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沙河中心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东沙河中心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现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德育导师制”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德育导师制的含义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科任教师身上,导师将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新模式。
三、实施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1、它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是新时期、新形势赋予人民教师的育人新理念。学校必须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的教师(包括职员工)都自觉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
2、它是中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手段
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和谐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国新课程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单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完成是有困难的。因此,探索新模式下的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方式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德育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四、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和个性差异,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4)渐进性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方法和步骤
1、成立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组织机构
为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对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召开教职员工会议,阐明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意义和方法,成立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小组,明确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成员职责。领导小组: 组 长:刘书年
副组长:魏广民 马路
成 员:李汉强 相龙贵
职 责:主要负责对实施德育导师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审定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及德育导师名单。工作小组:
组 长:李汉强 相龙贵 副组长:李远坤 冯永辉 张夏清 邱 石 蔡成伟 王永武 成 员: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所有班主任教师及相关的任课叫教师
职 责:主要负责制定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落实德育导师的报名、资格预审工作,确定德育导师的聘请名单并上报领导小组副组长审核;具体负责《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的落实,确定受导学生的名单,并负责对德育导师队伍的培训、管理与考核工作。
2、摸底调查
(1)调查并确定能够胜任德育导师的教师。
(2)调查需要受导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并填写受导学生情况登记表。主要是问题生、学困生、家庭特殊的学生等。)
3、德育导师的确定及使用
(1)担任德育导师的对象:全体教职员工。
(2)德育导师的确定: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段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初步确定人选,报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审定。
具体步骤为:先由有意担当德育导师的教师填写申请表,并递交政教处,再由政教处根据德育工作情况统一汇总确定初步人选写出意见,报分管副校长审核,最后由校长签字颁发聘书。原则上班主任不再担任德育导师。(3)使用办法:领导小组在确定德育导师的人选后,向师生张榜公布,并在各班提交受导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最后确定。每学年选择一次,原则上一名德育导师指导3—5名学生。
(4)德育导师与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
六、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
1、德育导师主要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受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他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2、建立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每一周期的表现及每次考试后的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行为等变化曲线。建立受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受导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2)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求教育方法。(3)谈心与汇报制度
“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4)建立小组活动制度
每个德育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与小组之间将由德育导师组织定期(每月一次)进行交流。
本小组内: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上一周期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如实讲出来,导师与其他小组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浓厚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心沟通氛围。小组之间:德育导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于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5)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及案例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工作水平及研究水平。(6)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一是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二是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三是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四是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的评价。(7)导师奖励制度
A、德育导师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及各类推优的评选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B、学校每年对德育导师进行考核,被认为合格的(在任职期间所结对的学生起到预期效果和目的的,在德育上未发生违法乱纪行为),以对结对学生家访和教育的次数作为依据来计算该教师的工作量,并在年终师德量化加一分,每学年评出若干名“校级优秀德育导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C、学校根据对德育导师的考核等级进行奖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七、实施德育导师制应注意的事项
1、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德育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本身也是德育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德育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建立行政班主任制与教学班指导师制并存,班主任制与德育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主要承担对学生行政班的管理,指导师承担对教学班的管理,德育导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班主任协调德育导师、任课教师、教学班指导师,相互通报和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形成管理学生的有效机制。
3、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德育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东沙河中心中学 二零零九年四月七日
第二篇: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范文
头道营子实验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育人”的学校德育体系,构建和谐校园。经研究,决定试行“德育导师制”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标,以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为根本,坚持德育为首,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全员导师制的育人模式,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逐步实现班级德育工作小组化、目标化、课程化、格式化、活动化。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兼顾个体,既管又导的工作方式,整体推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三、具体任务
1、建立班级德育工作小组,班主任为小组长,任课教师为组员,实施本班级的“德育工作导师小组制”工作。
2、一、二年级德育工作基本任务: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一、二学生达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纪律、就餐等);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爱校、爱家、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形成基本的班级文化,开发低年级德育工作校本课程。
3、三、四年级德育工作基本任务:重点抓好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劳动习惯教育、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培养,开发中年级德育工作校本课程。
4、五、六年级德育工作基本任务:巩固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形成的德育教育基础上,重点抓好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了解基本法律法规、爱国主义教育。
四、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3)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德育导师制的组织
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
组 长:高延安 副组长:姜治豹
组 员:丛培玉 韩富英 陈雪艳 付国军(各位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六、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方法和步骤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可以通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记好“德育导师”记录,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六、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一)、导师的基本条件:
1、导师的基本条件:(1)关心、热爱学生,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感;
(2)要热心于学生工作,要有耐心的态度,有细心的工作作风;(3)受学生欢迎并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
(4)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的知识,学会倾听,重在引导,不包办代替。
(5)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全面了解学生商定发展目标。(6)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帮教。
(7)导师要遵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8)导师要遵循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二)、导师的基本职责:
(1)充分了解学生性格、兴趣、思想动态和生活、学习情况。
2(2)帮助学生制定品德发展、行为养成、学习及个人发展计划,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3)经常与学生进行座谈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困难。(4)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5)直接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机的联系,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个别教育。(6)学生出现适应欠佳、行为偏差或其他特殊事件时,可约请有关人员实施辅导,并与其家长及时联系,必要时由政教处协助辅导。
(7)因实施辅导所获得的学生个人或家庭资料,非依法律规定或辅导需要,不得对外公开或泄露。
(三)、导师的产生途径: 根据各年级教师情况,采取教师自荐与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学生德育导师。
年级组将学生德育导师向同学公布,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导师;或导师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所要指导的学生;或由学校、年级组推荐。每位导师指导学生1—2人。
七、工作要求
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德育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将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2、要及时总结经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因此,在试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学校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经验。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借鉴、整合以往成功经验,使导师制更具有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鼓励年级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办法。
3、要不断扩大推广面。富有亲情化、个性化的导师制度是德育工作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校今后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的有力尝试。为此,各年级要在认真抓好试行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不断推广,努力做到“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最终使“德育导师制”成为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具有头小特色的德育工作新亮点。
第三篇: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惠阳区第三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现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德育导师制”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德育导师制的含义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科任教师身上,导师将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新模式。
三、实施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1、它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是新时期、新形势赋予人民教师的育人新理念。学校必须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的教师(包括职员工)都自觉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
2、它是中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手段
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和谐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国新课程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单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完成是有困难的。因此,探索新模式下的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方式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德育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四、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和个性差异,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方法和步骤
1、成立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组织机构
为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对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召开教职员工会议,阐明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意义和方法,成立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小组,明确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成员职责。领导小组: 组 长:钟伟国 副组长:刘伟平成员:周运恒 钟浩恒
职
责:主要负责对实施德育导师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审定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及德育导师名单。工作小组: 组
长:叶谷秀 副组长:钟广梅 绍强辉
成员: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所有班主任教师及相关的任课任教师
职
责:主要负责制定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落实德育导师的报名、资格预审工作,确定德育导师的聘请名单并上报领导小组副组长审核;具体负责《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的落实,确定受导学生的名单,并负责对德育导师队伍的培训、管理与考核工作。
2、摸底调查
(1)调查并确定能够胜任德育导师的教师。
(2)调查需要受导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并填写受导学生情况登记表。主要是问题生、学困生、家庭特殊的学生等。)
3、德育导师的确定及使用
(1)担任德育导师的对象:全体教职员工。
(2)德育导师的确定: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段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初步确定人选,报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审定。
具体步骤为:先由有意担当德育导师的教师填写申请表,并递交政教处,再由政教处根据德育工作情况统一汇总确定初步人选写出意见,报分管副校长审核,最后由校长签字颁发聘书。原则上班主任不再担任德育导师。
(3)使用办法:领导小组在确定德育导师的人选后,向师生张榜公布,并在各班提交受导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最后确定。每学年选择一次,原则上一名德育导师指导3—5名学生。
(4)德育导师与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
六、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
1、德育导师主要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受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他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2、建立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每一周期的表现及每次考试后的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行为等变化曲线。建立受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受导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2)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求教育方法。
(3)谈心与汇报制度
“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4)建立小组活动制度
每个德育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与小组之间将由德育导师组织定期(每月一次)进行交流。本小组内: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上一周期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如实讲出来,导师与其他小组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浓厚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心沟通氛围。
小组之间:德育导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于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5)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及案例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工作水平及研究水平。
(6)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一是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二是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三是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四是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的评价。(7)导师奖励制度
A、德育导师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及各类推优的评选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B、学校每年对德育导师进行考核,被认为合格的(在任职期间所结对的学生起到预期效果和目的的,在德育上未发生违法乱纪行为),以对结对学生家访和教育的次数作为依据来计算该教师的工作量,并在年终师德量化加一分,每学年评出若干名“校级优秀德育导师”,给予适当的鼓励。C、学校根据对德育导师的考核等级进行奖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七、实施德育导师制应注意的事项
1、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德育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本身也是德育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德育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建立行政班主任制与教学班指导师制并存,班主任制与德育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主要承担对学生行政班的管理,指导师承担对教学班的管理,德育导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班主任协调德育导师、任课教师、教学班指导师,相互通报和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形成管理学生的有效机制。
3、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德育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惠阳区第三中学
第四篇: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树立全员德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本着加强德育师资力量,强化教师育人功能,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在深入研究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说教、实效性差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创新工作方法,从本学期开始实行德育导师制。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和个性化的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一对一”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发展轨迹。
三、实施步骤:
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王桂东
副组长:崔凤成郑瑞祥
组 员:刘威
汪峰
张贵虎
肖向军 姜文波
2、调查需要导师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1)考虑到此项工作刚刚起步,宜小步慢进,故要求各班被辅导学生在5人左右。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主要是家庭特殊的学生(单亲、重组等)、家庭贫困的学生、30%的学生等。(2)班主任先从本班中挑出5名辅导对象上报年级组长,再由年级组长班主任集中任课教师进行挑选,采用“摘牌制”。(3)班主任调查并填写被辅导学生的基本情况表。(4)政教处汇总全校结对情况,公布结对名单。
四、德育导师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1、明确职责:德育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把学生造就成新型人才的“工程师”。
2、建立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1)档案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2)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3)谈心与汇报制度“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活动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4)“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
五、工作要求
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德育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将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2、及时总结经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因此,在试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大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经验。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借鉴、整合以往成功经验,使导师制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鼓励年级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办法。
六、本学期“德育导师制”工作重点(1)制订方案,组建档案。(10月底)(2)11月中旬,导师家访辅导对象一次。(3)期末考试前的心理疏导。(12月中下旬)(4)寒假“心连心”家访。(1月份)(5)及时做好资料、台帐的整理,成果搜集。本学期进行一次专题总结。
附: 德育导师职责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2、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讲文明、有礼貌、尊师爱友的优秀品德。
3、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锤炼不怕困难的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信心。
5、指导学生做好新学期成长目标的制订实施。
6、指导学生做好成长档案的建设,在学生的有关材料(如试卷、成长目标与检查表、家校联系手册等)上面,留下激励的评语。
7、推荐或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交友。
8、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情况,时常保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9、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他教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
10、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班团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
第五篇:啸秋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讨论稿)
啸秋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稿)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坚持以“精心的学校管理,高效的课堂教学”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树立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决定本学期开始逐步完善并推行“德育导师制”。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本着加强德育师资力量,强化教师育人功能,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在深入研究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说教、笼统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进一步改进创新工作方法。
二、“德育导师制”的内涵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任务适当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上,导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依据“修身垂范、用心沟通、竭诚交流、以德树德,以情动情,以志励志、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德育管理模式。
德育导师制中的导师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还要承认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从思想、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德育导师组织机构及职责
1、领导小组:
组
长:项洪文
副组长:冯强生、孙正宽
成员:行政领导和全体班主任
2、主要职责:
学生管理处制定管理方案,负责组织考核,进行操作过程协调。年级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教研室:负责相关科研。
四、导师工作原则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实效性的“个性化、亲情化、渐进化”的全员性的德育,是班主任工作必要有效的补充。
五、导师职责
导师定位:学生的良师益友,倾诉对象,不是训导是引导,不能把受导学生贴标签。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参与管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全面提高素质,为学生发展成为坚强自信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导师通过参与管理、活动协助受导学生班级的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协助寝室搞好寝室管理与寝室文化建设,为受导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具体有以下职责:
1、思想引导:
⑴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优秀学生各类学生积极进步。
⑵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别是要促进责任感、诚信与感恩孝顺等道德品质的形成。
2、学业辅导:
⑴ 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按照学生的个性、经历与基础,指导新课程选课,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⑵ 定期向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了解该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⑶ 每次大考以后要帮助学生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⑷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参考用书,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3、生活指导:
⑴ 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⑵ 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作,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4、心理疏导:
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生理上的长辈,心理上的医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各类问题、烦恼、挫折。对受导学生反映的问题要与各相关部门、教师、家长联系,及时为指导对象分析情况、排忧解难。
5、参与管理:
导师确定联系班级后,要加强与班主任联系,要更多地关心联系班级。⑴ 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抓好班级管理,出好点子,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协助班主任做好难点工作。
⑵ 要积极参加该班级的活动,重点抓好班级文化建设,每学期至少要参加二次班级的主题班会,进行一次专题发言。
⑶ 一学年对每位受导学生至少家访一次,调动各方力量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⑷ 参加班级管理。每学期至少下四次寝室,协助班级搞好文化建设,营造学生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⑸ 班主任不在时应代理班主任完成各种工作,搞好班级日常管理。
六、导师的权利
导师的考核分为不合格、合格、优秀。
1、学期考核合格的导师有优生安排各类培训、进修的权利。
2、在评职、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以优秀班级中考虑、优秀德育导师)
3、每学期结束根据考核给一定报酬,优秀导师另给一些奖励并享受优秀班主任待遇。
4、新分配教师导师考核合格后获准担任班主任。
5、考核合格导师根据上级文件按一定比例计班主任龄。
七、导师与受导学生的确定
1、导师确定:
⑴ 全校教职员工自愿报名(建议中层干部、优秀教师、生活指导师和共产党员积极报名),根据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最终确定导师。条件成熟时可从校个聘请有经验和热情的退休教师担任导师。
⑵ 导师应有正确的价值皮帽:能为人师表;有工作热情;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⑶ 班主任不做自己班学生的导师。
2、学生确定:
⑴ 面向全体学生。本学期先试点各层次有代表性的学生(特别关注学业偏科、品德偏常、性格偏激及其他需要提高的学生),以后逐步推广,力争每位学生都师导师。优秀学生是本着“自愿选择、教师引导”的原则;其他学生则主要由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人选,再征求本人意愿与任课教师意见,为其配备导师。
⑵ 受导学生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单位(如寝室)。
⑶ 原则:学生 自己报名与班主任推荐相结合。学生报名后,班主任最后确定。
3、受导学生主要要求:
⑴ 尊敬师长,听从师长教导,在约见的时间应当按时到。要尊重导师,要主动跟 导师联系,取得帮助。
⑵ 要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合理安排时间。⑶ 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培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4、双向选择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关系
从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开始,由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具体步骤如下: ⑴ 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名单。⑵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要。
⑶ 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⑷ 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班级的情况,选择受导学生。
⑸ 根据师生双方选择的情况,适当进行调配,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其中导
师和受导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5—6左右。
⑹ 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进行聘任(一年一聘),明确导师的职责。⑺ 导师和受导学生见面,确定结对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5、导师与受导学生关系的调整
⑴ 如果学生不尊重导师,导师无法对受导对象进行指导,导师可以要求调整。⑵ 当导师不尽责,觉得导师对自己没有帮助,受导学生可以提出中止,有更合适
人选的可以请求调换导师。
⑶ 任课教师调整任课班级,年级段可以对结对关系进行适当调整。⑷ 结对关系无特殊情况,一般一年调整一次。
八、导师制的实施流程
1、宣传发动。目标: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人选。责任人:年级段与班主任。
2、关系确定。目标: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关系。责任人:年级段。
3、成立导师小组。目标:以班级任课教师为单位,班主任任导师组组长,经常的和这些导师沟通联系,了解和反馈学生受导的情况。责任人:班主任
4、活动开展。目标:各项制度(档案)建立,师生互动活动开展。责任人:学生管理处(制度手册);导师(活动开展);年级段、班主任(监督执行)。
5、检查评估。目标:每学期期中检查督促,期末一次量化考核,强化导师工作的实效性,增强导师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责任人:领导小组。
九、附:导师工作评估细则(另定)
十、附:导师工作手册
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