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农村课堂资源优势大力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最大的魅力所在就是实验,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以及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利用演示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实验过程而记住某些实验步骤和相关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然而,遗憾的是,在现有的物理演示实验中,很多实验,有些受到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有些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实验演示过程中的效果不尽人意。而农村课堂资源却正好补足了物理学科教学的这一缺点,农村生活、生产劳动、物质状态、自然景象等现象,只要让学生亲眼所见,仔细观察,甚至亲身体验,其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以及在学生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是课堂演示实验所远远不能触及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农村课堂资源优势,大力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
一、把生活作为物理教学的基点
“生活——物理——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说明了社会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对于广大农村学校,要把自身劣势转化为利用农村课程资源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优势和动力。由于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自身因素,当前物理教材的编写、物理课程的设计多多少少有一种城市化倾向。对于广大贫困地区和经济薄弱学校,条件落后,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资源相对不足,在需要较大经济、技术支持的课程资源方面没有优势。只要我们的施教者紧紧抓住农村课堂资源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将其身边丰富的农村资源开发和利用到物理教学中来,真正实现农村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独到的价值和作用,我们就不会觉得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缺乏,反而看到,农村学校处于社会课程资源的海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乡村文化、生产劳动、人际交往、生产工具、独特的自然环境、奇特的自然现象等社会资源,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它们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了最佳的场景,也是物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优质的社会课程资源。
二、将生活作为物理教学的第二课堂 生活处处皆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为农村学校,有其便利的社会条件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农村课程资源是农村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看得见,摸得着,十分形象具体。学生可通过参观、勘察、调查、访问、讲座、讨论、实习等途径,使学生多接触社会,触摸、感受、体味周围现实世界,了解物理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并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实践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乡镇企业、村办工厂、林场、农业科技示范田等去参观、访问、调查,如农业工具中犁、耙、锄头、手扶收割机等的使用及其构造原理,操作起来也经济、简便、易行。农村社会中阅历丰富的长者,技术精湛的农业技术人员等,他们都能够在不同层面、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素材或见解,这些都是很好的具有多向性的教育资源。诸如水土、气候、植被以及综合环境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内容和对象。如水土流失及保持、物理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污染、电磁污染等)的产生与防治的调查、研究,山区中对声的传播的体验等,这些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具有明显的优势。再比如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能量”以后,调查社会和家庭能量的利用,并设计提高利用率、防止损耗的方案等,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在学习“杠杆的原理”以后,教师可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像门窗、压水井、称、天平、扁担等等,让学生直观、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可要求学生用一些常见的材料,像木棍等,设计一些简单的工具,从而体会运用杠杆的便利。因此,运用农村课程资源来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不但创造了教师丰富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丰富的内容可谈,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其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从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起来,用现实、易懂、经济的材料,把一些生活、社会实例,引入教学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活力,强化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调查、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机械运动的事物和案例,如农村的交通工具,像自行车、拖拉机、木板车,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以及运动方式,并讨论怎样改进才能更经济方便。再比如,在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村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这些实例不但简单易得,而且形式多样,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物理学科的学习不应当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进行,还要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充分挖掘本地区各种社会与自然资源,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从而达到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篇: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农村中学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信息交通、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应有独到之处。
在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的今天,每个教师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扎实地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时代对个人素质的高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更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还要抓好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第一次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人来培养,体现了时代的需要。
影响教学质量的还应该有教师这个因素,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对接受教育的学生,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本身的个人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社会把教师比作园丁,在这里我私自把教师比作一株兰草,一株散发着淡淡清香,让教师本身人性美的芬芳散发出来,使学生心同身受,接受香气的沐浴,美的熏陶。
结合本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
一、跟上时代步伐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模式,否则,我们将落后于时代。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要不断更新旧知,做永不枯竭的泉源。
2、上好课、备好课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上既要有所创新,又要课堂教学轻松,教师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课的关键。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备好课主要备以下内容:备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备教学法,为了达到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教师都要有所准备。备自己,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生动,教师上课一定轻松自如。
3、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首先应该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我对教师的主体地位的理解是,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取先进的教学模式之精华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达到离开教案教参能收发自如地进行教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对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有思想准备与尝试,也为了让初中学生到高中能更好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接新班时都很重视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的综合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乐知者不如好之者”。首先,学语文的兴趣来自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中,文学成就璀灿夺目。教师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学成就开展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如课本剧的表演,朗诵比赛,班与班之间为了一争高低,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还长了不少知识,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其次,兴趣还来自成就感。语文不像理科那样一道题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因而语文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夸奖,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语文成果,让赞扬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大增。
2、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其中,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语文成绩进步大。课后复习是记忆规律的要求,是对所学新知识的及时巩固,及时复习,是学困生查漏补缺的良方,找到自己的问题,及时解疑,才会将知识中的负积累减少,才会减少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3、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勤练笔的习惯。
做好这一点,能解决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观察到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的奥妙,也是发展智力的途径之一。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有新意的景、物、人、事都用随笔记下来,思考整理,写成周记或日记,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就多了,分析综合能力也跟上了。课余练笔,源于生活这股活水,多写真情实感,还防止了套式作文、抄袭作文的出现,“多练笔生花”,所以新课标把学生的课内课外练笔规定得详尽具体。优秀的作文就是练出来的。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足够的时间训练作保证,学生还应具备必要的工具书,与教师长期的督促密不可分。老师要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每堂新课之前抽查预习的情况,让学生比较:预习了的上课效果和没预习的上课效果的。课外阅读,书多而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筛选要读的书,更要读文质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书。
三、从试卷结构来分析 综观近年来初中语文中考题中,试卷有三个部分,一是“积累和运用”。二是“阅读理解”,三是“写作”。那么根据这三部分的考试题型,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融汇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重视文言文及课外古诗词的积累、背诵及默写。要考好此类的题型必须要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及积累,争取在这一题型上不要失分。另外还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灵活掌握,这一部分教师要在平时的讲课中注重练习,比如练习仿写,练习归纳能力等。学生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有意义识记的能力,通过读读背背,使所学的知识在脑子里反复出现。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每次的考试中,阅读理解往往是占很大的分值。它不仅有现代文的阅读,而且有文言文阅读。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平时的课堂中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要包讲或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那么要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那就是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做到四个字“三多三少”——多读书少做题、多感悟少分析、多积累少讲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要把读书变成学生本身的一种需要.再加上我们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受条件的限制,劳动负担重,见闻少,视野小,生活阅历单调,在写作文时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身同感受,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缺乏真正的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某种程度上提示我们提高学生的语感的基本方式是读。另外在文言文的阅读方面,要多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了解其意思。还要加强文言文的背诵。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最怕的题。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就乱写一通,结果是文不对题,分数当然是不会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课外练笔也许是一种好办法 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将观察所得,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除此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写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当之处。让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时,免不了学生对作文稿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完善。待学生把经自己反复修改的作文稿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还得针对学生写作实际,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该表扬、肯定的应给予表扬。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有创新、有责任心、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脚踏实地的工作,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第三篇:九年级物理学科第一次模拟考试教学质量分析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教学质量分析
学科:物理教师:陈连付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已结束,把本次考试情况做一简单分析。选择题部分理化综合题学生们理解分析不透彻,如8、9题,失分较多,物理部分16、17、20题,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不熟练,21、22题为多选题,因为是新题型错误率较高。填空题部分24题压强计算、有用功、额外功计算,楼高的确定,理解不透彻,导致计算错误;25题、26题对电学公式的应用不熟练,失分较多。实验探究题33题第二问密度计算失分多,其它题做的还不错。计算题38题第一问电压的计算全部失分,因为涉及到了非纯电阻电路,对这一类题平时联系较少,不属于常规题型,导致失分较多,是这一次模拟考试 考得不理想,在剩余的这一段时间内,应加强各种题型的练习,强化训练提高综合理科的成绩。
第四篇:物理学科开展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高一物理学科开展“一·三·五”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中学 高一物理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从以前的有效教学到高效教学,摆在我们的面前是值得深究的一大问题,因此学校到各地充分调研参观学习外面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对教学实践的体会,提出符合我校情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真正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实实在在地落实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一年多的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指树立一个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充分体现了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的理念。“三”指三案引领。即“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引领,任何的课堂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没有了“三案”就无从开展对课堂教学的检验和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延伸。“五”指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小组合作—教师点拨—交流展示—总结延伸—检测反馈。对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上课时并不一定非要完整照搬这五个环节,需要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稍作调整,使当节课堂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注重探究、注重思维拓展的学科,而“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恰好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因此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研究如何高效地开展“一·三·五”高效课堂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需要努力去做的一件大事。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技巧和合作精神。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要求,为学生创造探究实验的条件,能够采取分组进行的实验尽可能采取分组,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从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为实现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了创造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但课堂教学实施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的物理基础较差,出现了课堂时间难以控制,导致完不成教学计划等问题;另外物理课的周课时仅三节,相对较少的周课时,都严重制约了探究性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些问题严重困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实施。如何解决这个瓶颈问题,笔者认为“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半教学形式是在课下,教师要进行有指导性的“预习”,一半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探究和训练”,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和形式,把课内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一节物理课分为课堂、课下去进行。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让学生课外在“预习案”的指导下自学,即“先学而后教”。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探究和训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通过交流展示的过程,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训练案”的练习检测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
“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预习,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探究环节能否继续进行,通过教学的不断总结和反思,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三案”的设计。
1、“预习案”分为问题导学、知识梳理、预习自测、我的疑问四个环节。问题导学的问题设置应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引导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体现出导学、导思的功能,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将大部分的问题解决,从而减轻课堂的教学压力。知识梳理环节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脉络,从而对本节课的流程有了较为完整的印象。预习自测环节应尽量设置难度较低的题目,检验预习效果即可,更深入的问题应留到探究环节中进行。我的疑问环节应预留好位置,对于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做好记录,以便课堂上能够及时提出,共同解决。
2、“探究案”中所要探究的问题不宜过多,对于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不作为探究问题,而是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来设置探究问题,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还应设置知识点拨的提示,方便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并且要留好足够空间以便学生做笔记。
3、“训练案”分为当堂训练与检测和课后巩固练习两个模块,当堂训练部分设置的题目应该综合典型,题量不需要太大,难易程度要适中,目的是通过当堂训练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巩固知识。课后巩固练习则比较灵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是完成课本的练习题也可以是教辅材料中的练习题,注重综合应用和拓展延伸。
二、要加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加强合作学习是“预习”实施的关键,是完成探究环节的重要前提。合作学习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预习与讨论、实验与探究,合作学习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加彼此学习的经验和机会,通过合作与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学到他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看到自己尚未发觉或发现的自我潜能,培养自信心,从而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
三、完善对优秀小组的激励机制。
对于团结合作积极上进的小组,应该有更加完善的奖励机制,要有正面引导其他小组以优秀小组为学习榜样,从而使优秀小组能够再接再厉,其他小组能够不甘落后奋勇争先,你追我赶,形成良性的学习竞争。激励机制可以采取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共同进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平时努力获得的积分是有价值的,从而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小组合作的良性发展。
四、教师要勤做反思。
教学设计的完成,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这一次备课的结束,还需要进行课后的反思。课后的反思,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我们就能更漂亮地备好下一堂课。如此良性循环,我们的教学水平将会大幅度地提高,教学工作也会越来越出色。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角色,不做纯粹知识的灌输者,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领者、组织者和欣赏者。
第五篇:物理学科教研工作思路及课堂模式
物理学科教研工作思路及课堂模式
一、指导思想
坚持“理论要上去,行动要下去,教研教管一齐抓,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与管理过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重点,强化全局意识、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力争重点工作有新突破,常规工作有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重点工作
(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扎扎实实推进课程改革,积累和丰富课改经验
1.抓好新课标新教材的过关考试,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的深入研究和运用;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教师参与教改力求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微格教学活动和拉网式教学视导,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要求和落实,为教学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2.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成立物理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符合物理新课程要求的评价标准,继续研究完善推广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抓好九年级的升学考试。重点指导好毕业班教师的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益,向中考复习要质量,争取中考在全市有新的突破。
(二)以精细化教学管理为目标,强化教学质量要求和指导,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教学过程
1.抓好优秀学生的培养,搞好物理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2.抓好物理课的实验教学,提高现有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素养。
3.抓好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的学校习惯和认真学习规范解题的行为,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以培养教学典型为重点,发挥先进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1.发挥兼职教研员和学科业务教干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2.发挥教研组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学校学科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3.发挥青年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名师培养,争取使一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能手或教学新秀。
(四)转变教研作风,继续坚持服务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宗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和服务水平,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和教师中间,了解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帮组学校和教师自己所能解决的问题。
四、年级工作思路
八年级: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偏爱优等生,不歧视学困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进步、有发展。第二要重视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立足课本,把握重点,夯实基础,不随意删减基础性教学内容,不随意降低教学难度,不设置难题、偏题、怪题,不让学生吃“夹生饭”。三要抓好学习物理的规范化训练,以教师教的规范影响和带动学生学的规范。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充分,该用的教具要齐备,该探究的要引导学生探究到位,语言要流畅、书写要工整、作图要规范、解题步骤要完整、作业批改符号要符合要求。对学生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解题步骤要完整,教师要认真评析,通过设置作业与卷面分、展示标准答案、进行作业展评等评比方式引导学生走向规范。四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问题教学”,驱动学生的思维;用题目训练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注重设置问题的思维含量,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物理解题的过程中暴露思维过程,以便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思维的盲点、弱点和误区。同时,教师要注意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物理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发散和聚合能力。
九年级:学生不但要继续学习和强化物理知识积累,还要完成对以有物理知识的梳理和整合,构建比较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网络,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教学要细密排查教学疏漏,从未落实处抓落实,在已落实处抓巩固,在已巩固处抓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或走向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素质和智力支撑。一要继续重视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用好课本,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用课本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答题规范和解题能力,坚持以课本带知识点,利用课本回扣、梳理基础知识。二是优化物理训练过程,科学地训练能力。训练要有“机”,把握训练的时机,把讲、思、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训练当作消化知识、形成能力的必要手段,反对动辄就练、以练代思、以练代讲。训练要有“度”,要依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掌握情况,科学安排训练的时间、分量,反对训练不到位,也反对盲目增加训练的时间,加大训练的数量和难度,贪多求全,练而无度,练而不深。训练要有“法”,方法要灵活,要避免机械呆板、高耗低效的训练,拟题要科学,选题要典型,解题要指导。三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要,搞好分类指导。对有升学需要的学生,要重点排查物理知识的缺漏和能力弱项,固强补弱,查漏补缺,指导好复习。对准备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学生,要引导发展特长,训练技能,作好准备。四要重视对学生心态的调整,重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竞争,克服紧张、焦虑、浮躁情绪,学会适当控制学习节奏,在心理、生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竟技状态。
五、基本课型模式
新授课
一、创设情景 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景 导入研究课题
2.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 愉快接受课题
【评析】许许多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并服务于生产和生活。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大量的包含物理知识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是有趣的、有用的。课题的导入就要结合学生身边的问题,激发其学习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识。
二、投放学案,展示目标
1.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展示三维目标
2.学生活动:明确主攻方向,筹划学习策略
学生浏览学案,知道要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确立学习方法。
【评析】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目标的制定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落点,通过它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知道自己在特定的时间内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按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来设计学习进程,从而克服学生学习上的被动和盲目状态。
三、互动合作,科学探究
1.教师活动:创设探究情景,引发探究欲望 2.学生活动:提出探究问题,制定探究方案 3.教师活动: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 4.学生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分析得出结论 5.教师活动:创设互动平台,评价多元信息 6.学生活动:互动交流成果,自主完善结论
【评析】探究式学习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以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的,以启发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为主要策略,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学习环境。新课程倡导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找到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最佳方法。在实验探究中,教师要充分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根据实验探究收集证据。在此过程中,不同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探究实验方法,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了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完成实验探究活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适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交流、质疑,形成和谐、民主、融洽的探究环境。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之中,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四、归纳演练,整合提高
1.教师活动:提供演练资源,理清知识主干 2.学生活动:自我演练升华,归纳整合提高
【评析】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升华的途径在于应用和整合。在新授结束后,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问题训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和生活、社会实际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通过科学探究的体验交流,使学生感受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又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与曲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科学探索并不神秘,激发其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乐趣。
复习课
一、导入课题,展示目标
1.教师活动: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课题;依据学情课标,展示复习目标 2.学生活动:领会复习意向,愉快接受课题;立足自身实际,明确主攻问题
【评析】复习课教学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以激起学生的认知倾向,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指向,使学生领会知识的特点、地位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从思想上进入状态。复习目标的定位要瞄准基础,树立中考意识,面向全体,要以完善、深化知识与提高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二、整体建构,完善深化
1.教师活动:理清知识主干,互动剖析联系;引导归纳梳理,点拨疑难问题 2.学生活动:自主总结概括,构建知识体系;分类归纳知识,完善深化问题
【评析】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复习课知识网络整体构建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从知识内在联系的角度进行高度概括。同时要协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要突出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教师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同时教师要根据学情对单元知识进行补弱、完善、深化是复习课的重要目标,找准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找准难点和疑点的重要途径是对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本单元学到什么,那些内容已经掌握,还有哪些困难。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争辩、剖析、深化和完善,使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以澄清。
三、典型剖析,跟踪训练
1.教师活动:典型例题分析,提供训练题组 2.学生活动:独立规范训练,互动探究疑难
【评析】复习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就必须设置必要的典型例题,通过师生互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炼分析问题的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明确解决问题的规范;同时通过一定数量的跟踪针对训练,使学生不断受到启发,发现解题规律;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还要强化和规范学生的解题行为习惯。
四、方法归纳 形成能力
(一)教师活动:评析学情信息,强化方法意识
1.学情展示:完整展示学生解题中的正确解法,充分暴露学生学生解题中的错误。2.学情评析:评析正确解法的基本思路、优秀解法的思维技巧和错误解法的思维误区。
3.题型的归类梳理:解题所用的学科知识归类,解题所用的科学方法归类,解题的学科情景归类。4.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达标测试。
(二)学生活动:题型方法梳理,提升迁移能力 1.展示解法,勇于暴露自己的错误。2.掌握解题思路,领会思维技巧。
3.自我归类梳理。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内容:
错误形式---知道什么样的是错误的 错误原因---知道为什么是错误的 错误纠正---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 错误反思---知道怎样才能避免错误 4.学生自主完成达标测试。
【评析】训练是为了领悟方法、形成能力;评析是为了完善认知、提升能力;整理是为了理顺思路、深化能力。所以在学生完成训练之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问题暴露和问题反思,使学生真正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最终的复习效果如何,还需要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检查复习效果,是否达到复习目标。
讲评课
一、考情分析,客观评价
(一)教师活动: 投放学生考试成绩,客观分析班级情况,尊重评价各类学生 1.成绩分布和走势分析
(1)整体情况:平均分、及格率、高分率.(2)成绩分布(各分数段的学生分布)(3)班级最高分、最低分.(4)提高幅度较大的同学、降幅度较大的同学.(5)成绩走势
2.出错比较集中的题目
3.考试暴露出的班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以上问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
(二)学生活动:依据自己考试成绩,找准所在班级位置,树立拼搏进取信心
1.根据成绩档次,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及与上次考试比较成绩的走势, 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2.根据同学讨论出的错因分析,针对自己的试卷,找准自己的失分点和失分原因, 调整心态和学习方法.【评析】成绩分析是对测试的概括总结,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体情况和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以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重在鼓励,用多维评价标准评价和衡量学生,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潜能。试卷的共性分析,目的是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对共性问题加强认识.此过程要有利于学生树立目标意识,调动其矫正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二、依据答案,个体纠错
(一)教师活动:投放答案,搜集信息.1.投放答案,限定时间让学生进行个体纠错.2.巡回指导,帮助纠错有困难的学生,了解纠错速度,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学生在再认识过程中有创造性的答案.3.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寻求易于学生接受的处理方案.(二)学生活动:依据答案,主动纠错.1.依据参考答案,针对自己的错题,找出错题原因,及时纠正.2.对纠错有困难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力争把错误最大限度地在个体纠错过程中解决.【评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不可能对试卷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逐个地进行分析讲解,讲评只能从学生中的共性问题着眼,所以让学生进行自我的个体纠错是快速解决学生通过对答案就可以达到修正知识缺陷的目的的良策。个体纠错要坚持学生的差异性原则,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看书、查资料、回顾、请教他人、组织讨论等活动对问题进行知识的再认识或重现,以达到对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是学生真正培养解题能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问题。
三、归类剖析,思路点拨
(一)教师活动:归类点评,指导纠错.(二)学生活动:思考领悟,针对纠错
1.领悟老师点拨的思路,针对自己试卷上个体纠错过程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剖析错误性质和错误原因,并及时调整认识.2.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老师在典型例析中所设置的各种问题,通过互动交流,完善解题思路,规范解题过程.【评析】归类剖析、思路点拨是对学生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进行归类精析精讲,重在启发学生感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面性、深刻性、灵活性、敏锐性,教师一定不能无针对性地漫无目的的泛讲或面面俱到.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典型例题进行适当拓展或同类问题的归属,进行变式思维训练,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同时注重学习的科学思维方法教育。
四、针对补偿,完善落实
(一)教师活动:适时检测,落实纠错.1.在对每类错误问题进行思路点拨和典型例析后,及时投放针对性补偿练习题.2.适时搜集做题情况,及时补救,使纠错落实到位.3.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形成自己对学习的正确态度和认识。
(二)学生活动:主动补偿,消除薄弱.⒈ 积极完成老师投放的补偿练习题,以此诊断自己对所出错误的认识和理解.⒉ 主动展示自己的做题思路和结果,为老师的补救教学提供参考信息.3.针对自己的错误,自觉接受老师的补救教学,完善所学知识.【评析】讲评课的效果如何,要看通过讲评学生是否真正达到学习目标,是否真正化解了自己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这就要通过对学生的二次测试来检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相应的补偿题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和一定的思维深度的再次补偿检测,再次的反馈讲评,直至学生对问题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相应能力才能得以升华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