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解决问题课题研究总结

时间:2019-05-12 05:3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课堂解决问题课题研究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课堂解决问题课题研究总结》。

第一篇:数学课堂解决问题课题研究总结

《关于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经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在《关于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家在研究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教学才智,发展自我,收获喜悦,专业发展成绩显著。现对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成果。

1.甄别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正确认识“策略”是什么,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也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形成。这是研究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形成的理论基石。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策略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方法的具体内容,体验方法的使用要领,体验方法的价值,体验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方法,赞赏方法,形成策略。为达成教学目标,我们从以下两点研究总结学生策略形成的过程。

第一,抓住一个“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综观现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课堂教学或教学设计,总觉得缺点什么。就拿列表方法解决问题来说吧:都是教师告诉学生要解答这题先要列表,然后让学生依据现成的表格把表填完整,再根据表格思考数量关系并解答。但是为什么要列表?学生还是不清楚,只是老师说“要列表”,所以学生就按老师的要求列表,可能不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以后解题时,老师没有说,因此就不列了,也就是学生并没有形成这样的策略,没有把列表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理解“策略”的话,它应该是应对新形势、新问题的方式方法。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不应该是仅仅局限在“方式方法”的这个具体的点上。但是,教学应该通过这个“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掌握具体的“方式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真正体会到“策略”的价值。

第二,突出一个“面”,让学生参与策略的形成过程。

这里所指的“面”,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一种策略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村内容,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策略。另一方面是指整个小学数学阶段不同策略的相互渗透与运用。策略的形成可能是一个学期能养成的,也可能是整个小学阶段或更长的时间形成的,是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和时效性。

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要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考方法,及帮助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辅助手段,如“操作与模拟”、“摘录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信息”、“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

通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一是算法策略,即是把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加以尝试,最后总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二是启发策略,就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材加入这部份内容的确体现了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的重要性。

如果对教学目标中“经历„„过程”的把握不到位,教学中将结果看的太重,急于想给学生规律性和结论性的方法,会忽视学生对方法的获取过程,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内在自主的知识意义的建构,即策略的形成。教学中通过“引发需要——填表列举——反思方法——感悟策略”等几个主要环节。让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直观的操作解决过度到方法的抽象,反思提升,实现了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实现了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使学生养成自觉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择优的品质。

策略是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展开数学思维时的尝试、选择、优化的过程。我们需要努力的去把握学生思维的动向、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对于学习数学来说,策略是学生解决一类问题时选择方法的意识。方法是策略的构成要素,策略是方法的概括。策略必须通过方法的展示来感悟和提炼。如果我们能学会“求异+求同”的思维方式,也许我们可以减少许多类似的困惑,增强对新理念、新教材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将“策略”诠释为一种选择“方法”的过程更确切。2.“精彩”计算教学策略的背后,直击学生学习细节。

我们在计算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探索与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枯燥的计算学习也需要交流,要把它作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教学策略。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课题组在对低年级学生的关注过程中发现,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教学细节之处入手,是实施计算教学策略的两个抓手。

一要直面“出错”,让交流成就课堂精彩。

经过对“家常”课堂教学语言的观察,“你又出错了”是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句话。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总是在由不会到会,在“出错——似正确——„„——出错——正确”这样的认知矛盾中成长。因此,学生课堂的表现也就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其实,暂时的失败是走向成功之门的奠基石,关键是老师如何直对学生的出错?面对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出错”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应努力探求让“出错”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的方法,使“错误”也精彩。一个学生在课堂中就曾出了这样的错,我采取“交流”的方法,让“出错”成就了精彩的课堂,合理处理了课堂中的生存现象,使之成为好的教学资源。

二要搭建舞台,让交流彰显课堂内涵。

要设计好一节全新的计算课难度是相当大的,说白了,难“出彩”,难“热闹”。但我们始终认为:一味追求低效的所谓热闹,一味追求愉快不是新课程倡导的。新课程倡导的“热闹”应该是大脑风暴式的(brainstorm)思维碰撞,新课程倡导的“愉快”应该是让学生在历经思考、合作、交流、思辨后获得成功喜悦的一种体验。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以往注重教师的“教”变为注重学生的“学”。我们注意到:对于计算方法的探索,不同的学生会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在小组内或班级内形成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是一种必然现象。这时,学习同伴间的交流就非常有必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深化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可以认识、借鉴他人的合理方法,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基于这一点,教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让学生在自己探索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合作,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如:在教学例题时,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如何计算9+4,接着再通过学具桃的操作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总结算法。下面是同学们汇报的过程:

师:你这么快就算出了结果,真了不起!老师很想听听你是怎样计算9+4的,能说说吗?

生1:因为10+4=14,9比10小1,9加4就比10加4小1,所以9+4=13。师:这个办法可了不得!掌声送给他!

生2:我是从外面拿一个放进盒子里,这样盒子里有10个,外面有3个,一共13个,所以9+4=13。„„

这种“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共享”的学习模式不仅让教师教得省心,更让学生在交流、发表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学得开心。特别值得一提时,教师并没有在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合作,因为合作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这样的合作才会有价值!这种教学模式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名同学介绍算法说:因为10+4=14,9比10少1,所以9+4比10+4少1,9+4的结果是13。这名同学的回答充满了智慧!在他的回答里,有化归(学生已经学过10加几),有比较。我想,正是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他才有如此美丽的思维,正是不止一次地得到肯定,他才会勇敢地发表。我想,此刻的他一定是兴奋而快乐的!我想,这才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愉快学习”的真正内涵。

1.渗透的是策略,孕育的是思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思考。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策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三个不同层次,也是教师教学设计时处的三个不同高度。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建构在具有一定数学思想的高度,形成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掌握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萧伯纳曾有过这样一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小学数学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有很多,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用数学思想引领数学课堂,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度必将有质的飞跃。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要站在数学思想的肩上进行渗透与孕育。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则是对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提升,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它的地位应是介于数学思想与方法之间,对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首先,渗透数学思想是策略形成的基石。

如何让数学思想引领数学课堂,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度? 综观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课堂教学或教学设计,缺失的是学生用策略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自觉运用策略。如列表策略,为什么要列表?学生不清楚,只是老师说“要列表”,所以学生就按老师的要求列表。学生并没有形成这样的策略,没有把列表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追究其中原因,就是缺少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

小学阶段策略学习内容目标的确定,其中培养学生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达成这个目标教者就要对某方面的策略有一定的思想高度的认识。

其次,孕育策略是数学思想生成的土壤。

教学中将结果看的太重,急于想给学生规律性和结论性的方法, 法的获取过程,没有知识的建构过程,就没有策略的形成。

数学思想是宏观的,它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数学方法是微观的,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直接具体的手段。一般来说,前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后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由于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知识最为基础,所以隐藏的思想和方法很难截然分开,更多的反映在联系方面,其本质往往是一致的。如常用的分类思想和分类方法,集合思想和交集方法,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所以小学数学通常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概念,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小学阶段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高屋建瓴”之效。江苏省特级教师沈重予也认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方法的具体内容,体验方法的使用要领,体验方法的价值,体验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方法,赞赏方法,才能很好地形成策略。

其实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形成应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之上。策略在小学阶段主要包括列表、画图、枚举、倒推、假设、转化等,这些策略贯穿于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采取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呈现方式。这对学生形成策略,提炼数学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数学思想是宏观的,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因素。

2.审视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过程,基于小学数学课堂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解决问题在第二学段安排了策略模块,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本文对相关一些课堂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旨在审视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过程,探索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形成的教学策略,指导课堂实践。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课始阶段创设情境,预设质疑,找准策略形成的生长点,为课中合作探究播下形成策略的种子,并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让学生从思想层面理性地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材在第二学段有针对性安排了专题性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内容,涉及列表、画图、列举、倒推、替换、假设、转化等一系列策略教学。这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了系统的安排和有效的培养。“策略”它不是一种数学知识,应准确理解为一种数学意识,即遇到某类数学问题,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并择优出某解决问题的策略,用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迅速作出判断问题的本质,选择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形成策略,应提升策略教学的教学意识。

(1)预设质疑,为策略形成寻找生长点。

会忽视学生对方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曾经”,即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构建新知埋下伏笔。因此策略教学的情境设计内容应有较强的指向性。如教学转化策略,可以设计《曹冲称象》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故事中知道要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可以进行必要的转化,将大象的体重转化为一块块的小石头,从而解决了问题,为学生接下来运用转化策略解决数学问题作好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策略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策略的形成有其内在的生长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策略教学时应注重课前的预伏,创设一个较好的情境将学生的思绪代入情境,结合教材,进行前置训练,增加意会。

(2)合作探究,为策略形成“推波助澜”。

学生通过“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即小组合作学习不留于形式的团队协作学习方式,这种形式要源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进行。采取这样的互助学习形式,可汇聚众人智慧,构建智慧型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睿智,去探究策略在解题教学中的运用。这样的活动一般经历学生自己独立、合作两个学习活动后,方能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留下初步的印象,初步知道这类问题可以选用“这种”策略解决。这时教师要体现出学习活动的主导性,把握住适时的火候,进行及时的课中小结式的精讲点拨,使学生对“策略”深信不疑,这样往往对策略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此时的学生会树立强大的自信:这样的问题就应该用这样的策略来解答。策略已在学生心底滋长,且会越长越壮。

(3)精讲点拨,让策略形成“循规蹈矩”。

策略的教学往往有两个错误的教学导向。一是课堂上一味地用策略,缺少了对策略的体悟;一是将策略教学等同于一般的方法,注重形忽略了策略形成的内质。如五年级下册倒推策略的教学如果缺少了感悟,“策略”始终是教师的东西,是你教师说这道题应该用倒推策略解决,学生就无赖地选择倒推策略解决问题。现在的学生很会“倾听”,会揣摩教师的意思。要是教师说这道题也可以用倒推策略解决吧?或这道题不能用倒推策略解决吗?学生马上能领会教师的意思,体会到那弦外之音:能。接下的学习很显然是被动接受式的,会按教师先前的示范,进行“循规蹈矩”式的模仿。

策略不等同与方法的运用,而是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从而体会到某类问题的共同特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用这样的策略。在学习倒推策略的过程中,教材呈现了多种学习方法,有画图,有列表,也有条件问题的线形整理„„。但无论你是用哪种方法解决了问题,这类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从现在情况倒过来推想原来的情况。把握住这一关键,才能让学生尽快形成倒推策略,解决生活中从现在倒过来想原来情况的问题。,教师的精讲点拨很重要,要指导学生运用倒推策略有序解决问题。这里需要的就是一种有序的循规蹈矩式的解题思路,学生也才有了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方向灯。

三、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在《关于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引领下,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许多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和不少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1.理论素养的欠缺、研究力量的薄弱以及与外界信息交流的不够,直接影响着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2.“点”的突破不够。部分研究内容的研究力度、层次和水平不均衡,少数人的研究存在走过场倾向。

3.教师教学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待提高。在实施教学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关乎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形成的有效度。在教学活动设计中,部分教学内容会考虑不周,智慧性不强,给策略的形成打下折扣。

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打造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留下广阔的空间。我们将在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形成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第二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10月8日 调查对象:五年级(3)班全体同学

调查背景: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如何教学好这一内容,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而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解决问题感到非常困难、难以理解、难以掌握、思维单一的现象。同时为教学好解决问题探寻一条可行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为此,我们作了此课题研究。

调查过程:本次问卷共发出66份,收回66份,调查率达100﹪。本次调查问卷拟定了17个题,题型设计与教学实际、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本次练习我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题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的同时能培养,锻炼他们的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单人单桌解答。

调查分析:

(一)卷面分析

本次试卷共有17个题,几乎平均每题6分,从学生答题结果看,得分不是很理想,其中获得满分的有7人,90分至99分的有5人,80至89分的有14人,70至79分有9人,60分至69分的有8人,50分以下的有23人,更有甚者只考了个个位分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对解决问题感到非常困难,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很熟悉,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从整个班来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缩短差距,提高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势在必行。

(二)学生个体分析

针对卷面存在的问题,我又进一步对答题十分困难的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分析,发现答题错的学生有这几种情况:一是审题失误。如:一位老人在沿河路上散步,从第一个路灯处到第12个路灯处共用了22分钟,这位老人走了44分钟,这时他走到第几个路灯处?很多学生都不认真审题,就这样解答12-1﹦11(个),22÷11=2(分钟),44÷2=(22)个就完了,他们就忽略了一个问题是:走到第几个路灯处,所以还要用22+1=23(颗),没有考虑清楚所算出的22是间隔数,间隔数+1才是课数,像这样审题不到位,对题目的理解含混不清,似懂非懂的学生在班级里比较多;二是含有三步以上计算的题,大部分学生都找不出中间比较关键的问题,即“先求什么”这一问题,学生很难准确、清晰地找出来,只要是能找到的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了;三是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这部分学生反应慢记忆力弱,老师所讲过的题型记不住,理解不了含义以及其间的关系,这部分学生就是班级里最尾巴的那几个。四是阅读题目感到十分困难,读完题目不知道题里要求做什么,如:58辆军车排成一列通过一座桥,前后两辆车之间都保持6米,桥长200米,每辆军车长7米。从第一辆车上桥到最后一辆车离开桥,车队共行驶了多少米?这类题50﹪--60﹪的学生读完题目,不知从哪里入手,找不到中间问题,理解不清。本题中可以先求出58辆军车有多长:58×7=406(米),再求58辆军车的间隔数有几个,这一步非常关键,找到这一步就基本上会解决该题了,即:58—1=57(个间隔数),57×6=342(米),最后把他们加起来就可以了,即:车队长+车距长+桥长=车队行驶的距离,406+342+200=948(米)。

调查结论: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多创设情景,让学生在 生动的情景中理解生活,理解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中多画图,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其手脑并用,加强记忆,加深理解。尤其线段图在小学数学里应用比较广泛,能帮助学生理解很多抽象的知识点。

3.对于比较抽象的空间问题,多让学生折折,剪剪,降低理解难度。

4.对于典型题,引导学生解决后,再“举一反三”,让他们进一步巩固练习,以达到加深记忆。5.多引导学生阅读题目,让他们能找出题目里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隐藏在题目里面的中间问题,达到完全理解题目的意思,正确解决问题。

6.对于解法比较多的题型,在授课时多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同时,通过对比优化出更好的方法,更实用的方法。

第三篇: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我校课题组自2007年9月份开题以来,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发挥“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时值今日,我们已欣喜地步入了“结题”阶段,上学期,我们仍然坚持以课题实验研究与反思为抓手,围绕关于《基于数学思考的的数学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一步制订了内容详实、操作性强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内容包括理论学习、说课研讨、公开课研讨、课题实验月小结等活动。这标志着我们的课题研究进入了全校老师开展“重亲身体验、重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实施与反思阶段。下面就老师们的课题总结方面进行反馈。

一、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研究模式:

1、学期初,将上学期老师们的课题总结返还,同教研组一起交流学习上学期各自的课题总结(主要从经验、困惑两方面交流)并自己制定新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教研室评定。全校学习优秀课题论文(刘艳萍、贾瑞红、赵安萍),并写学习体会于博客中,全校交流互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强针对性的研究引领老师们自觉思考、主动研究、共同探讨。让老师们尽早地进入了研究状态。

2、学期中,我们利用行动研究法研究,课堂教学、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等都围绕自己的“课题”开展,每月上交一份课题研究小结或反思报告。

3、学期末,上交一学期以来的课题总结或报告。组际间学习与交流,并写出学习心得或体会(另附)集中学习优秀课题论文(仇建美、刘秀峰、高建萍),同时,也要写学习体会,并撰写到个人博客,进行全校大交流。

二、组际之间对课题研究学习后的小结。

一年级数学组(学五年级)的学习体会: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比重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五年级的三位老师从不同的侧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仇建美老师:明算理、知算法、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在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练习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和综合性、思考性,让学生在知识网络中计算,取得了举一反三的练习效果。

刘秀峰老师:正视错误,找出其错的原因,并有效利用计算中出现的典型错例,来进一步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并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如:审题习惯、打草稿的习惯、验算的习惯等。

李拴荣老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发散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索,不断总结。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学六年级)的学习体会

“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通过学习六年级三位教师的经验论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杨秀萍老师:《在教学中多角度思维的培养》,多角度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直接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这就要求必须重视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杨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具体事例,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了很好的阐述,值得我们学习与推广。

赵金鱼老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之浅见》“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考试中所占分率较大,也最容易失分,一提到“解决问题”,很多学生都会头痛,畏惧心理也随即产生,从而降低了学习数学的举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见地。焦素萍老师:《解决问题中有效教学法的研究》学法指导是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

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以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法,它是小学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焦老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应用题中的经验,总结出“对比教学法”,在应用题教学中的优势,为我们以后的应用题教学指明了方向,提醒我们加强对比教学,无形中也教会学生要学会用“对比”的方法去学习,这样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更加清楚、透彻,解决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也更加明确。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学一年级)的学习体会

一年级数学组的三位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的成果,现小结如下:

1、禹红卫老师的课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姿势、认真书写作业格式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方法多样,可行性强,促进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2、杨娇璞老师的课题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从以身试教、授之以渔两方面尝试的,其中听问训练、听写训练、指导姿势等做法值得借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3、王永生老师的课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加强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灵活、巧妙运用运算定律三方面阐述的,蚕食在后两方面所举的例子与低年级知识联系不够紧密。二年级(学四年级)课题论文学习体会:

1、刘艳萍:《应用题审题能力的培养》从“认真读题,组画符号、复述题意”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复述题意”方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解力和记忆力。而且在论述中能够联系数学实际进行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2、李永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能力》它根据《课标》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自主探究,在教学中让学生组住活动,从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有效的整合解读教材,从而实现算法的多样化来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意识。

3、刘秀萍:《小学数学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类型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等习惯,从而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了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不断掌握策略与方法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学二年级)学习体会1、20以内加减法是中高年级计算的基础,应该让学生在算理明、思路清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使学生熟练准确地掌握。

2、要让学生正确计算,让学生弄清算理是关键,可以通过学具操作,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算理。

3、平时教学中应重视错题的分析,析错、改错、防错,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校对,认真审题,仔细计算,规范书写,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

六年级数学教研组(学三年级)的学习体会

1、高建萍:她的论文能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论述,论点明确,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思维,通过看论文例子就像看到她教学的情景一样,充满激情的导语和现代教学手段,创设了与学习有关愉悦的教学情景,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很有启发。

2、贾瑞红:在她的论文中真正看到了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的舵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举的例

子更是结合了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真实、实用。引起我们想实践的欲望。

3、刘彩花:论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非常清晰明确。第一方面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个例子具体叙述了此方法及优点。第二方面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并用“从一个点引出的无数条射线共几个角”这个例子具体叙述了此方法及优点。第三方面是卡放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并用“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具体叙述方法及优点。论文从三方面提供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是一篇结合自己教学所谈的论文,非常实实在在。

纵观这六个年级的学习情况,老师们都学习思考得认真、交流互动的热烈、心得体会有效。

三、整体反馈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从老师们的课题总结、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质量等,都可以看出,老师们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经验,从2007年开始,经历的忐忑、茫然、摸索、尝试,到现在的有效实施,把数学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成绩:

1、问题即课题,老师们的课题制定地切合自己的实际,目标性强,操作性强;

2、理论依据比较充分,理论学习认真、总结深刻;

3、解决问题的着力点鲜明、有实效。

表扬:五年级数学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过程性强、实效性大、突破方法明确、策略得当、可操作性强。是一个整体优化的教研组,课题研究总结和平时的教研工作相吻合,能善始善终,是一支研究型队伍。

不足:

1、虽然,老师们的研究点找得很好,但策略总结的不具体,或不明确。尽管也用了实例去证明或解释自己的研究点,但实证简单,策略不明。希望今后,老师们在总结时,多在策略与方法的叙述方面动笔墨。

2、个别老师的实例不是本年级的研究内容,有拼凑现象。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仇建美、高建平、刘秀峰

二等奖:杨姣璞、赵艳、付珍弟、贾瑞红、高丽峰、李永美、李拴荣、赵金鱼、四、下阶段(本学期)研究展望

经过前段的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顺利推进,并到了总结结题的最后阶段,汲取以往经验,结合研究现状,我们本学期开展如下“总结结题”工作:

1、根据多年来的课题研究经验,建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研员上引领课,全校学习、反思、应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开学初,各教研组结合课题“数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全册备课,找准本册内容要培养学生哪些数学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什么数学能力,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基于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或数学方法。整体思考后,学习、实践、反思、再应用。

3、组织一次教师技能大赛,让老师们通过几年来的课题研究后,展示自己的个人风采。

4、组织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以期从专项竞赛中,了解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

5、进一步探索、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课堂教学进行“当堂测评”,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同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

7、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结合“学导式”教学模式,上一节组内共研课。

8、整理总结自己的研究过程,并撰写博客(每月一篇)。(重点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当堂达标方面研究与思考)

9、思考自己研究的相关过程性资料如何收集整理并上报。

希望老师们能齐心协力,在课题结题的过程中,将自己研究中的收获与思考、研究后的业务水平的提高状况、研究所引起的新的启示与发展方向在本学期全面展示、尽显风采!

第四篇:2010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个人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个人课题研究总结

马街小学陈国慧

在这一年中。我热爱党,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抚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近一年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认真按照县级《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积极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参与课题的立项、申报及日常的研究,注意总结和推广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在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1、这一年来,我利用各种机会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科研理论水平,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教育研究,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并通过会议、座谈、讲学、调研等形式,提高自身对科研的认识。

2、加强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我认为课题研究工作应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是学校的一民普通数学教师,但我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力作学生的表率,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始终是我的追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一直没有改变,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中都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力求体现学生的自我感悟,同时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力图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使自己从一个“经验型”的教师尽快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能注重第一手材料的积累,并及时加以总结。

4、以“教研活动”活动为主线,强化课题过程的管理。

课堂教学是进行课题研究的主战场,我和其他教师一致认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管理的有力举措。

(1)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参加随堂听课活动。每一学期同年段教师之间,进行随堂听课,听课程序为:A课前了解听课内容和课前准备;B、听课、记录;C、课后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一年共听课30节。通过上课、听课、讨论等环节促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2)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全年级教师听课,开课教案由教研组或课题组讨论,要上出自已参与的课题的特点,上好后进行说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发表见解,共同探讨,不断深化课题研究。

二、进行比较、重视教科研的工作总结

本学期刚接手六(3)班的数学教学。该班由于种种原因进行重新分班,尖子生偏少,中下学生偏多。接班时尽然有12个同学不及格。接班时的平均分

只有73分左右位居全年级倒数第三。张财婷同学老是逃学,于是我接班后我就下决心用自己的工作热情、用关心爱护、用责任心去感化他们。首先,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特别生,以鼓励为主,不“狂轰乱炸”的批评,对每位学困生连续几个晚上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商讨如何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态度,想方设法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懂大胆提问,力争进步。凭自己的工作经验,主动积极配合班主任如何加强管理搞好班集体工作,给了一定的建议,半个学期过去了,班级情况明显的改善了。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所教的数学成绩以82分左右的成绩位居全年级正数第三,只有4人不及格。全县排名上升也很大。

总之,本人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成绩应归功于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归功于学校的教育科研氛围。但与先进同行相比,还是做得不够的,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新的教学理念,认真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余热。

第五篇:数学课堂提问课题研究小结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题研究小结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现将课题小结如下:

1、问题要少而精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市一位教育局局长在随堂听课中,细心地记录了任课教师在一堂课中提问的数学,课后统计居然达到了120个之多!还有一本书上也有类是的介绍:一次随机课堂调查中,一位教师在课堂某一时间段短短5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价值?答案不用多讲。

【案例】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原三角形的底、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又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分析】: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提问,所能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前者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显得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自主的去探索,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思考】: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2、问题难度要适度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三要考虑问题的解答距。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并据此将问题分为四个级别:微解答距(不用思考,看书即可回答)、短解答距(书本内容的模仿与简单变化)、长解答距(原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新解答距(采用自己独特方式解答)。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以后两种问题为主。这样的问题经验性重、联系性紧、趣味性浓、探究性大、穿透力强、覆盖面广。

3﹑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自身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

2、课堂教学时提问还不能每个都是“精问”。

3、提问时不够全面,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

4、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4﹑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提问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提问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提问,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

3、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以上是我课题研究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后我会本着“想到一点就做到一点”的课题研究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决不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下载数学课堂解决问题课题研究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课堂解决问题课题研究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有效性”阶段总结我校申报了《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全体课题成员以课改为需求,以质量促科研,从练习的设计出发,对如何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

    课题研究总结(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第三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 小课题解决得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解决这些为问题或困惑,并在研究过程中用研究成果来提高课堂......

    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我校数学组研究课题于2006年10月15日开题,立项为利川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⑴)——“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数学课题个人研究总结

    数学课题个人研究总结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部分明确指出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除了关注学科知识,更应关注人,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是追求人......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初中数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总结 中教部 郭昭君 王久胜 我校承担了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基于“研训一体化”的骨干教师成长策略研究》。作为数学研训员,......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卧龙小学钟娜近一年来,我参加了小学数学“磨课”子课题《数学课堂是老师教给学生什么还是学生学到什么》课堂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就......

    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五常市十一、五课题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安家中学 王金梅 2009年5月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 我校数学组研究课题于2006年10月15日开题,立项为五常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

    2011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精选]

    2011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 我校数学组研究课题于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为课题研究阶段。在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