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

时间:2019-05-12 05:5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让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让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

第一篇:1,让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

建设学校文化

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OO六年度觅渡桥小学工作总结

2006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实施《评估指标体系》,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个性所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它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强队伍,优科研,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这六个方面是内涵建设的要义所在,是互相联系、互为依赖的统一体。队伍是实力之核心,科研是质量之基础,管理是理念之物化,文化是立校之灵魂,特色是强校之活力,品牌是内涵之结晶。我们通过建设学校文化,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一、强队伍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需

教师是学校实力的基石,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校为教师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与舞台。

1、让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

我们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创造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扁平的、能持续发展的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我们强调“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让我们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成为学校的一张文化名片。(1)专家引领作导航。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学术报告或沙龙研讨,我们先后听了省基教所彭钢所长、上海教科院王洁博士、华师大赵中建教授、李晓文教授等的精彩报告。继续发挥了教学导师团的作用,以教学现场辅导为主要形式,在听课、评课中帮助教师获得发展。充分利用好《江苏教育》理事单位,华师大联系学校这一平台,建立互访协作关系,定期开展教育研讨活动。联合局小、实小成功承办了省中小学首届“杏坛杯”优质课评比活动,五十多所江苏名校汇聚常州,交流切磋引领课程改革。(2)信息交流以增值。学校及时为教师提供信息,送教师培训舍得花钱,一年中仅外出听课一项122人次,费用近18万元。学校建立了外出学习信息汇报制度,教师外出学习回来,要在一定范围内或作一次专题汇报、或上一堂汇报课、或在校园网上发布学习体会,让信息在流动中增值。“走出去,请进来”、“一人学习,众人受益”,有的汇报获奖者参加颁奖大会见闻,有的畅谈外出听课点滴感受,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精练概括的语言、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教育前沿信息。我们感到只有把个人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生产力,这个外出学习才是“合算”的。(3)文本阅读练内功。教科室、图书室每学期为教师购买并推荐教育理论专著,将当前教育焦点、热点文章上传校园网,扩大受益面。定期拟订讨论主题,组织网上“教师读书论坛”,向五十多名骨干教师赠阅《江苏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等杂志共计6000多元。广泛阅读也正在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今年订阅报刊杂志59种,6085元。我们通过广泛阅读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使自己成为品牌学科的品牌教师。(4)鼓励教师善表达。首先是口头表达,鼓励教师为不同观点争论,我们的教研组、备课组都成为教师自由表达的场所;其次是书面表达,鼓励教师写文章,就是鼓励教师学习、思考、实践。写作就是把学习、思考、实践条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开始是痛苦的,坚持下去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快乐。我们利用每两周一次的“觅渡论坛”让教师展示个人风采,闪现教育智慧,分享实践经验。或诠释对“觅渡”的深切感悟,或汇报“新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的苦与乐,或谈论班主任工作的得与失,或叙述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或畅谈独特的阅读感受,或进行“爱与责任”——爱生事迹演讲比赛。一学年中,有四十多位教师在此发表真知灼见。这还远远不够,学校不但有责任,而且应当有能力唤醒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员工的生命潜能,让每一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觅渡论坛”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引领着广大教师去找真问题,搞真研究,得真智慧,求真发展。

2、让教研组成为研究的团队。

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探索、教师梯队建设等纳入教研组的工作职责,使改革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个教研组的内在职能和主动追求,使研究贯穿于各教研组工作的始终。我们立足“上好每节课”,使常态课扎实有效;推进研究课,充分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搞好竞赛课,使竞赛展示学科特色。精心策划研究主题,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切实提升研究的品位,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挂牌上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研究课制度,教师每次听课都要走近学生,不仅评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关心中青年教师的发展状态,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研究合力。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美术组、综合实践组先后承担了大市范围内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例如,在市小学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中,我们将研究主题定位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两节课都很好地把握了策略教学的度,很好地体现了弹性设计。不断深入钻研解读教材,切实提高了教师把握教材及教学设计能力。

研究让教研组工作充满生命的活力,研究让教师们走上幸福之路。项阳、汤晓茹等五位教师参加省、市级赛课获一、二等奖,刘海英等九位教师获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 一、二等奖。今年,市区教研室21位领导专家组成调研组,走进我校常态课堂,听课27节,涵盖九门学科。汪主任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随教学进度真实呈现的课堂,过程相当扎实,体现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研究水平。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尤其是倾听和思辨的水平之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教师留下学习的痕迹,留下研究的痕迹,也留下了教师发展的痕迹。

3、让教师在学习实践中成就自我。

首先是师德的养成。真正成熟的专业发展必然包含形成坚定的教育职业志向,真正合格的教师决不仅仅只是精通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而更表现为无论遇到何种外在的干扰与困惑,都能以执着的信念与热情投入自己的教育生活。通过开展“爱与责任”系列主题活动,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师德教风建设,家长多次写信表扬。其次是学历的提升。鼓励和引导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多方搭建平台,让更多的教师接受高层次的学习和培训,本科率逐年提高。目前研究生在读2人,现有本科学历57人,占41%,本科在读48人。第三,明确教师素质标准,实现发展价值认同。建立健全了常规性的教师自培制度,对不同资历和专业的教师提出阶段性要求,教研组、年级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基地,学校对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化管理对策。每位青年教师认真反思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认真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准备以学年为周期进行考核,让价值分配体现价值观念。同时参照《钟楼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配合文教局进行一年一度的考核。

学习研究、实践反思铺就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金松武、项阳两位教师获得市第二届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称号,章玲、陈迎春等16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王新颜、章莉等10位教师分获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刘志宽、陈佳等7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各类骨干教师占总数43.5%。林梅等3位教师获中高职称;区文教局还为我校二十七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一年中有85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级刊物或获省、市奖项。

二、优科研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之所需

新课程已行进到第6个年头,新课程行进的坐标在哪里?它的背后。涌动着强大的“简单回归”的潮流。见到一些语文课有些浮躁、热闹,就呼唤忠实地退到改革前的原点;看到一些数学公开课,少了“数学味”,就提出了调整改革的整个方向。理性的反思是任何改革都需要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是为了进一步校正前行的坐标。名校应是最先到达山顶的人,最先进入“一览众山小”的阶段,我们要有打通的功夫,到达打通的境界,指导自己的第二轮攀登。以科研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用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

1、建立与办学理念相适应的科研课题。

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重在两个追求:一要追求课题的实践性价值,研究要能真正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课题;二要追求持续性价值,科研要持之以恒,定向连续系统,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经历了一年的充分酝酿,12月22日,我们迎来了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开题会,全面启动了《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觅渡精神引领下的校本发展研究》,这是“十五”课题思想的延续,更是一种提升,是对现代学校承载的教育使命的一次重新审视。课题提出了新的学校功能观(学校不再仅仅是传递和储存知识的地方,而是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一个平台)及学校发展观(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策划,找到发展方向,提升发展技能,学会自始自终地完善自己。)我们要展开三方面研究:第一,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的学校发展现状研究;第二,以“觅渡精神”为内核的学校教育理念的研究;第三,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的实践与探索,其主要落在五个重点上:一是研制“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的实施纲要,形成作为“策划中心”的学校教育的行动纲领。二是从校本发展的需要出发,进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建构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策划中心的学校管理制度。三是开展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课程开发的研究。四是进行“学生自我策划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研究。五是进行教师策划指导能力的研究。开课活动富有实效,课题简介、教学现场、“觅渡论坛”等,都得到了省市专家的充分肯定,他们希望课题组能进一步抓住课题的本体,重视学生发展目标的重建,整体设计学校教育生活,形成实施纲要,在宏观的统领下展开研究。开题活动的成功举行,象征着觅渡之舟正式起航,直至到达理想的彼岸。

2、在实践的行动中追求改变。

循路而进的一年中,我们越来越坚定着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决心与信心。让管理重心下移,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我们在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两方面着力开展着日常研究,在实践的行动中追求改变。语文中心组试图改变学生被动的语文学习状态,构建互动开放的语文课堂。开放课堂教学的内容,打破文本界限,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内阅读量,扶放结合,教给学习方法。数学中心组从中观走向微观层面,重点开展“探究式的教与学”的研究,发挥数学文化育人的力量。英语中心组则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师生有效互动与学生有效互动”上,在“如何互动”和“互动的有效性”上谋求突破。班队中心组则积极创设“体现学生成长气息”的教室文化,主动探索“从经典走向经常”的主题文化,关注日常班级管理,提高了学生班级生活质量。我们越来越感到实验教师研究的热情被激发,孩子们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三、精管理是先进治校理念有效实施之所需

我们始终如一地坚持制度的权威性。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以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学校活力来自于多种因素,但主要来自于制度安排。觅小是有着57个教学班,三千多名师生的特大型学校(一年级八个教学班在西横街小学临时过渡)。今年是学校加大拆迁进程,启动三期工程的特殊时期,东大门及大部分操场封闭后,师生活动空间更为狭小,学生课间活动、做操、体育课、放学等安全矛盾非常突出。我们通过组织学习《校园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构建和谐校园,关注学生安全》,听消防辅导员专题报告,现场模拟等方式,增强广大教师的安全意识,赋予全体教师安全责任,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也只有建立全方位、全时段的安全网络,才能把学校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因此,我们把“平安校园每一天”、“教学质量稳定高位”作为管理目标开展。

1、让安全管理渗透工作各环节。“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千家万户,我们实行了“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制度,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责任区以及每日护导值班人,构建立体的安全管理的责任机制。实施安全隐患自查制度。总务处每月检查学校设施设备、电线电路等,每月统计汇总学生安全事故情况,并做好季节流感、传染病等防治工作;每日督促食堂对师生伙食从采购到操作进行全过程监督,严防食物中毒;严格门卫制度,外来人员必须履行登记手续。信息中心每月了解机房、办公室、班级的电视机、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使用及安全情况。教导处每天记录学生在校活动情况,避免安全事故;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为特殊学生(含特殊体质)建立了档案,进行教育疏导、预防在先。教导处、总务处对安全工作的布置、检查、整改等工作建立规范的档案,准确记录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我们对各类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立足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讲求可行性、操作性,时效性,一旦发生事故,可立即组织启动应急预案,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实施安全管理巡查制。每日护导带班领导对各项安全工作进行巡查,对预警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实施安全事故问责制。对于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隐患未消除不放过,有关责任人不提高认识不放过,管理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根据事故的大小、情节的严重程度,应急处理时情况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坚守制度的权威性,使“春游”、“秋游”、“看电影”等全校性活动井然有序,事先我们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安全预案,凭着大家强烈的责任心,确保了6000人次参与的春游周、秋游周活动,玩得开心游得放心。我们还与有关管理部门联合起来,一起整顿学校周边环境,让小摊贩们远离校门口。一方面,解决了校门口拥挤的状况,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另一方面,减少学生乱买零食,确保学生食品安全。学校人多地少,又是基建的非常时期,处处存在安全隐患,但是这些风险硬是靠规范化管理规避了。也难怪有教师戏称“轮到我值日护导,觉都睡不踏实”。规范管理就是自我保护,安全管理是步入名校的基础,好的安全管理可以使学校做到有备无患,享受到天空的宁静,享受到孩子们的笑声。

2、让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用于教师每学期对自己从事的学科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学科教学质量依托于每一位教师教学常规的执行和教学研究的开展并最终体现于教学效果。虽然,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衡量,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我们决不能由此放弃对教学即时过程的监控和即时效果的评估。该《指标体系》的使用主要采用量分的方法,尽可能合情合理地贴近教学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弹性。每学期在自评的基础上,由分管领导复核。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认真、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予以修订和完善,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切性和广泛的认同性。我们期望全体教师在试行该《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以此为价值导向,严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06届毕业班质量继续在稳定高位状态,从外国语、正衡初中反馈的信息,充分肯定了我校的教学质量。现在,我校成为了两校主要的优质生源基地,去年报考常外的学生有100多人,被录取的近90人,原六(1)班邬劼获得了最高分98分的好成绩。为了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好地加强小升初的衔接沟通,11月中旬毕业班教师与常外七年级初中教师互相听课、评课,进行全方位地互动研讨,为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小升初这个较大跨度的阶段,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3、让家长义工制内涵更丰富。实行家长义工制两年多来,沟通架起了家校桥梁,奉献感动了觅小师生,家长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让社会的声音进入了学校。优秀的家长群体是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广泛调查、征求意见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领域,丰富义工工作内涵,让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进教室为学生上课;让懂教育的家长成为学校讲师团成员;让家长利用工作便利,为学生提供教育基地。我们还聘请了家长义工做学校安全监督员,请他们每天对教师履行安全责任情况进行督察,帮助查找学校潜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的“盲区”,收集家长对学校安全管理的建议等。从反馈表上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个别青年教师要注意言行和穿着,因为教师处处是学生的榜样。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开展老师文明礼仪的培训。

四、建文化是学校积淀精华、凝聚合力、追求卓越之需

9月26日上午,我们满怀喜悦迎来了改扩建工程开工仪式。市政府副市长居丽琴、市教育局局长韩涛、钟楼区领导徐缨、金建勇、吴利功、沈梅、倪良法及文教局领导、师生代表500余人出席了仪式。该工程总建设面积9600平方米,东面为六层的综合教学楼,西面为三层的学生食堂,总投资4000万元。改扩建工程完成后,觅小将成为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更富现代气息和人文情怀的学校。我们将抓住历史赋予的新机遇,做亮觅渡教育品牌,让绵长的文化血脉赋予学校更久远的意义。

1、征集觅渡理念。

我们感到没有家长和师生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他们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和传承者,也是学校文化的受教育者和受益者。因此,我们在广大家长和全体教师中征集觅渡教育理念,整个征集活动共收到作品1500多份,广大家长、教师不仅就三位学者对“觅渡”解读发表了真知灼见,还在自己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富有新意地解读了“觅渡”理念,很多独特而精辟的论述读来令人十分感动和敬佩。校长室、家长学校、团支部专门组成评审小组,在认真品读的基础上推选120多份入围作品。为使资源效益最大化,已将“觅渡”理念的解读汇编成册。这是我校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打造觅渡品牌,挖掘文化底蕴,走内涵发展之路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撰写觅渡故事。

我们组织一些熟悉学校发展或对学校历史有研究的专门人员进行讨论,从德育、教育科研、校史等方面,围绕“觅渡”讲述学校发展中的代表性事件、人物,形成觅渡故事集。要求忠于事实,资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具有可读性,并写出故事所产生的影响和价值。

3、高动文化整体设计。

五、创特色,铸品牌是培育优质教育和提升教育品质之所需

特色和品牌标志着一所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与竞争能力,也代表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水平。特色和品牌是学校个性最鲜明的反映,也是学校文化的具体彰显。我们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素质教育追求的高度,从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有效提升学校品质的角度,充分认识“创特色、铸品牌”的深层意义。根据学校办学理念,既要着眼于全局,系统思考特色与品牌,建设长远目标与总体规划,又要着手于局部,寻找最佳切入口,打造和培育优势项目。

秋白讲解团

为了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德育工作进一步提升价值、下移重心,继续以“责任”为核心德目,致力于学生品德的塑造和培养。结合新基础教育理论及学校实际情况,明确“平安校园每一天”和“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两大主题,年段确立培养目标,形成研究专题,以点带面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整体规划班级文化建设,让班级名片展示班级风貌、体现班级特色;“把黑板还给学生”,让同学自己动手、自己讲解;实行“双班委制”,让人人有岗位,个个得锻炼。通过个案研究,展示新基础班级建设的理念和魅力,不断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学习经验、鼓励创新、奖励先进,努力促进班主任工作的转型。我们进一步优化了秋白讲解团、少年科学院、红领巾楼长等学生社团建设,持续做好少先队品牌。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一行来到了常州,来到了秋白纪念馆,来到了觅小少先队员的中间。贾庆林爷爷一行怀着对革命先驱的敬仰之情,参观了瞿秋白纪念馆。小讲角员们有幸为首长爷爷认真讲述了瞿秋白光荣而短暂的一生,共同缅怀了他崇高的精神与不朽的人格。首长爷爷拉着小小讲解员的手,亲切地说:“这里是你们的又一个课堂,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你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把常州建设得更好。”并为秋白母校题词。贾庆林爷爷亲切的话语鼓舞着在场的每个觅小少先队员,也激励着觅小的三千师生。我们为成长在秋白母校而自豪,我们要将秋白精神的接力棒永远地传递下去,我们一定会继承秋白爷爷的遗志,好好学习,不喜闻乐见贾庆林爷爷的殷切希望,长大后建设美丽家乡,报效伟大祖国。他们听了小讲解员的介绍后,勉励大家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中专,好好学习,把常州建设得更好,同学们深受鼓舞,为成长在秋白母校而自豪。

数学活动周

觅小数学学科有着传统优势,现正以“十一五”课题——“小学数学文化建设”的研究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重点开展“探究式教与学”的研究,数学活动周是创新素质教育的品牌活动,本着“让更多的觅小学生能更深入地参与活动,能与数学更加零距离的接触”的原则,活动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如“求索”俱乐部会徽征集、活动方案征集、数学现场对抗赛等,学生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参与形式也更为多样了。其间,五、六年级45名数学爱好者参观了华罗庚纪念馆,再度缅怀数学大师坎坷而又令人崇敬的一生,此次数学之旅让同学懂得要以华罗庚爷爷为榜样,学好数学,玩好数学,传播数学文化,建设数学强国,发挥数学文化育人的力量。数学活动周使每一个觅小学生都得到真实的发展。

觅小文学社、小记者苑

语文学科依托觅渡文学社平台,广泛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以来,书成了孩子们最好的伙伴,一位位优秀的儿童作家走时进了孩子的视野。12月下旬,秦文君与同学们面对面,与大家分享了二十余年的读书心得、写作和情感世界。与大作家互动交流将使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路上走得更坚定。为倡导市民爱护新红梅,到处都是觅小小记者和少先队员灵动的身。“新红梅唱演团”的漂亮姑娘们自编歌舞,唱演新红梅之美,表达龙城孩子的心中之乐,并请游客们在文明游园的倡议上签名。“新红梅古迹讲解团”以新红梅八大文化古迹为主要内容,自拟讲解词,为游客介绍:“红梅春晓”、“文笔塔”、“青峦倒影”、“雪山劲松”、“翠微秋霞”,使更多的人了解龙城常州的灿烂历史文化,并提醒每一位游人留下笑容,带走垃圾。短短两个小时,讲解员们就从一开始的羞涩变得大胆而自然,一批批游客都被这群“红帽子”、“小太阳”吸引,成为新红梅景区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改扩建后的新红梅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了,我校40多名小记者成了公园里最活跃、最灵魂的“游客”,他们采访市长、书记,用生动活泼的新闻稿呼吁市民将保护红梅绿化环境落实于行动。

体育运动周

集趣味性、教育性、群众性于一体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校园真正活跃起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今年,春、秋季体育活动周在竞赛项目的设置上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往“少数人动、多数人看”,参与学生达80%,比赛内容确是机械单调、比赛形式单一的模式,增设了一些趣味性强、对身体素质要求低的项目,师生同乐、师生互动,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为体育竞技提供了交流场所,也为体育文化提供了交融的平台。

2、顺应家长、学生的发展愿望。

第二篇:让学校成为花园

让学校成为花园、乐园、家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提高育人环境的需要。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追求实效,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开创性的营建校园文化氛围,主要有以下典型事例:

一、精心设置校园环境,做到处处有景,处处育人,让学校成为蓓蕾绽放的花园。

其一,注重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在花草树木的选择上,保证了春季百花争艳、夏日绿树成荫、秋天紫藤满枝、隆冬腊梅飘香,师生们步入校园,犹如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大花坛。

其二,打造特色楼道文化。

楼梯间,划出了醒目的中线,墙壁上贴上了“轻上缓下靠右行”的醒目标语,提示同学们:“上下楼梯要小心,轻声慢步靠右行,不翻栏杆不跑跳,礼让师长讲文明”;

走廊上,各班教室门上张贴了醒目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教师寄语”“学生宣言”,让每个同学进教室就能看到,并在它的温馨提示下,做一个合格的学生。

教室内,各班都有一块让学生展示才华、放飞童心的学习园地,每月按照学校德育的工作主题更换内容,不限形式、不限材料,不限色彩,只要求学生充分动手参与,千姿百态的“学习园地”是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其三,以警校共育、校园生活、师生风采为主题,制作了几个宣传栏,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开拓了师生的视野。

其四,我校组织创办了学校校报《香樟树》,将学校工作的重点,校园的动态,教师、学生中的先进事迹,学生的优秀作文,家长的寄语以及学习的方法等内容展现在上面,每期学生拿到报纸,都会为学校的成果自豪,为自己有作品而骄傲。提升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校报建设的积极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构建孩子成长的乐园。

1、精心选择和制作校园音乐,让学生在校的 一日学习与生活都受到音乐的提示与陶冶

周一早上步入校园聆听温馨的迎接曲,集会、做操、放学下楼时各层楼会听到不同风格的优美乐曲,升旗仪式上听到管乐队现场演奏的出旗曲、国歌、颁奖曲,课间活动或解散上楼时听到经典的儿歌联唱,每天早上、下午到校会听到优美抒情的中西名曲„„

在优美乐曲的提示与感染下,全体师生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殿堂,每到统一集会、做操的上下楼时,每到上午或下午的放学时,校园内外都是井然有序,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班路队均坚持到校外的三个街口,杜绝了很多安全隐患,为市民和家长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设立了“心心语”信箱,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平等倾诉、交流和展示的空间,迈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喜的一步。

学生有什么心理话要对同学说、对老师说、对校长说?有什么好人好事或不良行为要透露?对学校有什么建议?„„都可以随时不留名地投稿,每天我们都要收到数十张的纸条,字里行间承载着孩子们纯真的童心和美好的愿望,融洽了师生

关系,拉近了师生距离,沟通了师生情感,为完善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3、奖励优秀道德行为

打破传统德育工作中以“禁止”、“防堵”、“限制”为主的方法,通过正面鼓励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解放个性。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所表现的优秀道德行为公布在学校和各班的宣传栏上,并以优秀积分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给不同档次得分的同学以不同的奖励:如30分可获得电子阅览室的准入卡,50分可当回出旗(护)手,100分可参与大中队干部竞选,200分可参与“希望之星”评选。这样,通过正面鼓励的形式宣扬了优秀道德行为,帮助学生找到了身边鲜活的学习榜样,让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之处得到肯定,让抽象的德育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激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崇尚真、善、美。

目前,我校的“优秀道德行为公示栏”已成为每位学生跨入校园首先关注的焦点。

4、创新德育评价体系。

我校以实验四川省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评价的实践与研究》为契机,大胆推行了每周“希望之星”、“红旗中队”,每年“新三好”、“十佳小公民”等评选制度,掀起了比学赶帮的新高潮,让更多的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扬起了自信的笑脸。

三、狠抓全校师生文明形象建设,营造团结友爱、和谐温馨的家园。

1、弘扬“放飞希望”的主题,赋予校训、校歌、校徽鲜明的时代内涵,引领全体师生团结向上,友爱互助,共同托起希望的明天。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重大活动的结束部分都合着音乐节拍,全场高唱校歌《放飞希望》,总能催人奋进,掀起高潮。

学校在会议室、操场上醒目的位置张帖“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的标语,时时处处激励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奋发有为。

2、塑造一流师表形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校历来要求全体教师把修身养性作为“为人师生”的基础,大力倡导用“责任、爱心和学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方面是在办公室张贴《新世纪教师格言》、《教师十条禁忌语》,时刻提醒教师规范语言,走进孩子的心灵;

另一方面是在言行举止上严格要求每一位教师,以潜移默化感染学生。要求随时保持办公用品、书本摆放整齐,用过的物品归回原位,不得乱扔乱吐乱倒,不得边走边吃东西,不得勾肩搭背、大声说笑,不得在校内骑车,不得在升旗等集会活动带挎包、交头接耳,见地上杂物主动拾起,见学生行礼主动还礼等等,随时随地为学生作表率。

其三引导教职工人人做到“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我校在教职工 考核细则中,实施了“优秀职业道德加分”制度,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关爱学生”、“爱校如家”的典型事迹进行加分,并及时在教职工大会上进行表扬,让身边典型的人物和事迹激励人人争当师德标兵。

3、创新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学生一日常规评比”活动,通过文明中队评选、达标争章、周末例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不定期开展“日常行为习惯实景检测”活动。学校经常在学生毫无觉察的情况下,有意设置特定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检测其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如设置这样一个情景: 主任到教室里随机点几名学生,说校长找他们谈话,然后领着学生经过走廊、楼梯、操场到校长办公室。在此过程中,已悄悄地从10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了考核。此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长期开展“弯弯腰、伸伸手、动动脑”活动,号召同学们无论在校内校外,只要看见地上有垃圾就主动弯腰拾起,像吸尘器一样,使自已路过之处、停留之处、活动之处不留下任何垃圾。同时,主动完成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事情,为建设家乡、美化校园、方便他人做出一份贡献。

由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近年来我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兄弟学校前来学习参观的已上千人次,市、区媒体多次进行专题报道,仅2005年就迎来了四川省关工委组织的校园文化调研会、四川省德育课题研讨及现场会、遂宁市“十个一”现场会、船山区“新三好”、“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现场会,凡到校的领导、同行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三篇:让常照镜成为常态化

让“常照镜”成为常态化

“照镜子”典故源于“唐太宗三鉴”,其蕴含的本意是要通过对比,认清“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自我”。中央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之所以将“常照镜”列为首要要求,也就是效行老中医所倡导的照镜医病之法,要求所有党员干部能以党章为镜,以群众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以党纪国法为镜,每日三省,查问题、摆差距、求进步。然而“常照镜”关键在于“常”字,并非简单的搞剖析、写材料,而需要常态化。

一、常态化要求党员干部勇于照镜

所谓勇于照镜,其要义在于从态度上正视自己,搞孤芳自赏、安于现状要不得,更不能像“最美徐公”的故事一样,沉迷于周围的赞赏,不愿承认差距,怀揣胆怯或不屑。要拿出抽刀断腕的决心,主动去浊自清,洁身自我。根本方法就是要敞开心扉去听取意见,通过民主生活会相互评、深入群众认真听、上级部门亲自点、对照党章自己查的方法,敢于面对批评声,听最真实的声音,找最突出的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找差距的目的。

二、常态化要求党员干部长期照镜

中央群众路线活动分为两批,时间大约是一年半。但群众路线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常照镜”的结束。如果只是为了应付活动而“照镜”,不仅落入了以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的俗套怪圈,而且照不深、照不久,达不到应有效果。党员干部要坚决树立起打长期

仗的准备,不仅边学边改,还要长学长改。作风问题本身就具有反复性、顽固性的特点,唯有将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推进长期化、机制化、制度化建设,方能治好顽疾。

三、常态化要求党员干部善于照镜

“照镜子”的目的在于自省自检找差距,但只 “照”不“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标尺,要取得实际效果,还要善于照镜。善于照镜的关键在于找准典型,向先进学向典型学;在于不断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内容期限,倒逼自我改正;在于加强群众联系,拿群众评价检验工作得失。

“照镜子”是老中医的治病良方,更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首要要求,唯有“勇于照镜、善于照镜、长期照镜”才能振聋发聩,认清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真正达到整治 “四风”,纯洁党风的目的。

第四篇: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来源:安徽教育网 2012-11-13 7:23:00

日前,宿州市学前教育优秀游戏化教学活动评选工作结束。此次活动,经五县区教研室的认真初选推荐,共有16位教师参加市级评选,各县区城、乡、公、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共计一千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园际之间的交流,以评促教,以评促研,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活动的主题是“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以游戏为手段开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精神实质是在愉快的游戏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让探究成为幼儿学习的有效方式,即通过游戏完成教学目标。

由于本次活动参评教师精心准备,倾情投入,各县区教研室安排周密,评委专家客观、科学地进行评价,观摩教师用心听课、积极议课,教学研讨切合实际,活动精彩纷呈。参会教师情绪高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参加活动的园长、教师们真诚地说:此次活动,让一线教师教育理念得以转变,教学模式实现了变革,让教师们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活动充分挖掘了教学中的游戏内容,总结了有效的教学游戏化经验,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参评选手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参与活动,明白了游戏化教学的根本目的。以前我们虽理解了“以幼儿为本”,但实际中重“教”轻“学”。以后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精心设计游戏情节,更要注重幼儿心理特征和发展需要;既要考虑教学环节、策略,又要以幼儿为出发点,多给孩子生成的空间。

为彰显优秀,激励先进,本次优秀游戏化教学评选活动,评选出一等奖5节、二等奖7节、三等奖4节。

第五篇: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想一想,日子过得可真快,一眨眼我们大同分公司成立已近半年了,在这半年的日子里,天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而忙碌的工作也使我变得成熟、奋进,一直推动着我前进,使我不断进取,做到更好。

关于工作,我的态度,无论你工作的环境怎样,身边的人是怎样的,记住一点,做好自己,让每天都不虚度,这才是关键。或许你会受环境的影响,或许你听到的负面情绪很多,这都不是关键。曾经羡慕那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他们的口才是很大的优势。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我不这样认为了,工作中能够认真总结并且有着非常强责任心和学习能力的人才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你可以是初出茅庐,也可以是久经沙场,但最重要的是你要不断进步,不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听失意者的抱怨,更多的时间去和有见解积极向上的人讨论些什么,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实属不易,但是丢掉却十分简单。好比是早晚各要洗漱一样,相信早上醒来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忘记刷牙洗脸,这是一种好习惯,但是晚上能够记起来并坚持刷牙洗脸的可能就不会太多。就比如学生时代,总是喜欢摘抄和积累接触到的一些美文名篇,有的时候甚至于为一些名言警句东搜西罗,然后满满地誊写在专用的记录本上,供自己学习之余诵读和翻阅。不管是因为学习所需,还是满足自己当时的一种自我需求,这着实是一种好的习惯,假如能够坚持不断,摘录本应该能有一大落了。但是当学生时代告一段落,这样的习惯也就黯然流光。有时偶尔想起上学的那些时光或者无意间翻到曾经的记录本,还会想到以前的这些经历,看到这种习惯的无法坚持和延续,多少有点神伤。

而如今在工作中总会在某一不固定时间对前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和思考,并喜欢用文字来记录期间的得得失失,有话则多,无话则少,不论得失几何,作为对自我的一种鞭策和激励,始终保持活跃着的思维,让自己能够在精神的时空里寻求一种寄托和慰藉。曾经一度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欠缺而焦虑,不能用过硬的知识帮助小伙伴们一直是我最苦恼的,不过现在我想任何一刻学习都不晚,关键是我们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我们的心理装的是要做不一样的人,平凡中透着不平凡,要有安身立命的根本,拾起你的激情,投身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上,每天做好计划,把大方向确定好,然后就是坚持不懈,学习和领悟,少说些漂亮话,多帮助身边的人,我想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其实,工作犹如人生的旅途,它就像是一条长长的河流,永远都川流不息,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它,你便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美妙而不可缺。

如果你把学习的心思放在了第一位,你的世界将会更美好。你看到的也都是阳光灿烂!2014加油!!

下载1,让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让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

    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 麟游县镇头小学 郭会巧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自主的教......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名师培养对象材料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长岭一中袁媛 时间飞逝,在繁忙和有序中一学年悄然而过,这学期又及将结束了。回顾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我感受......

    让学习成为习惯体会★

    讲座体会----让学习成为习惯 今天听了夏校长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教育本身是一种智慧,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需要拥有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良好的习惯中来......

    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有的人年纪还不到四十,就把全部精力、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整天为孩子读书奔忙,或陪读,或辅导,或请家教,或找老师补习,而自己却疏于学习。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关心孩子的学习是父母的责......

    让学习成为一种追求

    让学习成为一种追求 物质丰盈之后,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怎样满足?面对思想观念多元多样,道德建设如何坚持正确方向?量的增长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发展靠什么获得更有力的支撑?身处大变......

    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赴武宁宁达中学学习有感 付垅中学欧阳波身为老师,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或许是基于这些考虑,一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谢校长和付中领导班子,这次不惜重......

    让学校成为花园-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让学校成为花园、乐园、家园承德市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典型经验材料御道口小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提......

    让学校成为学习的乐园的《夏山学校》读后感

    跟往常一样,忙完所有的家务,拧亮了台灯,随手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发现这不是我常看的那本书,书的封面上贴了张便条 :“这是我心目中的学校。”这准是我女儿的“杰作”。“这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