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05:0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年度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年度工作总结》。

第一篇: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年度工作总结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2015度年工作总结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急速发展,各路资本、各个行业、众多企业都想抓住机遇分一杯金融红利,于是跨界合作、抢滩圈地的现象成为了当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大奇观。运营商、零售业、地产、电商、互联网公司、传统金融机构、国企等,各行各业都都想趁此良机,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顺利完成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加入到互联网金融的领域中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同时也促进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和新奇性,有助于形成多元、多维、充分竞争的互联网金融业态。但是,众多行业的加入也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丛生,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作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金融智库,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众多突出贡献。

一、成功举行四批会员单位大会

自2014年11月15-1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顺利开展了为期2天的“

2.争取哲学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4项,立项经费180万元; 3.结项科研项目2项。

(三)参加交流活动,提升学校影响力

1.配合科技处参加深圳

5.为学校临时来粤出差教师提供方便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管理工作有待提升

目前,办学形式是半脱产学习,学生全部是在职人员,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较大。2.科研机构建设速度较慢

现只有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运行良好,其他几所科研机构建设缓慢,有的机构存在重建立轻建设情况。3.科研项目数量增长不高

主要原因是教师到广东争取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组织策划工作也需要加强。

三、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南方研究院将以提升学校在珠三角地区影响力为主要目标,在稳定办学规模的情况下,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大力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间的联系,收集科研信息,着重推动与企业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加强与校友间联系,共同谋划学校科研发展。积极提供教师与当地校友交流平台,创造科研合作机会。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制定具体的学生管理规范。在加强规范管理工作的同时,提高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水平和质量。积极推动科研机构建设,督促建设较慢的科研机构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并予以实施。

第二篇: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17年工作总结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共同努力和密切协作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及横向合作项目、综合试验站建设、大学农业推广模式的构建、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全面完成了工作目标。

一、党建工作

新农院党总支按照“抓主线、强特色、重实效”总体思路,党建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到位。倡导“及时学”、“送教学”、“实践学”、“培训学”和“网络学”等“五学法”,开展学习实践活动13次。二是“两学一做”、“讲重作”专题教育和“四个专项治理”落实。制定整改“三个清单”;“三个一”活动、“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有效开展。三是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形成 “3+X”、“活动+学习”、“线上+线下”的支部学习教育模式。四是党务政务透明公开。制定了8项制度,通过会议与公示制度党务政务全面公开。五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得到加强。制定了意识形态工作实施办法,规范了网站、微信、课堂、试验站和函授站等思想文化阵地。六是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履行“一岗双责”,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开展廉政专题会议与党课4次;完善了党风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七是创新型党总支建设特色明显。创新型党总支建设获批学校重点项目。有效开展精准扶贫“6个1”活动。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一个党支部对接一个贫困村;为贫困县区组织100余名专家,推广100余项实用技术,培养 “村大”学员超过1000人,开展各类培训超1000人次。八是党群与外宣工作取得新成效。获校运动会优秀组织奖一等奖。发布党建新闻稿件32篇,安徽先锋网转载6篇,学校党建通讯收录3篇。

/ 5

二、技术转移与横向科技合作工作 1.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增幅明显

2017年, 我校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在全省45家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机构综合绩效考核中,跃居全省第2位,仅次于中国科技大学,位次再创新高,获得省科技创新绩效奖励25万元。

全年共计签订新品种、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技术成果转化合同20项,合同金额578.75万元,比上一增长80%以上。获得省级技术转移补贴42万元。

2.横向合作项目持续增长

2017年,我校共签订横向科技合作协议459项,实际到账经费预计达到4700万,办理免税合同45项,涉及金额920.34万元。金寨、临泉、定远、明光、埇桥、庐江、黄山区等七个县市区产学研合作专项经费累计到账总额为1020万元。至此,2017年,我校横向科技合作经费累计达到572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三、新型大学农业推广模式构建取得重要进展 3.综合试验站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皖中、大别山试验站综合大楼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实验室、教室、会议室的仪器设备全部安装到位,食堂、学生宿舍等生活设施业已完成,并逐步投入使用。皖南、皖北、皖东、皖西北、江淮分水岭的5个综合试验站的3.3万平方米的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如期竣工。皖北、皖西北、江淮分水岭试验站的165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已完成高标准农田整治,地方政府为此投入2200万元。

各个试验站按照硬件建设与科技服务同步推进,成效显著。在2017年省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绩效考评中,皖中、皖南、皖北、皖东、皖西北、大别山、江淮分水岭等7个综合试验站,分别获得了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绩效奖补资金100万元(合计700万元)。

4.特色产业试验站建设稳步推进

/ 5

2017年,我校与潘集区、颍上县、泗县、井冈山市合作共建的酥瓜产业、农区草牧业、山芋产业等特色产业试验站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到账经费160万元。校领导与专家团队先后4次赴井冈山茶产业试验站开展工作,帮助井冈山市完成了标准化茶园、茶旅融合示范园和茶树种质资源圃先期规划工作。

5.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运行良好

2017年,与地方人民政府联合组建政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76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 共计选派首席专家49人,岗位专家146人,吸收地方选派专家320多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860余个,产业联盟的结构不断优化,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推广成效逐步显现。76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累计获得地方政府1280万元的资金支持。

四、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6.定点帮扶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我校对口帮扶的金寨县双河镇大畈村、颍上县红星镇吴寨村,经过全校的共同努力,大畈村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成为金寨县首批出列的重点贫困村;2016年出列的颍上县吴寨村的脱贫成效得到有效巩固。

7.产业扶贫整村推进试点工作成效凸显

2017年,依托大别山试验站,在金寨县双河镇大畈村、古碑镇迎河村与宋河村、吴家店镇东高村与竹根河村计5个重点贫困村开展了产业扶贫整村推进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按照“长短结合、以短促长”的思路,在首席专家负责制的产业联盟框架下,分村制订产业扶贫方案,组织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截至2017年12月20日,5个产业扶贫试点村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年收入4289.33万元,其中大畈村1800万元,宋河村1095万元,迎河村446万元,东高村576万元,竹根河村372万元。

8.顺利完成脱贫攻坚成效第三方评估工作

/ 5

2017年12月,组农学、林学、经管、人文和马院共1163名师生,到利辛县开展了为期7天调查,圆满完成评估任务。

五、推动中美大学农业推广领域的深入合作 9.发起成立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

2017年经我校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倡议,联合中方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高校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普渡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5所高校,联合成立了“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3月23日,我校牵头在浙江大学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中方10所高校的领导、美方5所高校的领导出席了此次大会。

10.不断深化中美大学农业联盟成员高校双边多边合作 2017年9月,联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了三届“大学农业推广与技术转移国际会议”。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网站上线运行,创始成员高校之间往来日益频繁。

六、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1.“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校县合作模式及“四体融合”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受到广泛认可

2017年,“一站一盟一中心”共建模式和“四体融合”服务模式得到有效推广。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给予我校“一站一盟一中心”校县共建模式和“四体融合”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高度评价,并在全国农林高校“科技三会”、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交流会等重大会议上重点推介。

12.新闻媒体多次报导

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均以长篇通讯的形式报道了学校探索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成效和做法,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七、问题与打算

/ 5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围绕新型大学农业推广模式的制度创新落后于实践,综合试验站运行机制尚未健全,综合试验站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创业孵化四大功能的发挥还未实现,社会服务的显示度还不高,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等。

2.2018年的打算

2018年,我们将围绕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国家战略导向,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学校的五年规划,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综合试验站各项功能的发挥,为“四能统一”的全面实现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探索综合试验站、特色产业试验的运行机制;三是强化横向科技合作的制度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横向合作经费再上新台阶;四是大力推进AAU-CSU农业推广联合研究院的各项工作的展开,为安徽农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2017年1月2日

/ 5

第三篇:中国金融

中国金融.txt男人的承诺就像80岁老太太的牙齿,很少有真的。你嗜烟成性的时候,只有三种人会高兴,医生 你的仇人和卖香烟的。

一、研究、宣传、学习人文奥运理念

(一)研究、宣传、学习人文奥运理念的宗旨和意义

学习与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中国要成功举办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就要认真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以“新北京、新奥运”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借鉴雅典奥运会等历届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开展有机联系、层次多样、动态开放、创意独特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深入普及奥林匹克精神。

人文奥运理念的研究、宣传和学习可以丰富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以全国人民的广泛参与为基础,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友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一届学习的奥运会、高水平的奥运会。

(二)人文奥运学习的实施措施

1.加大人文奥运理念研究力度

一要以奥林匹克为主线,围绕国际体育重大理论问题,有重点地在国内外举办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和良好社会效益的学术交流活动。

二要针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论、实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组织国内外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建立课题组,深入探讨研究。每年在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有关院校设立奥运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课题,支持奥林匹克学术研究,资助其成果的发表和出版,翻译引进国外高水平的奥林匹克研究成果。三要结合北京奥运实际,举办以办好北京奥运为宗旨的各专题的国际研讨会,尤其注意总结借鉴其他奥运举办城市的经验教训,听取来自世界各地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四要组织专家学者撰写《2008北京人文奥运宣言》,使人文奥运的概念、内涵、行动目标、行动规划清晰化、具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开展以上各活动旨在广泛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加强国际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国奥林匹克研究的专业理论深度,为人文奥运在大众中的推广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兼收并蓄、特色鲜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北京人文奥运提供理论保障。

2.加强人文奥运理念的宣传与学习

利用各媒体组织形式多样的人文奥运主题宣传活动。全方位调动各种媒体,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大力宣传人文奥运知识。活动形式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为宗旨,可包括主题介绍、专家讲座、有奖竞猜等。

发动文艺界人士积极创作奥运主题作品,如文学、歌曲、戏剧、影视、相声小品等,由各级政府或民间组织组织人文奥运文艺演出队伍,将人文奥运知识融入各种形式的艺术表演中,演出队伍要主动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乡镇等地巡演,使人民近距离地感受人文奥运,同时使人文奥运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民心。

充分利用城镇及乡村现有资源,把宣传工作做全做细做到位。城镇可以利用街道旁的宣传栏、广告牌、甚至公交车(地铁)车身、车内扶手、车厢内等人们日常接触频繁的事物上宣传人文奥运知识,乡村可以采取喇叭广播、墙报、分发宣传手册入户等形式,使人文奥运知识“无处不在”。

充分发挥各政府机关、厂矿、企、事业等单位工会、妇联、共青团委的作用,开展与行业、岗位相结合的奥林匹克人文理念宣传教育,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对人文奥运的理解。活动形式可包括:组织参观、趣味竞赛、文艺演出等。

重视城市社区和学校在奥林匹克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二、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奥林匹克文化

(一)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意义

奥运会不仅为主办城市和国家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强大动力,也为其有效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供了展示平台和宣传的窗口。成功举办奥运会有三个要素:一是良好的组织工作;二是本国的体育成绩;三是媒体的宣传。让世界了解北京,其重要渠道是各种媒体。重视和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媒体的放射作用,让世界了解和参与北京奥运会,是我们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二)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实施措施

1.编辑出版“人文奥运”系列图书

以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奥委会的名义组织编写、出版北京《人文奥运宣言》单行本,加强对“人文奥运”的宣传;开展科学的、针对不同人群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要消除以往奥林匹克读物低水平重复的现象,积极编写趣味性强针对性强的奥林匹克读物;鼓励奥运学术书籍的出版。从国外翻译、引进一批有关奥林匹克高水平的著作;关心弱势群体,组织出版一些盲文图书,如《北京奥运》、《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与中国》等。

2.奥林匹克专业期刊的出版

开展专业化国际性奥林匹克研究活动(不同地区),全国各地体育科研部门和体育院校首当其冲,如创办中英文对照的“奥林匹克研究”刊物;建立北京奥运文献信息数据库,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信息服务。

3.新闻媒体宣传

国内外新闻媒体尤其是影响力较大的主流媒体,是北京奥组委开展宣传工作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合作伙伴。北京奥组委应高度重视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提供采访北京奥运会各项工作的便利,充分发挥他们的传播优势,逐步实现重点媒体根据自己的特色与受众特点,开辟介绍北京奥运会的专栏或专版,形成媒体优势,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4.网络传播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是开展宣传工作的新载体和对外传播的新渠道,是公众了解北京奥运会的直接和重要的窗口,北京奥运会宣传工作应充分发挥这一新媒体的传媒作用。

在北京奥组委的官方网站上建立“人文奥运”网页(或直接建立专题网站),内容包括“人文奥运”的内涵、外延、研究现状、活动报道、论坛等。

开辟与其他门户网站和中国知名网站的合作渠道,如新浪、搜狐等,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文奥运”信息需求,举行网上“人文奥运”的有奖答题、趣味问答、专家访谈、论坛等,有效扩大“人文奥运”的影响力。

5.标语口号、宣传画的征集

征集能够展现北京奥运特色的口号、宣传画,并形成一个口号体系,发挥宣传鼓动、凝聚人心的作用。建议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宣传画以以下几个方面为宗旨:一是要体现中华人文精神与奥运精神的结合,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发展;二是要体现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三是要考虑有利于推动奥运实践,雅俗共赏。

三、开展群众性奥林匹克学习活动

(一)社区奥林匹克学习

1.社区奥林匹克学习的意义

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需要一个现代化、开放的、富有人文氛围的城市,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能够为奥运会提供一个支撑的平台。北京有着2400多个社区,加上外来人口有2000多万,为了使2008年的奥运会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必须让人文奥运精神走进社区,走进千

家万户,走进每一个人的内心思想深处,这也是悉尼和雅典奥运会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有关调查表明,北京市居民整体上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和理解不够,社区居民人文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让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社区,面向大众进行人文奥运的学习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文奥运推崇和谐的思想,这既是奥林匹克与中华文化的需要,也是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理念的人文奥运与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需要,它对于奥运会和北京市城市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社区奥林匹克学习的具体措施

(1)围绕“人文奥运”在社区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以奥林匹克为主题的各种讲座,如奥林匹克知识讲座、体育竞赛的规则讲座,体育比赛的鉴赏知识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奥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是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做文明北京人”评选活动、“文明迎奥运、文明办奥运”演讲、文明礼仪讲座、推广常用英语100句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道德素质,展示现代都市市民应有的道德风范。三是举行有关历史与文化为主题的知识讲座,以及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基本的外国历史文化与宗教知识讲座等,提高社区居民的人文素养。

四是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家庭趣味运动会,体质咨询活动,交谊舞大赛、电影晚会等奥运主体鲜明的社区活动,从而扩大群众参与基础,达到人文奥运的宣传教育效果。

(2)利用建设奥林匹克形象品牌社区进行教育

对社区的品牌形象设计采用突出主题的设计方法,以社区整体作为设计主体,利用社区的特色资源打造社区品牌,在建设过程中,以人文奥运的精神为核心,将人文精神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真谛,传播到社区居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可拟建北京安定门街道“国学文化社区”、朝阳区安苑里奥林匹克体育品牌社区、东城区东四奥林匹克社区等。

(二)学校奥林匹克学习

1.青少年学习奥林匹克知识的意义

青少年是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对象。当代奥林匹克教育的目的是使青少年从中不仅得到发达的肌肉、匀称的肢体和机敏的头脑,还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希腊奥组委教育培训部设计实施了两个主要的教育计划:《学生教育计划》(the Public Awareness and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Students)和《奥运会工作人员计划》(the Games workforce Programme),带给了年轻人一种和奥林匹克价值、理想保持一致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随着2008年的临近和我国向世界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加快,秉承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素质为前提,进而实现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目标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推动青少年学习奥林匹克知识的措施

(1)分层推进学校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针对我国青少年的特点,制定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采取各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推动奥林匹克知识在青少年中的普及。

组织有关人员,编写适合教师和各级各类学校学生阅读的奥林匹克教育的教材和各种课外读物等;在各级学校中广泛开展奥林匹克的选修课、体育运动鉴赏课,使学生能最直接快捷地接受奥林匹克教育;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中增加有关奥林匹克的内容。开展奥林匹克夏(冬)令营活动;以奥林匹克为题材,开展文学或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如奥运征文比赛,奥运题材的话剧创作与表演等;在各类学校中开展奥林匹克文化艺术巡回展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奥林匹克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奥林匹克纪念品的收藏展示活动,如奥运邮票收藏展、奥运图片收藏展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社团,并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体育

课、体育活动及运动会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校园广播、墙报、报纸、杂志、书籍以及校园网络、音像制品应充分发挥作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促进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凝聚民族力量,努力推动中华文明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完美结合。开展青少年道德规范教育,组织青少年投身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文明道德素质。

(2)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分期分批举办大、中小学生体育教师培训班,使其得到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系统学习,力求做到体育教师都能胜任本岗位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奥林匹克知识传播问题的关键所在。

(3)重视大众媒介和家庭在学校奥林匹克学习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及家庭是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学习的重要途径,社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奥林匹克的关注与参与也将深深影响孩子们的奥运意识和行为。

四、塑造文明的赛场文化

(一)营造文明的奥运赛场文化最主要的是有世界公民的风范

第28届雅典奥运会热情文明的观众,体现出了世界公民的风范,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不仅是看客,更是参与者,他们的表现直接影响赛场的文化氛围。文明的观众,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必要的体育法规和一些竞赛规则的基本知识,懂得体育的内涵。作为2008年奥运的主要负责部门,从现在起就要对赛场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尤其是对中国赛场进行研究,探讨营造文明赛场文化的有效方法,使2008年奥运真正体现“人文”特色。

(二)通过教育和奖惩解决运动场上的不文明的行为

雅典奥运会比赛结束后观众排队去扔垃圾,成为奥运赛场一道风景线。而我国大型体育比赛现场则相形见绌,人走垃圾留、故意毁坏公共设施、提前退场等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北京2008年奥运会营造文明的赛场势在必行。要通过对球迷队伍的严密组织,建立赏罚严明的奖惩机制,表彰和奖励文明观众,曝光并追踪不文明事件,出台综合治理条例,征集并推广文明口号等一系列的措施,培养文明的观众和球迷队伍,营造良好的赛场氛围,为2008年奥运会准备出色的文明赛场。

(三)文明赛场的塑造离不开赛场设施的人性化

北京将为2008年奥运会兴建大量现代化体育设施。从以往举办城市的体育场馆看,不但有现代化的场馆配套设施,而且充分考虑到了不同民族的运动员和观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如赛场内根据项目设计灯光,利用植物花草的艺术设计和搭配,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从赛场到休息室设计最短的距离,防止运动员感冒;赛场观众席的设计考虑如何让观众进出场方便等。在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比赛场中,观众和运动员的热情也会被激发,更容易因相互感染而营造一种和谐的赛场氛围。

五、搞好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组织培训工作

(一)组织培训奥运会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意义

1.组织培训奥运会志愿者的意义

现代奥运会规模大、会期短的特点对人力资源提出了一种非常态的需求——赛前迅速聚集数万名工作人员,赛中高负荷工作,赛后相继遣散。普通的劳动力市场难以满足这种忽聚忽散的特殊需求,志愿者的工作特点却与奥运会对人力的需求高度契合,因此,举办奥运会使用志愿者成为一种惯例。志愿者是传播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理想的先行军,文化交流的使者,志愿者能降低举办奥运会的成本,他们的高尚精神会感染和激励全社会,从而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的真正价值。

2.组织培训奥运会竞赛工作人员的意义

竞赛工作人员主要包括组委会官员、管理人员、教练员、裁判员、参与竞赛组织的相关人员等。而这些竞赛工作人员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败。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所具有很好的职业素养和文明素质,对今后从事的工作仍然起重要的作用。而参与奥运会服务工作的人员,也通过奥运会提升了自身的价值。

(二)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组织培训的举措

对奥运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组织培训以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主义精神和身心和谐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承奥运火,展中华风,创和爱情”为口号,针对培训对象,设立培训机构,通过一系列科学、全面、严谨的培训,建立一支训练有素、能力过硬的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队伍。培训对象包括组委会受薪工作人员、合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2001年12月13日北京奥组委成立,目前工作人员209人,2006年37个场馆建成以后,2007年组委会工作人员将达到3000—4000人。早期进入组委会的工作人员都将成为后期筹办工作的业务骨干。2005年底组委会将招募6万—10万志愿者进行培训。

奥运会教育培训组织由组委会负责管理,官方认定的培训机构要与组委会保持密切联系,收集关于奥运会和残奥会准备工作最新信息,促进培训进程的调整。组委会应成为教育培训的管理平台,北京各高校应成为教育培训的资源平台,还需要传输运营商协助搭建传输平台。国际奥委会TOP合作伙伴和北京奥组委赞助商应为教育培训提供资金、硬件设备、餐饮、服装等。

1.培训资源的开发

奥运会的科技含量非常高,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材的概念应该扩大为资源的概念,采取开放式超量传播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学习网络,根据学习者的需要随时提供所需的知识。

硬件环境建设:建立普通电教室、语音实验室、视听阅览室、全数字多媒体综合教室、数字视频电视演播编辑实验室、网络计算机室、卫星电教室、电子资料室等多层次的教室,依托于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网络系统等,满足志愿者培训的多元化需要。

软件资源开发:开发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电子作业支持系统、多媒体教学内容和电子出版物,实现网络教育中的远程教学,建立数字体育互动平台,积极开发信息资源,建立资源信息库,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学习。

2.基础理论的培训

组委会受薪工作人员、合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将学习奥林匹克运动基本常识、工作制度与规则、举办国文化、外语以及奥组委对志愿者的全部期望。在雅典的志愿者培训中,所有的志愿者必须接受系统的培训计划,志愿者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古代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各种运动的规则;为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和参观者提供帮助的方法;熟悉自己将要提供服务的场地;实施急救的方法等。在培训中表现出色并且掌握某项专业技能的人将被任命为志愿队伍的领导人员。

2008奥运会应充分借鉴别国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奥运会教育培训标准,保证组委会受薪工作人员、合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培训数量和质量。标准的内容包括意识与态度、技术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组委会受薪工作人员、合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素质,对专业技术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整合能力,从而实现教育科学技术对奥运会的服务与支持。

3.实践理论的培训

有偿工作人员赛前培训。目的是为了使这类工作人员具有必备的岗位知识和技能为奥运会的举办做充分准备。包括引导培训、岗位培训、管理培训、自我培训、技术培训等。

有偿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合同工作人员专项培训。包括定向培训、场馆培训、竞赛领导培训、培训人员培训等。

4.培训计划的制定

制定奥运会各种相关工作的详细培训计划,指导奥运会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培训的实践工作。其中应包括《交通培训计划》、《安保培训计划》、《观众服务培训计划》、《运动竞赛培训计划》、《组委会市场开发培训计划》等。

六、加强奥运对外宣传工作

(一)加强对外奥运宣传工作的意义

做好北京奥运的对外宣传工作,向外界介绍人文奥运理念,介绍中国筹备奥运工作的进展情况,可以深化世界对中国的全面了解,激发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吸引全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舆论上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筹办奥运会各项工作的更多理解和更大支持,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加强奥运对外宣传工作的举措

从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需求以及认知习惯的角度出发,加强奥运外宣品的设计制作和奥运外宣品的外语翻译工作,使外宣品发挥应有作用。

1.搞好常规外宣品的设计与制作。强化精品意识,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接受规律,生产有针对性的宣传品。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大力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投标、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外宣品生产运行机制。

2.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参加国际体育界的活动,争取更多的国际友好人士来北京实地了解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全面介绍北京筹备奥运会的情况。举办各种题目的论坛,吸引国际高水平专家,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提供智力支持,扩大北京奥运的对外声音输出,以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3.加强与北京奥运有关的外语翻译工作,提高对外服务水平和环境质量。

4.重视各种奥林匹克建筑对民族历史和文化品味的宣传,以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拥有现代高科技含量的场馆建设向世界展示北京的风采。

5.通过举办奥林匹克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吸引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奥林匹克各种活动,充分展示北京的传统魅力和现代活力,树立北京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

6.加强同境外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北京有上百家境外媒体常驻机构的优势,建立同驻京外国媒体的联系和沟通机制。重视与体育类专业媒体的合作的同时,主动与世界主流媒体和国际综合类媒体合作,定期向境外媒体通报情况,为其采访提供方便。通过举办国际媒体专题研讨会、邀请各国媒介专家来京参观和采访等多种形式,提高国际媒体对北京奥运的关注度,并促使其报道更加客观、公正。

7.有目的的选择部分国外城市,举行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展览,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使外国人在自家门口就能清晰地了解中国,增加北京的亲和力。文化展览活动应包括:中国文化展、北京地方文化展、新中国体育成就展。

课题负责人: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王力丁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杨桦

课题顾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任海

课题组长:市社科联正局级研究员马仲良

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王鸿春

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教研室副主任黄亚玲

执笔人: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教研室副主任黄亚玲

第四篇: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上半年工作总结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指导思想:

2014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四年,我院以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在浦东新区教育党工委、教育局的领导下,根据《浦东新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浦东新区教师继续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和“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教师进修院校评估标准》,加强建设,争创优势,服务行政决策科学化、学校教师发展专业化的需要,辐射影响社会其他教育机构,推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中心工作:

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指引,根据上级部署,在全院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同时把握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和自我批评、讲求实效、分类指导和领导带头的原则,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沿着正确轨道健康深入推进。

二、以接受“上海市‘十二五’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评估”为重心,坚持“以参评促建设,以总结求发展”的方针,圆满完成各项筹备工作。5月29日、30日接受“2014年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评估”,获得基本评估意见为:“在新区政府和教育局领导支持下,按照区域综合改革的要求,立足浦东,面向上海,影响全国,坚持思想引领,始终走在上海教育改革发展前列,在推进行政科学决策、实践教育机制改革、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辐射影响社会其他教育机构等方面,发挥了思想源、智囊团、孵化器、资源库的重要作用,努力为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提供专业服务,同时,为全市乃至全国教育呈现了充满思想活力、充满变革精神、充满服务意识、充满开放心智的教育发展研究院。”“达到2014年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评估标准,在功能发挥、工作实绩、特色创新等方面尤为突出。”

三、以落实院“十二五规划”为依据,开展对自身工作和自身建设的实践研究,优化内部管理,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全方位服务区域教育的支持系统和开放灵活的教师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完成院课题“教育研发机构促进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实施体系”课题成果的撰写、专家会议论证和结题准备,在对实践案例有效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区域层面如何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的经验。

四、以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为抓手,完善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以人为本,建立内部流动机制,搭建教职工专业发展平台。优化结构,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完成招聘工作,组织浦东新区培训师、浦东新区新一轮基地/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市区级园丁奖等各类评选和申报,打造实力雄厚的人才强院支撑体系。

五、以新一轮市级文明单位创建为导向,凝练“崇教厚德,博达日新”的院文化精神,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继续开展文化沙龙、学术讲坛、读书活动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业务推进:

一、教师发展中心: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落实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提升课程领导力,践行浦东“研训一体”新格局

1、开展基于实证的课堂教学改进实践与研究

围绕“协同教研”主题,完成“浦东新区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教师协同研修课程申报”,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研修活动6—8次,保证基层学校参与“3+2”协同教研的数量要求。3月初邀请市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对我区“2013学第二学期的课程方案”进行论证,对“2013学第一学期研修活动”的质量进行评审。充分利用“浦东新区教师研修社区”平台,提升网上教研效能。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范式的提炼,各学科教研员完成1-2篇“教学范式”案例研究。继续开展综合调研(含专题调研)和学科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和反馈建议,本学期开展高中综合调研4次、初中4次、小特幼9次。

加强毕业班工作指导,召开质量分析会,组织毕业班教师研究近三年的中、高考试题,教研员加强与考试院、市教研室的沟通。分类指导分层达标,初中加大对合格率低于95%的学校指导力度,高三以“3+1”为主,在学校自主发展的前提下,力争提升底部水平。做好预测,3月4月组织命题与测试,5月提供综合练习试卷。继续“送教上门”,基于需求教研给力,做好学业考试指导及阅卷组织。重视高中三年全过程的教学,做好学业考试复习指导,做好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实验操作考试的保障。提高高中困难学生(后25%)的语文、数学、英语3门学科的合格率,编制基础练习卷。组织初三毕业班语、数、外、物、化5名学科学业考试市级网上阅卷,以及其他学科学业考试复习指导和集中阅卷。做好初三毕业班体育测试。“基于课程标准与绿色指标体系”的有机融合,开展“知识考查与问卷调查”并行的质量调研,通过“归因分析”评价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启动“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试点工作,在6所试点小学尝试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9周开展小学五年级教学质量调研。

完成期末质量检测,做好高(中)考、学业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继续做好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的研究、指导、管理与服务。继续做好“区域教育质量管理平台”完善与运维。

2、构建“后学历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

组织教师全员培训,以课程的孵化与建设为核心,扶持和帮助学科带头人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开展培训课程的过程巡检工作,完成听课、访谈记录,填写选修课程管理手册。开展新任主讲教师的培训,保证培训的规范化落实。

继续实施对2013学年见习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培训工作的过程检查与指导,进行基地学校的检查考核。安排对见习教师聘任学校的检查考核,继续推进见习教师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考评的组织和管理,落实考核、结业办证等工作,以及成果总结、评优、表彰。策划和落实2014学年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各项工作。

开展专项培训,如高中理科教师培训、英语教师专项培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教师全员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测试、随班就读教师培训、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农村优秀教师定向培养”、小学低年级全科教学和全科教师培训。孵化、遴选新一轮教师培训精品课程,建构浦东教师培训课程库。

开展教师培训基地工作室管理与培训,继续做好2012聘期基地工作室的培训过程巡检和成果展示;组织对各基地工作室实施聘期考核、结业学分材料汇总与学员结业证书颁发;启动新一轮基地工作室主持人的申报、评审和命名;落实学员申报、培养方案的采集与专家论证指导等。落实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的日常管理,组织2012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修订和完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文本,开展新一轮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申报、评审和命名工作;开展学科带头人后备、骨干教师后备培养的项目招标、课程审核、过程管理和培训考核等工作。组织完成区内特级培训师、高级培训师的申报和评审。

协助浦东教育局组织2013学年有序流动支教与进修教师的考核,对参加有序流动的65名支教教师和58名进修教师实施考核;启动并开展2014学年相关工作。

实施校本研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管理。分学段每周对相关校本研修学校开展检查,开展校本研修学校申报意愿调查,完成校本研修学分的认定工作。每周至少半天深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了解选修课程开展情况;与委托年检机构共同对未连续两年获得年检优秀的44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年检,形成年检工作报告;收集、整理、核实52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申报的学分材料,完成学分的认定工作。

落实2014年春秋两季区级选修课程的开班申报、招生录取、学习过程管理、学习材料归档等工作。根据市教委统一安排完成2014年春秋两季市级共享课程的报名、学习管理以及团购学习。完成“十二五”学分管理平台的租赁上线测试、全区操作培训、各项学分录入平台等工作。继续做好师训专管员的队伍管理,对新上岗师训专管员实施岗前培训。

3、优化德育研究与指导方式。

继续开展每月25日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培训,组织第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第四期暑期亲子心理工作坊,协助教育局做好137所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建设。组织市、区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与示范校评估。

组织班主任中心组活动及工作展示,组织“嘉定杯”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指导班主任校本研修工作。开展少先队工作教研活动。组织6月份“禁毒教育月”活动。

组织新一轮“浦东新区法制教育示范校”评估。开展《浦东新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手册》使用指导。做好“上海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和“上海市十二五家庭教育指导课题”指导。

完成2013年浦东新区德育实践28个课题结题论证指导;组织开展2013年浦东新区德育实践课题结题评奖和2014年课题申报及立项发布;组织开展2014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课题申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之“公民课程”建设研究。

二、学校发展中心:探索基于实践应用的教科研和干部培训模式,助推学校内涵发展,建立学校整体发展支持系统

1、组织开展基于学校发展的专项研究

开展学校科研常规工作管理,分教育署召开中小学、幼儿园学校科研工作会议,布置科研任务。开展市、区级科研课题管理,分教育署组织力量,进行市、区级课题的结题论证和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组织力量对浦东新区2012上海市教育学会课题中期评审。

组织18所学校申报2014年市级课题。组织2014年区级课题的申报和评审,下学期公布评审结果。组织上海市第十一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的申报、“黄浦杯”长三角“我们的评价”征文评选,推选16位教师参与市教科院情报综述征文活动。

继续进行第18期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骨干班的培训,组织科研知识讲座7场,小组辅导6次,课题研究现场会2次,编辑《教育科研新蕾》第16辑。组织中小学科研室主任培训班,组织专题讲座5场,主题研讨2次。

继续开展蹲点指导,2014蹲点的学校和研究的课题有沪新中学“生命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实践研究”、泾南中学“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研究”、进才北校“‘独二代’家庭教育学校支持的研究”等17校/项目。

组织教育科研现场会,展示研究成果。上半年召开的教育科研成果展示会有北蔡高中“教研哲思”交流研讨会、七色花幼儿园区级课题“幼儿园开展鼓乐活动的研究”结题展示会等19场。编辑《东方教育文库》、《浦东新区第七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选集》、《浦东新区教师教育科研成果选集》和《浦东教育研究》东港小学专刊、东辉职校专刊、新优质学校专刊、特色高中创建专刊等。

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包括“浦东新区2014年基层学校实践研究”、“浦东新区特色高中建设”、“浦东新区新优质学校创建”。

2、探索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做好干部岗位培训需求调查,根据分层分类的原则设计干部培训方案,开展校园长、教导主任、工会主席等各类培训。根据市教委相关精神,做好暑期校园长全员培训、总结交流。积累干训课程资源,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继续探索高端校长队伍建设途径。

为进一步加强浦东新区名校长队伍建设,5月启动浦东新区第二期名校长培养工程,设计了培训目标、培训思路、培训形式、具体要求与任务,安排《走向校长教育家——关于名校长专业发展的若干思考》的专题报告,调动参训校长的积极性,发挥导师团、业务部门、行政职能部门间的联动作用,为优秀校长的成长提供支持,扩大浦东教育的品牌影响力。

根据上海市及浦东新区关于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文件精神与规定,上半年先后组织2013年新任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中小学教科室主任培训班、新提任支部书记第二阶段培训班、中小学职校总务主任岗位培训班、第二期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2014年(总第1期)基层党组织组织委员培训班、第四第五期小学教导主任培训班,全面落实十二五干部继续教育要求。

根据市教委的相关部署,组织2014年校园长书记暑期培训,各方沟通协调,周密落实区级培训和培训巡视工作。

三、区域教育中心:专业引领,建立开放式的教育国际化协作平台,为浦东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献计献策

1、提供教育决策咨询

继续组织开展“区域教育公共服务支持组织间合作网络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出版、结题报告总结、国家和市级结题申请和材料准备。

继续组织开展“浦东新区国家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结题工作,完成课题成果的修改、结题报告撰写和材料准备。

组织推进“家校社合作协商制度研究”在第三教育署的试点,完成试点方案制定、学校试点材料总结等。

继续加强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完成教育均衡发展的六种模式调研报告修改。

2、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进新区高中阶段中外课程合作建设,举办“2014年浦东新区高中中外课程合作建设推进会”和“2014年浦东—加州课程比较与借鉴研讨会”,总结浦东新区高中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发布2014年区域层面推进高中中外课程比较和融合的实施方案,促进新区高中中外融合课程的建设,提升新区课程的国际化水平。

启动2014年新区校长境外培训项目,配合教育局做好校长境外培训项目招标的各项工作。

继续开展与美国国际教育联盟合作的“中美国际A-School”教育项目,举办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与美国国际教育联盟合作研讨会。继续中美学校课程合作项目试点工作。

做好各国各地区来访交流接待工作。接待台北教师研习中心校长储备班一行。接待美国俄亥俄州哥汉娜市教育局副局长一行到高桥东陆学校、陆行中学南校考察。

配合市及区相关主管部门做好华文教育及对外汉语语言文化传播工作。完成市侨办“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通知工作,完成部分教师推荐工作等。

开展中外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2014年上海市校长、教师赴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开展伙伴研修”申报工作,组织新区开办国际课程班的高中参加“2014世界名中学联盟全美知名大学谈中美教育差异研讨会”。

3、宣传学校教育改革成果

筹备策划参加上海市教育博览会国际化展浦东展区工作,获得市教委颁发的“十佳展台”奖。

完成《当代教育家·浦东教育》月刊编辑、《浦东教育·教育教学版》季刊编辑和专题专辑的编辑,结合“专题研究”、“校长论坛”、“自由教师”、“亮点播报”、“特色建设”、“名师在线”等栏目,宣传浦东教育改革成果。

围绕关注区域发展动态,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筹办第21期浦东教育论坛——百年老师校的文化传承与品牌再建,完成学校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会议方案设计等工作。

四、教育信息中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研修、课堂教学、教育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促进教师教学与研修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区域教育网站的运维与整合

对浦东教育门户网站进行版面优化和功能提升,包括:行政审批预受理功能调整,子单位属性调整,浦东教育杂志列表页更新,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和交流互动,新增“学校咨询”和“监督投诉”统计功能,在浦东教育门户网站应用情况统计月报告中增加了该模块的统计数据,调整学生频道整合信息。本学期共审核、发布学校新闻4820条,录用率96.9%;审核发布图片新闻3746条,录用率96.9%;审核、发布视频新闻52条,录用率78.8%。检查学校信息公开2875条,录用率98%,3—4月开展了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培训,6月发布了“关于维护浦东教育门户网站学校信息公开专栏网上咨询栏目的通知”。

完善教发院网站建设,成果登记新增“公开课情况表”、“课题或项目情况表”表单,开发了成果汇总功能;教发院网站个人信息申报新增“校本研修学分申请表”表单,开发学分申请审核功能;教发院网站后台新增“业务考核”功能模块。继续做好各类网站的数据库备份工作;国际中心网站新增账号申请功能;学前教育网站完善幼儿园新闻审核功能;对区域网站进行重新改版,包括招生办网站、协会网站、教育工会网站;为区域教育网站包括学校教育网站、国际交流中心网站提供操作指导;指导浦东教育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工作,起草了“行政审批事项预受理操作与说明”文档,协助浦东教育编辑部图片转换。

开展区域网站安全监测与防护,执行网站月报和季报,完善浦东教育网站运维管理规范。截止6月底,共撰写教育门户网站访问与应用统计月报告5期,教发院网站访问与应用季报2期,区域网站运维报告1期,新闻简报4期,新闻专题2个。形成《浦东新区网站运维管理规范》文档。分四个教育署开展了浦东教育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及新闻通讯工作培训。制作扫描安全报告200余份。为部分学校提供基于云计算的学校网站生成系统服务。

2、开展区域网络与系统平台的建设与运维

以26所市、区二级示范性高中为试点开展“智慧校园”信息化项目建设,确定了学校基础环境建设、智慧校园的应用平台建设的策略与框架设计,启动项目需求调研,撰写26份《高中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硬件应用调研表》、26份《高中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学校软件平台使用情况调研表》,形成分析报告。5月进行技术方案设计和实施方案设计,完成《浦东新区示范性高中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进一步完善浦东教育云平台功能,分层分类进行推广应用。以《浦东教师网络空间人人通平台的技术构建和应用推进》项目为抓手,设立“浦东教育云师带徒模式应用推广”、“基于云的远程观课评课应用推广”、“浦东教育云学校综合应用”、“浦东教育云社交平台应用推广”等子项目。完善浦东教育云平台功能30余项,完成全区近3万名教师网络空间的分配,4月开始试运行,参与试点的学校有金英小学、上博实验学校、繁锦幼儿园、航瑞幼儿园等。

进一步完善基于ITIL的教育网运维体系建设,梳理出对外服务项目7项,设计了基于ITIL的四级服务支持体系。通过基于ITIL的浦东教育专网统一运维平台的建设,让整个运维过程可视化,从用户需求的提交,到不同层级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流程都在平台上“历历在目”,使整个运维过程十分透明,便于监督与管理。

开展网管员专题培训,发放228份网管员调查问卷表,设计了适合幼儿园网管员为主要对象的基础网管培训课程,开发适合网络深层应用的高级网管培训课程,第一期培训班6月完成。

日常运维工作主要包括校园网络报修、浦东教育专网域名开通及更改申请、浦东教育专网学校公网端口开通申请、浦东教育专网网络设备配置更改申请。针对2013年IT资产的更新,对专网数据中心(张江机房)、枣庄路机房、惠南院区机房的设备和系统作好资产整理和日常维护档案。完成5份浦东教育专网月运行报告,23份周运行报告。截止6月25日共处理服务业务事项共计 99 件。

承担教育大网、张江数据中心、枣庄路机房和惠南镇机房的管理维护;670多个教育机构网络通讯线路监控和运维;负责100多台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硬件设备管理维护;同时还负责多个应用平台的系统维护工作。管理内容和工作量庞大,保障了网络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应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有:浦东教育云平台、浦东教育基础平台、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系统(区级)、中小学教学全过程指导评价系统等。为教育局业务部门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包括:局绩效工资系统的技术支持、计财处财务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和咨询、人事处关于浦东教职工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技术支持等。为学校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2014年还帮助南汇中学、川沙中学、进才北校等学校开展了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性检测及网络宽带测试等服务,为航瑞幼儿园、繁锦幼儿园等新建单位提供了现场网络管理指导服务。

3、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

组织申报《浦东新区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择优推荐了11个项目申报上海市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开展跨区域校际联动的特色课程群建设,发布“课程群项目区域实施方案”及学校项目实施要求,提供项目平台供学校统一使用。

推进浦东教师研修网的应用,重点落实平台使用过程存在问题的协调和解决,上半年共接待解决用户使用问题共32件,主要集中在用户登录、用户权限丢失、平台功能错误和不足等。3月、6月分别召开开发公司、用户方、监理公司三方协商会议。

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千校网络结对工作,以微课程和跨区域共享课程群的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3月召开2013长三角千校网络结对项目总结表彰暨2014专题工作会议,4月启动浦东长三角千校网络结对学校微课程大赛和培训,6月组织评选,第一轮共提交设计方案124件,第二轮提交微课程作品114件。

完成6次“电子白板推广应用”的区域研讨和17节课的展示,分别在建平香梅中学、康城学校、浦东教育网络云服务、北蔡高级中学、二中心小学开展服务与研讨。“数字化工作坊”新安装21所学校,召集3次专题会议和表彰。

组织“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最佳组织奖”,获奖作品49件;征集浦东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资源,上报10件。组织第十八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上报作品75件。

4、摄制各类教育视频

开展智能录播系统应用研究,提交项目实施方案,成立实验学校,筹建区级智能录播系统管理平台,通过组织在智能录播系统支持下教学、教研、课例研究等不同领域的教师研修活动,研究区域层面推进各校智能录播教室的联动模式,探讨智能录播及其切片功能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多种应用场景。

摄制大型系列活动,如:农民工子弟学校公益说课评选拍摄、学科领军人才后备遴选拍摄、教育部督导检查组对浦东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拍摄、建平中学体育课拍摄、教育国际化展拍摄、评估专题视频拍摄、语委办课程拍摄等共11次各级各类活动摄制。

针对学科教师设计了“教学中视音频技术有效应用”的培训课程。筛选出一套简单易用、适合中小学教师应用的微视频技术软件,介绍给基层学校。组织全国电视节目和影视节目评选,推送13节优秀课程参加2014中国教育电视优秀教学课例评选;提交35部电视节目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奖节目评选,其中22部作品通过市电教馆初评。

5、开展图书馆建设与教研

完成院图书馆基本建设和服务,整合各类数字资源(纸质文献检索平台、数字图书馆、音像资源点播系统、中国知网),开辟新的使用平台——“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数字资源中心”。上半年采编图书1495册,接待281人次,借还图书1846册;编制新书通报3期;上传视频资源39件;数字图书馆有4091人次访问,在线阅读数字图书1869册次;歌德电子书借阅平台共下载电子书9770册次;音像资源平台共有2618人次访问点播。完成2014学年春季教参书的征订、发放和2014年秋季教参书的征订。

开展中小学图书馆教研工作,召开3次教研会议,布置常规工作,进行图书管理软件编目规范操作的培训演示。配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开展“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基本情况”调查,共有242所中小学图书馆上报相关数据。参与3所中小学的教育督导,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创优提供指导。组织浦东图书学会主办的“馆员的责任与担当”征文活动,组织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暑期读书活动。

各部门提出表扬名单:

教师发展中心:

1、示范性院校评估教师发展中心参与材料准备、撰写特色报告、引导员等工作的有:朱一军、万辉霞、张广录、兰保民、童燕燕、刘燕、权南南、张新、姚蔚、汪洋、方文晶、宋少骅、吴耀忠、张曦、章健文。

2、本学期,小学抽取五年级47所小学进行问卷和测试相结合的学业水平绿色评价,教研员陆耀芳、丁明娟、吴建新三位教研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命题、阅卷、质量分析等考务工作,陈久华保质保量地完成网络问卷调研,李晟老师做了详细的数据统计。

3.本学期,为了完成市府实事工程,陈祥金、盛桂新老师参加了浦东新区所有小学的实验室器材的普查,陈久华老师组织部分专家对全区小学的探究活动区作了评审,评选出25个特色探究活动区,并组织学校分管领导参观器材博览会。

4.为了贯彻“小学低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在语文学科与督导室合作进行了专项督导,张萍和汪洋老师参加督导,并认真评估。于5月在六师附小举行了教学开放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小学语文零起点教学内容。

5.本学期开学初,安林晓老师借教育局参与群众路线相关工作,周文彪老师将安老师的全部工作都承担下来,独自一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品社教研活动。

6.师训团队在人力严重不足和保证常规工作的情况下,本学期加班加点完成了学科领军人才后备遴选、教师培训师认定的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同时开展了2012教师培训基地、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聘期考核和新一轮评审工作。暑期还要继续完成评审及总结工作、国培学员遴选等工作。

7.协同研修工作受到市教研室肯定的教研员:郑胤飞、胡向武、聂剑平、刘作忠、季丽群、徐颖、张卫萍(幼教)、章健文

8.本学期开展中小学、职教、特教、语文、数学、英语优秀、特色、合格教研组评审工作。在过程中,相关教研员在中间进行协调沟通,付出了心血,贡献了智慧,使此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9.初、高三毕业班的全体教研员,从制定计划到具体实施,从听课调研到具体指导,从命题考试到质量分析,起早贪黑,忘我工作,值得我们肯定。全年组织开展集中专题调研12次,命题测试、集中阅卷、质量分析二次,阅卷带队、开展送教到校、为浦东教育撰写复习建议,组织浦东电台“升学直通车”节目,开展分层分类教研活动等,人员如下:

语文:沈 燕 季靖 谢琳

数学:韩建宏 周宁医 曾文洁 徐颖

英语:谢忠平王瑛 周丽英

物理:路海军 吴耀忠

化学:郑胤飞 吕彩玲

生物:胡向武

政治:刘颖

历史:吴广伦

地理:王利霞 11.受教育局委托,起草市教委对区县德育工作评估的自评报告、特色报告、局长述职报告,主要参与人:朱仲敏、王伟杰、王宇、姚瑜洁、章学云、李金林、孙永青。

12.院课题教师发展中心子课题研究与研究报告编辑工作,主要参与人:朱仲敏、王宇、方文晶、姚霞、曾文洁、安林晓、汪洋、张娟、兰保民、张广禄、李晟、胡根林。

13.开展第二批浦东新区学校心理辅导室配置工作调研,实地调研137所学校,主要参与人:吴俊琳、章学云。

14.见习教师培训工作按照市教委、区教育局要求,在张新副主任分管、张娟老师落实下,任务重、体量大、人手少,工作成效突出,得到教育部和市教委调研表彰,文汇报等媒体专版宣传。

15.区级学分管理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平台上线、运行、全区学分输录梳理工作,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室全体人员辛苦了。

16.依托学科教学发展基地,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五门学科将举行暑期高三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相关教研员将放弃休息,做好培训工作。

学校发展中心:

*余莉丹、徐晓君老师承担部门工作任务重,临时任务多,积极承担、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陈洁老师高质量完成岗位工作,落实《浦东教育研究》杂志的编辑;认真完成各项兼职工作,如工会“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设计、活动安排等。

区域教育中心:

*陈静静、黄音和严晨璐等老师积极参与院的示范性评估,主动、认真、按要求完成评估的各种需要工作。

教育信息中心:

*王其冰老师任网站组主管,工作主动积极,乐于接受、勇于承担区教育局布置的临时突击性任务(为教育局做了多个领导汇报的PPT),并能出色完成,受到局领导好评。

*在院迎评工作中,为给专家们提供快捷的上网环境,技术组临时承担了院峨山路院区网络无线覆盖工作,在任务急、时间紧的情况下,技术组张学良老师连续两个休息日现场监督施工,并亲自参与,圆满完成任务。

*信息中心承担院迎评展示公开课的任务,大胆采用浦东教育云平台和远程视频系统开展异地双向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活动,年轻主讲教师褚金岭、黄娟、钱伟杰等精心备课磨课,为获得最佳效果,技术组周东红、关林、苏杰等老师在两个教学现场搭建支持环境,多次测试,最终圆满完成展示任务。

办公室:

*本学期财务和资产管理工作任务繁杂,上级不断提出新要求,陶明华、金志勇、顾建良等同志承担工作负荷重,业务能力强,任劳任怨完成各项常规管理工作和临时任务。

*本学期人事管理、人员进出工作任务繁重,教师专业发展各类评审接踵而至,我院申报人员较多,朱瑾、卢来根承担工作任务重,工作要求繁琐,工作量剧增,尽心尽职,经常加班,完成各项工作。

*峨山院区炊事团队继续优质服务,做好中午工作餐的供应和服务,教职工满意度高。

第五篇: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是山东省建设厅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建设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工作,是服务于政府主管部门宏观决策的综合性、高层次、战略性发展研究机构。主要业务范围:

1.城市化研究所:主要从事建设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城乡统筹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国内外城市化发展动态研究;城乡建设领域专题发展研究等。

2.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研究所:山东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设在该所,主要从事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研究;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政策法规研究;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与推广;建筑节能监督检测与节能建筑评定;能源监管与能效测评;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咨询与培训等。

3.住宅产业化中心:主要从事住宅产业化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住宅性能、部品认定评价;住宅产业化基地与示范项目评审;住宅建设成套技术体系研究推广;住宅产业化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等。

4.建设科技中心:主要从事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新技术新产品认证评审;技术资料翻译与国际交流;建设行业科技协作与交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建设工程咨询与工程监理;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咨询评估等。

下载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年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年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精选五篇)

    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 本报告从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入手,将金融科技分成系统、支付、信贷、金融和生活五个部分,分别核算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通过不同企业案例和......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一,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

    中国金融理财网

    富晨(中国)理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 富晨(中国) 零售银行网点转型实务高级研讨班(第七期) (网......

    2013中国金融年度论坛

    2013中国金融年度论坛方案一、背景 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已成功举办八届,是目前国内参展机构最全、展出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年度金融盛会,......

    中国金融现状

    中国金融业概况人民银行供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金融业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不断发展,金融......

    浅析中国金融服务业

    浅析中国金融服务业 内容摘要: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业都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理论上对金融服务的内涵和金融服务业的范围进......

    研究院个人工作总结

    研究院个人工作总结本人于2018年7月进入xxx工作。入职来在研究院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同志的帮助和支持下,我积极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和技能,认真完成各项工作,自身的政治素......

    计研究院工作总结

    ********计研究院 ******* 本人于2000年7月年毕业于***********建筑学专业,2000年7月到*************工作,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本人从事工作多年来,从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