并加以推广。要不断组织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参加培训、学习和交流经验,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勤奋敬业、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管理队伍,以其自身的人文素养熏染学生。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等院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采取以下几种措施:①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②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③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④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学校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参考文献
【1】 林海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高教探索.2007(6)
【2】 宁智沛.浅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河南教育(中旬).2008(2)
【3】 石承斌,黄忠昭.高校课程建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高教探索.2008(5)
【4】 王学军,齐亚红.试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和谐校园的构建.继续教育研究.2008(7)
【5】 林海龙.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路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教探索.2009(5}
第四篇:学校提高班主任幸福指数主要途径
学校提高班主任幸福指数主要途径
“幸福感”将作为考察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指标,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以至于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一种人文进步,无疑是值得称道并期待的。联系到我们的教育,近年班主任的生存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仍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工作辛苦、精神疲惫、报酬偏低,就是说班主任缺少幸福感。显然,这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潜在的障碍。我们认为,只有体验幸福的人,才会去关怀他人的幸福。学校给班主任以人文关怀,班主任就会将这种关怀传递给学生,所谓“爱能生爱”。下面,从学校管理角度谈谈提高班主任幸福指数的主要途径。
一、增强工作能力
“人是靠精神站立的,又是靠业务行走的。”一个教不好书、当不好班主任的老师在学校里无论如何是不会幸福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为教师的学习与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管理。因此,学校要帮助班主任专业成长,从而使班主任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
1.业务培训
同样的工作,如果自身工作能力强,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感觉就会相对轻松一些。事实上,相对于专业课师范毕业生的班主任知识和技能是非常缺乏的。因此,进行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是当务之急。过去,由于教师离校外出参加培训,从而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学校工作和家庭生活,同时培训工作针对性也不强,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培训校本化。主要做法:
一是改进班主任例会制度。过去常常将例会开成工作总结会、布置会,现在我们把它开成经验交流会和理论培训会,努力加强例会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例会每月一次,每次都根据当前工作任务确定一个研究专题,如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家长会的召开、品德评语的书写、心理咨询方法、新学期开始教育等,选择有较丰富经验和一定理论修养的本校优秀班主任担任主讲,并下发辅导资料。
二是试行班主任工作研修制度。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每位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教育专家。学校要有意识地向这个方向培养班主任,从而使班主任科学地管理班级,降低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为此,我们把优秀班主任平时积累的教育案例、班级讲话稿(如自我介绍、考风考纪教育、高考动员、填报高考志愿指导等)、个别谈话稿(如早恋、厌学、打架、网恋等问题)等教育资料分门别类收集和整理起来,编写成册,从而把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从零碎转化成系统,从经验转化成理论,从无形转化成有形。这既是对优秀班主任的鼓励、肯定,也是对优秀班主任的促进和提高,更为其他班主任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条件。
2.心理辅导
有调查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班主任不仅身体累,而且心也累。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为保证实施素质教育,在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不管怎样,班主任工作负担重将是一个长期问题,因此,班主任学会自我减压注意心理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此,可以让优秀班主任现身说法介绍减负经验,还可以请心理医生和心理教育专家到学校作专题报告。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心理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且引导教师把学到的心理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二、减轻工作负担
班级管理事务琐碎,耗费时间长,教育难度大,给班主任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减少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追求工作效率。
1.加强服务
学校职能部门——政教处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例如:为班主任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准备资料。每学期学校根据工作重点、思路结合学生实际在全校范围内都要开展2-3个专题教育活动,如诚信教育、亲情教育、法纪教育等。过去,政教处往往只发一个活动通知再加一个考核标准就完了,但班主任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相关资料。为此,政教处在活动前准备充足资料给班主任,为班主任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也有助于班主任吃透活动的精神,从而提高活动效果。又比如,提供学生品德评语模块。每学期班主任都要为学生写品德评语,费时费神,还吃力不讨好。为此,可以通过计算机规范化管理,消除品德评语中的主观片面性、随意性等弊端,更好地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且大大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受到广大班主任的欢迎。
2.改进考核
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对教师的考核与评比过多且僵化,没有体现教师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因此我们在以下制度做了改进。
考勤制度。通过比较、交流,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越是有名、越是档次高的学校,就越不会在上下班的时间上做文章;而越是落后、越是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就越强调出勤的时间,越强调坐班制。其实,学校不同于工厂。工人迟到、早退几分钟就会影响其工作的产值,但是教师不同。教师的产值不是用迟不迟到能够量化的东西。所以,我们学校采用弹性工作制。根据学生管理实际需要,允许班主任的在校时间有一定灵活性,在特定时间内必要时可以离校办私事。
考绩制度。苦干固然可嘉,巧干更加难得。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尊重班主任个性化的工作风格,允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校的量化考核应从注重数量转向质量。这种考核机制鼓励了班主任的创新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3.分担工作
为了切实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我们增设了见习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分担班级工作。
一是试行见习班主任制度。我们要求新教师先当见习班主任。一方面让新教师参加学校举办的见习班主任培训班,接受正规系统的理论培训;另一方面,让新教师与老班主任结对子,参与班级的实际管理,例如组织主题班会、进行个别教育、管理寝室等等。通过一学年的上岗培训,再经过学校考核,挑选出合格学员作为副班主任的储备人选。这样新教师得到了培训,班主任又减轻了工作负担,可以说是“双赢”。
二是试行副班主任制度。由正班主任在自己班级的科任教师中聘请一名副班主任,由于多了一个帮手,自然减轻了正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但是,要防止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两个和尚”没水喝,互相扯皮,两人负责变成两人都不负责。二是副班主任形同虚设,实际上还是正班主任一个人做事。因此,要明确正副班主任的职责范围和具体分工,并且按照副班主任的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给予适当的工作报酬。并且规定:只有合格的 副班主任才有资格晋升正班主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班主任的人才梯队:新教师——见习班主任——副班主任——正班主任。待条件成熟以后,可以过渡到德育导师制,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三、提高工作待遇
班主任工作“领导安排”的多,自己“主动要求”的少,原因之一是班主任的付出与所得不对等。为此,既要鼓励班主任发扬奉献精神,同时,又要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待遇,更要特别注重人文关怀。具体措施有:
1.自主选岗
每学期结束前,发一张任职志愿表,让教师自己决定要不要当班主任。开学初,学校尽量尊重教师个人意愿安排工作。这里,对“要当”与“不要当”的志愿都要慎重对待。特别是对于个别“不要当”班主任的老师,学校要充分考虑老师的实际情况,允许其暂时脱离班主任岗位,学习反思,以利再战。总之,让教师尽可能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因为自主选择岗位,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样,教育的乐趣就与教育者的职业结合起来,工作就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2.增加津贴
现在的班主任国家津贴(50元/月)实在太低了,应该适当加以提高。有学校就在此基础上加发月考核奖和期末考核奖。
3.试行班主任休假制度
这是比发钱更有意义的举措。学校在寒暑假单独组织班主任去旅游疗养、参观学习,为其创造增进友谊、活跃身心、学习提高的机会,并以此作为对班主任的一种奖励。
4.设立“资深班主任”
为了鼓励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凡担任班主任年限累计满15年,学校可以授予“资深班主任”荣誉称号,以资表彰。继续担任班主任并且履行传帮带义务的资深班主任可享受特殊津贴。
5.开展文体活动
学生需要课外活动,班主任也有同样的需要。适当的文艺体育活动,可以缓解精神压力,减轻工作疲劳,保证身心健康。因此,开展班主任文体活动,也是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的重要举措。事实上,学校具有其他单位和行业所没有的优质文体活动资源,校长需要的只是观念的更新和行动的支持。学校除了提供器材、场地支持甚至培训服务之外,特别要保证活动时间。因为班主任最缺少的就是时间。为此,有学校特别规定:每星期一、四下午最后一节课教师可以自主参加文体活动,受到班主任的欢迎。
6.创设“班主任节”
设计组织班会观摩、橱窗展览、表彰大会、学生感恩等一系列活动,使班主任在节日气氛中充分感受到学校是班主任的精神乐园。可以说“班主任节”是展示班主任专业成就的窗口,是促进班主任教育思想交流的平台,是引领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载体。
此外,班主任在评定职称、提拔职务、评选先进、发放奖金、出国进修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也应享有优先权。
实践证明,学校可以从增强工作能力、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待遇三方面着手,提高班主任的幸福指数,从而造就一支稳定而优秀的班主任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的和谐持续发展。
第五篇: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与分析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与分析
摘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之根之魂,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却普遍被忽视,原因是认识上的种种偏差。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扭转办学中急功近利的倾向,摆正人文素质教育的位置,抓住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教育途径人文教育必要性
前言
本文只要叙述的是提高人文素质教育途径的思考与分析,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理念的某些误区制约了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要走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首先需要树立新的育才观,克服认识误区,为人文素质教育铺垫道路;其次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开辟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正文
一、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认识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一词,最早见之于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中国古代的“人文”特指“礼教文化”。人文科学,最早出自拉丁文,系指人性修养、文化教育领域的学科知识。人文科学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等等。
人文的作用在于通过教育提高素质,促进人更加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我们知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影响,通过自身努力养成的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品质和素养。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就是人文科学、人文知识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简言之,就是传授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青年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道德情操,就是教会青年学生如何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的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习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品质的重要途径。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核心,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人文素质
教育普遍被简化、淡化、虚化,被忽视。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除两课外,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开这方面课程的,也只是几门选修课,不成体系。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热情不够高,实用化取向明显;第二,文化素养普遍偏低;第三,人文精神相对缺乏。高职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在于:教育观念滞后、高职生自身素质不高、人文素质教师缺乏。
三、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古老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传承更新的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趋同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人文素质教育就应当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这些优秀的文化对青年 思想感情的熏陶,对精神境界的提升,对创新能力的拓展,对古老文明的认识,对民族精神的凝聚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的教育才不会失去根基和底蕴。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意识,在传统文化中就有古代知识分子“严于律己”、“自强不息”的传统,通过“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的做法。借鉴这样的理念,我们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作为有效途径,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代人才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经济、国防、科技的竞争,内在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谁在人的素质上占优势,谁将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四、加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康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 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抓好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个主要方面
高职生在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毕业后所进入的岗位与本科生有所不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根据情况,构建适合他们的教育体系,并牢牢抓住以下几方面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自强精神: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高职教育有歧视态度,高职生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要教育他们自强自立,有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要有自信心,用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用顽强的毅力,脚踏实地去实现人生目标。
敬业精神:使学生懂得要生存发展必须敬业爱岗。高职生要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必须立足平凡岗位,不能好高骛远,要有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精通业务,能解决岗位上的技术难题,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的重心是育德。培养学生在校要有良好的学生品德,走上社会要有良好的公众道德,走上工作岗位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职业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工作有责任感、进取心、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有正确的职业信念、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
诚信品质:要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健康人格的体现,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也是立国之本。要使学生懂得诚信品质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事、做人要讲诚信,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努力把诚信理论变为诚信行为。在参加考试、申请入党、求职、在工作岗位上以及生活中都要诚实守信,养成信用至上的习惯。
审美能力:这是较高层次的人文素质。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辨别美丑的能力,能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美。用美来规范行为,指导人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具有美的人格和灵魂,追求美的生活方式。
耐挫能力:在社会中高职生不是稀缺人才,而是普普通通的一线人才,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所受的挫折也许会更多一些。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应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让他们勇于面对现实,用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困难。通过挫折砥砺自己的意志,在挫折中奋进,百折不挠,做事业和生活的强者。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人才培养中的科学发展观。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讨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好方法,取得经验并加以推广。要不断组织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参加培训、学习和交流经验,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勤奋敬业、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管理队伍,以其自身的人文素养熏染学生。
(四)科学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增设哲学、历史、语言、艺术等人文课程,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比重,这是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由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大多为3年),实习实训的时间占得较多,因此人文素质教育课又不能开得很多,需要对这些课程的安排进行科学规划,根据培养对象的需要进行科学设置。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和系列讲座三个层次,内容上三者相互配合。比如“大学美育”是必修的核心课,围绕这个核心可开出“文学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选修课,在此基础上再开设“唐诗欣赏”、“宋词欣赏”、“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欣赏”、“中国名画欣赏”、“贝多芬音乐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等系列讲座,在每一门人文核心课的基础上扩展辐射出“选修课”、“讲座课”。像这样组合就形成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系列讲座课不受学时的限制,学生听课比较自由,与其他课时不冲突,无考试压力,能很轻松愉悦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
(五)积极探索改革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文化艺术教育的骨干课程是《大学语文》、《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史》、《大学美育》、《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而应大力推行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直观形象教学,以帮助他们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此外,还要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 渗透人文教育,因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单靠几门人文课程是难以奏效的,不论是社会科学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都可以结合传授知识进行人文教育。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职院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采取以下几种措施:①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②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③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④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学校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