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特色教师评选思考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时间:2019-05-12 05:3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结合特色教师评选思考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结合特色教师评选思考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第一篇:结合特色教师评选思考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怎样成为特色教师

我们提倡每个教师要努力成为专家型的教师或教育家型的教师,事实上这只是个良好的愿望。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可能一辈子也成不了教育家,但可以成为特色教师,包括那些工作生活环境条件比较差的教师都是有可能的。

所谓特色教师是指那些经过长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自己所教学科逐步创立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这种方法深受学生欢迎,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易于推广。虽然他们未必有高深的理论,也不一定发表学术论文,但只要具备上述条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特色教师”。如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杨柳青”年画一样,未必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基础,但只要群众喜欢,非同一般,就形成了地方特色,甚至闻名全国,扬名世界。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我们提倡各地评选特色教师,一个区域一个学校都可以。

一、为什么要倡导广大教师成为特色教师

1.有利于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思想,激发教师的职业活力。

一般说来,中小学教师工作比较繁忙劳累,整个学期面对同一批学生,看着同样的面孔,重复着一样的工作,不免会产生厌倦心理。特别是对于那些高级职称已经到手,奔特级教师又把握不大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思想。一些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由于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都比较差,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思想。但如果他们想成为特色教师,就为人生树立了新的奋斗目标,他们可以不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和工作条件,创立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一旦被授予“特色教师”称号,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会有一种成就感。

2.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思维。

要成为特色教师不能墨守常规,也不能简单的盲从别人,而要独立思考。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工作乍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好像日复一日的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事实上,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即使还是去年的老课本,但今年的学生会有变化;虽然还是教同样的内容,但老师的方法会有所改革。教师每天都要思考,都要改革,力求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学生更喜欢。教学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创新工作,它只有底线没有上限,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若干种教学方法。如果你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如果你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项科学研究活动,你就不再觉得单调乏味,就像那些昆虫学家一辈子与苍蝇蚊子打交道也其乐无穷,就像居里夫人一辈子与沥青打交道也乐此不疲,因为你是在探讨其中的奥妙,在寻求前人没有找到的答案。教学工作也是如此。

3.有利于每个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近些年全国出现了许多名学校,他们大都以统一的教学模式而出名。一般是由校长创立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然后引导全校教师运用这一方法,甚至硬性规定每堂课教师只能讲几分钟、学生必须练习多少分钟。这些统一的教学模式在教改初期,确实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但长此以往,反而会约束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有些学校,教师和学生只能成为学校教学模式的道具,教师的教学就是来证明校长的教学模式的。所以在这样的学校,只有名校长而没有名教师。教师外出上课也是为了证明学校的教学模式,人们只记得学校和校长,而不记得教师有什么特色。这样的教师终生也形不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能是学校教学模式的忠实执行者。

二、怎样成为特色教师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探讨新课改的理念。课程改革以来,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的编写方式和课堂教学的方式也都有许多变化,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机遇,就可以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如山东省临朐县的石金彦老师,是一个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师,她结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本主题式编排的特点,形成了“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集结式教学法”。她打破传统的语文课一篇一篇讲的方式,而是一个单元集中讲授,围绕同一主题,集中学习生字词,集中阅读,集中分析,集中写作。这样就避免了一些简单的重复,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虽然说这还不能算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但教师毕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规律。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受到学生的欢迎才有效果,正如人们经常说的: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创立适合于本学段、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如天津市蓟县王秀芬老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工作。她在课间发现孩子们喜欢唱儿歌跳橡皮筋,虽然天天都是重复那几首儿歌,那几个动作,但孩子们乐此不疲。由此她想到,唱儿歌是孩子的天性,自己小的时候不也是整天唱儿歌吗?能否把语文和数学的知识编成儿歌让学生唱。于是她创立了“歌谣式教学法”。在语文课上,她把汉语拼音编成儿歌让学生们唱。在数学课上,她把数学公式和计算步骤编成儿歌让孩子们唱。在课堂上,她与孩子们一起编儿歌,一起拍手唱。下了课她也不回办公室,而是和孩子们一起跳橡皮筋,只是原来的儿歌换成了数学儿歌和汉语拼音儿歌。学生们把学过的儿歌都背熟了,上课前大家集体背诵,琅琅上口。上课时哪一部分知识忘了,老师一提醒那首儿歌,孩子们马上都会背出,学过的知识忘不了。用这种方法,她教的四年级学生提前学完了五年级数学课本,期末考试与本校五年级的学生一起用五年级的试卷考试,结果四年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比五年级学生优秀率高出20个百分点。现在她已经把整套的汉语拼音儿歌和数学儿歌都编出来了。第三,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找到简便易行的教学方式。现在提倡多媒体教学,结果许多老师上课离开多媒体就不能上课了。比如中小学英语教学,用多媒体制作动画片,播放电视片,确实有助于孩子们直观的学习英语单词和课文。但有些农村学校没有多媒体,甚至城市的中小学也不是班班都有多媒体,即使有多媒体的设备教师也要制作课件,占用大量时间。有些老师由于课时多没有时间制作课件,所以有多媒体也很少用。而山东省临朐县的于化红老师创立了“小学英语简笔画教学法”。上课时老师不用多媒体,学单词和句型时老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几根线条就勾画出一幅图画,形象有趣,孩子们特别喜欢。另外老师还提倡孩子们也画简笔画或漫画,孩子们对学英语有了兴趣。他们不但能把学过的单词和句子说出来,还能画出来,他们把自己画的简笔画和漫画订成册子,加上封面,成了漫画集,孩子们有了成就感。类似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即使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老师也能教好学。老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一支粉笔决胜负,山区的老师也能做得到,值得提倡。第四,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一个教师要成为特色教师,不是像小鸡长成老鸡,只要熬上年头就行了。有的老师教一辈子学也未必能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这样的教师只能算是“教书匠”。所以教师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要成为特色教师,就要给自己的教学方法起个名字,下个定义,说明操作步骤和效果,这样才便于推广。如山东省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有20多个老师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写成了小册子,如:小学语文高品味阅读教学法、小学数学三段设疑教学法、小学英语单词高效记忆法、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法、小学音乐少儿戏曲培养模式、小学体育自主愉悦教学法等等。老师们说起自己的教学法都眉飞色舞,成就感溢于言表。现在山东省临朐县教育局在全县评选了“百名特色教师”,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改热情,人人都看到了奋斗目标,包括那些工作在山区的中小学教师,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也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被授予“特色教师”称号。

(来自:《天津教育》2011年第1期)模课、磨课、悟课——教师教学特色形成的三部曲

(本文引用自中国新起点教育)教师教学特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包括教师的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与众不同之处。它是教师的一种长期修养、一种扎实功底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现。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而富有吸引力,抑扬顿挫而富有感召力是一种特色;沉稳、不急不躁是一种特色;周到细致、条理清晰是一种特色;……特色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对这一环节的富有个性的优化处理。教学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模课、磨课、悟课构成了这一过程的三部曲。

一、模课——在学习中起步

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备课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吸收他人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如果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则必然妨碍自身发展,或向着歧路发展,难以容入教学大潮之中。多听、多看是模仿的基本方法,其主要途径有: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处理教材、驾驭课堂。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而应当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模课要从宏观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今后应如何去做,从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把握备课的切入口。学会模课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但是,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无从谈起了。更何况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他们长期研究教学的成长背景的积淀,是无法“模仿”的,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二、磨课——在行动中磨炼

“磨课” 一般由执教教师提供教学案例,教师集体围绕案例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以致循环往复、不断飞跃。通常情况下“磨课”会出现在“公开课、优质课”教学的准备中,通常在两个层面展开:

一是基础层面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方式。通过执教教师教学行为分析,探讨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是否具有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探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如何在关注学科基础性的同时关注学生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上如何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以及如何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借助问题探讨,提升教师素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提高层面的,用于指导具体过程和操作方式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评课,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挖掘其中真正优秀的教学思想使其得以移植,明晰教学思想与教学技艺的最佳融合点和可操作性,使其得以借鉴,彰显执教者的亮点(这些亮点可以是某一个细节的处理、某一个环节的设计、某一个方法的尝试)使其得以提升和发展,达到教师群体共同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知识和内在素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磨课”的实质不是磨“课”,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学会自己磨炼自己,“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

例如:在《保护个人隐私》一课中,根据课堂不同的生成状况,对教学的预设做出了两次修改:

初试:利用新闻宁波郭力的邮件在网上被晾晒长达30天之久,作为导课,启发学生思考:(1)电子邮件可能会泄露哪些个人信息?(2)你觉得这些东西可以和别人分享吗?整节课从教学设计来看,还算顺畅,重难点也比较突出。但只能说是学生很“配合”,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出现预期的讨论和交流。再试:教师希望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能让学生有感可发。比如:“小萍,你这件衣服很好看,是什么牌子的?多少钱买的?” “啊,你胖了,你现在体重多少啊?” 学生似乎很有同感,一看到材料就议论开了。然而令教师意外的是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材料中的做法都持赞同意见,站起来发表反对意见的同学竟然受到下面很多同学的“集体围攻”。教师无奈之下只好强行停止了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三试:教师这次调整的重点在于,激起学生对隐私权重要性的重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郭力这个例子导入,引导学生思考:(1)当家庭电话、个人信息被曝光之后,郭力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2)对于网络公司事后做出的反应,郭力对万网公司表示不满,郭力可以怎么做?(3)郭力有足够的理由将网络公司告上法庭吗?整节课显得非常轻松,学生用最真实的声音表达了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下课铃声响后,学生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郭力这则案子。

从没有反应到意犹未尽,这堂课没有新颖花哨的形式,朴实无华,但课程目标落实得非常到位,这就是在不断的“磨课”中更加了解了学生的生成,从而对预设做出了有效的调整,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发生了重要变化。

三、悟课——在思考中升华

所谓“悟课”就是教师在学习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技巧逐步完善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的再思考,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的过程。就教师个人备课而言,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和善于反思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善于“悟课”的过程;就教师群体备课而言,思想火花的碰撞,集思广益的达成,其实也是善于“悟课”的结果。“悟课”运用之妙,当存乎于心耳!“悟”的过程是将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技巧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理论的内化过程。没有“悟”的过程,就没有教师个人教学风格。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三个因素有关,这三个因素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立足边、理论边、实践边。各类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沿着这三条边,经历四个阶段向前发展。优秀教师往往沿着“实践边”向上攀登,他们致力于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全面提高,这是“磨课” 的过程,而“悟课”是他们将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集中积淀后,教学智慧不断成熟的过程,是逐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在不断的模课、磨课、悟课过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模课、磨课、悟课三者既相互独立又交织在一起,在教学实践中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模课与磨课的过程都离不开“悟”,而悟课过程中也需要“模”与“磨”。“模”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需要通过“磨”来实践,“悟”来内化。没有磨课过程暴露的问题、提出的疑问、碰撞出的火花,“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磨课”仅停留在积淀知识、积累经验、历练教学技能技巧的层面,缺少相关教育理论的支撑,不能从中“悟”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点,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丰富的教学经验的链接,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实现新的突破,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成长的高原现象。“悟课”是“磨课”中的理性思考过程,就教师个体而言,对教材的感悟、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反思,就是“悟课”的过程。在《保护个人隐私》教学的实践中,第一次教学后重新审查教学设计,发现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1)课堂中设置了太多陷阱式的问题,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比如你愿意将这些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吗?这种指向性强的问题太多,学生很容易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答不答都显得无关紧要。(2)无知地对待学生,把学生看得过于“无知”。什么是隐私,什么是隐私权,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早已很熟悉了。在第二次教学后,发现的问题在于:(1)从学生的身边寻找资源时切入点找错了,并不是只要是学生身边的事情都适用,就是最佳的教学资源。(2)没有真正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引爆点。隐私权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学生会表现得无动于衷?看看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隐私权的重要性始终没有突现出来。“磨”过程需要“以悟带磨”、“以悟领磨”,而不是“以磨淹悟”、“以磨埋悟”。只有这样才能“磨”得水灵,“磨”得神秀。正是“磨”与“悟”的有机结合,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问题的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实践证明,凡是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而教师独特风格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在模课、磨课、悟课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实现。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一)形成教学风格的四阶段操作法

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间的发展又可划分为若干阶段。由于人们考虑的角度和确定的划分标准不同,教学风格也会有不同的阶段之分。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划分,所论述的每一段的本质特征是相同的。教学风格的最本质的特征(独特性)和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核心内容(教学个性)两者合二为一,共同作为教学风格的划分标准,这样,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下述几个阶段:

(1)模仿阶段

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模仿较多,创造较少,对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了解阶段和认识阶段。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停在这一水平上,而应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内核”,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的“自立”因素。

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优秀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钱梦龙老师从任教伊始,就一方面注意模仿别的优秀教师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另一方面注重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当时语文教学中流行的“讲派”进行批判借鉴,终于形成了自己“三主”“四式”语文异读法,在全国语文教学园地异花独放。因此,不考虑自己个性特点,自己任教学科的性质、学生实际等,采取盲目、消极模仿别人教学方法等的做法,是不可能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教学风格的。

(2)探索阶段

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在这一阶段,教师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增强,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

第一,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片中的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虽然不是绝对地不可改变,但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成型,很难改变。因而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因性以练才”。有的教师感情丰富,善于表达,思维结构中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力丰富,性格外向等,那么这个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自己个性的这些优势,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科学型”教学个性方向发展。如果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第二,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挑战。

有很多教师虽然教龄不短,教学经验也很丰富,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僵化,固守老一套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一直处在独立性教学阶段,而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相反,有的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大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是否具有这种教育改革和创新精神对一名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对一个寻求形成自己独特个性教学和教育风格的教师而言,具有改革和创新的精神还不够,重要的还需教师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诸于实施。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检验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较快地进入独特性阶段,并使自己的教学个性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大量的材料表明,国内大多数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都是从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

(3)创造性阶段

这一阶段突出表现在教师改革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

第一,教师教学的独特性不断地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经教学效果和评价的检验,教师的独特性教学行为与方法大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二,教师的教学个性已较明显地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第三,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与效果已开始反映出一定的审美风貌,使人能够较明显地体验出教师教学的“韵味”。

第四,通过教师教学培养出来的大多教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出思维活跃、个性充分发展、富有创造性思维等共同特征。

(4)独特风格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效果与质量不断提高。这一阶段的教学特征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而稳定的表现,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

第二,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处于一种美的艺术陶醉与享受之中。

上述每个教学的发展阶段都各有特点。教师的教学从“无风格”到形成“有风格”一般总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发展。在这种顺序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的摹仿性越来越少,而独特性和教学个性成分越来越多。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呈科学的、稳定的状态时,也就标示着教学风格的形成。

(二)追求风格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著名作家孙犁说过:“风格的形成,带有革新的意义。”又说:“创造一种风格,是在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株新树。”创造一种教学风格,也是在教学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棵新树,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因此,它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早日成熟呢?航天部066基地一中程少堂老师研究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则是应该遵循的:

(1)必须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充满激情

因为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当然也应如此。一个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师,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的执着的爱,只有技巧而无感情的教学,顶多只能成为教书匠,成不了艺术家。

(2)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这一点相当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复杂的社会生活进程里,要求人们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人不仅要认识外部世界,而且也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评价自身行为的社会意义。自我意识是把自己当做认识的对象,是对自己的心理、思维以及行动过程、内容、结果所进行的认识感觉和评价。自我意识主要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在智力方面,要全面了解自己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不仅如此,还要了解自己的智慧品质的诸多方面:

①智慧的广度(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过程中智力所能涉及的范围);

②智慧的深度(指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智力作用所能达到的深刻和深远的程度);

③智慧的敏捷性(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的速度); ④智慧的准确性(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的确切程度); ⑤智慧的灵活性(指必要的智力改变活动方向的能力); ⑥智慧的条贯(顺序)性(指遵循逻辑顺序完成认识课题的坚定程度);

⑦智慧的独立性(指的是确定完成认识课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

⑧智慧的依从性(是指完成认识课题是否善于汲取他人的有关成果和经验的程度);

⑨智慧的批判性(指认识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认识材料和精细地检查认识过程的能力);

理想的智慧品质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上述九大要素组成,因此理想的智慧品质应当是上述九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另外,对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也要全面了解。首先是遗传和生理因素。据研究,独立的大脑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言语、计算、书写、分析细节等活动有关;而右半球则在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直觉能力和想象能力方面胜于左半球。虽然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与协同作用是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大多数人要么是左脑较发达,要么是右脑较发达。

其次,是环境与教育的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方面对自己的创造力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三,是个体主观因素(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因素)。比如,应该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四种气质(暴躁、活泼、沉静、忧郁)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综合)。因为不同的气质体现了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分别适合于创造不同的教学风格。可见,这种“知己”是相当重要的(当然,“知己”的目的还包括不断完善自己)。

(3)模仿

有人在论教学艺术的文章中夸大教学风格的直觉性,说它是“不可能也不容得超前的预想、进行中的深思甚至过后的反省”,认为教学风格是不可模仿的。这种看法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如拿来指导实践,则危害非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如果单凭自己的经验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结果绝大部分人是浪费光阴。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家斯坦托姆才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看法对吗?……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无数事实证明,对绝大部分人而言,没有一个模仿的过程,独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人心中的联想和类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思维的模仿。科学上的仿生也可以说是模仿带来的创造。中国佛教是“模仿”印度的,但中国的佛教决不是印度的佛教,其影响也比后者大得多。模仿并不必然导致没有创见,恰恰相反,模仿往往诱发创见,因为任何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其模仿决不会也不可能像复印机。可见,关键不在于可不可以模仿,而在于模仿什么,如何模仿。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拿来主义”的态度。要有“识”,即对成熟的教学风格要有鉴赏力、有眼力。因为成熟的教学风格内部结构也不是一个层次的。既然不能完美,就必有瑕。模仿借鉴要“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说的就是模仿要注重“神似”。

②模仿借鉴要适合自己的条件,要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技巧和方法,因为“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必然成为最坏的方法”。

③要不拘一家,博采众长。总之,知己知彼,模仿才能做到“不殆”。(4)学而不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陶行知先生也说:“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了。”又说:“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孔子说过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际上,“知之”可以导致“好之”,“好之”可以导致“乐之”。

(5)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定势

成熟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教学风格往往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众多的个性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一堂课体现了以上所说的诸因素就可以说这位教师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只有这些因素在他的所有课堂教学中得到了稳定持久的表现才可以这样说。因此,教学风格的形成有赖于一个稳定的心理模态,即形成一种定势。天道酬勤。如果一位教师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使这种定势以一种不自觉的心理准备,以潜在的心理形式规范和制约着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在其教学活动中留下印迹,而不论其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什么,那么,我们说,这位教师具备了这种心理模态,换句话说,在教学中,他已从“有技巧”而至于“无技巧”的境界,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在课堂上,他就能“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2013-5-5培华整理

第二篇: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一)形成教学风格的四阶段操作法

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间的发展又可划分为若干阶段。由于人们考虑的角度和确定的划分标准不同,教学风格也会有不同的阶段之分。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划分,所论述的每一段的本质特征是相同的。教学风格的最本质的特征(独特性)和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核心内容(教学个性)两者合二为一,共同作为教学风格的划分标准,这样,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下述几个阶段:

(1)模仿阶段

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模仿较多,创造较少,对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了解阶段和认识阶段。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停在这一水平上,而应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内核”,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的“自立”因素。

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优秀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钱梦龙老师从任教伊始,就一方面注意模仿别的优秀教师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另一方面注重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当时语文教学中流行的“讲派”进行批判借鉴,终于形成了自己“三主”“四式”语文异读法,在全国语文教学园地异花独放。因此,不考虑自己个性特点,自己任教学科的性质、学生实际等,采取盲目、消极模仿别人教学方法等的做法,是不可能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教学风格的。

(2)探索阶段

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在这一阶段,教师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增强,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

第一,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片中的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虽然不是绝对地不可改变,但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成型,很难改变。因而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因性以练才”。有的教师感情丰富,善于表达,思维结构中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力丰富,性格外向等,那么这个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自己个性的这些优势,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科学型”教学个性方向发展。如果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第二,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挑战。

有很多教师虽然教龄不短,教学经验也很丰富,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僵化,固守老一套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一直处在独立性教学阶段,而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相反,有的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大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是否具有这种教育改革和创新精神对一名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对一个寻求形成自己独特个性教学和教育风格的教师而言,具有改革和创新的精神还不够,重要的还需教师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诸于实施。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检验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较快地进入独特性阶段,并使自己的教学个性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大量的材料表明,国内大多数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都是从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

(3)创造性阶段

这一阶段突出表现在教师改革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

第一,教师教学的独特性不断地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经教学效果和评价的检验,教师的独特性教学行为与方法大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二,教师的教学个性已较明显地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第三,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与效果已开始反映出一定的审美风貌,使人能够较明显地体验出教师教学的“韵味”。

第四,通过教师教学培养出来的大多教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出思维活跃、个性充分发展、富有创造性思维等共同特征。

(4)独特风格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效果与质量不断提高。这一阶段的教学特征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而稳定的表现,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

第二,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处于一种美的艺术陶醉与享受之中。

上述每个教学的发展阶段都各有特点。教师的教学从“无风格”到形成“有风格”一般总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发展。在这种顺序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的摹仿性越来越少,而独特性和教学个性成分越来越多。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呈科学的、稳定的状态时,也就标示着教学风格的形成。

(二)追求风格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著名作家孙犁说过:“风格的形成,带有革新的意义。”又说:“创造一种风格,是在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株新树。”创造一种教学风格,也是在教学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棵新树,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因此,它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早日成熟呢?航天部066基地一中程少堂老师研究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则是应该遵循的:

(1)必须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充满激情

因为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当然也应如此。一个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师,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的执着的爱,只有技巧而无感情的教学,顶多只能成为教书匠,成不了艺术家。

(2)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这一点相当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复杂的社会生活进程里,要求人们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人不仅要认识外部世界,而且也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评价自身行为的社会意义。自我意识是把自己当做认识的对象,是对自己的心理、思维以及行动过程、内容、结果所进行的认识感觉和评价。自我意识主要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在智力方面,要全面了解自己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不仅如此,还要了解自己的智慧品质的诸多方面:

①智慧的广度(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过程中智力所能涉及的范围); ②智慧的深度(指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智力作用所能达到的深刻和深远的程度);

③智慧的敏捷性(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的速度); ④智慧的准确性(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的确切程度); ⑤智慧的灵活性(指必要的智力改变活动方向的能力); ⑥智慧的条贯(顺序)性(指遵循逻辑顺序完成认识课题的坚定程度);

⑦智慧的独立性(指的是确定完成认识课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

⑧智慧的依从性(是指完成认识课题是否善于汲取他人的有关成果和经验的程度);

⑨智慧的批判性(指认识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认识材料和精细地检查认识过程的能力);

理想的智慧品质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上述九大要素组成,因此理想的智慧品质应当是上述九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另外,对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也要全面了解。首先是遗传和生理因素。据研究,独立的大脑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言语、计算、书写、分析细节等活动有关;而右半球则在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直觉能力和想象能力方面胜于左半球。虽然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与协同作用是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大多数人要么是左脑较发达,要么是右脑较发达。其次,是环境与教育的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方面对自己的创造力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三,是个体主观因素(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因素)。比如,应该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四种气质(暴躁、活泼、沉静、忧郁)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综合)。因为不同的气质体现了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分别适合于创造不同的教学风格。可见,这种“知己”是相当重要的(当然,“知己”的目的还包括不断完善自己)。

(3)模仿

有人在论教学艺术的文章中夸大教学风格的直觉性,说它是“不可能也不容得超前的预想、进行中的深思甚至过后的反省”,认为教学风格是不可模仿的。这种看法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如拿来指导实践,则危害非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如果单凭自己的经验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结果绝大部分人是浪费光阴。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家斯坦托姆才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看法对吗?……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无数事实证明,对绝大部分人而言,没有一个模仿的过程,独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人心中的联想和类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思维的模仿。科学上的仿生也可以说是模仿带来的创造。中国佛教是“模仿”印度的,但中国的佛教决不是印度的佛教,其影响也比后者大得多。模仿并不必然导致没有创见,恰恰相反,模仿往往诱发创见,因为任何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其模仿决不会也不可能像复印机。可见,关键不在于可不可以模仿,而在于模仿什么,如何模仿。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拿来主义”的态度。要有“识”,即对成熟的教学风格要有鉴赏力、有眼力。因为成熟的教学风格内部结构也不是一个层次的。既然不能完美,就必有瑕。模仿借鉴要“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说的就是模仿要注重“神似”。

②模仿借鉴要适合自己的条件,要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技巧和方法,因为“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必然成为最坏的方法”。

③要不拘一家,博采众长。总之,知己知彼,模仿才能做到“不殆”。

(4)学而不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陶行知先生也说:“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了。”又说:“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孔子说过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际上,“知之”可以导致“好之”,“好之”可以导致“乐之”。

(5)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定势

成熟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教学风格往往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众多的个性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一堂课体现了以上所说的诸因素就可以说这位教师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只有这些因素在他的所有课堂教学中得到了稳定持久的表现才可以这样说。因此,教学风格的形成有赖于一个稳定的心理模态,即形成一种定势。天道酬勤。如果一位教师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使这种定势以一种不自觉的心理准备,以潜在的心理形式规范和制约着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在其教学活动中留下印迹,而不论其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什么,那么,我们说,这位教师具备了这种心理模态,换句话说,在教学中,他已从“有技巧”而至于“无技巧”的境界,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在课堂上,他就能“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第三篇: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这需要从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相关能力与因素中加以整合分析,从战略性的高度加以探讨。

(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刻的理论准备

教学风格既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形成。青年教师追求教学风格的前提,就是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江苏省泅洪县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高级教师张林老师从教的前五年一直住宿在学校,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正是在这几年里,他用心钻研、刻苦实践,为后来的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个人风格的形成创设了良好条件。所以说,教学风格是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长期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同时,教学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斯坦福大学教授盖奇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可进人艺术之境,但必须有其坚实的科学基础,而想真正了解教学或成功地从事教学的人,必须精通教学的理论和规律。因此,要形成教学风格,教师必须首先掌握教育科学理论,辩证灵活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而不能硬搬教育科学中的条条框框。教学风格既不会光顾那些对教育科学理论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人,也不会青睐那些不知教育科学为何物的“教书匠”。

(二)树立教学激情,热爱学生

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因为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如果对教学不感兴趣,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对某种事物有所认识或参与了某种活动,体验到情绪上的愉悦后发生的。所以,兴趣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没有兴趣的活动,是不可能产生激情的。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用生命的热情和对事业的执著创造的。教学艺术是一种塑造人的艺术,从事教育者与其他艺术家一样,要有一种感动人心的魅力,使受教育者如沐浴在春风中而潜移默化。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教学工作者对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积极的献身精神,以极大的热情钻研教学艺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虽然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各有不同,但各种风格所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敬业精神却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对学生诚挚深厚的爱,是教师出于一种对祖国负责,对人民负责,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高尚无私的理性之爱,也是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只有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才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又会强化教师对教学艺术的追求,这就形成了乐教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乐教爱生”的精神,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树立知己意识,发挥个人优势

知己,就是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仅要认识外部世界,而且还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外部的关系,认识自己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评价自己行为的对象。它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比如,要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气质或哪几种气质的综合。因为不同气质的教师由于情感和活动强弱、快慢不一样,教学上表现出来的个性风格也就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多血质的教师上课如同演讲,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融语言、表情为一体。但缺乏毅力和耐心,对基础差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去辅导和教诲。胆汁质的教师上课时情感起伏较大。兴致高时,如滔滔江水;兴致低时,冷若冰霜;爱时如火如茶,恨时只想把调皮、捣蛋者痛骂一顿。胆汁质的教师教学能力强,有魄力,但脾气暴躁,自制力差,激情不易控制,常常影响教学效果。茹液质的教师上课慢条斯理,以理服人;善于提问,启迪思路;富有耐心,性情随和;深人浅出,循循善诱;讲究板书,条理分明。但反应较为迟钝,行为拘谨,碰到意外事情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缺乏教学机智。抑郁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按部就班,细致平稳,缺乏表情,举止迟缓,照本宣科。但他们往往理论修养较高,看待问题往往能一针见血,为人老成持重,办事有条不紊。不同的气质体现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分别适合于创造不同的教学风格。作为教师,在教学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己所长,发挥优势,独辟蹊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自我,了解自己那些异于别人的生理特点、能力系统、思维品质、个性倾向等。只有把自己的性情和教学统一起来,使两者达到和谐发展,才能做到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才能有风格形成的沃土。正如美国的克莱德·E·柯伦在其名篇《教学的美学》中所指出的:艺术性的东西,就是把技能和感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创造的成品赋有一种美。而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更进一步指出:“只有当教师拥有教育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意到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把个性因素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模仿、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形成成熟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风格,单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鲁迅先生说过,如果单凭自己的经验,“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没有一个模仿学习的进程,独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心理中的联想、类比,从科学意义上说就是思维的模仿。科学上的仿生也可以说是模仿带来的创造。可见,模仿并不必然导致没有创见。恰恰相反,模仿往往诱发创见,因为任何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其模仿决不会也不可能像复印机。所以,关键在于辩证的模仿。

其一,“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对成熟的教学风格要有鉴赏力,因为教学风格的内部结构是多层次的。

其二,模仿要适合自己的条件。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的就是模仿要得法,不要照搬。因为最好的方法,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最坏的方法。

其三,不拘一家,博采众长。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上也是各异的。因此,去粗取精,适当运用,一模仿才能做到恰当。

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既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大胆探索、创新,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切忌邯郸学步,故步自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超越简单的模仿,那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由此可见,现代教学反思的新理念有助于推进教师由教学经验、教学中的模仿行为走向教学的独创,融会贯通,最终达到教学风格艺术境界的水平,’实现教学实践的提升与超越。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经验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教学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第四篇:高中教师怎样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怎样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作用,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博采众长的模拟阶段

1972年至1981年是我从教的最初十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除了刻苦钻研大纲、教材,大量解题,深入研究解题规律,苦练教学语言、板书、黑板画等教学基本功以外,我对自己的执教套路和风格曾作过初步设计:继承对自己有深影响的名专家、名教师的优良教风,吸取他们教学技艺、教学风格中的精华,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以模拟起步。

模拟的第一类对象是自己曾听过其讲学的著名专家和学者。1965年在清华大学我曾听过著名数学家赵访熊的讲座《怎样学好高等数学》。1974年在安徽贵池我曾听过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的讲座《优选法及其应用》。1979年在无锡市科协会堂我曾听过著名学者邵品琮的讲座《哥德巴赫猜想》。这三次高水平、高品位的学术报告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使我领略到了数学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华罗庚教授、赵访熊教授沉稳老练、居高临下、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讲学风格,邵品琮教授镇定自如、精辟深刻、生动形象(用拟人化手法讲自然数)、妙语连珠的讲学风格,令在场的每一位听讲者赞叹不已。

模拟的第二类对象是自己学生时代的老师。中学六年我就读于无锡市二中,周永菊、阮扶

九、龚锡泉、许寄尧、周祥昌等全市闻名的数学教师都曾教过我。1964年考入清华后,汪鞠芳老师(曾兼任中央电视台《高等数学》课主讲教师)曾教过我两年《高等数学》。这些名教师风格各异、各具特色。例如,汪鞠芳、周永菊老师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阮扶九老师精神拌擞、讲课质朴严谨;龚锡泉老师教学语言精炼、板书及黑板画美观(徒手画图堪称一绝);许寄尧老师擅教平面几何,以分析透彻、推理严密而著称;周祥昌老师机智灵活,擅长巧解数学题。这些优秀教师当年的教学风姿,连同他们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铭记在我脑海中,他们的成功经验,成为我教学生涯中受用不尽的财富。

模拟的第三类对象是本校教师中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老教师。例如李泰祺老师典雅、严谨的教风,鲍彭春老师规范、漂亮的板书等,功底都很深。这些名家高手在教学中富有特色的一招一式都有很高的示范价值。当时我的想法是:博采众长,把这些老师各自教学特色中最亮丽的“闪光点”汇聚起来,用心领悟其真谛,归纳出在数学教学中遵循的若干个“要”和“不要”,并从讲台形象、语言特点、教法技巧等方面给自己“量体裁衣”,进行总体设计,在脑海中构画出一个理想化的教学风格“样板模型”,供自己在实践中模拟,力求从“形似”升华到“神似”。经过十年的反复实践、反复磨练,我初步形成了自己教学风格的基本式样:讲台形象——朴实、镇定、自信,精神抖擞;教学思路——脉络分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严谨、生动、幽默;板书——工整,详略得当;黑板画——规范、熟练(也会徒手画图);解题指导——灵活,富有启发性,讲究多解、巧解。事实上,在这一基本式样中含有许多师从上述各位名教师的成份,它是我教学风格成型的基础。

二、形成教学特色的提高阶段 模拟达到熟练的程度之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可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表达方式进行教学,进入形成某些教学特色的提高阶段。八十年代我的教学观念更新较快,并通过带教改试点班,上公开课(十年内共计约上过60多节),参加编写江苏省中师数学教材,参加全国、华东地区及省内中师、中小学教研活动,其中包括担任江苏省和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中师数学教材讲习班主讲教师等努力提高自己,形成了一些教学特色。

特色之一是: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有一定创造性。能通过对教材内容严格细致的剖析,化整为零,合理增删,然后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由因到果的过程结构,使其成为学生容易适应的知识框架,使其化为染上鲜明的个性色彩和附加多种可感因素的具体形象。

特色之二是: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根据教学难度的高低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用,确定教学方法时不是以课时为单元而是以重要知识点为单元来考虑。我采用“读、议、讲、练、问、答”的教学法提高中师数学教学质量的经验,曾在1984年江苏省中师数学年会上作专题介绍。

特色之三是:教学手段较新。较早地把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在1986年十省市中师数学年会上,我自行设计软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独立重新试验》,因效果好,给人以面目一新之感而受到一致好评。

特色之四是:能力培养的策略和做法行之有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文曾发表于全国性刊物《师范教育》。

特色之五是:《代数》和《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两个科目成为我任教科目中较突出的强项。由于参编教材,对这两个科目的教材体系十分熟悉,对教法的研究也较深入。

特色之六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数学语言严谨、精练,课堂教学用语流畅、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形成教学风格的成熟阶段 将一些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稳定下来,使之成为一种在一贯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式样格调,这就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标志。

关于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我的想法是:

1.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个人的教学风格中,教法并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决定教法的指导思想。2.个人的教学指导思想必须合乎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突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系统原则。

3.要全面认识数学教学的功能。它不单纯是教会学生掌握数学工具,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要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坚定不移、客观公正的品格,形成严格而精确的思维习惯,激发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心,锻炼探索事理的能力。

4.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理解和参与,改变学生“被教、被管、被考”的被动角色,树立学生自立、自强的“主人”意识。

5.教师不应当只扮演“奉送真理”的教育者,应当成为明智的指路人、辅导员,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思考。

这些观点就是上述那些已形成的教学特色的结合点,是自己教学风格的内在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人的综合条件和个性特点,根据风格的外在表现,我把自己的教学风格归属于“理智型”。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的这种风格已趋于稳定。就教学形态而言,“理智型”风格体现“理”中带“智”。这里的“理”是指数学逻辑严密,想象丰富,联想开阔,教学系统内部各因素和各部分之间协调、统一,系统性强,这里的“智”是指随机应变,弃旧求新,化静为动,变直为曲,寓情于理,寓趣于理。就课堂教学结构而言,“理智型”风格常表现为课的开头有一个发人深思的切入点,课的中间部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方式变化有致,教学环节与阶段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课的结尾合乎逻辑。就教学方法而言,“理智型”风格对各种教学法都具有“兼容性”。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就是“读、议、讲、练、问、答”教学法。我认为这种教法特别适合于中师数学教学,适合于教师当“明智的辅导员”。教学风格是发展的。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精益求精”。

第五篇:英语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英语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从二零零六年任高中英语教师以来,头脑中每天都会思索着一些与教学有关的问题。思考着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思考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程度,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同时也想着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从一个摸索前进的green hand(新手)到今天略微知晓教法的 young teacher,我觉得激情、个性、魅力和自我学习尤为重要。

首先,激情是创新的动力。有激情就显活力,有激情就能滋润每一颗心灵,有激情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英语教学需要年轻的心态,教师要带着饱满激情走进课堂。因此,教师走进课堂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带着微笑,带着童心,走向学生。每天带着好心情去上课,一进教室首先是热情的问候,上课的时候把自己投入到课堂中,用我们的眼神、表情、夸张的动作去表扬和吸引学生的注意。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像个兴致勃勃的大孩子带着一群小孩子学习和游戏。

其次,个性是一个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特色的折射。有个性就有特色,就有创新,做好这点很重要。一方面,教师要透彻理解教材,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必须具有方向性、科学性的品质外,还要有实践性和可行性。所以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取舍,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教师的教学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备课就是抄写教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改作业就是画钩画叉,那么这样的教学不可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只是按教学程序完成任务,没有多少价值可言。平庸没有特色的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涟漪,没有一点生机,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那么老师也就无法通过自己的教学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要熟悉思维运动的规律,还要善于点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课堂教学的精彩作充分准备。设计一个良好的导入很重要,正如一首乐章要有优美动人的序曲,一出戏剧要有勾人心魄的序幕,一篇文章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堂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较集中,教师如果设计一个优秀的导入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活动就能顺利进行,课堂气氛也能生动活泼、和谐轻松,那么这堂课基本上已成功了一半。

最后,教师要讲究提问和启发的艺术。教学提问时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课堂上,有些教师经常会“逼供”式提问,即教师通过不断地提问,甚至是一些没有实际思维含量的提问,如教师不停地问学生:Yes or no? Do you think so? Is that right?等,非要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回答,一味地把学生往自己设计的“框子”里“逼”;而学生则费尽心思地揣摩教师想得到的“供”。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没有主见。因此,教师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多用一些 why、what、where、how等的特殊疑问词来提问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应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适度,讲究提问和启发的艺术。同时,教师要营造“亮点”,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所谓课堂教学的“亮点”,是指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映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课堂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亮点,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课堂亮点的出现使学生受到良性的强烈的刺激,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得到升华,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再者,魅力是一个教师人格、道德、知识、智能等品位的综合体现。有魅力就显形象,就有气质和风度,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就能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去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爱学生,全身心地去爱他们。我们自身还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不能教高中的老师只有高中水平;教初中课程的老师只有初中水平。英语老师除了课堂的教学材料和阅读材料,还必须大量地补充专业方面的知识,比如,广泛涉猎原版的海外英文杂志和报纸,每天浏览一定量的英文网站或是论坛。同时,广大教师还应该努力争取一些海外学习、培训或研修项目,只有这样英语教师们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新路,使自己得教学走向成功。

下载结合特色教师评选思考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结合特色教师评选思考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策略》读后感[范文模版]

    最近读了《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策略》一文,作者魏群见解独到,要求我们青年教师要从“研究自我,正确认识自我”、“丰富自我,不断积累充实”、“完善自我,不断学习借鉴”三方面,来......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研究

    物理与水电工程系物理学专业11级年论文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要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性质,充分发挥教材促......

    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本站推荐)

    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 教师教学特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包括教师的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与众不同之处。它是教师的一种长期修养、一种扎实功......

    浅谈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样例5)

    你饮酒,我就作夜光杯 ―――浅谈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大全五篇)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教育的发展,需要无数默默无闻的教师在一间间教室里无私奉献,我们感动于千百万在平凡中坚守的教师;同时,我们期待着更多教师能抵达自身的完善,并通过各......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毕业论文)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 教学风格是教学经验的一种外显性表现,是一种相对稳定并且规范的稳定性表现。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更加需......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不必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作比较,也不必经常自叹自己某处不如别人,因为没有谁可......

    根据教师生涯规划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一份教师生涯规划

    根据教师生涯规划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一份教师生涯规划初稿。 1.学习 如果我们拿只木桶,往里装石头,当木桶装满石头后,我们如再往里装沙子,情况将会如何?当然沙子会从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