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表面粗糙度轮廓及其检测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轮廓及其检测
思 考 题
5-1 为了研究机械零件的表面结构而采用的表面轮廓是怎样确定的?实际表面轮廓上包含哪三种几何误差?
5-2 表面结构中的粗糙度轮廓的含义是什么?它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
5-3 测量表面粗糙度轮廓和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时,为什么要规定取样长度?标准评定长度等于连续的几个标准取样长度? 5-4 为了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首先要确定基准线,试述可以作为基准线的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和算术平均中线的含义? 5-5 试述GB?T3505-200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结构的术语、定义及参数》规定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更衣室参数中常用的两个幅度参数和一个间距参数的名称、符号和含义? 5-6 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技术要求时,必须给出的两项基本要求是什么?必要时还可给出哪些附加要求?
5-7 试述在表面粗糙度轮廓代号上给定幅度参数Ra或Rz允许值(上限值、下限值或者最大值、最小值)的标注方法?按GB/T10610-199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表面结构要 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的规定,各种不同允许值的合格条件是什么? 5-8 试述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Ra和Rz分别用什么量仪测量?试述这些量仪的测量原理和分别属于哪种测量方法? 5-9 试述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允许值的选用原则?
5-10 GB/T131-1993《机械制图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规定了哪三种表面粗糙度轮廓符号?
5-11 试述表面粗糙度轮廓代号中幅度参数允许值和其他技术要求的标注位置?
习题
一、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确定表面粗糙度时,通常可在三项高度特性方面的参数中选取。()
2.评定表面轮廓粗糙度所必需的一段长度称取样长度,它可以包含几个评定长度。()
3.Rz参数由于测量点不多,因此在反映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不如Ra参数充分。()
4.Ry参数对某些表面上不允许出现较深的加工痕迹和小零件的表面质量有实用意义。()
5.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应尽量小好。()
6.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通常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相应取得越小。()
7.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尺寸精度应越高。()8.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小。()9.要求配合精度高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大。()10.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值应小。()
二、选择题(将下列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1.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__。A.耐磨性好。B.配合精度高。C.抗疲劳强度差. D.传动灵敏性差。E.加工容易。
2.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时,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 A.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应比非工作表面参数值大。B.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参数值小。C.配合质量要求高,参数值应小。D.尺寸精度要求高,参数值应小。E.受交变载荷的表面,参数值应大。3.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
A.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微观性质的形状误差。B.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宏观性质的形状误差。C.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波纹度误差。
D.经过磨削加工所得表面比车削加工所得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大。E.介于表面宏观形状误差与微观形状误差之间的是波纹度误差。4.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应标注在__。A. 可见轮廓线上。B. 尺寸界线上。C. 虚线上。
D.符号尖端从材料外指向被标注表面。E. 符号尖端从材料内指向被标注表面。
三、填空题
1.表面粗糙度是指__。
2.评定长度是指__,它可以包含几个__。3.测量表面粗糙度时,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在于__。
4.国家标准中规定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有__、__、__三项。
四.综合题
1.国家标准规定的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有哪些?哪些是基本参数?哪些是附加参数?
2评定表面粗糙度时,为什么要规定取样长度?有了取样长度,为什么还要规定评定长度?
3.评定表面粗糙度时,为什么要规定轮廓中线? 4.将表面粗糙度符号标注在图2-38上,要求
(1)用任何方法加工圆柱面φd3,R a最大允许值为3.2μm。(2)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孔φd1,要求R a最大允许值为3.2μm。(3)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面a,要求Ry最大允许值为3.2μm。
(4)其余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面,要求R a允许值均为25μm。5.指出图2-39中标注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图 2-38 图2-39 6.试解释图1-5.1所示六个表面粗糙度轮廓代号中的各项技术要求?
7.试将下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标注在图1-5.2所示的机械加工的零件的图样上。
①φD1孔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Ra的上限值为3.2μm; ②φD2孔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Ra的上限值为6.3μm,最小值为3.2μm;
③零件右端面采用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Rz的上限值为12.5μm,下限值为6.3μm,加工纹理呈近似放射形; ④φd1和φd2圆柱面粗糙度轮廓参数Rz的上限值为25μm; ⑤其余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灵敏Ra的上限值为12.5μm。8.试将下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标注在图1-5.3所示的机械加工的零件的图样上。
①两上φd1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Ra的上限值为1.6μm,下限值为0.8μm;
②φd2轴肩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灵敏Rz的最大值为20μm; ③φd2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Ra的最大值为3.2μm,最小值为1.6μm;
④宽度为b的键槽两侧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灵敏Ra的上限值为3.2μm;
⑤其余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参灵敏Ra的最大值为12.5μm。
9.在一般情况下,φ60H7孔与φ20H7相比较,φ40H6/f5与φ40H6/s5中的两个孔相比较,哪个孔应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值? 10.在一般情况下,圆柱度公差分别为0.01mm和0.02mm的两个φ45H7孔相比较,哪个孔应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值?
第二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分析及其改进方案
阳旭东
(贵州工业大学机械系,贵州 贵阳550003)摘 要:分析了传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基本原理,对采用计算机系统的改进方案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TH71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表面质量的特性是零件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在计量科学中表面质量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地位。最早人们是用标准样件或样块,通过肉眼观察或用手触摸,对表面粗糙度做出定性的综合评定。1929年德国的施马尔茨(G.Schmalz)首先对表面微观不平度的深度进行了定量测量。1936年美国的艾卜特(E.J.Abbott)研制成功第一台车间用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轮廓仪。1940年英国Taylor-Hobson公司研制成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泰吕塞夫(TALYSURF)”。以后,各国又相继研制出多种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仪器。目前,测量表面粗糙度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光切法、干涉法、针描法和印模法等,而测量迅速方便、测值精度较高、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采用针描法原理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本文将详细讨论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原理及其改进方案。传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1.1 针描法
针描法又称触针法。当触针直接在工件被测表面上轻轻划过时,由于被测表面轮廓峰谷起伏,触针将在垂直于被测轮廓表面方向上产生上下移动,把这种移通过电子装置把信号加以放大,然后通过指零表或其它输出装置将有关粗糙度的数据或图形输出来。1.2 仪器的工作原理
采用针描法原理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由传感器、驱动器、指零表、记录器和工作台等主要部件组成,见图1。
图1 测量系统图 图2 电感传感器工作原理图
电感传感器是轮廓仪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工作原理见图2,在传感器测杆的一端装有金刚石触针,触针尖端曲率半径r很小,测量时将触针搭在工件上,与被测表面垂直接触,利用驱动器以一定的速度拖动传感器。由于被测表面轮廓峰谷起伏,触状在被测表面滑行时,将产生上下移动。此运动经支点使磁芯同步地上下运动,从而使包围在磁芯外面的两个差动电感线圈的电感量发生变化。
图3为仪器的工作原理主框图。传感器的线圈与测量线路是直接接入平衡电桥的,线圈电感量的变化使电桥失去平衡,于是就输出一个和触针上下的位移量成正比的信号,经电子装置将这一微弱电量的变化放大、相敏检波后,获得能表示触针位移量大小和方向的信号。此后,将信号分成三路:一路加到指零表上,以表示触针的位置,一路输至直流功率放大器,放大后推动记录器进行记录;另一路经滤波和平均表放大器放大之后,进入积分计算器,进行积分计算,即可由指示表直接读出表面粗糙度Ra值。
图3 传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工作原理框图
指零表的作用反映铁芯在差动电感线圈中所处的位置。当铁芯处于差动电感线圈的中间位置时,指零表指针指示出零位,即保证处于电感变化的线性范围之内。所以,在测量之前,必须调整指零表,使其处于零位。噪声滤波的目的在于剔除一些干扰信号,如电气元件的噪声所引起的虚假信号。大量的测试表明,高于400Hz的信号即不是被测表面粗糙度所引的信号,必须从总信号中加以剔除。所以噪声滤波器是一种低通(低频能通过)滤波器,它使400Hz以下的低频信号顺利通过,而将400Hz以上的高频信号迅速衰减,从而达到滤波的目的。波度滤波的目的则是用以滤掉距大于取样长度的波度,因此它是一个高通(高频能通过)滤波器,使表面粗糙度所引起的高频(相对于波度引起的低频而言)信号能自由通过。
经过噪声滤波和波度滤波以后,剩下来的就是与被测表面粗糙度成比例的信号,再经平均表放大器后,所输出的电流I与被测表面轮廓各点偏离中线的高度y的绝对值成正比,然后经积分器完成0ydx的积计算,得出Ra值,由指零表显示出来。
这种仪器适用于测定0.02-10μm的Ra值,其中有少数型号的仪器还可测定更小的参数值,仪器配有各种附件,以适应平面、内外圆柱面、圆锥面、球面、曲面、以及小孔、沟槽等形状的工件表面测量。测量迅速方便,测值精度高。
传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不足
传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测量参数较少,一般仅能测出Ra、Rz、Ry等少量参数;
(2)测量精度较低,测量范围较小,Ra值的范围一般为0.02-10μm左右;(3)测量方式不灵活,例如:评定长度的选取,滤波器的选择等;(4)测量结果的输出不直观。
造成上述几个方面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系统的可靠性不高,模拟信号的误差较大且不便于处理等。对传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改进
3.1 传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改进方案
为了克服传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不足,应该采用计算机系统对其进行改进。例如,英国兰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的“泰吕塞夫(TALYSURF)”10型和我国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制造的2205型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就采用了计算机系统,使其性能较之传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有极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如图4所示,从相敏整流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放大及电平转换之后进入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自动地将其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和计算,得到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及轮廓图形在显示器显示或打印输出。
图4 改进后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工作原理框图
要采用计算机系统对传统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进行改进,就要编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最好采用比较直观的菜单形式。可以按如图5所示的菜单使用流程图编制软件:
图5 菜单使用流程框图
3.2 改进后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功能及使用效果
由于采用计算机系统,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灵活的处理,显著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所以既大大增加了测量参数的数量,又提高了测量精度。例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制造的2205型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测量参数多达二十六个,测量范围为0.001~50μm,可任选1~5倍的取样长度作为评定长度,测量结果及图形在显示器、打印机或绘图仪上非常直观地输出来。它还采用了较为先选的可选择的数字滤波器,它与模拟滤波器相比其特性更为准确,且不会有元器件参数误差带来的影响。
另一方面,若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改进后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就实验的直观教学功能而言,也很有意义。改进后的电动输廓仪,通过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尤其是软件)大大加强了实验过程的直观性,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个实验过程非常直观地通过软件的各级菜单进行控制。操作简单、一目了然。(2)输入与显示同步,即在测量进行过程的同时,触针在被测表面上滑行的轨迹动态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3)测量结果及相关图形能非常直观地、准确地输出在显示器、打印机或绘图仪上。很显然,以上这些直观的教学效果是其它传统的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方法所不具备的。它在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的同时,还充分运用了直观教学的原理,帮助学生加深对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各种参数的直观理解。结 语
(1)传统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由传感器、驱动器、指零表、记录器和工作台等主要部件组成,从输入到输出全过程均为模拟信号。而在传统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系统对其进行改进后,通过模-数转换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使得仪器在测量参数的数量、测量精度、测量方式的灵活性、测量结果输出的直观性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2)从前面的分析知,整个改进方案并不复杂,因此对于目前仍广泛使用的传统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意义。
(3)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某些型号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还可将表面粗糙度的凹凸不平作三维处理,测量时在相互平行的多个截面上进行,通过模-数变换器,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送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记录其三维放大图形,并求出等高线图形,从而更加合理的评定被测面的表面粗糙度。
第三篇: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几个因素及措施[定稿]
职教类
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几个因素及措施
摘要:表面粗糙度是零件表面所具有的微小峰谷的不平程度,它是评价零件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它的波距和波高都比较小,是一种微观的几何形状误差。对机械加工表面,表面粗糙度是由切削时的刀痕,刀具和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切削时的塑性变形,以及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等原因所造成的。表面粗糙度是检验零件质量的主要依据,它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产品的质量、使用寿命。
关键词:机械加工
表面粗糙度
提高措施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重要零件在高压力、高速、高温等高要求条件下工作,表面层的任何缺陷,不仅直接影响零件的工作性能,而且还可能引起应力集中、应力腐蚀等现象,将进一步加速零件的失效,这一切都与加工表面质量有很大关系。因而表面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一、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配合精度,疲劳强度、抗腐蚀性,摩擦磨损等使用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1、表面质量对零件配合精度的影响
(1)对间隙配合的影响
由于零件表面的凹凸不平,两接触表面总有一些凸峰相接触。表面粗糙度
过大,则零件相对运动过程中,接触表面会很快磨损,从而使间隙增大,引起配合性质改变,影响配合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零件尺寸和公差小的情况下,此影响更为明显。
(2)对过盈配合的影响
粗糙表面在装配压入过程中,会将相接触的峰顶挤平,减少实际有效过盈量,降低了配合的连接强度。
2、表面质量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零件表面越粗糙,则表面上的凹痕就越深明,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就越严重。当零件受到交变载荷的作用时,疲劳强度会降低,零件疲劳损坏的可能性增大。
3、表面质量对零件抗腐蚀性的影响
零件表面越粗糙,则积聚在零件表面的腐蚀气体或液体也越多,且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向零件表层渗透,形成表面锈蚀。
4、表面质量对零件摩擦磨损的影响
两接触表面作相对运动时,表面越粗糙,摩擦系数越大,摩擦阻力越大,因摩擦消耗的能量也越大,并且还影响零件相对运动的灵活性。此外,表面越粗糙,两配合表面的实际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单位面积压力越大,更易磨损。
此外,表面粗糙度还影响零件的接触刚度、密封性能、产品的美观和表面涂层的质量等。因此,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寿命应选取合理的表面粗糙度。
二、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措施
1、切削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在加工表面留下了切削层残留面积,其形状是刀具几何形状的复映。减小
进给量vf、主偏角、副偏角以及增大刀尖圆弧半径,均可减小残留面积的高度。此外,适当增大刀具的前角以减小切削时的塑性变形程度。合理选择润滑液和提高刀具刃磨质量以减小切削时的塑性变形和抑制刀瘤、鳞刺的生成,也是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的有效措施。
2、工件材料的性质
加工塑性材料时,由于刀具对金属的挤压产生了塑性变形,加之刀具迫使切屑与工件分离的撕裂作用,使表面粗糙度值加大。加工脆性材料时,其切屑呈碎粒状,由于切屑的崩碎而在加工表面留下许多麻点,使表面粗糙度值加大。
3、切削用量
(1)进给量ƒ影响
采用较小的进给量ƒ,加工表面残留面积高度较小,对减小粗糙度Ra值有利。
(2)切削速度υ的影响
切削塑性材料,当切削速度υ小于5 m/min或大于100 m/min时,不易产生积屑瘤,对减小粗糙度Ra值有利。当切削速度υ在20--25 m/min,且切削温度约为300ºC时,切屑与刀具前刀面摩擦系数最大,此时积屑瘤高度最大,使粗糙度Ra值增加。
(3)切削深度αp影响
切削深度αp比进给量ƒ和切削速度υ对粗糙度Ra值的影响要小。当αp减小时,切削力减小,不易产生振动,对减小粗糙度Ra值有利。
4、磨削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像切削加工时表面粗糙度的形成过程一样,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也
是由几何因素和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来决定的。影响磨削表面粗糙的主要因素有:(1)砂轮的粒度;(2)砂轮的硬度;(3)砂轮的修整;(4)磨削速度;(5)磨削径向进给量与光磨次数;(6)工件圆周进给速度与轴向进给量;(7)冷却润滑液。
三、提高表面粗糙度的措施
1、减小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措施
(1)刀具方面:在工艺系统刚度足够时,采用较大的刀尖圆弧半径re,较小副偏角k'r,使用长度比进给量稍大一些的k'r=0的修光刃;采用较大的前角r。加工塑性的材料,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减小刀具前、后刀面的粗糙度数值,使其不大于Ra1.25μm;选用与工件亲和力小的刀具材料;对刀具进行氧、氮化处理;限制副刀刃上的磨损量;选用细颗粒的硬质合金做刀具等。
(2)工件方面:应有适宜的金相组织(低碳钢、低合金钢中应有铁素体加低碳马氏体、索氏体或片状珠光体,高碳钢、高合金钢中应有粒状珠光体);加工中碳钢及中碳合金钢时若采用较高切削速度,应为粒状珠光体;若采用较低切削速度,应为片状珠光体组织。合金元素中碳化物的分布要细匀;易切钢中应含有硫铅等元素;对工件进行调质处理,提高硬度,降低塑性;减小铸铁中石墨的颗粒尺寸等。
(3)切削条件方面:以较高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材料;减小进给量;采用高效切削液;提高机床的运动精度,增强工艺系统刚度;采用超声波振动切削加工等。
2、减小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措施
(1)砂轮特性方面:采用细粒度砂轮;提高磨粒切削刃的等高性;根据工件材料、磨料等选择适宜的砂轮硬度;选择与工件材料亲和力小的磨料;采用适宜的弹性结合剂的砂轮,采用直径较大的砂轮;增大砂轮的宽度等。
(2)砂轮修整方面:金刚石的耐磨性、刃口形状、安装角度应满足一定要求;选择适当的修整用量。
(3)磨削条件方面:提高砂轮速度或降低工作速度,使V砂/V工的比值增大;采用较小的纵向进给量、磨削深度,最后进行无进给光磨。正确选用切削液的种类、浓度比、压力、流量和清洁度等;提高砂轮的平衡精度;提高主轴的回转精度、工作台运动的平衡性及整个工艺系统的刚度。
四、结 论
由于机械加工表面对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如耐磨性、接触刚度、疲劳强度、配合性质、抗腐蚀性能及精度的稳定性等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机器零件的重要表面应提出一定的表面粗糙度要求。由于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表面粗糙度根据需要提出比较经济适用的要求。
第四篇: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
空气、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方法、检验标准 目的:
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参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HACCP原理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 0169-92/SN 0172-92/ SN 0170-92、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检验培训教材》中《出入食品生产厂卫生细菌检验方法》、日本东京冷冻食品检验方法。采样与检测方法:
3.1空气的采样与测试方法 3.1.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采样,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d)实验性新产品,按客户规定频率采样检验。e)正常生产状态的采样,每周一次。(2)采样方法
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不超过30 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 m;室内面积超过30 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4点距墙1 m。采样时,将含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平板(直径9 cm)置采样点(约桌面高度),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 min。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3.1.2菌落培养:
(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7℃±1℃培养24 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2)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6 h内送实验室,细菌总数于37℃±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3)菌落计算:
a)记录平均菌落数,用“个/皿”来报告结果。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不可遗漏。
b)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 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3.2工作台(机械器具)表面与工人手表面采样与测试方法: 3.2.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擦拭检验,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全面擦拭检验。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可疑处进行擦拭,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擦拭检验。
d)实验新产品,按客户规定擦拭频率擦拭检验。e)对工作表面消毒产生怀疑时,进行擦拭检验。f)正常生产状态的擦拭,每周一次。(2)采样方法:
a)工作台(机械器具):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被检物体表面(取与食品直接接触或有一定影响的表面)取25cm2 的面积,在其内涂抹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b)工人手: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3)采样注意事项: 擦拭时棉签要随时转动,保证擦拭的准确性。对每个擦拭点应详细记录所在分场的具体位置、擦拭时间及所擦拭环节的消毒时间 3.2.2 细菌·大肠菌群的检测培养: 样液稀释:将放有棉棒的试管充分振摇。此液为1:10稀释液。如污染严重,可十倍递增稀释,吸取1ml 1:10样液加9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此液为1:100稀释液。3.2.2.1 细菌总数:
(1)以无菌操作,选择1~2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注入到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平行样),将已融化冷至45℃左右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15ml,充分混合。
(2)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48 h后计数。(3)结果报告: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菌落数 3.2.2.2大肠菌群:(1)平板法: a)以无菌操作,选择1~2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注入到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平行样),将已融化冷至45℃左右的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15ml,充分混合。待琼脂凝固后,再覆盖一层培养基,约3-5 ml。
b)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24h后计数。c)结果计算:以平板上出现紫红色菌落的个数乘以稀释倍数得出。d)结果报告: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菌落数(2)试管法: a)以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接种到BGLB肉汤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b)置BGLB肉汤管于36℃±1℃培养48±2h。记录所有BGLB肉汤管的产气管数。
c)结果报告:按BGLB肉汤管产气管数,查MPN表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大肠菌群值。
3.2.3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1)定性检测
a)取1ml 稀释液注入灭菌的平皿内,倾注15-20ml的B-P培养基,(或是吸取0.1稀释液,用L棒涂布于表面干燥的B-P琼脂平板),放进36±1℃的恒温箱内培养48±2小时。b)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1个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作血浆凝固酶实验。
c)结果报告:B-P琼脂平板的可疑菌落作血浆凝固酶实验为阳性,即报告手(工器具)上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2)定量检测 a)以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接种到含10﹪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b)置肉汤管于36±1℃的恒温箱内培养48小时。划线接种于表面干燥的B-P琼脂平板,置36℃±1℃培养45~48小时。
c)从B-P琼脂平板上,挑取典型或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接种肉汤培养基,36℃±1℃培养20~24小时。
d)取肉汤培养物做血浆凝固酶试验,记录试验结果。
e)报告结果:根据凝固酶试验结果,查MPN表报告每25 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值。
3.3工厂环境中病原体的检测计划与方法
检测计划: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工厂应该对生产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和评估,检测项目包括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微生物,化验室应该按照一定的计划对生产场所环境中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其中包括地面、下水道、排水沟、墙壁、天花板、设备框架、运输的支架,冷藏装置、速冻机、传送带、设备的螺丝、维修工具等部位。当某个点检测到病员微生物时,应该对环境中的相似点加大检测频率;在把所有的预定点检测完后,应该对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存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下一次环境检测循环过程中加强检测容易出现病原体的环境点,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检测频率: 每月两次,每次每个区域至少选取5个检测点,分别进行检测。
3.3.1 环境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3MTM PetrifilmTM 环境李斯特菌的测试片)3.3.1.1 用涂抹棒,海绵或者其他采样设备收集环境样本。
3.3.1.2 将收集的样本添加10毫升灭菌的缓冲蛋白胨水,将样本与缓冲蛋白胨混合1分钟,将样品置于室温(20-30℃)1小时,最久不超过1.5小时,以修复损伤的李斯特菌。3.3.1.3 将测试片放在平坦处,掀起上层膜。
3.3.1.4 用移液器垂直滴加3毫升样品到下层膜中央,将上层膜缓慢盖下,以免产生气泡。3.3.1.5 轻轻将塑料压板放在位于接种区上层膜上,不要压,扭转或者滑动压板。提起压板等至少十分钟,以使胶体凝固。
3.3.1.6 将测试片透明面朝上,可叠放至十片,在37℃±1℃培养26-30小时,可以用标准菌落记数器或者其他光学放大器判读,不要记数圆形轮廓上的菌落,因为他们不受选择性培养基的影响。
3.3.1.7 对于定性检测,根据紫红色菌落是否存在,结果记为检出或者未检出。3.3.2 环境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3.3.2.1采样地点: 选取采样点时因尽量选取微生物容易滋生的地方 冷冻车间
FD车间
东区初加工
传递窗口表面、排水沟、排水沟出口、墙壁、地面
卸料间 墙壁、墙角、地面、天花板、物料车表面
东区精加工
地面、墙壁、墙角、排水沟、排水沟出口、速动机链条、天花板
暂存间
墙壁、地面、天花板、墙角、墙缝
西区初加工
传递窗口表面、地面、墙壁、排水沟、排水沟出口
挑选间
墙壁、地面、天花板、墙角、垫板
西区精加工
地面、墙壁、墙角、排水沟、排水沟出口、速动机链条、天花板
包装室
墙壁、地面、天花板、金探传送带表面、落地料存放处
3.3.2.2 操作步骤
3.3.2.2.1采样应在生产开始后进行,用已浸润过的棉拭在选定的被测表面旋转涂抹约100cm2的面积,然后将棉拭放回涂抹试管并盖紧。3.3.2.2.2将样品带回实验室,每5个点混合成一个样品, 登记编号,按照SN0170-92标准及时检测,若有阳性结果出现,应逐步对所混合的每个点分别检测。
物体表面涂抹菌落总数计算方式:物体表面细菌总数(cfu/c㎡)=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根椐GB15979-2002《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标准,生产环境卫生指标 1 装配与包装车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应≤2 500 cfu/m3。2 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20 cfu/cm2。
3.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300 cfu/只手,并不得检出致病菌。人员和环境卫生检测方法
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 2采样(空气沉降法)
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4检测频率:每周 空气质量标准:
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 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
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
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1采样方法
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
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
将无菌规格纸(5×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2检验方法
2.1细菌总数的检验
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结果计算
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 2.2致病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 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
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5.关键点:细菌总数≤10个∕cm2 一般区域:细菌总数≤100个∕cm2
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
1.采样方法:用一支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全部,反复两次,涂擦的时候棉拭子要相应地转动,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培养。
2.检验方法:同工器具表面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3.结果计算:每只手表面的细菌总数(cfu/只手)=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
四、消毒液药效的微生物学鉴定法
1采样对象:正常使用的消毒液,和已知配制好备用的消毒液 2采样及检验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毫升样液,加入9毫升稀释液中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土温80和0.3%卵磷脂;对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W/V)土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中的残效作用,将注入了样液的稀释液充分摇匀,取1毫升注入平皿,随之倒入普通营养琼脂,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将平皿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计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3结果分析
平板上有菌生长,表明被检样液中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在用于消毒。
该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的理论模式依据是:100CM2的面积上10MIN降落的菌落数, 等于1升空气中所含的细菌总数.系数50000基于上述假说和单位换算而来.细菌总数(CFU/M3)=5/10T*100/A*1000*N=50000*N/AT
5/10T:实际放置了5MIN;
100/A:A单一培养皿面积;
1000:1M3=1000L啊,换算成m3
1、空气细菌落菌数单位既然是cfu/m3,那采样时应该还要记录放置平皿的高度。
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罐头行业有个标准如下:
落下菌数
空气污染程度
评价
30以下
清洁
安全
30~50
中等清洁
50~70
低等清洁
应加注意
70~100
高度污染
对空气要进行消毒
100以上
严重污染
禁止加工
3、是否可根据企业相应的加工产品微生物指标进行自行制定?
第五篇:物体表面及手的检测
物品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医疗操作前。
(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小于100cm²,时,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大于等于100cm²时,取100cm²。
(3)采样方法:将5cm×5cm 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和剂+洗脱液)的棉试子一只,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和剂+洗脱液)的试管内,在试管上标明科室、检品所在房间和物品或物体表面的名称及采样面积,立即送至检验科细菌室。若采样面积大于等于100cm²,应连续采样四个点(即采样100cm²)。
2、检验方法
(1)细菌总数检测〔cfu /cm²〕:
将试管内的棉试子用力振打80次,无菌操作吸取1.0ml 接种于灭菌平皿内,加入溶化冷至45一48℃ 的营养琼脂15一18ml,边倒入边摇匀,待凝固后放入 37℃ 培养箱培养 48h,计数菌落数 cfu / cm²。
计算:cfu/cm²=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²),不规则物品或物体表面报告单位为 cfu/件。
(2)致病菌检测
① 检测原则:致病菌的检测依据污染情况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②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取采样液1.0ml,接种于 5ml SCDLP 液体培养基中→36℃±1℃增菌 24h→取1白金耳环上述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培养24h→观察菌落特征→鉴定→报告。
③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测
取样品1.0ml,接种于1%葡萄糖肉汤→37℃ 增菌24h→取1白金耳环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24h→观察菌落→鉴定→报告。
④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非发酵菌群等致病菌的检测参照相关检测方法。(3)报告:报告细菌总数(cfu/ cm²)和是否检出致病菌及致病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β一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非发酵菌群等)。
3、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门把手等不规则的物体表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试子直接涂擦采样。
手和皮肤粘膜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在消毒后立即采样。
(2)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和剂+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 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²),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和剂十洗脱液)试管内,在试管外壁标明科别、姓名,立即送检。
(3)皮肤粘膜采样:用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和剂+洗脱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和剂+洗脱液)的试管内,在试管外壁标明科别、姓名、采样部位、采样面积,立即送检。
(4)不规则的粘膜皮肤处可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和剂+洗脱液)棉拭子直接涂擦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和剂+洗脱液)的试管内,在试管外壁标明科别、姓名、采样部位,立即送检。
2、检测方法(1)细菌总数检测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 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 1.0ml 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 36 ℃ 士 1 ℃ 温箱培养 48h,计数菌落数。
计算:细菌总数(cfu/ cm²)=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 不规则粘膜皮肤报告单位为细菌总数(cfu/件)(2)致病菌检测
按照物品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中的致病菌检测方法操作。(3)报告
报告细菌总数〔cfu /cm²〕和是否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β一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若检出致病菌,需报告菌种。
3、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2)两只手采样面积约 60cm。
使用中的消毒剂和灭菌剂细菌污染监测
1、采样方法
把被检样品充分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 1.0ml,加入到9.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采样管中混匀,在试管上标明科别、样品所在室、样品名科(含浓度)、用途,立即送检。
报告细菌总数(cfu / ml)和是否检出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β一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若检出致病菌,需报告菌种。
2、检测方法(1)细菌总数检测
①涂抹法:把待检样品充分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溶液0.2ml,滴于干燥普通琼脂平板,每份样品同时做2个平行样,一平板置 20 ℃ 培养 7d,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 35 ℃ 温箱培养 72h 记数菌落数。
②倾注法:把待检样品充分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0ml,加入到9.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采样管中混匀,分别取0.5ml放入2只灭菌平皿内,加入己熔化的45℃—48oC的营养琼脂 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一平板置20℃ 培养7d,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6℃±1℃ 培养 72h,计数菌落数。
计算:倾注法 消毒灭菌剂染菌量(cfu /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20 涂沫法 消毒灭菌剂染菌量(cfu /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50(2)致病菌检测
按照物品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中的致病菌检测方法操作。(3)报告
报告细菌总数(cfu /m1)和是否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若检出致病菌,需报告菌种。
3、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