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引领特色学校建设

时间:2019-05-12 06:4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引领特色学校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引领特色学校建设》。

第一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引领特色学校建设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引领特色学校建设

——江西省临川一中课程改革与特色发展工作总结

临川一中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也是首批全省教改示范性学校。至今,临川一中已获得国家级荣誉23次、省级荣誉32次。

新课改以来,我校助推全面素质教育,走高中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真正体现“江西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办学目标。八年来,我校教师严格按照学校确定的“两翼齐飞”发展战略,紧紧把握一个“特”字,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更新教育方式,实现了文化课程教育和心智、艺体技能培养双提高,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跨越发展的特色化办学目标,努力实现“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成名、教育成功”有价值的教育。下面就我校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领特色学校建设”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一些体会作一小结,旨在进一步造就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自身办学水平、打造教育精品、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期盼能够得到上级教育部门实质性的指导。

一、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我校是江西省新课程改革样本校、试点校、先进单位,2012年《江西省教育体制改革简报(2012年第19期)》以“建体系 抓重点 显特色”为题,全文刊发了我校“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纪实一文,全省第一次新课改成果展经验交流会也在我校成功举办,这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校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果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多年来,临川一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育模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狠抓素质教育,注重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 1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在培养学生德育的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为终极目标。近几年来,我校不断尝试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变苦抓为善抓,变苦教为乐教,变苦学为巧学,变苦育为善育,实现了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四个转变”。为此,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开展有效工作:

1.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多样发展。我校现已构建常规课程、校本课程、社区课程“三位一体”的大课程体系,以顺应新形势下课改发展。一是开齐开足教育部门规定的常规课程,以新的教学观念、方法、手段,实现高效教学;二是丰富校本课程。现已逐步形成建构科学激趣类、竞赛辅导类、文学艺术类、人文素养类、语言工具类、通用技术类、体验感悟类(包括学生社团活动、专题讲座、文体艺术节活动)等七大系列。每年在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近40门校本课程,主要通过选修课、活动课、阅读课、各学科兴趣小组、主题班会、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形式授课或展示活动成果。目前主要编写的校本课程有:《古典名著欣赏》、《美英风情》、《学生心理研究》、《学习与心理》、《走出国门》、《物理科普》、《硬笔书法》、等40多门课程。其中,我校老师编写的《文学记者编辑部》、《身边的数学》、《物理小制作》、《摄影》、《韵律操》、《篮球》、《书法天地》等教程,在全校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后一直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也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后阶段拟开发的校本课程有:《抚州名人园名人研究》;《临川乡土文化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生物与人类生活》;《临川四梦欣赏》;《生态与环境》;《汤显祖戏剧欣赏与写作》;《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等。三是学校政教处、团委和年级组、学科组通力合作,组建了创新社、诗雨文学社、心理社、舞蹈社、羽毛球社等13个学生社团,开 2 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定期开设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或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学长、共建单位来校进行教育、教研、教学改革试点、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报告或讲座。自2008年7月到现在,先后邀请了北京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教授、教育厅王副厅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浙江大学知名教授校友白勇教授、全球最著名的英语口语教育专家、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洪战辉、华东师大副校长陆靖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东北师大袁孝亭教授、山东潍坊一中校长、特级教师曹红旗、湖南长沙一中英语特级教师高校长、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江西招生组组长等教育专家、知名学者来我校讲学、指导课改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与此同时,于2009年4月特别邀请了孙副省长和省教育厅领导到我校指导新课程工作。2008年4月,与中国教育学会一同举办了“全国高中教育管理创新曁江西临川一中教育经验研讨会”,2013年9月与中央电视台一同举办了大型学生励志节目“开讲了”,特邀嘉宾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和世界冠军冯喆。

三是开拓社区课程。涵盖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现已和市旅游局合作确定了多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如临川一中“名人园”实践活动基地;临川一中“王安石纪念馆”实践活动基地;临川一中“汤显祖纪念馆实践活动基地;临川一中“抚州博物馆”实践活动基地等。与武警消防支队合作每学年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学期初军训,与临川区公安局合作进行学生普法知识讲座等。学校始终不渝地把培养优良的班风、学风放在首要地位,注重读书习惯、读书方法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如每天课外活动和晚自习3 前后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对学生免费开放。同时利用购买的光盘和学校大屏幕在周末等合适的时间为全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时代精神和人生教育。2.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探索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终身发 展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我们的教育观是:1.教育的价值就是让学生体验智力活动的快乐,掌握自学的能力;2.教育就是对人的成全,人永远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即:知识让心强大,变知识改变命运为知识改变人。我们的教学观是:1.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学习能力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2.学习就是边“学”边“习”,学中做,做中思,思中用,用中总。我们的考试观:1.考试本身没有问题,但考试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目的。2.高考是通过知识考人品,高考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

“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实现“少教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

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发展,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的宗旨: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为此,我们构建了注重人本、个性、情感、互动、创新、探究、反思、体验、愉快的“生态化”教育教学模式,采取以“抓课堂效率为中心、向前后延伸”的思路,即“向前抓备课,向后抓作业,每周一小结、一月一精练”,以“读—思—议—论”(四维一体)作为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教学相长、因人为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采取“分层次”教学,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最大化、最优化。与此同时,要求在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具体内容特点、课型特点,相应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师生互动、互助合作、科学探究的课堂基本模式。逐步形成了以“以教师为主导,4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训练为主抓、以能力为主标,以兴趣为主旨,以育人为主流”的“八个为主”课改理念”的办学模式,让全体师生真正做好“教得有味,学得轻松,考得满意,愉快成长,健康生活”。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校制订了新一轮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条例,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作业时间,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布置质量;严格作业批改要求,坚持有布置必有批改,有批改必有讲评、有讲评必有反馈;规范作业管理,加强对各科作业布置的协调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个体先备→集体研讨→个体复备”的程序,认真备好每节课。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活动、备课后作业。本条例的制订遵循课改四字方针:实、改、新、活。具体表现在:

1.实”——强调课改的实效性,就是要在课改过程中“实”字为先,不折腾,不作秀,扎扎实实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为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服务; 2.“改”——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变师生在课堂教学上的地位和作用;

3.“新”——要求教师不能习惯于只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新”就体现在课堂设计要有新思路,教学过程中要有新的亮点,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有新感悟,学生要有新收获,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有新发展。

4.“活”——就是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不死板,不墨守成规,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艺术。鼓励教师们在学校基本课堂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百花齐放。

3.搭平台、创良机,育人才,求发展。重建课堂,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校开展多层面的课堂带动工程,层层把关,级级落实。一是领导班子成员上管理课;二是特级教师、学科骨干上示范课、样板课、研究课;三是普通教师上达标课;四是年轻教师上过关课;五是分配教师上跟踪课;六是优秀青年教师上参赛优质课、说课;七是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促进课等。通过“过关课”、“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和学校名师、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子”等专业培训方式和同课异构、同场竞技,“师徒共赢”,力求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将在后一阶段着力加强集体备课、教案设计、微课制作、在线教育、翻转课堂等方面的研究,制订教学评价体系以顺应新形势下课改。为提升教师业务,对接高效课堂,我校先后组织大批一线教师到全国新课程示范学校山东杜郎口中学、山东昌乐二中、山东潍坊一中、山东青岛二中、河北衡水中学、海南中学、三亚一中、深圳高级中学和华南附中、大连十六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数十所中学学习、考察、座谈,使全校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融入到新课程教育教学。在后阶段我校将先后邀请教育学博士、中学特级教师王水发作《改造我们的学校教育——新课改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创新的实践探索》的讲座﹔邀请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作《高效课堂的模式与实践总结》的讲座等。在适当的时候将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发达省份和教改先进示范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有260余人次在国家、省、地各级教学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全国生物教师技能大赛中我校冯美文老师荣获全国一等奖。自制的教学课件、微课达580多件(个),其中获国家级奖励50余件(个),获 6 省级奖励140余件(个),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已发表(获奖)论文达2000多篇,出版著作180余部。

二、引领学校特色建设,发挥教育品牌优势

哈佛大学校长研究中心的创办人罗兰·巴特说过:“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对于学校文化来说,没有人比校长更具影响了。”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就是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走多样化、个性化、内涵化之路。为此我校提出“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形成自己名校文化,培育社会优秀人才,服务社会文明进步”的特色学校奋斗目标。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握时代的脉搏,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课程、研究学校特色发展,努力寻找学校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渠道、开发个性化成才之路,在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中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力求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做为中心,教学做融为一体。把各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谐利用,以立体多样的方式,把握机会,锐意进取,有教无类,挖掘学生潜力特长,使之快乐成才、健康成长。

1.传授先进教育理念,推广一流教学经验。自2004年以来我校共接待了来 自广东、浙江、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新疆、贵州、广西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本省教育考察团来访领导、老师近十万人,全面介绍我校办学经验、分享办学成果、探索办学思路。此外,我校还先后多次与中国教育学会、北师大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承办、协办了全国性高考复习研讨会。

2.利用信息高速通道,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我校先后与中关村百家“金种子企业”北京学而习之科技有限公司、中央电教馆、中华资源库、中学学科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7 等知名公司、知名网站、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合作,借助其公司平台及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团队力量,发挥我校的科研资源优势,稳妥地提高学校和地方信息化教育和服务水平,提升传统名校在现代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近十年来,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编写了《临川考案》、《课时优化重难点》、《五大名校模拟训练》、《临川一中独门绝技》、《完美课堂》等系列丛书为全国广大学校、家长和师生提供了一手的优质教育与教辅资源做出来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校将在后期进一步开发一些有临川一中特色的教辅资料、校本课程并力求推向市场,走市场化道路,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江西教育添彩。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健康快乐成长。我校耗资二十多万建有全省优秀的心理咨询室并配有专职心理教师3名为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同时定期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近三年来未出现心理严重失常学生,未发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失常引起的安全事故。省委书记强卫、省政府、省教育厅领导来我校视察时予以高度评价。近两年,学校在德育方面又开发新的载体,组织、邀请特级教师、著名社会学者、德育专家等,在基础年级全面普及人生教育课,对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仅2012年以来,学校已组织、邀请感恩教育青年演讲家佐文,中国人大教授杨慧林教授等来校作励志报告、讲座。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孙庆民教授为全校教师作了题为《现代教育理念与心理教育——对中国教育的批判与反思》专题讲座。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地球上的小星星》,力求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我们的教育要深挖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品德、素质、善良等等都应该与学习同步。心理老师定期为初、高中各年级学生和家长举行心理专题讲座。学生可以随时预约 8 心理老师。每年高考来临,不少参加高考的学生面临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重期望,产生了焦虑、烦燥等紧张不安情绪,甚至导致失眠等现象,我校加大了考前的心理咨询辅导,组成考前心理辅导小组,以帮助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从而增强应试信心。

4.强化体艺学科建设,培养专业拔尖人才。为适应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走个性化、人性化之路,真正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到目前为止我校组建了田径队、篮球队、摔跤队、举重队、舞蹈队、鼓号队、合唱队等。在2013年“体彩杯”江西省青少年国际式摔跤锦标赛中我校运动健儿取得了4金、5银、8铜的好成绩。在2013年7月省教育厅举办的江西省第六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周卫强教师获得一等奖第一名。2012年优秀考生何思思,不仅高考成绩拔尖,更以全省舞蹈特长考分排名第一的资格被北京大学录取,是才艺双馨的金凤凰。

今年又率先在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了美术特长班。近年来有60多名艺术特长生分别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在全国青少年书法、绘画、舞蹈、器乐、声乐等项目比赛中,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获奖。近几年在计算机个人网页制作中有多人获全国一等奖。今年2月初,该校学生吴宜、周晨参加第四届好莱坞“天使杯”国际青少年音乐艺术节,演唱抚州采茶戏《牡丹亭·游园》选段,荣获“杰出奖”。中国教育学会培训中心授予临川一中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国际志愿者基地牌匾。今年6月底,该校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也获得多个奖项:黄艳兰同学荣获“国学使者”个人十佳奖,山君同学连获“纸艺设计”和“世界遗产保卫者”个人十佳奖,为此该校取得团体第七名的佳绩。体育比赛每年获得奖牌数十枚。心理课 9 和书法课成为学校精品课程,书法爱好者达数百人。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涌现出一批品学兼优、“文武双全”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我校2009年全省高考文科状元李江雁同学能歌善舞,喜好文艺,擅长弹奏电子琴和跳新疆舞、拉丁舞并在央视“开心辞典”节目中当场展示;2010年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徐师昌同学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还会自编自演相声节目。2011年全省高考获得文、理科第一名的李逸、桂亚楠同样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桂亚楠喜欢打篮球看漫画,对金融方面的知识颇感兴趣;李逸喜欢打羽毛球、拉小提琴,还在课余活动中当主持人,口才相当出众。

本着树立“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特色教师造就特色学校”的思想,我校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建立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和保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增强专业教师的敬业精神,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训练技术、训练方法以及训练比赛器材的使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以及训练和比赛的临场指挥能力及管理能力,并进一步完善特长教育管理制度。我们将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艺体生特长管理模式与大课程体系并重,切实做到视野放宽放远,在特色教育与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宣传上下功夫,让特长教育多样化,鼓励特长生为学校的荣誉而练,为个人的前途而练,充分调动特长生的训练积极性。对成绩突出或特困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以此来激励特长生提高成绩。在美术、摔跤、舞蹈、声乐、器乐等传统项目基础上,增加民航飞行员、播音主持、电视编导等人才培养,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增强综合办学实力,走多样化特色办学大道。

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有竞争力的“品牌”,而品牌的创造源于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因此作为临川一中人,我们会在上级教育部门领导下、在教育专家 10 的引领下,竭尽全力为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添砖加瓦,为真正实现两翼齐飞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创建多样化、特色化学校的道路上我们会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精诚团结,扬起风帆,破浪远航,不辱使命。我们会总结近年来我校在发展特色教育方面的经验,认清形势,找准不足,巩固已取得的优势和成效,为下阶段特色教育发展制定更加详实的工作计划,不断培育、充实和发展学校特色,努力打造多样化、特色化、内涵丰富的示范性重点高中。

领导是标准,行动是引领,优秀是旗帜,整改是核心,评价是武器,创新是主线,发展是目的。上述总结和做法或许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江西省临川一中

2014年11月12日

第二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2021年以来,**县聚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系统化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各项改革,不断促进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实施县管校聘改革,优化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一是健全机制推改革。制定印发《**县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5个配套文件,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县教师管理中心,统筹教育、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确保“县管校聘”工作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二是宣传引导聚合力。县教体部门通过学校行政班子会、教职工大会、民意调查等方式,把实施“县管校聘”改革的意义在全县教体系统广泛宣传、深入解读,增强学校、教师对改革的认同感,让全体干部职工对“县管校聘”改革工作的政策知晓率达100%,形成推进改革的广泛而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优胜劣汰抓竞聘。建立“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教师编制和岗位核定机制,核定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编制总量3404个和教师岗位总量3572个,实行总量控制,结合师生比、班师比、教职工情况等统筹核定各学校教职工编制数和岗位数,各学校根据实际设置聘用岗位,通过学校直聘、校内竞聘、乡镇内跨校竞聘、县内跨校竞聘程序,做到“全员参聘,优胜劣汰”。目前,全县3550名教职工参加竞聘,2021年共流动教职工170人,其中乡镇内跨校交流136人,跨乡镇交流34人,落聘2人由县级统筹,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解聘,实现教师岗位动态管理。

二、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印发《**县教育体育局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县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领导小组,组建县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评审委员会及职级申诉委员会,夯实全县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组织基础。二是加大考核力度。转变申报方法和评审方法,采取申报人员申报时不再分级,评审时统一量化标准,按分数从高到低按各职级比例确定岗位,并出台相应考核细则,加大对校长履职尽责和责任担当考核力度,做到能力与职级相匹配。三是加强选拔激励。健全完善“三培养一推选”机制,把能干事、真干事、敢担当、善担当的副校(园)长27人选拔到校(园)长岗位,并建立校长职级奖励制度,一级校长至五级校长分别实行差别化职级奖励,所需经费列入州县级财政预算,有效激发校长的工作积极性。2022年春季学期,全县申报校长职级307人,最终认定校园长职级资格198人,任免校(园)长58人。

三、实施高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与**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利用**教育集团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涉及优化、教研共建、教师培养等,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创新管理推发展。教育集团派遣4人团队驻**一中,并建立“校长室—处室/年级组—班主任/教研组备课组”的分级管理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每周以年级组为单位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和备课组集体教研会,探讨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二是创新教研促提升。

利用教育集团旗下优质资源构建培训体系,全面开展教研共建工作,“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开展教研交流、专家讲座、名师送教、联合教育督导等,全方位提升新教师、骨干教师、干部团队等的综合素养。三是创新培养助成才。开设2个创新英才班,从全县筛选80名优秀学生入班,通过为学生开设线上互动的竞赛课程教学,打造高效的“双师课堂”,构建普通高中课程+五大学科竞赛课程的双课程体系,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第三篇:深化教育科研 创办特色学校

深化教育科研

创办特色学校

——申报县教科研先进集体的自查报告

常山县天马镇湖东中心小学

立足可持续发展,走科研兴校之路,创建教育科研先导型名校一直是我们湖东小学奋斗的目标。作为常山县示范学校,学校在思想观念上强化对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在工作实践中强化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在经验推广中强化教育科研工作的价值,靠科研求发展,靠科研创一流,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拉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欣喜的成绩。

一、以转变观念为重点,提高教科研工作的自觉性

1、教科研要坚持“居高临下”的原则。

通过教育科研达到“兴校”的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贯彻既“居高”又“临下”的科研原则,所谓“居高”,就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要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对教育问题善于进行理论思考,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而不是就事论事。所谓“临下”,就是中小学校教育科研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研究存在的问题,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而不是“坐而论道”。坚持“居高临下”原则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又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教育理论也只有转化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才会显著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教科研是教师实现自我的过程。

教科研工作能使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去审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在科研兴校方面经历了“四转变、四确立”的过程。即由科研神秘化向大众化转变,确立了人人参与的意识;由个体向群体合作转变,确立发挥集思广益的群体合作精神;由理论探讨向教学应用方面转变,确立科研的价值观念;由注重论文写作向服务教学实践转变,确立务实求真,不图虚名的科研态度。由于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从而带来了工作上的效益:主动钻研业务、热衷实验研究的现象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多了,排斥、厌弃差生的现象少了;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多了,满堂灌的现象少了;订阅专业书刊、捕捉教改信息的多了,游手好闲的现象少了;主动互相听课、议课的多了,漠不关心教学的现象少了。全校出现了“人人抢着搞科研,人人争着出成果”的可喜局面,闪耀着智慧的人文之光。

二、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促进教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一)构建管理机制,不断增强科研意识。

1、完善学校的科研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把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把手”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科研的全面规划,为科研工作建章立制,确保人力、物力到位,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形成全校一盘棋。学校保证每年10000元的教育科研经费,其中4000元用于教科研活动开支,6000元用于教科研成果奖励。建立学校科研工作的管理网络。我校成立了教科室,配备了专职教科室主任。教科室负责组织课题的实施及实验过程的动态管理,交流、评选和推广科研成果等工作,同时做好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为此,学校专门为教科室购置了资料柜、档案柜,添置了有关教科研书籍和资料,并对几年来的教科研资料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建档。

2、建立健全科研工作制度。近年,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教育科研管理的制度,装框上墙,诸如:“教科室岗位职责”、“教科室主任职责”、“湖东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湖东小学教育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等,这些制度皆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具有广泛的民主性。除此之外,教科室还制定了以下常规:①一月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科研理论讲座;同学科教师互相交流信息、切磋教研教改经验;②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归校后主讲汇报课(能体现教科研新动态)、观摩课,同时开展说课、评课活动;③开展“一帮一”活动。让学科带头人帮扶青年教师或新任教师,尽快步入教科研工作的快车道,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担当起实验课题的重任;④教科室对教科研成果进行定期评选,优质课、优秀论文及时向上级有关单位推荐和在本校推广,年末汇编成集,学校对教科研工作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奖励(奖励办法参见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由于教科室各项制度健全,设施完备,档案归类科学、规范,我校教科研工作受到县教科室的好评。

(二)进行课题研究,不断规范科研行为。

教改实验是常规教研的升华,是群众性教育研究的重要体现。一所学校的教育科研,如果只有常规教研,不搞改革实验,学校工作很容易按部就班,徘徊于常规的工作中,学校特色难以形成和发展。学校应在一段时间里,确立一个教改主题,集中精力抓几年,带动其他教学研究。

1、选好实验课题,确立科研目标。确立研究课题是学校一段时间教育科研工作的定向和定位。选题一定要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抓住学校教育工作中带共同性的、倾向性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正如瞿保奎先生所说:“在酝酿教育改革时,需审时度势,既看到直接结果,又看到由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等间接结果。”研究主课题的形成既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又是学校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为此,2005年我校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责任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这一龙头课题,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强化,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2、开展课题实验,扎实科研工作。目前,我校课题研究有“农村小学生责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的研究”、“班主任模式化管理的探究”、“城郊学生心理辅导研究”等,通过实验,学校建设更加富有特色,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个性特长得到良好的发展。近年来,教师在市级以上获奖的论文共计170多篇,其中发表的 2 省级以上13篇,市级6篇,县级发表22篇。

3、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素质。

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研究,应包括常规教研活动和教改实验(课题研究)。常规教研活动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目标,以同学科为组织形式,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导教导学为重点,以听课、评课、导课为主渠道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常规教研是教改实验的基础,是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教科室下达研究内容,根据研究内容组织研究课,并开展“说课”、“评课”活动,做到“人人都参与,个个有项目”,从而形成以“教研促科研、科研带教研”的局面。

4、加强课题管理,提升科研能力。

为了使课题实验有序地进行,我们建立了必要的课题管理流程,强调课题运作的实践性,做到过程管理具体化。课题运行的一般流程为: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科学编制操作程序——下达各阶段指标。课题正式付诸实施时,要将原来设计方案进一步细化,制定分阶段的落实计划,有序推进研究过程,使静态的方案转化为动态的实施。同时,根据科学编制的实验程序,进行组织分工,将研究任务进一步落实到人。课题负责人定期深入教学现场,查看课题实施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实行课题研究例会,开学初召开课题研究工作部署会、理论讲座培训会,期中召开课题研究汇报会,期末召开经验交流和总结表彰会。

(三)搭建研究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科研兴校的关键。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以抓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为重点,请教研室主要负责人定期到学校讲授教育理论、教改信息和专业知识。学校图书室为每个学科订了三种以上的专业报刊杂志,每年发放专业理论书籍一至二本,规定每人完成一万字的专业学习笔记,每位教师结合专业至少订阅一种以上的报刊杂志。每结合县教研室举行一次优秀教案、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并将获奖的论文装订成册。凡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教师,学校都进行奖励,同时在评先、晋级、升职等方面向课题实验人员倾斜。学校特别注意发挥群体性的互补、互助、互促的作用,共同备课、共同研讨教改新路子。经常进行常规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师带徒、老带新、开展教研结对子活动,共同为深化课题研究出谋划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的迅速提高。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培养青年教师,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教师积极跻身于电化教学的行列。

2、优化课堂教学是学校科研永恒的主题。

优化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让全体教师树立主导意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科研工作效率的高低。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达到常规要求之外,还提倡“四备”:即“备情感、备心理、备手段、备教艺”。让每位教师以高度的责 3 任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带着真诚的微笑、带着对学生充满信任的情怀进课堂,营造互相尊重、教学相长、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发展。学校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开展了“课堂教学评估”活动,组织教师讲三课,同行评议、领导小组裁决,获优质课的教师在研讨活动中主讲观摩课、研讨课后谈教后感,使授课者、听课者都博采广纳,共同探究教科研新路子。

3、打造骨干教师是科研强校的主旋律。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是一项复杂而难度大的工程,如何在培训中做到因人而异,各得其所,是骨干教师培训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培研结合的方式,使其不断提高,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我们的做法是:

(1)突出重点、注重培训实效。

我们除了配合上级部门进行培训外,重点在“新”与“实”上下功夫。即注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在实效上有所体现,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学习,并要求其在计算机培训中要率先过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服务课堂。为了提高教师整合能力,学校领导密切关注教师科研动态,掌握教师科研立项的进展情况,收集新的教科研信息和成果为教师教育科研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开展课改课程研讨活动,通过说课、讲课、评课、反思,对具体课例解剖,探究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在充分尊重教师的教研思想的前提下,经常组织教师搞教研交流会和研讨会,不仅活跃教科研气氛,掌握了各科教师教科研优势和缺陷,而且又为培训内容找到相关的依据。我们对骨干教师采取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上示范课、书面评课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2)个人自学,提高自修能力

按照对骨干教师培训内容,我们对骨干教师的自修提出要求,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学习《走进新课程》系列教材,观看课例光盘。一是每周坚持自学5个小时,二是根据选修教材写好读书笔记。三是联系教学实际写出心得体会,四是结合工作实践,写出案例分析。

(3)相互借鉴、促进共同发展。

为了使骨干教师能在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中学习,我们尽可能的让他们有多的机会到外地学习先进学校教学经验,使他们开眼界、长才干,推荐鼓励他们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为他们创建平台。如到联谊学校——杭州紫阳小学、县实验小学上课、听课,送教到比较偏僻的新昌小学,在相互听课,评教评学,专题研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4)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在骨干教师中每学期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一是每人设计一篇优秀教案;每人上一节素质教育的创新课;每人承担一项科研课题;每人撰写出和承担科研课题有关的科研论文,每人指导一名青年教师。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的开展,使骨干教师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充 4 分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我们对骨干教师采取动态管理,每学期不达标的教师在内部管理的工作考评中不予以承认,促进骨干教师不断进取。

此外,在培训中我们对于不同类型的骨干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是对于经验型的骨干教师,理论素质急待提高,注意指导他们加强理论学习,用教育理论将他们在过去探索的经验概括升华。二是对理论型的骨干教师,指导他们多向实践学习,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三是对创造型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向学科带头人和名优教师方向迈进。

三、以特色发展为目标,发挥教科研工作引领作用

学校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确立了“科研先行”的改革策略,努力营造科研氛围,引导教师参与教科研,帮助教师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我们制订了学校教科研规划,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导航。学校近三年有17项课题在省市县立项,参与的人数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研究的效果也明显提高,并获得较高的奖次。学校为全体教师汇编教育教学案例,两年里已经汇编四册,编辑了两集《教师新课程论坛文集》,免费为老师们编辑教师个人论文集20余册、优秀论文级2册、优秀课题汇编1册以及教研组优秀论文集4册。近三年教师撰写论文在全国、省、市、县级获奖达130多篇,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教师在县级以上的业务竞赛中有15人次获奖,获奖情况在全县各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教科研工作的有力推动下,学校的整体工作务实高效,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三年教学质量获全县一、二等奖,位居全县乡镇学校前矛,学校还获得县示范学校、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等荣誉,成为名符其实的农村窗口学校。

特别是06年,我们围绕省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责任教育的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的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了研究,并且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炼出责任教育的办学特色,在市县学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一年多来,我们始终抓好该课题的管理工作,使该课题研究与学校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并贯穿学校工作的全过程。辛勤的汗水带来了丰硕的收获,我校的责任教育成效显著,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得到了培养,学校的精神面貌良好,多次受到上级教育局领导的赞赏。课题组根据研究情况,结合我校的实际编写了《责任与我们同行》校本教材,并进入实施阶段。2006年10月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暨课题研究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学校在会上做了典型交流发言,获得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的一致好评。

回顾学校近三年来的科研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奋斗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校将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使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从而推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四篇:优化教育管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优化教育管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 ,也就是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来实现的。在新世纪里 ,面对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新形势,如何准确地把握住高等学校教学内容优化的障碍以及怎样采取措施优化高校的教学内容,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学校以深化常规管理为主题,坚持“三个优化”,“三个确保”即加强常规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开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内部管理崭新的局面。最近学校的校长外出考察、学习,带回来了很多名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理念,也分析了现在教学形势,我感触很深,结合学校的自身情况,现在我就对学校今后的发展谈谈我的想法。

(一)以人为本,完善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1、强化制度管理,加强师德建设。以“务实平易、开拓创新、公正垂范”的班子工作作风为目标,抓班子队伍建设,促进班子成员在岗位上磨砺和成长;以“培养能力、增强实力、开发潜力”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完成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2、坚持依法以德治校,构建和谐教育。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切实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建立有效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把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最大可能地整合为有益的教育力量,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健全制度。学校实行全封闭、全天后管理,不让校外的环境影响到学生。班主任,年级主任全面管理学生,政教处对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其它部门也全面注意学生的全面教育、管理。

4、要重视“做人”教育。学校要强化“做人”教育,要把“做事”和“做人”教育结合起来,要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重视德行的培养。

5、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认真研究学校安全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新时期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责

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二)聚焦课堂,深化教研,增强教学活力

1、成立理论学习指导小组,加强理论学习,每位教师要努力树立三种思想:育人为本的思想、现代化教育思想、终身学习的思想,进一步形成“严谨、善导、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勤奋、博览、多思、贯通”的学风。

2、继续抓好新课程“五个一”教学研究要求,以教案检查为抓手,组织各教研组、年段学科备课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促进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把“备、讲、批、辅、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科教学效益。

3、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完善教研组活动制度,坚持每周科组学习,科组备课,借助网络教研平台,继续开展以课例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的行为研究。

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贯彻落实“科研兴校”方略。每个教研组积极申报一个课题,遵循“以教育改革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形式”的指导思想,切实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促进自身的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5、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实验,加大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改革考试制度,我校进一两年实行了诚信考场制度,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诚信与价值观有机整合起来,注重考查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问题能力、实践和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关注人文内涵,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一个侧面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6、加强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同时,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载体,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7、学生知识检测到位。结合具体学科教学和学生学习发展情况,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与技能检测,对检测结果详细分析,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也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指明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三)树立“六种态度”,形成“五勤”良好风气

1、完善激励机度和教学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内在驱动力,树立“七种态度”

(心中有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即教研、交流与合作、开发运用课程资源、运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形成“五勤”(勤听、勤思、勤写、勤说、勤评)的良好风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素养。

2、开展“爱心列车”活动,强化学生合作意识

教育不能没有爱,爱心的产生和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培育和垂范,老师们身体力行,无疑是学生们最好的榜样,用爱心滋润,才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定期召开领导组、科任老师和家长、学生座谈会,学习、宣传改革方案,取得多方支持,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全体教师应做到“眼中无差生,班内尽良才,关注每一位学生,实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时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热情鼓励,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

3、定期开展有价值的、深层次的专题讨论

在每个星期的科组学习中,要求教师要有备而来,从教师提供的问题中筛选出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每位教师要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这样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从中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老师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有价值的新见解,推动了课改实验的深入开展。

4、开展“1+1”帮教活动,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即每位骨干教师自行带动一位新教师,结成帮教对子,从理论学习、备课、听课、研课、课后反思等教学过程全程指导与跟踪、评估,引导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并关注差异性,因材施教,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5、开展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和方法,提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是每月召开一次阶段性总结,分析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二是期中、期末分别召开学生分类座谈会,加强师生思想交流与沟通,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将继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教育科研当作涵养自身素质,厚实学校

底蕴的有效路径,在新学期的朝晖中,继续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姿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相信民族中学在教育局领导下,民中老师的辛勤劳动,在09年的高考中会结出丰收的果实。

第五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市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市建设

——在汕头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芸

(2005年9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贯彻落实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阶段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对下来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通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推动文化大市建设,进一步为建设经济强市和构建和谐汕头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开局良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工作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在总结首批试点地区和单位经验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改革进一步向面上推开,向广度和深度拓展。4月份,全省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我市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改革试点市,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在听取了省会议精神传达以后,决定将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成立了汕头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与文化大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套人马、两个任务,并将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林木声、黄志光、蔡宗泽、陈奕威、王芸、罗仰鹏、陈茸等领导同志多次深入宣传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调研,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对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重要的指示。与此同时,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推进了若干具体措施,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推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改革。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了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局等部门的调整归并,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实现了广播电视单位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各区县文化广电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调整归并工作和三定方案也正在积极落实之中。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汕头市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从4月1日起实施,执法部门依法加强了文化市场管理。

二是积极推动潮剧事业发展与改革工作。为贯彻落实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同志关于振兴潮剧的要求,认真开展潮剧改革的调研工作。市委宣传部多次召开潮剧座谈会,广泛征求各界对振兴潮剧的意见和建议;外出学习考察粤剧改革的先进经验;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广大干部群众围绕“振兴潮剧”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在综合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起草了改革和振兴潮剧的调研报告,并形成了《汕头市振兴潮剧的工作意见》,即将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颁布执行。

三是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黄志光市长亲自带队到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等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场办公。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决定将两馆的建设缺口资金列入开行贷款项目,并要求在资金落实以后尽快完成收尾装修配套工程。此事正在落实中。近期,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按照省要求做好文化产业普查工作,组织制订我市《“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四是制定全市文化体制改革方案。根据《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的意见》(粤办发[2005]4号)文件和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的精神,市委宣传部、市文改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牵头草拟了《汕头市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并向各区县和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各区县、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社保局、市地税局、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都按各自职能对方案的制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文改办对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蔡宗泽副书记亲自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研究。9月8日,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对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并审议通过了全市的文化体制改革方案。我们将依据这个《方案》,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二、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改造和提升潮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加快建设文化大市、经济强市、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必须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进一步巩固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二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树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观,从我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尊重群众,尊重实践,鼓励切合实际、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和试验。三是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文化单位的性质、地位、作用和效益,科学界定、明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分清不同类型,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以潮剧和电影业改革为重点,组织突破,以点带面。各区(县)自行确定改革重点。四是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着眼文化大市建设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文化体制改革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与法律法规体系相衔接,与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相衔接。

(三)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目标是:至2006年,基本完成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初步建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以及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实现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有机统一。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单位按照各自不同的要求进行改革和转制,国有文化资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组。基本完成潮剧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电影试点单位的转企改制和资源整合。

三、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主要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切实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党和政府对宣传文化领域的宏观管理能力。

一是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市委宣传部作为全市意识形态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各级宣传文化系统,包括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社科研究等方面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管理。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舆论导向、党管新闻媒体、党管干部不动摇,通过提出立法建议、制订方针政策、推荐重要干部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政治领导,抓好宏观管理,支持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推动体制改革,增强党和政府对宣传文化领域的宏观控制力。

二是要加快政府文化管理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以调整归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设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为契机,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努力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从“管文化单位”向“管文化市场”、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审批,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构筑有利于“大文化”发展的政务环境,切实履行好文化行政管理和文化行政执法职责。抓紧做好调整归并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构、设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工作。

三是要加强行政执法管理。采取切实措施,实现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相对分离,将文化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以及相关的行政强制、监督检查职能统一交由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行使。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推动执法重心向区、县下移。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工作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经营,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四是要加强行业自我管理。加强政府指导下的行业自律自治,大力支持文化行业协会的发展,提高间接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二)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

一是市属新闻媒体改革。新闻媒体是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在坚持“四个不能变”,即坚持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坚持党管媒体不能变、坚持党管干部不能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抓好宣传,搞活经营,做大做强主流媒体。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要把增强新闻宣传的宏观调控力和建立充满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统一起来,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通过建立集体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逐步理顺新闻宣传与经营业务两分开的关系、建立新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重大投资责任追究制和建立评估制度,在印刷、广告、发行等经营性范围内建立融资体制,深化报业改革,推动报业发展。

市广播电视台要清晰界定广电系统管与办的职能,将广播电视行政管理职能完整划入新设立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台为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同时也属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的成员单位,受市委宣传部领导,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按职能对其实行行业管理。要按精简高效、资源共享的原则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对全市广电网络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经营,承担完成宣传业务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继续享受国家和省、市对广播电视业原有的优惠政策;要通过整合资源,逐步将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分开,并对经营性业务部门实行公司化改造;努力创办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频道栏目,提高地方台自办多形式电视广播栏目的能力和水平,逐步试行节目制作人制度,将栏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挂钩。

二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主要包括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汕头戏曲学校)、市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的改革。对这些单位,要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通过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具体要做到:第一,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控制人员总量规模;第二,建立并推行岗位管理制度;第三,全面推行合同聘用制度;第四,加强和完善聘后管理;第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是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要以面向市场、转制改企、激发活力为重点,加快公司制改造,逐步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不断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市新华书店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国有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推动新华书店的集团化建设、连锁经营体制建设,鼓励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与市新华

书店之间相互持股,实现资源共享及优化配置,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巩固粤东出版物发行中心的地位;结合企业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推动企业机制的根本性转变;突出发行主业,走多元经营、全面发展的路子,吸纳社会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股份制改造。市影艺总公司、市演出公司也要根据各自实际,加快市场化和公司制的改革转制工作步伐。

四是潮剧事业的改革。要以创新机制、繁荣创作、培养人才、培育市场为着力点,通过改革潮剧现行管理体制、运作方式、生产模式和保障激励机制,有效优化、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文艺规律相适应的潮剧事业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潮剧艺术生产经营机制,促进潮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体要做到:

认真抓好广东潮剧院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确立广东潮剧院的省属院团位置,在潮剧事业发展和振兴中发挥示范作用。保持潮剧院及一、二团的事业体制,实行资金和政策的扶持,配好配强潮剧院领导班子,深化剧院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潮剧院直属表演团体要精简人员,整合资源,三个表演团体要各有侧重:一团应着重于精品创作、都市演出、对外交流;二团应侧重于面向群众,培养并输送优秀年青演员;三团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逐步从“养人头”转变为“养项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组建股权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的演出经纪公司、舞台美术制作公司、潮艺影视制作公司。

整合资源配置。对全市潮剧团体和资源界定公益和经营性质,根据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和实际需要,按照新型国有文化资产运行机制的要求,潮阳区、澄海区、南澳县可根据各地实际,采取“一团一策”的方针,对所属的潮剧表演团体进行转制改企试点,稳步推进潮剧团体的体制改革。

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鼓励人才围绕创作项目优化组合,制定落实《汕头市重点潮剧项目创作生产资金扶持办法》,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支持戏曲学校与高校联办艺术教育和艺术骨干培训工作,对学生学费实施减免的特殊政策。加强对潮艺名人名作的宣传,重视对中青年艺员的再教育和师承培训,充分发挥老一代潮剧艺术家在潮剧事业发展繁荣中的作用。

实施精品工程。健全“广东省汕头艺术创作基地”建设,实施剧本创作签约制、优秀剧本征集制和重点剧目招标制,培育优秀剧本和精品剧目。争取近年内在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华大奖”、戏剧表演“梅花奖”等重大赛事活动中有新的突破。办好“汕头国际潮剧节”等重大文艺活动。

培育规范市场。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完善法规,保护潮剧知识产权。切实加强潮剧演出企业团体的管理,加大潮剧演出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建立健康规范有序的演出市场秩序。成立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潮剧行业协会的管理。

培育潮剧观众。要积极探索传统戏曲现代化路子,坚持“三贴近”,大胆探索创新,使潮剧适应观众的现代审美需求。大力推行送戏入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编写潮剧潮乐乡土教材,在我市部分中小学校中试点性开设潮剧潮乐课程并逐渐铺开。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潮剧艺术传播活动,扩大艺术氛围和影响,培育新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和城市观众群体。加强硬件建设。筹建汕头潮剧(潮乐)艺术博物馆,建设潮剧库、潮乐库,保护文化艺术遗产,促进潮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加快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汕头戏曲学校)易地重建工作。

增加财政投入。对公益性优秀艺术团体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对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价值的民营团体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资助;对重大艺术活动和赛事、重点剧目的投产和演出给予专项拨款。设立“潮剧艺术发展基金”,推动潮剧的创新发展。

五是电影业的改革。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推进电影业改革。按规范化程序对部分单位进行转制改企,妥善处理不良资产,整合部分失去市场竞争

能力的电影放映场馆,合理安置下岗失业人员。采取实事求是、灵活多样、一企一策的做法,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在改革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影院布局及电影单位的资产、经营状况等因素,对效益较好的影院予以保留,并按程序逐步转制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对资产效益较差、发展前景不乐观或基本没有保留价值的影院,原则上予以关闭撤销,并按政策做好有关人员的安置工作。

六是文艺团体改革。吸取国内、省内文艺团体改革的经验教训,我市专业演出团体门类齐全、非专业团体活跃、民间文艺资源充足、经营管理机制灵活。我们要通过改革,促进我市演艺业朝着特色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对市歌舞团、杂技魔术团、话剧团、汕头潮乐团(市曲艺团)等市直文艺表演团体进行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要积极探索对现有文艺表演团体进行资源整合,减少机构,分流人员,逐步实现由“养人”向“干事”、由“养团体”向“养项目”转变。在抓好专业文艺团体改革和建设的同时,总结汕头爱乐交响乐团、爱乐民乐团、爱乐合唱团等业余团体依托社会力量办文艺团体的成功经验,鼓励和扶持兴办业余文艺团体,充分发挥业余文艺人才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繁荣汕头文艺事业,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通过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促进潮汕地方特色文化和优势文化事业与制造业、商贸业、服务业、旅游业的结合,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名、优、新、特产品,进一步增强名牌意识,形成争创名牌、发展名牌的良好氛围。一是制订和完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做好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适时出台《文化市场发展规划》。

二是推动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壮大优势文化产业。进一步巩固和做强做精我市音像制品生产基地,不断调整优化印刷产业结构,鼓励扶持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不断壮大实力,上规模上台阶。

三是鼓励、扶持文化旅游业、文化商贸业、演艺娱乐业、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倡导并扶持特色经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建设,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积极发展专业化文化经纪、代理、仲裁等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发挥文化生产服务类行业协会、商会的协调自律作用,推动文化行业自治自强。加强与粤港澳海外演出网络的连结与合作,丰富我市演出市场,提升演艺市场文化品位。

四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兴办文化实业,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引进和开发新的娱乐形式和项目,不断丰富娱乐品种。

(四)落实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市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配套政策。确保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和扶持,鼓励社会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捐赠和资助,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和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从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业务。

贯彻落实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等,对本次文化体制改革中转制为企业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政府鼓励的文化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上的扶持。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按照“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的原则,妥善解决转制、改制过程中离退休人员的待遇、未聘人员待岗期间的基本生活和转岗安置问题。

四、真抓实干,积极稳妥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要按照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行。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制订改革工作方案,提出修改、制订地方性文化法规政策的建议,决定文化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文化体制改革的日常工作。各区(县)要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和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并结合实际制订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二)积极实施,完善提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出台各项改革的操作性方案及有关配套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及时研究解决试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三)严肃纪律,及时请示报告。改革试点单位要严肃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改革工作纪律,遇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出台重大改革措施,要按规定程序报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公布和宣传试点工作情况。在改革过程中要注意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增强政策观念,规范工作程序。各单位改革方案,需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按程序报批后方可实施。

(四)把握进度,有序推进。2005年12月底前,广东潮剧院、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等有试点任务的单位和地区,要完成各自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制订工作,市直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完成内部改革实施方案制订工作。2006年8月底前,要按照各自方案,基本完成试点改革工作任务,并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书面报告。2006年底前,市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分析各项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估改革成效,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对策建议,形成试点改革工作总结报告,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同志们,我市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做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的部署,大力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我市的试点工作任务,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协调繁荣发展。

下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引领特色学校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引领特色学校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要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孟建柱:准确把握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司法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稳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

    深化征管体制改革(★)

    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其中明确,合理划分国税、地税征管职责,并将在纳税服务等环节实施国税、地税深度合作。 我国现行的征税体制确立......

    浅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浅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5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大公益事业投入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共大东区委员会 大东区是沈阳市五城区之一,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全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赵玖梅卫生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尊敬的党组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财税体制改革提升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并赋予了“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