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整体水平打造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整体水平打造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整体水平打造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吐鲁番市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地,是西域历史文化自然的博物馆。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历史人文景观,境内有各类古代文化遗迹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初步形成了以交河古城、高昌古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阿斯塔那
古墓群为代表的历史文物古迹景点和以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民俗园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名胜景点。
近年来吐鲁番市始终坚持“以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优势为依托,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市场,加速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开发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旅游管理体系,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旅游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在把吐鲁番市建设为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城市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精品旅游城市的同时,建成为最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旅游经济强市”的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深入贯彻“‘十五’末,把吐鲁番市建成‘最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总收入实现亿元,年均增长;年,把吐鲁番市建成旅游经济强市,旅游业总收入实现亿元,年均增长”的旅游发展目标。依托旅游业产生联动效应,变旅游资源为经济优势,全市发展旅游业的意识不断增强,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的增加值不断增长,吐鲁番旅游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旅游格局。由新疆德隆开发和建成的葡萄沟游乐园、王洛宾艺术博物馆、坎儿井博物馆,由首德公司建成的葡萄沟第一村(民俗园)等形成了我市各具特点的旅游休闲项目。目前,全市拥有家涉外星级宾馆、座度假村、家旅游社、家旅游定点民族家访点。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年月,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收入亿。旅游业已成为吐鲁番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在第三产业中凸现领头雁作用,在改善全市投资环境、繁荣城乡经济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制定措施,加强管理,大力宣传,全面发展旅游业。
一是树立品牌,打造吐鲁番国际旅游形象。良好的品牌是吸引游客的动力。吐鲁番市十分重视旅游品牌的创建和培育,改革开放以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旅游等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吐鲁番的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扎实苦干,抓机遇、争项目、创品牌,可以说至今吐鲁番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也是旅游品牌的创建过程。先后创建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风景区等多块国家级“金牌”,以及自治区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特别是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使吐鲁番进入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树立了吐鲁番旅游品牌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吐鲁番在全国乃至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推进吐鲁番走向世界,加快发展,赢得了先机。
二是加强促销,全方位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近年来,吐鲁番市按照“政府牵头、企业运作、联合促销、共同发展”的市场开发机制,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深度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效益,整合促销手段,把独具特色的火洲气候、戈壁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葡萄文化、西域文化、科普科考作为今年旅游产业的营销主题。坚持“三个一”原则(即:统一形象,统一资料,统一口号),协调行动,集中宣传形成气势,做到报刊、广播、电视三管齐下,在《吐鲁番报》上发吐鲁番旅游专版,在本市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和专题节目,制作了《吐鲁番旅游》等宣传品;抓住《新疆风情万里行》“首届旅游节”三条旅游线路途径吐鲁番的有利宣传时机,把主要景区和名胜古迹分为东、西两线,让中外旅游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亲自感受吐鲁番独特的人文景观,扩大了吐鲁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严格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即抓住一条主线,建好一支队伍,健全六项制度,建成一个市场。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抓住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这条主线,引导广大旅游从业人员树立文明窗口形象和优质服务意识;建好一支队伍,即建好旅游行管理队伍,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加大执法力度,有效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健全四项制度,即一日游管理制度、导游报酬管理制度、社会监督体系管理制度、旅游咨询和投诉制度;建成一个市场,即在度假区内建好一个集饮食、购物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市场,满足旅游者购物需要,保护游客合法消费权益,树立吐鲁番良好的整体形象。
四是理顺体制,保障旅游工作正常高效运转。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旅游的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吐鲁番市旅游协管领导小组,协调全市旅游工作。市党政班子
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旅游工作汇报,协调解决旅游发展的实际问题。吐鲁番市十分重视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和旅游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了《吐鲁番市旅游行业诚信公约》、《吐鲁番市旅行社同业诚信公约》、《吐鲁番市旅游饭店同业诚信公约》、《吐鲁番市旅游汽车行业诚信公约》、《吐鲁番市旅游购物商店诚信公约》、《吐鲁番市旅游景区(点)同业诚信公约》、《吐鲁番市旅
游餐馆同业诚信公约》等旅游管理规章,来规范服务行为,促进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五是注重投入,不断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把围绕创建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和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相结合,实施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城市绿化方面:完成了国道绿色长廊畅通工程(一期)、柏孜克里克路绿化带工程,上半年城区还绿面积近千平方米;在城市美化上完成了西环路、高昌路的绿化隔篱栏建设,清理了广告牌匾、新上了路灯灯箱广告,完成了柏孜克里克街头小品建设,在青年路、高昌路口设置了拱型花篮;城市亮化方面:在高昌路、绿洲路和市区中心公园设置了大型霓虹灯旅游风光广告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成了水源地改扩建工程,使城市日供水能力达万立方,排水改扩建和东环路建设工程正在顺利进行;狠抓项目库建设,认真包装重点项目,积极召开旅游项目推介和招商活动。今年,引资千万元修建的北园春旅游购物商城已封顶开始预售,引资亿元的王府大酒店一期工程进展顺利,西域明珠塔项目完成了塔基底座的浇筑工程,位于火焰山的旅游商品开发基地已正式挂牌营业,葡萄乡百味果园正在开发建设之中;重点推出“百年粮仓”、“回城建设”旅游项目;加快了重点景区景点的改造和建设,完成了交河故城停车场的改扩建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不断丰富旅游形式,开辟了“民俗村、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新开辟民俗家访点家。为整合吐鲁番葡萄产业,塑造“旗舰”企业,“新疆吐鲁番葡萄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进一步筹建当中。
六是夯实基础,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农业和旅游工业是保障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吐鲁番市一贯十分重视发展旅游农业和旅游工业。在区域发展布局上,鼓励景区周边乡镇直接介入旅游,发展旅游农业,鼓励其他乡镇大力发展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土特产品,满足游客对旅游商品的。在下策上,市、市政论对旅游工业、旅游农业基础上在收费、用地、审批、人才、信息等方面予以积极扶持。在具体基础上上,开发葡萄沟第一村、亚尔乡百果园、家访点、民俗园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万亩葡萄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农业观光项目。有效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同时吐鲁番市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景区管理工作列为长效管理来抓。
七是狠抓两手,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吐鲁番市充分认识到要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旅游行业的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做到一手抓旅游业发展硬件设施的完善,一手抓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了市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搞好全市旅游行业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旅游行业和窗口单位广泛开展争创“文明服务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十佳宾馆”等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全面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二、发展吐鲁番旅游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就自然资源而言,吐鲁番气候独特,有气势俊美神奇的火焰山、景色秀丽的葡萄沟,还有低于海平面米的艾丁湖。独特自然资源的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其巨大的开发和经营优势,因此,籍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应是吐鲁番开发旅游产业最有力的保证。
就历史文化资源而言,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再加上许多历史文物古迹及自然资源的陪衬,其旅游业发展价值极高。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等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集传佛教文化、洞窟及壁画建筑艺术,堪称瑰宝,苏公塔蕴含着维吾尔族浓郁、质朴建筑风格,丝绸古道,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发展旅游业潜力十分巨大。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与西部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就政策而言,我国政府已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发展到较深入阶段。因此,政府制订的政策的力度将会更大,相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西部人更新观念、发展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产权制度改革和吸引外资的关系,外资进入和行业准入的关系问题应比东部改革开放的时候有更大的开放度才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虽然集中在公共设施上,但相当多的项目和工程直接间接地对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国家计委已公布的投资项目和工程有些是铁路、机场、水利工程,对改善西部旅游交通状况和旅游环境有支撑作用。同样,吐鲁番也加大了本地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后发优势而言,东部发展旅游业,为西部旅游的大开发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另一方面,市场机制成熟度较高也使得西部旅游大开发能高起点、高速的发展。
(二)劣势分析:
吐鲁番地处西部,经济发展缓慢,对旅游产业投入、旅游资源的开发尚显不足,部分的抵消了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和降低了不同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效应。吐鲁番近年来公共设施尽管有很大发展,但较之内地,基础设施明显落后,同样,旅游企业无论经济实力还是经营水平都不如内地,并且也无法承担开发经营大的旅游项目,而西部大开发必须要旅游业大开发,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政府和企业只有凭籍现有资源进行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机制创新,才能积聚大的投资与经营力量为龙头来组织实施旅游业的大开发。
综上分析,吐鲁番若真要以旅游大开发来牵动经济的大开发,不在观念、机制、政策上有所创新、突破,以保证庞大资金的流入,显然,不会有大的作为。为此,必须要树立大开放、大开发的观念,我们的旅游市场及相关市场、项目等必须对国内的其他地方的投资者开放,同时也对国外的投资者开放。政府主要应做好的,一是建立保障招商引资能正常进行的法规环境,尤其是对政府行为的规范性法规;二是应制订外商准入的领域和条件,相应,建立向外商提供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咨询机构。三是推动市场化的进程,尤其是要建好资本市场,以利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方式的有效展开,保障外商独资、中外合资能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资金投入的热情,在启动阶段这尤其重要,有了大资金,才有大手笔,才能搭起旅游业大开发的大框架,投资人自然才敢跟投资,从而激活本地庞大的民间资金进入经济循环序列。
三、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吐鲁番市旅游开发的重大进展和主要成绩的同时,在调研和研讨中我们也了解到,吐鲁番市旅游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总量还不大,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实际产出与资源丰富程度不协调;市场结构不平衡,入境旅游比例过低;速度与效益不同步,虽然游客数量增长迅速,但由于人均消费低,总产出水平并不高等发展中的不协调和不平衡。当前,制约吐鲁番市旅游业发展的直接因素主要有:
(一)资源底数不清,限制了加快旅游开发的信心和决心。由于对旅游资源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普查和评价,对总体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范围、环境、开发价值、市场前景等都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不利于进行国内外比较和综合评价,也难以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可进入性差,仍是首要“瓶颈”。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和食宿条件等限制,吐鲁番市许多资源目前还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如艾丁湖自然景区尚未开发、火焰山景区因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很多游客只能望景兴叹。
(三)资金匮乏,是导致旅游产品开发不力的重要原因。吐鲁番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属于吃饭财政,而大规模引进外来资金的环境和条件还不具备,目前还难以对旅游资源进行成片开发,因缺乏经费无力进行资源普查和科学规划。
(四)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亟待提高。有些景区、景点存在盲目开发,近距离重复建设问题;有的景区、景点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致使出现旺季游客数量失控、白色污染、文物古迹屡遭破坏等问题。
(五)品牌意识不强,对外宣传尚未形成合力。由于缺乏宣传经费,加之各自为战,吐鲁番旅游的整体形象还不够鲜明、生动、突出,很多旅游精品至今“藏在深山人未识”。
(六)产业与机制不配套。吐鲁番市发展旅游业的热情虽然很高,但旅游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多头管理、政企不分问题仍比较突出;旅游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间、旅游业六大要素之间、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都有待于理顺。
(七)旅游业发展的环境仍需完善。由于旅游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特别是外语导游,旅游管理等方面人才缺口较大,整个旅游服务体系还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有的景区、景点旅游市场秩序较差,个别旅行社、导游人员
第二篇: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整体水平打造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整体水平打造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吐鲁番市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地,是西域历史文化自然的博物馆。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历史人文景观,境内有各类古代文化遗迹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初步形成了以交河古城、高昌古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阿斯塔那
古墓群为代表的历史文物古迹景点和以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民俗园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名胜景点。
近年来吐鲁番市始终坚持“以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优势为依托,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市场,加速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开发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旅游管理体系,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旅游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在把吐鲁番市建设为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城市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精品旅游城市的同时,建成为最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旅游经济强市”的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深入贯彻“‘十五’末,把吐鲁番市建成‘最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总收入实现亿元,年均增长;年,把吐鲁番市建成旅游经济强市,旅游业总收入实现亿元,年均增长”的旅游发展目标。依托旅游业产生联动效应,变旅游资源为经济优势,全市发展旅游业的意识不断增强,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的增加值不断增长,吐鲁番旅游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旅游格局。由新疆德隆开发和建成的葡萄沟游乐园、王洛宾艺术博物馆、坎儿井博物馆,由首德公司建成的葡萄沟第一村(民俗园)等形成了我市各具特点的旅游休闲项目。目前,全市拥有家涉外星级宾馆、座度假村、家旅游社、家旅游定点民族家访点。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年月,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收入亿。旅游业已成为吐鲁番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在第三产业中凸现领头雁作用,在改善全市投资环境、繁荣城乡经济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制定措施,加强管理,大力宣传,全面发展旅游业。
一是树立品牌,打造吐鲁番国际旅游形象。良好的品牌是吸引游客的动力。吐鲁番市十分重视旅游品牌的创建和培育,改革开放以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旅游等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吐鲁番的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扎实苦干,抓机遇、争项目、创品牌,可以说至今吐鲁番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也是旅游品牌的创建过程。先后创建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风景区等多块国家级“金牌”,以及自治区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特别是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使吐鲁番进入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树立了吐鲁番旅游品牌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吐鲁番在全国乃至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推进吐鲁番走向世界,加快发展,赢得了先机。
二是加强促销,全方位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近年来,吐鲁番市按照“政府牵头、企业运作、联合促销、共同发展”的市场开发机制,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深度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效益,整合促销手段,把独具特色的火洲气候、戈壁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葡萄文化、西域文化、科普科考作为今年旅游产业的营销主题。坚持“三个一”原则(即:统一形象,统一资料,统一口号),协调行动,集中宣传形成气势,做到报刊、广播、电视三管齐下,在《吐鲁番报》上发吐鲁番旅游专版,在本市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和专题节目,制作了《吐鲁番旅游》等宣传品;抓住《新疆风情万里行》“首届旅游节”三条旅游线路途径吐鲁番的有利宣传时机,把主要景区和名胜古迹分为东、西两线,让中外旅游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亲自感受吐鲁番独特的人文景观,扩大了吐鲁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严格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即抓住一条主线,建好一支队伍,健全六项制度,建成一个市场。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抓住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这条主线,引导广大旅游从业人员树立文明窗口形象和优质服务意识;建好一支队伍,即建好旅游行管理队伍,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加大执法力度,有效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健全四项制度,即一日游管理制度、导游报酬管理制度、社会监督体系管理制度、旅游咨询和投诉制度;建成一个市场,即在度假区内建好一个集饮食、购物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市场,满足旅游者购物需要,保护游客合法消费权益,树立吐鲁番良好的整体形象。
四是理顺体制,保障旅游工作正常高效运转。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旅游的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吐鲁番市旅游协管领导小组,协调全市旅游工作。市党政班子
第三篇:如何打造我县旅游产业
如何打造我县旅游产业
---依托环境优势、打造现代服务产业基地
区划调整之后的和县,各种产业结构调整正逐步规划成型,作为近年来一个经济增长强点的旅游产业更应该成为我们探讨的焦点。
提到现代旅游产业,不得不说近年来的发展形势。十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已经达到1.26万亿元规模,外汇收入实现458亿美元。旅游增加值相当于GDP的百分之八左右。越来越多的自驾游,更是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如此的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深如认识和县的旅游资源,依托优越环境,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县具有优美的环境优势。西北部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大面积的青山绿水可以连成片开发,具备发展综合性生态产业基地的天然优势。和县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处在安徽东向发展的特殊位置。穿境或沿边缘而过的合巢芜、合宁、宁马芜三条高速公路构成金三角框架。乘车自县城至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芜湖湾里机场均不到120分钟。“黄金水道”——长江流经和县境内65公里,有三处18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已形成,投资、旅游,方便快捷。如此优越的区位优势,这么方便快捷的交通,结合安徽东向发展战略,正是我们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基地”的大好时机。
其次,我们要想好怎样发展。如今的现代服务产业再也不是过去简单的看看风景和开开会之类的服务了。我们要合理调整和县旅游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以温泉、乡村、原生态和文化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在布局上侧重于开发“两片一代”。比如:坚持面向长三角,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效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旅游景区功能,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接待能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打造沿江50公里的旅游带和北部170平方公里的休闲旅游度假区。重点建设香泉湖、霸王祠、古文化一条街、天门山、鸡笼山、龙潭洞、金水湾、半月湖等景区。进一步加大对外推荐力度,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探索建立与长三角、南京都市圈旅游合作的新途径,促进区域旅游服务业互动互补发展。
此外,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一个科学的政策机制和开发模式。我县的现代服务产业一定要在政府的临到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支持、引导和监督好企业的发展,真真切切的把它推向市场。
孙克祥
第四篇: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语
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语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标语都不陌生吧,标语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宣传、鼓动口号。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标语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巩固“创优”成果、力争“创佳”成功。
2、加快旅游发展步伐和水平,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3、成都是我家,创佳需要你我他。
4、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圆满完成“创佳”目标。
5、加快文化培育、塑造城市形象、树立城市品牌。
6、全民参与,抓好创佳。
7、建设最佳旅游城市、争创国际知名品牌。
8、心连心共创最佳旅游城市。
9、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争攀“创佳”高峰。
10、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共创共建共享“最佳旅游城市”。
11、发展旅游,全民受益。
12、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努力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13、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争创最佳旅游城市。
14、加快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振奋市民精神、塑造城市形象。
15、全民共同努力,打造“休闲之都”。
第五篇:深刻理解医疗质量管理内涵 全面提高医院整体水平
深刻理解医疗质量管理内涵
全面提高医院整体水平
北京航天总医院代院长、党委书记
马洪山
传统的医疗质量是指医疗服务通过医务人员遵循医疗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实施有效评价和控制所达到的医疗技术效果。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质量概念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已涉及医疗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营养、卫生环境、对病人价值观的尊重等多方面因素,成为医院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费用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由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都要通过医疗质量体现出来,所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此,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现代医疗质量观,从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我院近几年狠抓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并贯穿病人就医的全过程。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加强对医疗秩序、规章制度、医疗作风的整顿,成立了以院长为首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科室成立质量质控小组,制定了质量管理工作条例,规定明确的奖惩办法。为稳步提高医疗质量打下了基础;第二步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开展临床科研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并筹措资金充实必备的仪器设备,改善诊疗手段,开辟新的科室;第三步是加强医疗质量全面管理,进行医疗质量考核,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分析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数据,为对医疗服务质量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进行质量分析和质量评价。
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决定医疗质量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的因素是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科研能力、管理水平,以及这些因素的结合程度,即是否有机地形成了医疗工作合力,其中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几年来,我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综合管理为基础,着重抓整章建制,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工作质量标准化,其内容包扩两大类:一类是属于技术标准,直接关系到质量的控制;另一类是属于对质量进行衡量的标准,对每一医疗过程进行终末评价,各部门、各工种,包括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等都制定这两类标准。如果各项工作都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就实现了质量管理愿望。
管理工作必须首先抓好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监督执行。这是保证医院系统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建立、健全了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标准化管理为尺度,以量化计分为方法,归口管理的医院质量管理和改进的院、科两级组织体系,建立了医疗、护理、后勤、综合四个考核组,按照各级各类考核标准,随机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专业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考核评价与利益分配相挂钩,形成了硬性的、可操作性的质量考核体系。医院一级由质量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对全院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考核、控制、评价,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输血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等会议),重要质量问题及时汇报主管院长。科室一级成立科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科主任主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对本科室质量问题提出具体改进及督办措施,会议记录备查。
其次,完善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制度体系。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以《北京地区医院评审实施细则》为指导,以核心制度为重点,充实、完善、修订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应急预案,经临床试行反复修改,充分体现了制度的程序性、实用性、规范性。为医院科学化、法制化、制度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规范医疗行为、实施安全医疗提供重要的保障。
第三,完善针对业务质量管理与改进的纵向管理体系。新业务实行准入制度,由准备实行新业务的科室收集资料,填写申报表;由质量管理职能部门调查分析,提出意见;由不同级别的审批机关审核批准实施。现有核心业务实行备案制度,由各临床科室汇总现在开展的核心业务,完善业务技术规范,交由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备案管理。
第四,完善针对部门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横向管理体系。参照医院评审的要求,我院从内科、外科、护理、门诊、急诊、重症监护、检验、医学影像、药事、输血、医院感染、病历质量十二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质量管理与改进措施,其中以急诊、重症监护、输血和医院感染为重点。
第五、制定四种保持医院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的工作流程。
(一)科室质量综合评价流程:质量管理部门按照“统一化的要求、标准化的表格、规范化的程序”,每日参加科室早交班、三级查房、运行中病历检查,在广覆盖的基础上兼顾重点,发现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按期复检。综合评价结果在院基层科主任例会上公布,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二)院长查房流程:医院各职能处室随院长对科室进行综合测评和现场办公,汇总各职能处室和科室自身反映的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月一次。
(三)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制定了各科室医疗纠纷接待处理的规范和流程,发现医疗纠纷背后的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收集、分析、反馈、处理。
(四)重点患者管理流程:质量管理部门对全院每一位重点患者(特殊社会背景、大额费用、中等以上手术、有纠纷倾向)每日逐一督察访视,通过参加科室对重点患者的全院大会诊、死亡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等工作,在解决临床问题的同时,发现质量管理方面的缺陷。
通过上述四种渠道搜集到医院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利用医院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医院级组织体系,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是员工的问题则加强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如果是制度的问题则完善与补充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医院级制度体系,最后以《临床质量管理改进建议书》的形式反馈给科室,医院质量管理与改进的科室级组织体系落实质量改进措施,并以《临床质量管理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质量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对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典型事例进行剖析,找出根源,分析原因,明确责任,提出要求,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六、改进管理手段,更新管理方法,转移工作重心,抓好决定质量水准的关键环节。管理上更加突出医疗质量的全程监控,制订质量控制措施,开展质量教育活动,修订质量考评标准,完善质量考评制度,质量管理部门全面实行了表格化管理,以量化积分的方式加以落实,通过分解目标,合理分工,将质量监控、管理工作渗透到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的工作中去。这样做即便于及时统计、分析,又避免了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偏差,管理逐步由“主观”向“客观”,由“感性”向“量化”,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迈进。
几年来,通过不断的加强医院质量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发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横向和纵向管理的效能,使医院质量管理走上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轨道,持续改进医院质量。
二、以重点专科建设为中心,着重抓科研、新技术的应用
重点专科的水平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几年来,我们克服了过去科室平均发展的弊病,根据科室和专业需要,有选择性的引进人才,促进医院专业技术的大发展。把重点专科的建设纳入了医院业务建设的主攻方向,重点专科建设,是在人力、设备条件、技术提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必要的保障。在选题方面进行研究、指导。通过临床科研,开展新的诊疗技术,以此来直接提高医疗技术能力。如消化科开展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心内科开展的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治疗,骨科研制的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手外伤等,在重点专科建设带动下,三年来全院开展新技术成果300多项,充分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
努力加强学科建设,为确保医疗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提出了以“建立一个体系、突出两个重点、抓好三项技术、建设四个中心、新增五个科室”为中心内容的“2005年一2010年医院发展规划”和“2015年愿景目标”,确立了十一五期间“六个达到”的奋斗目标,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士气。其次,发展优势,形成特色。在学科发展上,我们坚持固强扶弱,既保持和发扬传统优势,又勇于开拓创新,形成新特色。加大人才引进,新组建了医学整形美容科、内分泌科,介入治疗和微创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综合实验室和解剖实验室,配备了必要的仪器,为科研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使科研人员有用武之地。第三,明确目标,实现发展。移植技术是我院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我们充分利用医院的综合技术和发展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升医院学科建设的起点和支撑,为医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以提高医疗技术为重点,着重抓医务人员的培养提高
医学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的高低,提高医学专业技术水平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为造就具有较高医学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技术队伍,我们采取重点提高和普遍教育相结合,抓技术干部提高为主和管理干部教育相结合;提高临床应用技术为主和提高外语、基础理论相结合;以在职提高为主和外出进修、参观、学术交流相结合。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第一,根据不同对象确定提高的方向,高级职称人员,多数是所在学科的带头人,要求他们搞好学术交流,做好传、帮、带。中级职称人员,有计划的选派他们到国内各先进医院进修或进行专题学习,使他们尽快掌握最新技术;低年资医师则着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狠抓基础工作和薄弱环节,强化“三基训练”,注重“三严管理”,从基础质量、基本建设、基本队伍、基础设施、基本素质这些固根本、管长远、有后劲的工作做起,全面提升人员素质。护士和其他卫技人员也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确定提高方向。第二,加强在职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每周都有全院讲课,广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还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和护理专科班、本科班等。第三,加强外语学习,举办了不同级别的各类外语培训班。第四,定期进行业务考核。
有了较高水平的医学专业技术,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医疗管理水平。医疗服务活动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的过程,除了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外,保障医疗活动的人员如政工、行管、后勤等在医疗质量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保障人员和保障工作的作用更加明显,我们已把它和医疗工作放在了同等地位来对待。在这方面我们做的部分工作有:增设各种便民设施,统一调换门诊各科室的诊桌、诊椅及候诊椅,为病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在门诊大厅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张贴常用药物、检查价格表,在各候诊区域安装了闭路电视、触摸式电脑费用实时查询系统,方便病人实时查询,深受患者及其亲属好评。另外,统一、完善了全院的标识系统,按照醒目、易懂、规范、统一的原则,完善工作区域内各种路标和指示牌,方便病人就诊;调整门诊布局,扩大内、外科诊疗空间,完全满足了病人的就医要求。
倡导和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开设了节假日和双休日专家门诊,常规门诊每日提前30分钟开诊,口腔科根据病人需要还开设了夜间门诊;实行实名制挂号并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工作,增设了预约挂号和电话咨询服务项目,建立医生和病人的预约联系卡,坚持对出院病人追踪随访,建立健康档案,门诊窗口单位全部实行了中午连班制,门诊化验单查询系统联网,有利于对化验结果的统一管理,也便于患者查找化验单,手术室实行24小时开放。注重融洽医患关系,努力拓宽渠道,强化监督。设立意见箱和院长信箱,主管部门定期开箱,及时回复。我院常年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即优良的质量、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患者满意),各级各类人员还根据各自不同的工作特点规定了优质服务的要求和标准。还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患者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在基层科主任例会进行点评,督促其整改。并及时根据患者需求调整服务计划,有效地推动了医院的相关工作。
我院在病人就诊流程,就诊环境,病人就餐等后勤保障方面做了许多改进,如在优化流程方面,我院新建急诊输液观察大厅,畅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危重病人检查、缴费、取药、住院全程陪护,增设院前急救队伍,开通“空巢家庭呼救系统”;设立导医咨询台、预检筛查门诊;增设了简易门诊、疼痛门诊、便民药房等病人需求高的特色门诊和项目;实行划价收费一条龙服务,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等等。开设院长接待日。
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的管理,实行统一招标,主渠道进药,杜绝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现象,狠抓收受药品回扣等现象。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加强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实行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
通过以上综合质量管理措施,我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了建院以来最好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实践 “仁爱求精、团结奉献”的医院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更高的起点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以“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服务”创建人民满意的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