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学科不配套、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工作环境不好、待遇偏低、进取精神不强等。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学校要采取相应措施,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方案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相关政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例如,新建教学楼,使中小学的班容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建学生公寓,满足寄宿制学生的住宿要求;建立实验室、校园网,让农村学生也能够享受城市学生的学习条件;建教师公寓,让农村教师也能享受到城市教师的住宿条件,让他们安家落叶。
2、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农村教师的收入比城市教师普遍要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出台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例如,到农村任教的教师增加两级工资;放宽农村学校的职称结构比例;实行城乡学校经费统一管理、统一使用,让农村学校教师同城里教师
这样能够增加农村教师的收入,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
3、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本地区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即以城区的一所优质学校为核心,与同一区域若干所相应的农村学校组成办学实体,实现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等一体化体系,形成城乡学校一体化。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统一领导和管理。统一领导和管理包括教师的统一安排、经费的统一使用、教育教学的统一要求等。
(2)消除“城区教师”与“农村教师”的身份。要做到这点,最重要的是“城乡学校一体化”内的教师待遇要统一。农村学校的教师与城区学校的教师工资、福利、奖金、住房公积金等要统一政策;城乡教师有平等的学习进修、评优、晋级的机会。此外,农村学校教师还可享受交通费、伙食费、上浮工资等农村任教补贴,以此鼓励教师到一体化内的农村学校任教。
(3)实行教师轮岗制度。为保证农村学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应实行教师在城区和农村任教轮岗。一般以三年为一轮,至于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几轮要视一体化学校内的实际需要和各教师的具体情况而定。
4、实行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政策。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将城市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可以延长其工作年限,鼓励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二)学校多措并举,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靠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外,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1、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校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
(1)不同层次教师的提高。对新教师,采取新老结对的方式给与必要的专业指导。如果本校没有合适的指导教师,可以在本区域内选择指导教师,让年青教师尽快胜任本岗位的教学工作。中年教师年富力强,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帮助他们认真总结提高,学习教育理论,撰写教育论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观念滞后,因此,对于老年教师主要是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参加教师业务培训等,让老教师既要发挥他们的业务专长,又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教学业务上再学习、再提高。对于学历不达标的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学校在经费上给与支持,使本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100%。
(2)构建良好的教师集体。良好的教师集体有利于学校工作发挥整体效能,有利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行为调节机制。学校要努力帮助教师树立群体的共同目标:一方面是将学校总体目标内化为教师个体目标;
这样全体教师就会在学校共同目标的旗帜下通过人际沟通形成一个整体。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例如热爱教育、热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等良好行为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全体教师共同遵守的准则,影响、支配和调节教师的教育行为。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教师个体和全体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校管理中,要扶持正确的理论,抵制和纠正错误导向,促使教师群体团结一致,奋发进取。此外,在学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促使教师和睦相处、互相谅解和合作共事。
2、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农村学校分布较散,有的地处偏远闭塞村落,难免有“天高皇帝远”的松懈,加之文化娱乐生活落后,教师容易自由散漫,教师行为难免失范。学校要通过经常性的师风师德教育,定时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和教育法规的学习;定期进行师德考评,查摆自身存在的师德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有意识树立身边的典型,为大家提供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要注意发现新的问题与苗头,对教职工的年度考核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达到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心扑在教学上,无怨无悔。
3、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学校生活不方便,住房条件较差,子女入学困难等。要想让农村教师扎根农村任教,作为学校必须要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
生活上的困难和子女入学难等问题,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
4、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想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必须引导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要制定教科研制度,积极引导并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要求学校每个教师都要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通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相互交流、写反思小结、撰写教育论文和研究报告等,提高农村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热爱教育事业,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1、热爱教育事业,把教师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做事不仅仅是工作,必须对你做的事保持兴趣。因此,做任何事都要保持十二分的兴趣,尽心去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事业来做,甘于清贫,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应该如此,才能够扎根于乡村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就应该把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让这些农村学生享受同城里一样的教育,培养出令你佩服的学生,这是先生之最大的快乐!
2、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作为教师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有一种只是恐慌感和危机感,不学习就有落伍和淘汰的危险。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乡村中小学,信息闭塞,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专家学;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教育家的实践性著作,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炼成课题进行研究,撰写教育论文和教育札记,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专家型教师。虽然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充分重视,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就能有效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虽然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充分重视,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就能有效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第二篇: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一,我县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我县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普遍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质量不高
我县现任中小学教师,大致有三块。老牌师范毕业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毕业)、民师转正的和近年师范毕业生。第一类个人素质、业务能力、师德建设等方面都是比较好的。第三类他们多为高考扩招后中考或高考上的师范院校,因而自身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难免有先天不足的现象;第二类根据历史不同时期政策转正,很大一部分教学经验、敬业精神都没问题,但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教学手段也落后,但有一部分人钻了政策孔子,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得教师资格,素质极低,现在很多人也不在教学第一线,也没能力。
虽然许多教师通过20世纪末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和其他多方面原因,教师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2,极个别教师职业道德低下,应该肯定,当前我县教师中大多数老师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他们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献身教育,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一些教师中存在道德观念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心缺乏等问题,他们不安心于教学工作,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耐不住寂寞,抵制不住各种名利的诱惑,表现为工作自由散漫,教学中乱收费,吃拿卡要家长,从事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过性侵犯学生等恶劣行为。
3,我县教师队伍不稳定
(1)教师队伍流动的单向性
我县教师队伍流动的单向性指教师有教育系统向非教育系统流动;一线教师向学校,学区,教育局教育行政人员流动;山区向平原,乡镇向县城及其周边地区流动;小学向初中,初中向高中流动
(2)教师队伍中的“躲猫猫”现象——在编不在岗
我县教师队伍中有许多教师在编不在岗,工资照领的现象,既增加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又浪费了我县的财政收入,在社会上影响极坏。
(3)教师队伍的“隐性流动”,指未构成现实的流动行为大多表现为:对教师职业的自卑感,对教学工作和学生感情的减退,以及工作积极性、责任感的变化;有的则“人在曹营心在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
4,教师的结构不合理
(1)学科结构:配套不齐,短缺严重
小学学科结构性缺编最为紧缺的是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科技活动等学科的教师,高中学科结构性缺编主要是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的教师。
(2).学段结构:层层“拔高”,整体下滑
总的来讲,小学教师数量相对过剩,中学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我县近一段时间面临小学教师相对过剩、中学教师短缺的双重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出现了将小学高水平教师拔高为初中教师,将高水平的初中教师拔高为高中教师,或将有些短缺学科的大专毕业生拔高为高中教师等现象,这样既造成了初中和高中教师整体素质下滑,对小学教育更是釜底抽薪。
(3),地域结构:县城富余,乡镇不足
我县教师地域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以下几点:第一,从教师数量上来看,县城学校教师趋于饱和,乡镇学校教师明显不足。第二,从素质要求上来看,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对于教师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县城学校希望有高学历、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而乡镇学校则要求教师素质更为全面和综合,主要许多学校是一人一班,需要全能老师。第三,从教师流向上来看,从乡镇流向县城的多,回流的极少。
5,教师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
我县广大的教师似乎都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自己缺失远大的理想追求,普遍认为教师工作是死工资,没有什么前途。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则是不求创新,不求上进,教学方法单
一、陈旧,不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得过且过;不关心国家新的教育方针政策,思想观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第二、工作中动力不足,缺乏热情和责任。没有工作动力,常常抱怨教育工作量大,压力大,工资少,待遇低,对工作没有兴趣。第三、对待学生缺少必要的恒心和耐心,爱心。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做法简单,不会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有效的引导,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有了问题,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么向家长告状,使本来已经紧张的师生关系更加尖锐,却很少从自己身上做检讨。
6,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常规抓的不紧,教科研意识普遍淡薄
由于没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的结果,而忽略了教学常规的要求,忽略了广大学生的教学利益要求,更谈不上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应该使广大教师通过参与教科研活动,解决教育实践出现的一系列敏感问题,彻底改变过去的“苦教”、“苦学”、“向时间要质量”的教育现状,逐步走上“向教科研要质量”的 科学化的教改道路。
7,教师中的不满情绪逐渐增加
由于公务员工资的逐步兑现而教师的还有部分未及时兑现,职称评定问题,师生纠纷,领导处理不公等问题是部分教师的不满情绪增加,特别有了网络这一平台更促进了这一现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今天说,目前我国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有3个问题比较突出:
——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比城市低。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而农村地广人稀,学校规模偏小,有些偏僻地区还大量存在着分散的教学点,据统计,全国目前约有10万个教学点。
——边远、贫困地区、山区教师依然紧缺。有些地方则是由于财政困难或财政供养人员超编,即使有编制也不聘用公办教师,而是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
——农村教师的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在职培训机制尚需完善。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有的地方比较突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断层。在学科结构方面,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还有相当一批教师,长期缺乏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关键在教师。为解决以上问题,检查组建议应适时调整和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在编制上向农村倾斜,为农村学校安排少量附加编制,对学生少的教学点可单独核编,为寄宿制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生活管理教师。完善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推动建立贫困地区教师特殊补贴制度,使贫困地区派得进、留得住教师。(崔丽程刚)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使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得到落实。学校一切工作的执行者和实践者都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和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切美好愿望和长远奋斗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把教师队伍的质量搞上去,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各项建设才有了根本保障。由此可见,教师素质对学校发展甚至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认真贯彻全(省)教会精神和深入学习国家(四川)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之际,我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进行来了调研。应该说现在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新形势下教师队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主要问题有:
一、教育观念落后,师德师风弱化。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办法不多,信心不足,动力不强。教育提质的各项工作,在学校层面无法得到落实。一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教育宗旨淡化、教育能力弱化,在知识更新、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不会制作课件,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学校的电教设备成了摆设。部分教师把学生当成摇钱树和聚宝盆利用,违规推销资料、有偿补课、家教家养,有的教师甚至体罚学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二、对社会现实不满,一些教师喜欢与高收入群体作待遇比较,长期发牢骚形成的消极思想影响教学工作情绪。
三、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此外,受编制、财力影响,加上优秀师范生、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四、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校,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富余,而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普遍不足。
五、聘任制度失去积极的主导作用。聘任终身制,让一些聘上小高的教师(以小学为例)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写论文再与其无关,派其出去参加优质课等比赛,也是能推尽量推,工作敷衍。
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高学历率不高。名优教师少,骨干教师缺乏。
七、缺乏危机意识,还存有“铁饭碗”意识,业务上不思进取,导致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专业知识老化、教学技能僵化、缺少爱与责任、教育目标不明确,等等。这样的一些不良现象任由其发展下去,无论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下面,就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中的思考,谈几点建议。
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教育强县”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必须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统领,强化教师为人师表的德育意识,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超强的德育规范行为引领学生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强化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通过提高自身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强化教师与时俱进的意识,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与业务培训,保证政治思想与业务知识与时俱进。
二、标本兼治,强化师德建设。
1、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制定并实施各种师德规章制度,是规范教师依法从教、以德施教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但规章制度效能的发挥,还得依赖于教师的内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管理首先应当是师德管理。在师德管理中,要善于做到“三先”:即“管理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在强调执行和实施上级和学校制定的各种师德具体规范要求时,要想方设法了解把握教师的各种心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让一些具体的师德规范要求和制度更容易得到教师的心理认同,真正内化为一种行为约束。
2、坚持抓积极因素与抓消极因素相结合。抓积极因素中,首先要树立师德新概念。把教师的成功放在首位,努力创设一个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在奉献中成就自我的良好环境。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培养一种甘于奉献、甘守清贫的职业精神。其次,学校校长要负起应有的责任,付出人文关怀,在对待教师成长上应当像班主任热爱每一个学生一样,公平对待每一个教职员工,鼓励支持相对后进的教职工成长。因为唯其热爱,才能善于发现每位教职员工的某种优点或长处,才能促其扬长避短。抓消极因素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违背师德规范要求的事情,还常常发生在一些对班级管理严格要求,对学生则是“恨铁不成钢”的敬业型教师身上。在严格管理中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或者言语过激,或者处理失当,引起个别学生或家长的误会、曲解和责难,有的还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但却会得到其他一些教师的同情。校长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会感到很棘手。因此,我们必须冷静、恰当地处理好这些问题。一要晓以利害,严格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努力维护教师形象、学校形象、教育形象。二要引导教师讲究教育方法和策略,有点“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在目前管理学生尚缺乏较好大环境的情况下,领导要为教师多承担责任,注意保护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的责任性和积极性。
3、坚持抓科学发展观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于教师的一些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即使我们的能力有限,也要竭尽全力,分忧解难。长此以往,就能大大增强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人和万事兴”,不但利于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而且在碰到诸如评定职称、评优评先等难度较大的工作时,有些教师也能顾全大局,其中也不乏情感维系的因素。
应该说,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师德建设,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努力创设一种人人奋发向上的氛围,这是教师综合素质得以持续提高的原动力。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建设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建设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学科不配套、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工作环境不好、待遇偏低、进取精神不强等。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学校要采取相应措施,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相关政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例如,新建教学楼,使中小学的班容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建学生公寓,满足寄宿制学生的住宿要求;建立实验室、校园网,让农村学生也能够享受城市学生的学习条件;建教师公寓,让农村教师也能享受到城市教师的住宿条件,让他们安家落叶。
2、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农村教师的收入比城市教师普遍要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出台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例如,到农村任教的教师增加两级工资;放宽农村学校的职称结构比例;实行城乡学校经费统一管理、统一使用,让农村学校教师同城里教师一样享受课时津贴等措施,这样能够增加农村教师的收入,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
3、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本地区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即以城区的一所优质学校为核心,与同一区域若干所相应的农村学校组成办学实体,实现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等一体化体系,形成城乡学校一体化。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统一领导和管理。统一领导和管理包括教师的统一安排、经费的统一使用、教育教学的统一要求等。
(2)消除“城区教师”与“农村教师”的身份。要做到这点,最重要的是“城乡学校一体化”内的教师待遇要统一。农村学校的教师与城区学校的教师工资、福利、奖金、住房公积金等要统一政策;城乡教师有平等的学习进修、评优、晋级的机会。此外,农村学校教师还可享受交通费、伙食费、上浮工资等农村任教补贴,以此鼓励教师到一体化内的农村学校任教。
(3)实行教师轮岗制度。为保证农村学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应实行教师在城区和农村任教轮岗。一般以三年为一轮,至于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几轮要视一体化学校内的实际需要和各教师的具体情况而定。
4、实行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政策。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将城市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可以延长其工作年限,鼓励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二)学校多措并举,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靠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外,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1、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校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
(1)不同层次教师的提高。对新教师,采取新老结对的方式给与必要的专业指导。如果本校没有合适的指导教师,可以在本区域内选择指导教师,让年青教师尽快胜任本岗位的教学工作。中年教师年富力强,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帮助他们认真总结提高,学习教育理论,撰写教育论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观念滞后,因此,对于老年教师主要是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参加教师业务培训等,让老教师既要发挥他们的业务专长,又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教学业务上再学习、再提高。对于学历不达标的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学校在经费上给与支持,使本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100%。
(2)构建良好的教师集体。良好的教师集体有利于学校工作发挥整体效能,有利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行为调节机制。学校要努力帮助教师树立群体的共同目标:一方面是将学校总体目标内化为教师个体目标;另一方面让教师个体已有的目标融入群体目标体系,这样全体教师就会在学校共同目标的旗帜下通过人际沟通形成一个整体。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例如热爱教育、热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等良好行为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全体教师共同遵守的准则,影响、支配和调节教师的教育行为。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教师个体和全体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校管理中,要扶持正确的理论,抵制和纠正错误导向,促使教师群体团结一致,奋发进取。此外,在学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促使教师和睦相处、互相谅解和合作共事。
2、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农村学校分布较散,有的地处偏远闭塞村落,难免有“天高皇帝远”的松懈,加之文化娱乐生活落后,教师容易自由散漫,教师行为难免失范。学校要通过经常性的师风师德教育,定时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和教育法规的学习;定期进行师德考评,查摆自身存在的师德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有意识树立身边的典型,为大家提供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要注意发现新的问题与苗头,对教职工的考核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达到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心扑在教学上,无怨无悔。
3、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学校生活不方便,住房条件较差,子女入学困难等。要想让农村教师扎根农村任教,作为学校必须要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做好服务,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和子女入学难等问题,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
4、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想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必须引导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要制定教科研制度,积极引导并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要求学校每个教师都要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通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相互交流、写反思小结、撰写教育论文和研究报告等,提高农村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热爱教育事业,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1、热爱教育事业,把教师职业当作事业来做。**本历史上最伟大的儒商、被誉为“**本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说:“做事不仅仅是工作,必须对你做的事保持兴趣。因此,做任何事都要保持十二分的兴趣,尽心去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事业来做,甘
于清贫,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应该如此,才能够扎根于乡村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就应该把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让这些农村学生享受同城里一样的教育,培养出令你佩服的学生,这是先生之最大的快乐!
2、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作为教师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有一种只是恐慌感和危机感,不学习就有落伍和淘汰的危险。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乡村中小学,信息闭塞,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专家学;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教育家的实践性著作,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炼成课题进行研究,撰写教育论文和教育札记,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专家型教师。
第四篇: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一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一
农村学校教师师资力量的配备不均衡。距离县城越远的学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外流越严重,而县城以及县城周边学校的教师数量过多,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教师的流动分配工作不透明,不看工作需要,看关系和金钱,人为的调动造成边远学校师资匮乏,更严重的后果是挫伤仍在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教师的调动缺乏制度的约束和管理;
第三,社会的舆论导向,社会上的人们总认为在县城工作的教师就比农村的教师能力强、地位高;
第四,工资福利待遇的差距;
第五,教师本人生活的需要,现在大部分教师都在县城居住,子女入学方便以及上下班的距离近。
第六,个人仕途的考虑,在县城接触面多,发展的机会多。
第七,农村学校面对的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氛围不如城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高,学生的基础差,工作上付出的多,却不见成效或不如城里孩子身上见效明显,有时设置遇到个别素质不高的家长的责骂指责。
改变以上问题的建议: 1.完善调动制度,并能严格执行。一方面县城及周边学校的入口要卡住,确是工作需要调入教师的应根据岗位面向全体在职教师或大学毕业生考试择优录用(这当然也不能完全避免暗箱操作,但最起码可以给农村有能力的教师一个机会);一方面县城以及周边教师超编学校的出口要放开,放出的要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引导鼓励骨干教师去农村边远学校支教,为防止支教流于形式可与教师的职称评聘挂钩(中职至少去三年,高职至少五年),已是中职或高职的县城教师,也需要完成3年或5年得支教任务才能继续享受该级别的工资待遇。
2.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配备,对农村学校短缺的英语、科学、计算机、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师要根据学校学生的数量配备齐全,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3.适当提高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这些年分配到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师并不少,为什么留不住呢?关键是城里的诱惑太多,农村能留人的理由太少。最起码要使农村教师的工资比城里同等资历的教师的工资多出50%。(做不到这一点一切提高农村教师地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设想永远都只是设想)。
4.现实条件下做不到第三点的,可尝试一下方法。以县或镇为单位开通校车,解决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的上下班交通问题;补助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工作日在校的用餐费用;在绩效工资中加大边远补贴的额度;
第五篇: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二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二
一、教师整体素质觉悟不高,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问题存在的原因
1、农村教师队伍中存在一批原民办转国办的教师,年龄普遍偏高,由于原来学历的限制,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再加上缺乏培训与学习,教育观念落后,难以胜任语文、数学以外学科的教学工作。学校出于照顾的心态,往往安排这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担任低年级或学前幼儿教育等工作岗位,其结果造成农村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始就与城里孩子在对外界事物的接触面以及综合素质方面拉开了差距。这部分教师虽然能力上有所欠缺,但是普遍对自己的工作现状比较满意,能安心从事教育工作。工作积极性往往比正规院校毕业的教师要高,因而用应试教育的标准衡量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会比正规院校毕业的教师所教得学生成绩会更好,这也就证明了一点教师的能力与学生的成绩并不成正比,而是与教师的工作态度、责任心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2、为什么正规院校毕业的国办教师有能力却不一定有成绩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这部分教
师因为年纪比较轻,接触的同龄人在社会各行各业正是中间力量,受社会上拜金思想的影响,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往往比较的是收入的多少、权力的大小,从而造成思想上的浮泛,不能安心从事教育工作,总想着攀比、钻营,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社会上不正常的干部选拔制度,往往造成有关系的得以升迁到教育行政岗位或调离教育部门,而靠努力工作的不能得到上级或社会的及时认可,造成了极坏的示范引导,使这部分年轻的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要么也开始投机钻营,以离开教育一线为奋斗目标;要么开始自暴自弃,浑天度日,把教育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
3、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资源的调配上往往侧重于重点学校,并不能给农村学校配备齐全各
个学科的教师,甚至对农村学校釜底抽薪,雪上加霜,将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调走。在对教师的管理方法上侧重“管”轻视“理”。而且管的方式方法往往是命令吆喝式的,依靠严格的制度约束,只能产生两个结果----正面反抗的“叛逆”和阳奉阴违的“奴才”,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教育大家和名师是这么产生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
1、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指导,培训内容除了教育教学能力方法的培训学习以外,更
要加强对教师思想上的引导和教育。要触动教师的心灵,改变受不良思想严重侵蚀的教师思想,否则再高的工资待遇也是欲壑难填,在严厉的管理制度也是隔靴搔痒。
2、建立合理正常的干部选拔制度和工资福利制度。何谓合理?就是要达到现在从事管理工
作人员都想方设法要走上讲台,而一线教师以能从事教学工作为荣,将离开讲台走上仕途视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能达到这种状态教育就有了希望。
3、教育行政部门要侧重对农村学校给予扶持与政策的倾斜。变管为理,少一些命令多一些
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服务。观念上放下些领导的权威与尊严,得到的才是真正的尊敬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