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顺市民师招生就业科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安顺市民师招生就业科2012年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
1、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招生宣传方案。全面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在宣传理念、宣传手段、宣传媒体上较之以往都有新的突破,抢抓时机,优选媒体,做到了电视有形象,报刊有文章,网络有展示,手机有信息。
2、实施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招生宣传工作。
(1)认真编印相关的招生宣传资料,今年我校共印制招生简章2万6千份,制作专题宣传片1个、宣传栏或展板20多块、巨幅墙面招生广告或便携式广告10幅,学校各系各类获奖学生喜报多期,宣传材料的质量受到了生源学校、考生和家长的好评;
(2)在安顺市各大主流媒体上做全方位的招生宣传,除了常规的有偿宣传外,更注重日常各种活动的新闻媒体宣传,引导媒体找亮点、做专访。在节省宣传经费的同时,更扩大了对学校的宣传。
(3)召开招生宣传培训会,力求招生任务能落实,招生政策及宣传重点人人皆知。
(4)广泛调查,进行全方位生源摸底;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宣传方式。这样不仅节约了招生经费,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周到热情、规范服务
在招生宣传和报名注册过程中,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等困难,通过电话、手机信息、工作QQ群与学生或家长进行了广泛沟通,每一次电话沟通均规范讲解,提高沟通质量与沟通速度,用我们的热情与耐心换来了学生的满意,吸引学生报读起了
很大作用;在新生报名注册时进行人性化的服务,耐心解答,热情服务;特别是对因经济困难而不能全部缴费的学生,格外注意解答的语言及方式,亲自引导至相关部门办理暂缓缴费的手续。
二、就业工作
自2012年3月到12月,根据学校整体安排,在实习就业服务方面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及时回访用人单位摸底落实201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为了加强对就业实习生的管理工作,及时处理毕业生在就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招生就业科在各实习班级班主任的全力协助下,对201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1)加强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和毕业生实习检查指导工作。积极组织实习动员会,向学生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强调实习安全和就业准备工作。通过电话联系和到用人单位走访等方式对部分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目前的实习就业状况,收集和整理毕业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解决。
(2)邀请校领导和优秀毕业生及省内外知名就业指导专家,对2012年入学新生及2012届毕业生做专题励志成才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辅导讲座。从新生入学到实习就业、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就业心态、职前教育到实习就业跟踪回访,将就业指
导及服务贯穿整个育人过程。
(三)举办“双选会”,扎实做好顶岗实习工作
学生顶岗实习开始前,招生就业科都要举办规模大小不等的就业实习校园“双选会”多场。成功推荐学生到本地用人单位或异地实习就业,得到社会、家长及学生的肯定,这也对招生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协助校长室做好校校联合办学工作
积极配合,大力协助校长室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校联合办学工作。与重庆市渝北职教中心、重庆市旅游学校、六枝特区职业技术学校、安顺市各县区职校等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并成功开班。通过开展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办学,将进一步拓宽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提升我校的办学实力,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招生工作
1、不断探索招生宣传方式
在继续保留以往好的宣传方式的同时,针对明年生源分布、各专业就业形式等,制定出更好、更经济的宣传方式。
简章是招生宣传资料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发放针对性强、留存时间长、信息量大等特点,为了反映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每年需保证更新80%-90%的图片资料,体现我校当年在各方面的收获与进步,这就需要特别加强平时的资料积累。消除目前有个别专业一直使用几年前陈旧图片的落后现象。
2、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做好新生报到注册工作
3、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开辟“毕水兴”地区生源,形成招生区域辐射贵州中西部安顺及“毕水兴”地区的良好局面。
(二)就业工作
1、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亟需转变。大部分毕业生仍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就业市场缺乏认识,就业目标缺乏科学性、存有盲目性,对自身评价不够准确,定位不合理,部分学生对“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认识不深,对就业环节重视不够。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了解就业行情,熟悉政策,便于就业。
2、加强就业指导的力度,制定详细的就业指导计划,与各部门加强合作,不断提高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工作水平,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学生求职能力。从新生入校抓起,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育人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企业提供价值低于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矛盾问题,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从思想根源上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同时,做好实习学生的登记和跟踪摸底工作,确保离校实习学生顺利就业。
3、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力度,以学校网站为主阵地,加大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广泛、正面地反映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就业政策、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开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实习就业牵线搭桥。
4、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扩大“订单式”培养的专业范围与订单数量,以就业促招生。
5、为提高实习就业服务质量,调研我校在珠三角地区设立办事处的可行性,供校长室决策参考。
6、建立畅通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实习就业跟踪调查等服务通道,搭建好“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就业交流、就业服务”四个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有发展空间的就业岗位,打造我校就业服务工作一流品牌。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第二篇:安顺学院安顺市民师办学点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安顺学院安顺市民师办学点
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2年,在安顺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安顺学院安顺市民师办学点积极创造条件,多方开拓就业渠道,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总结如下: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安顺学院安顺市民师办学点2012届毕业生共37人,全部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届毕业生就业率为73%,签约率为68%。
二、我校办学点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我校党总支、校长室将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要点。针对就业工作,学校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专门的职能机构招生就业科负责组织落实全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就业工作当成事关学校发展和安全稳定工作大计的重中之重来抓。
早在2011年上半年,学校专门对2012届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就进行讨论和研究,党总支、校长室听取招就科办关于就业工作的情况汇报,明确责任,提出要求,并做好调查与分析。在中层干部会议上,学校领导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党总支、校长室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就业会议精神,就我校办学点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
三、我校办学点采取六项措施推动就业工作
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我校办学点在着力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拓宽学生择业面的基础上,推出六项举措,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取得了一些成效。
1、深入调研,了解情况。招就科负责就业的领导和老师在班主任的协助下直接与全体毕业生面对面,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听取就业和创业意见,并制定措施着力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积极筹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2011-2012年,学校举办了多场不同规模的招聘会或供需见面会,这已成为我校办学点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为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2011年3月25日,招生就业科在信息办的协助下,组织我校2007级大专班学生参加网络视频面试,利用网络视频帮学生找“婆家”,让学生“足不出户”,工作自己找上门,反响不错。远程招聘视频面试招聘会的举办,为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开放性、快捷的交流平台。同时,网络面试减少了紧张感,还可以减少在交通住宿上的费用,比起邮件更加快捷方便,互动多、效果好。这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新形式。
3、为使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无缝对接”,在调研走访基础上,我校办学点与多家重点用人单位在开展职前培训、课程互换等方面达成深化合作意向,并与重点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4,重点实习每年推荐毕业生到岗实习;成立“学生就业指导顾问团队”,邀请优秀企业家和广大学生分享创业经历,聘用一些企业的负责人担任专业职业规划导师,为学生求职提供全程辅导。
4、积极搭建网络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2008年以来,我校开通了网站,经过三次重新改建,现在实现了动态管理,对就业指导网页做到了信息的时时更新,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相关政策。经学校审核后,用人单位可通过“委托招聘”等栏目在就业网页上发布需求信息,就业网页受到了就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5、加强指导,多方推进,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招生就业科对毕业生每学期开办2次以上就业指导讲座。对于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包括,保证最优秀学生、特别困难学生以及就业困难学生进行重点推荐,优先扶助。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教育;发动教师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单位就业;鼓励学生展销自己的原创作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对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双困毕业生加大帮扶力度,对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的服务。这些举措,都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办学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
四、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生的就业观、择业观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不正确的心态,少数毕业生过分看重薪水待遇,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从而失去一些很好的就业机会。
2、部分学生的专业理论很好,但基本技能缺乏竞争实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应具备的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从而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3、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践难度较大。自主创业的学生往往创业愿望
很高,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想象的要大很多,个别地方存在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五、建议
1、针对就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指导;
2、继续做好与地方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得到上级的政策支持;
3、通过校友名人和优秀毕业生巡讲等载体促进就业;
4、培养学生创业观念,真正实现创业,促进学生就业在落实上还需要社会的整体保证,包括创业政策的落实、创业基金的保证、创业服务的到位等。
六、下一步工作的目标思路
1、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努力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是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2、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努力建立实习合作基地,多给学生创造实习和兼职的机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促进毕业生就业。
3、强化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提高就业工作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第三篇:2007招生就业科工作总结
2007招生就业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各科室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2007年年初校党委行政及职代会的计划任务。全共招生886人,其中春季48人,秋季838人,创历年来最高记录。下面就2007年的招生就业工作做一简要回顾,以便吸取经验教训,为指导好2008年的招生就业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明确招生就业在学校整体工作的地位。
1、领导在战略上重视。学校领导历来对招生工作高度重视,把它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即重中之重,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招生工作的龙头地位,为切实做好招生工作,扩大办学规模,争取更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专门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及中层干部为领导成员的招生工作小组,制定招生工作计划,全面做好招生工作的决策,实施和监控等工作。
2、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招生计划的顺利完成。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前提下,为按时高效完成招生任务,根据当地生源学校的区域特点,实行划片招生,除校长负责总体协调外,其它招生领导小组成员均为各片招生负责人,并分配具体招生指标,同时纳入到年终工作考核之中,完善奖惩,奖罚分明,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积极性,在校内形成了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总负责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全方位宣传、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奠定社会基础。
1、组织人员精心策划,招生简章和宣传广告,使招生简章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宣传广告言简意赅,特色鲜明,具有创新意识,并利用学校网站,充实网页,让更多人通过网络来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
2、组织人员到每所学校发放招生简章,和年级组长及班主任联系,齐心协力、层层落实,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和有利条件,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宣传我们学校,办学规模特色、专业、学制、培养目
标,收费标准以及就业前景。
3、招生就业科,克服了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经常加班加点,整个暑假没有休息日,全体教职员工牺牲暑假时间、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村落家院,引导家长重视为子女成才定位,帮助为子女选择好一个专业。向家长征询一个职业教育好建议,用本村的中高职业典型说话,教育和影响家长成才观念。
4、以国家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制度为契机,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促使人们的观念转变。力争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经费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项助学政策家喻户晓,切实感受这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的实惠,将吸引更多的初中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5、职合办学带动招生。今年秋季与湖南省高等财经专科学校联合办学,开设计算机应用和电算会计大专班,202人。参加成人高考上线186人,录取160人的好成绩。
6、宣传就业典型,转变学生成才观念。请过去从学校毕业后成功就业的校友和初高中毕业打工受挫的典型学生,现身说法作报告,用事实教育学生和家长,请就业典型讲解凭技能就业,创业经历,增加了宣传的信服力和亲和力。匡正部分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引导初高中学生和家长选择接受职业教育。
7、多层次挖掘新生源,经过财政局和劳动局批准成为培训机构。6~9月举办了一期5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和预备制短期培训班。
三、高度负责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
实行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起步良好。学校与深圳富士康,上海昆山纬创、神达电脑、苏州华硕、惠洲等企业签订了2007年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既为家长学生也为学校节约经费,更为主要的是工作有保障福利待遇好,今年共输送学生4批次26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四、存在问题不足
1、对职教认识不高,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加之地方“保护主义”制约了招生,制定一些“土政策”实行地方保护,不允许中职学校到所辖区域进行招生宣传,更不允许辖区内的中学教师帮助其宣传,使学校招生受阻。
2、中职招生秩序混乱。民办职业教育机构、非法招生中介花大量的成本进行不正当“招生”,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某种程度上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声誉,给正规职业教育今后的工作养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3、重招生轻就业。
今后,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真抓实干。2008年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把招生就业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2010年招生就业科工作总结
2010年技工学校招生总结
全年招生人数390 人,就业人数189。就业率96%。音美高考人数 49人,录取率82%。职大高考人数92人,录取率98%。
今年工作的可总结的亮点。
一、第一次实施春秋两季招生,华烨班春季招生156人。同时,在订单培养中以协议的方式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保证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伤保险、生活补贴及毕业后正式进入企业的各种待遇,规避学生的实习及就业的各种风险。在管理上,双方共同实施课程设置、督导。
二、实施初中分流在初中。
第一年进入我校学习54 人。双方共同管理,职业技能教育提前融学其中。
三、引进国家扶持、前景广阔新兴专业动漫,以及为突破的以点带面,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四、以四大实训基地为重点,组织全市初中校长、社区主任及全市初中毕业生观摩参观,职业启蒙教育。
五、采取各种方式深入各用人单位,招收半工半读学生,共计132人。
就业方式
一、围绕市场需求主动与用工单位联系推荐毕业生,在待遇上比以往有明显以高,督促用工单位按时签订劳动合同。今年安排就业人数52人。(电焊、电工电子、汽修、幼师)
三、普大、职大招考情况
2010年普通大学参考人数为49人,升学人数41人,升学率为82%。职业大学参考人数为92人,升学人数为90人,升学率为98%。
招生就业科 2010年1月11日
第五篇:就业科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
就业科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
就业科按照局党委的部署,在主管局长的带领下,以就业和创业为核心,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立足就业工作实际,提高服务质量,使科室有了新的进步,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注重学习,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
以全面学习和贯彻《就业促进法》为重点,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深入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努力营造公平、宽松的就业环境,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和扩大就业;按照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积极营造良好就业环境,积极促进和扩大就业的渠道。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活动,通过在新闻媒体、网络等方式,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宣传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客观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到基层建功立业和积极投身创业;宣传一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先进典型,宣传一批大学生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提升就业能力。
二、调查研究,发挥社区服务平台作用
充分发挥社区劳动服务平台责能,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
失业状况专项调查,重点摸清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情况,全面掌握高校毕业生数量、所学专业、就业状态、就业创业意向、培训需求、实行动态管理监测,为有针对性实施就业服务提供依据。规范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
三、强化自身学习和作风建设
加强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增强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廉政意识,通过学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激活思路,启迪思维。提升服务水平,能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爱心为前来办事人员开展贴心周到的服务。
存在的问题:
就业科缺少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工作推进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总结和推广经验上欠缺。
2013年工作思路:
党的十八大刚刚落幕,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要以就业是民生之本为载体,要以争优创先为主线,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为龙头,优质高效地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一是做好新出台就业政策宣传和新老政策街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政府一系列积极促进就业政策尤其是创业促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根据就业形势和任务需要,积极研究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力争在解决就业重点、难点问题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方式方法上有新突破。
二是强化就业服务管理。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基础管理。三是是建立稳定就业长效机制。建立促进就业的沟通协调、信息传递、有效对接、管理考核、部门联动等机制,促进其长期稳定就业。
三是加强自身建设。以强化能力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发挥就业管理服务工作优势,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建设,为全面推进各项就业服务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就业科
2012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