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问题的反思与实践[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5:4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教学问题的反思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教学问题的反思与实践》。

第一篇:基于教学问题的反思与实践

基于教学问题的反思与实践

——芜湖工业学校 2013-2014 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2013年我校迁入新校区,学校决定以此为契机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把教科研的作为提高质量落脚点。学校确立了以问题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舞台,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师德修养提高为目的的教师教科研目标。通过教科研工作,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形成一支人格魅力足,专业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将一年来的教科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引领和规范,建立教师教科研新的成长模式。

教师的成长,因人而异。优秀者,爱生、敬业、引领示范;平庸者,维系常规,难有建树;落后者,不思进取,影响工作。为使我校教师队伍优者更优,让平庸者和落后者变成优秀者,学校在2013年8月底,新学期开学的前三天对教师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其中有一天的培训内容为教科研专题。邀请市教科所专家开设中职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讲座。着重阐述新课程体系下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变革的内涵与重要意义。要求教师们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到两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较为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认知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教育研究所必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构成。)、专业能力(与学生、家长、同事的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专业智慧(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情境的调节能力)。做一个创新型教育和创新型学校的积极参与者。以教研组为单位,就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进行深入讨论。主要命题有: ①如何建立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②如何建立帮助、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关系;③如何做好教学中的反思总结;④如何建立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关系;⑤如何构建中职课堂教学模式;⑥如何提升教师个人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等等。

教科研业务上的培训教育工作,起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教师的教科研做了奠基性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引了成长的路径。

二、建教师教学过程研究记录册,找问题,论问题,解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基于中职教学的现实要求,重在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紧密结合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来开展教研和科研,以强化教师自修反思和研究提高能力的提高。

根据这一目标,学校教学部门设计出一本《芜湖工业学校教师教学过程记录册》,教师上课时必须携带并认真填写记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为记录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手,以教研组为单位,讨论研究问题,再来解决问题。以此作为我校新校区教研工作的切入点。让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学习和成长。让全体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再讨论这些问题原因所在,最后集思广益,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数学组研究探索的现行教材偏难校本教研整合工作滞后的问题;英语组:研究的个性化校本教材开发不足的问题; 语文组研究的教学设计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完成,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考虑较少的问题;数控电子组研究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无法设施分层教学的问题;机械组研究的教学设计抽象内容多,直观教学较少的问题; 一年来,根据以上问题,设计和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一是,加大实训课比例,使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比例达到了1:1。学生技能训练的加强,促使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极大提高。

二是,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学校在开设基础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整合和优化偏旧偏难课程,以芜湖的汽车、材料、电机与电器三大支柱产业为依据开发校本专业课程。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全面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规范、技能训练、社会实践过程进行全面地考核与记载。初步建立了以学生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合作精神、身体心理、知识与技能等多元结构的评价体系。在更深层次上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健康的发展。

从问题着手,讲究实效,是我校教科研的显著特点。不仅指出教师教学的问题,也勇敢承认学校存在问题。以“自修反思”、“合作研究”、“备课说课”、“行动研究”、“教学诊断”、等方式和途径来,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也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工作发展。

三、开展各类岗位比武的活动,进行实战研究

一年来,根据学校安排,学校分层次组织中级以上教师教师撰写教学设计,上好公开课或研究课。组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汇报课比赛。

1、上好研究课。每年以教研组为单位,由一位组内骨干教师在组内开设一节研究课。主要针对学科教学中的问题集中进行教学设计。课后,大家再进行集中研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课设计的模本供组内教师在岗位练兵竞赛中作为重要参考。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示个性魅力。

2、青年教师练兵,学校组织了40岁以下的教师上一节练兵研究竞赛课。学校安排的考评组对每位教师的练兵竞赛进行打分,从中筛选出组内优秀者,向学校推荐,进行表彰。

岗位练兵研究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设计思维训练;教学目标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研究;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教学情境创设、调控技巧以及多媒体教学运用的研究;等等。教学反思中教师们都感到受益菲浅。

四、以实用为目的,提升科研的研究价值

一年来,学校重新定位了科研工作的研究目的,即时效性和实用性,重在提升科研的研究价值。

1、开展了普职渗透教育研究。一是请进来,学校建成了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在2014年上半年分五期共培训芜湖市综合高中学校950名同学。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学员们学习了解PLC自动化控制、数控机床、激光雕刻、汽车发动机拆装的基本知识,并亲自进行照明电路安装、钳工工件制作。学员们表示通过培训使得书本上的知识能直观的展现在面前,学习更有兴趣了,同时培训中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是芜湖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渗透的一种创新的尝试。二是送出去,从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芜湖市教育局职称科和职教研究室制定方案,精心组织,由芜湖工业学校省级教坛之星、芜湖市骨干教师陈丽带队在市区及三县的普通高中学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共计21场次。受训学生人数将近7000人。讲座题目为《规划人生,演绎精彩》,通过故事、案例、游戏、漫画等形式,讲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规划高中生活,规划人生。讲座在普通高中学学生中引起来极大地反响,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2、开展省级精品课程和课题的研究工作。2013年,学校已有《发动机拆装和维修》、《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英语(职业模块)》四门课程被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参与的《芜湖市中等职业学校和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也被立项为省级课题。

3、组织“张强名师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张强名师工作室”为芜湖市首批十大名师工作室之一,也是芜湖职业教育唯一的名师工作室。在学校的帮助下,张强老师制定了工作室的活动实施方案,表示工作室将围绕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工作,努力提升芜湖中职学校教研水平。

五、建章立制,奖惩分明,确保教科研工作质量

为保证每次教师教科研工作任务的完成,我校做出明确规定:

1、教师按规定参加教学教科研工作,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

2、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师教科研任务方可参加评聘职称、续聘、竞聘职务、晋级及考核。

3、不完成校本培训各项教科研任务的教师年终不能评优。凡参加培训并完成教科研工作任务的学校给予一定的资料费补助。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将保持旺盛的热情做好今后的教师教科研组织工作。做到理念新,以教师为主,以发展为本;目标新,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培养教学智慧;内容新,与课改需要呼应,与芜湖地方经济呼应,以问题解决为要;方法新,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评价新,实践能力为要,过程与结果结合;管理新,专家与校本联手,专业引领与实践呼应相融;机制新,奖惩分明。让全体教师在教科研中享受着工作的快乐,让教科研成为广大教师教学上的力量之源。

第二篇:“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探讨高中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用“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实施“向心力”教学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问题

探究

建构

案例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也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不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人认为应用“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

一、“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就是在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创建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活动实现物理知识结构的自我建构,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或由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是指学生对自己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的自觉、探讨、交流,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建构”是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形成物理模型以解决现实问题。

“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在新的问题情景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养成自觉的学习态度和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和完成的能力结构。

二、“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案例分析

“向心力”一节是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它是本章圆周运动的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向心力的概念以及探究向心力的大小,难点是运用向心力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处理有关问题。现用“问题·探究·建构”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起思维

1.教师手持开口水杯并设问,能否做到让水杯口朝下而水不流出呢?教师演示“水流星”实验,提问:为什么水不流出来?

2.教师播放一段“双人花样滑冰”片段,提问:女运动员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出去而沿着一个圆周运动?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师分别利用实验和视频,从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把生活与物理联系在一起的习惯,特别是演示实验的现象,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体验感悟,引出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事物,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设计小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述情境下没有马上得出向心力的概念,而是先抛出以下问题。

1.要使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可以怎么做?

2.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哪些力?是什么力使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个力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简易实验,然后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如下图所示。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思考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外力是哪个?

这个力起到什么作用?为更深入地开展思维和探究活动提供基础和动力。

(三)实践探索,构建新知

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后,并没有立即给出向心力的概念,而是向学生展示如图所示的自制“向心力演示仪”,引导学生思考:

1.如何用1个乒乓球提起一个盛有水的矿泉水瓶?

2.改变乒乓球的质量、转动半径、转速,讨论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通过情境、问题、实践,顺利而自然地让学生经历了向心力概念的建构,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向心力只是合外力,并不是真正受到的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悟到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实验探究,验证结论

上述实验,只能定性地得出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为了进一步定量地验向心力的大小F与物质的质量m、转动的角速度ω、转动半径r的关系,教师展示“向心力演示器”如下图所示,介绍其结构,通过视频让学生掌握仪器是如何工作的。

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亲自体验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素养。

(五)应用创新,指导实践

在学生已经理解向心力概念后,为强化和检测学生对向心力的掌握情况,教师让学生解疑“水流星”和“双人花样滑冰”,让学生理解、应用、巩固向心力的知识。学生已经经过

思考和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自然可以解释“水流星”和“双人花样滑冰”的实质。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问题涉及到的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向心力”物理情境,引导深化学生的思维,再经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后,使学生对向心力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解题的过程是由学生自主感悟和建构的,而不是由教师“塞”给她的,学生不但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构建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应用“问题·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逐渐感悟、探究、建构向心力的概念。老师大胆用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切身相关的事物,精心创设问题、实验等情境,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在实验探究中,鼓励学生提问题、找毛病、作评价,课堂中不断生成知识,学生在质疑、讨论、解疑中,提高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分析现象,推理判断,评价表达的能力。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注重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上课过程中,笔者每提出一个问题,都会给学生引导、讲解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学习过程注重创设物理情境、充分挖掘生活物品进行实验,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视频、微课、投影仪等仪器的使用更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亲近感。绳拉小球转动、乒乓球提矿泉水瓶、向心力演示器都让学生感到极大的兴趣。再次,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在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多,探究时间长,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不足之处:向心力的概念的建立是一个重点,如果能给每个小组提供一组自制“向心力演示仪”,让学生亲身感受向心力,效果会更好。“向心力演示器”结构不直观,学生分组实验只能半定量地探究向心力F与物体的质量m、转动的角速度ω和转动半径r的关系,实验结论不能让学生完全信服。因此,教师应在解决问题这个主线下,真正把探究过程还给学生,使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提升物理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教与学才会得到长足发展。

第三篇: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董周第五小学----贺艳晓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它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受到条件、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小学,目前仍然有许多英语教师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方法简单,手段陈旧,课堂上,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放弃英语的学生也是屡见不鲜。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活动实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呢? 1.信息技术的应用利于知识的获取

信息技术化英语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的动画效果是其它英语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可最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其交互性将授课内容和学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充分再现语言情景,并将知识诉诸画面,达到声、画交融。英语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有乐趣;理解更加深透,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原来枯燥的语言材料,不用费很大劲儿就能记住。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面宽”,而“快节奏”指“在设计信息技术课件时,英语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贮存大量信息,我们更能多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英语教师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复习(revision)、呈现(presentation)、操练(drill)、自由交际(free communication)等工作,使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图像、影片、提示语和背景音乐等能发挥充分作用。

3.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并充分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等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英语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在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交际。交际主要是口头的。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事先对话题、情景、训练项目(日常用语、词汇、语法等)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交际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习者练习表达能力。优质高效的课堂交际活动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有机会练习整体表达能力,有利于学习者自然学习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英语教师注意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离开情景交际是不现实的,课堂交际活动将课堂变成了一个“little society(小社会)”,这样的语言训练更富有灵活性和挑战性。我们有很多办法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5.信息技术的应用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一生中获得的信息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可见,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获知器官。信息图像化本身就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它能以各自不同方式和进度来对图像化的信息进行个别化、理性化的筛选和理解。图像化的信息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步进行的多感官刺激,而单纯口授和板书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只有信息技术英语教学系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他感觉器官,从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6.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英语教学的个性化

以英语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上,英语教师讲,学生记,相同的英语教学内容,统一的练习,学生个性培养被忽视,学生特长无从谈起。信息技术英语教学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英语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得到与英语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个性化英语教学成为可能。

二、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呢? 1.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来负担”。《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对英语文化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可见,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强劲动力。信息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它能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创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做到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2.丰富教学手段,学无难事。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的声音或视频素材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原声电影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课堂应用视频益处多多,首先是学发音的好材料,可以纠正发音,增强语感,提高口语水平;其次能学到最鲜活的词汇和表达手法;第三,提高听力,让视觉帮助听觉达到听力的锻炼;第四,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全英文的环境;第五,可以感受异国文化差异。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会使学生们觉得学英语原来不是那么难,原来也可以这么轻松有趣,极大的激发学习的热情。

3.拓展学习途径,自主学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学习风格、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融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英语教学必须紧跟信息化脚步。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服务,改进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英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更加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4.创设实践环境,体会乐趣。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这门语言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 根据教学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实践环境,如问路、打电话、采访、表演等, 实施情景教学。这样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又感受到了效果,只有他们把英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时,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英语的价值,英语新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的内容, 从课文内容中取材, 在网络媒体上设景,为教学实践营造一个真实的社会氛围, 使同学们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真正的语义, 真实的语感,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进行感情、思想、语言的交流。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由浅入深, 由点及面,引导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用,掌握知识,收获快乐。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改变生活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得力工具,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的主渠道。因此,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将做对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年月日》教学实践与反思

《年月日》教学实践与反思

我们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有能力自己知道的,无需教师再费口舌,学生有能力自己观察、发现的规律,无需教师的提醒暗示。以前我也上过这个内容,都是直接找出年、月、日的编排规律,得出判断平闰年的计算方法,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曾经是怎样,以后会怎样,该不涉及,像这样“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后果就是:学生根本成了装知识的篓子,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要问为什么。所以这次又教这个内容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收集中,让学生了解人类创造历法、认识世界的过程。课前的资料调查为学生课中的探索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乐此不疲去发现,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年、月、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年、月、日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从获得年、月、日知识的方法中受到的启发确是无穷的。正如有人说“学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如何学到的。”

案例:如教学《年月日》

(一)课前准备:

1、利用自习课,激发兴趣:请大家猜个谜语:小宝宝,真稀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它要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很快猜出:年历

有关年历有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和传说,老师相信同学们可以找资料想办法知道。谁来介绍一下,你准备怎样解决?

学生七嘴八舌:可以查《十万个为什么》;可以看《百科全书》;可以问大人;可以上网查„„

2、利用课余时间,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收集相关资料。

(二)课堂交流:

(一)同学们查到了许多资料,今天我们先来交流有关年月日的科学知识。

1、学生交流,相互补充,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成:

(7个)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平年365天 年(9个)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全年

平年(28天)闰年366天

(1个)特殊月二月

闰年(29天)

2、看来大小月比较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介绍记忆方法:拳头记忆法、儿歌、找规律按规律记忆

师根据学生介绍分别请学生上台当老师介绍、领读儿歌,找规律记忆。

3、为什么平年和闰年会相差一天?请查到这方面资料的同学给大家解释解释。(学生解释,师投影出示)

4、平年、闰年的出现有什么规律?

(1)看表格,找出平、闰年。

(2)小组讨论:平年、闰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有怎样的规律?如果实在看不出来,也可

自学课本第45页第一节。

(3)交流发现的规律。

5、有了这个规律,我们不看表中二月或全年天数怎样来判断哪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谁来

告诉大家判断方法?

投影出示:判断下列年份各是什么年?

1984年1972年1998年2000年2100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判断,可使用计算器。

6、交流,对2100年学生有争议,再次看表验证。请学生介绍查到的资料,师投影出示。理解判断平闰年方法中的“一般”两字的含义。

7、师生判断比赛,介绍判断小窍门,说明这其实也是一个数学规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课外书查查。

(二)巩固

1、猜一猜:小东满16岁的时候,只过了4个生日,他是哪一天出生的?为什么?

2、老师发现许多数学家的生日都和“9”有关,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小秘密,那么将来你也许也能成为一名数学家。(师介绍数学家高斯的生日,学生仔细看计算方法,找其中的秘密)

(三)课后延伸:

1、上节课大家介绍了有关年月日的科学知识,同学们还有许多的资料要介绍,请继续介绍,并说说你是如何得到这些资料的。

学生交流介绍。有的介绍为什么二月只有28天或29天定历法的故事;有的介绍“年”的传说;有的介绍公历与农历的联系;还有的介绍几千年前制订的公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也有某些不合理之处„„

2、如果你想向更多的同学介绍你的发现,你可以出一份有关年月日的小报。你也可对年历作进一步的研究:(1)现在国际上也有人与你们有同感,正在尝试改革公历,有那些改革?

(2)如果让你改革公历,你觉得怎样修改比较合理科学?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这节课中学生课前为查找、收集年、月、日的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2、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年、月、日的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从而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去发现规律,在方法上、过程上与科学研究很相似,连情感体验也很相似。遇到障碍时的苦思冥想,有了进展时的喜悦,结论概括的逐步完整性,都很像科学家有过的经历。这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与科学研究迈出了可喜一步。

第五篇: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范文模版)

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阅读的理性回归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数学阅读的价值取向是数学阅读的归宿,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践中,应提供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愉悦,多渠道延伸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作用,并以此作为数学阅读的起点。同时,以“多种策略提高解读教材能力、掌握方法提高审题能力”的数学阅读教学策略为主线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的数学阅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当下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二原因剖析

1.对数学阅读的认识不足

学习数学时,人们大多也仅仅关注解题的对错,而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对数学文化的感受,偶尔老师布置了“看书”的作业,也往往只是草草了事,读不准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2.自主阅读数学的能力不高

(1)学生阅读数学问题的能力是薄弱的

在阅读过程中,读不出要点,那些干扰阅读的因素阻碍了学生的理解。(2)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是缺乏的

学生习惯了从框架的题型中运用公式去解决,大多数学生很难独立提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3.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小学生缺乏阅读相关的数学材料的意识与能力,对数学阅读的必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还没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自主阅读数学的能力低下,依赖性太强。

二、对策与实践

1.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兴趣是数学阅读的起点。

(1)提供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愉悦

要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首先要把数学阅读带进课堂,让学生爱读数学书籍。日常学习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教科书。教科书虽然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但学生一般不会特别感兴趣。课外读物就不同了,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喜欢,这样既可以扩大孩子的数学知识面,感受到数学的丰富、有趣,又能使孩子爱屋及乌,对数学书籍产生亲近感。(2)多渠道延伸,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中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①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数学史料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内容介绍相关数学史料,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通过原始社会石器与陶器的几何形状和图案介绍,了解原始人对简单形状与图案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图形。又如田忌赛马就是数学对策问题在生活中的一次具体运用。教学时适时介绍一下古代军事家灵活运用数学,运筹帏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能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在数学思维拓展课中推荐数学书籍

实践证明,在学习新知之前,以数学故事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3)课外讲座,拓展数学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阅读的

数学语言简洁,富有逻辑性。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古人推崇“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作为数学阅读则应该是不理解不罢休。因此,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形成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保证。

(1)多种策略,提高学生解读教材能力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学习的载体与最主要依据,其语言简洁、抽象,思维严谨,内涵丰富,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去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a以纲导读

有价值的、简约的导读提纲,是课堂“数学阅读”的前提,它可以使学生在数学阅读前了解读什么,怎么去读?即对阅读的内容、目的、方法有一种基本的了解、尝试和期待。

通过构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点击”重点字、词(如同时、相同的倍数),展开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还没有完成形成的初级阶段,可以以教师为主提供构建导读提纲。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时,可以逐步放手,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需要自拟导读提纲,让学生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从而真正提高阅读能力。b以议促读

通过读读议议,对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形成过程,从多个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讨论,以达到内化、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c以动带读 古人言“不动笔墨,不读书”,数学阅读更是如此。因此,还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多次阅读数学文本,并借助算一算、摆一摆、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意蕴,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2)掌握方法,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小学数学涉及的应用问题、图表等,都是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因此,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解读数学文本的方法,提高审题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a 自读自问——追索条件

根据应用问题中问题的需要,阅读追索条件。“一个机械化养鸡场一月份运出的鸡是13600 只,二月份运出的鸡的只数是一月份的两倍,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 只。三月份运出多少只?”笔者采用了“自读自问”式的审题方法指导:

阅读不能脱离思考,如果说思维是阅读能力的中心,那么疑问则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能促进求知,促进思维,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b重音多读——锁定关键

在审题的过程中,抓住应用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找条件,提问题,弄清题目的结构。例如:一块花布长50分米,做一条裙子用8分米,最多可以做几条裙子?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往往有个习惯思维是认为求“几条”才是要求。这时老师就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重音读“最多”,让学生认识到“最多”是一个关键词。指导多读,重点读“问题关键词”,直到学生体会其含义为止,才组织解题指导。这样抓住数学问题的根本和难点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题目,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c准确“互译”——玩转“字符”

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融合。数学阅读重在理解这三种不同语言的关联,实现其与“内部语言”的转化。应用问题教学中,语义转换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4倍少8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24人,这个学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让学生摘录条件或画线段图。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摘录以帮助解题,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这种动手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外显的语义转换,即“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数学阅读正是要求学生能在大脑中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3.数学阅读的价值取向是数学阅读的归宿。

当今世界数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如在建筑、计算机科学、天气预报中的运用;广告中的数据是否可靠、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如何计算……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将难以适应当今“数学化的社会”。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数学阅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数学阅读有助于发挥数学教科书的作用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通过阅读教科书的方法指导,学生不再出现面对教科书产生“不会看,看不懂”的现象;学生逐渐能够带着问题读,慢慢读出问题来。

(2)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

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而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能够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了解读数学能力和交流能力。(3)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不仅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其人文、柔美的一面,是人类文化长河中的一条分支。因此,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本质的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三、问题与困惑

在实践与反思中,还有如下尚待解决的问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1.如何围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养成的数学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2.数学阅读在提高数学理解力方面如何考量?这仍是一个在实践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是人生必然的经历。正确认识数学阅读,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与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是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下载基于教学问题的反思与实践[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教学问题的反思与实践[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践与反思

    这是一个弘扬个性,注重人格和主体回归的人文时代,这是一个高度重视问题意识、思维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创造教育时代,这更是一个以信息多元易得可选、教育更趋向民主理性为特......

    实践与反思

    这是一个弘扬个性,注重人格和主体回归的人文时代,这是一个高度重视问题意识、思维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创造教育时代,这更是一个以信息多元易得可选、教育更趋向民主理性为特征......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二1简答题(共4小题,合计满分30分) 1.简述“校本教研”的基本含义。 答:“校本教研”意味着以校为本,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亦即,校本教研是基......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读后感 ———关于“高效课堂”之反思 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至今已有十年之余,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教学、教科研的时髦话、流行语,“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文档

    学习《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 石兴凤 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

    教学反思 班主任的实践与反思

    班主任的实践与反思班主任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是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实施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失败,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长远来讲他很可能......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学习计划 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模式是有效教学理论走向实践的中间环节和关键环节,它是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有效教学究竟怎样教?从何入手?怎么操作?有哪......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心 得 体 会中 宁 六 中 李 丹 凤《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心 得 体 会 李 丹 凤 对于我,一名刚踏入教师行业的青年英语老师,深知英语教学突出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