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结合《标准》和自己学科特点,谈谈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
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背景下,我们除了热衷于对教材、教学模式的探讨时,也要想想“人”这一最根本要素的作用。
如何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亟须提高。
《专业标准》要求我们要借鉴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广泛征引,并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实践:改变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实现课堂上师生的灵活互动;改变忽视实际的、刻板僵化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材料的趣味性与多元化;改变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主体性更强的自主、合作、探究;改变功利性很浓的教学评价方式,实现以学生个体全面、均衡发展和培养其创造性为指向的立体化评价。
根据以上要求看来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热爱语文、有事业、有责任感外,还必须做到:
一、要有现代的语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新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老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在课堂,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语文教师要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更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他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因此语文教师要抱定终身学习的学习目标,即要深入探究,又要广泛涉猎;即要深入研究教材,又要关注社会时事动向;即要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陶冶作用,又要注意时下的流行文艺对学生心灵和思想的影响。在教育发展的驱动下,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在此重点说说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知识是熟悉社会科学和其他百科知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高中语文《胡同文化》涉及建筑知识,《石钟山记》涉及到地理知识,《我有一个梦想》涉及到的历史和人权的问题,《琵琶行》涉及到音乐知识,《神奇的极光》涉及到的天文知识,„„只有熟悉了这一层知识,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第二层知识是和语文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它能为提高人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和指导。最后一层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基础也是立足之本——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它是任何一个教师从事这个职业的最重要的知识储备。语文是常教常新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时时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要常读、常写、常练、常翻工具书。要有扎实的功底和敏锐的视角,要善于发现和思考。只有专业知识牢靠,才能实现教学严谨,才能在教学中收放自如。
语文老师还需有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教师还应是研究者,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教法的研究,教师要淡化经验的影响,要注意科学的探究,要走出“教书匠”的传统角色,而是追求做“学者型教师”,只有怀抱这样的精神,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要有较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能力
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学生。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和习惯,了解了学生知识储备中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更好的落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生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师要善于解剖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学会倾听,学会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在真正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爱好和要求基础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自由讨论式,综合研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新课标将创新教育摆在了突出地位。试想一个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师又怎能培养出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呢?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要根据时代要求,用新的思索、新的方法来从事教改活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均源于“疑问”。可以说,质疑是开启创新的一把钥匙。面对新的挑战,语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能够灵活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
五、要有健康积极心理状态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他们的责任更大,时代要求教师的标准更高了。教师既是常人,又不是常人。教师不能用常人心态情感对待教学中的问题,应从教师角度去审视处理,教师要找准自我,要学会自我纠正自己的行为,要学会反思。思考、反省、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真正具备了反思的能力,语文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师有了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在教学活动中,能细心而及时的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能正视和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缺点、和不足,能亲切适时的给予引导和鼓励,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使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表现出十足的信心,拥有健康的学习品质,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让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在问题面前不慌乱、逃避,而能正确的看待,这样才能遇到挫折不苦恼,摔倒之后不灰心。反之,如果老师的心态不健康,则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美国心理学实验证明,让成年人和小孩子做同样的事,成年的不良影响对小孩子影响相当大,因此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拥有乐观、豁达、健康、积极的心态尤为重要。以健康的心理教学环境影响教育学生,将会收到不错的教育效果。
摆在我们面前的路任重而道远,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那么势必会陷入闭门造车的僵化守旧的局面中。因此,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时时反思、总结。在时代的要求下转变、突破和提高。去开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来。
第二篇:结合《标准》和自己的学科特点_谈谈生物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小编推荐)
着力提升专业能力素养,深入践行课程标准要求
基础教育改革对生物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中学生物教育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新课程改革根据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中生物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及注重基础性,体现选择性,将高中生物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 并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高中生物学科实施新课程,目的就是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研究方法,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生学习的能力。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领悟课程要领,掌握教学方法,更好地胜任生物新教材的教学,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生物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素养,以适应生物新课程的实施。
一、全新的教育观念
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
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专业的知识素养
生物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生物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丰富的生物学科专
业知识是生物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生物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生物学科的体系框架、生物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以及生物学科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等。面对新中学生物教师对生物学科知识的掌握应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要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生物学中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生物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还要了解生物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其学科发展的趋势,以便教师可以从生物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主动性。当然,生物新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教师具备雄厚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三、扎实的能力素养
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指运用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指导并创造性地从事教育与生物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过程能否高效、顺利地实施,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四、健全的情感素养
作为一各生物教师,其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任何职业道德都是把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作为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就是要忠于教育事业,热爱生物学科教育,以喜爱专业、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感感染学生,为生物教育做出奉献。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充分地尊重学生,由衷地热爱学生,迫切希望他们能够成才,以尊重、热爱、期望学生为基础,形成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管理,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一种美德,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确立教育威信,有得于教育活动的开展。
第三篇:浅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物理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
浅谈《标准》和物理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是与时俱进的理念。生本、师德、能力、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因。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基础教育改革对物理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中学物理教育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新课程改革根据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中物理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及注重基础性,体现选择性,将高中物理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 并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目的就是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研究方法,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生学习的能力。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领悟课程要领,掌握教学方法,更好地胜任物理新教材的教学,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素养,以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一、全新的教育观念
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
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专业的知识素养
物理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物理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丰富的物理学科专业知识是物理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的体系框架、物理学科中各
逻辑知识点的内容以及物理学科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等。面对新中学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应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要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物理学中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还要了解物理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其学科发展的趋势,以便教师可以从物理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主动性。当然,物理新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教师具备雄厚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三、扎实的能力素养
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指运用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指导并创造性地从事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过程能否高效、顺利地实施,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四、健全的情感素养
作为一各物理教师,其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任何职业道德都是把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作为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作为物理教师,就是要忠于教育事业,热爱物理学科教育,以喜爱专业、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感感染学生,为物理教育做
出奉献。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充分地尊重学生,由衷地热爱学生,迫切希望他们能够成才,以尊重、热爱、期望学生为基础,形成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管理,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一种美德,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确立教育威信,有得于教育活动的开展。
第四篇:浅谈高中化学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
浅谈:
高中化学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
伊川县第一高中:张安锋
新课程改革根据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中化学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及注重基础性,体现选择性,将高中化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 并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学化学教育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化学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
高中化学学科实施新课程,目的就是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研究方法,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生学习的能力。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领悟课程要领,掌握教学方法,更好地胜任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化学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素养,以适应化学新课程的实施。
一、全新的教育观念
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
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专业的知识素养
化学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化学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丰富的化学学科专业知识是化学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化学学科的体
系框架、化学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以及化学学科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等。面对新中学化学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应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要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学中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化学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还要了解化学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其学科发展的趋势,以便教师可以从化学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化学学学习的主动性。当然,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教师具备雄厚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三、扎实的能力素养
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指运用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指导并创造性地从事教育与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过程能否高效、顺利地实施,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四、健全的情感素养
作为一各化学教师,其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任何职业道德都是把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作为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作为化学教师,就是要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化学学科教育,以喜爱专业、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感感染学生,为化学教育做出奉献。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充分地尊重学生,由衷地热爱学生,迫切希望他们能够成才,以尊重、热爱、期望学生为基础,形成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管理,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一种美德,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确立教育威信,有得于教育活动的开展。现举一例: 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
1、教学目标要具体,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2、“备课”不等于“背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要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则应关注学情,准确把握“生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4、重视教师的第二次备课“课后备课”。必须尽可能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细心记录学生的反映,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5、注重课后反思,每节课后如果都能够静下心来深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关注学生主体,合理使用媒体课件,有效辅助教学。
第五篇:《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学教师》阅后小记
假期里抽空阅读了《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学教师》,因为肩负初三毕业班的授课任务,临近春节家里事物也比较多,所以忙忙碌碌地翻阅,有些“囫囵吞枣”之意,只能略写些不太成熟的心得体会。
《标准》一书初阅有些公文大纲式的枯燥感,但细翻几个章节发现编者还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将国家标准政策和实际教育教学环境,社会环境结合研究继而编撰了这本书。
《标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规范,是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规范,是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亦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写了这些,又想想书里密密麻麻的解释和要求细则,深深地感慨老师越来越不好当了,责任重大,挑战巨大!
就其内容而言,《标准》一书描绘了一个合格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和能力坐标。全书内容贯穿突出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生为本、遵守师德标准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以及各方面能力并能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终极要求。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内容太多太全面,不累述。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部分是有关中学教育的主要特点的章节和后面关于专业知识的专题。两者结合起来阅读并思考,确实给我一些更广阔的思路和提示,心里也有了一些相关的思索和尝试新方法的希望。正如书中所言,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从无知到慢慢了解世界的开始,情感世界也开始一点点丰富。所以,中学生们敏感而好奇,身体心理都在逐步发育完善,这个过程注定了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其次,中学生正在全面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范围,他们需要接触和学习不同的知识。广阔的知识面,是他们找到自己兴趣的开始,良好的兴趣才是美好未来的开始。所以,中学教育不是要让学生们学习到多么深刻的知识,而是尽可能的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指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同时积极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动向,帮助使得他们人格健全,使他们懂得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这样的要求,不可谓不高,不可谓不难!难怪在后面的专题三中,编者明确指出了现代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并将这四方面有机结合,对教师把握“专业知识”进行要求和操作指导。在具体实施中,这四个领域需要通过两个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把它们串联起来。我认为在中学阶段学科知识在本阶段教育的作用很大,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故而,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便越来越高。多的暂且不提,我认为就自己而言,很多东西要在实践中体验并努力收获,不是立马可得。但是,现在就拿起书,去学习去提高自己,不论是英语的专业知识还是有关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又或是心理研究的书籍甚至是任何一本可以提升自我帮助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书籍,都不应该放下,时间或许是不多,但挤一挤总还是有的;就从现在开始,去努力做些什么,总比浑浑噩噩下去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