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碧霞“提高小学生数学错题纠错习惯的培养策略”的阶段性小结
“提高小学生数学错题纠错习惯的培养策略”的阶段性小结
公立小学部数学组
高碧霞
曾记得有这样一句谚语“播种行为便收获习惯,播种习惯便收获性格,播种性格便收获命运”。好的习惯,便可使你终身受益。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最主要是做好四个步骤:
1、课前带着问题去预习。
2、课中要会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还要学会自已检查。
4、当发现自已的作业有错时要及时改正。我要谈的就是第四个步骤。在小学生的数学作业中,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很多,通过改错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梳理,抓住问题的关键,条理化、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并通过改错题解决零散、疏漏等问题。改错题还能纠正被孩子误解的知识,帮助孩子形成知识体系。但是改错题是一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的事。下面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主动纠错习惯养成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理解错题收集的意义和目的
首先,作为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学生的必备素质,对提高学习效果非常有益。收集错题表面看增加了麻烦,实际上错题的收集整理让学生增强了学习责任心,端正了学习态度,改变了自己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建立自己的“错题集”,是今后减少错题的关键,是再学习的宝贵资源,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二、明确错题收集的具体要求
建立错题集不一定只是“错题”,它应包括“一般错题、易错题、典型题等”,即把自己每次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错题用一个较好的笔记本收集整理,每天将做错的习题整理到“纠错题集”上,要求不用写正确答案。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做。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做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请教教师或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在这段时间的期末复习模拟考试题中,如判断题“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学生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得出,周长是16米,面积是16平方米,得出答案后,很多学生给这道题判对,而其实这句话是错误的。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的数值相同,但单位不同,周长和面积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进行比较。在评讲这道题时,我进行了类比,周长和面积就好比如我们的身高和体重,这是两个不同的量,不能进行比较。第一次模拟考试时这道题10人做错,我让这10个孩子进行错题收集,弄清错题并进行反复思考,在第三次模拟考试时,原题再现,这次两人出错,而这两人在订正作业的过程中经常是没有用心订正,只是把老师讲过的题依样画葫芦,订正考卷时尤为明显,所以导致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样的错误。
三、成立错题集,把握全面知识 进行有效补救
本学年初,我就教孩子们成立错题集,从怎样选题到怎样记录,我都教给了孩子。开始很困难,这样摘登集中错题,无疑给有错题的学生增加了负担,尤其是学习习惯差、成绩差的学生错题多,困难本来就多,怕做作业,偏偏错题多,对他们来说思想上有抵触,时间上难安排。虽然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我把它看成是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好习惯的好时机。为此,我采取了如下措施:目的明确,热心鼓励。明确告诉学生,用错题集,目的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减少错题。表面上看是增加了麻烦,以后就可以减少麻烦,还可以促使自己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不做错题。明确目的,知道好处后,学生的自觉性有了提高。现在三年级的学习即将结束,他们终于能够自已成立错题集了。孩子们利用错题集归类、简化、举一反三,并把老师不知道的错题都抄上,订正好、分析好。这样做无疑对差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到他们的进步,我喜在心里。错题集教会学生有错必改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学习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的纠错过程,纠错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只要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分析、改正错误,必定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事认真的态度,也相应地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013.7.1
第二篇: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摘要: 学习英语必须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英语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对小学英语教法的改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习惯;听;说;读;写;用;背诵;作业 ;预习;复习
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还有人说:“习惯成就未来。”可见,习惯对一个人的学习及未来发展影响甚巨。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定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是坏习惯,则会贻误终生。毋庸置疑,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习惯也同样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很容易、也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就会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综合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是非常关键的,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又怎样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让我懂得: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力: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
在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下,学习英语是从“听”开始的。“听”是“说 ”的基础,没有“听”,就无法模仿着“说”。只有听清了,听懂了,才能说得准,说得好。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的能力。不仅如此,现代研究阅读的专家们认为,耳朵受到很好的训练也有助于学生阅读,进而也有助于写作。听的技能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获得。这就要求学生
必须用心、耐心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并持之以恒。然而小学生表现欲非常强,往往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结果不但自身发音不准,还影响了同学听音。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静心听”的习惯,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当教师示范发音时,学生要边观察教师嘴形,边仔细听;当老师发音完毕,学生才能跟说,这样,发音才会到位,模仿效果才会好。点名学生发言时,教师一方面要与发言的学生进行交流,另一方面还要想办法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引导他们认真听;跟读磁带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模仿磁带中地道的语音语调,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进行“自录”,用于与原音对比,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练习效果。此外,教师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可多采用比赛、游戏等方式,切忌简单重复,枯燥操练。系统听力训练时间的安排,课内可在课前5分钟之内进行,课外可安排在早晨,一边洗漱一边听,午饭、晚饭前甚至晚上入睡前的零散时间,都是听读英语的好时机。至于听的内容应以书本内容为主,可以预习新知识,也可以复习巩固。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形成良好的导向。当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听的时间可以延长、内容也不局限于课本,如少儿英语节目,水平相当的英语光盘等。在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听力训练:
1、教师要尽可能用简单的英语组织教学,上下课也用英语互相打招呼、问候。课堂中的指令或鼓励等都要用英语进行,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有意识训练听觉,让他们渐渐地由不懂,到懂一点、到大部分,从而养成听的习惯。
2、每节课都要坚持使用日常生活用语,天天积累,由少至多,创造使用英语环境,增强英语氛围。让学生多听课文朗读带,多模仿。在每次教新课前,用3-5分钟放录音,让学生静听,不要求全部听懂;新课学完,再听录音,要求学生跟读;总结新课时,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的词或短句进行英汉互译。
3、经常使用直观教具,利用体态语、动作、表情、手势等方式创设情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
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常听英语歌曲、多看简单的英语原声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少儿英语节目等。听得多了,也就为口语表达打下了基础。
5、不定期地选择一些英文短剧、小故事、小幽默等讲给学生听,同时配以表情、手势等启发学生理解。
(二)良好的说的习惯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要亲身体验,操练→操练→再操练。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应该要求学生最大声,最流利,最清
晰地张口讲英语。随着学习的深入,还要求学生做到最地道,最快速。上课时教师要充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除去害羞心理,培养学生敢说的习惯,利用一切机会要求学生开口。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电教设备,以增加学生说的机会。另外,应广泛利用实物、图片、周围环境等手段进行情景教学,启发学生表达与环境相适应的思想。说英语不仅在课堂内要练习,在课堂外也要练习,并逐渐养成习惯。
(三)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是获得各种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读在语言教学中又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有力杠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这是小学英语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拼读单词,流利、响亮地朗读对话或短文。朗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的习惯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中,要把好语音关,严格要求,适度纠音,持之以恒,切实打好语音、语调基础。对于朗读习惯的培养,最有效的训练方法是模仿朗读,模仿录音磁带中外籍人士的发音。模仿时力求清晰、准确,自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切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然而在英语初学阶段,学生在朗读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湘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的情景会话部分,学生觉得太简单,以至于造成在朗读时漫不经心、“滑句”、“假读”等现象;朗读时也不注意语速、节奏,过于拖沓或过快,甚至“读破句”,特别是学生在集体朗读时,经常伴有明显的拖音、语速偏慢等不良习惯。为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变换教法,不断训练,重视对学生朗读技法的指导,随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在训练朗读的同时教师也要强调听的要求。无论是模仿老师还是录音机,首先都必须静听,只有听清了才能读好。此外学生模仿时,教师可配以手势以示升调、降调、重读等,加深学生的理解,也可指导学生在书上标以升降等符号作为提示;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四)良好的写的习惯
同听、说、读一样,写也是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在交际活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要求学生书写姿势端正、运笔方法正确,大小写、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字体端正。小学生初写英语时,问题主要集中在26个字母的规范书写。其实,这些字母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他们与汉语拼音极其相似。因此,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都是双胞胎,它们的兄弟姐妹生活在英美等国家,它们的长相大多数一模一样,只有五对稍有区别,然后重点讲解字母f、i、j、k、q在书写上与汉语拼音的区别,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能准确掌握所有小写字母的书写了。此外,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正确书写单词、句子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帮助学生养成准确书写的习惯,例如在写句子时,有些学生写得密密麻麻,看不出词距,于是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你可以把一个句子想象成一个村庄,组成句子的单词就是村庄里的各家各户,只不过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不同,有四口之家,三口之家,两口之家,甚至一口之家,每个家庭里的成员都要团结在一起,都要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与别人的房子有一定距离,这样一解释,学生们马上就理解了,再写句子时,都知道要把一个单词写在一起,且单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了。再有,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上进行作业展览,由于小学生善于模仿,好胜心强,教师对优秀作业赞不绝口,还可奖给红星、红花等予以鼓励,这样,不符合书写要求的同学便会纷纷效仿,很快书写质量就会有明显提高。对于部分学生对发下来的作业只关心分数或等级的情况,教师应加强作业后的订正工作,使学生不但认识到订正作业的好处,而且还能了解到教师辛苦批改作业的价值。
(五)良好的用的习惯
学以致用,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还要在课后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去运用语言。比如:英语话剧比赛、手抄报比赛、校园英语角„„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英语刊物,多收听、收看英语电视、电影节目,拓展视野,增加和积累知识,从小养成爱英语、用英语的良好习惯。
(六)良好的背诵习惯
学习英语最终的目的,无非是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思维。只有平时养成了“积极背诵”的习惯,熟记所学内容及课外知识,才能凭借语言的“惯性”解决语感的问题。在小学阶段,英语课本内容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日常交际用语,为了学生将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能够将英语脱口而出,就像使用母语一样流畅,教师应该要求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诵,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建议把朗读背诵英语15分钟作为每天的课后作业,有时要有条件的学生把朗诵的内容录在磁带上,在班里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背诵非常感兴趣,语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应把背诵放在突出的地位,有布置、有检查,这样才能收到实效。在选择背诵内容的篇幅上,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兴趣,先易后难。让学生养成“积极背诵”的习惯,将使其终身受益。
(七)良好的作业习惯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按时、按质、按量、独立完成英语作业是认
真主动学习英语的表现,是积极动脑思索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才能使他们真正地掌握知识,提高英语水平。平时,教师要让学生在上课“专心听讲”的基础上,“及时作业”,认真消化、复习、巩固。尤其是要养成“复习为先、先懂后做、先做后查、先查后玩;做就要认真做,查就要认真查,玩也要认真玩,全身心投入”的习惯,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以“口语作业”为主,学习字母后才逐步增加些“书面作业”,所以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没有英语作业的概念,导致学生缺乏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包括订正作业,尤其是一些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想办法使其改变。如,一开始就与学生定好规则,奖惩分明;控制好布置的作业量,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制定一系列比较完善的检查方案,无论布置口语还是书面作业,都要检查,过程中可以让个别好学生当助手,帮助检查作业和订正情况,并统一作表格式记录,方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处理;还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协作,如“作业记录本”,它可以设计“学生作业记录”“教师留言”“家长留言”等栏,以方便家校联系和交流,等等。
(八)良好的预习习惯
事实证明,先预习再学习,先复习再练习,非常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认为课前预习无从下手,因而弃置不用。没有全体学生在预习方面的配合,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不得不迁就基础差、学习被动的学生,把时间耗费在复习英语单词、熟悉课文、介绍相关知识上,而难以集中精力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难以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针对上述这种现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刚开始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给学生提出预习提纲和具体要求,指明方法。如预习新课时,引导学生先预习新词,再听读新课,初步了解要学的基本内容后,找出新课的重、难点以及自己的疑点,为听课扫清部分障碍。课堂上,教师要时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奖惩以及进一步指导他们有效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学生及早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九)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复习,巩固记忆,进一步发展口、笔头语言能力。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法,同时结合一系列的措施,以此来促使他们课后的复习落到实处,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如在教学中,让学生之间互相结搭档,互相督促检查是否复习或复习的方法是否得当,并作记录,教师不定期抽查,表扬课后复习认真的、复习方法有效的同学,并由他们向其他同学作经验交流报告,互相学习,让复习效
果差的同学借鉴仿效;对于课后不复习的学生,教师应取得家长的配合,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改正。
好的习惯是成就一生的基石,让人享用一辈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经有意识的培养形成的,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需要教师耐心的培养,还需要学校与社会的支持,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及学生的努力。提早开始,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好的学习习惯定会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催化剂,促进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主 编涂光辉主 编胡启先主 编吴棠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辽林师范大学出版社《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中小学英语教师手册》《中学教学全书—英语卷》《快乐英语教师用书》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20-01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已越来越显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都会影响深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斯托利亚尔也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数学阅读能力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我们应从小抓起,从现在抓起。
1.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兴趣就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基石。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解题过程和相互交流中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阅读有益于生活的理念,从而形成浓浓的数学阅读兴趣。
1.1用益智、有趣、充满想象力等符合小学生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的故事,引导学生去阅读、探究,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关材料的示范阅读时,要利用自己情感经验去引导学生,利用活泼的数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调动学生对数学阅读材料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形象,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2用好课本资源,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不仅有精炼的文字语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数学符号,还有大量十分有趣的数学题,同时教材中的“说一说”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吗”等环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很新奇的,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有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阅读兴趣.如在进行圆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日程生活中和“圆”有关的实物,引发学生迫切认识圆的心理,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阅读兴趣。
1.3利用课外兴趣小组及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科学合理的安排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猜数学谜语和做数学游戏等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学习,然后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
学生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培养学生数学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培养学生在数学阅读时做到“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随着学生的成长,其数学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从阅读方式看,小学低段教学以朗读训练为主;小学中段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小学高段则以培养学生浏览性阅读和抓关键数学信息和关键词语阅读的能力。必要时还得让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和同桌进行简单的复述,推理。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形成“手随心动”的阅读习惯。
2.2培养学生在数学阅读时做到“阅读三到位”的习惯。阅读三到位即“眼到、口到、心到。”我们在进行阅读指导时,要督促学生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2.3培养学生运用良好阅读方法的习惯。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条理、有序的进行阅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思考、探索,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容解答数学问题。
总之,小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好的阅读习惯要靠耐心与细心慢慢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才会逐渐培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耐心的去和孩子们交流,去感受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用心、用爱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第四篇: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 内容摘要: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句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重大作用。在现实中,我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缺乏良好的习惯。有的学生也读了不少课外书籍,但是读书的效果却不太好,如过眼烟云,事倍功半。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策略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动机、兴趣、情趣等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根据这些特性,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这样做:
二、让习惯在榜样示范中推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非常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梅子涵教授讲了一句话:“做儿童阅读的一个点灯人。”那么,此点灯人不仅只是帮助及其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更关键的一点是把学生引进儿童文学的情境里,让其情不自禁的陶醉在里面,学生就这样成为了阅读习惯的主体,分分秒秒沉浸其中。比如:每一天的清晨20分钟和每一周的固定时间阅读,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让班上所有的同学手中都有一本同样的书籍,同时老师也要有。老师先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下书中的内容,然后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并且不断在阅读过程中设置疑团,以引领他们继续深入阅读,可在文章情节最紧张的时侯存心有意的停顿下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由想象、发挥之后再进行阅读课文。在如此精彩循环的往复中,学生会欲罢不能。
三、让阅读习惯在活动中持续不断
良好的习惯养成有其反复性,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也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根据这一个心理特征,要让学生的阅读倾向自动化,必须要有增强外在刺激,及时强化等方式。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比如:
(1童话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童话,认识了解著名的童话作家,感受其作品的体裁及其特点,择选喜欢的童话作品编排自演童话剧,组织帮助他们尝试着编写童话故事。
(2古诗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承下来经典的诗词文,感受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并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诵,根据古诗编故事等。让学生的阅读习惯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持续强化着。
(3小说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像《红楼梦》这样难读的名著,老师就可以通过书的一小章节的学习或阅读作为引导,然后再针对人物或主角进行分析让小学生大概了解就行,主要是为了小学生以后阅读做好准备。了解里面的人物形象,讲述名著的经典故事,并且观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感受大名著的博大精深。
四、让习惯在评比激励中扎根
(1每周的固定时间评选出两名阅读之星,同时将其照片张贴在文化园地中,从而鼓舞阅读习惯较差的学生。
(2在阅读过程中,若有学生用规定的符号标出了好词好句,或者有学生在习作中用了所学的好词佳句,对其进行奖励,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还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积累的兴趣,同时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形成学以实用的好习惯。
(4每两个月班上可以开展一次阅读比赛活动,内容包括知识抢答、抽背古诗、成语接龙等等。当场奖励优胜者,让阅读习惯这朵花儿开得更鲜艳,让学生的心房充满成功的喜悦。而已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在形色多样的评比、激励活动中,更能向高效的阅读推进,使其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便顺其自然地形成稳定的优良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一辈子受用不尽。”【1】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明是如此,同时学习也是。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开端,也是自觉探究的动力,还是形成质疑能力的条件,又是其潜在原因。我曾看过一个视频,视频中的教师让学生自己主动提问、阅读课文、解决问题,老师还要适宜地引导
学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辅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正所谓“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意识到,质疑也是一种关键的学习能力。还会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或心存疑虑,或指向单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时常提一些大而含糊的问题,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将问题提得细小一些,多问为什么?让学生懂得“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道理。在学习中学会质疑,进而产生读书探究的强烈欲望。
2、加强读书方法的训练,形成习惯养成的载体。
(1、三步阅读法。初读,先了解内容。在初读课文的阶段中,目的是读懂课文内容,通常让学生用默读再轻声读的方式,若一开始教师就要求他们有感情地朗读,那是不符合实际的。一些文章寓意较为深刻,感情较为委婉含蓄的,则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默读上。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再逐句逐段逐篇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后再进行感情朗读。品读,感悟语言。在初读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后,就应侧重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看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及结构方式来表达课文的内容和情感的。这时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品读式的读,通过读体会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和情感的深邃。熟读,背诵积累。感悟了课文的内容情感及语言表达方式后,则应高声诵读,熟读成诵,进而积累丰富的语言,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存。在熟读阶段,因个人生活体验的不同,感悟有异,朗读时必然会起伏不
一、停顿有别、快慢不一,因而,可让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笔记阅读法。笔记阅读,是古今中外名人学者读书的宝贵经验之一。“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对做笔记的精辟概括。记笔记的过程也是梳理顺畅思想,把知识系
统化的过程,有时还能引发新的思考,发现知识内在的规律。记笔记又是积累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学习,对所从事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
3、重视语感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训练语感的最佳方法就是持续不断地朗读,以至背诵。因此,教语文的老师应该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能力便会慢慢形成转而更好更敏锐。
(1、教师示范朗读示范背诵,以感情刺激感情。
我们从教学上的经验知道,老师绘声绘色的范读会呼唤起学生情感上的默契,从而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便能感受到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的丰富情感。所以,教师应要特别注重范读,同时还可以在范读中做到叶圣陶所说的:“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做到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不但要了解作者当时说什么,而且还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2】比如说,读《林海》,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仿佛就在眼前,连绵起伏的山岭总是让人看不厌;读《草原》,自己如同奔腾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随时想要纵情高歌;读《桂林山水》,仿佛眼前就出现了那种壮观美丽的景象,令我们应接不暇……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获得了情感的熏陶。在范背的过程中,教师会了解学生背诵哪些课文比较艰难,哪些较容易,从而在实际的教学指导背诵的课堂中,明确好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然而,教师精彩的范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被激发了,他们学习、背诵课文的积极性也被提高了,这完全是教师苦心钻研教材的结果。教学过程中,教材中要求学生要背诵的内容,教师可以先在学生面前范背,让自己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对自己作同样的要求,顺其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反过来也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欢快而愉悦地记忆,轻轻松松背诵,使学生不断积累好词佳句,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
(3、课外诵读,增加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总量做了一定得规定,其目的就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通过诵读,让学生认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为学生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开拓学生的阅读面,在选择读物上,可采取教师推荐,学生自选,生生互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读物。还可添加与课文有关联的阅读材料,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可以在博览群书中不断提高。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将书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下来。通过背诵,学生可以不断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精美篇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存,然而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学生都能从背诵中领悟体会得到,并能悟得文章中表达思想的真谛,这些都会使他们一生受益匪浅。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要时常注意阅读好书。因为好书是学生心灵世界的阳光,没有什么比好书带给学生的快乐更温馨、更持久。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为什么呢?这都要归功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里,我只谈了点粗浅的看法,当然还会有更好的方法,希望在日后的教学中能够创新,摸索出更好的阅读策略。
第五篇: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论文[模版]
1让课堂教学过程有“预习”
自主预习是学好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多,说明他们探求问题的范围越广,认识到的东西也会越多,掌握的也更全面。知不足,然后可以解困也。如何指导学生的预习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教师应传授预习方法。首先,形式要多样。例如:实践、访问、查找资料、上网查询等都是预习的一部分。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目的,特别要让学生注意课前的预习提示以及课后的练习题。课前的预习提示以及课后的练习题都是围绕课程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预习。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课前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预习,根据不同的年段和不同学生的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比如:(1)画出不懂的字词;(2)圈出重点语句,核心概念;(3)表述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4)说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5)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参与课堂的讨论;(6)查找与本篇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7)适当谈谈自己的收获。学生充分的课前预习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良好互动,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让课堂教学过程有“趣味”
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须将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情趣。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把他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现实进行整合,直接影响并且迁移到自主学习的层面上来。如:笔者在教学四年语文《永生的眼睛》时,让学生想想:“眼睛会永生吗”?怎样做才会使“眼睛”永生?课文是怎样让“眼睛”永生?对于学生起初的回答,老师可暂时沉默。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大多数同学回答并提出如下的问题,“美国作者琳达.里弗斯她家几代人捐赠器官?共捐了几次?此时笔者再出示课件。课件是这样的:(1)课文插图;(2)作者与家人的对话片断;(3)“我”的表情;(4)“女儿”的表情等。如此一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学习,使课堂更具生气,“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让教学过程有“情感”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俗语说:“感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技巧,还要研究教学情感。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过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材料感到焦虑的更好。”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融,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加尊重,对教师的教学的接受能力也会更强,因“信其师”,才会“信其道”。当“永生的眼睛”再次出现时,要求学生讲清课文的整条线索———课文讲了在什么时间、几代人如何捐赠他们的器官。学生深受触动,甚至含着眼泪举手,夹杂着复杂的情绪、富有感情地回答了课文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老师都把全部情感投入到课文里,与作者产生共鸣,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让课堂教学过程有“互动”
学生自主学习应当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更好地“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主动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的自主学习应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直接或抽象的把答案告诉学生,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才不会被约束。我在教“永生的眼睛”这课时,笔者要求: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可以是不理解的,可以是想象的;要做到“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与此同时按教育家徐特立“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学生做好批注和记录……课堂上,把问题有层次性,有目的性地抛出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小组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5让教学过程有“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成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课前的布置、课中的互动,还有留下的几分钟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与以前的教学模式大不一样。如此一来,学生的想法更全面,这个预期的目标基本达到。(此句仍有不当)当《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的教学进入尾声阶段时,同学们问,“老师,我们以后可以捐献器官吗”,“当然可以”,笔者回答,“不过,这要跟家人进行慎重的探讨。”这节课既达到了双基训练的目标,还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思想教育。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通过“有预习、有趣味、有情感、有互动、有目标”的自主学习,学生已懂得了如何自主学习,老师以往采用的注入式知识已远远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的需求。对于老师课堂上的预设,他们已游刃有余于这种预设,并且超出了这种预设。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自主学习,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方式,绝不能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拐杖。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更好地提高自身素养,积淀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