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有的人年纪还不到四十,就把全部精力、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整天为孩子读书奔忙,或陪读,或辅导,或请家教,或找老师补习,而自己却疏于学习。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关心孩子的学习是父母的责任,这没有错,天经地义。但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人生追求,放弃了自身的继续学习和奋斗,乃是认识的误区。这个认识误区或许与旧的体制有关,获得文凭就等于获取了铁饭碗,于是就以全部的精力去帮孩子获取文凭和铁饭碗,却不知这不仅使人才培养失去意义,而且也是过时的认识。学习不仅是青少年的事。一个人活在世上,终身都需要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恐怕不仅是对孩子们说的。青少年时代学的东西,还得时时温习方能经世致用,转化成一种立身处世乃至于立业成功的能力。何况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饱学之士也难以穷尽世间学问。因而,“活到老,学到老”,确是人生至理,成为老一辈革命家勉己励人的格言。当今之世,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在哪一个年龄阶段放松或放弃了学习,就会在哪一个年龄阶段落伍。终身学习,已经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不少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学习不仅是莘莘学子的事,整个社会都应该有读书学习的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当然是学习的场所,然而,其他社会组织又岂能与学习绝缘?即便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也不能例外。比尔·盖茨就在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指导企业管理,努力把微软公司建设成为“学习型企业”。因为,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发明出现,才能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才能够充分发挥员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从而获取最佳的效益。全民学习,将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对个人而言,在学习这方面先走一步,走快一点,才能在工作中、事业上保持优势。对城市而言,有效地提高市民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正是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创建文明的最佳结合点。学习使人充实,使人进步,也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的活力。应该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当然,学习对个人、对企业,对一个地方和单位,首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这不是靠搞形式主义所能奏效的。应付上级检查的学习,徒然浪费人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只会令人生厌,不会有任何实际成效;“要我学”的学习也不可能持之以恒,只有“我要学”的学习,才能学得下去,学出滋味。不要说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就是边远山区的农民,一旦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看到学习能使他们看清致富之路、得到致富之术,一旦发现学习能使他们掌握法律常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旦体会到学习能使人们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乐趣,就有可能进入一种“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无论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还是学习型乡镇,需要组织者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引导人们意识到这种需求。这里还要说,一个人三四十岁正是黄金年华,事业刚刚起步,生活道路很长。虽然天下没有不为孩子操心的父母,但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未必是明智的态度。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事业有成的父母本身就是子女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陪读、辅导、家教和补习吗?当学习成为人们的实际需求,才会成为一种时尚。
第二篇:读书笔记: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
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
————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聊城实验小学张蕾
俗语说“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可见自古就理解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实,使我们成为一个“富有”的人;读书使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书引领我们健康成长;书就像是不会说话的师长,循循善诱,教导我们;书还是一扇大门,通往未来世界,使我们对世界产生探索的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读书是常有的事,但只是读一些有关具体的教学刊物,如《山东教育》、《小学青年教师》、《中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在接过《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经过细细研读,它让我震惊,书中共有5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教学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尽管现在的教育进行了改革,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理念,正符合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新课改新理念。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理论大师,本书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就像与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一样,结合具体的事例给人以启迪。读过此书,犹如春风拂过心田,扫净心中的疑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到: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讲的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问题,他认为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以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它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了。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作为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我非常赞同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经典论述,在我的课堂中,也经常地为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创造一切条件,特别是对学困生给予的偏爱,发现他们点滴的闪光点,张扬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的转变。由此,我想到教师角色的定位,它不应该是固定的,在适当的时候,也应把指挥棒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讲解,让他们进行生与生的交流、沟通,充分体现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参与学习,而且都有机会参与到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增长知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所以,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时常有成功的满足感,促进他们不断地进步。
有人说,小学还不好教吗?我师范毕业所学的知识足以教小学了,根本不用浪费时间再读书了。关于这一点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教育专著中,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让在座的教师和领导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问他说:“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历史教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里的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识储备”。许许多多的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得益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充满活力的小溪流来滋养它,这些潺潺不断的流水,既是平时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的读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如果一位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应归功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教材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阅读的同时,自己也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要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材,那么就要读学术专著,应当在我们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材里所
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中,我们所教给学生的课本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沉思、反省自己,使我的心灵得以净化,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为我的教学解惑、引路,使我犹如面向宽阔海洋之感觉。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读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让读书成为我们的时尚,共同来享受读书的快乐,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吧!
第三篇: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范文)
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能站在这里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水体污染,沙尘肆虐,水土流失,洪涝干旱,环境污染与破坏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存。GDP的快速增长也因环境污染而大打折扣。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口号,它应该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从小的方面来说,低碳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参与。低碳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举手之劳,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这个意识。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少用一度电,少开一次车,少吸一支烟,少丢一张纸,少买一件衣服,少用一个塑料袋,这都是对节能减排的贡献。要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我们还必须带动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绿色的心灵。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迈出一大步。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十三亿人的力量加起来,就一定会创造中国的奇迹!从大的方面来说,节能环保、低碳生活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引领。2008年6月1日我国实行“限塑令”,引起外媒高度评价,实施之初振奋人心。然而三年过去了,其结果大家有目共睹——“限塑 话说低碳生活令”几乎成为一纸空文。不过我们期待新规的出台。作为企业,在节能减排上,我们伊利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从北京奥运会到世博会再到“两会”,作为唯一乳制品赞助商,伊利一直在践行“低碳、节能、绿色”的环保理念。作为国内乳业领军者的伊利, 因首创的“绿色产业链”战略而被誉为中国商界的“绿色”领袖,并在行业内外引领、倡导、构建着“绿色产业链”。伊利采取了建设一个工厂的同时,再建一个污水处理厂的发展模式,在保护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为部分农田提供灌溉水源。伊利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等运输方式,有效的减少了交通阻塞、节省了燃料,降低了排放。伊利还打造了中国第一款采用FSC认证环保包装材料的果之优酸乳,让牛奶也低碳。
曾经,地球母亲留给我们丰富的能源使我们兴高采烈,感叹地球上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最新统计表明,石油将在60年后枯竭,煤还可以供人类使用250年;曾经,物资、能源的浪费多么猖獗,现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了新一代的口头禅;曾经,“发展第一”,环境问题被忽视的情况时常发生,现在,可持续发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成了最大的课题。不难看,环境问题在不断被人们重视。尽管如此,环境问题仍然严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迫在眉睫。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这一影响人类命运的问题却迟迟无法达成协议。在生活中,开着大排量汽车,购买含氟空调、冰箱,含磷洗衣粉,夏天把空调开着低温还一边裹着被子,日光灯彻夜长明,水龙头滴水声日夜不息......,这些影响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与我们的主张所悖逆的。如果整个社会是大海,每个人就是一滴水,大海的污染,影响着每一滴水,也需要每一滴水努力帮助净化污染。美国总统肯尼迪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先要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低碳生活需要人人参与!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创造低碳生活!
其实做到节能,创造低碳生活很简单。例如打印双面用纸,淘米水浇花,随手关灯,夏天空调温度调高一度,冬天调低一度,多骑自行车,像城市的无车日一样,少开一天车……这些行为旨在培养一种习惯,一种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节约的意识,才能使节能低碳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主动、自觉的行为。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应该踊跃加入环保行列,号召更多的人们行动起来。每一个人的一小步,将是社会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为了那一片蓝天永远保持蔚蓝,为了使大自然的森林永远郁郁葱葱,为了碧波荡漾的河水永远明净,为了下一代拥有的地球永远美丽,行动吧!
第四篇:让卫生成为一种习惯 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3期团课材料
让卫生成为一种习惯 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
高尚的品德、文明的言行,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是我们每一名在校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校园文明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但目前我们的校园里不文明的现象有所抬头,例如随意旷课,上课迟到、早退;携带食物进入课堂,把庄严的课堂当食堂,果皮纸屑等垃圾随手丢弃在课桌里;男生在公共场所吸烟;男女交往行为不得体,公开场合有过分亲昵的举动;个别寝室内务卫生较差……上述种种不文明行为和现象不仅违反了我校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也严重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影响了我校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明建设,院团委组织部开展“让卫生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团课学习,此次学习是为了加强和提高我院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我院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养成良好的、文明的日常行为习惯,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为此,我们向全院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注意公共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争创无烟宿舍、无烟班级、无烟校园。
二、文明学习。做到不旷课,不迟不早退;坚决杜绝在自习室里大声喧哗、打电话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诚信考试,不作弊。
三、文明行为。传播礼仪,践行文明。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校园里主动与老师和同学打招呼。男女同学在交往中应言行得当,不在公共场所做过于亲昵的举动。
四、文明举止。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穿戴整洁、着装得体。言语文明,态度友善,行为优雅。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文明娱乐。合理分配时间,科学上网,不痴迷网络。
六、文明宿舍。维持宿舍良好的生活环境,按时归寝,杜绝夜不归宿的不良行为。
七、文明就餐。排队打饭、不拥挤,提高效率,主动收拾餐具,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八、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同学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习惯成自然,从小事做起,必能成大气候。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让卫生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成为一种时尚”团课,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人人争当文明大学生。
提问:
(1)在校园中你有发现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2)请大家说说怎么样才能杜绝不文明的现象出现”?
(3)说说我们如何做一位文明的大学生?
请各班团支书根据主题开展团课,上交一份团课心得并拍照存档。
院团委组织部2011年11月(编)
第五篇: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想一想,日子过得可真快,一眨眼我们大同分公司成立已近半年了,在这半年的日子里,天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而忙碌的工作也使我变得成熟、奋进,一直推动着我前进,使我不断进取,做到更好。
关于工作,我的态度,无论你工作的环境怎样,身边的人是怎样的,记住一点,做好自己,让每天都不虚度,这才是关键。或许你会受环境的影响,或许你听到的负面情绪很多,这都不是关键。曾经羡慕那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他们的口才是很大的优势。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我不这样认为了,工作中能够认真总结并且有着非常强责任心和学习能力的人才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你可以是初出茅庐,也可以是久经沙场,但最重要的是你要不断进步,不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听失意者的抱怨,更多的时间去和有见解积极向上的人讨论些什么,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实属不易,但是丢掉却十分简单。好比是早晚各要洗漱一样,相信早上醒来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忘记刷牙洗脸,这是一种好习惯,但是晚上能够记起来并坚持刷牙洗脸的可能就不会太多。就比如学生时代,总是喜欢摘抄和积累接触到的一些美文名篇,有的时候甚至于为一些名言警句东搜西罗,然后满满地誊写在专用的记录本上,供自己学习之余诵读和翻阅。不管是因为学习所需,还是满足自己当时的一种自我需求,这着实是一种好的习惯,假如能够坚持不断,摘录本应该能有一大落了。但是当学生时代告一段落,这样的习惯也就黯然流光。有时偶尔想起上学的那些时光或者无意间翻到曾经的记录本,还会想到以前的这些经历,看到这种习惯的无法坚持和延续,多少有点神伤。
而如今在工作中总会在某一不固定时间对前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和思考,并喜欢用文字来记录期间的得得失失,有话则多,无话则少,不论得失几何,作为对自我的一种鞭策和激励,始终保持活跃着的思维,让自己能够在精神的时空里寻求一种寄托和慰藉。曾经一度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欠缺而焦虑,不能用过硬的知识帮助小伙伴们一直是我最苦恼的,不过现在我想任何一刻学习都不晚,关键是我们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我们的心理装的是要做不一样的人,平凡中透着不平凡,要有安身立命的根本,拾起你的激情,投身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上,每天做好计划,把大方向确定好,然后就是坚持不懈,学习和领悟,少说些漂亮话,多帮助身边的人,我想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其实,工作犹如人生的旅途,它就像是一条长长的河流,永远都川流不息,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它,你便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美妙而不可缺。
如果你把学习的心思放在了第一位,你的世界将会更美好。你看到的也都是阳光灿烂!2014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