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宏职业学院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德宏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处“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也是职业技能人才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我院继续教育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推动我院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德宏州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职业技能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院继续教育发展状况
“十二五”期间,继续教育处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精神,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初步构建了职业培训框架体系;教育培训覆盖面进一步得到扩大,继续教育对象平均学分达标率达到90%以上。继续教育工作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成人学历教育总数约3000人,其他各类培训总人次数达5000余人,职业技能鉴定人数约4500人,为推动我州职业技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继续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继续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专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医学检验技术与药学专业继续教育工作有待加强;二是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尚不能满足卫生技术人员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三是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四是继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教育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对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德宏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实施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相关条例,积极推进我州继续教育改革和创新,以德宏州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持续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核心,以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重点,带动其他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体系,丰富继续教育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协调发展
统筹继续教育发展,逐步缩小不同学科间发展的差距,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卫生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逐步实现各学科均衡协调发展。
2、规范管理
继续教育处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合理分析继续教育对象的学习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科的差异进行规范管理,推动继续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3、注重实效
遵循卫生人才的成长规律,根据实际需求,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4、全面提高
在“十二五”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勇于改革,从继续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我院继续教育水平。
三、总体目标
我院继续教育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十二五”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相关制度,提高继续教育水平,逐步完善继续教育处质量管理,持续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职业技能人才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履盖率达到100%,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学分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继续医学教育履盖率达到90%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学分达标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过程的管理,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省继教委每年对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检,检查项目数不低于15%。
(三)进一步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管理,全省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率达到80%。
(四)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宣传力度,力争“十三”期间年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3000人,年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4000人。
四、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营造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断提高卫生人员综合素质和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继续医学教
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要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和单位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制定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切实落实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保证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时间,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学分达标率。
(二)突出重点,加强面向全体卫生人员的教育培训。
加强临床诊疗规范、适宜诊疗技术、合理用药指导原则的培训,广泛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以及医学职业道德、执业行为、医学伦理、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卫生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全员培训,不断提升卫生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依据各专业领域的发展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紧跟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围绕岗位能力需求,构建在职人员职业核心能力框架体系。探索建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的模块式培训体系,按需施教,因材施教。
(三)规范管理,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逐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相关制度与配套政策,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水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尤其是学分授予环节的管理。结合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发展情况,制订科学性高、操作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实施继续医学教育评估督导制度,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异地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将抽样检查情况作为评估各地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医疗卫生机构要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技术职务评聘、医师定期考核和护士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较好、质量较高、效果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取消项目举办资格等处罚措施。
3、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建设。实时掌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相关数据,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性。积极推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不断丰富网上学习资源,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可及性,规范对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推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网上教育。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法规、政策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承办单位要对各项目的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使其了解和熟悉国家、省有关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和学分授予的政策和法规,提高项目举办水平,确保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四)服务基层,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平衡发展。
1、扎实开展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对乡村医生进行以全科医学知识为主的继续医学教育,依据乡村医生岗位职责,建立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适宜技术,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理论、技能为主的模块式培训考核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培训考核标准,有计划地分批对乡村医生进行轮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60学时。
2、积极推动全科医学继续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和社区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大力开展具
有全科医学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努力推出一批高水平的全科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取得任职资格的全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每两年参加一项以业务能力提高和适宜技术推广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培训。
3、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等卫生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增加护理、药学、检验、管理等医学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项目,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培训制度,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培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负责人和教学骨干。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继续医学教育教学工作。建立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继续医学教育授课制度。副高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举办或参与一项国家级或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课,或者举办一期面向基层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六)加大投入,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管理。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将继续教育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资助或捐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要规范捐赠经费的使用范围,抵制商业贿赂行为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感染。举办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要坚持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继续医学教育收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审批及管理。
(七)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及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扩大培训、鉴定规模,不断提高培训、鉴定质量。
德宏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处 2015年8月31日
第二篇: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百色职业学院 规 划
总规划.分项规划
目录
一、学院基本概况 .......................................................................................................1 二、1.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1 2.职业学院党建与思政政治工作规划........................25 3.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41 4.职业学院课程建设规划..................................48 5.百色职业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55 6 百色职业学院学生发展规划..............................58 7.百色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72 8.百色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76 9.百色职业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规划..................................................95 10.百色职业学院百色职业学信息化建设方案(2018-2021)
........103
百色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2016 年—2020 年)
“ 十二五”期间,我院在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在自治区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学院党委带领全院教职工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学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奋力冲刺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速发展的时期,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落实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关键阶段,是职业教育迎来大变革、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学院将紧紧抓住国家、广西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契机,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紧扣“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主题,科学谋划,特色竞争,质量立校,围绕“夯实办学基础,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创建区域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使学院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既定目标,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基础和形势分析
(一)“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院在“十二五”期间的标志性成绩是:于 2013 年 12 月通过了教育部委托自治区教育厅专家组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于 2014年通过了回访复查。通过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取得了以下成绩:
1.办学定位逐步明确,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1 1)办学定位在探索中逐步明晰。明确学院的办学人才培养目标
定位为“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百色,面向广西,辐射珠江三角洲,服务基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办学层次定位为“以高职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体,兼顾中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2 2。)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十二五期间,学院新建校舍建筑面积 1150平方米,藏书达 11.15 万册,建成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一间,多媒体教室62 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新增 1580.95 万元。基本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
(3 3)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现有校内专任教师 160 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 29 人(占专任教师 18.13%);硕士研究学历和学位 26 人,占专任教师的 16.25%。
2.。
校企合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十二五”期间校企合作从无到有,从尝试到实质性的合作。先后和 14 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部分企业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师”型教师素质建设、实习实训、订单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构建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下了基础。
3.专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成效明显。2011 年 9 月,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012 年,中职的机电应用技术专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分别获得“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210
万元、220 万元;2013 年中职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获得自治区财政支持 150 万元;2014 年、2015 年高职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获得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各 1000 万元。学院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到 2015 年底,高职开设有 25 个专业,中职开设有 7 个专业。形成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会计与统计核算等四个专业为主干专业的主体专业群,其他专业群为补充的专业体系。
4.中层管理干部队伍力量得 到增强。2013 年 11 月前,我院内设党务和学院事务管理机构 10 个,教学教辅机构 11 个,但二层机构领导职数编制仅 35 人,人员配置不足,影响了工作。经多方努力,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理解,增加了我院二层机构一个和 35 个领导职数。我院按领导职数编制给各二层机构配齐了领导和干事,使中层管理干部队伍力量得到增强。
5.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所提高。坚持管理育人、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着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会、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管理网络;坚持抓好主阵地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班会和优秀毕业生励志报告会等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读书比赛、体育比赛、技能比赛等活动,提
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做文明学生。学院团委荣获“广西高校五四红旗团委”、“百色市五四红旗团委”、“百色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荣誉称号和“广西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奖”、“广西敬老模范单位提名奖”。
6.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11 年至 2105 年,共获科研立项项目 57个,其中自治区级 46 个(重点 5 个),市级 3 个,校级 6 个,已结题 9个,学院与右江民族医学院等合作的《定量构效与中药分子效应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荣获 2014 百色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师公开发表论文 167 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 8 篇),各类参评获奖论文150 篇,参编著作 17 本。
7.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近几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高,薪酬福利较好,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在本地区、本行业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
8.
建立大学制度迈出了关键一步。学院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路径;坚持依法治校,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组织修订了《百色职业学院章程》并经自治区教育厅核准,为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创造了制度保障。
9.。
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考核鉴定成绩显著。学院及所属两所中职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分别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自治区扶贫办认定为“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劳动力培训品牌基地”、百色市安监局认定为“百色市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共青团百色市委认定为“共青团百色市委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又被百色市残联认定为“百色市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百色市工商局、教育局、财政局认定为“百色市微型企业孵化园实践基地”基地;学院被自治区扶贫办评为 2011-2012 年全区扶贫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五年来,面向农村劳动力、企业职工、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5539 人次;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鉴定 13983 人次;成功承办了三届百色市农民工技能大赛。
10.党建工作得到全面加强。2011 年 9 月,成功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学院第一届党委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学院党委坚持围绕改革发展大局,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干部、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学院党委荣获“全区高校先进党组织”、“全区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材料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党支部荣获“广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学院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仅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学院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兄弟院校相比,还处在末端,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少,办学效益低。2015 年底,我院全日制在校高职生 906 人,中职生 1178 人,与全国、全区、同类学校差距很大(全国 5884 人,全区 6040 人,同类 6638 人)。
2.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生均占地面积 54.87平方米,生
均教学行政用房 15.77平方米,生均图书 52.83 册,生均实践场所 7.59平方米,这几项指标都没有达到办学合格标准;部分教学辅助设备、科研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学生宿舍功能简易,校园信息数字化、教学现代化存有较大的差距。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理想,35—45 岁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偏少(学院 24.35%,全国27.39%,全区 27.36%,同类 26.98%),35 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偏大(学院 54.8%,全国 44.53 %,全区 48.36%,同类 44.61%),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偏低(学院有 29 人,占 18.13%,未达到评估合格 20%指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仅有 11 人(占 6.88%,未达标,全国 29.3%,全区 19.59%)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结构不合理,数量偏低双师素质教师 46 人,占专任教师的 28.75%(全国 54.13%,全区 47.16%,同类 56.15%);优秀教师团队建设还需加大力度。总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总体水平还要进一步加大建设的力度。
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首先,在人才培养理念、思想、模式、方法等方面转变不够,课程改革滞后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其次,人才培养改革中,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体现还不够鲜明。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5.办学、专业建设特色不够鲜明,有待进一步加强。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于地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需求上,在学生就业、自主创业、终身发展需求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专业建设上,体现校企
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方面特色不鲜明,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6.学院 内部管理效率偏低,学校治理水平亟待提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仍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学校工作的需要。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民主化还存在薄弱环节;校内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二级管理需要探索并向前推进,职能部门服务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学院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
1.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大变革带来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是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职业教育,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支持力度,从而使职业教育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优质学校、优势专业向更高、更强的层次发展,并制定了中职—高职—本科—硕士的直通培养模式,这样势必形成高职院校强者更强,弱者自然淘汰的局面出现,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院校之间竞争异常激烈的局面。高职院校近几年已经走出了规模增长的急速扩张时期,转而进入强化内涵建设的稳定发展时期,各职业院校更加注重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取胜的主要因素、关键因素。因此,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发展成为各高职院校取胜的法宝。
2.生源数量减少,招生面临困境
近年来我区生源数量急剧减少,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争夺呈现白热化状态,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高等职业教育已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高职院校面临着重新洗牌,优胜劣汰,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面临生存危机。我院虽然建校已近十年,但学校还没
有区级示范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专业。加之高职院校由于受社会上普遍的传统的功利心理影响,学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存有偏见,高职院校对社会的吸引力不强,因此我院招生面临着异常艰巨的困难和压力。
3.区域经济、地理位置的劣势直接制约我院的发展
百色市区域经济欠发达,区域内大型国有企业、成规模的民营企业寥寥无几,学院在对接地方经济,在专业设置、建设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加之我院地处山坡上,地理位置偏僻,出行不便,愿读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向往到大中城市、办学条件优越的学校上学,导致我院招生非常困难。因此,社会口碑、内涵建设、专业建设、办学质量、就业质量对我院尤为重要。
二、“十三五”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对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靠纪律育人整秩序,靠活动育人留学生,靠文化育人养才德,靠质量育人树品牌”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把学院建设成为滇黔桂有重大影响力的职业院校。
(二)办学定位
坚持以高职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兼顾中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格局;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工、管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立
足百色,面向广西,辐射珠江三角洲,服务基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总体目标
1.努力扩大学院办学规模。到 2020 年,全日制中、高职在校生 5000人左右(其中高职在校生3500人左右,五年一贯制在校生1500人左右),各类短期培训生及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每年 3000 人左右; 2.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力争在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辐射影响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三、“十三五”发展的工作任务和措施保障
(一)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学校师资配备标准和要求,制定优惠政策和采取特殊措施,努力建设一支以本校在职教师为主体,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1)科学制定选聘教师计划,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形成以学院专任教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辅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到 2020 年,专任教师增至 278 人以上。
(2)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鼓励校内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五年内非工程类专业中青年专业教师顶岗实践时间不少于 6 个月,工程类专业教师不少于一年,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到 2020 年,“双师型”教师人数要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45%以上。
(3)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坚持引进和培养一起抓,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支持和鼓励现有教师参加提升学历
和职称的进修和培训。到 2020 年研究生学位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 15%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 25%以上。
(4)打造专业优秀人才及领军人物。鼓励符合条件的教职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家、委员、人才的遴选;鼓励和支持积极参与企业研发;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交流方式,支持教师参加本专业、行业协会等举办的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及学术交流会议,加入各级各类企业协会、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并在其任职,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及校外知名专家、教授、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完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选拔、评聘机制。以此打造专业的优秀人才、领军人物。
(5)加强专业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遵循专兼结合的原则,按专业或核心课程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专业或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至少培养 2~3 名专业带头人、培养 5~7 名骨干教师、聘请 5~7 名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数据库,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将兼职教师纳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到2020 年形成 5 个左右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争取建成 1--2 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6)待岗教师转岗培训。制定待岗教师转岗暂行规定,积极推进由于部分专业调整或撤销而造成专业教师过剩待岗转岗培训工作。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形成理想的梯队结构。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大局意识,打造一支富有朝气、勇于担当、创新意识强、敬业务实、协作创新、忠诚可靠、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
(2)按照党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竞聘、竞争上岗的干部选拔机制,优胜劣汰,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进出机制。
(3)强化干部的服务意识,干部要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积极创新工作,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以此树立良好的干部队伍形象。
(4)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强化执行力,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
3.加强教辅和后勤管理队伍建设。
(1)定期对教辅和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服务意识,树立教辅、后勤服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2)提升教辅和后勤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通过公开选聘、招聘的方式,使一些本科学历的人员补充到教辅和后勤管理队伍中,优化结构,改善现有人员学历层次低、年龄偏大的队伍结构。
(3)加强校园安全及饮食安全的保障及管理工作,提高安全保卫人员及餐饮人员的整体素质。
4.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政治成熟、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管理队伍,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锻造两支团队:一是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辅导员、班主任监督、考核机制,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并和评优、晋职、评聘等挂钩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二是学生干部管理队伍,他们是辅导员、班主任得力的助手,要及时加以引导帮助,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要定
期对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紧紧抓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明确院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定期主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职能。建立教学工作报告制度,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大会。
2.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 2025》等要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国际大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形成、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等战略,重点建设与广西建材、汽车、机械、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统计与会计核算等 4 个专业为核心,对接产业链和产业群,按照职业岗位标准相近,专业基础相通,教学实训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到“十三五”末,开设专业(含专业方向)总数保持在 25 个左右,努力把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三个专业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示范特色专业,把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建设成为校级优质专业。3 .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要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依据,参照相关职业标准,系统、科学和合理设计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第二课堂活动等构成的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
课程体系;要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实现教学内容更新与技术进步同步。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中。将国际先进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开发实训指导教材(手册)。立足实际开发、编写对接当地产业发展的校本教材(讲义)。要严格按照《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选用公共基础必修课教材,优先在《书目》中选用专业课教材。
4.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结合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平台,提高教师资源建设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强化实践性教学,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完善系部实习实训管理考核评价;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推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向多元考核转变。
5.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实完善各专业实训室,对现有实训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对现有的实训场所进行资源整合,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建立开放式管理平台,实现实训资源开放共享。落实教育部颁布的职业院校实习实训装备标准体系和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到 2020 年实现基本达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系部的主动性,各系部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特点,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通过与本地或外地实力雄厚、声誉良
好的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到 2020 年,校外实训基地要达到 20 个以上。
6.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和改进工作,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建立教学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各教学系部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作,建立质量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的教学文件,适应生源、学制和培养模式的新特点,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规范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研活动等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教师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完善教学责任事故界定,严格执行教学责任事故处理办法;要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学生 管理和教育工作,培育良好学风
广泛开展“文明风采”竞赛等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根据学生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学生工作体系,形成良好的院风、学风和班风;形成健康、文明、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逐步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人本化”。
1.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巩固“三个阵
地”,一是“思政课”阵地。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关要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和观念。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职业精神培养;二是“专业课阵地”。专业课也要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两者要紧密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社团阵地”。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角色意识,团队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团队建设,整合学院资源,形成在党委的领导下,党支部、学生工作处、团委、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上下联动、互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团队;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全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特色鲜明的育人文化,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学、高效、完备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网络,形成良性的网络互动氛围;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强化学风建设。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学风建设为重心、能力发展为中心”的育人思想,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学风建设动态监控,做好各项基础性的奖优罚劣工作,使“崇德笃学,精技践行”的学风进一步发展,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3.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体现人文关怀。进一步完善学生“奖、助、贷、补、减、缓”的审核评
价及监督体系,为家庭困难学生排忧解难;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完善学生生活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育人功能,为学生成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服务“人本化、标准化、质优化”。
(四)
重视招生就业工作,全面落实目标责任
1.创新招生工作思路,提高录取率和报到率。“十三五”期间,面对高中毕业生的数量锐减的新形势,加强招生就业工作领导,组建精干高效、专兼职结合的招生就业队伍,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检查、指导、考核,制定激励政策,加大奖惩力;拓宽招生渠道,开展招生与招工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强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学院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
2.进一步做好面向周边省份的招生工作。随着本省生源数量锐减,要加强谋划,认真调研,创造条件,扩大周边省份招生。
3.继续做好创业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院创业教育机制和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指导队伍,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努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工作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争取更多的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创客。
4.进一步落实就业目标责任 制。在保证学院稳定的毕业生就业率的前提下,要以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目标,提高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严把就业推荐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实现诚信就业;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就业服务为驱动、不断落实“充分就业和满意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目标,从根本上保障就业岗位的数量和
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满意度。
(五)
加强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及奖励机制,完善管理及奖励办法,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激励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科研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及技术研发,鼓励、组织教师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高水平科研项目;组织好对青年教师科研理论与科研方法培训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做好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或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争取“十三五”期间学院教科研工作在质量和数量上有新的突破。
(六)
深化产教融合步伐,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1.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
2.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要主动出击,积极和市内外特别是本市内行业、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继续探索引企入校、联合办班定单培养等多样化合作模式,校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的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企业课程引入学校,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到 2020 年,合作企业要达到 50 家以上;每个专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开展合作定单培养的专业数要比 2016 年增加。
(七)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提升信息应用水平1 .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做好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在校园网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等方面继续发展,确保基础设施的发展满足支撑应用不断升级的要求。2 .全面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提升在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等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对学校主要业务的大部分覆盖。3 .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资源管理和学习的平台建设。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基本覆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建设覆盖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微课程;引入行业企业参与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新课程开发;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课程建设,并实现共享;积极参与国家或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到 2020 年,建设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0 门,完成 40 门院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任务。
(八)扩大继续教育领域,服务终身学习社会
1.举办成人本科学历教育。根据学生需求,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专本衔接网络与远程教育自考学历班,使学生在读高职的同时,可以报读成人自学考试本科,能取得专科学历毕业证书,又可以取得本科学历毕业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2.抓好企业员工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完善学校终身教育体系。在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技术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扩大继续教育的规模,为社会(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个
性化学习;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十三五”期间,职业技能培训超过 6000 人次以上,完成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 15000 人次以上。
(九)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1.弘扬工匠精神,增强师生凝聚力。加大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力度;强化师生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加强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管理人员工作作风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加强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设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教育、服务、管理全方位育人。
2.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引进企业先进文化,将专业培养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相融合,形成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专业文化,使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真正成为符合职业院校内涵的职业教育文化;在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这一主流文化的引领下,鼓励文化多元化,高度重视高雅文化进校园工作。
3.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打造竞赛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根据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的要求,强化学校文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渗透;积极营造校园竞赛文化,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发展,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引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继续支持各系部举办每年一次的学生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到十三五末,力争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技能大赛奖项 10 项以上,有学生在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
(十)
加快校园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要加快推进百东新校区的建设,力争在 2020 年 9 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整体搬迁;在百东新校区建成之前,重点加大实训设施设备、教学设
备、学生生活设施建设等方面投资力度。对学生宿舍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学生住宿环境;维修运动场地,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要;2017 年底建成高标准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到 2020 年前校内实训基地全部满足各个专业实训教学的要求。
(十一)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学院治理能力
1.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提升工作的执行力;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反对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两种倾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教育管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严管理中层干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既要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更要加强督促检查,实行中层以上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学院发展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2.依法治校,专家治学。不断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学院章程,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院各项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学院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运行效率。各部门、各系部以绩效目标考核指标为依据,责任到人实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坚持院务公开,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及群众组织作用,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及时向师生员工、群众团体、民主
党派、离退休老同志等通报学校重大决策及实施情况;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合理确定学术组织人员构成,保障学术组织依照章程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3.整合优化学院内部资源,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益。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浪潮,学院应对教育资源在可能的配置和利用方式之间做出选择,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调整管理方式 ,使学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同系部共享师资和教学设备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4.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保证校园和谐稳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机构,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创新管理措施,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三级工作体制,学校统筹全局,保卫部门要管理有力,二级单位和部门必须守土尽责;坚持依规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做到校园活动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促进培训交流,提高管理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交流,建设校警联动工作机制;传播安全文化,营造安全工作氛围,定期组织消防、防暴等应急演习,学工、团委等部门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定期推送安全知识,增强师生对安全管理的认可和理解,保证校园和谐稳定。
面向未来,百色职业学院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全院师生员工将紧密团结起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全面完成“十三五”建设目标,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共同迎接百色职业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修订情况:2017 年 12 月完成,2018 年 10 月进行修订)
百色职业学 院党建与思政政治工作规划
党建工作规划
我院党建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认真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党建工作要求和百色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我院党的建设各项任务,奋力开创我院改革发展新局面,努力将我院的各项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学习教育工作。
1.推动我院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关于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精神,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全覆盖计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培
训、进网络计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计划“,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和新修订的党章作为理论武装的重点任务,认真抓好我院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学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中心组和各党支部学习的重中之重,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作为党校培训的主课。办好我院科级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推动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纳入我院业余党校各分党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与办学定位、目标任务有机融合,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采取理论宣讲、新闻宣传、专题培训、辅导讲座、”两微一端“等多种形式,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
3.用新时代思想武装头脑。依托我院业余党校,以学院科级以上干部为重点,精心谋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借鉴十八大以来党内教育的成功经验,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分类指导,创新载体抓手,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突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着力解决信念不坚定、宗旨不牢固、初心缺失、使命感不强、担当不力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业余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分类分级开展党支部委员、科级干部和其他党员干部集中培训,实现年内全员轮训一遍。把党章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推动党员自觉学习贯彻维护党章。
4.加强我院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对中层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着力
提升中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指导学院业余党校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
把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提高政治觉悟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坚持业余党校突出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用好广西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坚定政治理想,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注意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把政治能力训练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当的岗位职责相匹配。
二、坚持对标定级,整体提升,全面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1.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巩固深化高校党支部“强基固本”工程。实施高校基层党组织“创优争星”工程,推行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着力推动我院党支部提档进位。依托百色市基层党建管理平台,从严规范“三会一课”、党费收缴工作、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支部换届等工作,结合百色市委组织部开展“对标定级、整体提升”活动,以建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为主要内容,采取线上管理和线下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支部自查、党委审查、组织部门定级的程序,实行每月评星、动态管理,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引导党支部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实现全面提升、全面过硬的目标。坚持定期排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整顿转化,切实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
2.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继续实施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
程,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注重政治合格、持续培养,落实“双培工程”“源头工程”,做好在我院优秀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执行百色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管理。
3.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监督。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教育党员按时足额交纳党费,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特别是毕业生流动党员、在外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完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稳妥有序处置不合格党员,加大困难党员、老党员关心慰问力度。用好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和百色基层党建工作平台,做好党建信息维护与党内统计工作。
4.不断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严格规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话谈心、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分析、党员活动日、领导干部上党课等基本制度。全面推广支部主题当日等有效做法,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用好百色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5.坚持党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推行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模式,深化落实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三单制”。采取日常督查考评、述职评议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健全完善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行主体责任述职评议制度。全面推行基层党建“纪实管理”制度,建立“年初定责、季度督查、半年问效、考核”党建工作推行机制,加大党建督查队伍建设,强化督查通报和问责问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力守护我院思想前沿阵地 1.加强我院意识形态工作。继续与各党支部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层...
第三篇:十三五发展规划
山城镇中心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教育局的有关指示精神,特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
(一)基本情况
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坐落在美丽的红旗山下,始创于1936年,学校占地面积3439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3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学校按照省颁标准配备各类专用教室,配齐仪器设备,建设了天网、地网,校园网,教学设备日臻完善,逐步走向现代化。
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2252名学生,在职教职工138人,专任教师13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大专以上学历116人,占专任教师88%;省级骨干教师4人,地级骨干教师10人,县级骨干教师24人。
(二)办学经验和优势
1、山城镇政府尊师重教氛围浓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
2、学校制度逐步健全,管理规范,运行机制初显高效。学校建立了如《山城镇中心校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山城镇中心校教职工考勤制度》、《山城镇中心校学生量化管理》等核心制度,学校基本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3、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具有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团结协作的传统职业精神,可塑性强;行政干部队伍廉洁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勇于担当,积极性高。
4、学校秉承七十多年的优良办学传统,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良好的团队精神、浓郁的学校文化、书香特色校园、“体艺2+1”特色教育、严格高效的教育管理等办学特色逐渐形成。
(三)面临的问题
1、社会需求对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既关注学科成绩,又关注全面健康发展。社会及家庭对学校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师务必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2、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全域化教育综合改革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教育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学校要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行为。
3、教师年龄、学科结构的现状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近年来,学校增加了一批新教师。年轻教师充满干劲和活力,但明显缺乏经验,同年级同学科急需有老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教师队伍齐而不尖,缺少名师的引领,骨干教师、名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另外,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体、音、美等技能学科师资薄弱,专职教师明显不足。
4、学校硬件设施的相对老化和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根据学校现有办学规模,配套的功能室也显得不完善,部分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较久,老化陈旧,如信息技术设备、学生图书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需要投入不小的资金,分阶段分步骤更新、添置。
5、学校管理方面:(1)缺乏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学校的有些规章制度和考评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有待更新。(2)学校在德育教育、校本研修、师生发展等方面没有建立起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的运行机制,没有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3)评价体制方面的改革要不断探索。
6、学校校园的周边环境亟待改善:附近居民车辆无序停放,家长接送车辆无处停放,雨天交通拥堵;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的现象严重影响学校师生安全等。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办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的办学宗旨,发扬学校蜜蜂精神,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发挥梅河口市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梅河口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定位:
1、办学理念:内涵发展育人 精细管理办校
2、办学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领航,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服务。
3、办学愿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学校和美
4、学校精神:包容 互融 共荣
5、办学特色:打造书香校园 发展“体艺2+1”特色学校
6、“三风一训”:
校训:修德 启智 健体 育能 校风:和谐 严肃 活泼 励学 教风:博学精业 厚爱育人 学风:善思好问 勤学求新
(三)办学目标:
总体目标:拓展学校的办学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夯实学校的人文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和谐全面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我;努力扩大教育空间,配置高标准设备,改善教育环境,强化安全保障;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优化师资队伍,挖掘优质资源,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促进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为梅河口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1、学校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15-2016):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章程,健全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学校运行机制,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巩固养成教育成果,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大力开展学校新一轮创业,严格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教,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
中期目标(2016-2018):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严格高效和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实现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着力加快学校特色创建步伐,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远期目标(2018-2020);努力实现学校愿景,这三年着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总结、提炼、升华学校管理,形成管理示范学校、德育先进学校、“体艺2+1”特色学校、打造一批省、市、校名教师、骨干教师,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目标。
2、教师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合作探索、创新高效”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主要表现在:
生命价值得到体现:教师在育人的同时育己,做到教学相长,在成事中成人,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教师自己的生命活力,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教师师德高尚清纯:爱心、公正、尊重、责任感是教师德性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教师能为人师表,对学生的爱心,对家长的热心,对同伴的贴心,对工作的尽心,对社会的善心。
教育教学技艺娴熟: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无痕地教育学生,灵活地、巧妙地、游刃有余高效地驾驭课堂教学。
课程开发能力较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智慧开发者。
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强,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不断学习者、思考者、思想者、研究者。
信息技术有效运用: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3、学生发展目标 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社会人才,做到基础牢、习惯好、会实践、能创造,使山城镇中心校的学生形象特征鲜明,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文明礼貌、幸福快乐。
基础牢: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积累学习底蕴、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多方面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网络技术,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有良好的心态、健强的体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习惯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观,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会实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协调统一的意识,以各种社团、协会、小组活动为载体,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与本领。
能创造: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好奇,有创新精神,遇事总爱思考为什么,并且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不断地形成认知冲突,不断地试图解决问题。
三、“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主要任务:
1、办学条件:(1)建设食堂,彻底解决学生分批吃午餐的现象。(2)各种专用室配备齐全达标,设备仪器充足,合理使用,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图书馆调整扩容,建设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实现图书管理现代化,创建示范图书馆。(3)信息技术设备方面:班级配备多媒体设备,实现校园网络全面覆盖。(4)建设橡胶跑道、人造草足球场等运动场地,添置体育运动器材,各种运动设施规范达标。(5)构建校园安全防护体系,提高学校物防技防设施水平,与社区相关部门实现联网,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现代化。(6)校园文化质量明显提升:书香文化长廊以鲜明的主题展现;前后教学楼各楼层楼道文化氛围浓厚,各配套教室主题鲜明,班级文化布置体现个性。
2、规模与质量:(1)控制学生规模。班级数控制在40班以内,班生数控制在45人以内,全校学生总数控制在1800人以内。(2)人人接受教育。保证本学区内适龄儿童100%入学接受教育,应届毕业生毕业率100%,评价实行等级制,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99%,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健康文明,有礼有节,善于与人合作。(3)提高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大力发展地方与校本课程,学生个性发展良好;配齐并提升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品生(品社)、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的教育水平,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4)增强学生体质。建立学生体质测试系统,及时监管学生体质情况;科学安排学生学习、生活、锻炼,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5)校内教育均衡。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活动,让每个学生享受同样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加强师德教育,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同质的教育教学对待,创造条件给予每一个学生均衡地表现、发挥、发展的机会等。
3、师资水平:(1)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审聘任和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2)学历达标。学历按要求100%达标,45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80%以上。(3)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全员参加计算机培训,人人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测试合格,人人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增强运用信息技术汲取优质教育资源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普通话全部达标。普通话人人达到二级乙等以上,50%达到二甲以上水平,其中语文老师人人达到二甲,不断鼓励教师提高普通话应用水平,并向更高等级迈进。(5)学科带头人。建立健全教师培养与使用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搭建多元实践交流平台,让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力求在“十三五”期间培养一批在本地区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并辐射带动更多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6)教育科研。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教育科研成果纳入教师的晋职与评先评优考核内容,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形成良好氛围,人人参与教育科研,人人有研究子课题,“十三五”期间学校至少完成五项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科研成果得到推广。(7)进修培训。创造条件让更多的老师有进修培训以及外出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的机会,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机构举办的各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的活动,力争45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每学年人人都有机会外出参加专业进修培训或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4、学校管理:(1)班子建设。行政班子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勤政廉政,积极进取,服务意识强,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有专长,能有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中有较高威望。(2)制度创新。依法治校,以德育人,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人,以规范科学的制度激励人,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相关教育法律规定、教育政策要求等,对学校现有“三五制”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修订与充实,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3)民主管理。坚持服务育人思想,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依靠广大教职员工不断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监督制度。(4)完善评价机制。完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更新家校联系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学校健康高效地发展。
5、安全工作:(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安全措施,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健全安全保护网络体系,加强各种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师生及学校财产安全。(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络。加强与部队、公安、社区联防队等共建单位联系,多元化地加强家校联系,密切关注安全动态,切实做好联共联防保安的工作制度,给学校多一分安全保障。(3)建立健全安全宣传教育网络。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早会、班队会、多媒体视频等多渠道多方面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4)切实落实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学校教职工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处室、年段组各司其职,全体老师协作负责的安全体系。
6、办学特色。没有课程的支撑,任何办学特色的生命力都不能持久。学校坚持“和而不同”的课程理念,坚持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上足上好国家课程。(1)体育教育特色。创建“体艺2+1”特色学校、吉林省武术传统学校,把篮球、足球项目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三到六年级每周一节,让学生在课程教育中掌握篮球、足球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体验团队合作,提升生命质量。(2)艺术教育特色。依托少年宫活动,创新艺术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既享受艺术教育的熏陶,又有机会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每年开展“体育艺术节”,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3)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已按规定建设,我们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努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它教育的协调发展。(4)书香校园特色。在“书香校园”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凸显办学特色,体现优质教育,形成教育品牌,走出一条新课程改革校本化的成功之路。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实施规划的执行力。(1)分工明确,落实工作责任。
校长室负责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章程制定,统筹协调各部门、处室的日常工作。
德育处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划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安全卫生工作、学生自主化管理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教务处负责教学教科研工作的规划实施、教职工队伍建设、师生学习型创建、学生自主化学习培养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总务处负责学校总务工作的规划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和学校服务保障工作。
(2)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严格实行“三五制”管理,健全制度体系、目标管理体系、科学决策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包保责任制管理,加强部门工作责任,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完善学校会议制度,坚持安排部署和总结汇报工作的全体教职工周例会制。
2、优化用人机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1)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学校中层行政实行“四制”管理,分别为竞争上岗制、民主考核制、任期年限制、责任追究制,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创先争优、富有战斗力的有机整体。
(2)教师要求刚柔相济。全体教师实行“五制”,即岗位目标责任制、全员聘任制、责任包保制、量化考核制和奖惩激励制。在制度刚性管理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努力使教师集体形成自觉遵纪守规、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民主和谐的良好人文氛围,让这种柔性的人文自律成为学校刚性管理的补充。
(3)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强化班主任“八大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法规意识、公平意识、人本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建立班主任的选拔、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班主任热爱班主任岗位、注重班级管理的创新和热爱学生的情怀,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班级管理水平和高度责任感的班主任队伍。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以每月德育主题教育为抓手,夯实学校德育常规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体验,强化德育工作的直观性和时效性。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基地两个主阵地的德育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事事参与、全程参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特色。
(2)突出教学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常规工作;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搭建教学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开放和内部交流;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学校教学工作按“抓六常、促五创”(常规、常态、常训、常查、常比、常测;创先、创优、创效、创特、创新)的管理理念,狠抓落实,常抓常新。
(3)大力推进“科研兴校”工程。以校本科研为基础,着力破解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着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4、硬化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发展。(1)努力加强学校硬环境建设。争取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办学条件改善的再次跨越,基本实现校园“四化”(美化、绿化、净化、现代化),教学配套多功能用房充足,教学设备齐全、领先、及时更新,教学手段现代化、网络化。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根本治理,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2)努力强化学校软环境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按“物质文化打基础,制度文化强内力,行为文化塑形象,精神文化铸品牌”的文化建设理念,全面加强学校历史文化、道德文化、人文文化、艺术文化、管理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建设,让学校彰显艺苑色彩。
四、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规划的落实,需要保障机制。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资源保障体系。
(一)观念保障
1、注重舆论宣传
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进行学习,充分把握办学的理念、内涵,切实把握精髓融为一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与自己发展的关系,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如果不经常对已有观念进行反思、更新,已有观念往往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此,从领导到教师,通过学习、反思与研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形成适应学生发展的现代学校的教育观、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与文化自觉。
(二)组织保障
学校应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
1、健全组织,科学管理。发挥党总支在学校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建立工会组织,建立教代会制度,发挥其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作用;发挥领导班子的导向、凝聚、指导带头作用,形成团结、协调、勇于改革、务实创新的坚强集体。
2、依法治教,规范管理。依照有关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规范,发展规范,依法治教。引导全校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引导全体教师端正教学行为,引导学校的管理部门端正领导和管理行为,做到建立规范——执行规范——发展规范——超越规范。
3、按需设立,配齐科室。学校要本着“按需设立”的原则,建立健全中层机构。各科室目标明确,职权清晰、责任到人。学校将给予各处室相应的权利,避免有职无权、有权无职的现象。
4、重心下移,人本管理。把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强化对教师的个案管理,为教师的个体发展提供条件、机会和宽松的氛围,创导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三)资源保障
1、后勤保障。后勤部门要强化细节管理,树立管理育人,管理服务的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严格收支两条线,杜绝乱收费,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标”等规定。实施收费、招生“阳光工程”。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财产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做到购物登记造册,借出登记办理手续。要管好、用好现代化教学设施,发挥其最大效益。全体教职工要强化校产保护管理意识,倡导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养成良好习惯,构建节约型学校。学校将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不断地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学生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经费,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
2、安全保障。不断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制订防范措施,落实上级、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条例》精神,建立应急机制,排除隐患,确保校园安全,创建平安文明校园。
3、资料保障。进一步规范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确保资料完整齐全,各部门继续负责做好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材料齐全,完整规范、数字准确。同时,全面实行电子化管理文书档案材料的方法,提高管理的效率。
(四)评估保障
1、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处室、各年级、各班级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学校除工作计划外,每学期将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
2、建立评估体系。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能够及时调整,修订规划。
“十三五”期间,学校要以《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与行动,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各种关系,在“崇德尚礼 笃学求真”核心理念引导下,以“现代”超一流的意识积极促进全面创新,为梅河口市基础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新贡献。
山城镇中心校 2015年9月
第四篇: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方案
“十三五”时期是我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并认真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积极应对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新常态,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抓住机遇,创新突破,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xx”而奋斗。
(二)主要任务
全面总结评估学校“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成绩与经验、存在问题与原因;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学校现状,主动对接国家、省、皖北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研究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将规划的制定与落实和重点工作、专项工作、计划、资源配置紧密结合,谋划好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路线图与时间表,完成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基本原则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
贯彻落实《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的精神,结合“四个全面、四个提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科学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的完成情况,对学校的内外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寻找差距,客观对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论证“十三五”期间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制定有效的战略举措。规划要做到既立足实际又富有远见,既有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规划目标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有可考核性,确保规划工作的严肃性。
2.深化改革,创新思路
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是我校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通过改革创新,形成有利于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重点突破,协调发展
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突出高水平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统筹兼顾“质量、结构、规模、效益”、“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事业发展中重点突破与整体发展的关系,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节奏,做到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分阶段实施,努力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加强调研,注重衔接
前期调研是编制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前提。各单位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抓住关键问题,认真研究规划内容,把规划目标、任务和改革措施做深做细做实。规划牵头单位要加强负责部门之间的协调,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
5.学校主导,民主参与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学校主导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参与度,广泛调动专家、教师、管理干部、学生代表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意见相结合,通过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听取多方意见,把制定规划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集思广益、启迪智慧的过程。通过制订规划,增强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全校师生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规划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总体规划:《xx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XX年——2020年)》。
(二)专项规划:
1.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3.校园基本建设发展规划;
4.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发展规划;
5.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发展规划;
6.大学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7.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规划;
8.实验(实训)室建设发展规划。
(三)院部“十三五”发展规划:各教学院部、继续教育学院根据学校“十三五”总体发展目标和思路编制各自发展规划
三、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机构与时间进度
(一)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机构
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体系由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咨询机构组成。
1.领导机构。成立xx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要事项。
2.工作机构。成立学校总体规划工作组、各专项规划工作组及院部规划工作组,各工作组在学校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具体组织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的前期调查研究,提出规划基本思路,起草规划文本等工作。
3.咨询机构。校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
(二)规划编制的时间进度安排
根据工作实际和规划编制要求,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大体分为六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XX年6月至7月上旬)。召开规划编制工作会议,集思广益,听取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初步意见、建议。组建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机构,确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召开规划编制工作动员部署会,启动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2.前期调研阶段(XX年7月中旬至8月)。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力争形成一批研究报告并提出规划编制的基本框架和思路;广泛搜集富有指导性、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为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的执行情况,广泛收集学校“十二五”期间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数据和文本资料。各专项规划工作组、院部规划工作组要认真研究相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周密部署安排好规划编制基础工作。
3.总结和起草阶段(XX年9月至11月)。在前期调研、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十二五”各专项规划总结,形成“十三五”各专项规划的文本初稿;在各专项规划基础上,形成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初稿。
4.征求意见和修改阶段(XX年12月至XX年1月)。贯彻落实国家、行业、区域等改革发展有关精神,修订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经学校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形成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讨论,并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论证和咨询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学校总体规划审议稿。
5.完善、审定发布阶段(XX年2月至4月)。学校“十三五”规划由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长办公会审议,经校党委会审定批准通过后,学校正式印发执行。
6.规划任务分解(XX年上半年)。发布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做好工作任务及主要指标分解工作。按省教育厅要求时限完成规划的修订与备案(按照省教育厅相关部署确定)。
四、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是关系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重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xx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各专项规划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部要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明确一位负责规划编制工作的联系领导和规划起草执笔人。
(二)加强衔接,整体推进
编制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编制过程中要加强衔接,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各相关部门一定要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抓住关键问题,认真研究规划内容,并将其与工作结合起来,把规划目标、任务、措施做细做实;学校总体规划工作组、各专项规划工作组要加强沟通协调,各专项规划涉及多个部门的,牵头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组织协调。要注重学校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院部规划的相互衔接,各专项规划之间相互衔接,做到下级规划服从和落实上级规划,同级规划各有侧重,各有分工。
(三)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十三五”发展规划是学校今后五年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与路线图,要集中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员工的参与度。在规划编制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畅通师生员工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渠道,广泛听取学校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学术委员会专家和教代会的意见,使广大教职员工更多更好地认知规划、关心规划和参与规划,形成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决策咨询机制,切实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真正树立规划的权威性,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在规划编制的各个环节,各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师生员工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的权利。
(四)突出重点,便于操作
学校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和院部规划,均要突出重点任务、主要发展方向,使规划在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根据规划的性质和作用,既要研究提出预期性、前瞻性、导向性的指标,也要研究提出一些有约束力、可检查可评估的指标。
第五篇:德宏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范文]
德宏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德宏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护理专业建设成为学院特色专业的规划要求,为保障任务落实、按期完成建设目标,特制订专业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国护理人才属紧缺人才资源。为适应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快护理高职教育的发展建设。在专业建设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本着“以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的建设理念,推进护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面向医院和社区服务第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护理职业岗位群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在医院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和在社区进行防、护、保、康综合性服务的技术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总目标
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一流的护理技术和现代服务理念的优质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通过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护理教学团队;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将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多元化社会服务功能的现代化护理技术服务中心。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向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基本技能为支撑,造就适应现代服务需要、具有新型服务理念、德才兼备的优秀护理技能型人才,提高市场就业竞争力。利用3-5年左右时间,把护理学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社会声誉,在滇西地区乃至云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三、策略与措施
(一)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一>内容
根据护理职业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深化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进一步完善早期接触临床的“一贯式”(实训-见习-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二>措施
1、“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护理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接触临床,逐渐增加接触临床的时间,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训、见习、实习,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感悟、职业意识、职业认同感、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融入职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实施严格的考证制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护理专业学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3、实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市场反馈信息,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 <一>内容
完善院校合作办学模式,按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与行业深度融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及课程体系管理监控制度。
<二>措施
1、职业素质教育实施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诚信作风,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始终坚持以德立人,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突出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人文领域相关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使之在获取人文知识同时,培育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2、凸显(医)院(学)校联动深度。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在护理专业和课程建设中的指导引领作用,聘请行业专家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
护理岗位技能需求,参与制订或调整相关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考评体系等。
3、以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在五年内力争国家精品课程达到1门,省级精品课程达到2~3门,校级精品课程达到3~4门。努力开发创建以优质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高职护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继续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确保专业主干课程达到优质核心课程标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内容
重点加强师资薄弱学科的引进和培养,使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更加合理。重点提升主干学科及专业方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将加强政策倾斜力度。培养临床带教老师。力求形成一支以行业专家引领的专兼职结合的护理师资队伍。
<二>措施
1、聘请专家:聘请行业专家3—5名,作为课程专家指导护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融合最新护理理念和技术,形成专家委员会制,并进一步探索课程专家引领机制。
2、建立与培训临床师资队伍:在两所附属医院内遴选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临床一线工作5年以上的医护人员中聘请临床护理带教师资。通过选聘制度,选取合格师资人才,开展校内进修学习、教学法培训、教学管理培训,以及国内护理教学考察活动。培训考核合格后,录用为学校固定兼职教师。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每年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要求兼职教师与校内对应学科教师结对,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临床带教师资负责学生课间见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期间的现场指导和带教工作。
3、引进或培养学科带头人2—4名。具备较强的科研、教学管理和实践能力,具有引领护理专业建设发展的前瞻意识和规划能力,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4、培养骨干教师15名(基础护理3名;专科护理12名)。能熟练主
讲一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掌握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和高超的实践带教能力,同时具有一定教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明确的专攻方向。
5、培养管理人员2名(实训中心管理人员1名;教学干事1名)。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能独立开展实训中心管理工作及系部教学管理工作。
6、加强在职教师培训:每安排专任教师进行3个月进临床实践,学习最新护理理念、知识和进展,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临床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目标转变。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或攻读高层次学位。
7、扩大专任教师队伍,在原有基础上逐年增加教师,每年引进教师2—3名,引进具有学士或以上学位者或副高以上职称,年龄在35岁以下者,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四)教学条件建设 <一>内容
从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的建设。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实践教学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建立院-校师生反馈联络网。
<二>措施
1、开发教材。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必须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审核通过可以使用)。编写教材和辅助教材在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护理实践能力,注重整体护理理念,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原则,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可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在专业知识中,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老年护理、心理护理等内容;在能力方面,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加强“院校融合”必须充分体现在校内实训环境和设
施改造的投入,使之更贴近医疗机构的真实环境。建设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功能护理实训中心建设。在学校现有实训设施基础上,购置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使实训技能尽可能和临床接轨。在现有的基础护理实验室和模拟病房基础上,新增内、外、妇、儿、重症监护实验室,力争在五年内建立一所高质量、高起点,具有基础护理、部分专科护理的护理实训中心。增建2-4个多媒体示教室。
(2)加强实训中心的管理制度。在建立健全实训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值班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实训中心对学生实施全程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及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时进行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
3、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附属医院的优势,为专业教学实现课堂与临床实践“零距离”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见习和实习管理制度,编写实习标准,专人负责,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实习大纲和《毕业实习手册》,加强实习过程全程监控。建立院-校师生反馈联络网,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整体管理模式。积极开发“订单式”培养单位。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专业任课教师、临床带教教师、班主任的管理体系,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学习督促,增加考核次数,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课程体系建设 <一>内容
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在五年内,力争国家级精品课程达到1门,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2门,校级精品课程达到3-4门。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实验课,加大实验课开设比例,上述学科力争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基础护理开出率100%。加强实践课程考核力度。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鼓励积极开发CIA,建立评比与奖励机制。
<二>措施
(1)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校级精品课程评选活动,重点扶持、提高,努力完成省级、国家级奖品课程的申报。
(2)改变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加大实训教学力度,随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合理安排,使实验室达到最大的利用度。
(3)增加学生到附属医院的见习时间,强化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加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
(4)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构筑开放式的课程体系,拓展学生选择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5)聘请部分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及时补充护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实现专业教学适应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6)积极开展优秀课件评选活动,建立评比与奖励机制。实现最低50%学时的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化改革 <一>内容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基于护理过程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境式教学。
<二>措施
1、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灌注式教学。采用PBL教学改革,情景式等多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对重点、难点、图示、操作等内容运用多媒体(电子教案、CAI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达到80%。
2、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境教学,按照“展示病例→病例分析→找出健康问题→选择护理措施→制订护理方案→实施方案→观察、记录
→分析评价”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在校内护理实践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
(七)教学管理 <一>内容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监测、评价和保障体系,在校、系二级管理的模式下,充分发挥二级系部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二>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建立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教学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专业教师之间相互评教制度等多项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加强教学档案的整理工作,按照教学运行过程,分别将教学资料分类管理,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学生成绩、专业特色等类。
(八)教研与科研 <一>内容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教师承担研究课题,定期组织专业学术讲座,同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二>措施
1、鼓励教师承担更多省、校级课题项目。
2、每年组织2~3次专业学术讲座。
3、同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完成已立项教研课题,继续申报新的课题。
4、积极参加全国以上学术会议。
5扶持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带领学生开展护理科研。
(九)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一>内容
树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创建“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
业素质+职业素质” 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措施
遵循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1、学生管理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素质成为学生自身要求与追求的目标。
2、课外有计划邀请护理老专家、优秀毕业生通过作报告、开座谈会等形式,巩固学生专业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随时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不适,帮助学生作好未来职业选择。
3、发挥学生会及社团的作用,通过学生会学习部、纪律部、宣传部等开展各种专题活动,强化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通过多渠道增强学生的沟通交往、协作、创新及社会适应能力,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德宏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