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导师制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志们:
根据今天会议的议程,现在我就在全校实行“德育导师制”作简要动员。
一、实行“德育导师制”既是上级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自
身的需要。
今年1月20日,海教党委(XX)1号文件《中共海宁市教育局
委员会XX年工作要点》中就明确提出:“要在各中小学校中全面启动“德育导师制”活动,构建新的德育模式,激励学生和谐健康成长。”今年3月17日海宁市教育局〔XX〕45 号文件《关于印发海宁市中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实行德育导师制作出了具体布置。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行为规范发生严重偏差亟需加以矫治,有的家境贫寒或者缺乏家庭温暖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有的虽有上进之心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有的虽然学习刻苦但成绩始终难以提高,有的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如何解决他们成长中的困惑、烦恼和忧虑,需要老师去指导。我们的班主任、年级组长、学生处主任、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学生人数众多,难免顾此失彼。许多任课老师也在主动配合班主任,但尚没有制度的保证和规范的操作。所以,“德育导师制”十分必要。
二、我校实行“德育导师制”具有良好的条件。
首先,上一学期已在初一年级进行试点。在年初制定的我校德育
工作计划中,我们把实行德育导师制列为XX年四项重要工作之一(另外三件是:试行班级工作月考核制度,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创建绿色学校)。考虑到我们学校规模大,这项工作缺乏经验,决定上半年在初一年级先行试点。现在,经过一学期的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05届高三年级也已经在实际中进行有益的尝试。
第二,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整合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党员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创造了一次极好机会。学校党总支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时对此专门作出了安排,并已经在党员大会上作了动员。
第三,青年教师队伍人数多,总体素质良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一方面,他们精力更充沛,也更易与学生沟通。另一方面,近年来,学校在对新教师的培训中,把德育作为重要内容,安排优秀班主任开设系列讲座,邀请曾担任过几十年班主任的退休教师谈体会,也为青年教师担负德育导师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对 “德育导师制”工作的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充分认识德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实行“德育导师制”既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好事。明确德育导师总的职责是“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具体的职责请老师们仔细阅读印发的材料。
2、积极参与,讲求实效。在数量上,要求人人参与。在质量
上,重在见实效。准备要充分,交流谈心制度、家访联络制度、档案制度等制度要健全。如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个别或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上一周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将同类型的成员(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同时,班主任与本班其他德育导师要互相沟通,形成合力。另外,要避免只重视受导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的倾向。
3、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德育导师要边实践边总结,德育导
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各年级要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和本年级实际落实各阶段工作。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督导和评估。检查和评估的结果要与教师考核评优工作挂钩。
老师们、同志们:德育导师制在我校还刚刚开始,我校教师中蕴
藏着极大的工作热情和智慧,衷心希望我校的德育导师制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真正取得实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召开XX级“学生成长导师制”导师动员大会,我们在的导师是学校领导和年级部共同商讨的结果,是本年级部中优秀的教育教学精英。前面,齐校长从“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精神等方面强调了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同时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大家一定能出色的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
XX年初,新领导班子提出了“以人为本、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的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让所有学生成才,让每位家长放心,让社会各界满意,让全体员工幸福”的办学目标。
学校的校领导多次提出要开创我校的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大德育理念。
学生成长导师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成长。
导师制是我校教育工作的新举措,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促进我校“全员育人、人人育人”。也是为了解决班主任工作太多,负担太重,有时不能关注到那些需要关注的学生,让全体老师参与学生成长工作中,更能关注到那些需要关注的学生。这些学生进步了,班风、学风都会提高,学生成绩也会提高。成长导师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的改革。学生需要老师关注,需要老师指导,教师需要与学生沟通,需要学生的认可,老师做了许多工作,但学生不认可,与老师相距很远。
一、明确成长导师制的目的:
1、过去教师往往只重视教不重视育人,此制度使教师贴近学生,了解学生、为了更好的教学
2、从学生本身了解导师制是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能,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个别指导
3、导师不是班主任,要引要导,要成为朋友成为指导者引导着,教练。
4、本着导师的五项原则,是我们的工作方针,认真执行职责,记录表是结晶,为了以后的指导。感情投入,要投入时间,投入感情,投入精力,奉献时间
5、引导疏导不能变成第二家长,第二班主任三者要统一起来。科任老师已经自觉不自觉的做了导师,成长导师制是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是大德育观念下的一项长期的工作,导师要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教学相长,同步成长,多了解学生,多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要高于学生也是导师的成长的过程,提高过程导师也必须要跟上时代,二、明确班主任和导师的关系:
班主任主要负责全班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班主任侧重制度管理,导师则重点放在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行的教育引导,学业和特长的培养与指导,心理与情感的培育与疏导,以受导学生的朋友、顾问身份作为其成长的指导者,任务是导不是管,导师与班主任工作要各有侧重,形成合力。班主任管的多,导师重在导,管是次要的,班主任也要真正的了解学生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了解找到学生的特征,班主任与导师之间关系,把需要导师帮助指导把某些方面,班主任提供给导师,个别学生的某些方面交给导师帮助我们去做。
三、防止导师工作走极端
指导是方法的指导、学习的指导不是补课,更不能发展成保姆,有了问题向学校反映家长反映,相互沟通。
导师与班主任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导师要支持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也要尊重导师的工作,相互支持,不能相互推诿。
注重师生的感情问题,不要出现异常现象,不能形成哥们义气,不能形成特殊的异性师生关系。
四、取得的成绩:
1、成长导师最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提供了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交流机会,搭建了一座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的平台,这种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师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增强了对受导学生的了解,同时有助于了解任课班级学生的心态及学情,达到“见一木而知森林”的效果。学生在受导的过程中增强对教师的理解和亲近,得到老师在方法上的指导、经验上的传授、行为上的提醒、心理上的疏通,感受收获的同时也能感受老师们的爱心,增加接受教育的主动性。
成长导师制充分考虑受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够弥补一般号召和共性施教在因材施教方面的不足,增加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发现受导学生的心理状态有较明显的改善,受导学生中学习焦虑的、过敏倾向、自责倾向的改善最为明显,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孤独倾向也有较大的好转,身体症状有明显的减轻。有过违纪记录的学生在受导过程中变化明显,他们由抵制规章制度到接受理解,最后能够自觉的遵守和维护,在受导过程中二次违纪的学生只有3%,违纪现象与未受导的同类型学生相比大为减少。
学生成绩变化明显。成绩上升者占受导总人数的66%,其中成绩上升200名以上的学生数量是下降的两倍,上升100名的是下降的2.5倍,所有受导学生平均上升26.28名。
导师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在满分20分的问卷调查中平均得分为18分,得满分的占62%,没有出现不满意的评价。受导学生的综合表现得到了班委会的认可,满分20分的问卷调查平均分为17.3分,得满分的占38%,没有出现不满意情况。导师的工作得到了班主任较高评价,满分20分的问卷平均分19.5分,得满分的占66%,没有不满意的情况。导师的工作同时得到了受导学生的高度评价,满分20分的问卷平均分18.19分,得满分的占49.1%,没有不满意的情况。
这是一学生家长的短信内容:
徐主任您好!简短向您汇报朝阳(化名)同学在家的表现情况并向您致谢!朝阳在假期的表现:和他自己比较,情绪性格言语讲话有明显变化和进步,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教诲和帮助!尤其感谢认真负责关心备至的班主任老师和循循善诱的导师老师!再次向您道声谢谢!有时间我会向导师详细汇报他的具体表现!向您和全校师生表示感谢!
2、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不仅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次创新,也是河北省范围内第一家实施成长导师制的学校,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晚报都对此进行了深度跟踪报道。取得了“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秦皇岛市德育示范校”等荣誉。
五、奖励措施
(1)对导师制工作考核优秀或合格的,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在等级教师评定中享有优先权利。
(2)考核为合格者视作半学期班主任年限。
(3)对施导过程中工作精神、工作效果特别突出的,可给予特殊奖励。
荣誉已成为过去,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为实践“以人为本、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实现“让所有学生成才,让每位家长放心,让社会各界满意,让全体员工幸福”的办学目标,践行“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大德育观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范文
头道营子实验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育人”的学校德育体系,构建和谐校园。经研究,决定试行“德育导师制”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标,以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为根本,坚持德育为首,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全员导师制的育人模式,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逐步实现班级德育工作小组化、目标化、课程化、格式化、活动化。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兼顾个体,既管又导的工作方式,整体推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三、具体任务
1、建立班级德育工作小组,班主任为小组长,任课教师为组员,实施本班级的“德育工作导师小组制”工作。
2、一、二年级德育工作基本任务: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一、二学生达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纪律、就餐等);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爱校、爱家、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形成基本的班级文化,开发低年级德育工作校本课程。
3、三、四年级德育工作基本任务:重点抓好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劳动习惯教育、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培养,开发中年级德育工作校本课程。
4、五、六年级德育工作基本任务:巩固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形成的德育教育基础上,重点抓好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了解基本法律法规、爱国主义教育。
四、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3)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德育导师制的组织
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
组 长:高延安 副组长:姜治豹
组 员:丛培玉 韩富英 陈雪艳 付国军(各位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六、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方法和步骤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可以通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记好“德育导师”记录,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六、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一)、导师的基本条件:
1、导师的基本条件:(1)关心、热爱学生,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感;
(2)要热心于学生工作,要有耐心的态度,有细心的工作作风;(3)受学生欢迎并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
(4)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的知识,学会倾听,重在引导,不包办代替。
(5)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全面了解学生商定发展目标。(6)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帮教。
(7)导师要遵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8)导师要遵循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二)、导师的基本职责:
(1)充分了解学生性格、兴趣、思想动态和生活、学习情况。
2(2)帮助学生制定品德发展、行为养成、学习及个人发展计划,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3)经常与学生进行座谈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困难。(4)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5)直接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机的联系,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个别教育。(6)学生出现适应欠佳、行为偏差或其他特殊事件时,可约请有关人员实施辅导,并与其家长及时联系,必要时由政教处协助辅导。
(7)因实施辅导所获得的学生个人或家庭资料,非依法律规定或辅导需要,不得对外公开或泄露。
(三)、导师的产生途径: 根据各年级教师情况,采取教师自荐与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学生德育导师。
年级组将学生德育导师向同学公布,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导师;或导师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所要指导的学生;或由学校、年级组推荐。每位导师指导学生1—2人。
七、工作要求
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德育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将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2、要及时总结经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因此,在试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学校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经验。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借鉴、整合以往成功经验,使导师制更具有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鼓励年级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办法。
3、要不断扩大推广面。富有亲情化、个性化的导师制度是德育工作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校今后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的有力尝试。为此,各年级要在认真抓好试行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不断推广,努力做到“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最终使“德育导师制”成为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具有头小特色的德育工作新亮点。
第三篇:德育导师制方案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方案
成长导师制是我省中职学校选择性课改背景下,学生德育工作和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的重要抓手,是新时期中职教育德育实践的改革创新。为落实我区《关于全面推进鄞州区中小学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课改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全面推进鄞州区中小学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浙教职成〔2014〕126号)为指导,通过教师对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思想发展、学业发展、心理成长发展全面的指导和辅导,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学生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有牵挂的学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意识,养成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确立发展目标、实现自我完善。
2、尊重信任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3、全面关爱原则。关心学生在专业、生活、品行、心理、职业发展等方面情况,拓宽渠道、创新方式,努力成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师益友。
三、工作机制
1、团队协作机制。成长导师制以现行班级建制的首席导师和导师组成,首席导师由教学部选派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导师由所在年级任课教师担任。首席导师负责对导师团队的协调指导工作。
2、交流沟通机制。导师与学生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谈话交流。采用面谈、书信、电话等形式,了解学生各方面成长情况,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导师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本人及家庭情况,注重家庭教育指导,协调家长与学生关系。
3、协助教育机制。首席导师与导师、任课教师应加强联系与沟通。学生发展中心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讨论会、联谊会、经验交流会与案例分析会等。
4、工作档案机制。导师的工作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每项活动都要有时间、地点、主题、内容纪要、工作后记等,认真填写导师工作表册、案例分析等有关记录。
四、实施内容
1、导师职责 导师共同职责
成长导师制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均能得到教师的具体、细致和专业的指引,导师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业发展的辅导员,是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者。导师的基本职责为:
(1)思想上引导。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专业上指导。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职业观,正确认识产业发展走向,提升专业核心能力。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学业水平、家族背景,较好完成选择性课改专业、课程、方向的选择。指导学生制订高中阶段个人发展规划,确立职业发展目标。
(3)心理上疏导。研究与分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健全个性,引导学生人格发展。
(4)学业上辅导。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解决学业上的困难,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促进全面发展。(5)生活上倡导。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指导学生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6)品行上督导。以校纪校规为要求,加强学生日常行为教育。以企业从业规范为要求,加强学生7S意识培养。以中华优秀传统为要求,加强学生美德品行培育。
首导必须职责
首席导师在履行导师基本职责基础上,同时要履行行政班班集体建设与所在班导师团队建设和管理工作。
(1)首席导师是导师团队的核心,负责统筹安排行政班级的学生和导师结对,牵头制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级公约、班级常规等规章制度,统筹安排班级大型活动等综合性事务;
(2)负责召集本行政班导师团队定期召开思想分析会、经验交流会等,及时了解班级整体情况,分析班级存在问题,落实班级管理的各项举措;
(3)凝聚好整个导师团队,指导和帮助其他导师开展好班务工作,尤其要引领年轻导师快速成长。
(4)负责落实班集体总体常规事务工作(学籍、学分、保险、助学、收费、评优、档案等)副导必须职责
(1)各副导要履行导师基本职责基础上,同时要协助首席导师,在首席导师的行政班管理框架下,积极参与班集体和导师团队建设。
(2)协助首席导师共同组织学生集会、卫生、社会实践、公益事项等大型活动的管理。
(3)树立主人翁意识和积极的补位意识,当首席导师临时缺位时,副导要积极履行首席导师职责。
2、实施时间
2015年第一学期新生入学开始实施,逐年向各年级推行。2015学年一年级全面实施,2017年所有班级全面推行。
3、导师确定
学校遵循“尊重意愿、统筹安排、各经所能、优势互补、男女搭配、老少搭配、学科搭配、性格搭配”为原则。首席导师初定人选于每年7月10日前确定,报学生发展中心审核备案。因个人原因当年不能胜任首席导师工作的教师须于6月20日前向所在教学部提交书面申请,并经校务会议讨论通过。考虑到我校教师人数等实际情况,暂定每个班级的首席导师和副导的比例为1:1。
其他导师确定:其他导师第一轮由任课教师和首席导师双向自愿选择,完成自愿选择后到教学部报备即可。剩余的副导在第二轮由教学部根据副导个人及任课班级情况进行统筹安排指定。副导所带学生主要是以学困生为主,同时辅助首导做好各类活动的组织工作。首导原则上承担班级2/3人数,副导承担班级1/3人数。
学生选报导师工作在开学二周内完成,选报学生情况汇总后报学生发展中心审核。每一学生选报1名成长导师,1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结束后可在所在年级导师中另报导师。学期中,受导学生对导师工作有异议,可在家长同意情况下向首席导师提交另选导师书面申请,教学部受理,学生发展中心审核。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建立成人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楼梦红
副组长:钟庚宪、陆苏荣
刘平
娄海滨
组员: 童燕波、叶碧琼、俞伟宏、张敏敏、杨峥莹 德育副校长刘平负责具体工作。
2、制度保障
学生发展中心牵头制订相关工作制度,制度规定应包含以下内容
(1)工作内容规定: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内容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中心工作相适合,与促进受导学生健康成长相吻合。
(2)工作时间节点:导师对受导学生要开始形式多样,与学生特点特长相对应的教育指导工作,同时,也应对始业教育、选择性课改的“选择”、进企业见习、重要考试等关键时间节点,受导学生表彰或惩处、心理波动期、参与活动等时期等关键环节,落实相应工作内容。建立工作交流平台,定期推动班内导师研讨会、部内导师交流会、校内导师展示会。(3)考核制度:建立以受导学生评议和档案材料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估制度。编制相应工作手册,深入推进师生、家校、校企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待遇保障
四、德育导师的待遇和保障
(1.)担任首席导师工作的教师享受常规班主任津贴,担任导师工作的教师享受该班首席导师 1/2津贴标准。
(2.)首席导师按实际工作时间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其他导师按实际工作时间 1/2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
(3).学校对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在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小等级晋升中应予以适当倾斜。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2015年8月
第四篇:德育导师制
盛泽实验小学“德育导师制”工作暨考评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按照“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目标和创建“全员参与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德育工作体系的要求。本着加强德育师资力量,强化教师育人功能,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全体教师都应当肩负起育人使命,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真心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导师,为此,特制订我校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对学生实施人本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德育导师制”是“班级德育工作导师制”的简称,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在“整体、合作、优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任课教师作为“导师”负责对学生的教育、指导,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对学习上、品行上、生活上、心理上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学生提供具体帮助,对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具体指导。
三、工作原则:
一是发展性原则。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
二是个性化原则。导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特点,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
三是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受导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真诚关爱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是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五是整体性原则。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德育导师组,发挥团队的力量开展指导工作。
四、指导小组
为了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有效进行,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团支部和学校工会的有关同志组成指导小组,对全校的德育导师制工作进行详细,有效的指导。
组 长:薛法根
副组长:张觉、王晓奕、徐国荣、曹忠、沈建忠
组 员:周菊芬、黄妹芳、周锦、戴燕妮、杨建英、谭瑜萍 指导小组成员:每一位在职教师
五、实施办法 1.调查摸底
(1)调查并确定能够胜任德育导师的教师。
(2)调查需要受导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并填写受导学生情况登记表。主要是问题生、学困生、家庭特殊的学生等。)2.选配导师 ①由教师提出申请;
②由年段(班级)根据教师的学科特长、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个人风格、工作能力等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推荐优秀教师担任德育导师; ③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受导学生。由学校向德育导师颁发德育导师聘任书。
3.明确导师工作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力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①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②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的辅导。
④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⑤及时与学生家长、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4.确立受导关系
学校公布选配的导师名单、简介和指导特长,向导师提供相关学生的材料,进行师生双向选择,学校可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导师关系确定后,学校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班主任要向导师提供受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心理特点、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材料,作为导师选择学生的依据和导师开展工作的基础。
六、建立工作制度
①建立学生德育导师制档案。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②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每1周至少与受导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受导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
③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父母长期不在加的更要作为重点)。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联系,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并做好记录。
④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可定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⑤让每们导师每学期写出一至两篇个案分析材料。⑥建立受导学生评价机制,对受导学生作出合理评价。
七、考核评估
1.建立对导师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检查导师工作记录、受导学生的反馈和发展表现、班主任、年级组教师情况反映、受导学生家长情况反映等评价导师工作成效。学校将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学校应建立导师考核档案,将导师工作纳入教师考核的重要方面,每年评选优秀导师和合格导师。对于优秀导师学校将给予适当奖励。
2.德育导师每年的考核成绩作为评先、评优、评职的重要条件。在外出学习、培训、研修以及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享有优先权利。
3.德育导师考评表彰方式:
每学年进行3次德育导师的校级评比,通过学生评比、教师自评、教师互评、科教处日常评比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6月、9月、1月,借助“六一”“教师节”“人物”的平台,表彰校级优秀德育导师。
① “庆六一”:科教处结合日常评比,推荐校区优秀德育导师名单,所有教师进行投票,在此基础上产生校级“双十佳”优秀德育导师。
② 教师节表彰:通过教师自我推荐、年级组推荐、科教处推荐的方式,全体教师投票,表彰校级优秀德育导师。
③ 人物表彰:通过各班学生投票,评比出年级优秀德育导师,在此基础上全体教师投票评比出校区十佳“德育导师”,最终在全辅导区评比出十位“校级优秀德育导师”。
八、实施要求
1.要正确处理好德育导师与班主任关系。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德育导师则重点放在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行的教育引导,学业和特长的培养与指导,心理与情感的培育与疏导,关注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关注到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细微变化,并以学生的朋友、顾问身份作为其成长的指导者,架起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德育导师与班主任工作要各有侧重,形成合力。
2.要处理好工作与待遇的问题。发挥教师的奉献精神,建立“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在全校教师中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3.要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德育导师制”要切忌“假、大、空”,要以各种形式为载体,强调知与行的一致,强调师生的实践与体验,让教师通过体验得到锻炼,让学生在受导中受教育,在实践中求效果。
4.要切实加强领导。要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认真抓好“德育导师制”的实施工作,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五篇: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惠阳区第三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现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德育导师制”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德育导师制的含义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科任教师身上,导师将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新模式。
三、实施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1、它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是新时期、新形势赋予人民教师的育人新理念。学校必须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的教师(包括职员工)都自觉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
2、它是中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手段
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和谐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国新课程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单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完成是有困难的。因此,探索新模式下的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方式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德育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四、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和个性差异,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方法和步骤
1、成立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组织机构
为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对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召开教职员工会议,阐明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意义和方法,成立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小组,明确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成员职责。领导小组: 组 长:钟伟国 副组长:刘伟平成员:周运恒 钟浩恒
职
责:主要负责对实施德育导师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审定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及德育导师名单。工作小组: 组
长:叶谷秀 副组长:钟广梅 绍强辉
成员: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所有班主任教师及相关的任课任教师
职
责:主要负责制定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落实德育导师的报名、资格预审工作,确定德育导师的聘请名单并上报领导小组副组长审核;具体负责《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的落实,确定受导学生的名单,并负责对德育导师队伍的培训、管理与考核工作。
2、摸底调查
(1)调查并确定能够胜任德育导师的教师。
(2)调查需要受导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并填写受导学生情况登记表。主要是问题生、学困生、家庭特殊的学生等。)
3、德育导师的确定及使用
(1)担任德育导师的对象:全体教职员工。
(2)德育导师的确定: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段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初步确定人选,报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审定。
具体步骤为:先由有意担当德育导师的教师填写申请表,并递交政教处,再由政教处根据德育工作情况统一汇总确定初步人选写出意见,报分管副校长审核,最后由校长签字颁发聘书。原则上班主任不再担任德育导师。
(3)使用办法:领导小组在确定德育导师的人选后,向师生张榜公布,并在各班提交受导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最后确定。每学年选择一次,原则上一名德育导师指导3—5名学生。
(4)德育导师与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
六、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
1、德育导师主要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受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他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2、建立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每一周期的表现及每次考试后的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行为等变化曲线。建立受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受导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2)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求教育方法。
(3)谈心与汇报制度
“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4)建立小组活动制度
每个德育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与小组之间将由德育导师组织定期(每月一次)进行交流。本小组内: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上一周期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如实讲出来,导师与其他小组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浓厚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心沟通氛围。
小组之间:德育导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于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5)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及案例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工作水平及研究水平。
(6)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一是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二是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三是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四是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的评价。(7)导师奖励制度
A、德育导师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及各类推优的评选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B、学校每年对德育导师进行考核,被认为合格的(在任职期间所结对的学生起到预期效果和目的的,在德育上未发生违法乱纪行为),以对结对学生家访和教育的次数作为依据来计算该教师的工作量,并在年终师德量化加一分,每学年评出若干名“校级优秀德育导师”,给予适当的鼓励。C、学校根据对德育导师的考核等级进行奖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七、实施德育导师制应注意的事项
1、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德育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本身也是德育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德育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建立行政班主任制与教学班指导师制并存,班主任制与德育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主要承担对学生行政班的管理,指导师承担对教学班的管理,德育导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班主任协调德育导师、任课教师、教学班指导师,相互通报和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形成管理学生的有效机制。
3、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德育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惠阳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