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成果总结

时间:2019-05-12 05:5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材建设成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材建设成果总结》。

第一篇:教材建设成果总结

旅游管理专业(高尔夫方向)“十二五”校企合作教材成果总结

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作为新组建的高职院校,我们非常重视教材建设特别是重点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我系旅游管理专业(高尔夫方向)在校企合作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学院高度重视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

学院经党委会、院务会研究,专门成立了以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为组长的课程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教材建设的方针政策,研究、布署我院教材建设规划,建章立制,落实具体办法。

学院领导从人力、财力上大力支持教材建设工作,专门划出30万元经费作为资金保证,用于购买参考材料,教师参加有关教材编写的差旅费用和成果奖励。

二、全面统筹,精心规划教材建设工作

为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使教材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我院在组建之初,即结合当时教材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全面统筹、精心规划,制定了《学院“十二五”教材建设规划(2010~2015年)》,强调应将教材建设作为我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教材建设与教学、科研相结合,提高教材的编写与选用质量;力争出版一批既能反映当前高尔夫行业技术先进水平,又符合我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适用性强、质量好的教材;要求在机制、经费、人力等方面予以大力大力支持,保证教材建设工作的落实。

三、落实规划,突出重点,开展旅游管理专业(高尔夫方向)全套教材的编写

1、认真组织高尔夫系列精品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我院与全国各知名球会校企合作共开发了14本高尔夫系列精品教材,其中有3本教材由我系旅游管理专业(高尔夫方向)教师主编。为了做好本轮教材的编写工作,学院多次召开参加编写教师的会议,提出编写教材的要求,要求各位老师积极与主编和企业人员以及外校教师进行联系,编写出适合高职特点、内容科学、形式新颖、经济实用的优秀教材。为保证教材编写的质量和水平,请有较丰富教材编写经验的老师介绍教材编写经验。由于本教材建设由全国多所高等职业院校联合编写,编写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保

证了教材的高水平与高质量;邀请校外兼职教师参与教材大纲的编写、内容的制定与讨论,高尔夫旅游行业一线人员的参与,使得教材实用性强,并与当前高尔夫旅游发展实际联系紧密;重视实验实训教材的编写,本套专业教材有近四分之一的实验实训教材,面向高尔夫旅游的实际,专门针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部分教材配套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材,很大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教学效果;与观澜湖球会、华彬球会、从都球会、伯爵园球会等国内知球会紧密联系,把握高尔夫旅游发展的前沿,为教材的编写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重视案例教学,特别是部分实训教材,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以上措施为高尔夫旅游类高职专业教学提供了一套难度适宜、实用性强,质量较高的专业教材。

2、积极组织编写校内自编教材

统编教材的编写能较好的满足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高尔夫方向)的教学的需求,同时也扩大了我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参加教材编写的教师也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同时,我系旅游管理专业(高尔夫方向)教师还编写了3本校内自编教材,总字数约51万字。这些自编教材把握了“宽、新、用”的原则,体现出教材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符合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也符合我院教学改革的需要及素质教育的提高。

3、认真做好实验指导书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的编写

实验指导书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的编写是教材建设的补充和完善,我院在旅游管理专业(高尔夫方向)的实习、高尔夫旅游实训、导游实训、旅游管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都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尚未有国家正式出版的教材,我们组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骨干指导教师按照实用性的原则认真编写修订各实践教学指导书,现已完成3门校内实践教材的编写,总字数约45万字。

四、建立长效机制,抓好教材使用、检查和反馈评价,促进教材建设的全面发展 教材质量是教材建设的核心,为保证不断提高教材质量,我们针对新编教材认真开展了教材反馈评价活动。2010年5月和2013月6月,组织对本轮教材编写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别对教材质量、是否适应高职教育、是否联系高尔夫旅游行业当前技术、创新性、实用性、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良好。同时,系统地搜集了各学校、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及社会其他各有关单位对教材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多次组织专家对教材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通过以上措施,建立起了教材反馈评价的

完整体系。

教研室既是教材需求和使用单位,又是教材编写任务的承担单位,在教材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管理系一直把教材建设作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各教研室在教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教材编写的监督和教材使用的管理,注意把教材建设与专业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提高了教材的编写与选用质量。

除上述教材质量监控以外,学院还在经费支持、评优奖励、经验成果推广等方面对教材建设工作做出相应规定,建立了长效机制,确保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高尔夫方向)专业专业教材建设的主要工作。学院以该专业的课程与教材建设为模式,在条件成熟的其它专业中全面推广开展本项目,以达到锻炼师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更好地促进各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把我院办成高水平的优质职业学院,为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和高尔夫旅游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

2013年12月

第二篇:教材建设成果总结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材

建设成果总结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组建的省属公办全日制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以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是第一批开办的高职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的专业,同时也是首批高职省级精品专业。自1953年开办该专业以来,共为社会培养了4100多名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省电力行业和水电行业技术骨干。

电气工程系是学院负责电气类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的部门,有着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经验,在学院80周年的办学历史中,为全省电力事业培养了13000多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建设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全系42名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人,中级职称教师17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共有36人,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教研室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和《供用电技术》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继电保护》是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工与电气自动化实验室是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材建设工作中,电气工程系依托自身的优势,认真做好教材编写的各项工作。

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作为新组建的高职院校,我们非常重视教材建设特别是重点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学院首先选择了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重点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作为教材建设工作的试点。从2004年起,学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配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与全国14所水利、电力类高职院校联系,通过5年多时间的建设,已圆满地完成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和专业群的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的教材编写任务,其中由我院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师29人次参与编写的共26部,编写总字数为241.3万字,截止目前我院参与编写的教材共发行40.5万册数,全国使用本教材的水利、电力类高职院校73所,相关院校67所,部分通用教材如《电力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还被山东大学等著名本科院校选用。同时编写校内补充教材、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和毕业设计等指导书9本,总字数达166万字。

一、学院高度重视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

学院经党委会、院务会研究,专门成立了以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为组长的课程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教材建设的方针政策,研究、布署我院教材建设规划,建章立制,落实具体办法。

学院领导从人力、财力上大力支持教材建设工作,专门划出30万元经费作为资金保证,用于购买参考材料,教师参加有关教材编写的差旅费用和成果奖励,近5年学院用于教材建设的奖励资金已达26万多元。

二、全面统筹,精心规划教材建设工作

为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使教材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我院在组建之初,即结合当时教材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全面统筹、精心规划,制定了《学院“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2005~2010年)》,强调应将教材建设作为我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教材建设与教学、科研相结合,提高教材的编写与选用质量;力争出版一批既能反映当前水利电力行业技术先进水平,又符合我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适用性强、质量好的教材;要求在机制、经费、人力等方面予以大力大力支持,保证教材建设工作的落实。

三、以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带动教材建设

学院选择师资力量相对雄厚的部分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其中《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在职业技术课选择了《电路与磁路》、《发电厂及变电所电气设备》、《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门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均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的本课程骨干教师为项目负责人,并与学院签定项目建设协议书,全面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习题集、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试题等进行建设。其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在继电保护方面具有良好的实验科研设施,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并在教学、论文撰定、教材编写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现已完成了本课程高职高专教学使用的教材、习题集、实验指导书和课程设计指导书等系列书籍的编写,并通过该精品课程的建设创出学院的品牌课程,带动全院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落实规划,突出重点,开展《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全套教材的编写

1、认真组织全国高职高专电气类精品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我院发起并参加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组织的高职高专电气类精品规划教材的编定写工

作,共有全国水利电力类14所高职高专院校参加。我院共参加5门技术基础课、16门职业技术课和5门实训课共26门课程的编写工作,共有28人参加编写,其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继电保护调试技术》、《配电网自动化》、《电力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开关电器检修实训》和《电子制作实训》等6本教材由我院主编。为了做好本轮教材的编写工作,学院多次召开参加编写教师的会议,提出编写教材的要求,要求各位老师积极与主编和兄弟学校的老师进行联系,编写出适合高职特点、内容科学、形式新颖、经济实用的优秀教材。为保证教材编写的质量和水平,请有较丰富教材编写经验的老师介绍教材编写经验,请我院兼职教授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原副院长文峰教授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高厚磊教授给予指导,我院教师已完成241万多字的教材编写任务。由于本教材建设由全国多所高等职业院校联合编写,编写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保证了教材的高水平与高质量;邀请校外兼职教师参与教材大纲的编写、内容的制定与讨论,电力系统一线技术人员的参与,使得教材实用性强,并与当前电力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真实的反应电力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重视实验实训教材的编写,本套专业教材有近三分之一的实验实训教材,面向电力生产的实际,专门针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部分教材配套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材,很大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教学效果;与国电南瑞、国电南自、北京四方、西门子、ABB、平高电气等国内外知名电力生产企业紧密联系,把握电力生产的前沿技术,为教材的编写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重视案例教学,特别是部分实训教材,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以上措施为电力类高职专业教学提供了一套难度适宜、实用性强,质量较高的专业教材。

2、积极组织编写校内自编教材

统编教材的编写能较好的满足我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教学的需求,同时也扩大了我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参加教材编写的教师也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但是全国统编教材要适应全国同类学校共同的需求,部分教材不能适应福建省水利电力发展的实际,因此在做好全国规划教材编写的同时,有计划的组织骨干教师编写部分适合我省我院实际的校内自编教材,针对本轮规划教材与我院电力教学的差异编写了3本校内自编教材,总字数约51万字。这些自编教材把握了“宽、新、用”的原则,体现出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符合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也符合我院教学改革的需要及素质教育的提高。

3、认真做好实验指导书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的编写

实验指导书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的编写是教材建设的补充和完善,我院在电力专业的生产实习、电气设备检修实训、电气设备课程设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都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尚未有国家正式出版的教材,我们组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骨干指导教师按照实用性的原则认真编写修订各实践教学指导书,现已完成6门校内实践教材的编写,总字数约115万字。

通过本轮教材的编写为我院及全国《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要求的教材,同时也扩大了我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参加教材编写的教师也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这对提高我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建立长效机制,抓好教材使用、检查和反馈评价,促进教材建设的全面发展 教材质量是教材建设的核心,为保证不断提高教材质量,我们针对新编教材认真开展了教材反馈评价活动。2007年5月和2008月6月,组织对本轮教材编写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在我院和江西电院、武汉电院、四川电院、广西水院等5所高职院校使用过本教材的75位教师中,分别对教材质量、是否适应高职教育、是否联系电力当前技术、创新性、实用性、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良好。同时,系统地搜集了各学校、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及社会其他各有关单位对教材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多次组织山东大学文锋教授等有关专家对教材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通过以上措施,建立起了教材反馈评价的完整体系。

教研室既是教材需求和使用单位,又是教材编写任务的承担单位,在教材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电气工程系一直把教材建设作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各教研室在教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教材编写的监督和教材使用的管理,注意把教材建设与专业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提高了教材的编写与选用质量。

除上述教材质量监控以外,学院还在经费支持、评优奖励、经验成果推广等方面对教材建设工作做出相应规定,建立了长效机制,确保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我院进行重点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的主要工作。学院以该专业的课程与教材建设为模式,在条件成熟的其它专业中全面推广开展本项目,以达到锻炼师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更好地促进各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把我院办成高水平的优质职业技术学院,为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水利电力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加全国高职高专电气类规划教材编写情况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年8月19日

第三篇:作风建设成果总结

作风建设成果总结

“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社区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周密部署,稳定前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成绩汇报如下:

一、学习作风与思想作风上

我们社区党委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认识到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街道传达的每一份文件的精神,把握精神要点,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坚持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坚持业余时间自学与单位集中学习结合起来,努力钻研政治理论,业务理论,学习科技知识,实用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坚定信念,提高综合素质。社区党委通过整顿学习之后,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学习计划,针对老年党员、流动党员、青年党员,分类学习,时间上按照党员的作息时间来进行分阶段的学习,让每名党员都有学习的机会,让每名党员都能参与作风建设年的活动实践中来。让每名党员都能树立良好的学习作风,思想作风,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质而建设。

二、干部的工作作风上

加强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是新时期党对我们干部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期望,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需要。是全市开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我们社区居干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一生不过几十年,真正能够为党和人民干点事的时间很有限,社区干部一定要树立真正的干部形象。

社区干部通过学习,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如:进行上班考勤制度、请假制度、调休制度,尽量做到社区岗位上不缺人,办公室365天不关门的便民形象。不管社区居干人员缺少几名,我们其他同志都能一人兼多职作用,把社区的各项工作完成好。特别是店面检查消防火灾,检查安全用电,不乱拉电线等,社区在节假日、春季、夏季、秋季进行安全检查时,挨个店面检查,宣传防范,尽量做到不漏户,不漏一家单位,把安全防范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又如:计生工作方面,为了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社区每年组织两次免费体检;对于用药、用工具避孕的妇女每月随访一次,对于新婚夫妇开展新婚知识保健活动课等。为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工作,我们几位居干总是费尽心思,为失业下岗人员找工作;帮困难居民申请低保、申请赞助等;社区居干每天都在不厌其烦的帮助居民排忧解难,社区干部始终在工作上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三、社区居干的服务工作作风的方面

社区居委会工作就是服务工作,他一头连接政府,一头连接百姓,它是政府与百姓的桥梁,我们居干形象就是政府服务的窗口,社区通过作风建设学习,社区进行了居干工作“点点”的职责:做事细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质量大一点,脾气少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嘴上甜一点,脚上勤一点,心事操一点,十点工作原则,只要居民来反映情况,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我们必须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给居民一个心理上的安慰,解决事情必须就事论事,多劝导为主,坚持以和为贵的原则,劝慰双方冷静处理。通过作风建设学习,我们时刻摆正自己的心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切实端正利益观、权力观,坚持做好勤俭办事、克己奉公的表率。

总之,社区通过作风建设的学习以来,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社区的明天会更好。

社区党委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专题总结

走教育信息化之路,促进学校长足发展

-----李家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专题总结

李家小学创建于1945年,现校舍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占地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29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470名学生,教师30人。自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成立了以校长、主任为首的学校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围绕教育信息化工作在软、硬件建设上及现代信息教育应用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一、教育信息化硬件、软件建设情况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投资建设上,累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基本建成“班班通”宽带校园网,积极推进班级网络终端显示建设;目前,学校投入教育教学实际使用的电脑近100台,基本实现教师学生人手一机。全校12个班级全部配置了电脑、电视机等多媒体设备,学校还高标准建成2个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1个学生专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同时,学校还对教育信息环境进行完善。积极制定政策,激励教师开发教育教学软件,积极实行电子白板备课。近二年来,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学校领导带头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响应。目前全校95%以上的教师(男教师不满50周岁,女教师不满45周岁)都要能够学会使用白板上课,100%的中青年教师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应用

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际,教研组教师每周坚持集体备课,研究 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途径。目前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全部覆盖了所有教育教学场所,极大地提升了我校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办学水平。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为学生构建自主成长、合作学习、施展才智的舞台,学校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实现资金投入效益的最大化,特别注重教育创新,确立“以用为本”的思想。

(一)注重教育观念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基础教育就是知识教育的观念,树立基础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教育的观念;改变基础教育就是升学教育的观念,树立基础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观念;改变基础教育就是面向少数优秀学生教育的观念,树立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的观念。

(二)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推行启发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改变“一言堂”教学方法,推行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变“一刀切”教学方法,推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改变封闭僵化的教学方法,推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教学方法。

(三)是注重教学手段创新。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运用实验仪器、投影仪、音像设备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是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今后的打算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1、教学思想的转变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资料的来源已不仅仅是教师和书本,教师的任务已不再是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网络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信息化教育中,应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去创设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

2、对信息化认识的转变

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实现程度如何,目前主要的评价方法是看其硬件建设方面如何,很少去关注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没有很有效的方式去评价。这要求我们自身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硬件建设,还要加强教师对硬件资源有效应用的培训,使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媒体的利用效率,要使教师充分意识到,媒体的主要功能不应是传递教学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

(二)、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

围绕教学,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教师的学是为了更好的教,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通讯工具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环境,所以对教师进行培训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学会用这些技术去学习,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一些教师由于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缺乏,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从而对教育媒体望而止步,从“不会用”到“不想用”,这些都不利于信息化教育的实现和普及。所以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引导教师入门和激发教师学习兴趣两个方面。

(三)加强教育资源的建设

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特别我校在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还任重而道远。信息化教育的实现过程中,教师应该搜集各方面的媒体素材,并把收集的素材能进行合理的加工,形成实用的容易获取且交互性强的教育资源。在现实有限的资源情景下,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广泛共享,弥补一点教育资源的不足。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途,李家小学的每位教师都已作好准备,认清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育,把握信息化,促进李家学校的长足发展。

第五篇:实验室项目建设成果总结

实验室建设成果:

我校实验室由院系级中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实验室三部分组成。共由48个分室,245个实验子分室。现有5个省级示范中心建设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县市级和校级重点实验室各2个,校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3个。建立了师范类实习基地35个和校外非师范类实习基地73个,其中后者面向理工类专业实习基地54个和主要面向人文经管类专业的实习基地19个。截止2010年底,全校单价大于800元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1.32 亿元,设备台套数为20981件。我校实验室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设省内品牌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将实施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做法供大家交流参考:

(一)深化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委第20 号令)有关精神,实行实验室校、院(部)二级管理体制。成立由分管校长任主任,有关职能部门和部分专家及院、部负责人参加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建设规划、仪器设备布局及实验室管理、实验队伍建设进行研究、咨询,提出建议。学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教务处设备科负责全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各院、部成立实验中心,在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院、部行政领导下,依据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制订本院、部实验室的具体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实验中心主任由院、部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院、部长担任。院、部实验中心按照学科专业组建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院、部长聘任。实验室管理应按照《常熟理工学院实验室工作规程》(常理工[2006]77号)执行。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副主任,由学校推荐,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及有关院、部领导下,在有关职能部门协调下开展工作。根据院、部专业、学科的性质,合并、重组部分分散设置、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室,调整实验室的结构和布局。使实验室管理重心逐步下移,充分发挥院、部中心实验室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二)注重效益,通过严格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

在实验室建设项目中,实行“集中投资、重点建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学校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需要和财力的可能,确定经费投入总额。实验室建设项目由院、部申报、专家论证、分管校长审批,力求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综合平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改善我校办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学校将批准的项目直接由院、部组织项目负责人安排实验室项目建设,学校主管部门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并进行投资效益评估,对于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下一的院、部的实验室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自2006年开始,我校开始以实验室项目的管理方式实施实验室建设,逐步改变了以往实验室设置比较分散,存在重复建设、“小而全”的现象,改变了因学科多方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不断深入,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通过近几年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践,深刻体会到采用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方式实施实验室建设效益优势明显。主要体现为:

(1)实验室建设项目强调项目的管理。从项目的申报、论证、立项、组织实施、运行及项目的验收结项,整个过程自始至终贯穿了过程的管理,在每个环节的完成情况上,各参与者均受到了监测,从而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2)实验室建设项目要符合学校实验室的整体建设规划,从而减少经费投入的盲目性。

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规划,涉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还与学校教学资源的整体配置布局有关。实验室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包含“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部分,“硬件”建设主要指各种与教学科研相关的设备、场地、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指建设管理的理念、制度、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实验队伍等方面的建设。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综合统筹考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实验室项目的建设水平。2010年,我校实验室因涉及三个校区的调整,即元和校区的搬迁,东南校区实验室的新建或迁入,东湖校区实验室的重新布局和调整。如果不考虑学校实验室的整体总体规划和未来的发展,那么实验室硬件建设就会进入被动的局面,实验室软件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3)严格论证,科学立项

实验室建设项目论证前,首先由各二级学院做好充分的实验室建设项目调研,调研方法主要采取到相关高校或同类高校的实验室或走访生产厂家参观学习、向有关专家咨询、收集书面资料和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结束后,对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并撰写调研报告,作为项目分析论证的基础材料,并由项目负责人递交经二级学院批准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书。我校教务处组织专家组进行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论证工作,主要内容有: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即紧密结合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拓展学生素质技能的需求来考虑;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主要考虑实验室的场地位置、大小、资金的投入效益以及所选择的仪器设备档次(即要了解前沿主流实验设备的最新发展动态);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性价比、生产厂家、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实验室建成后的后期管理、使用安排方案等。如论证通过,则提交给分管校领导审批实施立项。

(4)通过实验室项目结项检查,对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评估总结。每年1月份,教务处下发实验室专项检查通知,组织专家组对各二级学院进行实验室项目建设(指上一新建实验室项目)专项检查,2009年年末,专家组重点对2008新建实验室建设项目运行及全校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2010年年末,主要对2009新建或改扩建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检查及创新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进行检查,包括项目管理情况,队伍建设,制度及仪器设备管理情况。

(三)实施实验室建设项目近二年来取得的一些成效

1、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打造校级实验平台。一方面建成了学校实验中心,把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平台、电工电子实验平台、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平台、大外自主学习的平台、烹饪实训中心纳入校级平台实验室进行管理,避免了实验室重复建设和设备的重复购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效益。这些实验室承担了全校80%公共实验课,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建立示范专业实验课公共平台,充分发挥经费投资效益,建成了基础化学示范中心、大学基础物理示范中心、基础生物示范中心、电工电子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示范中心、文管实验中心等专业实验室,其中前五个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开放和创新实验室???

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地方人才的需求。

下载教材建设成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材建设成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室建设教学成果总结

    科学管理,强化改革,建设有学院特色的专业实验室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

    班组建设成果

    调合车间五型班组建设年终总结 在厂及调合车间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调合班组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经过一年的努力,五型班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通过五型班组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企业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

    新农村建设成果

    新农村建设成果2003年以来,全镇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增加强大精神动力,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不仅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得到加......

    李家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专题总结

    李家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专题总结 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提升内涵的一个突破口。为改善学校信息化环境设施管理,提高信息化设备应用的绩效,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

    成果总结

    项目名称:美术与设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项目负责人:陈晓璐 项目组成员:张田力 苏中秋 高飞 蔡沙一.项目概况 项目方案以历史的视点分析了当下国内艺术与设计教育的问题,提......

    成果总结

    特色常态课--体育分组教学 1.分组教学产生的原因及背景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6年来,广大教师能够本着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积极投身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

    成果总结

    《实用商务英语教程》教材建设成果总结 《实用商务英语教程》教材建设是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商务英语实用教程》的基础上,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