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小结

时间:2019-05-12 05:4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小结》。

第一篇:五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小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考点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一、意义: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如:2.5×6

表示6个2.5求和或2.5的6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所不同,它是整数乘法意义的进一步扩展。一个数乘以小于一的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多少。例如,2.5 × 0.6表示2.5的十分之六是多少,2.5 × 0.98表示2.5的百分之九十八是多少;一个数乘以大于一的小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如,2.5 × 1.6表示2.5的1.6倍是多少?

现行教材统一为: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计算方法:

计算小数乘法:先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竖式计算要点:

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

③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四、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1)一个因数乘另一个因数,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有几位,积就有几位。

例如:3.45×6.29=21.7005

2)如果乘得的积小数末尾是零,零就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3.65×6.72=24.528

五、积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第二单元:小数的除法

一、意义: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计算方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关键在于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要用到商不变的性质及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三、小数除法步骤: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对: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四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五检查:商的小数点位置是否正确、验算。

四、商和被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零除外)除以小于一的数,商比被除数大。一个数(零除外)除以大于一的数,商比被除数小。

五、解决问题: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例11)和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

六、小数的分类: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 4.33 3.1415926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 3.555 0.0333 12.109109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 3.111 0.5656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3.1222 0.03333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等式不变的规律: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3、基本数量关系:

1)功效×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功效=时间工作总量÷时间=功效 例如:王师傅一小时加工8个零件,他工作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设王师傅工作一天加工x 个零件 功效×时间=工作总量

X=24×8

X=192 答:王师傅工作一天加工192个零件。

2)路程=时间×速度用字母表示为:s=vt

例如:小明和小红家相距560米,学校在两家的中央,小明和小红在校门口分手,七分钟后他们同时到家,小明平均每分钟走45米,问小红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解:设小红平均每分钟走x米.路程=时间×速度 560=(x+45)×7 560÷7=x+45

X=35 答:小红平均每分钟走35米。

4、方程的类型: a-x=b、a÷x=b、a(x±b)=c、ax±b=c的类型,解方程时要把含有x的项看成一个整体,逐步解方程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100公顷=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为:s=ah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为:s=a的平方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为:s=ab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为: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为:s=(a+b)h÷2

3、相关定理:

1)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相等。2)一个长方形木条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3)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两个梯形,只要它们的上下底之和相等,那么高的值越大,面积就越大。

5)距离的测定方法:用工具测、步测和目测

举例:1)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⑴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⑵两个面积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⑶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但形状不一定相同。()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能拼成()。①平行四边形②长方形③正方形

4、公式的应用:注意解题的程序指导:

一想,是什么图形;二定,用什么公式;三算,按公式列式计算;四查,公式是否正确,得数、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①在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中,“÷2”很容易丢,计算时要特别留心。

②逐步脱式,不可急于求成,导致失误。

例:1)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高32米,面积是0.48公顷,菜地的底边长多少米?

2)一块三角形地高32米,面积是0.48公顷,菜地的底边长多少米?

3)有一块三角形菜地,底为160米,它比高的2倍少20米。菜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解题方法:

有一块三角形菜地,底为160米,它比高的2倍少20米。菜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思路分析:此题是求三角形面积的题目。求三角形的面积的关键是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题目中底已经直接给出,而高没有直接给出。因此这题要想求出面积,必须先求出高。求高是求1倍量的,应先把160米补上20米后,正好对应2倍。因此高这样计算:(160+20)÷2=180÷2=90(米)。

再求三角形菜地的面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就可以了。

2.有一块梯形田,上底6米,比下底的一半少0.4米,高比上底多2米,求梯形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思路分析:这题的题目要求是求梯形的面积。求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b)×h÷2,根据公式说明求梯形面积的关键是知道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

观察已知条件,我们发现这个梯形的下底和高都没有直接给出,因此应先求出下底和高,再求面积。

根据条件,求下底是求上底的一半少0.4的数是多少,列式是:

6÷2-0.4=3-0.4=2.6米。

根据条件,求高是求比上底多2的数是多少,列式是6+2=8(米)。

最后求出梯形面积,直接公式计算就可以了。

解:(1)6÷2-0.4=3-0.4=2.6(米)

(2)6+2=8(米)

(3)(6+2.6)×8÷2

=8.6×8÷2

=68.8÷2

=34.4(平方米)

答:梯形田的面积是34.4平方米。

3.已知梯形的上底45厘米,高4分米,面积是24平方分米,求梯形的下底是多少厘米?

思路分析:这题已知梯形的面积和上底以及高,求下底的长度,是利用公式逆解的题。

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要计算梯形的下底,必须先把梯形面积乘以2还原成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这样,我们用拼得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高就得出了梯形上底和下底之和,再减去梯形的上底,就算出了下底的长度。

注意,这题中的高的单位名称、面积的单位名称与要求的下底单位不统一,应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解:24平方分米=2400平方厘米

4分米=40厘米

2400×2÷40-45

=4800÷40-45

=120-45

=75(厘米)

答:这个梯形的下底是75厘米。

4.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和它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2.5倍,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思路分析:我们知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键是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已知条件中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2.5倍,而三角形的底题目中直接给出,用乘法就可直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了。

题目中又告诉我们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高,因此,只要求出三角形的高就可以了。而求三角形的高又是利用公式逆解的题,这与梯形给出面积利用公式逆解题思路一样,只要先还原成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算高就可以了。

解: 12×2÷6

=24÷6

=4(厘米)

6×2.5=15(厘米)

15×4=60(平方厘米)

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

5.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思路分析:要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要先做一条辅助线(如图)。

这样就可以看出这个组合图形是一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组合而成的。梯形的下底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45减35的差,只要利用梯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这两个基本图形的面积,最后用加法就可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了。

解:(1)梯形面积:

(20+50)×(45-35)÷2

=70×10÷2

=350(平方厘米)

(2)长方形面积:

50×35=1750(平方厘米)

(3)组合图形面积:

350+1750=2100(平方厘米)

答: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是2100平方厘米。

6.小莉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55厘米。她从家走到新华书店的距离是1705米,要走多少步,才能走到?

思路分析:这题是知道平均步长和两地间的距离,求步数的题目。由于这题的单位名称不统一,只要先统一单位,就能直接用两地距离除以平均步长就可以了。

解法一: 1750米=175000厘米

175000÷55=3100(步)

解法二: 55厘米=0.55米

1750÷0.55=3100(步)

答:要走3100步才能走到。

【思维体操】

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第一个底长是40厘米,高是35厘米;第二个底长是7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思路分析:这道题是求三角形的高,是利用公式逆解的题。题目中给出了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又直接给出了第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这样就求出了第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这也就等于知道了第二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逆解此题就可以了。

解: 40×35÷2

=1400÷2

=700(平方厘米)

700×2÷70

=1400÷70

=20(厘米)

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还原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相等。所以还可以还可以这样列式计算:

40×35÷70

=1400÷70

=20(厘米)

答:第二个三角形的高是20厘米。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8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思路分析:题目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也就是,不仅面积相等,两个图形的底也相等,也就是a1= a2,要使面积相等,三角形的高必须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才能达到要求,所以三角形的高是这个平形四边形高的2倍。

解:8÷2=4(厘米)

答:平行四边形的高是4厘米。

3.一个三角形与一个长方形面积相等,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37厘米,长是16厘米。而三角形的底是长方形长的一半,高是多少?

思路分析: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指出,三角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只要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

根据条件,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要先求出宽,才能求面积。我们用37÷2-16就可以算出宽了,再利用公式就求出面积了。

又根据条件,三角形的底是长方形长的一半,就有求出三角形的底,再利用公式逆解就能求出三角形的高了。

解: 37÷2-16

=18.5-16

=2.5(厘米)

16×2.5=40(厘米)

40×2÷(16÷2)

=80÷8

=10(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高是10厘米。

评析:以上三题的解题思路相同,要抓住两个图形面积相等的这个已知条件去分析思考,因此这两题是“面积相等,图形状不同”的题目,求另一图形的底或高,都是利用公式逆解的题目。

要想很快找到解题方法,认真审题非常重要,求面积的公式也要相当熟练,要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入手,利用公式,求出所求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大家还应掌握。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5厘米,它的面积就会增加95平方厘米,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思路分析:这题要想求出所求问题,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出一幅平面图,我们可以对照图来分析。

通过画图,我们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增加的95平方厘米的面积。而阴影部分是由两个由原正方形为长,5厘米为宽的长方形面积和以5厘米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组合而成的。我们只要从95平方厘米中减去5×5的积再除以2再除以5就算出原正方形的边长了。

解: 5×5=25(平方厘米)

95-25=70(平方厘米)

70÷2=35(平方厘米)

35÷5=7(厘米)

答:原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

注意,这题不能这样画图。

如果按照上图的画法,等于把正方形的每条边长增加了10厘米,题意理解错,肯定结果就错了。

5.一个平行四边形,若底增加2厘米,高不变,面积就增加4平方厘米。若高减少1厘米,底不变,面积就减少3平方厘米。求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我们也可画出这题的平面图。我们也可以对照图来分析。

通过观察图,明显看出,当底增加2厘米,高不变时,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增加了一个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等的底是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就求出了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我们还可以从图上看出,当高减少1厘米而底不变时,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就减少了一个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等底、高是1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就可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了。最后根据条件,就可算出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

解: 4÷2=2(厘米)

3÷1=3(厘米)

3×2=6(平方厘米)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评析:以上两题是比较复杂的平面图形的有关计算题目。为了使条件和问题形象地展示出来,我们就可以通过图来解决。画图法也是解答数学难题的方法之一,它对于解答数量关系复杂的题目,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家不能忽视画图法的学习。

7、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8、动手操作与实验。

8、操作:会画图形、会剪、会拼,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去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1、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会画三种统计图、会利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

2、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

意义: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它和平均数有以下两点不同:一是平均数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而中位数并不完全是“虚拟”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二是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大小的改变,而中位数则仅与一组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所以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

计算: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

2)在数据个数为奇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3、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第七单元应用

1、搞清其数量关系:

总价= 单价×数量路程= 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2、分清所求问题:

一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总数量除以总份数。

二归一问题: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单一量=份数

例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米,照这样计算,织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6930 ÷ =45

三归总问题例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米,6天修完。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800 × 6 ÷ 4=1200 四行程问题:

一是基本关系式:路程=速度和×时间 二是解题关键及规律

1)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2)同时相向而行相遇路程=速度和×时间 3)同时同向而行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4)同时同地同向而行路程=速度差×时间。例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乙每小时行 9 千米,甲几小时追上乙?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千米,这是速度差。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28 千米里包含着几个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 ÷ =4

3、基本解题思路: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从问题入手,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解答。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式定理

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

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分数部分

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3、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4、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5、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7、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8、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9、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0、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2、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13、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质数(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三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数量关系计算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小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小结

庙湾小学

林珊

这次期中考试试卷,总的来说,其考核内容是比较全面、综合的,题型也比较全面,不会超出所学范围,能全方位考核学生对上半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题目的安排上,由易到难,题量适中,分数的分配较合理。所以说,整张试卷,对于本学期上半学期知识的考核是全面而详尽的,在难易度上是适中。但学生考出来的成绩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

首先学生中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过关。这次考试中没及格的学生占了20﹪的比例。在这部分学生中,很多是由于基础差,基础知识薄弱,有个别几个学生甚至连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不过关。而这些二、三、四年级的知识不过关,到了五年级就跟不上了;中等学生占了60﹪的比例,这部分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做起题来丢三落四的,容易出错;优秀生没有。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思维不够灵活,在运用所学知识方面不够灵活,题目稍微“转了个弯”,就解答不出来;另外,由于做题不够小心谨慎,也容易失分。而失分的原因多在于做题马虎,不细心,把数字看错或漏写。

另外,学生的成绩提不高,还在于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不能自觉、自主地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也不闻不问,得过且过。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些知识不懂,整天迷迷糊糊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没兴趣,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没自主学习,成绩就无法提高了。

当然,学生考出这样的成绩,作为科任的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未能及时跟踪追进,查漏补缺,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是我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跟踪追进,了解其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争取下半学期把成绩提高上去。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结[范文]

第1课《窃读记》复习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zhāo pái guō sháo diǎn jiǎo shū guì

[ ] [ ] [ ] [ ] wū yán zhī chēnɡ chǎo cài zhòu mãi [ ] [ ] [ ]

[ ]

tuǐ suān jù pà tān lán yǐn cáng [ ] [ ] [ ] [ ]

二、在括号中填入读“jù”的字。

[ ]怕

[ ]体

[ ]离

[ ]会

拉[ ] 语[ ] 戏[ ]

抗[ ] 根[ ] 火[ ]

三、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顾:A.注意;B.拜访;C.转过头看看;D.商店或服务行业前来购买东西或要求服务的。

1.顾此失彼。[ ]

2.像我这样光顾着看书的人很多。[ ]

3.今天顾客盈门,服务员都忙不过来。[ ]

4.我环顾四周,只见这里山清水秀。[ ]

光:A光彩;B完了;C只,单;D露着;E明亮;F景物。

1.春光明媚。[ ]

2.为国争光。[ ]

3.我担心书被卖光。[ ]

4.你光着膀子想大干一场啊![ ]

5.光明在前头等着我们。[ ]

6.光靠你们两个人恐怕不行。[ ]

四、从课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看到妈妈脸上不悦的神情,弟弟()地关掉电视做作业去了。2.忙碌了一天,我早已是(),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找好吃的。3.文文经常()那家书店,所以营业员阿姨都已经认识她了。

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3.他读书的时候,像一只蜜蜂在吸取花粉那样专注。[ ]

4.她看见饭店的招牌,闻到炒菜的香味,就好像看见了满桌的美味佳肴。[ ]

5.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

2.“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把“我”比作,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

3.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4.作者为什么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把下列读书名言补充完整。

1.读书破万卷。

2.黑发不知勤学早。

3.少壮不努力。

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复习检测

一、读拼音写汉字。

bàn lǚ

yú lâ

yóu yù()()()bâi sònɡ biān xiě mǒu rãn()()()

二、辨字组词。

误()趟()

像()

佣()

娱()趣()

豫()

诵()

坐()骗()

继()

原()

座()编()

断()

愿()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书

一()船

一()灯光

一()扑克牌 一()山水画

一()圆月

一()寒风

一()阳关 一()琴

一()朋友

一()旅行

一()大树

四、找出句中的错别字画上横线并依次改正。

如果只能代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那一样?一副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合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

()

()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欣赏

观看

1.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花园里()各种美丽的鲜花。2.我再()《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他貌丑心善。

忽视

忽略

3.对于一部喜爱的电影,我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观看,找到我以前

()的东西,再加以细细咀嚼。

4.因为你的(),造成了弱势群体的自卑心理。

发现

发明 5.爱迪生()了电灯。

6.你总能从一本书中()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六、给加横线字找反义词。

1.我会继续把故事编写下去。

()2.这里的一切我都熟识。

()3.这是一艘非凡的战舰。

()4.我会找到曾经忽略的东西。

()

七、把搭配的词语连起来。周游

专业 选择

对话 倾听

故事 编写

世界

八、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质朴无华的车骑装载了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完成练习。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1)这句话把书比作_______和________,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2)你觉得书像什么?仿照例句写一写。

书,好似一位伙伴,倾听我诉说痛苦;书,好似一位老师,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书,又好似一位旅行家,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五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册英语语法小结1

    1、be动词:am、is、are。am用于I,are用于you,we,they和名词复数;is用于he,she,it和名词单数(统称为'三单',即第三人称单数)。 2、助动词,主要分为do和does。do用于主语为'非三单'(I,you,复......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式(5篇)

    圆面积周长公式: 1.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2.圆周长= 2×π×半径 圆周长=π×直径 3.直径=周长÷π 半径=周长÷π÷2 4.圆面积=π×半径2圆面积=π×(直径÷2)2 圆面积=......

    小学数学公式

    小学数学必背公式大全►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小学生常用数学公式

    小学生数学常用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本站推荐]

    高中数学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

    初等数学公式

    初等数学常用公式一代数1.绝对值(1)定义(2)性质,,,,.2.指数(1).(2).(3).(4).(5).(6).(7)(8)算术根3.对数(1)定义.(2)性质.(3)运算法则,,.(4)换底公式.4.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排列数公式,.(2)组合数公式,.(3)二项式定......

    高等数学公式

    高等数学公式导数公式:基本积分表: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一些初等函数:两个重要极限:三角函数公式:·诱导公式:函数角Asincostgctg-α-sinαcosα-tgα-ctgα90°-αcosαsinαctg......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工具箱 (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 矩形、椭圆选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